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支柱

伊斯兰信仰
伊斯兰信仰

伊斯兰信仰:

伊斯兰基本信仰为:"除安拉外,绝无应受崇拜的,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中国穆斯林称之为"清真言",突出了伊斯兰信仰的核心,贯穿于六大信仰当中。

六大信仰,是穆斯林的基础信仰原则,包括:信安拉,信天使,信经典,信使者,信末日,信前定。正如穆罕默德教授我们的那样,信仰就是:信安拉,信天使,信经典,信使者,信末日,信前定。

1、信安拉。是伊斯兰原则中的基础,是严格的认主独一的宗教,要相信除安拉之外绝无应受崇拜者。安拉是宇宙间至高无上的主宰,《古兰经》第112章(忠诚章)说:你说:他是安拉,是独一的主;他没生产,也没有被生产;没有任何物可以做他的匹敌。据《古兰经》记载,安拉有99个美名(99种属性),是独一无二、永生永存、无所不知、创造一切的主宰。信安拉是伊斯兰教信仰的核心,体现了认主独一的特点。

2、信天使。相信天使是安拉用"光"创造的无形妙体,受安拉的差遣管理各项事务,并向人间传达安拉的旨意,记录人们的功过。《古兰经》中提到了部分天使的名字及其职务:如哲布勒伊来、米卡伊来、及伊斯拉非来,分别负责传达安拉命令及降示经典、掌管世间事务、和吹末日审判的号角。

3、信经典。相信《古兰经》是安拉启示的最完美一部经典,穆斯林必须信仰和奉行,不得诋毁和篡改。伊斯兰也承认《古兰经》之前安拉曾降示的经典,如:旧约和新约。

4、信使者。相信《古兰经》中曾提到的所有使者,其中有阿丹、努哈、易卜拉欣、穆萨、尔撒(即《圣经》中的亚当、诺亚、亚伯拉罕、摩西、耶稣),以及未被提到的,只有安拉知道他们的数目,而最后一位圣人与使者是穆罕默德,他是最伟大,最尊贵的。负有传达"安拉之道"的重大使命。

安拉说:使者确信主所降示他的经典,信士们也确信那部经典,他们人人都确信安拉和他的众天神,一切经典和众使者。﹙他们说﹚:我们对于他的任何使者,都不加以歧视。【古兰经2:285】

5、信后世。伊斯兰教认为:整个宇宙及一切生命,有一天将全部毁灭。然后,安位使一切生命复活。安拉说:凡在大地上的,都要毁灭;惟有你的主的本体,具有尊严与大德,将永恒存在。【古兰经55:26-27】又说:不信道的人们,妄言他们绝不复活,你说:不然!以我的主盟誓,你们必定复活,然后你们必定获得关于你们的行为的报告,这对于安拉是容易的。【古兰经64:7】

复生日到来的时候,一切生命的灵魂都将复返于原始的肉体,奉安拉的命令而复活,并接受安拉最终的判决:行善的人将进入天堂,永享欢乐;作恶的人将被驱入火狱,永食恶果。伊斯兰所提倡的两世兼顾,号召穆斯林要在现世努力创造美满生活,同时也应该以多做善功为未来的后世归宿创造条件,两者相辅相成。从某种意义上讲,相信后世可以制约人们今生的行为。

6、信前定。归信前定是信仰的要素之一。正如先知所说:信仰就是你信仰安拉,相信天使、经典、使者、末日、好与歹的前定。(穆斯林圣训集)它是必须相信一切善与恶都是安拉的定然和前定,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由安拉预先安排好的,任何人都不能变更,唯有对安拉的顺从和忍耐才符合安拉的意愿。不可更改的前定,如:生老病死。通过施舍、祈祷等因素可以改变的前定,如:福祸、善恶、寿命。言行、动静有一定的自由,如:蹲坐、走动,哭笑等,这些行为不是完全注定的,而是安拉给人类输入了双向选择权,人类有意志自由的选择。

何瓦雷芝派
何瓦雷芝派

哈瓦利吉派

何瓦雷芝派何瓦雷芝派(al—Khawarij)中世纪伊斯兰教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异端派别。

