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支柱

​阿拉法日子之贵
​阿拉法日子之贵

阿拉法日子之贵

真主说:以黎明发誓,以十夜发誓,以偶数和奇数发誓,以离去的黑夜发誓,对于有理智者,此中有一种盟誓吗?(古兰89:1-5)

"上述古兰经文中的'偶数'一词,经注家们对此有几种解释,各自引证圣训明文支持其观点。这些解释均属于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更适宜的解释是:'偶数'是指宰牲日子(伊历十二月初十),'奇数'是指'阿拉法'日子(伊历十二月初九)。

据查比尔(求主喜悦之)传述:圣人说:十夜是宰牲节的前十夜,奇数是指'阿拉法'日,'偶数'是指宰牲日。《伊本凯西尔经注》4册506页

真主又说:以有宫分的苍穹发誓,以所警告的日子发誓,以能见证和被见证的日子发誓。(古兰85:1-3)

对上述古兰节文中提到的几个日子,经注家们也有不同解释,都有圣训明文,而其中一种解释是所警告之日是复生日,能见证之日是主麻日,被见证之日是"阿拉法"日。(查阅《伊本凯西尔经注》4册493页

"阿拉法"日是伊历十二月初九即朝觐的人们驻"阿拉法"山之日,这是毫无争议的。

"阿拉法"山是众所周知的一个地方,人们在朝觐仪式中驻在此地。从伊历十二月初九在"米那"山礼了晨礼后奔向的地方,直到太阳落山为止。这是朝觐的一项要素,哈吉们必须到达此地驻下一定时间,否则朝觐就不算。因为穆圣(求主赐他幸福和平安)说过:朝觐就是驻"阿拉法"山。《圣训之冠》3册139页

"阿拉法"一词,阿语音译,其意原为"知道""认识"。据阿团伊(求主喜悦之)传述:哲伯里天使曾奉主命在此地昭示伊卜拉欣圣人朝觐仪式,然后伊圣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故名。(查阅《封斋的圣训经释》119页)

另一说法:阿丹人祖与其妻哈娃太太由于在乐园中触犯禁令,便逐到世间,夫妻分开数百年,后来在此相会认识,故名。(查阅《圣训之冠》2册137页)

还有另一说法:以此命名是因为伊卜拉欣圣人在初八之夜(即"深思之夜")梦中奉命宰子,第二天他反复思考,他想:这是来自于安拉的命令,或者仅仅是一个梦而已,所以初八便称为"深思之日"。到了第二天晚上,他再去梦到这一件事,于是到了第二天早上,他便知道这是来自于安拉的命令,所以这天就叫"阿拉法"日(即知道之日),这是高贵之日,回赐巨大。(查阅《妇女知识大全》134页)

伊斯兰学者伊本奥赛敏(求主怜悯之)说过:根据最正确的说法,将此地命为"阿拉法",是因为此地高:从"阿拉法"三个阿语字母就可以看出它代表"高"、"知名"的意思,所以"鸡冠子"就叫"欧尔夫"就是因为它凸出而得名。(查阅《封斋的圣训注释》119页

总之,"阿拉法"是指麦加禁地以外的一个宽广的地区,离麦加城12英里,位于麦加东部,其中还有"慈悯之山",穆圣(求主赐他幸福和平安)曾在其山脚下作过著名的辞朝演讲。我在这里只想简单说明一下其日子的高贵以及在这一天凡没有朝觐的人在家中应当做什么注意些什么,以便抓住机会多作善功,获主喜悦。

众所周知,真主创造天地,设置昼夜,规定年月,使之在高贵方面各不相同,一日比另一日高贵,一夜比另一夜强,一月比另一月好,一时胜于另一时,最高贵的十天是伊历十二月的头十天,最高贵的十夜是伊历九月斋戒期间的后十夜,最强之日子是"阿拉法"日,最强之夜是"盖德尔"夜,最好之夜是斋月(伊历九月),最好之时是主麻的一个时间。(查阅《盖勒尔威演讲集》126页)

