关于伊斯兰教的疑问

​伊斯兰教的道德观
​伊斯兰教的道德观

伊斯兰教的道德观

伊斯兰教是讲究道德的宗教,我仅就伊斯兰教的厚德观念阐述一下伊斯兰教的观点。

一、 教德:伊斯兰教以德立教,以德传教,以德兴教,最为重视道德在宗教中的作用,所以伊斯兰教认为,这个宗教是个道德宗教,是以道德教化作为首要任务的宗教。尤其在确认安拉属性和解释安拉创造世界等问题上,更是高举道德的旗帜。

说到 "教德"这个词,并不是泛指宗教道德,而是在说明伊斯兰教秉承着道德的传统和具有普世的道德高位并具有道德属性。在《古兰 经》中有关伊斯兰教,尤其是对独一安拉的描述,代表了伊斯兰教的道德准则,安拉不仅仅是造物主,而且还是道德的化身,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看古兰经如何描述安拉的德行,在《古兰经》中,安拉有 99个尊名。

也就是和安拉同义的名字,这些名字都是指称安拉的,《古兰经》中提到了安拉的许多美妙的名称,而且在相应的语境中反复地出现。所以很有必要注意安拉尊名的概括意义与综合含义。这些尊名的解析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安拉的大德与至高的品级。把伊斯兰教的道德归应为安拉的品格。这就从根本上解决的宗教的道德化归属,确立了伊斯兰教的道德属性,确立了以德立教。

在描述安拉创造宇宙和世界和人 类时,体现了道德的力量,号召穆斯林遵从道德教化,学习安拉的一切德行。

二、法德:伊斯兰教在确立了以德立教,安拉是道德的最高表现形式之外,在建立伊斯兰教法规方面也体现了以德立法和法中见德的特性,伊斯兰教的教法来源于《古兰经》、圣训、类比和决议。

具有不同于其他的特点。第一,它的立法基础是天启的。伊斯兰教法区别于其它人为法律在于它的立法来源,即安拉的《古兰经》与先知的圣训。每一位致力于剖析教法论断的创制者,都必须依靠这两种源泉。所有直接从这两个源泉中分支出现律例、原则也都是依照这两个源泉。第二,它包含了生活所有的要求。伊斯兰教法区别于其它法律在于它容纳了人类的三种关系:人与主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它服务于家教、社会及整个人类:它既包括信仰、功修,又包括道德、交往;它阐明权利和义务,并接收安拉的明、暗的督察:它规定了生活的专门制度和普通制度。

具体地说,它包括:1、宗教功修如:清洁、礼拜、封斋、朝觐、天课、许愿、发誓等人与安拉之间的。 2、社会交往如:婚约、经商、惩罚、担保、礼节等人与人之间的。

第三,它在宗教上具有合法与非法判断的特点。其中包括人为裁判和宗教裁判两种。

第四,它与道德紧密联系。我们知道,任何法律的设置,都会将宏扬高尚的社会道德置于较高的地位,因为这是维护制度、安定社会的手段,而伊斯兰教法尤其重视道德方面的建设,它重视美德,倡导高尚的典范;它制定各种功修目的是为了纯洁人们的心灵,使其远离禁止:它禁止高利贷,目的是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宽容的精神,并保护需求者;它提倡友爱和互信,反对欺骗和不义;它尊重人权,号召守约;它禁止饮酒,保护人区别善恶的标记——理智。

第五,它对于违法者实行今后两世的惩罚。一般法律对于违法者只限定今世上的惩罚,而教法还要对人们内心的恶念如嫉妒、仇视等进行惩罚,尽管这些内心的犯罪不足以得到今世的惩罚,因为伊斯兰教法重视倡导使人行好,止人做恶。

第六,它同时重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当两种利益相冲突时,首先考虑集体利益,当两个人利益相冲突时,首先考虑受损较大的一方的利益,例如:鼓励集体礼拜,鼓励交易,反对高利贷等。

第七,它是永久的、适于长期执行的法律。原则性的教法是不会改变的,但涉及到推理、习俗等的利益时,可以视环境、人文、时间等作适当的调整,但这种调整充其量也只是在社会交往方面,而涉及信仰和宗教功修方面的教法是不会变更的。 通过以上对教法特点的描述,我们明晰的看到,教法的确立也是体现了伊斯兰道德的属性,以德立法,具体的事例我们可以从宗教法(念礼斋课朝),社会法(婚姻法,继承法,经济法等)等条文中感受到。以婚姻为例,婚姻对人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婚姻,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而且在心理上、情感上、精神上,也能给人莫大的快慰;同时还可以生儿育女,完成种族 的繁衍,促进人类的发展与进步。穆斯林的婚姻制度,是根据 《古兰经》、圣训和教法而订的。

