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支柱

五功之间的关系
五功之间的关系

郑州潘世杰

众所周知,人类的精神领域就像一个丰富的宝藏,里面蕴含着许多真善美的东西有待开发。伊斯兰作为一个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并重的伟大宗教,特别重视对人类精神宝藏的开发,为此伊斯兰教还制定了一套全方位的灵魂开发工程,这个工程就是伊斯兰教的五项基本功修。

先知穆罕默德说:"伊斯兰教建立在五项基础上,即作证:除真主外,绝无应受崇拜的;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礼拜、斋戒、交纳天课、朝觐。"

值得一提的是,伊斯兰教的"五功"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有机组合,虽然各项功修分别都有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形式和特定的意义,但相互之间又存在着互动关系。

这些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时间上错落有致、贯穿终生

就时间规定而言,五功的时间安排错落有致,贯穿终生。比如念信仰证词(即,我作证:除真主外绝无崇拜的;我作证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没有具体的时间规定,它要求信士时刻铭记,念念不忘,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礼拜则规定一日五次,分别在晨、晌、晡、昏、宵五个不同的时间,按时定点,可谓一日五省,终生不懈。《古兰经》说:"拜功对于信士确是定时的义务"(4:103);

斋戒的时间是每年一个月,即回历每年的九月(莱麦丹月)。真主在《古兰经》中说:"莱麦丹月中,开始降示《古兰经》,指导世人,昭示明证,以便遵循正道,分别真伪,故在此月中,你们应当斋戒;"(2:285);

天课的规定是每年一次,秋毫不差;"他们的钱财中有一定的份额,是用于施济乞丐和贫民的。"(《古兰经》70:24-25);

朝觐的义务终生仅一次,时间在每年伊斯兰教历的12月上旬,哪年条件齐备,哪年当前往。《古兰经》说:"朝觐是几个可知的月份……"(2:197)

五功的时间分布恰到好处,有的每时每刻,有的一日五番,有的一年一个月,有的一年一次,有的一生一次,真是错落有致,贯穿终生,使穆斯林的一生都在服从真主的功修中度过。

2、形式上相辅相成、互动互补

就形式来说,伊斯兰教的五功虽各有不同,但各项功修都是相辅相成,互动互补的,而且都要求身心结合、言行一致。

比如念信仰证词,只要内心笃信,口头表达即可。念有心念和口念之分,口念有时,则心念无时,念要心口一致,表里如一;

礼拜的仪式有站立、诵读古兰经、鞠躬、叩头、坐定等动作,要求身心到位,虔诚敬意,拜主如见主;

斋戒须饿其体腹,放弃饮食和欲望,要求清心寡欲、修身养性,非礼勿思,以内修为目的,而没有外部表现;

天课就是施舍钱财、扶困济贫,没有特别的仪式,只要求奉献爱心、怜悯穷人;

朝觐的仪式比较复杂,有巡礼天房七圈、两山奔走七趟、宿荒郊、投石、宰牲等,要求身心受戒,非礼无为,非礼无言……

一个人如果表白了信仰,承认了自己是真主的仆人,而没有履行拜功,遵守主命,则为空信;

如果仅履行拜功,而没有为真主斋戒寡欲,那么就称不上敬畏;

如果仅封斋礼拜,而为富不仁,没有博爱众生,那么其信仰也不真实;

如果仅做到了四功,而有能力不前往麦加朝觐,则不仅升华不了信仰,还会功亏一篑;

而如果一个人仅形式上五功齐全,却没有身心结合,没有在生活中体现五功的道德精神,那么还是无济于事。

总之,五功是相辅相成、互动互补、身心结合的,决不能顾此失彼,偏废其中的任何一个。

五功通过各自不同的形式,使人的各个部位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熏陶;从心灵到身体,从身体到灵魂,从精神到物质,从物质到精神,由内而外,由外而内,身心结合,互动互补,相得益彰。

3、难度上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就难度方面来说,伊斯兰教的五功是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比如念,只须内心承认,口头表达,最为简单,所以要求念念不忘,时刻铭记。