“何瓦雷芝",阿拉伯语意为“出走者",即指从伊斯兰教第四任哈里发阿里的队伍中分裂出走的一个派别。该派的最初成员是阿拉伯游牧民,曾在四大哈里发时期参加军队,驻守巴士拉。他们原都属于第四任哈里发阿里的部下,但他们曾私下加入了反对奥斯曼的行列。公元656年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被杀后,阿里被推选任第四任哈里发,奥斯曼的堂弟、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不承认阿里的哈里发地位,举兵要求惩治杀害奥斯曼的凶手。

于是公元657年双方在幼发拉底河畔的隋芬平原发生激战。穆阿维叶在面临失败的情况下,提出“以《古兰经》裁判"的停战议和要求。当时在阿里的营垒中主战派占少数,大部分人主张讲和,阿里本人也倾向和解,遂接受了穆阿维叶依经裁决的要求,由双方分别派出的公断人进行裁判。裁决的结果是罢免双方领导人所任的职务,把正统哈里发阿里置于和穆阿维叶同等地位。因此引起主战派的极端不满。他们认为奥斯曼被杀后阿里被推选为哈里发乃系穆斯林公社的集体决定,即是安拉的裁决,是神圣的,“除安拉外,别无裁判";认为阿里接受仲裁,就是“违犯真主的法度",是“叛教行为"。

当时约有12万人退出阿里队伍出走,被称为何瓦雷芝派。公元658年,他们在库法附近的哈鲁拉村推举一虔诚的普通士兵阿卜杜拉·本·瓦哈布·拉西比(?658)为第一任哈里发,宣布不承认阿里和穆阿维叶在伊斯兰社会中的领袖地位。起初阿里曾亲自去哈鲁拉村说服该派归队,虽使很多人离开了何瓦雷芝派,但仍有约3000人坚持与阿里为敌。其后因何瓦雷芝派杀死支持阿里的麦达因总督和阿里的使者,迫使阿里率兵围歼,从而导致公元658年的纳赫拉万之战。结果何瓦雷芝派惨败,拉西比阵亡,阿里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纳赫拉万之战后,何瓦雷芝派不但未屈服,反而激起他们复仇的精神,他们自称是唯一正确信仰安拉之道者,是最有资格享有伊斯兰社会领导权的派别。他们决心除掉阿里、穆阿维叶和阿慕尔·本·阿斯。公元661年派人暗杀了阿里,刺伤了穆阿维叶。此后该派的力量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们以巴士拉以西的沼泽地为基地,分股采用游击战术,继续进行武装斗争。

在伍麦叶王朝时期,该派在各地的支派曾先后举行过35次反对哈里发统治的武装起义,一度占领库法、叶麻麦、哈达拉毛和塔伊夫城等,其势力最大时曾扩展到波斯、伊拉克、阿拉伯半岛的希贾兹和也门地区,对当时的政治局势有相当影响,但终被镇压下去。

在阿拔斯王朝时期,由于该派反对压迫和提倡平均主义思想,通过散居各地信徒的传播,得到广大贫苦穆斯林的响应和支持,发动过规模不等的起义。8世纪中至10世纪初其支派在北非建立过哈塔卜王朝、罗斯图姆王朝和萨杰拉马赛王朝。866年该派领导巴士拉赞吉起义,反对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的统治。以后又有士兵、贝都因人、自由农民参加,使这场起义先后持续达14年之久,但最后终于失败。此后,该派便把注意力从政治和军事斗争转向教义学的研究方面。其思想家提出不同于正统派和什叶派的宗教和政治主张,对当时伊斯兰教的政治生活和教义学说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何瓦雷芝派在政治纲领上,主张凡穆斯林一律平等,通过民主选举哈里发。该派认为哈里发应由全体穆斯林推选,当选者不应只限于古莱什人,任何一个信仰虔诚、熟知教义教法和行为端正的穆斯林,不分民族和种族,甚至奴隶都有资格当选。

