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支柱

天启的宗教​第三章 人是进化来的吗
天启的宗教​第三章 人是进化来的吗

第三章 人是进化来的吗

进化论并非科学事实

我们既已了解真主是创造万物,至仁至慈的主宰。那么,我们应对所熟知的进化论报何态度呢?是否相信真主的创造,与其并不矛盾,或许真主先创造低级的生物,然后由生物自己进化演变为万千物种?还是相反的答案?

首先我们应了解进化论(Darwinism)是否是经过科学的实证而得出的确凿无误的事实,因为伊斯兰不反对用科学实证探索世界的奥秘。但进化论是这样吗?它具备科学事实所应有的证据吗?

达尔文宣称,物种并非永久不变,新的物种不断产生,但他们是由一种自然的方式进化而来,甚至世界上所有生物都是有极少数、甚至是一种微生物祖先进化而来。这种进化依循着一条规律就是适者生存(Survival of the fittest)。

也就是说最初的一个单细胞生物,亿万年间可以演变成为花鸟虫鱼以及人类。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如长颈鹿的形成,据解释是由原来的短颈鹿进化而来。

它们所吃食的树木发生变化,越来越高。而脖颈较短的鹿就因为无法够到高处的树叶而死去,于是下一代就剩下脖颈较长的鹿,以及它们的孩子。树木继续升高,脖子不足够长的鹿,仍然会因此被淘汰,最终导致短颈鹿的灭绝,长颈鹿的产生。

进化论相信,其他物种也是如此,随着水源的减少,能够适应环境的鱼类最终形成两栖类或爬行类或鸟类,随着环境的改变,灵长类动物最终解放了上肢直立行走,后来形成了人类。


缺乏证据的假说

然而所有这些说法,都缺乏足够的证据。达尔文曾引用了人工选种的例子,人工可以培育毛更长的羊,生蛋更多的鸡。

然而这都是在一个物种之内的改变,同长颈鹿的例子一样没有意义,最高明的育种家也不能培养出任何新种。所有的狗类都属同一物种,各种狗互相杂交,虽然形体各异,但绝不可能变为猫类。

然而这样同一物种内的变化,也是人工所致。这与达尔文所主张的差之千里,因为他认为万物都可以因环境而自然选择。长颈鹿的产生是因为它具有超越于同类的优点,然而这个优点会不会也是它致命的缺点呢?或许在躲避猛兽袭击时,正在进化中的、长着不太灵活的长颈的鹿,在茂密的森林里反而不如短颈鹿呢!那么这样真正的适应者应是短颈鹿,该灭绝的应是长颈鹿。雄性孔雀有美丽的开屏,雌性喜爱它,然而长着长长的尾巴也是逃避敌人时的累赘,而雌孔雀何以具有如此古怪的性趣味,喜欢那些具有杀身之患的异性?或许它更应该喜欢具有尖锐爪子和强壮翅膀者才是。仅仅因为雌性的喜欢,机械的、毫无情感的自然选择就可使雄鸟身上的美丽羽毛逐代增多,形成五彩的大屏?

登顿曾经用鸟类的翅膀来源问题质疑进化论,他详细描写了飞翔的羽毛构造之精巧,比如毛与毛之间有连锁的小钩,这与保暖的绒毛完全不同。按照进化论,羽毛是由爬行动物的鳞片进化而来的,可是谁能想象鳞片与羽毛之间的中间型是怎样的东西?鸟类的肺在结构上与任何假想的祖先都极不相同。登顿指出:

一个完全不同的呼吸系统,怎样逐渐从脊椎动物的常态进化而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进化过程中任何一个时刻,呼吸功能必须维持,只要稍有差错,几分钟内必定死亡。就如羽毛没有小沟和小倒刺,并且同步进化到完全吻合之前,鸟不可能飞。同样,鸟肺也不可能发挥它的功能。

(登顿《进化论:处于危机中的理论》)

难道他们没有看见在他们的上面展翅和敛翼的众鸟吗?只有至仁主维持它们,他确是明察万物的。(67:19)

昆虫、鸟类及蝙蝠身上都长有翅膀,然而却截然不同,这是简单的进化吗?进化论者称,起初可能是动物趾间出现一小块薄皮,来帮助动物跳得更远或者在跌倒时不受伤,后来形成了翅膀的雏形,就可以滑翔了,在经过很多进度累积之后,就可以飞翔了。但问题是:在前肢向翅膀进化的过程中,有一段漫长的时间,它对爬树或掌握物件不利怎么办?

客观事实证明,这故事只是进化论者的猜想,鸟类或蝙蝠的翅膀在化石出现的时候,已经是发展完全的翅膀,从来没有实验证明,也没有化石的证明,眼睛和翅膀可以逐渐进化而来。达尔文说,在现存的生物中及已经绝种的生物种之间必须有极大数目的过渡环节和中间型。可惜事实却恰恰相反,现存动物各个物种都是分立稳定的,各地的化石显示也没有任何的中间型动物存在。达尔文只能坦白的说:我不能提供满意的答案。

斯蒂芬斯坦利根据美国怀俄明州通过对埋藏500万年的化石记录发现许多被进化论当成祖先的物种,竟然与其"后代"同时存在。而且物种在化石记录中消失之前平均100万年的时间里基本上没有任何变化。他说:

假设我们用已有物种演变的办法生成一只蝙蝠或鲸,每一个长期种的平均寿命都有100万年,而事实上,我们只能在1000万年内完成这个任务,那么,我们用最紧凑的方法也只可能将10到15个长期种连接起来,串连出一个连续的系列,就要将一只低等的哺乳动物祖先演化成为蝙蝠或鲸,这简直是荒唐不可思议的事。……一连串10到15个这些种,或者可以使一只小鼠一样的动物改变成稍有不同的动物,它或者可以算个新属的动物。但绝对不可能成为一只蝙蝠或鲸。

(斯蒂芬斯坦利《进化新时间表》)

化石记录中,大约6亿年前,几乎所有动物的"门"同时在地层中出现,完全没有进化论者所必需的祖先痕迹,完全没有进化的历史可以追寻。1995年7月19日,中央电视台报道,在云南省澄江县发现:"云南虫"化石,属脊索动物门,这种动物与其他许多种复杂动物同时在五亿三千万年之前的地层中一次性地、以爆炸的姿态出现,完全没有渐进的痕迹,而且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新的门出现。传统的进化论长期以来被当作真理,然而在事实面前,它只是像童话故事一样可笑。

有的人在这种窘境下,转而主张突变论,也就是说,动物并非经过长期的适应进化而来,而是一次性的偶然、随机、无目的的突然演变成为万千物种。可是怎样引起的突然变化呢?他们解释说这是由于复制脱氧核糖核酸中的遗传信息时偶然的错误所引起的。承认靠这样偶然的机遇能产生一个像肝脏或肾脏那么复杂的器官,等于是在说:

要想改良手表,可以将一只旧手表仍向石墙一样。

(詹腓力《审判达尔文》)

可见,用进化论来解释万物的生成是多么的牵强附会。他们既缺乏科学的方法,又缺乏科学的态度,严格的说,进化论不属于科学,只属于一种臆断。

真的,天地间的一切,确是真主的,舍真主而祈祷许多配主的人,究竟凭什么呢?他们只凭臆测,他们尽说谎话。(10:66)

他只是看到一些表面的现象,例如一个物种相似于另一个物种就异想天开地断言,是由那个物种进化而来的。我们不能因为人类和一些猿类有一些形态、特征的相似,就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断言,人是由猿经过不断的劳动进化而来的。

法国有个科学家最近又提出一种新奇的主张,它质疑人的祖先是猿猴的说法,他认为人的祖先应是海豚,理由是海豚也拥有和人一样的许多特征,例如会流眼泪,会游泳,除头部外全身无毛,喜欢吃鱼类等,而这些特征猿猴却没有。这些不负责任的理论象进化论一样在世间流行,甚至还打着科学的旗号高呼是即成的定论。利用这些荒谬的理论不仅能够标新立异,最重要的恐怕是因为通过进化论可以来否认神在万物生成中所起的作用。

他们的作品中充满了反对有神论的情绪,例如说宇宙没有设计者,也没有任何意义,我们人类只不过是一个盲目过程巧合的产品。更糟的是他们不愿承认这种立场只是个人意见,相反地,竟然打着科学的旗号把它当成毫无可疑的真理!

他们说:"只有我们的今世生活,我们死的死,生的生,只有光阴能使我们消灭。"他们对于那事,一无所知,他们专事猜测。(45:24)

反过来,证实了达尔文进化论的荒谬之后,又如何解释世界万物的产生呢?除了承认造物主的参与,他们没有别的道路。可是这样,就等于要受造物主的约束,不能够再为所欲为。道金斯说:

达尔文可以使人成为一个在理智上自慰的无神论者。

(《盲目的钟表匠》)

没有真凭实据而争论真主的迹象者,他们的胸中,的确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想达到他们绝不能达到的伟大。(40:56)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达尔文对地球上最初的生物生成问题所作的猜想:我们能想象在某一个温暖的小湖中,具有各式各样的氨、磷酸盐类、光线、热能、电能等等,一种蛋白质化合物得以形成,并经历种种复杂的变化。许多人都相信这种热烘烘的汤羹是生命的源头,可是最初的生命究竟怎样的莫名其妙的从这汤羹中变化出来呢?我们没有理由相信在这原始汤羹中互相碰撞的化合物会有产生生命的趋向。虽然今天用高科技可以复制生命系统中的某些部分,但科学家用尽他们的智慧尚且不能直接从氨基酸及糖类中制造出细胞来,那么没有任何科学智慧的自然,是怎样施展的这样的招术呢?最简单又能独立生存的生物是单细胞细菌,可说是最小型的、极其复杂的结构。今天最具尖端科技的太空船与一只活细胞相比,也只显出太空船的粗糙。那么,从一个比细菌简单不知多少万倍的东西(例如核酸),开始达尔文式的进化,就算经过数亿年的光阴,凭借偶然机遇组成一个细胞构造的概率,也实在低得荒谬无比。英国天文学家弗雷德霍伊尔指出过一个逼真的比喻来形容其概率低小的程度。他说生命从原始汤羹中自然形成的机会,好比:

"一阵旋风吹到一片充满各种破铜烂铁的废物堆之后,突然组成了一架波音747飞机。"

所有荒谬的理论终将被人们识破,达尔文主义在真理面前已经破产。奥妙无穷的宇宙,大地上亿万种形色各异的生物,都证明着必然是全知全能的创造之神——真主的做工。他随意的创造一切,并赋予它们千姿百态的形状特征,使它们在这个世界生生不息。

真主用水创造了一切动物,其中有用腹部行走的,有用两足行走的,有用四足行走的。真主创造他所意欲者,真主对于万事是全能的。(24:45)

你说:"真主啊!国权的主啊!你要把国权赏赐谁,就赏赐谁;你要把国权从谁手中夺去,就从谁手中夺去;你要使谁尊贵,就使谁尊贵;你要使谁卑贱,就使谁卑贱;福利只由你掌握;你对于万事,确是全能的。你使夜入昼,使昼入夜;你从无生物中取出生物,从生物中取出无生物;你无量地供给你所意欲的人。"(3:26-27)

开斋节及开斋捐礼仪
开斋节及开斋捐礼仪

بسم الله الرحمن الرحيم

斋节及开斋捐礼仪

赞颂,全归安拉——养育众世界的主,我们赞美他,求他佑助,求他宽恕,求主保佑我们免遭自身罪过及恶行的伤害;凡安拉引导的人无人能使其迷误,凡安拉使 其迷误者无人能引导他;我见证:除安拉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他独一无偶;我又见证: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仆人和使者。愿安拉赐福安于他和圣裔、圣门弟子以及遵 循他们的道路的人们直到末日

经训对开斋节的指导

穆斯林教亲们:尊贵的斋月即将告别我们而去,一年一度的开斋节马上到来,让我们珍惜并抓住斋月仅剩的一点点时间,真诚祈祷、诚心忏悔,祈求安拉通过斋戒的磨砺而坚定我们的信仰,增强我们的畏主之心。求安拉接受我们的各种功修,饶恕全体穆斯林——活着的、死了的,阿敏!
穆斯林兄弟姐妹们: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节日,伊斯兰有属于自己的三个节日即:开斋节、宰牲节、主麻日。证据就是:据爱乃斯传述:"穆圣到达麦地那后,发现当地人一直沿袭和欢度蒙昧时代流传下来的两个节日,穆圣加于取缔说:安拉取消了这两个节日,而以更好的两个节日——斋节、宰牲节给你们取而代之。"——艾布达吾德。穆圣说:"这是一个节日,安拉为穆斯林而设立之,每逢聚礼日,人们应该洗大净。可能的话,让他涂抹香料,你们还应坚持刷牙。"——伊本马哲

穆斯林兄弟姐妹务必要注意的是:作为穆斯林来说绝不可以仿效非穆斯林,不论是他们的生活习惯,还是各种节日。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圣诞节、元旦节、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生日、死祭、结婚纪念日等等。因为穆圣说:"谁仿效一个民族,他就属于他们一类。"——(艾布达吾德)