礼拜有鞠躬叩头等动作,而且天天如此,终生不懈,有一定难度,需要一定的毅力和忍耐,正如《古兰经》所说:"你当以忍耐和拜功而求佑助。礼拜确是一件难事,但对恭敬的人却不难。"(2:45)因此规定礼拜为一日五次,而且五次礼拜时间都是人们该休息的时候,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休息。

斋戒要求克制私欲、忍受饥渴,所以规定每年只封一个月的斋,假如每天封斋,人们肯定做不到。虽然斋戒比礼拜难,但是如果身体有病,或者年迈体弱,则可免除,至于长途旅行者、孕妇、产妇及哺乳期、月经期的妇女和老弱病残等,也可以不必斋戒,只需根据情况,以还补或施舍的方式加以弥补。

《古兰经》说:"你们中生病或旅行者,当依所缺的日数补斋。难以斋戒者,当交纳罚赎,即款待穷人。自愿行善者,必获得更多的善报。斋戒对于你们是更好的,如果你们知道。"(2:184)这也足见伊斯兰教是易行的,它处处以人为本,不强人所难。

天课规定,凡经济上达到"满贯"的人,每年应交纳一定比例的济贫税。钱财满贯的法定标准为20个金币(合现代75克黄金),或200个银币(合现代595克银子)。

凡除生活开支外达到与此等值经济收入的人,无论什么货币,每年当抽出2.5%施舍给穷人。(以人民币为例:满贯为75乘以每克黄金的人民币现价)。

至于其他财产,如家畜、庄稼、矿产等,则满贯及其应交天课的比例也各有不同,清算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涉及到现代金融问题时,还要请专家帮忙,因此规定一年仅交纳一次天课。

另外,天课的一大特色就是互换性,因为交天课的条件是满贯,如果没有达到满贯标准,则无义务交纳,如果自己生活贫困,不仅不用交纳天课,还会成为天课的接受对象。

伊斯兰教规定,天课的施济对象有七种:"赈济只归于贫穷者、赤贫者、管理赈款者、心被团结者、无力赎身者、不能还债者、为主道献身者、途中困难者;这是真主的定制。真主是全知的,是至睿的。"(《古兰经》9:60)

至于朝觐,比起其他几项功修都难。首先是去朝觐的条件,不是所有人都能具备的。朝觐不仅要具备足够的经济能力,还要有健康的身体,及路途平安等条件。

现代人有汽车、轮船、飞机等现代化交通工具尚有一定困难,而古代人则只能乘坐骆驼、马匹,甚至徒步千里迢迢,不远万里奔赴麦加圣地,其困难就更可想而知了。

至于朝觐的仪式也比其他功修辛苦,如巡礼、奔走、住帐篷、宿荒郊、投石等仪式都很劳累,而且要一连数日,像长征一样。因此伊斯兰教规定仅有能力的人有义务去朝觐,而且终生去一次即可。

《古兰经》说:"凡有能力旅行到天房的人,人人都有为真主而朝觐天房的义务。"(3:97)

从五功的难易之别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我们不难看出,念礼斋课朝这五功,难度是循序渐进的。难度愈大,条件愈多,量也愈少,充分照顾人们的能力和条件。

比如斋戒的条件是身体健康,天课的条件是满贯,朝觐的条件则更多,具备了条件就履行,不具备则不可勉强。值得一提的是,唯有礼拜则无条件可讲,无论如何也不可无故撇拜,因为礼拜是信仰真主后的第一项义务,是顺主的最起码表现,作为仆人理当无条件服从。

五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有条不紊地升华人们的信仰。正因为五功有了难易之别,人们才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层层升华,直到完美五功。

4、意义上合而不同、相得益彰

尽管敬畏真主,纯洁心灵,升华道德是五功的共同特点,但五功升华道德的角度和涉及的精神领域却各有专长。如念作证词,是其它一切功修和一切善行的基础,是开启人类道德世界和精神宝藏的钥匙,是穆斯林的信仰纲领、行动指南和道德标准,穆斯林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持信仰,捍卫信仰,为信仰奋斗终生。