哈里发应绝对遵奉“安拉之道",代表全体穆斯林的利益,否则就应废除,甚至被处死。他们既反对伍麦叶王朝和阿拔斯王朝的贵族专政,也反对只有先知穆罕默德及阿里的后裔才能当哈里发的主张。他们只承认艾布·伯克尔和欧麦尔两位哈里发的合法地位。他们提倡原始的经济平等思想,主张在所有穆斯林中平等分配土地和战利品,“消除奴隶和奴役制",故又被称为“军事民主派"。但该派还反对不赞同他们政治观点和教义的穆斯林,认为除何瓦雷芝派的信徒外,其他穆斯林都是“背离主道"的叛教者,异己的穆斯林在后世不能得救;处死“背离主道"的人不仅无罪,而且是信徒的职责,是“安拉喜悦的事情"。故该派中的的极端支派经常迫害和屠杀不赞同他们教义的穆斯林平民,而却对基督教徒、犹太教徒和拜火教徒表示宽容,禁止杀害非穆斯林。在宗教教义学说上,何瓦雷芝派是虔诚严格的派别,它与栽德派、穆尔太齐赖派的观点大体相同。该派认为,安拉是独一的,无形无影,无方位;对安拉必须笃信和虔诚,任何怀疑和动摇都是大罪,是叛教者,今世应给予严励的惩罚,死后将堕入火狱。

它认为《古兰经》除第12(即优素福章)为被造之作外,其他章节均属安拉言语,必须按原意信守,不得擅自加以解释和变动。在信仰与行为的关系上,它强调信仰必须伴以行为,认为穆斯林仅有信仰是不够的,必须以宗教行为表明自己的信仰。认为宗教行为包括履行五项宗教功课、参加圣战和遵守教法教规,强调“礼拜、斋戒、诚实、公正都是信仰的一部分"。同时也严格要求信仰的纯正,认为必须思想纯净,斋戒、礼拜才能有效。因此该派成员为表明自己信仰虔诚而加重苦行,延长礼拜时间,增加叩头次数,直至额生胼胝,故又被称为“有胼胝者"。

念诵《古兰经》,当读到天园时就激动流涕,企望天园泽降于自己,读到火狱时,就喘息唏嘘,表示恐惧。在前定与自由问题上,该派的一些主要支派主张有意志自由,认为人的行为决定于自己的意志,人类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承认定命论。该派还规定了苦修和禁欲的有关教规,如禁止烟酒,禁止一切娱乐活动,禁止剃须,禁止哀悼亡人,禁止说谎,禁止与本派以外的人通婚和发生继承关系等。该派在反对哈里发国家统治者的长期斗争中,因遭当局的迫害镇压,被迫分成小股在各地进行活动,其内部在政治、军事和宗教等方面经常产生分歧和矛盾,先后分裂为20多个支派,在教义上各有差别。主要的支派有阿扎里加派、纳吉迪耶派、苏夫里耶派、哈兹米叶派等。有的学者认为,艾巴德派也是该派的一个分支。

转自伊斯兰之光网站

先知迁徙
先知迁徙

先知迁徙

【呼图白讲坛】

编译: 一卅柯·韩文成

赞颂安拉乎通过先知的迁徙使伊斯兰得以壮大,使穆斯林的地位得到提升,赐予 他们胜利和尊严之冠。我见证只有安拉乎是应受崇拜的主,他以我们看不见的大军援助了先知,使逆徒的话一文不值,而安拉乎之言至高无上,安拉乎是至强至睿的 主;我见证先知穆罕默德是主的仆人和使者,他向世人传达主的信息,规劝伊斯兰教民,为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愿主永远赐福安于他和圣裔、全体圣伴及其后继者 们!

安拉乎的仆民啊!

我先嘱告自己和你们要敬畏并顺从安拉乎,至尊主说:“信士们啊!你们要虔诚地敬畏安拉乎,只应以顺从者的身份死亡。"(3102

各位信士:

我们最敬爱的先知穆罕默德(主赐福安),在奉命宣教并为此艰苦奋斗了十年之后,古莱什人对穆斯林的疯狂迫害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以致被压迫的信士们向主诉求道:“我们的主啊!求您使我们摆脱这座压迫人的城市!求您给我们委派一位保护者,给我们委派一位援助者。"(475

先知在宣教的道路上每前进一步,邪恶势力就变本加厉地采用各种手段迫害穆斯林,对他们实施酷刑,经常鞭抽棒打、断水断粮、烈日下暴晒,甚至准备对先知下毒手,正如至尊主在《古兰经》中所描述的:“当时,昧主之徒们阴谋拘禁或杀害或驱逐你;他们搞阴谋诡计,安拉乎便妙用奇计,安拉乎是最善用计谋的主。"(830