三、人德:我们最熟悉也最被重视的就是伊斯兰教的伦理道德建设和相关的道德规范,因为是规范人类的行为,所以简称为人德。这方面的论述实在是太多了,我们简单的论述一下,伊斯兰教的伦理道德思想和相关规定。伊斯兰教不仅要求人们信仰安拉,而且还要遵循安拉为人们制定的伦理道德规范,即《古兰经》所反覆强调的"信主行善"。伊斯兰教义、教法与它所倡导的伦理道德密不可分,伊斯兰教的有些伦理道德规范同时又是伊斯兰的教义和教法条款。《古兰经》处处强调要行善,要公正,禁止 作恶、霸道。穆罕默德也很重视道德,他本人就是一位伦理思想家和道德实践者。他的言行是穆斯林伦理道德的典范,成为穆斯林仿效的榜样,被尊崇为"逊奈"(圣行)。他说:"后世之日,信世之功德,分量最重者,是美德,安拉最厌恶者是恶性和野 性。""我的使命是为了弘扬一切美德。"

伊斯兰教道德观之范围可说是包罗万众,它包括对安拉(安 拉)的信从、宗教的仪节、精神的遵奉、社会的行为、决策的制定、知识的追求、消费的习惯、言谈的态度、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其它各方面。对伊斯兰教的道德观,马明良先生做了十分全面的概括和梳理,本文主要引述他的观点。他认为,伊斯兰教的道德观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调整人与安拉之间关系的宗教伦理规范;二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伦理规范;三是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规范。 1.调整人与安拉之间关系的宗教伦理规范。"伊斯兰"意为服从安拉的意志,而"穆斯林"的意思是顺从者。

自然界的一切存在物都顺从安拉的安排,都在安拉的驾驭和控制之下。人作为安拉在大地上的"代治者",应该赞美、崇拜、敬畏、感谢、喜爱安拉。唯有如此,才是"善"的。在伊斯兰教中,《古兰经》是判断是非善恶的唯一标准或最高标准。其中关于敬畏安拉的教训约有 250 处,如:"你们当中最高贵者为最敬畏安拉者。""安拉确是同敬畏者和行善者在一起。"《古兰经》 中关于顺从的教训有100 处,如:"顺从安拉与使者的人,与安拉所赐之先知、贤哲、烈士、义人同在。"用 Muslim 的话来说,"介乎一位穆斯林与安拉安拉之间的关系,乃是一种爱与服从、全然的信任与关怀、和平与感念、坚定不移与积极主动的侍奉之关 系。" 2. 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伦理规范。

伊斯兰教在确定了人与安拉之间纵向垂直关系(主仆关系)以后,还确定了调整人与人之间横向平行关系(兄弟关系)。调整人与人之间横向伦理关系的规范,就是社会伦理规范。

伊斯兰的社会伦理规范内容很多,但最主要的和最基本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第一,安拉面前人人平等。《古兰经》指出:"我以你们成为 大地上的代治者,以便我看你们怎样工作。"(10:14)全人类都是安拉造化的,人人都是安拉的仆人。因此,人不分部落、民族、种族、地域、语言、文化、门第、阶级、贫富、强弱,在安拉面前一律平等。穆罕默德更明确地指出:"你们的主是一个,阿拉伯人与波斯人毫无区别,黑种人与红种人谁也不比谁优越;所不同者只在于敬畏安拉,工作善美而已。"又说:"谁伤害异民族,我便是他的敌人。"还说:"我对你们而言,虽是圣人,但我们对安拉而言,都是他的仆人,我们都是兄弟姐妹。""穆斯林是平等的,犹如梳齿一般。"以上种种都说明, 安拉面前人人平等, 是伊斯兰教社会伦理规范的基础和根本。

第二,人道主义。伊斯兰教有关人道主义的主要内容有:孝敬父母,慈爱子辈,抚养孤儿,善待奴隶,款待旅客,扶危济困,接济亲属,亲爱近邻,泛爱众生。《古兰经》指出:"正义是信安拉、信末日、信天神、信天经、信先知,并将所爱的财物施济亲戚、孤儿、贫民、旅客、乞丐和赎取奴隶,并谨守拜功,完纳天课,履行约言。"(2:177)穆罕默德说:"有信仰的人们相亲相爱,相互同情,相互怜悯,像一个身体一样,如果这个身体上的某个器官生病,其他器官便因此而出现发烧、失眠现象。" 还说:"谁具有三种美德,安拉就用荫影掩护他,让他进乐园,慈爱弱者,孝敬父母,善待下属。""不慈小孩,不尊敬老人者,不是穆斯林;为救护寡妇和贫弱者奔波的人,相当于主道上的战士和昼 夜封斋礼拜的修士。""你不慈悯人,主不慈悯你。只有薄福的恶人才无仁慈,也得不到慈悯。"

以上种种说明,人道主义是伊斯兰教社会伦理规范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要求。

第三,中正均衡。伊斯兰对任何事物都主张中正、均衡原则。无过无不及。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既保证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又要他们承担起对社会应有的责任。对个人与集体,既提倡群体价值,又不抹杀个人个性;等等。由于伊斯兰的社会伦理观强调中庸、均衡,所以,穆斯林在处理诸如权利与义务、个人与群体等关系时,并不存在二难选择,其中正、均衡的伦理观使他们能够较自如地处理这些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四,劝善戒恶。劝善戒恶是伊斯兰伦理道德观的重要内容。