礼拜是穆斯林向真主表示顺从、感谢的一种崇拜仪式,是信士接近真主的阶梯,信士在礼拜中向真主虔诚忏悔、祈祷福祉、真心倾诉,达到拜主如见主的境界。礼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顺从真主、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善戒恶。《古兰经》说:"拜功的确能防止丑事和罪恶。"(29:45)

斋戒的意义主要是使人们敬畏真主,怜悯疾苦、修身养性、锻炼意志、忆苦思甜、明心见性。斋戒能培育人的恻隐心、怜悯心、自律力和爱心,能鼓励人们扶困济贫,慷慨解囊,把爱洒满人间。

《古兰经》说:"信士们啊!斋戒已成为你们的定制,犹如它曾为前人的定制一样,以便你们敬畏。"(2:183)所以,斋戒者只有做到非礼勿思、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闻、非礼勿为,努力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和品行修养,方能体现斋戒的真正意义。

天课本意为纯净,指穆斯林通过缴纳天课使心灵和财产得到净化。《古兰经》说:"你当从他们的钱财中收取赈款,你借此净化他们,纯洁他们。"(9:103)天课的意义主要是鼓励人纯洁财产、扶困济贫、慷慨大方、乐善好施,杜绝聚敛财富、为富不仁。

毋庸置疑,天课对降低贫富悬殊,建立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这是物质方面的施舍,至于精神方面的施舍则很多,先知穆罕默德教导说:"对你的兄弟微笑是施舍,扬善抑恶是施舍,给迷途的人指路是施舍,清除路上的绊脚物是施舍,把你桶里的水倒给你的兄弟是施舍,给视力差的人照明是施舍。"

至于朝觐,其意义主要体现响应真主的召唤,复明归真,效法圣贤,升华信仰,完美五功,见证伊斯兰的伟大。同时朝觐者必须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正如《古兰经》所说:"……凡决定在这些月份中朝觐的人,应当在朝觐期间戒除秽语、恶言和争辩。凡你们所做的善功,真主都是知道的。你们当以敬畏做路费,因为最好的路费就是敬畏。"(2:197)

朝觐是穆斯林一年一度的大聚会,也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人文奇观。每年几百万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国籍的穆斯林从世界各地来到麦加圣地朝觐,他们怀着同样的心情、穿着统一的服装、念着统一的响应词、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做着一样的功课,充分体现了伊斯兰的平等、博爱和团结精神,也显示了伊斯兰作为一个跨民族、跨肤色、跨国际的国际性宗教所特有的感召力。

总而言之,五功的意义分别体现在心里诚信、身体履行、清心寡欲、乐善好施、复命归真五个主要层面,依次涉及到人的心、身、欲、财、命五个关键环节,层层熏陶,步步升华,合而不同,相得益彰。

结束语

从五功之间这些层面的差异和相互关系我们不难看出,五功不仅是伊斯兰教的宗教基本功修,也是伊斯兰教为人类制定的一套全方位的灵魂净化工程;

它利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思想角度和精神领域,对人们的身、心进行综合性、全方位、多角度的熏陶和启迪,从而使人们灵魂深处潜藏的真善美得到全面的开发和高度的升华。

不言而喻,一个真正理解了五功的真精神,并全方位遵守五功的穆斯林,他们应该是真善美的化身。

仆人和真主之间的屏障
仆人和真主之间的屏障

信士兄弟们,伟大的真主使我们高贵,是因为他使我们是为了世人而被产生的最优秀的民族,以便我们见证世人;他使我们优秀,是因为他把我们创造成中庸的民族——不极端,也不过分,不疏忽,也不辜恩,不呆板,也不愚蠢,不篡改经典,也不迷误。

清高的真主使我们优秀,那是因为他使我们成为以前所没有的中庸的民族,他使我们的伊斯兰民族走中庸之道,也就是主的使者(愿主赐福之)曾经提到的民族,他(愿主赐福之)说:"我的这个民族将要分为七十三个派别,除了正统派之外,其它的派别都是在火狱之中。" 在传述中有人说:"主的使者啊!他们是什么人呢?"真主的使者(愿主赐福之)说:"那是遵循我和我的圣门弟子们道路的人们。"

