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支柱

​斋戒的七大裨益
​斋戒的七大裨益

斋戒的七大裨益

伊斯兰教的斋戒与它的其他四种功修一样,不单纯是一种宗教仪式,对于举行这些仪式所产生的效果,能给个人和社会留下极其深远的影响。现在仅将其中的斋戒这一功修的裨益,分成七个方面来谈谈。

1)、斋戒可以增进身体的健康。

因为斋戒具有体育的内容,它可以把身体内部的一切湿气排除,使沉淀物质消失。伊斯兰教的伟大哲学家和名医伊本西奈(阿维森纳)早在若干世纪前就说过:"体内的湿气和沉淀物质是由食物产生的,它们在体内集中过多,便导致许多病因潜伏下来。"现代医学科学才开始不断地揭示出食物中某些成分给人带来疾病甚至致命的事实,并提出了预防和治疗的方法。而饮食的节制和定时定量是被普遍地认为有预防和治疗疾病,增进身体健康的积极作用。而伊斯兰教的斋戒就有节制饮食,定时定量的性质。然而有那么一些现象主义者说道:"伊斯兰教的斋戒已经削弱了人们的身体而使之无精打采,怎么还谈得上健康?健康嘛,应该有力量才是!"我们说:"斋戒造成人体有点衰弱,那是暂时的,必然现象,其结果还是要使身体坚强和发展。大家难道没有发现或注意:植物在停止一度时间的水分而产生凋谢、枯萎的现象吗?可是这时,植物因缺水分而从土壤里所获得的其他养料,要比它在正常情况下所获得的多得多。

植物经过这凋谢、枯萎以后,再灌溉它,那么其发展之速度就比经常灌溉的要快,这种原理称作"反作用"。生物体在活力方面是大同小异的。医学科学的实践证明:一个民族和地区如果发生严重旱灾时,受害最敏感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些平时耽于逸乐、饱食终日、养尊处优的悠闲阶级的人们,因为人们的肠胃已经一向惯于饱和的湿润和多脂,因此旱灾往往造成他们伤亡较多。至于素来惯于艰苦朴实、粗茶淡饭的人们,在旱灾中都能挣扎生存,不致于丧命。因此,终年沉湎于奢华生活,丰衣足食、山珍海味、油灌满肠的人们更需要斋戒的清理、锻炼来改善自己的体质!

2)、斋戒可以节制各种欲望和嗜好,不致超过法度,形成犯罪。

人们的欲望和嗜好是多方面的,如果不加约束而任其过度泛滥,必然就形成纵欲为恶,廉洁、纯正之泯灭。廉洁、纯正是各种美德的基础,基础既毁,那么,诸如知耻、柔和、忍耐、慷慨、自重、知足、谦让、温良、整洁、沉着、虔诚、忠实……等美德也就无所寄托。因为性灵上的素质紊乱了,身体上的气质也就随之而紊乱;纵欲是一切疾病的根源,这是医生们一致的看法。根据这一精神,至圣曾经说过:

"当莱麦丹月一跨入的时候,乐园里的各道门都被敞开着;火狱的各道门都被关闭起来;一切魔鬼都被镣铐禁锢。有一个号召者召唤道:寻找福利的人啊!快来吧!追求邪恶的人啊!应该适可而止了!"

乐园的大门,就是各种美德和善功,它们在斋月里的作用最广泛最显著;火狱的门是恶德和罪恶。但是它们的影响可以用真正的斋戒来消除,这是无可否认的。

反对者可能会说:"斋戒期间,人的情欲如果被削弱了,那么,根据你们在前面讲的'反作用'的原理,在过了斋月以后,情欲不是更加旺盛了吗?既然如此,斋戒反而有害身体。"