最后,安拉乎启示先知迁徙麦地那。此前,麦地那的辅士代表们(奥斯人和海兹 拉吉人)来过麦加,他们曾与先知在阿格巴秘密会晤,先知号召他们信奉伊斯兰,他们六人当时就皈信了伊斯兰。第二年,他们来了十二个人,在来之前他们已号召 麦地那的全族人都皈信了伊斯兰。他们这次来向先知宣誓效忠,说他们保证将在麦地那全力协助和保护先知,并承诺像维护自身和亲人的安全一样维护先知,而他们 所求的只是能够进入天堂。

先知(主赐福安)曾在离别麦加时伤感地说道:“以安拉乎起誓!你(麦加)是安拉乎最喜欢的地方,也是我最热爱的故乡,要不是你的居民逼迫我离开,我是舍不得离开你的。"

伟哉执掌乾坤的主!他的意志决定一切,他使自己的仆民发展壮大,最后援助自己的军队,为先知敞开了麦加的大门,使他光荣高贵地光复了麦加。

先知(主赐福安)决定动身后,来到了自己忠实的伙伴和虔诚的教胞艾卜拜克尔(主降喜悦)家中,告诉他说:“安拉乎已允许我离开了。"艾卜拜克尔问:“主的使者啊!也允许您的同伴们离开了吗?"先知回答:“是的。"

安拉乎的仆民啊!

先知(主赐福安)在艾卜拜克尔(主降喜悦)的陪伴下,乘着夜幕悄悄离开了麦加城。事先他俩雇好了阿卜顿拉·本乌来格特作为去麦地那的向导,尽管此人当时并未皈信伊斯兰,但他们信任他,并将两头准备在路上骑乘的骆驼交给他照料,约好三日后在扫尔山会合。

麦加的多神教徒们四处疯狂搜捕先知和艾卜拜克尔。当他们搜索到扫尔山洞前,一步步逼近洞口时,艾卜拜克尔因担心先知的安全而感到害怕。但是,至尊主蒙蔽了敌人的双眼,他们没能走进洞里进行搜查。

《两大圣训录》记载了艾卜拜克尔的话:“当我看到多神教徒们的脚就踩在我们头顶上方的洞口时,我悄声说:'主的使者啊!假如他们有人低头往下看一眼,我们就会被发现。'先知说:'艾卜拜克尔,你以为只有我们两个人吗?安拉乎是与我们同在的第三者!'为此,至尊主说:“如果你们不援助他,那么安拉乎必援助他。当时,昧主之徒迫使他出走,只有另一人与他同行。那时,他俩隐藏于洞中,他告诉同伴说:'不要忧愁,安拉乎确实与我们同在。'安拉乎便降给他安宁,以你们看不见的大军援助了他,他使逆徒的话一文不值,而安拉乎之言至高无上,安拉乎是至强至睿的主。"(940

各位应当思考伟大的主是如何护佑众圣贤的,应当参悟主的大能和奇迹的显现!

当麦地那的辅士们听到先知离开麦加的消息后,整日心神不宁,每天冒着酷暑翘首以盼。

在先知奉命传教的13312日星期一那天,我们最敬爱的先知(主赐福安)终于在前晌时分出现在了众人面前。麦地那的所有穆斯林沉浸在了巨大的欢乐之中,他们为先知的到来而赞安拉乎至大,大家蜂拥而来向先知道安,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以前还未见过先知,有人甚至因艾卜拜克尔的白发多而误以为他就是先知。

先知(主赐福安)先在麦地那近郊古巴住了几天,期间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建造了古巴礼拜寺,为此至尊主说:“从第一天起以敬畏建造的礼拜寺,你更应该在里面礼拜。那里有许多爱好清洁的人,安拉乎喜爱洁净的人。"(9108

这是多么明确的指示啊!它说明礼拜寺在伊斯兰和穆斯林社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和影响力。

恶毒之后先知(主赐福安)骑着他的骆驼进入了麦地那。他每经过一家辅士的门口,主人都巴望着他能下榻到他们家里,人们都迫不及待地来争抢先知骆驼的缰绳,先知对他们说:“就让骆驼自由行走吧!它会奉命行事。"骆驼走到现今的圣寺位置时便跪卧了下来,于是先知命人在此处修建礼拜寺。先知也和大家一起亲自动手,搬运土坯和石块,他说道:

辅士迁士只要后世惟愿获得主的宽恕

人们边干活边吟唱道:

岂能坐观使者干活否则我们荒唐至极

多么感人的场面啊!多么高尚的情操啊!多么美好的劳绩啊!

