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支柱

朝觐的哲理1
朝觐的哲理1

一年一度的盛大朝觐,世界各地数百万虔诚的穆斯林云集圣城麦加,共同完成安拉为人类规定的朝觐仪式。朝觐包含着深奥的哲理,它不仅使朝觐者本人的精神得到升华,而且也体现了伊斯兰教的伟大和团结。

朝觐是安拉的命令每年的朝觐,世界各地数百万穆斯林遵循安拉的命令,抱着共同的目标和愿望,来到这块天启的故乡麦加,完成朝觐。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那么多的人们云集一起?究竟是什么动因促使亿万穆斯林向往麦加圣城?回答是:是安拉的命令,伊斯兰教的感召力,信仰的力量。



朝觐是伊斯兰的感召力伊斯兰教是为人类谋求今后两世幸福的宗教,伊斯兰教的一切规定都是为了人类在今后两世的幸福生活。在伊斯兰教中,凡是阻止人类获取幸福、妨碍人的思想和精神发展的都是禁止的。凡是对人类有利的、能促使精神升华的都是伊斯兰教所鼓励的。



安拉的大能与我的渺小朝觐包含有很多哲理,其中之一就是进一步认识安拉和认识自我。当朝觐者站在天房面前,虔诚地祈求安拉时,他的身心全部倾向于安拉,他的内心除了安拉外,什么也没有。此时此刻,他亲身感受到了安拉的伟大,除安拉外,一切都是渺小的。



从贪婪中惊醒忏悔朝觐的每一个仪式都蕴藏着无限的哲理,都能够使人从今世贪婪的沉睡中醒来,认识到安拉的伟大,认识到生活的真谛。朝觐的精神意义就更大了,据《圣训》传述,安拉饶恕朝觐者的所有罪过,朝觐者返回家时,犹如初生的婴儿,纯洁无染。



铲除私欲的最好途径朝觐是精神和意志的锻炼,它能赋予人们克服私欲,战胜困难的力量。人往往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不良的习性,如贪婪、自私、嫉妒、傲慢等,这些不良习性对人的道德和人生都会产生负面影响,而朝觐则是铲除这些不良习性的最好途径。



意义重在虔诚忠诚当然只有朝觐者全神贯注、全心敬意地履行朝觐仪式,并充分体会朝觐的真正含意的情况下,朝觐才对他的精神产生深远的影响。否则如果随波逐流,心不在焉地跟着朝觐人流履行朝觐功修,那么虽然完成了朝觐仪式,但意义不大。



自我反省忏悔奉献余生在朝觐期间,朝觐者须暂时放弃尘世间的一切物质享受,专心致志地崇拜安拉,记念安拉,认主独一,拜主独一,同时反省自己的过去,祈求安拉饶恕自己以往的一切罪恶,展望未来,祈求安拉佑助和引导,把自己的余生奉献在伊斯兰教事业上。



抛弃名利返璞归真朝觐者在未到圣城麦加之前,就必须在规定的戒关受戒,即用两块白色且没有缝过的布,一块围下身,一块披在上身。其意义是回归到人本来纯洁的天性中去,抛弃尘世的一切享受和牵挂,放弃一切名利和地位,用一颗纯洁的心去天房,虔诚地祈求安拉饶恕罪过,去接受安拉给朝觐者赋予的光亮

前犹太拉比麦沙 ·克里维特斯基
前犹太拉比麦沙 ·克里维特斯基

前犹太拉比麦沙·克里维特斯基

俄罗斯达吉斯坦自治共和国首都马哈奇卡拉,其犹太会堂的一位拉比也信仰了伊斯兰。每个人获得真理的方式都不尽相同。对于前拉比麦沙·克里维特斯基来说,他走向真理的方式自然也就有所不同。

他的曲折道路是法学院—犹太会堂—监狱,他的身份是准律师,然后成了拉比,然后信仰了伊斯兰,他是在监狱中找到自我的。

今天我们采访了麦沙先生。信仰伊斯兰后他改名为穆萨,现住在马哈奇卡拉市布里肯特山,看管主麻中心清真寺。

采访者:你好,穆萨先生。在开始谈话之前,你问我们要谈些什么。我说,还是谈谈你自己吧。

穆萨:你们对什么比较感兴趣呢?如果你们想知道的话,我就先从这里说起吧,我就住在这所清真寺里。

采访者:什么原因让你留下了呢?