节日拜之前应注意的事项
一、个人的仪容仪表方面:出去礼节日拜前做大净,打理个人卫生,如:修理上胡须、修剪指甲、清除腋毛、下体毛。
二、涂抹香水,穿上教法许可的漂亮的衣服:在穆圣时代,节日来临之际,穆圣与门第子也会刻意的修饰、美化自身的形象。据欧麦乐之子传述:"他在开斋节之日,洗大净并用美香。"但是,穆斯林的装扮方面不可以超越安拉的法度,穆斯林在装扮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如

1发。穆圣说:"们可以改变白发,但不可以染成黑颜色。"——(艾布达吾德)
2男子剃光下胡须。穆圣说:"们当留下胡须,打短唇须。你们可改变白发,你们不可模仿犹太人和基督教人。"——(艾罕麦德)
3男子拖长衣裤至踝骨以下。穆圣说:"信士的衣服裤子可以长至小腿中部,到两踝骨上也无妨。低于两踝骨者在火狱中(均拖入火狱)。谁傲慢地拖长衣服裤子,安拉胡不理睬他。"——(艾罕麦德)
4妇女拔眉、文眉、修眉。穆圣说:"安拉诅咒纹身者和要求纹身者,为了美容而修眉者与要求修眉者,休整牙齿者,以及其它有改变安拉的造化的行为的者。"——修眉指(不喜欢浓眉加以拔出而使其稀薄)。即便为取悦丈夫而违规修饰,一律属于改变安拉的创造。
5妇女穿有失礼义廉耻的着装。如:单薄、透明、既紧身又短或低衣领等。穆圣说:"狱中的两种人,我不愿意看他们,一是:不义之官吏,他们手握如牛尾巴一样的鞭子,逢人就打。二是:身穿透明衣服的女人,趾高气扬,自迷而迷人,头饰(发型)如驼峰,东倒西歪。这般人不得入乐园,甚至是乐园的气味也闻不着。尽管乐园芬芳四溢,很远很远就可以闻到。"——(穆斯林)
三、节日拜之前的饮食:据艾乃斯传述说:"穆圣在开斋节早上先吃几枚单数枣子,然后才进餐。"据阿布杜拉布莱伊德传述说:"先知在开斋之日,吃过食物之后才出门礼拜,在宰牲节,礼拜后才用餐。"——(提日米

四、念大赞词:节日里的圣行之一便是高声念大赞词。伊本艾卜谢巴辑录:"先知在开斋节出门,一直念着赞安拉至大词来到礼拜场做会礼。"菲利亚比在关于两节日的律例中传述:"伊本欧麦尔在节日中一路念着大赞词,前往礼拜地,他一直念大赞词直到领拜师出来。"赞词就是:安拉至大、安拉至大、除安拉外,绝无真应受拜者、安拉至大、安拉至大、万赞归于安拉。
五、缴纳开斋捐

1、什么是开斋捐?斋捐,阿拉伯语为"则卡特费图勒""索得盖费图勒",是指在开斋节会礼前,生活富足的家庭替家庭所有成员交纳的法定性施舍,以赈济贫困者。交纳的价值以半升小麦或一升大麦为准,足以供给一名贫苦人一天的伙食,也可以兑换成其它施舍的物质或现金,故中国穆斯林传统上也称之为"麦子"
2、开斋捐的教法判定: 教法规定,交纳开斋捐是每个穆斯林的应尽的义务(瓦直布)。伊本欧麦传述:"安拉的使者把开斋捐确立为穆斯林人口的定制,交纳一升椰枣或一升大麦;自由人、奴仆、男人、女人、老人和儿童,都有一份责任"(布哈里辑录)。替胎儿缴纳开斋捐是可嘉行为(穆斯特汗布),但不是必尽义务。代替上述人缴纳开斋 捐的当然责任人,是负责他们生活费用的家长

3、出开斋捐的目的和意义:目的是

参悟宇宙间造物主的奇妙迹象
参悟宇宙间造物主的奇妙迹象

河北 哲迈拉迪白琨璞


宇宙,宇宙是什么?按汉语词义,天地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可见,"宇宙"不仅具有空间的概念,而且带有时间的属性。近代科学也证实如此,宇宙确具时-空属性,宇宙的时间和空间是同时产生和存在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讨论宇宙的运动和变化中,引入了时间参量,建立了场方程式,表明了时间是宇宙存在的一种形式,宇宙随时间在变化、在不断地膨胀……。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自古以来对时间的认识和所建立起来的时间概念,是基于日出日落、月亮的盈亏圆缺的规律。因为真主造日为光,造月为明,"他是创造昼夜和日月的,天体运行各循一条轨道。"(《古兰经》21:33)"真主使黑夜侵入白昼,使白昼侵入黑夜,并制服日月,各运行至一定期……。"(《古兰经》31:29)"他使天破晓,他以夜间供人安息,以日月供人计时。这是万能全知真主的布置。"(《古兰经》6:96)"昼夜的轮流,以及真主在天地间所造的森罗万象,在敬畏的民众看来,此中确有许多迹象。"(《古兰经》10:5-6)

人类就是以真主布置的一些迹象——天体运转法则和地球、月球绕太阳的周期运动的规律,建立了历法,制定了表征时间的尺度,把作为行星的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绕其恒星太阳转一周为一年。有按月球的运转规律的,算出一年355天(属纯阴历,如伊历),还有的按阳历一年含有365天。把一年定为365天是时间计算上的一个进步,后来,又精确到一年365.25 天,并在历法中采用了闰年,这就是至今常用的公历。但实际上地球绕太阳一周比365.25 天要稍短一点,因此还要不断调整修正历法。

即使在地球上,尚有355天和365 天的不同的时间计法,若是我们离开地球,就会发现时间的尺度在不同的星球上发生变化。例如,以离地球最近的月球来说,它与地球同时绕太阳旋转,所以它们的年度一样长,而月球上的一天却非常长,为我们地球日的29.5天;其中约十五天为白昼,约十五天为黑夜。

又如,太阳系的各个行星,不论其自转或绕太阳公转的周期都不相同,即日、年的长度均有明显差异,见下表:

行星名称

自转周期(一天的长度)

绕日公转周期(天/年)

水星

58日15时30分

97.97

金星

243日±1日

224.70

地球

23时56分4秒

365.25

火星

24时37分23秒

686.98

木星

9时50分30秒

4331.87

土星

10时14分

10760.26

天王星

约24时

30684.65

海王星

22时左右

60189.55

冥王星

6日9时

90468.77

从表可见,火星上的一天长度与地球差不多,可是火星上的一年接近700天,约为两个地球年。若跨过火星,往更远的星球,它们的年度变得更长,到最远的冥王星,一年的长度有9万多天,约为248个地球年。