接着先知(主赐福安)在艾奈斯·本马立克(主降喜悦)的家里,让九十位辅士和迁士结成了兄弟,其中一半是迁士,一半是辅士。辅士们纷纷将自己的钱财、住宅和其它物品奉献出来与迁士们分享,有人甚至要把自己最美丽的一位妻子休掉,好让她与另一位迁士结婚。但是都被迁士们婉言谢绝,他们选择了自食其力。

他们大公无私和舍己为人的精神,为世人树立了最光辉的的榜样,为此至尊主说:“部分逆产可归贫困迁士所有, 他们曾为寻求安拉乎的恩典和喜悦,并为协助安拉乎及其使者而被赶出家园丧失了财产。这些人,是诚信者。还有那些先于他们安居家园并坚守正信的人(辅士), 他们爱护迁徙而来的教胞,对迁士所得之物毫不动心,他们宁肯自己生活窘迫也要克己让人。戒除内心贪欲的人,是成功者。"(5989

愿主以伟大的《古兰经》赐福我和你们,使我们大家受益于天经的教诲。

我讲这些,祈望主饶恕我和你们以及所有的穆斯林,大家向主忏悔吧!主是至恕至慈的。

第二部分

赞颂安拉乎——万世之主,善果属于敬主之人,不义者将自食恶果。我见证只有安拉乎是应受崇拜的主,独一无二、真实昭然的主;我见证先知穆罕默德是主的仆人和使者,是敬畏者的楷模和万使之尊,愿主永远赐福安于他和圣裔、全体圣伴及其追随者们!

安拉乎的仆民啊!

你们要虔诚地敬畏安拉乎,要以顺从博取主的喜悦。

各位穆斯林:

为主而迁徙确实能够刷新人的信仰、激活人的信念、坚定奋斗者的信心。真正的迁徙者只向往安拉乎和后世,不贪图今世的荣华富贵,他们迁徙只为环境安全和造福他人。

在记念迁徙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时,我们不但纪念先贤们坚定的信念和极美的耐 力,还要学习他们为主献身、无私奉献、兄弟友爱、舍己为人的精神,更要赞念至尊主对自己亲密顺民们的援助和慈悯,并且牢记:凡是依靠主的人,主必定会引导 他;凡是求助于主的人,主必定会满足他,至尊主说:“他们以安拉乎之外的神灵来吓唬你,难道安拉乎不能满足自己的仆人吗?"(3936

现在让我们遵照主的命令祝福先知穆罕默德,至尊主的至实话语说:“安拉乎和他的天神们在祝福先知,信士们啊!你们应当为他祈福,应当向他祝安。"(3356

主啊!求您永远赐福安于先知穆罕默德和纯洁善良的圣裔、高贵有福的圣伴及其追随者们。主啊!求您喜爱四大正统哈里发和正道领袖们。

主啊!求您指引我们成为受您引导的人,求您保佑我们成为您赐予健康的人,求您佑助我们成为被您援助的人,求您赐福于我们受赐之物,求您护佑我们免遭定然之祸,您判定一切而不受任何判决;求您使一切定然成为我们的福。

主啊!求您接受我们的斋功和拜功,接受我们的鞠躬和叩头,求您佑助我们永远赞颂您、感谢您、虔诚地崇拜您;主啊!求您以《古兰经》温暖我们的心、光照我们的视听、消除我们的悲伤和忧虑;主啊!求您使我们视真理为真理而紧随真理,使我们视谬误为谬误而远离谬误。

主啊!求您改善我们的护身信仰,改善我们的今世生活,改善我们的后世归宿; 主啊!求您赐给我们廉洁和虔诚,赐给我们正道和富足;求您使我们成为知道感恩的人、忍受艰难的人、无论顺境和逆境都能赞颂您的人;主啊!求您壮大伊斯兰和 穆斯林,征服举伴行为和举伴主的人们;主啊!求您援助您的正教、天经、圣行和信民们。主啊!求您饶恕所有的男女信士和穆斯林,宽恕他们中的活人和亡人,您 是至听至近、有求必应的主。

主啊!求您改善我们的领导者们,使他们从事您喜欢的事业,迫使他们敬主从善,求您使我们的家园和所有穆斯林国家国泰民安;我们的主啊!求您赐予我们今世幸福和后世幸福,使我们免遭火狱之灾。

安拉乎的仆民啊!