在"阿拉法"日这天,全体哈吉云集一个地方,共同完成朝觐仪式,集中在一起干善功,虔诚地向真主祈祷、忏悔。这一天有许多高贵和好处,现简述如下:

1)"阿拉法"日是真主为我们成全宗教,完成所赐我们恩典(即伊斯兰教之恩典)的日子,这是一个值得人们庆贺而记念的日子。

真主说:今天,我已为你们成全你们的宗教,我已完成我所赐你们的恩典,我已选择伊斯兰做你们的宗教。(古兰5:3)

一个犹太人曾对欧麦尔(求主喜悦之)说过:信士长官!假若这一节经文被降示给我们,我们一定以这天为节日,然后欧氏说:我确定知道,这一节经文在哪一天颁降的!是在主麻天,(驻)"阿拉法"日颁降的。《圣训之冠》4册102页

另一传述:欧麦尔(求主喜悦之)说:我一定知道它颁降于何地,何时,穆圣(求主赐他幸福和平安)当时在哪里!它颁降于"阿拉法"日, 以主发誓,我也在"阿拉法"山上。

又说:那时正是主麻日,穆圣(求主赐他幸福和平安)站在"阿拉法"山上。《圣训之冠》1册33页

2)"阿拉法"日和宰牲日以及之后晒肉的三日都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们应当尊重,并给予重视的节日。

据欧盖伯伊本阿密(求主喜悦之)传述:穆圣(求主赐他幸福和平安)说:"阿拉法"日、宰牲日与晒肉节的几天是我们伊斯兰人民的节日。《圣训之冠》1册85页

3)"阿拉法"山是伟大的场所,"阿拉法"日是重大的日子,在这里,在这一天,人们为自己的罪恶而向主哭诉,泪如泉涌,向主诚心祈祷,向主痛心疾首地忏悔,错误缺点能蒙主宽恕,罪人受刑会得主放赦,请求心愿大有希望,祈祷要求有望被准,吉庆幸福垂降人间,善功,好事获得接纳,朝觐人士云集一块,平等待人亲如一家。

据伊本阿巴斯(求主喜悦之)传述:我看见主的使者(求主赐他幸福和平安)在"阿拉法"山上,双手对胸,向主祈祷,犹如一个贫民祈求食物一样。《艾布达乌德圣训集》、《盖勒尔威演讲集》127页

据阿慕尔本舒尔伯的祖父(求主喜悦之)传述:穆圣(求主赐他幸福和平安)说:最好的祈祷是 "阿拉法"的祈祷。《圣训之冠》2册138页

据阿伊莎(求主喜悦之)传述:穆圣(求主赐他幸福和平安)说:没有哪一天比真主在"阿拉法"日释放仆人脱离火刑再多的了,真主接近朝觐的人们, 以他们向天使们夸耀,真主说:"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呢?"或者说:你们看我的这些仆民。他们蓬头散发,满面灰尘远道而来到我这里,我请你们见证,我确已宽恕他们。《圣训之冠》2册107页

4)"阿拉法"是赞主之日,不论朝觐与否,人们在这一天晨礼后便开始赞念真主,这是特定的可佳事项,直到伊历十二月十三日晡礼后为止。

当然,在任何时间,任何场所,均应多记念真主,这里是指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场所,记念真主更为重要和高贵。

真主说:你们当在数日内记念真主。(古兰2:203)