我们的答复是:情欲的灭亡和长期受到抑制都是有害于身体和精神,伊斯兰教制定斋戒和其他善功,目的是在于利人,使其两世幸福、康乐。而斋戒的要求是要身体消瘦,正如使难以驾驭的战马消瘦一样,以便人们好控制、驯服它;斋戒使人们在一定的时间内放弃各种非法的欲望和嗜好,养成人们在精神与物质的爱好、利益面前,有能取不取,舍而不惜的情操,不致于见利忘义或利令智昏。此外,除了斋戒作为节制欲望为主要手段以外,还可以通过天课、施济、礼拜等经常性的善功作辅助训练,所以人们的情欲和偏爱就不存在太过与不及两种极端的情况,"反作用"也不会产生。阿拉伯人在训练战马使之消瘦而驯服的时间往往是四十天。伊斯兰教以斋戒训练、陶冶教徒性灵的时间以一个月为天职,这就是莱麦丹月,此月以外的斋戒,或为"圣行"或属"副功"出于自愿。对于自知本性顽劣、刚愎自用的人则更需要较多一些时日的斋戒,以便使自己锻炼成为以理智主宰感情的人,不致于象牲畜一样被情欲所控制、驱使。但是,人们不能够制约自己的情欲和不良嗜好的话,那么,这种人生要比牲畜不幸多了。因为造物主使各种低等动物在获取自己的各方面欲望上有适可而止的本能,所以它们在吃、饮、交尾方面是自然需要;当这些生理需要一旦达其目的,它便满足了,决不会让自身再去承担过度的重担而想方设法点燃欲念的烈火,享受超生理需要的欲望。真主创造人类为高级动物,用思想与自然界作斗争,根据个人思维的正确与谬误,知识的宽广与狭隘,在趋利避害上就有各种不同的情况,难道读者没有发现过:大多数人遭受病害甚至还没有到达真主所预定的寿终正寝之前就夭折,主要原因就是暴食暴饮、狂吃烂喝、房事过度;而牲畜在这方面尚能自制,没有这些现象,除了外来的原因如失去食物、太冷、酷热使它们致病、死亡以外,牲畜寿限的结束都往往在享尽了健康过程后发生的。因此,人类的幸福有待于正确的健康教育,以及用教养的指导去实现,而完美的教育、教养只有寓于伊斯兰教教律里。如果弃拒这种教律的教育、教养,那么,人们确实比低等动物还不幸。真主曾经谴责那些不使用自己的知识媒介的愚昧无知的人说:

"我为火狱创造了许多人类和精灵,他们有心而不用来明理,有眼而不用来观察,有耳不用来倾听。这些人等于牲畜,甚至比(牲畜)还迷误,这些人是真正的混蛋。"又说:

"你未曾看见那种以私欲为自己的主宰的人吗?你难道信赖他吗?或者你以为他们大多数人为听话,会觉悟吗?他们只是象些牲畜,甚至更迷误多了!"

伊斯兰教的任务是要人们求得两世幸福。现世的不幸往往预示着未来的不幸。但是现世的幸福,如果不坚持伊斯兰教的原则和教训,不一定意味着来世的幸福。

3)斋戒可以使人认识恩惠的价值。

人们常年地处在真主的各种恩惠之中,往往不知道、不感谢。正如中国文豪苏东坡所说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例如:不生病,不懂得健康的可贵;不坐监不能体会自由的价值,不到年迈不会珍惜青春的年华。所以对任何事物的实质,只有通过失去对立的一面,才能真正达到深刻、全面的认识。斋戒期间为了失去自由自在的享受,忍饥挨饿,自然就会回忆饱暖的恩惠,从而激发了人们对真主感恩图报的意念。

4)斋戒可以培养人们忍苦耐劳的精神。

很多养尊处优、娇生惯养的人,如果骤然碰到一种愤怒之事,他的心思就要混乱而受到不安的折磨,失去了理性、烦躁、焦急给他带来极大的痛苦,据说有一个纨绔子弟一向养着一只十分钟爱的鸟儿,有一夜,他不慎把鸟笼放在水池边,一只猫儿来到笼子旁边为了捕捉笼中之鸟儿而没办法,结果把鸟笼推到水池里去了。清晨,这纨绔子弟发现自己心爱的鸟儿已经淹死,太悔恨自己的疏忽,便啼啼哭哭,将两手不断地在膝盖骨上拍打,结果双膝患了神经病,不能自如,经过医治多年虽然可以行走而终未痊愈。这就是平时缺乏涵养,缺乏忍辱负重,任劳任怨的锻炼。真正的斋戒是需要高度的忍耐和涵养才能坚持到底,胜任愉快。所以圣训说:"斋戒是忍耐的一半。"斋戒方面修养有素的穆斯林不但能任劳任怨,而且临危不惧,骤然不惊,任何突如其来的遭遇,能够沉着应付,这就是忍耐的品质,斋戒迫使人们去培养忍耐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大的忍耐是能控制食欲和性欲两方面,必须付出极大的耐性和毅力。所以使者穆罕默德说:

"斋戒是一个盾牌,如果你们任何人在斋戒时,言语不要下流,行为不可鲁莽。一旦有人要和他战斗或者吵架的话,他应该申明:我是斋戒者,我是斋戒者。"

使者穆罕默德把斋戒作为对挑衅者的回答,表明斋戒能起到御敌自卫的作用。使者穆罕默德在谈到婚姻问题也提到斋戒。他说:

"你们当中,谁够结婚了,让他结婚吧!因为结了婚最能使眼睛(对色情事物)视而不见,最能保护贞操。不能结婚的,让他谨守斋戒,因为斋戒(在防止色情方面)是一把匕首。"可见真正有益的斋戒是以钢铁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杜绝一切有损于斋戒的思想、言行,使斋戒者守正不偏,坐怀不乱。

5)斋戒这一制度把贫富、贵贱在丧失愉快和恩惠的需要方面处于一律平等的地位。

"平等"是各民族人民都在追求的一种理想,是古今一切伟人所致力于使它普及到全人类的一种人道主义的宗旨,伊斯兰教的斋戒、礼拜、朝觐所包含的内容和仪式已经具备这种意义,不论是帝王将相、军政要员,或者是贩夫走卒、贫民布衣,在履行这些宗教义务时,不得有任何区别。这样,就能使富贵者受到警戒和自爱的教训,使贫困者获得慰藉与自重的启发。宗教上这种平等观念和事实,持久有恒,行之有素,自然也就会潜移默化,推广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里,那么"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理想可望实现。

6)斋戒能使人产生恻隐心、同情感。

丰衣足食的人通过斋戒可以亲临其境地感受到饥寒交迫、嗷嗷待哺者的处境,从而培养他们怜贫、恤贫、济贫、敬贫的感情,一旦耳闻目睹可怜乞求者,不至于冷酷无情、一毛不拔。

7)斋戒是伊斯兰教五功之一。

其中念功是心的功课,礼是身的功课;斋是性的功课;课是财的功课;朝是命的功课。心功没有时间、地点之分;身功每日五次;性功每年一次;而命功、财功要具备一定条件才能胜任,那么,作为一个穆斯林,一年一次作性灵上的训练和功修,是表明自己对真主的命令,心悦诚服、拳拳服膺,因而斋戒是心灵纯洁、信仰忠贞的生动表现,否则,哪怕他口头上信主爱圣的言谈如何动听,而实际上不礼拜、不斋戒,只能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内"没有真实内容的一具躯壳。对主圣的命令、禁戒不敬畏,不奉行的人,难道对人的交往能存真心实意,可以信赖吗?所以能按教律要求坚持斋戒的人,是真信士伊玛尼(信仰)的流露,是穆斯林大众可以信任他的依据和保证。

【(英)艾罕默德哈施密马恩信译】

原载《到伊斯兰教的法律中去寻找永恒的幸福吧!》

参悟古兰的故事
参悟古兰的故事

这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发生在肯塔基东部山脉的一个农场。一位美国穆斯林老者和他的小孙子住在那儿。每天早上,爷爷都起个大早,坐在厨房的餐桌边读古兰经。孙子想做爷爷那样的人,就努力的模仿爷爷做的所有事情。

一天,孙子问:爷爷!我试着象你一样读古兰经,但是我又不懂它,而且一关上书就完全不知道是些什么了。这样读古兰经有什么益处啊?"