《古兰经》告知人们,真主造化七层天,"他以他的命令启示各天的居民,他以众星点缀最近的天,并加以保护。那是万能的、全知的主的预定。"(《古兰经》41:12)关于七层天的"七",有的语言学者和经注家认为是泛指的不确定的多数。

从现代科学可知,宇宙间确存在有诸多的星系,这可以有助于我们理解七层天的含义。"最近的天",当指离地球最近的天体,这至少包含太阳系,所点缀的众星当看成是各个行星。

在太阳系内真主对其发布的命令和预定——包括各行星运行的法则与规律——时间的长度,人们不断地获取了很多有关的知识。但是,在其他星系中,有关时间的长度,人们就很不容易掌握。

因为在太阳系里的各个行星,尽管运行轨道和周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是绕太阳而旋转的,所以每一个行星都有一个确定的年度。可是,在宇宙间其它几层天上,按真主的布置,恒星系中有的行星有固定的轨道,有的可能并非只绕着一个固定的恒星旋转。

这样,受不同恒星引力的影响,不可能在一个固定的轨道上运行,于是其时间的长度——日或年的概念与计法就很不规则了。对宇宙中的不同的时间长度,早在1400年前降示的《古兰经》中有过论述和说明。

例如,"真主曾在六日内创造天地万物,……,那一日的长度是你们所计算的一千年。"(《古兰经》32:4-5)而在另一处提到天使和人的精神上升时,指出"那一天的长度是五万年。"(《古兰经》70:5)

可见,在真主造化的纷繁的宇宙不同深处,时间的长度竟有千万年的差异。这对现代人既可以用有限的知识来理解和接受,但又很难深透加以解明,因为这是真主的既显著又隐微的迹象。

在诸多既显著又隐微的迹象中,我们时常会发现一些自然之谜而困惑不解。例如,中国有一句古语:"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这句话虽然会被人们认为是一派胡言,但在现实生活中确有其事。这正是当前一些科学家热衷探索的超自然现象——被称之为"时空隧道"。从中可以了解到宇宙间还有更为神秘的时间体系。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1990年9月9日,在南美的委内瑞拉的卡拉加机场降落了一架早已淘汰了的"道格拉斯"型客机。机场人员发话:"这里是委内瑞拉,你们从何而来?"飞行员听罢惊叫道:"我们是泛美航空公司914号班机,由纽约飞往佛罗里达州的,怎么会飞到你们这里,差了2000多公里?"机场人员查看其飞行记录时看到,该机是1955年7月2日起飞的,时隔了35年。机场人员吃惊地说:"这怎么可能?你们在编故事吧!"后经与美国方面联系查证,914号班机确实在1955年7月2日从纽约起飞,飞往佛罗里达,突然途中失踪,一直找不到,机上的50多名机组人员和乘客全部都已赔偿了死亡保险金。

当这些人回到美国家中,令所有人十分惊讶。他们还是和当年一样那么年轻,而孩子们和亲人们都已经老了!美国警方和专家们特别检查了这些人的身份证和身体,证实不是闹剧,而是事实。

美国物理学家斯内法克教授认为,在宇宙空间存在着一般人眼睛看不到的、然而却客观存在的"时空隧道",历来神秘失踪的人、船、飞机等,实际上很可能是进入了这个神秘的"时空隧道"。有的学者认为,"时空隧道"可能与宇宙中的"黑洞"有关。"黑洞"是人眼看不到的一种天体,具有强大的引力,是客观存在的一种"时空隧道"。人一旦被吸入"黑洞"中,就什么知觉都没有了。当他回到了现实世界时只能回想起被吸入以前的事,而对进入"黑洞"遨游的情景,无论多长时间,他都一概不知。

最近,美国著名科学家约翰.布凯里教授对"时空隧道"提出了几点理论假说:认为"时空隧道"是客观存在的,是物质性的。它看不见,摸不着,对我们的物质世界既关闭,又偶而开放;"时空隧道"和人类世界不是一个时间体系,在它的时间体系里,有可能回到遥远的过去,或又进入未来。

因为在那里,时间具有方向性和可逆性,即时间可以正转,也可以倒转,还可以相对静止;由于"时空隧道"里时间可以相对静止,故而失踪了几十年就像一天或半天一样。上面的故事或许就是这种情形。

如上所述,在真主造化的浩瀚博大的宇宙中,时间的长度和时间体系有着纷繁的差别,甚至成为难能探索之谜。这就是诡异自然,这就是真主的预定和布置,这就是真主造化的迹象和真理的展现,这不能不令我们思考和感悟。首先,遵照真主的指示:"…… '你们要观察天地之间的森罗万象'。"(《古兰经》10:101)

对真主所造的森罗万象,有的是能被我们感触到的,而有的却不是能摸得着看得见的,因为人的智能再高超、进步,也是有局限的,甚至是有缺陷的,尽管当今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也未必都能用技术设备来探测和感知。故而确信事物的存在,就绝非仅凭感触,更需要理性地思考来深悟真主的显著和隐微的迹象。

正如《古兰经》昭示:"……他们站着、坐着、躺着纪念真主,并思维天地的创造,(他们说)我们的主啊!你没有徒然的创造这世界。我们赞颂你超绝万物,……。"(《古兰经》3:191)

我们已经认识到,时间是同宇宙空间同时生成的,是由日月星辰或宇宙天体严谨精微、井然有序的运行规律而来变化的。但宇宙的生成和天体的运行并不是其客观物的自主、自为和自在的行为,而是受一个主体本着一种自然规律支配着的。谁是造就了宇宙空间和时间的主体,并制定了和支配着自然律?它,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本身,不是扑朔迷离的"自然",也不是能力有限的人类,而必然是于无有之中创造宇宙的真主——超绝万物的、周知一切的、全能至大的主。

 .认主独一及其种类
.认主独一及其种类

认主独一,阿拉伯文的原文为"讨罕德"意即"成为独一的",认主独一的确立,需 要两个方面:否定与肯定。即否认独一主之外的所有权利,只肯定让独一主所独享。举例说明:一个人的认主独一信仰是不完美的,除非他见证:除安拉外,绝无应 受崇拜的主。也就是说,他的这一见证,否定了除安拉以外的所有神明,只确定安拉是唯一的真正应该接受崇拜的主宰。完全的否定即完全的不信。即见证"俩以俩 亥",不见证"印兰拉胡"其意为"没有主"。完全的肯定,只见证"印兰拉胡"意即"只有安拉",把除安拉外的没有排除在外。假如你说:"某人是站着的。" 这句话所说明的仅仅是某人是站着的,但你没有说站的仅此一人。也许有人跟他站在一块呢。假如你说:"除宰德外,没有站着的人。"你就完全否定了"站"的这 一动作,只肯定只有宰德一人具有"站"这一事实。这就是"讨罕德"在现实中的实例,即"讨罕德"包括否定与肯定两个方面。