中正的民族是受赞扬的、是成功的民族,它就是遵循真主的命令,走正道的中庸民族,也是我们在每番拜之后向真主所祈求的正道。

清高的真主说【求你引领我们正路,你所祐助者的路,不是受谴怒者的路,也不是迷误者的路。】(开端章:第6-7节)

这条正道,它就是虔诚地信仰伊斯兰的道路,就是在伊斯兰之中得救的正统派。中庸之道就是因为对真主的信仰,对所有的事情都必需走中正的道路。在相信使者这一篇之中,我们没有像基督教徒那样,过分地抬高他们的先知,以及他们把学者们当作是主宰;更没有像犹太人那样残忍地杀害他们的先知,奉命中庸的人只是那些相信他们的使命、支持他们和听从他们所宣传的命禁。

中庸在信仰真主的属性和美名的这一篇中,她是介于否认派和比拟派之间的正确的道路;否认派就是否认真主的属性和美名的派别,他们否认清高的真主和他的使者为他所描述的属性和尊名,甚至他们把真主比喻为不存在,或者是死物。比拟派就是为真主打了许多比喻,把他比喻成类似于被造物。清高的真主超越于他们所说的一切。正统派们介于这些人之间,他们以着真主自己和他的使者(愿主赐福之)所为真主描述的属性和尊名去描述和祈求真主,不加以篡改、否认、不加以更改和比喻。

清高的真主说:【没有任何一物与他相似象他。他确是全聪的,确是全明的主。】(协商章:第11节)

真主又说:【你说:他是真主,是独一的主;真主是万物所仰赖的;他不生育,也不被生;没有任何一物可以做他的匹敌。】(忠诚章:第1-4节)

清高的真主说:【你们不要为真主打比喻,真主知道的,而你们不知道。】(蜜蜂章:第74节)

中庸之道在许约和警告这一篇中,它介于那些把穆斯林中间高傲自大的人,断为叛教并永居火狱之中,如:海瓦利己和穆阿泰惹来派,与穆勒吉艾之间;今天,他们之中有许多人说:"伊玛尼意思就是相信。"他们说作恶者的信仰就像众使者的信仰、就像艾比白克尔和欧麦尔,以及以前所有的迁士和辅士的信仰一样全美。正统派坚信:伊玛尼的意思是'口舌招认、身体力行和心里诚信';伊玛尼会因为对真主的顺从增加,也会因为违背真主而减少;他们都希望行善,害怕罪恶。

中庸之道在归信前定这一篇中,他们坚信真主知道、记录和规定了所有的一切。如果他意欲的发生的事物,就会发生;如果他不意欲的发生的事物,就不会发生。对于人类有能力、选择和希望,但是它必须跟随真主的意愿。

清高的真主说:【除真主意欲外,你们决不能意欲,真主是全知的,是至睿的。】(人类章:第30节)

主的使者(愿主赐福之)说:"你们工作吧!所有的富裕都是真主为他规定的。"

在圣门弟子中有固执和粗暴的人,他们中没有人像'赖挖非毒'那样固执地对圣人(愿主赐福之)的家属;同样,在圣门弟子(愿之喜爱他们)的问题上,也没有人像'赖挖非毒'那样残忍。不然,应该喜爱所有的圣门弟子(愿之喜爱他们),支持他们,喜悦他们,不涉及在圣门弟子(愿之喜爱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在每番拜内、拜外赞颂圣人(愿主赐福之)及其家属"主啊!求您赐福穆罕默德吧!求您赐福穆罕默德的家属吧!"

在合法与非法的事物以及律法这一篇之中,他们禁止服从真主和他的使者所禁止的事物;他们认定真主和他的使者断为合法的事物为合法的。他们不允许他们的学者,或者是法官把真主断为非法的事物合法化;或者是把真主断为合法的事物非法化;或者是不以真主下降的经典作为立法依据,就像基督教徒和类似他们的人的行为。

清高的真主说:【他们舍真主而把他们的学者、僧侣和麦尔彦之子麦西哈当做主宰。他们所奉的命令只是崇拜独一的主宰,除他之外,绝无应受崇拜的;赞颂真主超乎他们所用来配他的!】(忏悔章:第31节)

