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穆斯林的补给

陈克礼阿訇传记
陈克礼阿訇传记

陈克礼阿訇传记

【人物介绍】

史海钩沉

陈克礼,19246月出生于河南省襄城县颍桥镇长葛村一个教门虔诚的的穆斯林家庭。父亲陈文灿经商为生,为人忠厚,热心教门。兄弟三人,克礼行三。受家庭浓厚的教门气息影响,五六岁时就随父亲在清真寺礼拜。七岁时,父亲将他送入清真寺,师从杜文明阿訇学习阿文经学。自幼聪明颖异,学习勤奋刻苦。当时经书很少,且大都是手抄本,克礼就借来手抄本经书,经常在晨礼后黎明的微光中和夜晚昏暗的油灯下,边诵读边抄写。他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刻苦学习,并抄录了许多经书。长期如此,眼睛逐渐近视。

在家乡清真寺经过八年的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基本掌握了伊斯兰的教义教法,打下了扎实的阿拉伯文基础。他聪慧好学,深得老师杜文明阿訇的赏识,认为他是伊斯兰事业难得的人才,可堪造就,与其父商量后,将克礼荐送于名师。

1938年,陈克礼离开家乡长葛村,来到颍桥镇清真寺,师从马负图阿訇,继续学习。除深入学习阿文经学完成应学的经籍课本外,还自学汉文,起早贪黑,勤奋刻苦,在马负图阿訇的精心指导下,阿文经学水平日趋提高,也打下了良好的汉文基础。

后又曾赴鲁山和甘肃平凉访师求学。在平凉时转入陇东师范阿文专修班师从王静斋阿訇,继续深造。经过广泛深入的学习,和名师的精心指导,他的阿文经学造诣日趋深入,同时汉文功底也日渐扎实,知识面也不断拓宽,尤其重要的是他逐渐确立了以弘扬圣教为己任的远大思想,为以后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5年,从陇东师范毕业后,回到家乡,期间各处遍访名师,广寻益友,求教、探讨、交流伊斯兰学问,时闻马松亭阿訇创办的成达师范迁回北平,继续办学,为进一步提高知识,开阔眼界,欲前往投师求学,但因当时内战爆发,平汉线中断,到北京的道路不通,未能成行。后因求学心切,与同学好友黄万钧等人绕道南下,再经海路北上,抵达北平入读成达师范。1949年北平解放后,结束学习,返回家乡。

在成达师范学习虽仅半年时间,但有机会受教于马松亭、马坚、庞士谦等著名阿訇学者,眼界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明确而坚定。这期间他还参加了《伊联报》的编写工作,先后撰写、翻译了许多文章,以伊帆、汉戈、刻理笔名在当时各种伊斯兰报刊上发表。开始了他伊斯兰事业的翻译写作生涯。

成达师范结业回乡后,在家乡颍桥镇清真寺担任阿訇。教务之余,进行着繁忙的翻译著述工作。这一时期,完成了《回教信仰哲学》和《圣训经》上册(1954年北京出版)的翻译,并完成了他的第一部著述《从穆罕默德看伊斯兰教》的写作。他的这部著述1951年于北京出版后,不久就被海外穆斯林翻译成阿拉伯文和印尼、乌尔都文等几种文字出版,在伊斯兰世界产生广泛的影响。

1952年,经马坚教授介绍,陈克礼来到北大东语系任教。在北大任教期间,又广泛阅读各类中外书刊,更大地拓宽思想视野,加深了各方面知识的造诣。同时,除继续《圣训经》的翻译外,还完成了苏联东方学家巴托尔德著的《伊斯兰文化史》和西班牙伊斯兰学者伊本·图飞勒著的哲学小说《觉民之子永生》等一些著作的翻译。此外,他知识渊博,见解独到,深入浅出,他讲课深受广大同学欢迎。

北大任教几年中,他进步快,成果多,成绩斐然。因此,党组织派专人经常做他的工作,动员他入党,他婉言谢绝。后来他不堪其扰,毅然决定辞去北大助教一职。1956年,他离开北大,避居海淀清真寺,仍继续翻译写作。时任中国伊协经学院教导主任的杨永昌闻讯前来再三聘请陈克礼到经学院任教。鉴于前车之鉴,为了不受约束,能自由地进行翻译和写作工作,他与经学院方面言定,不参加任何政治活动,不作为经学院正式成员,来去自由,不受任何约束。之后应聘到经学院任教,担负多门课程的授课。他所讲的课程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课余仍继续坚持翻译工作。