把"讨罕德"与安拉联系起来,即"认主独一"的总的定义是:"让清高伟大的安拉独享他所应独享的一切。"

学者们把认主独一分为三种:

一、认识安拉在化育万物方面的独一性。

二、认识安拉在接受崇拜方面的独一性。

三、认识安拉在尊名、属性方面的独一性。

他们的这种分类是依据探讨研究和参照《古兰经》和《圣训》而得出的,他们发现:认主独一不外乎这三种,就把它分为三种:

一、信安拉在创造万物、国权、管理方面的独一性。

1.用"创造"来称述安拉的独一性,即:清高的安拉是独一的创造者,除安拉外,别无创造者。清高的安拉说:"除真主外,还有什么创造者能从天上地上供给你们吗?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古兰经》35:3)清高的安拉又揭露不信道者所信奉的假神的虚伪性说:"难道造物主同不能创造的[偶像]是一样的吗?你们怎么不记取教诲呢?"(《古兰经》16:17)所以独一的清高的安拉是创造万物的造物主,他创造了万物,又注定了一切。他的创造既包括将要发生的他的行为,也包括将要发生的他的被造物的行为。因此,归信清高的安拉是创造仆人的行为的主,是属于完整地归信前定之范畴的,正如清高的安拉说:"真主创造你们,和你们的行为。"(《古兰经》37:96)其理由是,仆人的行为属于仆人的德行,仆人是安拉的被造物,造物者也是被造物属性的创造者。另外一种理由是:仆人的行为是果断的意志、完全的能力所产生的。而"意志"、"能力"这两种又是属于清高伟大的安拉的被造物,整个"因"的创造者,也是"果"的创造者。

如果有人问:我们怎么理解呢?一方面归信清高伟大的安拉是独一的创造者,但又把"创造"一词确定给除安拉之外的,正如清高的安拉说:"愿真主降福,他是一切创造者的最优秀的。"(《古兰经》23:14)穆圣(愿安拉福安之)对画像者说:"他们将被要求:'你们复活你们所创造的吧!'"(《布哈里圣训实录》、《穆斯林圣训实录》)

对 这个问题的答复是:除清高的安拉外的创造者,他不能像安拉的创造一样地创造,他不能凭空创造,也不能使死者复生。他的创造只是把一物质由一种性状改变成另 一种性状,这也属于清高伟大的安拉的被造。举例来说,如同绘画一样,当一幅画绘成后,它并没有新创出来什么物体,最多只能说明是把一种物体变成另一物体, 即把一张纸变成一幅画。正如把泥灰变成鸟的形状,或其它美丽的形状,就像白色的布片被涂上各种颜色变成彩色的图画,但染料颜色、白纸都是安拉的被造物,这 就是把"创造"一词确定给安拉与确定给除安拉之外的被造物的区别。因此,清高伟大的安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一的创造者。

2.用"国权"(穆立克)来称述安拉的独一性。因为独一伟大的安拉是国权的真正拥有者,正如清高的安拉说:"多福哉拥有主权者!他对于万事是全能的。"(《古兰经》67:1)安拉说:"你说:'万物的主权,在谁的掌握之中?谁能保护众生,而他自己不受保护呢?'"(《古兰经》23:88)"马立克穆立克"这一词语专指独一的清高伟大的安拉。用"穆立克"一词也有时称述除安拉之外的,正如《古兰经》中安拉说:"或者你们管理(穆立克)钥匙者的家里。"(《古兰经》24:61)安拉说:"除非对他们的妻子和他们的右手所管理(穆立克)的(女奴)。"(《古兰经》23:6) 等等明文证明除安拉之外的具有管理(穆立克)的职能,但他们的"穆立克"是短命的,有限的,有限的权力不具有普遍性。因此,宰德的房子,欧姆勒不会拥有; 欧姆勒的房子,宰德不会拥有。再说这种主权是有限的,因之,人类对自己所掌握的不可自由处理,只能依据安拉所许可的途径来处理,因为穆圣(愿安拉福安之) 禁止挥霍财产,清高伟大的安拉说:"你们的财产,本是真主给你们用来维持生计的,你们不要把它交给愚人。"(《古兰经》4:5)这就证明人类的权力(穆立克)是有限的,与之相反,清高伟大的安拉的权力(穆立克),是真正意义上的掌权的,他的权力包罗万象,主宰一切,清高的安拉为所欲为,没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而除安拉之外的,对于他们的行为都要受到审问。

3."泰代比尔"(管理),清高伟大的安拉是唯一的管理者,他处置众生,布置众天与大地,正如伟大的安拉说:"真的,创造和命令只归他主持。多福哉真主——全世界的主!"(《古兰经》7:54)安拉的管理是包罗万象的,不会遇到妨碍和抵抗。被造物的某些"管理"例如人们管理自己的财产、孩子、伺者等等,都是极其有限的、小范围的、有局限性的,不是无限制的。

综上所述,我们说,认识安拉在化育万物方面的独一性,由"归信安拉在创造万物、国权、管理方面的独一性"的论断是正确而真实的。

二、认识安拉在接受崇拜方面的独一性:

这 种"讨罕德"即人类在崇拜、亲近安拉的同时,不能像崇拜安拉、亲近安拉一样地崇拜、亲近除安拉外的任何神明。这种"讨罕德"就是穆圣(愿安拉福安之)奉命 讨伐他们的那些以物配主者为之迷误的原因,由于他们不归信这一"讨罕德",他们的生命、财产、土地、家园统统被充公没收,他们的妻子、家小被俘获,就因为 召人拜主独一的这一"讨罕德",所有的使者被派遣,经典被降示,阐述这三种认主独一的"讨罕德",但所有的使者与其民众探讨最多的,还是这种拜主独一的 "讨罕德"。因此,人类不能为除安拉外的做任何功课,即使是最临近安拉的天仙、被派遣的先知圣人、清廉的密友"吾里",任何人都不可,因为,功课只为清高 伟大的安拉而做,才是正确的。谁忽视了这种拜主独一的"讨罕德",他就是以物配主的"穆什勒克"、不信道的"卡飞尔",即使他承认另外两种"讨罕德"。如 果一个人归信清高伟大的安拉是创造万物、掌管万事万物的,是所有国权的真正拥有者,并且归信清高伟大的安拉享有一切美名及德性,但他在崇拜安拉的同时,又 崇拜另外的神明,那么,他的承认安拉的化育万物及尊名属性这两种"讨罕德"对他是无益的。假设一个人承认安拉在化育万物、尊名属性方面的独一性,但他又去 坟园,崇敬坟墓中的死人,为之许愿、宰牲,以求亲近,那么这人就是永居火狱的以物配主者、"卡飞尔"。清高伟大的安拉说:"谁以物配主,真主必禁止谁入乐园,他的归宿是火狱。不义的人,绝没有任何援助者。"(《古兰经》5:72)凡是读过《古兰经》的人都会知道:穆圣(愿安拉福安之)奉命与多神教徒战斗、没收他们的财产、俘获他们的家小,他们承认安拉是独一的造物主,他们对此深信不疑,原因是他们在拜安拉的同时,又拜另外的神明,因此,他们就成为以物配主者。