3.调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生态伦理规范。 伊斯兰教认为,安拉创造了自然万物——日月星辰,整个大 自然气象万千、多姿多彩、和谐美妙,有高山、陆地、河流、海 洋,还有空气、阳光、水和生活在地球上的无数种动物、植物。 所有这一切构成了一个协调有序、生机盎然的宇宙大家庭。人类就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而且是安拉在大地上的"代治者"。 因此,人除了处理好与安拉和同类之间的关系以外,还得处理好同自身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同自然之间的关系, 要求人们把握两点,一是接近自然而不崇拜自然;二是改造自然 而不滥用自然。

我们对伊斯兰教道德观的主要特点作一番总结:(1)在人与安拉的关系上,伊斯兰要求人们在牢固确立六大信条(信安拉、 信末日、信天神、信天经、信先知、信来世)的基础上坚持五大功修(念功、拜功、斋功、课功、朝功),在所有领域都要体现人与主之间的主仆关系。(2)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伊斯兰主张人人平等,相亲相爱,和睦相处。

此外,伊斯兰主张在个人与群体之间建立起一种均衡关系,既保证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又要 他们承担起对社会应有的责任。

(3)伊斯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提出接近自然而不崇拜自然,改造自然而不滥用自然的中正之道。接近自然为了领悟大自然的奥秘所在,从而更好地把握宇宙的运动变化规律,坚定自己的信念;改造自然的目的是通过辛勤的劳动,合理的开发自然来创造幸福美好的人生。

通过以上我们对伊斯兰教道德的解析和了解,我们知道,教德是伊斯兰教的道德基础,法德是伊斯兰教的道德途径,而人德是伊斯兰教的道德结果。完善人性,纯洁善行是穆斯林最终的追求和归宿。但是我们清楚的看到,宗教倡导的高尚道德理念在社会生活中还远远没有被理 解和遵行,有的无德,有的缺德,有的薄德。离厚德的要求相差 很远,在伊斯兰教组织,在教职人员,在穆斯林信众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和缺憾。有的追求名利,有的卖名显夸,有的沽名钓誉,还有的追求物质利益的享乐,追求浮华,表现出与一名纯粹和虔诚的信仰者极大的差距。这些都要在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宗教道德,践行北京精神的过程中加以完善和改变。我们深信,作为宗教界人士,一定会在首都精神文明建设中,在发掘和继承优良的传统文化过程中,不断的纯洁自身,立行善举,完善人生。

开斋捐
开斋捐

开斋捐

开斋捐是在开斋节会礼前,生活富足的家庭为全家成员交纳的法定性施舍,赈济贫困者。交纳的价值以半升小麦或一升大麦为准,足以供给一名贫苦人一天的伙食,可以兑换成其他施舍的物质或现金,富足的家庭必须按时交纳开斋捐,此系斋戒完美不可缺少的条件。

    1、谁有责任交纳开斋捐?

  这个捐只限于有能力负担的穆斯林。在家庭成员中,他们自己有足够经济能力承担开斋捐者,就应当由他们自己交纳,不要替他们代交,如儿女或亲戚,因为开斋捐的实际意义是净化个人斋戒中不纯洁的部分。即使妻子自己有财产,丈夫也要为妻子交纳开斋捐;如果女儿已经订亲而没有过门出嫁,仍旧是父亲的责任,替女儿交纳此捐;如果儿子有收入,经济独立,父亲就没有责任为他代交。如果夫妻已经离婚,但离婚后的妻子仍在待婚期(未到改嫁的时间),原来的丈夫有责任为她交纳开斋捐。有经济能力的儿子没有责任替父亲的妻子交纳开斋捐,那是他父亲的责任。在莱麦丹月最后一天的日落前出生的婴儿或娶进的新娘,在最后一天日落后死亡的家人,都有交纳开斋捐的责任;莱麦丹月最后一天日落后出生的婴儿或娶进的新娘就没有纳捐的责任。尚在母亲体内的胎儿没有纳捐的责任,但家长可以为胎儿出散自愿的施舍。

  当一家之长为家人交纳开斋捐举意时,由近向远伸延,先为自己举意,然后是妻子,儿女,以及同居一室经济有依赖的老人或亲戚,根据遗产分配法的亲疏关系排列先后。如果在那一天,应当交纳开斋捐的人死亡,应从他的遗产中替他交纳;如果为亡人承担纳捐的人也死了,那么,可以免交。

    2、开斋捐的数量应当是多少?

  开斋捐最初的规定是以一升食物为标准,如果是制成的食物,例如面包或米饭,以使用粮食的一升原料为标准。如果用现金来代替,也是这个原则,每个人应交纳的开斋捐款相当于用来购买一升主食原料的价值。

  3、交纳开斋捐的时间有什么规定?