5)对不朝觐的人们来说,"阿拉法"日封斋是教律规定的,是可佳的圣行,是最高贵的副功斋。

据艾布盖塔达(求主喜悦之)传述:穆圣(求主赐他幸福和平安)说:"阿拉法"日封斋,我希望以此清除去年和明年的罪恶。《圣训之冠》2册95页

一说:有人问穆圣(求主赐他幸福和平安):"阿拉法"日封斋的事(它的益处是什么?)圣人说:能消除上年和下年的罪过。《穆斯林圣训集》《封斋的圣训注释》119页

穆圣(求主赐他幸福和平安)说:最高贵之日是"阿拉法"日子。

总而言之,穆圣(求主赐他幸福和平安)确已鼓励人们除了封"勒买丹"月斋以外的其它日子的副功斋,尤其是特殊日子,以指示人们积极行善,多做善功,寻求善报。

据艾布赛欧德(求主喜悦之)传述:穆圣(求主赐他幸福和平安)说:谁为主道封斋一日,真主使谁远离火狱七十秋(即七十年)。《圣训之冠》2册87页

求伟大的真主慈悯我们全体男女穆斯林教亲两世吉庆,恕饶我们的一切大小罪恶,接受我们的善功,增加我们的善报,应答我们的祈祷。

我们最后的祈祷是:一切赞颂,全归真主------------众世界的主。

穆斯林在饮食方面的礼节
穆斯林在饮食方面的礼节

饮食礼节看伊斯兰的全美

伊斯兰不仅仅是安拉赐予全人类的一种宗教,而且还是由穆圣及其门第子已经在他们的生活中全面实践过的一种生活制度。这种生活制度体现在各个方面,大到治国、平天下,小到娶妻生子、衣食住行无所不包。正如哈桑·纳所述:伊斯兰既是宗教又是政治,既是精神又是物质,既是功修又是生活,既是家庭又是社会……"

伊斯兰是十全十美的宗教,它之所以全美,就在于它是安拉赐予全人类的唯一正教,天地间的真理。真主所喜悦的宗教,确是伊斯兰教。(《古兰经》319)无论是古兰经的内容,还是伊斯兰教的各种教义、教规、其文化理论处处体现出这种完美性。甚至是饮食礼节也体现了这种完美性

这些礼节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吃饭时先念台思米"(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吃完时念台赫米得"(万赞归于真主)。穆圣(愿主福安之)说:任何人在吃饭时,他应先提念真主的尊名;如果遗忘了,记起时当念:'由始至终都奉真主之名'“"台思米有两个目的;一是驱逐恶魔,穆圣说:凡没有提记真主尊名的人,恶魔会与他同吃同饮;当他提到真主的尊名时,恶魔便把腹中之食全部吐出。二是念台思米"可以带来",阿伊舍说:当初,穆圣与六个圣门弟子一起吃饭时,来了一个游牧人,他没有提记真主的尊名便狼吞虎咽,于是穆圣说:'倘若他念了台思米,那么他所吃之食一定够你们所有人吃了'穆圣(愿主福安之)又说:谁吃完饭后念了'赞归于真主,他为我们提供了这顿美食,并赐予我们给养,无能无力,只仰赖真主',真主就会饶恕他以前的罪过。"穆圣(愿主福安之)吃完饭后常念:赞归于真主,他为我们提供了饮食,并使我们成为穆斯林。"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穆圣(愿主福安之)将饮食视为一种宗教功修,并告诉穆斯林每吃一口食物都要想到真主是给养者,他为我们创造了各种美味,我们应为此而感谢他,赞颂他。其次是通过提记真主的尊名养成事事以礼,认真对待生活中的每件事。

二、用右手吃。阿伊舍说:穆圣用右手做洁净的事情,如梳头等,而左手用于大小便等不洁之事,以及有伤害的事情。"欧麦··阿此·赛利麦说:小的时候,一次穆圣抱着我,吃饭时,我伸手就抓碟子中的食物吃,于是穆圣对我说:'孩子你要念台思米,并且用右手吃靠近你这一边的食物'用右手进餐是圣行,穆圣曾严历地指责过一位用左手吃饭的人,并当众说:只有恶魔才阻止他用右手吃饭。穆圣(愿主福安之)就是这样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来教育我们,做任何事要有轻有重,有前有后,先易后难。哪怕是吃饭我们也要慎重对待,不能随心所欲,想用哪只手就用哪只。这种随意做法