三、认识安拉在尊名、德性方面的独一性:

这 种"讨罕德"即:以安拉自己为自己命名的、在《古兰经》中或穆圣(愿安拉福安之)亲口称述安拉的美名使安拉独具此尊名。确认安拉的尊名与属性的原则是:不 可歪曲、不可废弛、不可举形状、不可比拟。必须归信安拉亲自为自己命名的、亲自称述的尊名和属性是真实的,并非虚假,但必须注意的一点就是不可举形状、不 可比拟。有许多自称穆斯林的人对这种"讨罕德"认识不清,铸成大错,他们迷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他 们中有的人因在"否定"与"纯洁"方面过火,使其背离了伊斯兰教。一部分人的表现是中庸的,一部分人所持态度观点与大众派(正统派艾亥勒笋乃)相近。但 前三代对这种"讨罕德"的观点是:安拉为自己所命名、称述的尊名和属性是真实的,不可歪曲、不可废弛、不可举形状、不可比拟。

我 们不妨举个例子加以说明:清高伟大的安拉自称是"永生不灭的"、"维护万物的",我们就必须归信"永生不灭"是安拉的尊名,我们必须归信这一尊名所包含 的,即"永活的",他决不会灭亡和老迈。安拉自称是"全聪的",我们就必须归信"全聪"是安拉的尊名之一,"听"是安拉的德性之一。我们归信安拉是全聪的 主,(听得见的主),这一尊名和德性所要求的要旨是:听不见的听,听不见声音的听,那是虚假的。以下的例子依次类推。

再举个例子:清高的安拉说:"犹太教徒说:'真主的手是被拘束的。'但愿他们的手被拘束,但愿他们因为自己所说的恶言而被弃绝!其实,他的两只手是展开的;他要怎样费用,就怎样费用。"(《古兰经》5:64)在这节经文中,安拉说:"他的两只手是展开的。"安拉为自己确定有两只展开的手,他慷慨的施舍,我们就必须归信安拉有施恩的展开的双手。但是我们必须注意的是,我们切不可在我们的心里想象这双手的形状,也不能用我们的口舌来说这双手是怎么样的。更不能用人的手来比安拉的双手。因为,清高伟大的安拉说:"任何物不似像他。他确是全聪的,确是全明的。"(《古兰经》42:11)安拉说:"你说:'我的主只禁止一切明显的和隐微的丑事,和罪恶,和无理的侵害,以及用真主所未证实的事物配真主,假借真主的名义而妄言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古兰经》7:33)安拉说:"你不要随从你所不知道的言行,耳目和心灵都是要被审问的。"(《古兰经》17:36)因此,谁用人的手来比安拉的双手,他确已否认安拉的话:"任何物不似像他。"(《古兰经》42:11)他违抗了安拉的话:"你们不要为真主打比喻。"(《古兰经》16:74)谁描述这双手的形状,并肯定是怎么样的一双手,这种人已假借安拉的名义而妄言自己所不知道的和深究了自己的知识所不及的事情。

关 于安拉的属性,我们再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就是:安拉升上宝座(阿尔世),因为安拉在《古兰经》中七次为自己确定"伊斯特瓦尔来勒阿尔世"(升上阿尔 世)。当我们把"伊斯特瓦"这一动词列入阿拉伯语的语言学的角度考察这一动词时,我们就会发现,当这一及物动词,在宾语前,附带介词"尔俩"时,它的词义 仅局限于"伊尔特法尔"(升上)、"尔龙卫"(高)。所以,清高的安拉说:"安热罕玛奴,尔来勒阿尔世斯特瓦。"(至仁主已升上了宝座。)(《古兰经》20:5) 与其相似的经文的意义是:安拉高过其宝座(阿尔世)是专属安拉的高,并非普遍意义的高。这种高是为伟大的安拉确定的真实的高,适合于清高伟大的安拉的—— 他高过他的宝座(阿尔世)。把人们坐在床上、骑在骑乘上、坐在船上的这种"高"与安拉的高于"阿尔世"的"高"不能作比喻。安拉在《古兰经》中曾提及船舶 和牲畜时说:"他创造万类,而以船舶和牲畜供你们骑乘,以便你们端坐在上面。然后,在端坐的时候,想着你们的主的恩典,并且说:'赞颂真主,超绝万物!他为我们制服此物,我们对于它本是无能的。我们必定归于我们的主。'"(《古兰经》43:12--14)因此,把被造物的高于某一物体,不可以与安拉高于"阿尔世"作比喻,因为,安拉——任何物不似像他。

有 一种人犯了十分严重的错误,他说:"伊斯特瓦尔来勒阿尔世"(至仁主已升上了宝座)的意思是"伊斯讨俩尔来勒阿尔世"(至仁主掌握了宝座)。这是 对经文的恶意歪曲篡改,是与众圣门弟子(愿安拉喜悦他们)、以及善意地追随他们的人所一致统一的观点相矛盾的,是导致虚伪的因素,作为一名信士(穆民)不 能这样称述清高伟大的安拉。尊贵的《古兰经》是用阿拉伯语降示的,毫无怀疑,正如清高伟大的安拉说:"我确已以此阿拉伯文的《古兰经》,以便你们了解。"(《古兰经》43:3) "伊斯特瓦尔俩……"这种句型其义在阿拉伯文中限定为"尔龙卫"(高)、"伊斯提格拉热"(稳定),然而,词与义相合的"伊斯特瓦尔来勒阿尔世"这 一经文中的"伊斯特瓦"的意思是"高于、高过",适合安拉的尊严、崇高的、独特的"高"。如果用"伊斯讨俩"来注解"伊斯特瓦"的话,就歪曲了经文的原 义,即"高",取而代之以另外的意义,就是错误的。

前 三代的人,以及以善意地追随他们的人都一致统一地承认这一词义,即"伊斯特瓦"为"高",因为,除此之外的关于"伊斯特瓦"的解释,从他们那里没有传述 来。如果《古兰经》、《圣训》的明文,前三代的人没有用与明文词义相反的作解释,那么,其规律就是他们保持其经训之原貌,诚信其明文所表达的意义。

如果有人问:前三代的人用"尔俩"(高)注解"伊斯特瓦"的明确文字有吗?