  交纳开斋捐的时间必须在开斋节的会礼之前,先知穆圣说:必须在人们出门去参加会礼之前(交纳则卡特·费特勒)"《布哈里圣训集》根据圣行的传统,交纳开斋捐的最佳时间是在开斋节那一天的一大早,因此,有些地方故意把会礼时间推迟,以便大家都把开斋捐交清;而举行宰牲节会礼的时间提前,以便尽早屠宰牲畜,把新鲜肉分给大家。

  交纳开斋捐被许可的时间是提前一、两天。开斋捐目的是在开斋节那一天,生活富足的人家交纳一部分捐助,让贫苦的家庭也能过好开斋节,构成穆斯林社会皆大欢喜的普天同庆局面,而且许多贫困的家庭在那一天期盼着穆斯林弟兄们对他们提供帮助。如果有人不按照规定的原则,任意拖延时间交纳捐助,这样就破坏了开斋捐的本来意义和目的,构成了个人的罪过,以后要做忏悔和补救。

  4、谁有资格接受这个施舍?

  根据教法规定,有八种人有资格获得赈济的施舍,适用于则卡特(天课)的分配对象,根据是《古兰经》的启示:赈款只归于贫穷者、赤贫者、管理赈务者、心被团结者、无力赎身者、不能还债者、为主道工作者,途中穷困者;这是真主的定制。"(960)

  开斋捐虽然属于天课的性质,因为是服从真主命令的定制,但与正式的天课则卡特"的区别之处在于它的方式和目的,开斋捐只是富裕的人家每人负担一份口粮的小额施舍,而且时间性很强,以便使受惠者参加全民欢庆的节日。如果当地的经济发达,人人生活富裕,没有贫穷者和赤贫户,开斋捐仍旧必须支付,因为这是每个穆斯林遵照真主命令的考验和功修,是属于真主的权利。这份物质或财产是根据真主的命令支付出去,享受的权利属于贫困的穆斯林,这是伊斯兰的社会、经济和法律制度。伊斯兰的赈济原则是,经济富裕的人帮助贫困的人,经济发达的地区支援落后的地方,不能反其道而行之,譬如不允许从贫苦的乡村收集捐款支持城市的宾馆楼堂建设。

  开斋捐可以由纳捐人直接向受惠的贫困人施舍,也可以交给收捐人作总体规划和处理.  

2伊斯兰民族是一个中正的民族
2伊斯兰民族是一个中正的民族

一切赞颂全归安拉,求安拉赐福我们的先知穆罕默德及其后裔、圣门弟子和所有追随者吉庆、平安。

穆斯林兄弟们!在功修层面,伊斯兰的中正性体现在它规定了适当的功修行为,而这些行为都是安拉为了人的利益而设置的。伊斯兰不像某些宗教,提倡不食人间烟火的出家修行和苦修主义的方式,它也不像某些宗教,把功修局限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空间,而在生活中放纵私欲和享乐。伊斯兰对 功修的规定,仍然遵循了不偏不倚的中正原则。中正原则融入到生活的每个细节当中,小到餐桌礼仪,大到参政治国,在功修中更是如此。一段著名的圣训提到,一 伙圣门弟子来到圣妻阿伊莎家里问先知的功修情况。圣妻告诉他们圣人的功修是怎样的。这些圣门弟子认为先知的功修有些少了,他们就说先知怎么能和常人比呢? 他的一切过错都被安拉饶恕了,他还这样做功修。我们更应该抓紧做功修。其中一个弟子说:我将彻夜不睡,一直礼拜。"另一个说:我将终年封斋,不开斋。"第三个说:我将终生不娶妻子。"先知(愿主福安之)得知后就招来他们:你们就是说了如此如此的话的人们吗?以安拉发誓,我是你们中最敬畏安拉的人,我礼拜我也睡觉,我封斋我也开斋,我也娶妻生子。谁违背了我的'逊乃',谁就不是我的教生。"(艾哈迈德辑录) 伊斯兰教把一切活动都纳入到功修的框架之内,不叫人轻视,也不叫人过分,所以它不是乌托邦,它是两世并重的宗教。不让穆斯林为了后世丢掉今世,也不让穆斯林为了今世而忘却后世。安拉在一段经文中引证先知(愿主福安之)的祈祷说:

رَبَّنَا آتِنَا فِي الدُّنْيَا حَسَنَةً وَفِي الْآخِرَةِ حَسَنَةً وَقِنَا عَذَابَ النَّارِ

“主啊,你赐我今世的福利和后世的福利并保护我们免遭火狱的刑罚吧!"2:201

所以穆斯林对人生的态度是两手抓,一手抓今世,一手抓后世。这就是出世与入世的 结合。穆斯林手抓今世而放眼后世,以出世的心态干入世的工作。正如先知(愿主福安之)所说:“你们当为今世工作就如同永生不死,你们当为后世工作就如同明 天就要归真上路。"(伊本·古太拜辑录)虽然很多圣训学家指出这段圣训的传述系统羸弱,但其意义是正确的,符号《古兰经》精神,正如安拉说的:

وَابْتَغِ فِيمَا آتَاكَ اللَّهُ الدَّارَ الْآخِرَةَ وَلَا تَنسَ نَصِيبَكَ مِنَ الدُّنْيَا

“你应当借安拉赏赐你的财富而营谋后世的住宅,你不要忘却你在今世的定分。"28:77

一些穆斯林认为抛弃今世才能得到后世,可是没有得到今世怎谈抛弃今世呢?只有得 到才能言谈抛弃,这是常识。安拉创造我们是让我们作大地的代治者,而不是苦行僧,我们要避免这样的极端。另一个极端是许多人都抛弃了后世,被今世的表面现 象迷惑,沉浸到今世的浮华当中。在今世忘记安拉的人,在后世必被安拉忘记。人生必有一死,你尽量去享受吧!你每顿都山珍海味的吃吧,你能吃多少?一斤不 够,两斤撑死。今世你尽最大限度的享受吧!可是这个最大的享受总有个度,到死亡的那一刻来临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原来人生就是一口气(安拉创造阿丹的时候向 他的躯体吹了一口气),享受的再多还是逃不了这一关。使者曾经对圣门弟子们说,他不害怕他们的钱多,不害怕他们过富裕的生活,但担心他们把钱财,把今世的 浮华放在心中而迷失方向。我们应该把所谓物质享受放在手中,把安拉记在心间。这就是先知说的,当你崇拜安拉的时候就像是看见安拉一样,如果你没有看见他, 那么(你要觉得)他看着你。这就是信仰的境界。

穆斯林兄弟们!伊斯兰的中正性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只要是关于伊斯兰的事物,我们都可以把中正性放在其中来讨论。因为安拉说“我这样使你们成为中正的民族,以便你们作证世人,而安拉的使者作证你们。"(2:143

我们今天谈论的只是其中的几个例子。囿于时间限制,我们不能从多方面探讨伊斯兰的中正原则及例举更多的实例,实为憾事。但是,穆斯林兄弟们!当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应该把中正的原则放在首位,不能过分,也不能不及,一定要保持中正。

最后祈求安拉引导我们遵守先知的教导、追寻前辈们的方针,使我们不偏不倚地走在伊斯兰康庄的大道上。

我们的主啊!在你引导我们之后,求你不要使我们的心背离正道,求你把你那里发出的恩惠,赏赐我们,你确是博施的。

我们的主啊!求你在今世赏赐我们美好的(生活),在后世也赏赐我们美好的(生活),求你保护我们,免受火狱的刑罚。(阿敏)


借对方的眼睛看自己的幸福
借对方的眼睛看自己的幸福


借对方的眼睛看自己的幸


穆圣*说:"穆民是穆民的一面镜子"。

艾布胡来勒的传述,穆圣*说:"(生活中)你们当看比你们低的人,不要看比你们高的人,这更能使你们不轻视安拉的恩典"。——两大圣训集。

萨迪诗人说:"我经常抱怨自己没有鞋穿,后来,我去了一个清真寺,在寺门外我看到一个没有双脚的人,从此我再也没有抱怨过没有鞋穿"。

我们常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生活中有坎坷,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困难,要不人总是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呢。每个人的心理都有阴暗的一面,每个人的眼睛都有看不到的事物,尤其是自己的幸福!因为人总是珍惜未得到的,而遗忘所拥有的。

怎样从这个迷局中跳出来呢?

其实,你眼中的不幸,在别人看来却是幸福。穷人老婆和富人老婆的经典对白会让你茅塞顿开!

穷人的老婆经常对丈夫说:"这日子怎么过啊!"。

富人的老婆经常对丈夫说:"这日子过得真无聊!"

清早起来,穷人的老婆看着仅剩下的一点米,想着孩子该交学费了,老父亲还在住院又该交钱了,电话费、水电费、收视费、煤气费也都该交了,昨天丈夫刚发的工资根本就不够这些项目开支。对着刚起床的丈夫哀叹,这日子怎么过啊,怎么瞎了眼找了你这样一个窝囊废,连老婆孩子都养不起。

清早起来,富人的老婆看着夹着公文包要外出的丈夫,想着饭他都不在家吃,夜里什么时候回来的也不知道,两个人一起过日子,一天连句完整话都说不上,吃穿是没有问题,钱倒有了,可这像个家吗!对着丈夫的背影哀叹,这日子过得真无聊啊,如果再让我重新选择,我宁肯找一个要饭的作丈夫。

穷人的老婆一分钱在手里攥出汗来!

富人的老婆不知道怎样把钱花出去!