安拉乎命令公正、行善、周济亲人,禁止奸淫、作恶、迫害他人。他告诫你们,以便你们觉悟。"(1690

你们要赞颂伟大的主,主会赐福你们;要感谢主的恩典,主会加倍回赐你们,主说:“你要礼拜,礼拜确实能抑制奸淫和犯罪,赞颂安拉乎是最重要的大事,安拉乎知晓你们的一切作为。"(2945


浅谈伊斯兰教与社会进步
浅谈伊斯兰教与社会进步

浅谈伊斯兰教与社会进步

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

《古兰经》云:"你应当借真主赏赐你的财富而营谋后世的住宅,你不要忘却你在今世的定分。"(28:77)我们伊斯兰教并不是空谈的信仰和说教,更不是脱离社会"隐遁山林"的个人修行,他向来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紧密相连,为实现两世吉庆的理想境界做着不懈的努力。我们不仅要坚信,还要清楚伊斯兰教与社会之间的这种必然联系,更要积极倡导为维护和建设未来社会做贡献的思维理念。以下的卧尔兹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现与朵斯提们分享、共勉,不妥之处,敬请大家不吝赐教。

首先、伊斯兰教主张通过统一信仰,来奠定推动社会进步的思想基础

认主独一是伊斯兰教的信仰核心,教导人们的信仰要专注,不要三心二意。《古兰经》里就多处强调"你们当崇拜真主,不要以物配主。"的思想(4:36)。

一、伊斯兰教前的信仰格局

伊斯兰教复兴前,当时的阿拉伯人相信万物皆是有灵的思想,导致他们对自然界、祖先和偶像的极度崇拜,麦加的"克尔白"供奉着360多尊不同氏族部落所崇奉的偶像就是一个证明。信仰不同,导致人们互相仇视、互相争斗、甚至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因此,为了使人们从愚昧和迷信中解脱出来,穆圣号召大家归信宇宙万物的唯一主宰——安拉。

二、伊斯兰教统一了思想信仰。

认主独一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信仰混乱的现象,也有效地阻止了多神崇信带来的思想愚昧和社会道德的堕落,并逐步使穆斯林坚定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感情,牢固了对真主的确信和敬畏。教规教义要求穆斯林在生活中要时刻秉承认主独一的思想,如宰牲时,务必要诵念"以真主的名义"而宰,否则就是不是真正的穆斯林等等。这些思想缔约限制着穆斯林的一言一行,使伊斯兰教最终成为人们思想上唯一的精神支柱。

从公元610年到622年的13年间,穆圣始终是用认主独一的思想把人们统一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古兰经》的三分之二章节就是阐述认主独一的内容。由此可鉴,伊斯兰教宣传的认主独一信仰是伊斯兰教的核心和精髓,他回答的问题是只有解决思想信仰统一问题,行动步调才能一致,方向才能一同,社会上的其他问题才能迎刃而解,进而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第二、伊斯兰教主张通过解决社会经济矛盾,来维护社会稳定

伊斯兰教施舍的内涵,既有财物方面的,也有非财物方面的;既有精神方面的,也有物质方面的。都是体现真主的普慈之爱,恩赐于人。

一、伊斯兰教前的经济分配

伊斯兰教复兴前(6世纪末至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的社会经济发展极为不平衡,氏族部落贵族占有大量绿洲和草地,拥有许多奴隶和牲畜,是经济和社会的主宰,而广大底层人民和奴隶本身经济条件就极为低差,还要受高利贷的盘剥,可谓雪上加霜,这些都加剧了阶级对立和经济危机产生的概率。