我们回答:有。这样的注释确已由前三代人跟前传述来了。假设,即使没有明确的文字出自他们,经训常识告诉我们,必须保护阿拉伯文字所限定的词义,因为前三代的人就确定了这一词义。

执迷不悟的坚持用"伊斯讨俩"注解"伊斯特瓦"的人,所犯的错误是,如果能这样注解的话,就意味着:

1.创造天地之前,"阿尔世"不归清高的安拉掌管,因为,安拉说:"你们的主确是真主,他在六日内创造了天地,然后,升上宝座。"(《古兰经》7:54)

由此,他们认为,在创造众天之前,创造天地之时,安拉没有掌管"阿尔世"。

2.也就能用我们的话"伊斯特瓦尔来勒艾热祖"、"伊斯特瓦尔俩安仪社印敏买赫鲁嘎特"来解释了。这样做,毫无怀疑、毫不含糊是错误的,绝不适合清高伟大的安拉。

3.这样注释,歪曲了原文。

4.与清廉纯洁的前三代人(愿安拉喜悦他们)的一致观点相矛盾。

总而言之,归信安拉的尊名与属性的这一"讨罕德"就要求我们必须为安拉确定安拉为自己所确定的、穆圣(愿安拉福安之)为安拉所确定的尊名和属性,必须真实地确定,不可歪曲、不可废弛、不可举形状、不可比拟。

不讲正信 必搞迷信
不讲正信 必搞迷信

不讲正信 必搞迷信

自离开祖国,我来阿拉伯国家从事宣教工作已有九年了。无论在科威特还是在阿联酋,相比其它国家的侨民而言,我发现对中国人宣教比较困难。我曾接待过一位美国学者,这位博士在美国宣教多年,并为基督教徒编辑了一套伊斯兰教程,吸引了不少人。我问他有没有针对十五亿中国人编一套类似的教程,他说他们尝试过,但后来放弃了,因为他们发现中国人的信仰观念太复杂,难以让他们专心侍奉一个造物主。中国人什么信仰都可以接受,但也只是象征性地意思一下而已,并没有信仰诚信可言。听罢此言,我深有同感。

中国虽说是个无神论国家,但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见到迷信活动。由于全国人民视为最神圣的哲学主义,被那些标榜为最虔诚的信仰者歪曲宣传和愚蠢地践行后,其公信力已普遍受到怀疑,如今对它的承认多数被看作是时尚的政治标签,而与信仰无关。尤其当这种被信仰"的主义恰恰又排斥宗教时,中国人基本上就变成了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这不是指没有信仰的形式。相反,在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下,人们由什么都不信的无神论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多神论和泛神论。中国人又开始什么都信了,而且信的东西太多太杂,最后又导致什么都不诚信。大多数中国人心中没有永恒的神的位置,也就是没有终极性的精神信仰追求,这也与其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有关。

中华文明虽有五千年历史,但以儒家为主流的中国汉文化因缺乏宗教正信思想,导致其传统信仰迷信色彩十分浓厚。孔子对鬼神敬而远之"的态度,以及民众平常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功利主义观念,就是中国人传统宗教意识及信仰心理的真实写照,这也决定了中国人不可能有一个出自本土的世界性宗教。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先后以不同的形式传入了中国,但是中国人在对待这三大宗教时,也是持利用改造的功利主义态度。

佛教在道教出现前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它原本是个注重修身成佛的无神论宗教,佛祖释迦牟尼并未允许人们进行偶像崇拜,他活着的时候也未被时人神化,然而不具有神性的佛陀很难赢得中国人的青睐,于是为了迎合人们的信仰心理,僧人们特意神化了释迦牟尼,他的尸骨(舍利)也受到了具有迷信死者传统的汉民族的敬奉。佛教为了能与中国的本土道教争宠,遂改变其原来的教义彻底搞起偶像崇拜来,虽曾一度被奉为国教,但也难免遭受国人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式的嘲弄。

基督教在唐代和明代的两次传教都因不同原因而中断,后来借鸦片战争之机闯入近代中国,这一次与以往不同,由于它进行了宗教改革,具有了包容性甚至允许过去看来是异端邪说的存在,比如利用中国人信则灵"的迷信心态大搞信主治病",使得它刚一进入中国就像流行音乐一样风靡全国。洪秀全这个儒家弟子改信基督创立拜上帝会"就是一例。基督教虽然是一神论宗教,但是先知耶稣被人神化后称作神的儿子,这有点类似中国天子"的味道,而上帝道成肉身"的说法又与中国人的下凡"相仿。基督教的圣像也很直观,让中国人对"有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很符合中国人固有的人格神迷信模式。即使如此,国人还是很随意地把顾客称作上帝",其功利思想由此可见一斑。

伊斯兰教在唐朝永徽年间,沿着古丝绸之路,以遣使经商的和平方式进入中华大地。尽管伊斯兰教的伦理道德与儒家思想很接近,而且有过很好的结合,穆斯林也曾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但是伊斯兰教所崇拜的造物主——安拉,超绝万物不可想象,不像其它宗教所崇拜的神像那样看得见摸得着。所以伊斯兰的认主独一论信仰,令那些缺乏形而上思维,只具有眼见为实"认识层次的人感到不可思议。再加上伊斯兰严格的饮食文化,令信奉以食为天"的中国人难以接受,所以伊斯兰至今尚未成为中国的主流信仰。

虽然世界三大宗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的文化色彩,但中国人的宗教意识仍很淡薄,而且信仰内容也很杂乱,许多人平时什么宗教功修都不做,却在遇到困难时既信佛又信道也信上帝。由于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中国人的迷信思想显得特别庞杂。他们的迷信对象有老天爷、财神爷、灶王爷、释伽牟尼、观音菩萨、关公、妈祖、自然、祖先等,迷信方式有抽签、算卦、烧香、拜佛、看手相、看风水等,迷信风俗则体现在各种恶风陋俗和生活忌讳上,此外还迷信龙、气功、特异功能、星座、血型、属相、数字、吉祥物等。对于这些五花八门的迷信,许多中国人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几头讨好谁都不得罪,始终没有一个明确肯定的信仰。

毫无疑问,迷信是中国人的文化糟粕和精神毒瘤,它不仅扼杀理性和亵渎正信,同时也是产生各种邪教的思想根源和罪魁祸首。因此,要想改变这种信仰模式,就得大力破除迷信思想,全面进行正教宣传,使人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信仰。其实,正信与迷信,只是一念之差:正信所崇拜的对象是无限和绝对存在的造物主,而迷信所崇拜的对象则是有限和相对存在的被造物,即人类和万物。