久而久之就会助长我们的私欲。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大考验场,事事都要和自己的私欲作斗争,最终战胜它。而这种虔诚的力量只有长时间从点滴积累,使自己趋于完美。用右手吃饭看似平平淡淡的小事,但在穆斯林看来却并不平凡。起右是圣行,右边的回赐大于左边;右手象征着权利和尊贵,象征着平安和吉庆,就象《古兰经》所描述的那样:至于用右手接过功过薄者,将受简易的稽核,而兴高采烈地返于他的家属。"(《古兰经》847-8)因此,用左手或右手就不仅仅是习惯或方便不方便的问题,而是跟随圣行,喜爱圣行,得到安拉喜悦的一件功修。

三、穆圣(愿主福安之)曾禁止饮食者向餐具中吹气,如果食物或饮料很烫,他也应该稍等片刻,以便让它慢慢冷却。喝水时不要太快,而发出咚咕咚"的声音,应一口一口慢慢喝。这种礼节,或许在一千四百年以前,人们并不知道它是一种文明的"卫生的为,就像穆圣(愿主福安之)曾禁止人们在厕所里说话,当时的穆斯林或许根本就不知道病从口入这一道理。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那些文明人士"刚刚开始提倡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

四、穆圣(愿主福安之)嘱咐要吃靠近自己这一边的食物,不要在盘子中挑来拣去。穆圣(愿主福安之)说:一个人的食物够两个人吃,两个人的食物够四个人吃,四个人的食物够八个人吃。说:庆从食物的中间降下,你们当从边上吃,不要从中间吃。"

五、穆圣(愿主福安之)说:们这个民族,不饥不食,食不过饱。说:吃三分之一,喝三分之一,三分之一留作呼吸。长期暴食暴饮既伤害胃,又使我们健忘,变得懒惰、自私、贪婪。要想保持一个清醒的大脑,就必须给我们的胃留一定的空间。许多圣训记载着穆圣(愿主福安之)当年经常饥肠辘辘,腰间捆着石头。这并不是说穆圣(愿主福安之)没有能力吃饱,而是穆圣(愿主福安之)保持一种高尚的情操,与民同甘共苦,以此求得安拉的回赐和喜悦。饭裕生闲事这也是人常犯的一个错误

六、等待年长的人,或有学问人到后,共同进餐。候则法说:每当我们和穆圣同桌吃饭时,穆圣开始吃后,我们才动手。穆圣(愿主福安之)说:给人供水者,自己最后一个喝。因此,在家吃饭时,我们应该等待父母一起进餐;如果宴请客人,主人应先请客人入席,处处体现出穆斯林的高尚美德

七、吃饭时谈论一些善事,或讲述先贤们的故事属可嘉行为。同样,穆斯林可以互相祝贺,祝福好运,祝愿成功或表达心中的喜悦之情,要么是抬起双手,向真主祈祷,要么是默默为对方祝福;而不是举杯欢庆。

除此外,穆圣(愿主福安之)还严禁用金银器皿吃饭,他说:们不要穿丝绸衣服,用金银器皿,这些物品今世属于不信道者,后世才属于我们享受。关于饮食方面的经文我们不再一一列举。

由此我们看出,仅仅饮食这样一个很平常的问题,穆圣(愿主福安之)也规定得如此全面,可见伊斯兰的完美性是有据可查,有目共睹的。就像麦克·哈特所述:宗教与现世之间如此紧密结合,令人确信穆罕默德是全人类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麦克·哈特这段公正的评述又一次提醒我们:由穆圣(愿主福安之)曾实践过的伊斯兰生活确实是完美的,这种完美的生活制度只能源于安拉,因为他最知道人该用怎样的生活方式去生存,哪怕是吃喝