穆萨:我只是顺便走走看看,然后就留下了。

采访者:你觉得走进伊斯兰容易吗?

穆萨:可以说非常困难。开始非常困难,现在也不容易。一旦你意识到伊斯兰的内涵,你就会发现这个宗教有多么的简单,但踏上这条路确实非常不容易。

跟以前一样,很多时候,人们是理解不了一个人是怎样从边缘踏入伊斯兰的,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边缘。伊斯兰无处不在,无论我们想到的地方还是想不到的地方,它都是存在的。采访者:可是,穆萨先生,我们确实看到这个事实了,非常惊讶,拉比是怎样成为穆斯林的呢?

穆萨:是的,很久没有人惊讶了,大概一年多了吧。开始对我来说也非常的陌生,但那并不是即兴选择,我信仰伊斯兰之前,阅读了很多关于伊斯兰的书籍,我已经被它吸引了。

采访者:在去犹太会堂之前你读完高中课程了吗?

穆萨:是的,我读完了牧师中学,毕业之后,我来到马哈奇卡拉,成为当地一名拉比。

采访者:你的家乡在哪里?

穆萨:我的家乡离这里很远,但现在我已经融入了达吉斯坦,成为名副其实的达吉斯坦人了。我在这里有很多朋友,无论是穆斯林还是非穆斯林,我们相处的都很融洽。

采访者:那让我们回顾一下你在犹太会堂的工作吧。

穆萨:当时的情况非常荒谬,犹太会堂旁边就是镇上的清真寺。 有时候犹太教朋友们来找我闲聊,有时候我也会亲自去清真寺,看看他们是怎么服务大众的。

我非常感兴趣,一来二去,我们就成了好邻居。有一年斋月期间,一位祖上是穆斯林的妇女带着《古兰经》来找我,让我谈谈克拉克夫斯基译成俄语的《古兰经》。

采访者:她带本《古兰经》来找你,一位拉比?!

穆萨:是的,她拿《古兰经》跟我交换《讨拉特》阅读。我就试着读读《古兰经》,先后有差不多十次。读起来确实非常困难,不过后来慢慢开始理解其中的意思了,也慢慢了解了伊斯兰的基本思想(这时,穆萨看着我朋友六岁的孩子艾哈迈德,躺在清真寺的院子里睡着了。穆萨说,把他抱进大殿里睡吧)。

后来那位妇女把《讨拉特》送了回来,她感觉阅读和理解它都非常困难,因为阅读宗教文献确实需要全神贯注才行。

采访者:穆萨,你阅读《古兰经》的译文时,一定拿它跟《讨拉特》比较了吧?

穆萨:是的,我在《古兰经》中找到了许多问题的答案。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答案,它毕竟是译文,不是原文。但有些事情我开始明白了。

采访者:也就是说,有些问题你在犹太教中没有找到答案?

穆萨:我不知道,安拉意欲一切。很明显,在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时期成为穆斯林的犹太人,他们在犹太教中没有找到答案,而在伊斯兰中找到了。也许,他们是被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的人格、举止和交往方式所吸引了吧。那是一个重要话题。

采访者:你没有在犹太教中找到答案,究竟是什么问题呢?

穆萨:在了解伊斯兰之前,许多问题我都没有试着寻找过答案。也许这部分重要内容已经由南非学者艾哈迈德·迪达特在比较《古兰经》与《圣经》时所写的书中提到了。

熟知宗教问题的人都知道一句众所周知的话:跟随即将到来的先知。当我研究伊斯兰时,我明白了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是应该被跟随的真正先知。这不是我的原创,《讨拉特》和《圣经》其实早就告诉我了。

采访者:关于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讨拉特》说了什么?