爷爷把煤扔到炉子里,很平静地转向孙子,说:拿着这只装煤的篮子,到河里去盛水回来给我。"

孙子照他说的去做,但是在他到家以前,水都漏光了。爷爷笑着说:下次你得走快点。"又让他去河边去,再试试。这次孙子飞快地跑回来,但水仍然漏光了。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跟爷爷说,不可能用篮子打到水的,换成桶吧。老人说:我不想让你用桶打水,想让你用篮子。你没有尽力。"说完他走到门外,看着孙子又去试一遍。

孙子已经知道不可能,可是想让爷爷看看,无论他如何尽力快跑,水还是在回到家以前漏光了。孙子又一次到河里打了水,竭尽全力地快跑,但回到爷爷身边时篮子还是空的。他喘着粗气,说:爷爷,瞧啊!没有用的。"

你认为没有用?"老人说,看看篮子。"

孙子望着篮子,才发现篮子不一样了。一只又旧又脏,装煤的篮子,里外都已经干净了。

孩子啊,这和你读古兰经是一样的。也许你不能明白和记住每一个地方。但当你读后,你已经在改变了。里边和外边。安拉使我们在生活中发生这种变化。"

如果你觉得这个邮件有阅读的价值,请发给其它的人。穆圣(求主福安之)说:引导别人向善的人会得到应得的回賜。"

 ​伊斯兰在世界
​伊斯兰在世界

伊斯兰在世界

信仰伊斯兰的国家及伊斯兰在亚洲、非洲和欧洲的状况

众所周知,伊斯兰自默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传播,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它作为一种宗教信仰、意识形态和一种文化体系,传入世界各地后,与当地传统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对许多国家和民族的社会发展、政治结构、经济形态、文化风尚、伦理道德、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据统计,全世界穆斯林有十三亿人,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有五十七个伊斯兰国家,其中在三十多个国家中,伊斯兰教被定为国教。

伊斯兰在亚洲

伊斯兰教虽然发源于阿拉伯半岛,而且至今在整个中东和部分北非国家占主要地位,但它已经传到了印度,从印度又传到了马来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南部,并经由中亚传到了中国北部。

大约从十八世纪起,印度尼西亚实际上已经至少在名义上(因为那里还有很多非穆斯林居民)成为世界最大的穆斯林国家,排在它后面的是印度(穆斯林人数很多,但仍然是少数派)、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中东的任何国家反而相形见绌。阿富汗以东地区的穆斯林人数远多于世界其他地方所有穆斯林的总和。

伊斯兰在欧洲

二十世纪以来,在西欧、北美和南美一些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传播和发展。美国现有穆斯林一千万人,是1970年的十倍。随着中东移民的流入,欧洲大陆现有穆斯林一千二百万人至一千五百万人。法国穆斯林从1945年的数千人增长到现在的五百万人,几乎占法国总人口的10%,清真寺有三千多座。英国有三百多万穆斯林,清真寺有两千座左右。德国有四百万穆斯林,二战前清真寺还不到十座,现在已超过两百座。

伊斯兰教的世界性组织有世界伊斯兰大会、阿拉伯国家联盟、伊斯兰会议组织、伊斯兰世界联盟和穆斯林联盟等国际性和地区性组织

伊斯兰在非洲

伊斯兰教传入之前,非洲居民大多信奉原始宗教或基督教。后来伊斯兰教在非洲的传播取得较大的成功,这是有历史和社会原因的。现在,伊斯兰教在非洲宗教中占有特殊地位。非洲居民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当地传统宗教(即原始宗教),其中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口最多。据统计,全非共计二亿三千多万穆斯林,占人口总数的41%左右。

这是对世界伊斯兰的一个概括介绍。

一位女权主义者皈依的故事
一位女权主义者皈依的故事

一位女权主义者皈依的故事

关于女性地位的问题,向来不是新问题,也从未完全解决过。每每提及伊斯兰时“穆斯林女性"的标签就会出现:母亲作为一个受害者是如何地被压制在闷热的火炉里精疲力竭,她多么疯狂地渴望被西方的自由所“拯救";另一些人则会大肆渲染盖头是多么阻碍自由束缚灵魂,信仰者是如何被洗脑而变得愚蠢并变成了性别的叛徒,等等。

我拒绝这样的控告,希望他们能回答:为何出生并成长于欧美所谓的“文明"社会的女性,会愿意拒绝所谓的“自由"而纷纷去信仰一个被描述为压迫女性又不利于她们的宗教呢?作为前基督徒,我仅从个人经验来述说拒绝所谓的自由的原因。因为在这样的社会中只有伊斯兰令她们满意,只有伊斯兰给予女性真正的地位和身份,她们在伊斯兰的怀抱中享有完全的独立自主的权利,那不是非穆斯林女性所能想象得到的。