遗憾的是:这样一种完美的生活方式竟然遭到了人们的忽视,尤其是在西化潮流的影响下,有许多人追求西方人的生活方式,连吃西餐也成了一种时尚,把去麦当"肯得基"费视为是一种荣耀,就连自幼在伊斯兰国度中成长起来的为数不少的阿拉伯穆斯林也视伊斯兰的生活方式为落后",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西方文化输入的载体和牺牲品,当他们在西方文化阵营中徘徊迷惘的时候,蓦然回首,才发现伊斯兰是那么的完美,只有伊斯兰才能为他们指点迷津。不要东方,也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这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拜功的贵重
拜功的贵重

拜功这是穆斯林身体力行的主要功修之一,因为《古兰经》多次强调拜功对穆斯林的重要意义,如说"拜功对於信士,确是定时的义务。"4:103"拜功确能止丑事和罪恶。"29:45礼拜是穆斯林的标志。

伊斯兰教规定,穆斯林在履行拜功前都必须进行沐浴,取得身心上的洁净,沐浴有""""之分。 ""即用清洁的水,按一定的顺序及方式冲洗全身; ""即用清洁的水,洗净身体的局部,如手,脸,口,鼻,双脚等。 时规定,夫妇房事后,妇女月经以后,男子泄精后都必须进行"",而大小便后亦须清洗下身。真主在《古兰经》中说:"信道的人们啊!当你们起身去礼拜的时候,你们当洗脸和手,洗至于两肘,当摩头,当洗脚,洗至两踝。如果你们是不洁的,你们就当洗周身。如果你们害病或旅行,或从厕所来,或与妇女交接,而得不到水,你们就当趋向清洁的地面,而用一部分土摩脸和手。真主不欲使你们烦难,但他欲使你们清洁,并完成他所赐你们的恩典,以便你们感谢。"56
拜功的仪式主要由端立、诵念《古兰经》经文、鞠躬、叩头、跪坐等动作构成。虔诚的拜功应该是稳稳地完成每一个动作,因为拜功中的动作是我们生活中穆斯林很少有的一些动作,只有在仆人对主完成拜功中才有的动作。在每一个动作中来参悟真主对人类的创造,使人能站立、鞠躬、而且叩头,打座。作每一个动作时来参悟真主的大能和对人类的慈悯。这样必使我们对主谦功。主要拜功有一日五次拜,每周一次的聚礼拜〔即主麻拜〕,一年两次的会礼拜〔即古尔节和开斋节的礼拜〕。
每天的五番拜功为:早晨的晨、中午的晌礼、下午的晡礼、傍晚的昏礼和睡前的宵礼

孝顺父母
孝顺父母

孝顺父母

【呼图白演讲

编译:一卅柯 · 韩文成

赞美安拉给我们规定高尚的道德准则,禁止我们迫害他人、忤逆父母、口是心非。

我见证万物非主,惟有安拉,独一无二的主,他命令我们善待和孝顺父母;我见证先知穆罕默德是主的仆人和使者,他一再强调敬重和孝顺父母的义务,愿主无量地赐福安于他和圣裔及圣伴们,直至报应日!

安拉的仆民啊!

我首先嘱告你们和我自己要敬畏和顺从主,至尊主说:信士们啊!你们要虔诚地敬畏安拉,只应顺主而亡"(《古兰经》3102节)

各位穆斯林:

至尊主创造我们是为了一个伟大而光荣的目的,即崇拜独一无二的主,他说:我造化精灵和人类,只为他们崇拜我"(《古兰经》5156节)

人类崇拜和接近天地之主的最伟大之举,是以最好的方式孝顺自己的父母,为此主将孝顺父母和认主独一并提:你们要崇拜安拉不以任何物配主,要孝顺父母···"(《古兰经》436节)

你的主命令你们只崇拜他,并孝顺父母。当其中一位或两位与你同住而上了年纪时,你不可对他俩说'讨厌!'之类的不敬之语,更不可呵斥他俩。要用体贴温存的话语跟他俩说话,要毕恭毕敬地服侍他俩,并祈祷说:主啊!求您慈悯二老,犹如在我年幼时他俩抚育我一样"(《古兰经》172324节)