阿德本哈提慕的传述,他听主的使者(愿主赐福之)念了这节经文,然后哈提慕说:"我说:主的使者啊!我们是不会崇拜他们的。"他(愿主赐福之)说:"他们难道不是把真主断为非法的哈法化,然后你们认为是合法的事物;他们难道不是把真主断为合法的非法化,然后你们认为是非法的事物。"我说:"是的;" 他(愿主赐福之)说:"那就是对他们的崇拜。"

前面那段经文说明了这段(圣训)的意思,清高的真主在《牲畜章》继续谈到了合法和非法的事物。

清高的真主说:【如果你们顺从他们,那末,你们必是以物配主的人。】(牲畜章:第121节)

在功修篇中,他们不会超越主的使者(愿主赐福之)所制定的界线, 他们也不会疏远使者(愿主赐福之)所制定的法律;主的使者(愿主赐福之)命令他们追随,而没有命令他们制造异端;命令效仿,而没有命令他们超越法度和熟视无睹。

在经济篇中,施舍时不允许浪费,更不允许吝啬。

清高的真主说:【他们用钱的时候,既不挥霍,又不吝啬,谨守中道。】(准则章:第67节)

据传阿卜杜 艾勒麦力克本麦尔宛,当欧麦尔本阿卜杜 勒阿齐兹发嫁女儿发图麦时,他问他:"你费用了什么?"他说:"好事是在坏事之间。"

穆斯林兄弟们,从前面所提到的可以知道,一切幸福都必须是在遵循成功者——正统派的道路前提下才能获得,中庸之道就是从各种灾难中受到保护的正道。每当一件事情,或者是一个人,当他中庸的时候,就会得到保护。但当他极端、超越法度、不遵守为他所规定的中庸之道时,他就会受到恐吓、受到威胁。因为人类和精灵中的恶魔们会诱惑他,使他脱离正道。

主的使者(愿主赐福之)说:"狼只吃离群之羊。"(艾布 达吴德圣训集)

真主的仆人们啊!你们应该敬畏真主,你们当遵循这条最好的道路——中庸之道,当效仿圣门弟子们(愿主喜爱他们)的德行。

主的使者(愿主赐福之)说:"遵循我和我的圣门弟子们所走的道路。主的使者(愿主赐福之)说:"在我的民族中有一伙受到保护的人,一直遵循真理,放弃和违背他们的人,丝毫不能伤害他们,直至真主的命令来临,他们都坚贞不渝。"

伊玛目 艾哈默德说:"如果他们不是正统派,又会是谁呢?"

合格的宣教员
合格的宣教员

宣教者的条

宣教者所承担的责任和工作,就本质而言,是众使者的使命,因此,宣教者必须具备一些重要的条件,如深刻理解、信仰坚定,临近安拉。失去这些条件,无法可以替代;如果不够,则要加强。因而有必要在下面对此加以阐述。
 
第一 深刻领会
知先于行
关于知先于行,安拉说:应当知道,除安拉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你应当为你的过失而求饶……"4719
该节启示里,安拉将知先于行,事实上就任何工作而言,做的人必先知其目的而后为实践这目的去工作。如果在各项工作中是知先于行的话,那么,对宣教者而言就更当如此。因为他要确立的是安拉的教门,关联到众世界的养育之主,作为宣教者就必须明确了解自己要宣传什么?根据教律说什么?做什么?不做什么?如果他对这些必须的知识一无所知的话,他就会陷入盲目工作,思想混乱的境地,在关系到安拉和安拉使者的问题上说些无知的话,产生的负作用更大,甚至由于无知而是非颠倒,善恶不辩,合法、非法混淆。因此,每个宣教者必须学习安拉的律法,了解什么是合法或非法,什么是允许或禁止,什么可以演绎推理,什么不该演绎推理,同时要了解《古兰》、《圣训》及教法所载的教律依据。作为穆斯林他应不断充实这些方面的知识,以使他宣教的内容明确无误,召唤真理,劝戒谬误。