穷人的老婆接过丈夫辛辛苦苦挣来的钱,眉开眼笑,数了一遍又一遍,只怕少数上一张,好像多数几遍就会多出几张似的,心里默默的盘算着这个月要多少钱才能过到月底,然后把钱分成两份,一份用于生活开支,一份存入银行,以备今后急需时使用,嘴里还不住的嘟囔,怎么这么少啊。

富人的老婆接过丈夫送上的大把钞票,眉头拧成了疙瘩,顺手扔到一边,简直是不屑一顾,好像钱对她根本就没有啥用,心里在骂丈夫就知道给这些没用的东西,让人看着就不痛快,人都见不着,光有钱有什么用,诅咒着丈夫的生意赶紧破产,嘴里嘟囔着,就不能给点别的吗,一点也不浪漫。

穷人的老婆羡慕住在大房子里的女人有福气。

富人的老婆羡慕住在破房子里的女人有本事。

穷人的老婆看着住在大房子里的女人就生气,老天怎么这样不公平啊,论长相、论能力哪一样我不比她强,怎么好事都让她一个人全包了,住着大房子、开着洋车、穿着名牌、吃饭到饭店,娱乐找牌友,我要能赶上她一半就知足了,她真是有福气啊。

富人的老婆看着有丈夫陪伴的女人就生气,老天怎么这样不公啊,看人家的丈夫英俊潇洒,出入陪着老婆,怎么就没让我碰上一个,如果我也有这样一个理解、体贴、关心的丈夫,就是天天让我喝西北风我也高兴,还是她有本事啊!

两只眼睛每天只盯着别人拥有的和自己失去的,怎么会幸福啊!其实,幸福不在于拥有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

再看看下边这位怎样把失去的幸福找回来的:早晨起来,天气闷热。去洗澡,浴霸坏了。出去锻炼,楼上的老太太一步一跟,家长里短说个没完。回家后去上网,邮箱里编辑留言说这期的稿子没有通过。昨天买的股票今天跌了百分之四。妈妈打电话来,爸爸的老毛病又犯了……。

生活总是这样,外表是一袭华美的袍子,里面却爬满了虱子,缺憾和失意,让日子时时瘙痒,却无可抓挠。

正心灰意懒,忽然接到朋友的电话。朋友开口便连连叫苦:"昨晚只睡了三个小时,又失眠了,什么办法都不管用。真羡慕你,睡眠那么好,幸福啊!" 我,幸福吗?握着话筒,我有些发愣。幸福,好像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总觉得不快乐,不知道哪一天和幸福走散了,从此便越走越远。原来,在朋友眼里,每天晚上能美美地睡个觉,就是幸福。

我立刻又给另一位朋友打电话,问她:"你觉得我幸福吗?"她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当然。你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不用朝九晚五地上班;你老公那么疼你,做饭洗衣都不用你管;你的房子多漂亮啊,窗外就是花园……"

放下电话,想了很多。在朋友眼里,我是一个幸福的人。不失眠,有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按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家庭幸福美满。哎呀!原来我也很幸福!原来这就叫:'人在福中不知福啊'!

其实,在我的眼里,朋友们也是幸福的:第一位朋友家境优越,温婉可人,有一份人人羡慕的工作,有一个可爱的女儿;第二位朋友漂亮能干,自己开着三家连锁店,有车有房。但是,这都是别人眼睛里的幸福,我们自己,只看到了自己的不如意。

幸福在哪里?幸福就在别人的眼睛里。如果你觉得自己还不够幸福,不妨换个角度,借别人的眼睛,去看看自己的幸福吧!

幸福像掉到沙发下面的一粒纽扣,你刻意去找,怎么也找不到,等你把它淡忘了,它自己就滚出来了。

每一件事都要用多方面的角度来看它。我们缺少的不是幸福,而是缺少审视幸福的一双慧眼。懂得审视自己的幸福,才能加倍的快乐!

五功之间的关系
五功之间的关系

郑州潘世杰

众所周知,人类的精神领域就像一个丰富的宝藏,里面蕴含着许多真善美的东西有待开发。伊斯兰作为一个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并重的伟大宗教,特别重视对人类精神宝藏的开发,为此伊斯兰教还制定了一套全方位的灵魂开发工程,这个工程就是伊斯兰教的五项基本功修。

先知穆罕默德说:"伊斯兰教建立在五项基础上,即作证:除真主外,绝无应受崇拜的;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礼拜、斋戒、交纳天课、朝觐。"

值得一提的是,伊斯兰教的"五功"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有机组合,虽然各项功修分别都有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形式和特定的意义,但相互之间又存在着互动关系。

这些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时间上错落有致、贯穿终生

就时间规定而言,五功的时间安排错落有致,贯穿终生。比如念信仰证词(即,我作证:除真主外绝无崇拜的;我作证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没有具体的时间规定,它要求信士时刻铭记,念念不忘,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礼拜则规定一日五次,分别在晨、晌、晡、昏、宵五个不同的时间,按时定点,可谓一日五省,终生不懈。《古兰经》说:"拜功对于信士确是定时的义务"(4:103);

斋戒的时间是每年一个月,即回历每年的九月(莱麦丹月)。真主在《古兰经》中说:"莱麦丹月中,开始降示《古兰经》,指导世人,昭示明证,以便遵循正道,分别真伪,故在此月中,你们应当斋戒;"(2:285);