作为穆斯林我们应该铭记这些教诲,至尊主在这些伟大的经文中给我们阐明了如何对待自己最亲的人,除安拉之外,他们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缘因。主提醒我们注意年迈父母的状况,因为他们此时最需要我们,也因为我们有时对他们缺乏耐心,所以在任何情况下,主都禁止我们对父母说表示厌恶嫌弃的话,如表示不耐烦的:唉!"“呸!"“讨厌!"等不敬之语,言辞虽然不多,但是性质恶劣。

至于辱骂或殴打求主保佑我们免犯此罪则纯粹是忤逆和遗弃父母,必将遭到执掌报应之主的谴怒和惩罚。圣伴艾卜.胡莱赖(主降喜爱)传述:先知问我们:'你们想不想知道什么是最大的罪过?'他重复问了三次,我们都回答说:'圣使啊!快告诉我们吧。'他说:'举伴安拉和忤逆父母。'然后他坐直了身子说道:'还有谎言和作伪证。'他一直重复强调此话,我们听得心里直发毛,心想但愿先知别再重复"(《两大圣训录》)

子女必须说让父母满意和高兴的话,见面时要热情和面带微笑,亲吻父母的头和手,哪怕有损于自己也要满足父母的要求。

圣伴艾卜.胡莱赖(主降喜爱)说过:走路时不要先于父亲,而应紧随身后或身旁,不要让人将自己与父亲隔开,不要在父亲的屋顶上走动而使他感到害怕,不要吃父亲看中而想吃的那一块肉。"

认主独一第一 孝顺父母第二

二老生养我们 理应得到善待

各位信士:

假如我们翻阅天经明文,必定会对其中关照和强调父母权利的经文感到惊奇,至尊主甚至命令我们孝顺不信主的父母,只要他们不强迫我们违抗主:如果他俩强迫你给我举伴不可理喻之事,你就不要顺从,但在今世生活方面你要善待他俩。你要追随归顺我的人的道路,然后你们统统回归于我,我将把你们的所作所为告诉你们"(《古兰经》3115节)

主的仆人啊!难道不是这样吗?父母为了抚养和教育你而吃苦受累操碎了心,在你生病时,他俩寝食不安地日夜守护着你,为你的痛苦而痛苦,为你的健康而担心,时时祈求慷慨仁慈的主使你尽早康复,想方设法消除你的病痛。

安拉的仆民啊!

伊斯兰使母亲对子女的权利多于父亲三倍,那是由于母亲在怀孕、生育、哺乳和养育孩子方面承受了更多的痛苦和艰难,至尊主说:我命人孝顺父母,母亲疲弱不堪地孕育了他,他断奶还需要两年。'你要感谢我和你的父母,最终的归宿就在我这里'"(《古兰经》3114节)

我命人孝顺父母,他的母亲含辛茹苦地孕育和生育了他···"(《古兰经》4615节)

圣伴艾卜胡莱赖(主赐喜爱)传述:有人来问圣使:'圣使啊!我最应该善待的人是谁?'圣使说:'你的母亲。'问:'然后是谁?'答:'你的母亲。'问:'然后是谁?'答:'你的母亲。'问:'然后是谁?'答:'你的父亲'"(《两大圣训录》)

各位穆斯林:

凡是想进天堂的人都应牢记:孝顺父母是天堂的一道大门,是进入天堂的一大途径。先知(主赐福安)曾说:活该!活该!家有年迈的父母或只剩一老而不知孝顺的人活该进不了天堂"(艾卜胡莱赖传述《穆斯林圣训录》)

圣伴贾黑迈去问先知:圣使啊!我想去出征,来征求您的意见。"先知问:你母亲还健在吗?"他回答说:健在。"先知说:你守着她好好孝顺就行了,因为天堂就在母亲的脚下"(穆阿维耶·本贾黑迈传述《艾哈迈德圣训路》《奈萨依圣训路》等)

安拉的仆民啊!