穆萨:《讨拉特》没有提到穆罕默德这个名字,但可以根据关键词了解到说的就是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比如,我们知道历史上哪个人崇拜多神,哪个人崇拜独一的神。

而对于封印先知的惯用描述就是,他会崇拜独一的神——宇宙唯一的创造者,而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与这个描述非常吻合。当然了,还有其他方面的吻合之处。当了解这些之后,我对伊斯兰更加感兴趣了,而在这之前,我对伊斯兰并不了解。

之后,我决定深入研究这个问题,看看关于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的名字还有什么奇迹和迹象。《圣经》告诉我们,主为先知们降示了许多奇迹,以便使民众确信他的特殊使命。关于这个问题,我请教了一些学者,他们说,有可靠圣训提到了关于先知穆罕默德的奇迹。之后我了解到,先知穆罕默德总是说他之前有许多先知和使者。

我们可以在《讨拉特》和《圣经》找到这些先知和使者的名字。当我开始感兴趣的时候,又有一个声音让我徘徊了:“为何我要了解《古兰经》呢,为何要比较呢?"也许我应该立刻为这些不好的想法忏悔吧。应该说,是我的兴趣和努力让安拉引导我走向了伊斯兰。

来源:www.islamreligion.com

穆圣爱祖国爱家乡
穆圣爱祖国爱家乡

穆圣爱祖国爱家乡

爱国是信仰的一部分",爱国是伊斯兰教的优良传统,是穆斯林应尽的义务。

穆圣不仅努力宣传伊斯兰教,而且教导穆斯林要爱国。他通过自己的言行为广大穆斯林做出了榜样。他爱麦加,爱麦地那,爱阿拉伯半岛。当年,穆圣受到迫害,被迫离开家乡麦加,迁往麦地那。

在离开麦加这块养育了自己多年的土地时,穆圣满怀深情地说:“指主发誓!的确你(麦加)是近主跟前最受喜爱的,也是我最热爱的土地,若不是他们驱逐我,那么,我绝不会离开你。"(艾哈迈德、铁力米兹、奈萨伊、伊本·马哲传自哈姆拉祖赫里)

穆圣曾向真主祈祷:“主啊!求你使我们的麦地那繁荣吧!主啊!求你使我们丰衣足食吧!主啊!求你把两倍于麦加的吉庆赐予麦地那吧!"

据伊本·欧麦尔传述:我们同穆圣一起旅行,途经一村庄,穆圣欲进入时念三遍:“主啊!求你在此地给我们吉祥。主啊!求你赐给我们此地的丰硕果实。求你使我们与善良的村民之间彼此友好。"(塔布拉尼传自伊本·欧麦尔,见塞伊德·萨比格《伊斯兰教法》)

据阿依舍传述:穆圣每临近一城,欲进入时念:“主啊!我向你恳求这里的吉祥与恩泽。我求你护佑,勿使这里遭受害处及各方面的不幸。主啊!求你赐给我们这里果实,求你护佑我们免遭瘟疫。求你使我们与这里的善良者彼此友爱。"(伊本·逊尼传自阿依舍,见散伊德·萨比格《伊斯兰教法》)

穆圣对阿拉伯半岛的爱,对半岛各地的祝福溢于言表。我们穆斯林应以穆圣爱祖国爱家乡的光辉榜样时时激励自己。

宣教员对宣教的理解
宣教员对宣教的理解

对宣教者的认

宣教者是指负有召人信仰安拉的责任的人,伊斯兰赋予他们合法的身份和神圣使命。对此,必须引经据典加以认识并说明其所承担的责任,以及有助于履行这一重大使命所必须具备的一些条件,我们将在此篇中分三部分来论述。

第一章──对宣教者的认识

第二章──宣教者的条件

第三章──宣教者的品德

第一篇 宣教者

第一章 对宣教者的认识

在安拉以“伊斯兰"命名我们的教门,完善对我们的恩典之后,第一位召人信主的宣教者就是最后一位封印的使者穆罕默德(祈主慈悯他!)