信仰伊斯兰之前,我有很强烈的女权主义倾向,虽然我承认周围的很多混乱现象无不与女性有关,虽然我知道她们在社会上没有任何地位。问题一直在延续,先前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新的女性问题又在不断出现。我曾经和其他女性一样,认为伊斯兰是一个主张男性至上的宗教,男性对女性有生杀予夺的权力。

这些认识来自一个根本不了解伊斯兰的人,他因为自己的无知被迷惑,接受了对伊斯兰歪曲的概念。无论之前对伊斯兰的评价如何,但从内心深处,作为女性我对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并不满意。似乎社会如何定义自由和独立,女性就该如何接受,而且不容置疑和挑战。

女性被告知的那些理论和实际的境况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和矛盾。越深入思考就越觉得空虚,我慢慢地对社会中女性的地位不满意,开始真正反思自己的不满。

1990年代,据说是成功和发展的十年,但似乎每件事都在倒退。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东西似乎逐渐消失,而且没有什么能够来填补这个真空。作为一个基督徒,我无动于衷,开始质疑每周仅一天时间来纪念主的正确性。与其他基督徒一样,我也慢慢领悟了教会的伪善,对三位一体和耶稣神化的概念不再愉快。最终,我开始关注伊斯兰。

起初,我只是对伊斯兰中女性的问题感兴趣。后来我惊讶了,我阅读的东西让我了解到,作为女性的自己和伊斯兰之外其他体系中压迫的谎言。穆斯林女性在宗教的各个方面都被赋予了权利,她们像男人一样有着清晰的社会角色,没有任何男女不公平之说。因为真主说:“信士和信女,谁行善谁得入乐园,他们不受丝毫的亏枉。"(《古兰经》4:124

慢慢地,我更正了自己对伊斯兰女性地位的误解,对此更加关注,我想用某种东西填补我生命中的真空。我逐渐被伊斯兰的教义和实践所吸引,有了信仰基础的建立,我会明白在哪里转变,让哪些优先。社会中经常会有某一小块被人关注和讨论,每当研究伊斯兰教义时,就会变得非常清晰:这样简洁完美和全面的生活方式,是不可能在其他地方找到的。来源:www.islamreligion.com

诽谤
诽谤

所谓诽谤中伤者就是为了破坏而在人们中搬弄是非,这是其定义。至于其断法,按穆斯林公议为哈拉目(非法)。经典和圣行的许多教法证据都证实了它的非法性。

伟大的真主说:你不要顺从每个妄誓的、卑贱的、说谎的、进谗的。"(笔章10节)

穆圣说:造谣中伤者不能入天堂。"(两真本《圣训集》)有一段传述载:穆圣经过两座坟时,说:这两人确在受惩罚,他两人并非为大罪而受惩罚,但它确是大罪!至于其中一位,他曾到处搬弄是非;而另一位,则其小便时不卫生。"话毕,找来了一枣树枝,折为两半,在每个坟上扎了一根。他说:但愿能在两树枝未干前减轻他两个的罪行。"

他两个并非为大罪而受惩罚的意思是,它对两人而言不算大罪。或他两个认为不是大罪。因此另一传述中说:是的,它确是大罪!"艾布·胡莱赖传,穆圣说:你们当知道,最坏的人是两面派人,他以一种面孔来见这些人,又以另一种面孔去见那些人。凡在今世有两个舌头者,在复生日真主将为他造两个火舌。"(《穆宛团圣训集》)

有两个舌头的意思是,他同一种人说一神话,同另一种人说另一种话,正是两面派的意思。伊玛目安萨立说:有两个舌头多半是指向搬弄是非者,说某人说了你什么什么。"而诽谤中伤者并不仅止这些,其目的是揭露人所憎恶揭露之事,无论是传话着或被传话者或第三者所憎恶之事。无论是用语言或书信、暗示、指点等方式的揭露,无论其方式是语言或行为,无论是缺点或其它事。搬弄是非的本质是公开机密,撕破人所憎恶公开的帏幔。做为人应对所见到的情况保持沉默,除非传播它有益于众穆斯林,或有利于抵御犯罪。