伊玛目布哈里在《伦理道德单行本》中记载道:有个人来问圣伴伊本.安巴斯:过去我曾经向一个女人求婚,被她拒绝了。而另一个人向她求婚却被答应了,我一怒之下将她杀了。现在我还有忏悔的机会吗?" 伊本.安巴斯问道:你的母亲还活着吗?"那人说:已经去世了。" 伊本安巴斯说:那么你就向主忏悔,尽你所能乞求主的宽恕。"阿塔·本耶萨尔听说此事后去问伊本.安巴斯:你为何要问他的母亲是否还活着?"伊本.安巴斯回答说: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善功比孝顺母亲更能接近主"

麦克胡勒和伊玛目艾哈迈德(主降慈悯)都说过:孝顺父母能赎大罪"

我讲这些,祈望主饶恕我们的罪过,向主忏悔吧!主是至恕至慈的。

第二部分

赞美安拉降准则给圣仆以警告世人。我见证除真主外绝无应受崇拜的,独一无二的主,他预告行善的信士将获得巨大的报酬;我见证先知穆罕默德是主的仆人和使者,主以真理派遣他向世人做见证、报喜讯、传警告,凭主的许可召人归顺安拉,他是灿烂的指路明灯,愿主无量地赐福安于他和圣裔及圣伴们!

安拉的仆民啊!

你们要虔诚地敬畏主,顺从主,并博取主的喜悦。

各位穆斯林:

忤逆父母是一项大罪,是在后世报应之前现世速遭报应的罪孽之一。先知(主赐福安)说过:后世来临前,在今世速遭报应的两种罪孽是:迫害他人和忤逆父母"(艾奈斯传述《哈克目圣训录》)

作为人子,你们千万不要犯忤逆之罪,凡是忤逆父母的人,必将从自己的儿女那里遭到报应,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过很多这方面的例子。要知道孝顺父母是最重要的义务和最崇高的善功之一,圣伴伊本.麦斯欧德(主降喜爱)传述:我问先知:'安拉最喜欢哪一种善功?'先知回答:'按时礼拜。'我问:'然后是什么?'先知回答:'孝顺父母。'我又问:'然后是什么?'先知回答:'为主圣战。'"(《两大圣训录》)

子女对父母必尽的义务是:敬重和孝顺父母,为了父母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财产和宝贵时间,竭尽全力使父母满意;父母去世后要为其多做祈祷,为父母施散钱财,并尊重父母的亲朋好友。

有一次,阿卜顿拉·本.奥恩听到母亲呼唤他,他答应的声音高过了母亲的声音,便觉得自己犯了错,于是马上解放了两个奴隶以示赎罪。

上有父母的人啊!你们要敬畏安拉,孝顺自己的父母,你们的子女就会孝顺你们,要以满腔热忱博取父母的满意,因为父母满意安拉就会满意,父母恼怒安拉就会恼怒。

愿主赐福我们大家!现在让我们遵照主的命令,祝福人类的精华和正道领袖——先知穆罕默德,至尊主说:安拉和他的天神们在祝福先知,信士们啊!你们应当为他祈福,应当向他祝安"(《古兰经》3356节)

主啊!求您永远赐福安于先知穆罕默德和圣裔、全体圣伴和圣伴弟子及其门生们。主啊!求您改善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求您接受我们的忏悔,您是准许忏悔和至慈的主;求您赐给我们美好的品德,求您指引我们培养优良的品德,只有您才能指引我们获得优良的品德;求您保佑我们不要有可耻的行为,只有您才能护佑我们免犯可耻的行为;主啊!求您饶恕所有的男女信士和穆斯林,宽恕他们中的活人和亡人,您是至听至近和有求必应的主;主啊!求您壮大伊斯兰和穆斯林,征服以物配主和以物配主者,消灭与您和正教为敌之人。

主啊!求您改善我们的领导者们,赐给他们机会做您满意之事,迫使他们敬主从善;主啊!求您使我们的家园和所有穆斯林国家国泰民安;我们的主啊!求您赐予我们今世幸福和后世幸福,使我们免遭火狱之灾。

安拉的仆民啊!