安拉说:“使者啊!我确已派遣你为见证者、为报喜者、为警告者、为奉安拉之命而召人于安拉者、为灿烂的明灯。"(3345──46

崇高的安拉多次呼唤尊贵的使者坚持不懈地召人信主。

安拉说:“你应当召唤众人来崇拜你的主,你确是在正路上的"。(2267

又说:“你应当召唤众人来归顺你的主,你绝不要做以物配主者"。(2887

又说:“你说:'我只崇拜安拉,而不以物配他,我只号召人崇拜他,我只归依他。'"(1336

使者穆罕默德(祈主慈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召人于安拉,直至生命的最后,无限喜悦地回归荣耀的安拉那里,安拉给予他最美好的回赐。

召人信主是所有使者的使命

召人信主是所有使者的使命,安拉也是为此而向全人类派遣他们的,他们中毫无例外地向他们的族人和他们所被派往的地区的人宣传信仰独一的安拉,按照安拉颁降的律例敬侍独一的安拉。

安拉对使者努哈说:“我确已派遣努哈去教化他的宗族,他说:'我的宗族啊!你们要崇拜安拉,除他外绝无应受你们崇拜的。'"(759

安拉对使者呼德说:“我确已派遣阿德人的兄弟呼德去教化他们,他说:'我的宗族啊!你们应当崇拜安拉,除他外,绝无应受你们崇拜的。'"(1150

安拉对使者萨利哈说:“我确已派遣赛莫德人弟兄萨利哈去教化他们,他说:'我的宗族啊!你们要崇拜安拉,除他外绝无应受你们崇拜的。'"(773

由此可见,所在的使者,他们一致的使命,便是召人信仰并敬侍独一的安拉,不兼拜其它的任何虚妄的神与灵。

安拉说:“我在每个民族中,确已派遣一个使者,说:'你们当崇拜安拉,当远离恶魔。'"(1636

所有使者他们都是召人信主的宣教者,安拉挑选他们承担这一神圣的宣教使命,向世人宣谕并传达。

穆斯林民族应协同效法安拉的使者承担宣教责任

在前述中我们曾说过使者穆罕默德(祈主慈悯他!)为伊斯兰的第一位宣教者,也提及部分启示——再指示他召人信主,这些启示也是针对全体穆斯林的。因为对使者的称呼其本质上也是对他的民众的召唤,除非有除外词。在安拉命令宣教一事上没有被除外,这意味着安拉意欲穆斯林民族协同效法安拉使者宣教而得以尊贵、荣耀,这一尊贵和荣耀不仅表现在安拉对使者的召唤方面,也直接体现于下现的这些启示。

安拉说:“你们是为全人类而被产生的最优秀的民族,你们劝善戒恶,确信安拉。"(3110

这节启示有两点意义:首先,安拉肯定了穆斯林民族是优秀的民族;其次,阐明了它的优秀正在于它承担了劝善戒恶的责任和使命,而这正是所有使者的责任与使命。劝善戒恶的首要是召人信仰独一的安拉,弃绝一分假主的崇拜。安拉在《古兰》中还将真信士与伪信士的特征做了鲜明的对比。

“伪信的男女,彼此是同类的,他们劝恶戒善。"(967

“信道的男女互为保护人"(497

格尔塔比在注释这两节启示时说:“安拉以劝善戒恶作为真信士和伪信士的区分标准,并特别指出真信士的特质就是劝善戒恶,其首先要做的便是召人于伊斯兰正道。"安拉又以下节对使者穆罕默德(祈主慈悯他!)的陈述进一步肯定了伊斯兰民族的特性。

“他命令他们行善,禁止他们做恶,准许他们吃佳美的食物,禁戒他们吃污秽的食物。"(7157

谁来承担宣教的使命?

穆斯林无论男女都应承担宣教的使命,因为他们是伊斯兰民族的一员。每个理智健全、长到成年的穆斯林都应承担这一责任,而不是专属于部分从事教门工作的学者、阿訇,责任是全体的,他们比常人之不同是因为他们知识丰富能对教门的各项事务、规则予以解释、说明,至于宣教它是全体穆斯林的责任。

安拉说:“你说:'这是我的正道,我号召人们信仰安拉,我和随从我的人,都是依据明证的。'[我证]安拉超绝万物!我不是以物配主的人。"(12108

如同使者以明证召人信主一样,追随使者的信士们也同样依据明证向人们宣教。由此可知,宣教是构成穆斯林信仰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他宣教消极落后,则他的信仰也就有所缺损,他应尽快弥补,积极宣教。伊本·凯茜尔伊玛目在注释该节启示时说:“安拉让使者告诉众人说这是他的道,即他的信仰、行为、生活之道,也就是召人于万物非主,唯有安拉之道。他以及追随他的人都依据理智和启示的明证而宣教。"伊本·阿巴斯传述的圣训说:“让在场者将知识传达给缺席之人吧!"所谓在场者也即每个知道一些伊斯兰的道理的穆斯林。