识的重要性
关于正确的知识和知识分子在《古兰》和《圣训》中都予以高度肯定,并要求人们不断充实知识。
安拉说:说:'我的主啊!求你增加我知识。"20114
说:安拉将你们中的信道者升级,并将你们中有学问的人提升若干级。"5811
《圣训》说:安拉给人以幸福,便是使之理解教"。安拉将有知识的人视为作证独一的安拉的见证,与安拉的作证和天使的作证并列,这是对他们的认可和信任。"
安拉说:安拉秉公作证: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众天使和一般学者,也这样作证: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他是万能的,是至睿的。"318
有知识的人其知识不仅有益于他个人,还应通过他的传播指导帮助他人认识信仰安拉,正如伊玛目·艾哈默德··罕百里所说:们对知识的渴求尤胜于对饮食的需要,就饮食而言,一日二、三餐足矣,而知识的扩充却是更多的。为此,求知胜于副功拜。"关于这点艾卜·哈尼法、沙菲尔、马立克等诸伊玛目均予以肯定。圣训对学者更予以祝贺:在天与地的均为学者祈求恕饶;安拉与天使向传播知识者予以美好祝愿。"宣教者应不断充实,提高有关教门的知识,并传授给人们,获得经训中所予以肯定的美好恩典。

深刻理解
关于后世复活的知识,《古兰》启示一再阐明、提醒,但为许多人所忽略,它能警示人心,约束行为,使人不致沉湎于今世物欲之生活,认识到人生短促,回归安拉后将不再复返,漫漫长途,其生前所有的一切无益于他,只除过对安拉敬畏之心和行为,他应为此而作好充分的准备。
安拉们当以敬畏做旅费,因为最好的旅费是敬畏。"2197
对这一人生命题须认真考虑,短暂人生之后是漫漫的复活之旅,其归宿如何?火狱?!其间满是不幸与痛苦,是天园?!与安拉相邻,充盈幸福与欢乐。对于这暂时未知和重大结局,只有满怀畏惧与希望。但只有智者为此而畏惧,愚者浑浑;然只有为之工作者才满怀信心与希望,懒汉茫茫然。有关后世的知识人们了解甚少,求知的学生也不予以重视,一个人尽管他掌握了大量的经训知识,律法规定,可谓满腹经伦,口若悬河,但他缺乏关于后世的知识,则他不能称作学者。后世的知识是知识的精华,是知识之要旨。每一个穆斯林都需要掌握这一知识,学者尤为需要,宣教者更应渴求,我们将这项知识命名为深刻领会"。早期的圣门弟子如饥似渴地学习、领会这一知识,致力于消除顺主、宣教道路上的阻碍,全身心地投入到功修、圣战、宣教的职责中去,直到安拉使他们信仰笃诚,信念愈坚。
深刻领会建立在对《古兰》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安拉降示经典旨在让人思索了解其意义与精神,而非仅供阅读用。
安拉说:这是我所降示你的一本吉庆的经典,以便他们沉思经中节文,以便有理智的人们觉悟。"3829
说:们怎么不沉思《古兰》呢?难道他们心上有锁吗?"4724
在思索中阅读《古兰》,能使人明白安拉他的召唤,前往的途径,响应安拉召唤者的荣耀。也使人知道与此相反的三条;依卜利斯及其同伙的蛊惑,引诱的方式,受诱惑所遭致的不幸与惩罚。宣教者了解这些都是必要的,这会使他虽置身于社会而如同亲临后世一般,对人们认识不清而众说纷纭之事,他能明辨真伪,识别正道与迷途。意志坚定,生活充实,满怀希望,谨记后世,不贪今生,与他人的人生境界不同。

深刻领会的要素
关于深刻领会它有许多要素,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不外乎两点:第一、宣教者要了解自己的人生目的及他在人们心目中所处的地位;第二、不恋生活享受,紧记后世教诲。关于这两点分述如下:

宣教者要了解自己的人生目的及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其它的目的?
贵的《古兰》答复了我们的询问,它将人分为两类:
第一类:以吃喝享乐为其人生目的,此外,再无所求,他们利用生命的机会,追求享受。在他们看来,死亡之后就是彻底的毁灭与消失,再无生命,这类人最可卑与不幸。
安拉说:不信道的人们,在今世的享受,是象牲畜样饮食,火狱是他们的归宿。"4712
安拉明确指出不信安拉之人的生活如同牲畜一般,只是在形象、形式以及归入火狱方面有所区别而已,他们的生活目的如此,他们在人们心目中也只是迷误、堕落的象征,最终的归宿是火狱。
安拉说:这等人叫你们入火狱,安拉却随意地叫你们入乐园和得到赫宥。他为世人阐明他的迹象,以便他们觉悟。"2221
第二类:他们了解真理,明确人生目的。他们懂得安拉是他们的造化之主,他们有义务敬拜安拉,他们将回归于他。
安拉说:创造精灵和人类,只为要他们崇拜我。"5156)又说:人啊!你必定勉力工作,直到会见你的主。"846
们的人生目的是敬拜安拉并为此而奋斗,召人于正道。以高尚的工作建设社会,引导真理,指导人们的人生之路,这是他们今世社会的目的。此外,比之更崇高的目的是追求安拉的喜悦。
安拉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应当鞠躬,应当叩头,应当崇拜你们的主,应当力行善功,以便你们成功。你们当为安拉而真实地奋斗。他拣选你们,关于宣教的事,他未曾以任何烦难为你们的义务,你们应当遵循你们祖先易卜拉欣的宗教,以前安拉称你们为穆斯林,在这部经典里他也称你们为穆斯林,以便使者为你们作证,而你们为世人作证。你们当谨守拜功,完纳教课,信托安拉;他是你们的主宰,主宰真好!助者真好!"2277──78
这就是穆斯林的人生目的和责任,敬拜安拉,并为之而奋斗;克制私欲,顺服安拉并远离罪恶;以他手中的笔发出的召唤,所拥有的财富和躯体为主道而奋斗直至伊斯兰的信仰之光照彻人间,安拉拣选穆斯林承担这一重大而又艰难的使命,引导人们崇尚真理,从黑暗走向光明。任何问题都不能放弃如此荣耀的使命,安拉以此使穆斯林得以荣耀,他们应该欣然接受努力复兴这一使命,并感谢安拉给予他们的这一殊荣。

不恋今生享受,紧记后世教诲
没有什么比贪恋今世享受更糟得了,它影响到对后世的认识和工作,有碍于为主道工作和宣教。贪图今世确是欲壑难填。为此安拉的使者(祈主慈悯他)形象地描述到:今世甜美葱绿,安拉确已委托你们代为治理以观察你们是怎样工作的,你们要提防沉湎于今世享乐和女色的诱惑。"
安拉也告诫说:们啊!安拉的应许确是真实的,所以绝不要让今世的生活欺骗你们。绝不要让滑贼以安拉的优容欺骗你们。"355
今世生活的诱惑蛊惑起人的本能,燃起他们的欲望。
安拉说:真的,你们喜爱现世的生活,而不顾后世的生活。"7520──21
说:你当避开那违背我的教诲,且只欲享今世生活者;那是他们的知识程度。"5329──30
一旦达到这种地步,他便不会再接受什么劝告与教导,也不再思索与考虑,无可救药。
如何才能避免成为欲望的奴隶呢?要确信生命是短暂的,复活是必然的,比较今后两世,强化对后世的认识。
安拉说:们所受赐的,无论什么,都是今世生活的给养和修饰。"2860
说:说:'今世的享受,是些微的,后世的报酬,对于敬畏者,是更好的,你们不受丝毫的亏枉。477
在思想上要坚信于此,但仅认识到这点还是不够,还须割断幻想,视今世为异乡,犹如即刻起程,使者穆罕默德(祈主慈悯他)说:早晨醒来,不要谈晚上如何、如何;夜幕降临,不要说明晨怎样。"说:我和今世有什么呢?我和今世是什么呢?只是树荫下急行的阴影,瞬间消失。"
如果依卜利斯以其青春年华,体魄强健诱使他纵欲享乐,那就让他看看现实中有多少青少年已先行一步埋于土中;如果依卜利斯不肯退却,一再唆使他,那就让他亲临墓地询问知情者有多少早尝死亡之果;再让他看看家乡父老,已寥寥无几。

开发 midade.com

丝绸之路文明对话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