1958年,反右运动在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展开,中国伊斯兰教代表人物马松亭阿訇首当其冲,被定为右派份子受到批判。陈克礼因其坚定的信仰、鲜明的思想和光明磊落的性格,拒绝参加马松亭的批斗会。随后,他就被定为右派,受到打击。尽管他一再申明当初言定的不参加任何政治活动,但中国伊协方面坚持要求哪怕他不发言,也要去听一听“群众"的观点。出于无奈,他参加了中国伊协组织的对他的批判会。鉴于当时已不能进行授课和翻译工作的情况,他决意离开伊协,离开北京,回到家乡。

在北京期间,曾有单位欲聘请他做翻译工作,有大学聘请他任教,也有报刊邀请他,但他始终坚辞不就。为了纯洁的信仰,他拒绝了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抛弃了已有的名利地位,毅然走上了一条布满荆棘的艰途。他曾有这样一句誓言:“我愿将此一生贡献给真主的事业"!

回到家乡后,他已是举目无亲,此时破败的家,简陋的连一张四条腿完好的桌凳都没有,甚至连一家人吃饭的碗都不能一人一个。这样的条件下,一个男人拉扯两孩子,活下去都很艰难,还要进行翻译写作,这让人想都不敢想象。在一些乡亲的帮助周济下维持了些时日后,从前的同学好友,甘肃河州的一位马姓回民闻讯写信鼓励陈克礼阿訇继续翻译,并每月给陈克礼阿訇寄来微薄的生活费。陈克礼阿訇就这样艰难地坚持翻译,并把译稿寄往河州,委托保存。后河州那位马姓好友写信邀请陈克礼阿訇到河州去,生活条件要好些,翻译也会更顺利些,并寄来西行的路费。可不谙世事又高度近视的陈克礼阿訇因买不上火车票就从票贩子手上买了火车票,带着两个孩子登上了西行的火车。遇到查票,说是假票,不由分说被送进了收容所。盘查身份时陈克礼阿訇说出了以前工作的单位中国伊协经学院。收容机构打电话去中国伊协,通知单位来领人,可当时的中国伊协经学院竟答复:这个人是我单位的右派份子,你们可就近处理。于是陈克礼阿訇被以右派分子的身份押送到陕西铜川劳改煤矿劳动教养。

到了劳改煤矿,他一个又瘦又小又高度近视的书呆子,手不能提,肩不能抗,不好安排,就被安排到劳改煤矿图书室,看管图书资料。这倒给陈克礼阿訇提供了看书学习的便利条件。手边没有经书,无法进行翻译工作,他就利用这个条件阅读了大量名著和书刊,丰富自己的知识。这期间写下了他又一部著作《看伊斯兰》。就这样一干就是三年。陈克礼阿訇只顾埋头读书写作,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对他来说倒也简便易行。劳改煤矿认为他表现还不错,提前解除劳动教养。当时,劳改煤矿又与中国伊协通电话,通知陈克礼已解除劳教,让单位来领人。可当时中国伊协方面竟答复,这个人不是中国伊协的人,交原籍处理。于是,陈克礼阿訇再次厄难临头,被戴上右派分子的帽子送回家乡监督劳动。

1962年,被遣送回家乡后,原来那破旧不堪的家已不复存在,一些好心的乡亲们偷偷地你帮一把桌子,我帮一张板凳,他帮一张床板,帮助陈克礼阿訇置起了一个“家"。当时陈克礼阿訇被安排看管生产队的菜园,生活条件极其艰苦,而且没有行动自由,这样恶劣的处境并没有使陈克礼阿訇产生动摇,信心更加坚定,志向更加远大,开始了他“十年译作计划"奋斗。

他首先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重新整理了在北京时就已翻译完成的《圣训经》中下两册的译稿,又译完了长达六万行的史诗《波斯史诗列王纪》。接着又完成了《伊斯兰发展史》、《阿拉伯文学史纲要》等书的翻译。截止1965年底,他又先后完成了《古兰经字母概论》、《政教伦理学》、《古兰经学》、《伊斯兰社会思想运动史》、《伊斯兰文化简史》、《伊斯兰学术论丛》、《中国与阿拉伯的关系》,巴基斯坦著名诗人和思想家伊克巴尔的《伊斯兰思想维新记》、《历史导论》、《中世纪穆斯林旅行家传》、《伊斯兰史料资料辑要》等十几种著作的翻译。此外,还完成了自己的两部著作《阿拉伯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和《伊斯兰学概论》。并开始了《伊斯兰伦》、《中国论》、《世界论》三部曲著作的编写。