天课的规定是每年一次,秋毫不差;"他们的钱财中有一定的份额,是用于施济乞丐和贫民的。"(《古兰经》70:24-25);

朝觐的义务终生仅一次,时间在每年伊斯兰教历的12月上旬,哪年条件齐备,哪年当前往。《古兰经》说:"朝觐是几个可知的月份……"(2:197)

五功的时间分布恰到好处,有的每时每刻,有的一日五番,有的一年一个月,有的一年一次,有的一生一次,真是错落有致,贯穿终生,使穆斯林的一生都在服从真主的功修中度过。

2、形式上相辅相成、互动互补

就形式来说,伊斯兰教的五功虽各有不同,但各项功修都是相辅相成,互动互补的,而且都要求身心结合、言行一致。

比如念信仰证词,只要内心笃信,口头表达即可。念有心念和口念之分,口念有时,则心念无时,念要心口一致,表里如一;

礼拜的仪式有站立、诵读古兰经、鞠躬、叩头、坐定等动作,要求身心到位,虔诚敬意,拜主如见主;

斋戒须饿其体腹,放弃饮食和欲望,要求清心寡欲、修身养性,非礼勿思,以内修为目的,而没有外部表现;

天课就是施舍钱财、扶困济贫,没有特别的仪式,只要求奉献爱心、怜悯穷人;

朝觐的仪式比较复杂,有巡礼天房七圈、两山奔走七趟、宿荒郊、投石、宰牲等,要求身心受戒,非礼无为,非礼无言……

一个人如果表白了信仰,承认了自己是真主的仆人,而没有履行拜功,遵守主命,则为空信;

如果仅履行拜功,而没有为真主斋戒寡欲,那么就称不上敬畏;

如果仅封斋礼拜,而为富不仁,没有博爱众生,那么其信仰也不真实;

如果仅做到了四功,而有能力不前往麦加朝觐,则不仅升华不了信仰,还会功亏一篑;

而如果一个人仅形式上五功齐全,却没有身心结合,没有在生活中体现五功的道德精神,那么还是无济于事。

总之,五功是相辅相成、互动互补、身心结合的,决不能顾此失彼,偏废其中的任何一个。

五功通过各自不同的形式,使人的各个部位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熏陶;从心灵到身体,从身体到灵魂,从精神到物质,从物质到精神,由内而外,由外而内,身心结合,互动互补,相得益彰。

3、难度上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就难度方面来说,伊斯兰教的五功是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比如念,只须内心承认,口头表达,最为简单,所以要求念念不忘,时刻铭记。

礼拜有鞠躬叩头等动作,而且天天如此,终生不懈,有一定难度,需要一定的毅力和忍耐,正如《古兰经》所说:"你当以忍耐和拜功而求佑助。礼拜确是一件难事,但对恭敬的人却不难。"(2:45)因此规定礼拜为一日五次,而且五次礼拜时间都是人们该休息的时候,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休息。

斋戒要求克制私欲、忍受饥渴,所以规定每年只封一个月的斋,假如每天封斋,人们肯定做不到。虽然斋戒比礼拜难,但是如果身体有病,或者年迈体弱,则可免除,至于长途旅行者、孕妇、产妇及哺乳期、月经期的妇女和老弱病残等,也可以不必斋戒,只需根据情况,以还补或施舍的方式加以弥补。

《古兰经》说:"你们中生病或旅行者,当依所缺的日数补斋。难以斋戒者,当交纳罚赎,即款待穷人。自愿行善者,必获得更多的善报。斋戒对于你们是更好的,如果你们知道。"(2:184)这也足见伊斯兰教是易行的,它处处以人为本,不强人所难。

天课规定,凡经济上达到"满贯"的人,每年应交纳一定比例的济贫税。钱财满贯的法定标准为20个金币(合现代75克黄金),或200个银币(合现代595克银子)。

凡除生活开支外达到与此等值经济收入的人,无论什么货币,每年当抽出2.5%施舍给穷人。(以人民币为例:满贯为75乘以每克黄金的人民币现价)。

至于其他财产,如家畜、庄稼、矿产等,则满贯及其应交天课的比例也各有不同,清算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涉及到现代金融问题时,还要请专家帮忙,因此规定一年仅交纳一次天课。

另外,天课的一大特色就是互换性,因为交天课的条件是满贯,如果没有达到满贯标准,则无义务交纳,如果自己生活贫困,不仅不用交纳天课,还会成为天课的接受对象。

伊斯兰教规定,天课的施济对象有七种:"赈济只归于贫穷者、赤贫者、管理赈款者、心被团结者、无力赎身者、不能还债者、为主道献身者、途中困难者;这是真主的定制。真主是全知的,是至睿的。"(《古兰经》9:60)