二、伊斯兰教的施舍规定

穆圣通过解决经济问题,维护当时社会的稳定、进步与发展。通过穆圣的实践,可以看出伊斯兰教是把解决经济问题当作推动社会稳定和发展进步重要举措来看待的。其一、提倡劳动,发展生产"当你们礼拜完毕时,你们当散布在地方上,当寻求真主的恩惠。"(62:10)"你们应当在大地的各方行走,应当吃他的给养。"(67:15)《古兰经》的教诲有力地鼓励人们创造物质财富的热情。其二、鼓励穆斯林间互相施舍,缩小贫富差距。一、制定天课。天课是伊斯兰教的课税制度,目的是限制富有者的财富聚敛,财富越集中,就会出现贫富不均,而天课制度的规定则就有效地解决了贫富不均的现象,缓解了贫富对立的社会矛盾。《古兰经》中有82处把天课与拜功相提并论,如真主说:"你们当谨守拜功,完纳天课。"(2:43)等等。天课的主要对象是贫穷者(参照《古兰经》9:60),故此也称为"济贫税"。通过天课使贫穷的人有饭吃,有衣穿,与其他社会成员尽量缩小差距,减少争斗,起到了调解社会经济矛盾,促进社会稳定的作用。二、鼓励施舍。伊斯兰教初期,天课只是宗教上的一种自愿施舍,称作宗教上的善行。"你应当把亲戚、贫民、旅客所应得的周济分给他们。"(《古兰经》17:26)"他们的财产中有乞丐和贫民的权利。"(《古兰经》51:19)公元623年(伊斯兰教历2年)天课被定为主命时,仍然把施舍贫民作为穆斯林赈济善行继续提倡。

三、规定开斋捐。

开斋节前,有一项弥补斋戒中所犯之错、清除斋戒者粗言秽语和周济贫者的宗教义务——开斋捐(赛德盖菲图尔),目的还是主要施舍那些贫穷的人。"有教养的人确已成功,他记念他的主的尊名,而谨守拜功。"(《古兰经》9:60)

四、实行宰牲分肉。

古尔邦节宰牲分肉的仪式则更能体现伊斯兰教解决社会经济矛盾,促进社会稳定的正能量所在。《古兰经》云: "你们可以吃那些牲畜的肉,并且应当用来款待困苦的和贫穷的人。"(22:28)古尔邦节所宰的牺牲物一般都是分成三份,一份留作自用,一份馈赠亲友,一份施舍穷人。在每年的几百万朝觐功修中,所宰的成千上万的肉类都分配给贫穷的人,甚至是最困难的非穆斯林国家的人民,通过此举为更多的人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真主的恩赐、穆斯林的好善乐施。施舍就是要树立善待万物和乐善好施的精神最高境界,要做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的事情。可以说伊斯兰教施舍观的广泛内涵,无时无处不在,使人们做精神和物质共同富裕的人。

第三、伊斯兰教最终是要通过道德建设,来维护社会和谐伊斯兰教通过统一信仰和功修,达到逐步完善道德建设,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伊斯兰教的道德建设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当前的社会需要出发,主要做好以下两方面:

首先、要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伊斯兰教的传统美德和道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穆斯林必备的良好情操和处世哲学的精髓。穆圣说:"穆斯林是身处各种条件之中的。"(艾布•达乌德辑录)"不忠于所托的人,没有信德;不实践约言的人,没有教门。"(白哈克辑录)因此,我们要树立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在社会上做一个童叟无欺的好公民。

其次、要助人为乐。

凡是有益于人群的,有益于社会的,有益于生活的,有益于国家的都是好事、善事、正事、助人为乐的事。清除道路上的障碍物、指点问路、主持公道、命人行善、止人作恶、放弃坏事等等都是这方面的善举。哪怕是给给人们带来温馨与快乐的微笑。穆圣说:"不要轻视任何善功,哪怕是以微笑迎接穆斯林教胞。"(《雷亚杜圣训集》道安篇) "不要因善行小而抛弃它。"(《百段圣训》)这与古人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同出一辙。这样,就可以形成人人爱我,我爱人人的良好风气和彼此互相关爱的和谐社会。朵斯提们,伊斯兰教通过统一思想信仰,规定义务功修,完善道德建设,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发挥着作用,做出了贡献。伊斯兰教与社会是鱼水亲情,社会为伊斯兰教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谐与稳定的社会环境为伊斯兰教的进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伊斯兰教为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稳定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穆斯林作为社会成员的组成部分,自始至终是离不开社会的,只有更加适应这个社会,并且主动融入整个社会中,为社会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才能体现出伊斯兰教在当今社会的价值。

阿敏!

(德惠市清真寺阿訇 马文敬)

感谢浏览伊斯兰之光(norislam.com)资讯,欢迎转载并注明出处。

开发 midade.com

丝绸之路文明对话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