陈克礼阿訇大量的翻译写作工作都是在艰难得难以想象的条件下完成的。由于生活贫困,常年只能吃粗陋的饭食维持生活,本来就瘦弱的身体因长期坐在硬板凳上夜以继日地翻译写作,又患上了痤疮,但他并未因此辍笔,不能坐就躺着写,许多书他就是躺着完成的。这种艰难的处境和他顽强的毅力,就已使人难以想象了,可他还要参加劳动,接受监督,运动来临还要遭受政治迫害,接受接二连三的批斗,回来后继续继续翻译写作。陈克礼阿訇就是这样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巨大的精神折磨、贫困和病魔的折磨,顽强地完成了条件优越的正常人难以完成的艰巨工作。而且即使再这样的条件下,他对他所从事的伟大的伊斯兰事业也从未失去过信心,他和以具有这样的毅力和精神呢?他在最艰难的时期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这样写到:“成败利钝全在真主,真主随同坚忍的人..."这句话就可作为他对自己精神的表白。

十年动乱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面对这场祸国殃民的灾难,生性秉直磊落的陈克礼阿訇以忧国忧民的胸怀,署名上书中央领导,秉笔直言,历陈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建议立即停止文革,同时阐明社会主义一些正确的理论源于伊斯兰,并指出伊斯兰教可以作为中国的道路。为此招来横祸,他以恶毒攻击文化大革命、反党反社会主义等现行反革命罪被捕入狱。面对残酷的迫害,他坚贞不屈,坚持不认罪;面对生的希望,他始终不肯改变自己的观点。为了真理,为了信仰的纯洁,他拒绝了生,选择了死。

1970年的“一打三反"运动中,在故乡颍桥的汝河堤上,陈克礼阿訇壮烈牺牲了。那年他才46岁。他履行了自己的誓言:“宁愿站着死,绝不跪着生!"75日,那颗罪恶的子弹击穿陈克礼阿訇头颅前的那一刻,他的确是不屈地站着!

为了坚持伊斯兰真理,为了不玷污纯洁的信仰,他几次拒绝和抛弃人们求之不得的名利地位和荣华富贵,走上一条布满荆棘的艰途,并最终选择了死。这与那些见利忘义、为了自己名利地位不惜出卖信仰,出卖民族利益,陷害自己同胞,踩着同胞身上往上爬的回奸们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

陈克礼阿訇历尽艰辛、耗尽心血完成的二十多部译著和著作,除《圣训经》中下两册因事先寄出得以保存下来,留给世人外,其余著作都在遇难时抄家失毁。他的著作没有留下来,却给我们留下了更宝贵的财富,那就是他的精神和气节,他在人们心中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穆圣说:“学者的墨水贵于烈士的鲜血",那“学者的墨水"加上“烈士的鲜血"呢?陈克礼阿訇确实这样做到了。他真正做到了“把一生奉献于主道",他是新时代当之无愧的“舍希德"。

1960年,陈克礼阿訇在陕西铜川劳改煤矿劳教时,曾为他的第一部著作《从穆罕默德看伊斯兰教》写下一篇小诗-----《路碑》,就让我们以这首曾被无数穆斯林青年一遍遍激动地背诵过的诗作为对陈克礼阿訇的怀念吧。

路碑

——陈克礼

这是我青春的花朵

这是我青春的影片

这茁壮的种子已散播在全国

植根在善良的伊斯兰青年心中

这心血的结晶已洒到伊斯兰世界

海外远方的朋友们

把它译成阿拉伯文、印尼文、乌尔都文

五万万人举着它前进不久它将被译成世界各种语文

成为爱好真理的人类的路碑

我是黑暗虚伪的叛逆被埋在罪恶丛

伊帆啊

从良心上说,你是个好人!