宣教是每个男女穆斯林应尽的义务,无论是以个人的还是以集体的方式。确切地说:或是以个人的形式履行这一责任,或是作为集体中一员。

安拉说:“你们当中有一部分人,导人于至善,并劝善戒恶;这等人确是成功的。"(3104

伊本·凯茜尔伊玛目注释该节启示说:“这节启示意在指示穆斯林民族中应有一部分专注于宣教工作的人,既便每个穆斯林都有此责任。正如圣训所肯定的那样,'你们中谁看到不义之事应亲手制止;若不能,则以舆论遣责;若不能,则以心诅咒。这是最起码的信仰要求。'"事实上当宣教工作重大而艰巨时,宣教者们团结合作,以集体的方式 致力于宣教是十分必要的。譬如在多神教和无神论地区,在敌对势力阻碍伊斯兰发展的地区,如非洲等地就急需有组织地投入更大人力、物力地开展宣教工作,教授他们伊斯兰各项事务的要求。仅靠一个人或几个人是不行的,要以团体、组织的形式去开展各项工作。使者曾指示穆斯林迁往麦地那,就是为了集聚更大的力量和接受使者的正确指导。

安拉说:“你们当为正义和敬畏而互助,不要为罪恶和横暴而互助。"(52

这又一次证明了组织起来集体性地宣称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说,如果不组织起团体,是无望达到宣教事业成功的目的。伊玛目艾布·哈尼法也提到凝聚起来劝善戒恶,发挥集体的力量以达到目的必要性。

对宣教的错误认识

一些人错误地认为宣教不是一件必须的事因为他不是宗教界人士,这是属于宣教人士或学者们的工作和责任,而且以下列《古兰》为证:

“你们中当有一部分人,导人于至善,并劝善戒恶,这等人确是成功的。(3104

事实上,在上述伊本·凯茜尔伊玛目的注释中对此已作了解释:“穆斯林民族中应有一部分人专注于宣教工作,既便每个穆斯林都有责任。"拉齐伊玛目注释这节启示说:“安拉说:'你们中'一词有两个意思;第一,词句中的介词'敏'音不作部分讲,证据有二,首先,安拉责成整个穆斯林民族都有劝善戒恶的责任。"

安拉说:“你们是为世人而被产生的最优秀的民族,你们劝善戒恶,确信安拉。"(3110

其次,穆斯林民族所承担的责任就是劝善戒恶,或以力改之,或舆论遣责,或内心里诅咒罪恶。如果这是肯定的,那么,我们说这节启示是号召整个穆斯林民族都成为劝善戒恶的宣教者。至于介词“敏"此处是说明义,不是部分义。如安拉说:“你们应当避开污秽即偶像。"(2230

拉齐伊玛目又说到:“敏"的第二个意思是有'部分'的意思,因为在穆斯林民族中确实有无能力劝善戒恶的人。针对有人说:“宣教责任专属于学者,因为宣教的条件是要知道什么是恶,他也肯定了这一责任确是由学者承担,并非无知者,而学者是穆斯林全体中的一部分。关于这节启示,格尔塔比和吉萨索的注释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事实上拉齐伊玛目的话是正确的。伊本·凯茜尔伊玛目以他精辟的论述证实了这一点每个人都有宣教的责任,同时必须有一部分人专注于此项工作。事实上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产生误解,首先是因为学者一词的解释,“你们中当有一部分人……"指出了宣教的条件是具备知识,其次是因为将宣教视为部分人的主命(法勒则、凯法叶),对此,必须进一步说明。