安拉命令公正、行善、周济亲人,禁止淫乱、作恶、迫害他人。他告诫你们,以便你们觉悟"(《古兰经》1690节)

你们要赞颂伟大的主,主会赐福你们。

至高无上的主全知一切!

伊斯兰与知识
伊斯兰与知识

伊斯兰是科学的宗教,是文化知识的宗教。安拉说:"你说:有知识的人和无知识的人一样吗?"(39:9)伊斯兰批评无知,批评无知而不学习之人。安拉叙述穆萨圣人的话说:"我求安拉保护避免成为无知的人。"

伊斯兰把知识分为绝对的主命知识和相对的主命知识。绝对的主命知识是每个穆斯林必须学习和了解而不可缺少的宗教知识和生活知识,相对的主命知识是那些知识-----当一部分人学习或掌握之后,其余的人可免去责任的知识。

安拉没有命令他的圣人要求增加现世生活中的其它的东西,唯命令圣人要求安拉为他们增加知识。安拉说:"你说:我的主啊!你给我增加知识吧。"(21:114)伊斯兰命令人们尊重知识,尊重学者。穆圣(祈求安拉赐福之)说:"不知尊重我们的年长者,不知慈爱我们的年幼者,不知对于学者应尽的义务之人,不是我的稳麦之一。"《艾罕默德圣训集》(第22807段)

伊斯兰给予了学者高尚的地位。穆圣(祈求安拉赐福之)说:"学者贵于修士就像我贵于你们中最平凡的人一样。"《铁尔密济圣训集》(第2685段)

伊斯兰传播知识,鼓励人求知。寻求知识,学习知识,教授知识,相当于为主道的圣战,相当于行走通往乐园之路。

穆圣(祈求安拉赐福之)说:"踏上求学之道的人,犹如为主道圣战,直到他返回家中。"《铁尔密济圣训集》(第2647段)又说:"踏上求学之道的人,安拉已使他踏上了直达乐园的坦途了。行为落伍的人,即使高贵的门弟也不能使其进步。"《两大圣训实录补遗》(第299段)

伊斯兰不仅仅鼓励学习教律知识,而且也鼓励学习其它学科的知识和学问,并把学习这些学科的知识列为功课之一。这就是我们前边所提到的相对主命的学科知识。

因为人类生活需要这些知识安拉说:"你岂没有看到吗?安拉从云中降下雨水,然后我以之生长出颜色各异的果实,山上有白的,红的,各色的条纹,和漆黑的岩石。人类,野兽和牲畜中,也同样地有不同的种类。安拉的仆人中,只有学者敬畏他。安拉确是万能的,确是至赦的。"(35:27)

这段经文召唤人们思考和参悟,正确的思考,健全的理智会引导人认识到早晚主的存在,召唤人们享用安拉在宇宙中给人类寄放的各类宝藏,毫无怀疑。

在 这段经文中 指的学者不仅仅是宗教学者,它也包括了其它学科的有能力认识到化育主的存在的社会学者。举例说:人们不了解云彩是怎样形成的,雨水是怎样降下的,只有知道 了物理学,化学方面的知识才能认识清楚;人们不知道树木,果实,庄稼是怎样生成的,也只有了解了农业学知识的人才能知道;人们不了解山上和平原上的各种色 彩是怎样不同的,只有了解地理学知识的人才能认识到;人们不了解人的秉性,人的性别,动物的性别,动物的特性,只有了解生物学知识的人才能够认识到。

开发 midade.com

丝绸之路文明对话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