他说:凡听到传播事非者说:'某人说你了什么。'者必须注意六件事:一、不要相信他,因为他是搬弄是非者,是搞破坏者,真善功不蒙准承;二、制止他的这种行为,向他进忠言,批评他的言行;三、为真主而恼恨他,正代表了真主的恼恨,因为为主悯人是当然义务;四、对所传之言不可妄加歹猜,因为伟大的真主说:'你们应当远离许多猜疑;有些猜疑,确是罪过。'(寝室章12节);五、对传来的是非不要去侦探、调查落实。伟大超然的真主说:'你们不要互相侦探。'(寝室章12节);六、心中不要喜欢搬弄是非者的行为,不传播其是非。"

据传,当有个人向欧迈尔·阿卜杜拉·阿齐兹讲一个人的长短时。欧迈尔说:这个人啊!如果你愿意,我们来论一论你的事。如果你言语诚实,你便是这节经文所指之人:'如果一个恶人报告你们一个消息,你们应该弄清楚,'(寝室章6节)如果你编谎、你就是这节经文所指之人:'说谎的、进谗的。如果你愿悔改,我可以原谅你。'(笔章11节)那人忙说:'信士的长官啊!原谅我,我永远再不重犯了。'"

有个人给撒候卜··阿巴德写信,信中纵恿他没收一个孤儿的财产,这个孤儿有许多财产。他使在信背面写道:搬弄是非是丑陋的,那怕是事实也罢。亡人,愿真主慈悯他。孤儿,愿真主帮助他。财帛,愿真主使它结善果。拨弄是非者,愿真主诅咒他。"

哈桑·巴士拉说:要知道,凡是给你传话者,他也会把你的话传给别人。正如谚语:传人话于你者,也传你话于人呢,警惕这些小人吧。"

传说,一位清廉人去探望他的一位弟兄,谈话中提到了其它人的一些不是之处。他使对他说:兄弟啊!你背谈了这么长时间,给我带来了三件苦恼;我恼恨了自己的兄弟,为他而心烦意乱,你的安宁的灵魂受控告。"

一位清廉人说:凡是来告诉你,你的兄弟在骂你者,他也就是骂你之人。"有个人来对阿里··侯赛因说:某人在骂你呢,他骂了你如此如此。"阿里说:请你把我带到他那里去。"于是他使一同去了,心想阿里会与他一个立场。当到达时,阿里说:我的兄弟,如果你说的话是正确的,求主饶恕我,如果你说我的话不是事实,愿主饶恕你。"

有学者认为真主的话担柴的女人"中所指艾布·莱海必的妻子即象征搬弄是非之意。以柴形容搬弄是非是因为它是为仇的媒介,如同柴是点火的媒介一般。谚语说:搬弄是非者的行为比恶魔的行为更有伤害性,因为恶魔的行为仅是唆使。而搬弄是非者的行为却是面对面的。"

传说,有个人见有人卖一个少年,并指出这个少年唯有一个搬弄是非的缺点,他认为这缺点无妨,便买了回家。待经过一个时期后,那少年便暗中对主人的妻子说:我的主人想另讨新欢呢,他说不喜欢你了。如果你想使他回心转意放弃那个打算,你在他睡着时,拿刀子割掉他的一些胡须留在你身边。"女人心想:是啊!就这么做。"

那少年又来对主人说:主人啊!我的女主人、你的妻子对她的一位朋友已另有所爱了,她想脱离你呢,已定好今夜来杀你。若你相信我,你今夜就装睡,看她怎样手中拿东西来杀你。"主人相信了,当夜幕降临时,女主人便掌上刀子来割胡须。而男主人却装睡着了,心中说:以真主发誓,这少年说的是事实。"当女人拿刀子接近男人胡须时,男人站起来夺过刀子一刀宰了她。女方家人看到女人被杀,便群起杀了男人,于是因那个不祥少年之祸,两伙人中发生了战争。所以真主在《古兰经》中称搬弄是非者为坏人。如果一个恶人报告你们一个消息,你们应当弄清楚,以免你们无知地伤害他人,到头来悔恨自己的行为。"(寝室章6

开发 midade.com

丝绸之路文明对话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