196057日于陕西铜川冯家渠工地

*伊帆,陈克礼阿訇曾用过的笔名

​斋戒的七大裨益
​斋戒的七大裨益

斋戒的七大裨益

伊斯兰教的斋戒与它的其他四种功修一样,不单纯是一种宗教仪式,对于举行这些仪式所产生的效果,能给个人和社会留下极其深远的影响。现在仅将其中的斋戒这一功修的裨益,分成七个方面来谈谈。

1)、斋戒可以增进身体的健康。

因为斋戒具有体育的内容,它可以把身体内部的一切湿气排除,使沉淀物质消失。伊斯兰教的伟大哲学家和名医伊本西奈(阿维森纳)早在若干世纪前就说过:"体内的湿气和沉淀物质是由食物产生的,它们在体内集中过多,便导致许多病因潜伏下来。"现代医学科学才开始不断地揭示出食物中某些成分给人带来疾病甚至致命的事实,并提出了预防和治疗的方法。而饮食的节制和定时定量是被普遍地认为有预防和治疗疾病,增进身体健康的积极作用。而伊斯兰教的斋戒就有节制饮食,定时定量的性质。然而有那么一些现象主义者说道:"伊斯兰教的斋戒已经削弱了人们的身体而使之无精打采,怎么还谈得上健康?健康嘛,应该有力量才是!"我们说:"斋戒造成人体有点衰弱,那是暂时的,必然现象,其结果还是要使身体坚强和发展。大家难道没有发现或注意:植物在停止一度时间的水分而产生凋谢、枯萎的现象吗?可是这时,植物因缺水分而从土壤里所获得的其他养料,要比它在正常情况下所获得的多得多。

植物经过这凋谢、枯萎以后,再灌溉它,那么其发展之速度就比经常灌溉的要快,这种原理称作"反作用"。生物体在活力方面是大同小异的。医学科学的实践证明:一个民族和地区如果发生严重旱灾时,受害最敏感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些平时耽于逸乐、饱食终日、养尊处优的悠闲阶级的人们,因为人们的肠胃已经一向惯于饱和的湿润和多脂,因此旱灾往往造成他们伤亡较多。至于素来惯于艰苦朴实、粗茶淡饭的人们,在旱灾中都能挣扎生存,不致于丧命。因此,终年沉湎于奢华生活,丰衣足食、山珍海味、油灌满肠的人们更需要斋戒的清理、锻炼来改善自己的体质!

2)、斋戒可以节制各种欲望和嗜好,不致超过法度,形成犯罪。

人们的欲望和嗜好是多方面的,如果不加约束而任其过度泛滥,必然就形成纵欲为恶,廉洁、纯正之泯灭。廉洁、纯正是各种美德的基础,基础既毁,那么,诸如知耻、柔和、忍耐、慷慨、自重、知足、谦让、温良、整洁、沉着、虔诚、忠实……等美德也就无所寄托。因为性灵上的素质紊乱了,身体上的气质也就随之而紊乱;纵欲是一切疾病的根源,这是医生们一致的看法。根据这一精神,至圣曾经说过:

"当莱麦丹月一跨入的时候,乐园里的各道门都被敞开着;火狱的各道门都被关闭起来;一切魔鬼都被镣铐禁锢。有一个号召者召唤道:寻找福利的人啊!快来吧!追求邪恶的人啊!应该适可而止了!"

乐园的大门,就是各种美德和善功,它们在斋月里的作用最广泛最显著;火狱的门是恶德和罪恶。但是它们的影响可以用真正的斋戒来消除,这是无可否认的。

反对者可能会说:"斋戒期间,人的情欲如果被削弱了,那么,根据你们在前面讲的'反作用'的原理,在过了斋月以后,情欲不是更加旺盛了吗?既然如此,斋戒反而有害身体。"

我们的答复是:情欲的灭亡和长期受到抑制都是有害于身体和精神,伊斯兰教制定斋戒和其他善功,目的是在于利人,使其两世幸福、康乐。而斋戒的要求是要身体消瘦,正如使难以驾驭的战马消瘦一样,以便人们好控制、驯服它;斋戒使人们在一定的时间内放弃各种非法的欲望和嗜好,养成人们在精神与物质的爱好、利益面前,有能取不取,舍而不惜的情操,不致于见利忘义或利令智昏。此外,除了斋戒作为节制欲望为主要手段以外,还可以通过天课、施济、礼拜等经常性的善功作辅助训练,所以人们的情欲和偏爱就不存在太过与不及两种极端的情况,"反作用"也不会产生。阿拉伯人在训练战马使之消瘦而驯服的时间往往是四十天。伊斯兰教以斋戒训练、陶冶教徒性灵的时间以一个月为天职,这就是莱麦丹月,此月以外的斋戒,或为"圣行"或属"副功"出于自愿。对于自知本性顽劣、刚愎自用的人则更需要较多一些时日的斋戒,以便使自己锻炼成为以理智主宰感情的人,不致于象牲畜一样被情欲所控制、驱使。但是,人们不能够制约自己的情欲和不良嗜好的话,那么,这种人生要比牲畜不幸多了。因为造物主使各种低等动物在获取自己的各方面欲望上有适可而止的本能,所以它们在吃、饮、交尾方面是自然需要;当这些生理需要一旦达其目的,它便满足了,决不会让自身再去承担过度的重担而想方设法点燃欲念的烈火,享受超生理需要的欲望。真主创造人类为高级动物,用思想与自然界作斗争,根据个人思维的正确与谬误,知识的宽广与狭隘,在趋利避害上就有各种不同的情况,难道读者没有发现过:大多数人遭受病害甚至还没有到达真主所预定的寿终正寝之前就夭折,主要原因就是暴食暴饮、狂吃烂喝、房事过度;而牲畜在这方面尚能自制,没有这些现象,除了外来的原因如失去食物、太冷、酷热使它们致病、死亡以外,牲畜寿限的结束都往往在享尽了健康过程后发生的。因此,人类的幸福有待于正确的健康教育,以及用教养的指导去实现,而完美的教育、教养只有寓于伊斯兰教教律里。如果弃拒这种教律的教育、教养,那么,人们确实比低等动物还不幸。真主曾经谴责那些不使用自己的知识媒介的愚昧无知的人说:

"我为火狱创造了许多人类和精灵,他们有心而不用来明理,有眼而不用来观察,有耳不用来倾听。这些人等于牲畜,甚至比(牲畜)还迷误,这些人是真正的混蛋。"又说:

"你未曾看见那种以私欲为自己的主宰的人吗?你难道信赖他吗?或者你以为他们大多数人为听话,会觉悟吗?他们只是象些牲畜,甚至更迷误多了!"

伊斯兰教的任务是要人们求得两世幸福。现世的不幸往往预示着未来的不幸。但是现世的幸福,如果不坚持伊斯兰教的原则和教训,不一定意味着来世的幸福。

3)斋戒可以使人认识恩惠的价值。

人们常年地处在真主的各种恩惠之中,往往不知道、不感谢。正如中国文豪苏东坡所说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例如:不生病,不懂得健康的可贵;不坐监不能体会自由的价值,不到年迈不会珍惜青春的年华。所以对任何事物的实质,只有通过失去对立的一面,才能真正达到深刻、全面的认识。斋戒期间为了失去自由自在的享受,忍饥挨饿,自然就会回忆饱暖的恩惠,从而激发了人们对真主感恩图报的意念。

4)斋戒可以培养人们忍苦耐劳的精神。

很多养尊处优、娇生惯养的人,如果骤然碰到一种愤怒之事,他的心思就要混乱而受到不安的折磨,失去了理性、烦躁、焦急给他带来极大的痛苦,据说有一个纨绔子弟一向养着一只十分钟爱的鸟儿,有一夜,他不慎把鸟笼放在水池边,一只猫儿来到笼子旁边为了捕捉笼中之鸟儿而没办法,结果把鸟笼推到水池里去了。清晨,这纨绔子弟发现自己心爱的鸟儿已经淹死,太悔恨自己的疏忽,便啼啼哭哭,将两手不断地在膝盖骨上拍打,结果双膝患了神经病,不能自如,经过医治多年虽然可以行走而终未痊愈。这就是平时缺乏涵养,缺乏忍辱负重,任劳任怨的锻炼。真正的斋戒是需要高度的忍耐和涵养才能坚持到底,胜任愉快。所以圣训说:"斋戒是忍耐的一半。"斋戒方面修养有素的穆斯林不但能任劳任怨,而且临危不惧,骤然不惊,任何突如其来的遭遇,能够沉着应付,这就是忍耐的品质,斋戒迫使人们去培养忍耐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大的忍耐是能控制食欲和性欲两方面,必须付出极大的耐性和毅力。所以使者穆罕默德说:

"斋戒是一个盾牌,如果你们任何人在斋戒时,言语不要下流,行为不可鲁莽。一旦有人要和他战斗或者吵架的话,他应该申明:我是斋戒者,我是斋戒者。"

使者穆罕默德把斋戒作为对挑衅者的回答,表明斋戒能起到御敌自卫的作用。使者穆罕默德在谈到婚姻问题也提到斋戒。他说:

"你们当中,谁够结婚了,让他结婚吧!因为结了婚最能使眼睛(对色情事物)视而不见,最能保护贞操。不能结婚的,让他谨守斋戒,因为斋戒(在防止色情方面)是一把匕首。"可见真正有益的斋戒是以钢铁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杜绝一切有损于斋戒的思想、言行,使斋戒者守正不偏,坐怀不乱。