毫无疑问,宣教是需要知识,但知识又是分门别类的,有人在一方面是权威,在另一方面却又懂得很少,这意味着他只属于一方面的权威,他的责任就是宣传所知的,不知不说。这与法学家没有什么两样,哪一方面不知道就不要说,因为知识是宣教者得以成功宣教的重要条件。据此每个穆斯林都应尽力以其所知的去宣教。所谓宣教的责任是学者们的而不是他人的,意在说明凡了解自己所要宣传内容与道理的人都有责任,无论是普通穆斯林还是大学者,说宣教只是学者或宗教人士的责任,普通人不负此责任的话是错误的,因为所谓宗教人士正好说明了每一位穆斯林都是伊斯兰人士,而不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其次,产生这一误解的另一原因是说“宣教是部分人的主命"(法勒则、凯法叶),意味着一部分人做了,其余的人就无责任了,即便要求的是全体。拉齐伊玛目说:首先“宣教是所有穆斯林的责任,介词'敏'是说明义而非部分义,除非一部分人承担了这一责任,其余的人则不再承担,其观点是根据古兰:“你们当轻装地或重装地出征。"(941)又说:“如果你们不出征,安拉就要痛惩你们。"(939)这是一项对全体穆斯林的命令,但如果一部分人履行了,则其余的人再无责任了。吉萨索在注释“你们中当有一部分人,导人于至善。"时说这节启示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出劝善戒恶的责任;二是要求有人承担这一责任,如果一部分人履行了就不再要求每一个人了,这就是说,他不象绝对的主命,即便有一部分人做了,其他人也不能免除。据此看来,宣教是每个穆斯林的责任,他根据其能力去做,因为宣教是信士的品质之一,而且圣训也一再要求每个男女穆斯林根据其能力铲除邪恶,如果说一些人他们已经达到了铲除邪恶的目的了,其他人就不必要求让邪恶重现以便亲手制止,他们不会因无邪恶铲除而受责问。穆斯林应积极主动地劝善戒恶,而不应消极等待他人去做,一旦他人也不做,则罪责难以脱离。穆斯林就是召人信主,才被称作穆斯林、穆民。对此,安拉说:“你说:这是我的道,我号召人们信仰安拉,我和随从我的人,都是依据明证的。"(12108)每个穆斯林必须召人信主,假若他没有特定的对象以宣教召人信主,或没有时间去做,而他人做了,那么,后者获得宣教者应获的回赐。如果一个穆斯林长期放弃宣教的责任,那么,他就不能算做是使者的追随者,因为追随使者的人是如人信主的人。

“这是我的道,我号召人们信仰安拉,我和随从我的人……"(12108

至一于此处“部分的主命",(法勒则·凯法叶)该主命针对的是全体穆斯林,要求他们履行这一主命,有能力者应主动地肩负这一责任。

安拉说:“你们中当有一部分人,导人于至善,并劝善戒恶。"(3104

指出穆斯林应组成专门的宣教团体,为建立、传播安拉的教门而以各种方法相互协作,如果大家都不做,则全体承担罪责,这不仅适用于宣教领域,其他工作亦然。

也有学者指出:即便按“部分人的主命"(法勒则·凯法叶)一部分人承担,另一部分人得免除,他指的也是有人担起了这一责任。如果尚未有人承担,则全体穆斯林根据其能力都有此责任。特别是我们当今时代,在世界许多地区多神信仰、无神论思想、蒙昧主义在欧美、亚、非等地泛滥、漫延,在这一蒙昧的世界里弘扬真理,以财富、知识、思想、权力召人信主,更需要全体穆斯林根据其能力加强协作。

安拉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保持自身的纯正。当你们遵守正道的时候,别人的迷误,不能损害你们。"(5105

但有人错误地领会这段启示,想以为只要自己遵守正道,仍可以脱卸宣教的责任,为自己的观望、消极、等待辩解。这一错误认识甚至可以追溯到艾布·白克尔时期,他曾在一次宣讲中说到:“众人啊!你们谈到了这段启示,但未正确地理解它的意思:“当你们遵守正道的时候,别人的迷误,不能损害你们。"我曾听使者穆罕默德(祈主慈悯他!)说过:“当人们看到不义之人而不制止,安拉的惩罚将很快地累及他们。"

这节启示的本意旨在强调每个穆斯林有宣教的责任,否定了那些消极坐视者的错误认识。崇高的安拉说:“当你们遵守正道的时候。"按照伊本·泰米叶伊玛目的解释说:“所谓遵守正道,就是充分履行其责任。"