至于朝觐,比起其他几项功修都难。首先是去朝觐的条件,不是所有人都能具备的。朝觐不仅要具备足够的经济能力,还要有健康的身体,及路途平安等条件。

现代人有汽车、轮船、飞机等现代化交通工具尚有一定困难,而古代人则只能乘坐骆驼、马匹,甚至徒步千里迢迢,不远万里奔赴麦加圣地,其困难就更可想而知了。

至于朝觐的仪式也比其他功修辛苦,如巡礼、奔走、住帐篷、宿荒郊、投石等仪式都很劳累,而且要一连数日,像长征一样。因此伊斯兰教规定仅有能力的人有义务去朝觐,而且终生去一次即可。

《古兰经》说:"凡有能力旅行到天房的人,人人都有为真主而朝觐天房的义务。"(3:97)

从五功的难易之别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我们不难看出,念礼斋课朝这五功,难度是循序渐进的。难度愈大,条件愈多,量也愈少,充分照顾人们的能力和条件。

比如斋戒的条件是身体健康,天课的条件是满贯,朝觐的条件则更多,具备了条件就履行,不具备则不可勉强。值得一提的是,唯有礼拜则无条件可讲,无论如何也不可无故撇拜,因为礼拜是信仰真主后的第一项义务,是顺主的最起码表现,作为仆人理当无条件服从。

五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有条不紊地升华人们的信仰。正因为五功有了难易之别,人们才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层层升华,直到完美五功。

4、意义上合而不同、相得益彰

尽管敬畏真主,纯洁心灵,升华道德是五功的共同特点,但五功升华道德的角度和涉及的精神领域却各有专长。如念作证词,是其它一切功修和一切善行的基础,是开启人类道德世界和精神宝藏的钥匙,是穆斯林的信仰纲领、行动指南和道德标准,穆斯林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持信仰,捍卫信仰,为信仰奋斗终生。

礼拜是穆斯林向真主表示顺从、感谢的一种崇拜仪式,是信士接近真主的阶梯,信士在礼拜中向真主虔诚忏悔、祈祷福祉、真心倾诉,达到拜主如见主的境界。礼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顺从真主、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善戒恶。《古兰经》说:"拜功的确能防止丑事和罪恶。"(29:45)

斋戒的意义主要是使人们敬畏真主,怜悯疾苦、修身养性、锻炼意志、忆苦思甜、明心见性。斋戒能培育人的恻隐心、怜悯心、自律力和爱心,能鼓励人们扶困济贫,慷慨解囊,把爱洒满人间。

《古兰经》说:"信士们啊!斋戒已成为你们的定制,犹如它曾为前人的定制一样,以便你们敬畏。"(2:183)所以,斋戒者只有做到非礼勿思、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闻、非礼勿为,努力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和品行修养,方能体现斋戒的真正意义。

天课本意为纯净,指穆斯林通过缴纳天课使心灵和财产得到净化。《古兰经》说:"你当从他们的钱财中收取赈款,你借此净化他们,纯洁他们。"(9:103)天课的意义主要是鼓励人纯洁财产、扶困济贫、慷慨大方、乐善好施,杜绝聚敛财富、为富不仁。

毋庸置疑,天课对降低贫富悬殊,建立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这是物质方面的施舍,至于精神方面的施舍则很多,先知穆罕默德教导说:"对你的兄弟微笑是施舍,扬善抑恶是施舍,给迷途的人指路是施舍,清除路上的绊脚物是施舍,把你桶里的水倒给你的兄弟是施舍,给视力差的人照明是施舍。"

至于朝觐,其意义主要体现响应真主的召唤,复明归真,效法圣贤,升华信仰,完美五功,见证伊斯兰的伟大。同时朝觐者必须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正如《古兰经》所说:"……凡决定在这些月份中朝觐的人,应当在朝觐期间戒除秽语、恶言和争辩。凡你们所做的善功,真主都是知道的。你们当以敬畏做路费,因为最好的路费就是敬畏。"(2:197)

朝觐是穆斯林一年一度的大聚会,也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人文奇观。每年几百万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国籍的穆斯林从世界各地来到麦加圣地朝觐,他们怀着同样的心情、穿着统一的服装、念着统一的响应词、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做着一样的功课,充分体现了伊斯兰的平等、博爱和团结精神,也显示了伊斯兰作为一个跨民族、跨肤色、跨国际的国际性宗教所特有的感召力。

总而言之,五功的意义分别体现在心里诚信、身体履行、清心寡欲、乐善好施、复命归真五个主要层面,依次涉及到人的心、身、欲、财、命五个关键环节,层层熏陶,步步升华,合而不同,相得益彰。

结束语

从五功之间这些层面的差异和相互关系我们不难看出,五功不仅是伊斯兰教的宗教基本功修,也是伊斯兰教为人类制定的一套全方位的灵魂净化工程;

它利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思想角度和精神领域,对人们的身、心进行综合性、全方位、多角度的熏陶和启迪,从而使人们灵魂深处潜藏的真善美得到全面的开发和高度的升华。

不言而喻,一个真正理解了五功的真精神,并全方位遵守五功的穆斯林,他们应该是真善美的化身。

开发 midade.com

丝绸之路文明对话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