伊斯兰认主独一论,反对任何形式的迷信思想,主张任何人或物都不具有神性,凡是有限和相对的事物都不值得人类去崇拜。先知穆罕默德只是一个接受造物主启示的凡人,他以身作则从不神化自己,他的使命就是带领人类只崇拜独一无二的造物主——安拉。也正因为如此,邪教无法在伊斯兰教中找到滋生的土壤,从而使得伊斯兰能够在中华大地上,独树一帜地高举认主独一的正信大旗。


作者:一卅柯·韩文成

安拉的日子——阿舒拉日和使者的迁徙
安拉的日子——阿舒拉日和使者的迁徙

安拉的日子——阿舒拉日和使者的迁徙

清高伟大的安拉说:"我确已派遣穆萨带着我的许多迹象出发,(我说):'你把你的宗族从重重黑暗中引入光明吧。你应当以真主的一些纪念日提醒他们。'对于每个坚忍者和感恩者,此中确有许多迹象。当时,穆萨曾对他的宗族说:'你们应当铭记真主赐给你们的恩典,他曾使你们脱离法老的臣民。他们使你们遭受酷刑,屠杀你们的男子,留下你们的女子,此中有从你们的主降下的大难'。"(伊布拉欣章,5、6节)。
我们的养主让穆萨以认主独一和践行教门的旗帜带领他的民众从卑贱屈辱的黑暗走向尊贵荣耀的光明,在这期间,为了实现这些,要求他提醒他的民众纪念安拉的日子

所有的时日非安拉莫属,但是有些日子体现了安拉的大能而变得尤为特殊,因为期间安拉援助了势单力薄的弱者,挫败了数量众多的暴徒,使他们一败涂地;在这些日子之前那些弱者曾以为他们在法老和他的暴政面前只剩下绝望、失败和屈从

穆萨(求主使他平安)在他的民众面前演讲,提醒他们伟大安拉的时光中的一天,这一天清高的安拉拯救他们摆脱了法老和他的军队,法老的臣民曾使他们遭受酷刑,屠杀他们的男子,只留下们的女子。这提醒是为了激发他们的热情,坚定他们承担穆萨在出埃及之后将要告知他们的崇高使命。

不过穆萨(求主使他平安)的提醒还远远不够,安拉还将这伟大的一天成为信士们每年都庆祝纪念的日子,以便将它根植、铭记于他们的内心,所以穆萨(求主使他平安)在这一天斋戒,并命令信士们也斋戒。人们欢迎这一天,用斋戒纪念这一天,一直到安拉的使者(求主福安之)的时代,关于阿舒拉日的斋戒询问他们,他们说:"这是清廉日子,这一天安拉从敌人手中拯救了以色列民族,所以穆萨在这一天斋戒",先知(求主福安之)便说:"我们比你们更应该追随穆萨",他便斋戒这一天,也命令人们在这一天斋戒。(两大圣训集辑录)

的确,安拉以命令穆萨(求主使他平安)去做的同样事情命令穆罕默德(求主福安之),如在同一个章节中提到的:"艾列弗,俩目,拉仪。(这是)一章经,我把它降示你,以便你奉主的命令而把众人从重重黑暗中引入光明……"(伊布拉欣章,第1节),如果目标是统一的,那么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人们会采用统一的章程和渠道。所以在纪念安拉的日子,其中最重要的阿舒拉日,先知(求主福安之)在这一天斋戒,并命令人们斋戒,还积极地寻求这一天,为这一天做准备,如同对待莱曼丹月一样,为了彰显这一天的精神意义,喜迎这一天的到来

在斋戒的状态下,最有利于进行思索和参悟,这是饱腹终日的人无法做到的,我们可以看到,安拉是如何将莱曼丹月的斋戒和《古兰经》的下降紧密相连的,(即在莱曼丹月下降《古兰经》),以便用纯洁无暇的灵魂、清洁无染的心灵、清醒矍铄的理智接受主宰的光明指导。尽管《古兰经》是对信士们和不信道者的指导,但只有敬畏的人才会获益,正如《古兰经》所说:这本经典毫不疑问是对敬畏者的向导"。

先知(求主福安之)决定在第九日和第十日都斋戒,这不仅仅是为了有别于有经人,我们相信更是为了从精神和思想上为更好地迎接这一天做好准备。

相信安拉的援助、坚信安拉的能力、等待安拉的怜悯的人,他们有希望用自己的双手完成所愿,但是那些悲观、绝望、厌世的人,满眼悲伤之人,不要期望他们能得到胜利,能有所进步、有所成就。安拉命令他的先知号召信士们原谅那些不指望安拉援助的人,"你对信道者说,要他们宽恕那些不盼望安拉日子的人们"(屈膝章,14节)。他们是绝望的可怜虫,害怕任何的改变,他们不但惧怕法老,甚至援助法老反对、伤害拯救他们的人。

纪念安拉的日子有很重大的意义,这促使欧麦尔(求主喜悦他)和尊贵的圣门弟子在他执政期间,选择使者的迁徙作为伊斯兰历史的开始,拒绝随从罗马和波斯人,诸如先知的出生、为圣、去世等日子作为纪念日,而用伊斯兰历法来计算

使者的迁徙是伊斯兰宣教史上重要的转折点,从此穆斯林们从被驱逐的弱势团体成为了有尊严、独立的集体和国家。此前使者(求主福安之)看他的圣门弟子饱受迫害却只能告诉他们忍耐并等待安拉天堂的回报,但是在迁徙之后他们成为了强大的军队,甚至前往罗马属地——穆阿塔,并在此回击了罗马傀儡

尊贵的《古兰经》永远的记录了使者的迁徙,并把它形容为对安拉的使者的援助:"那末,安拉确已相助他了。当时,不信道的人们把他驱逐出境,只有一个人与他同行,当时,他俩在山洞里,他对他的同伴说:'不要忧愁,安拉确是和我们在一起的'";这与穆萨(求主使他平安)的情形相似,当时他们的前面只有大海,身后是法老和他的军队,他的民众坚信他们会被法老追赶上,穆萨充满信心,坚定的回答道:"绝不然,我的养主与我同在,他会引导我"。事实果然如此

这篇文章无意讨论庆祝穆圣迁徙的教法律例,不是要将该天视为节日或者官方假期,而是说,这一天民众从黑暗被引导至光明的旗帜被举起,以便让我们多多纪念安拉的日子


开发 midade.com

丝绸之路文明对话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