如果穆斯林履行了他应该充分履行的劝善戒恶及其它责任与义务,他人的执意迷误才不会损害他。

也许有人存在着另外的错误观点,他们认为社会上谬误横行,而宣教的效益甚微,穆斯林只应注重自身建设,莫管他人事务。对这样模糊的观点我们的答复是:宣教是每个穆斯林的责任,不论他达到目的与否,不管人们响应与否,他只履行自己的职责。关于此,安拉在《古兰》中早已告诫我们:

“当时,他们中有一伙人说:“安拉要加以毁灭,或加以严惩的民众,你们何必劝戒他们呢?他们说:'因为求得你们的主原谅,而且希望他们能敬畏。当他们不采纳忠告的时候,我拯救了戒人作恶者,而以严刑惩罚不义者,因为他们犯了罪。"(7164──165

这段启示指出了该地方的人分为三种类型:犯罪作恶者;忠言劝告者;袖手旁观、沉默不语者,他们不但自己沉默不语,而且对劝告者说:安拉要加以毁灭、或加以严惩的民众,你们何必劝戒他们呢?意思是:你们知道他们趋于毁灭或应受主的惩罚,为什么还要阻止他们呢?对于他们的忠告是没什么作用的。忠告的人则回答说:“希望得到你们的主的原谅。"因为安拉责成我们劝善戒恶,我们向安拉请求原谅,我们只是受安拉之托忠告那些罪人弃恶从善。“希望他们能敬畏。"也既希望我们的忠告唤起他们的响应。这就表明只要我们承担了宣教的责任,就坚持不懈地去忠告,指导,召唤人们信仰安拉,让复苏的心灵复苏,让沉沦的灵魂沉沦。

另有一些人未能正确理解下列启示:“安拉只以人的能力加以责成。"他们推诿自己承受不了宣教的辛苦、劳累,而这正是他们信仰低弱的证明。他们所谓的劳苦都投入到今世生活的追求上去了,所获得的微不足道。宣教中的辛苦是最应付出的,所获得的也最丰裕。事实上他们所臆造的辛劳并非艰难异常,那只是他们不愿宣教的借口,难道教人伊斯兰知识,向对伊斯兰一无所知而不信安拉的人传递伊斯兰的讯息就会使他们劳累不堪吗?难道思考伊斯兰事务,阐述真理就令他们不堪重负吗?难道坦途大道地前往无神论、多神教地区宣教会让他们不胜辛劳吗?难道他们没有看到某些基督徒传教士前往一些地区传教,一去就是若干年吗?而穆斯林是最应该向世人报喜讯、传警告的,最应在无神论、多神教地区传播对安拉的信仰。因此,他们所说的辛苦、劳累的借口只是易卜利斯的唆使。

安拉说:“你们对于追逐敌人,不要懈怠;如果你们感到痛苦,那末,他们确是象你们一样感到痛苦的;你们希望从安拉那里获得他们所不能希望的报酬。"(4104

使者穆罕默德(祈主慈悯他!)的同伴们,他们积极地承担宣教重任,并为此而奋斗。这里摘录使者生平中的一段史实为证。当使者与穆斯林们在吴侯德战役后回到麦地那,传来消息说,艾布·苏福扬和那些麦加的多神教徒决意要再攻打麦地那,以图消灭余下的穆斯林。当使者做完晨礼后便让比俩里传唤说:安拉的使者命令你们向敌人讨回血债,凡在昨天出战的人与我们一同再度出战。"赛阿德··穆阿兹回到其部族,命令他们出战,而当时他们全部有伤。他说到:安拉的使者要求你们向敌人讨回血债。"多处受伤而需治疗的伍赛德··哈蒂勒立刻说:我听从指挥,服从安拉和安拉的使者,并随时拿起武器,跟随使者出战。"赛阿德··尔巴德回到其部族动员,艾布·盖塔德回到他的队伍中,全部赶来参战,白尼·赛莱曼族中的四十个伤员,其中塔菲勒··努尔曼身受十三处伤,哈尔斯

开发 midade.com

丝绸之路文明对话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