5)斋戒这一制度把贫富、贵贱在丧失愉快和恩惠的需要方面处于一律平等的地位。

"平等"是各民族人民都在追求的一种理想,是古今一切伟人所致力于使它普及到全人类的一种人道主义的宗旨,伊斯兰教的斋戒、礼拜、朝觐所包含的内容和仪式已经具备这种意义,不论是帝王将相、军政要员,或者是贩夫走卒、贫民布衣,在履行这些宗教义务时,不得有任何区别。这样,就能使富贵者受到警戒和自爱的教训,使贫困者获得慰藉与自重的启发。宗教上这种平等观念和事实,持久有恒,行之有素,自然也就会潜移默化,推广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里,那么"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理想可望实现。

6)斋戒能使人产生恻隐心、同情感。

丰衣足食的人通过斋戒可以亲临其境地感受到饥寒交迫、嗷嗷待哺者的处境,从而培养他们怜贫、恤贫、济贫、敬贫的感情,一旦耳闻目睹可怜乞求者,不至于冷酷无情、一毛不拔。

7)斋戒是伊斯兰教五功之一。

其中念功是心的功课,礼是身的功课;斋是性的功课;课是财的功课;朝是命的功课。心功没有时间、地点之分;身功每日五次;性功每年一次;而命功、财功要具备一定条件才能胜任,那么,作为一个穆斯林,一年一次作性灵上的训练和功修,是表明自己对真主的命令,心悦诚服、拳拳服膺,因而斋戒是心灵纯洁、信仰忠贞的生动表现,否则,哪怕他口头上信主爱圣的言谈如何动听,而实际上不礼拜、不斋戒,只能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内"没有真实内容的一具躯壳。对主圣的命令、禁戒不敬畏,不奉行的人,难道对人的交往能存真心实意,可以信赖吗?所以能按教律要求坚持斋戒的人,是真信士伊玛尼(信仰)的流露,是穆斯林大众可以信任他的依据和保证。

【(英)艾罕默德哈施密马恩信译】

原载《到伊斯兰教的法律中去寻找永恒的幸福吧!》

阿舒拉日斋戒的尊贵
阿舒拉日斋戒的尊贵

阿舒拉日斋戒的尊贵

有人问世界穆学联主席优素福·格尔达威博士:阿舒拉日的斋戒能够罚赎一年的罪过的说法对吗?是否也能够罚赎再一年所犯的大罪。

对此,格尔达威博士回答说:奉真主之名,一切赞颂全归真主,祈愿真主赐予他的使者慈悯和平安!有许多关于阿舒拉日的圣训,其中有一段由穆斯林传述自艾布·高台达的圣训说:真主的使者说:阿拉法特日的斋戒罚赎两年的罪过,去年和明年;阿舒拉日的斋戒罚赎去年一年的罪过。出于真主睿智的判断:阿丹的犯有罪过的后裔,真主以他的仁慈提供给他们各种遮盖罪过,消除恶果的罚赎。其罚赎的方式如:礼拜和施舍、正、副朝觐等善功。

因为真主说:“善行必能消除恶行"(呼德章:114);穆圣也说:“善行消除恶行。"斋戒是罚赎罪过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因为斋戒令人放弃个人诸多私欲,克克制心性,抵制渗透到人类血管中的恶魔的诱惑。

真主的仆民没有权利以一天的斋来要求真主勾销掉其在一年或两年间所犯的罪过,即便真主是宽恩广施、至宥至慈的主。真主说:“我的刑罚,是用去惩治我欲惩治的人的,我的慈恩是包罗万物的。"(高处章:156

虽然此段圣训的含义并未限定所罚赎的范围,没有限定罚赎范围仅仅是小罪小过,但是,伊斯兰的学者大众将其含义限定为罚赎小罪小过的范围内。或许由穆斯林辑录,传自艾布·胡莱勒的圣训支持了学者们对罚赎范围加以限定的观点。

这段圣训说:“如果没有犯下大罪的话,五时的拜功、从一个主麻到另一个主麻、从一个莱麦丹的斋戒到另一个莱麦丹斋戒、都可以罚赎期间所犯的罪过。"这些回赐巨大的善行,其罚赎罪过的条件是:不是大罪。这个条件是阿舒拉日斋戒所罚赎罪行中首先应当注意到的条件。伊玛目脑沃威说:“假如行善者没有犯下任何小罪小过,那则罚赎大罪;假如没有犯下大罪,则增加其品级。"

真主至知!

开发 midade.com

丝绸之路文明对话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