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礼拜

 ​伊斯兰的特色 1
​伊斯兰的特色 1

伊斯兰的特色

1

伊斯兰的特色

有些读者关于伊斯兰的特点,向当代学者格尔达威博士询问。

格尔达威博士对此问题的回答编著了《我们所信仰的伊斯兰》一书。他在书中说:我们所信仰和宣传的伊斯兰,并非任何人捏造的东西;伊斯兰是一个完美的文明体系,伊斯兰学者们十分清晰地阐述了伊斯兰的基本原则。所以,任何人都没有理由说,你们所宣传的伊斯兰是玄之又玄,不明究竟的。我们所宣传的伊斯兰如正午的阳光一样清晰。我指的是中和思潮所倡导的伊斯兰,我认为它真正的体现了伊斯兰。

格尔达威列举了伊斯兰的一些特点,简述以下:

1-伊斯兰倡导理性,以理性理解教门,建设世界,鼓励求知,采纳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将之运用于一切领域。

伊斯兰认为,思考是功修,求知是主命,落伍于时代是犯罪。

伊斯兰认为理性与经典不会矛盾,我们的学者主张:理性是理解经典的前提,用它可以证实安拉的存在,圣品的真实;同样,科学事实与经典明文之间不相冲突,也不可能冲突。

穆斯林以伊斯兰文化而自豪,并以此获得正道。能够辨别出伊斯兰文化中永恒的不谬启示和发展变化的理性思想,从前者获得引导和光明,对于后者择其善而从之。伊斯兰是引领人类的灯塔,而不是束缚人类的桎梏。它向人类的一切文化开放,学习智慧而不问其来源,借鉴古今各民族的经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既不拘泥古人,也不刻意求新;既回顾过去,也关注现实,又展望未来。研究一切理论和思想,因为智慧是信士的遗失物,无论在哪里发现,都应归信士所有。

2、伊斯兰允许改革与创新,反对因袭和盲从,坚持与时俱进。伊斯兰决不限制创新,对于任何问题都有自己的解决办法。它的大门永远为有能力的人敞开着,不管是选择性的,还是原创性的、个人的还是集体的﹑局部的还是整体的。

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关闭创制之门,因为穆圣开启了它---创制者即使错了也能得到回赐。我们应该创造学术氛围,让既精通伊斯兰又懂得时代,集传统与现代为一体的演绎大家出现。他们能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广泛吸收自圣门弟子、再传弟子以来,各派法学家留下的庞大资源,不管是革新的还是复古的,都能兼收并蓄,选择其中证据最强、最符合教法宗旨和人们利益的。牢记学者们的名言:教法判例因时间、地点、习俗和情况而改变。制定教法的目的是为了人类今后两世的利益,基于保护信仰、生命、理性、名誉、血统和财产。

3、伊斯兰中和地看待一切,将中和作为穆斯林共同体的基本特征,安拉在古兰经中说:"我就这样使你们成为中正的民族"。 【古兰经2:143】

伊斯兰在一切领域中都体现出积极的平衡,不管是信仰还是实践,物质还是精神。让个人在物质与精神,理性与感性,今生与后世,权力与义务之间保持平衡。

伊斯兰赋予个人与社会相应的权力与义务,并为此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规定:倡导思想自由而不是否认自由;良心自由而不是欲望自由;言论自由而不是诽谤自由;权力自由而不是犯罪自由。

我们相信,人生而自由,任何人都无权奴役任何人,也不能将任何人神化。真正的自由是"认主独一"的果实,也是"除安拉外,绝无应受崇拜者"的必然内涵。

4、伊斯兰具备务实的特点,它不会停留在幻想世界,也不把人看作天使。认为人有时正确,有时错误,有时正直,有时越轨,它承认人性的弱点和犯罪(犯错)的可能性。因此,对人加以鼓励与警告,规定命人行善,止人作恶,并制定了刑法,同时敞开忏悔之门。对于特殊情况制定了特殊的律例,如无意的错误、忘记和被迫等情况下,都有特许、减轻和例外的律例。当无法实现最高理想的时候,许可面对最低的现实。

伊斯兰的务实性还体现在:尊重人,优待人,承认人的天性与尊严,既不把人降低到低级动物的层次,也不把人升高到神的等级;承认人既有精神追求,也有本能需要。人兼具灵魂与肉体,理性与情感,男性与女性,个体与群体。伊斯兰允许合法的娱乐,适度的消遣,同时创造积极的氛围,让人们按照伊斯兰生活---既不压抑也不放纵。

因此,伊斯兰重视身体健康,心灵纯洁,理智健全。呼吁每个人:你对你的身体负有义务。伊斯兰禁止一切对身体、心灵和理智有害的东西。鼓励体育锻炼,将它作为手段而不是目的。规定全面的健康制度,使工人有休息的权力,使病人有治疗的权力。让人们知道,安拉降下任何一种疾病的同时也创造了相应的治疗方法。在安拉看来强壮的信士比软弱的信士更喜欢。

5、伊斯兰尊重妇女,认为妇女是完全的责任人,享有一定的权利,也承担一定的义务。妇女的身份是女儿、妻子和母亲,也是家庭和社会的一员。为妇女敞开大门,让她们参与功修、教育和工作,特别是自己、家庭和社会需要的时候。同时,照顾女性作为妻子和母亲的身份,给予特殊的关怀和呵护,以免受到丈夫、父亲和儿子的虐待。但妇女所从事的工作不能与管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义务相冲突。伊斯兰赋予妇女权力,和男人一道承担宣传、命人行善、止人作恶和反对不义的责任。安拉说:"有信仰的男女互为盟友"【古兰经9:70】。

​伊斯兰教的道德观
​伊斯兰教的道德观

伊斯兰教的道德观

伊斯兰教是讲究道德的宗教,我仅就伊斯兰教的厚德观念阐述一下伊斯兰教的观点。

一、 教德:伊斯兰教以德立教,以德传教,以德兴教,最为重视道德在宗教中的作用,所以伊斯兰教认为,这个宗教是个道德宗教,是以道德教化作为首要任务的宗教。尤其在确认安拉属性和解释安拉创造世界等问题上,更是高举道德的旗帜。

说到 "教德"这个词,并不是泛指宗教道德,而是在说明伊斯兰教秉承着道德的传统和具有普世的道德高位并具有道德属性。在《古兰 经》中有关伊斯兰教,尤其是对独一安拉的描述,代表了伊斯兰教的道德准则,安拉不仅仅是造物主,而且还是道德的化身,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看古兰经如何描述安拉的德行,在《古兰经》中,安拉有 99个尊名。

也就是和安拉同义的名字,这些名字都是指称安拉的,《古兰经》中提到了安拉的许多美妙的名称,而且在相应的语境中反复地出现。所以很有必要注意安拉尊名的概括意义与综合含义。这些尊名的解析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安拉的大德与至高的品级。把伊斯兰教的道德归应为安拉的品格。这就从根本上解决的宗教的道德化归属,确立了伊斯兰教的道德属性,确立了以德立教。

在描述安拉创造宇宙和世界和人 类时,体现了道德的力量,号召穆斯林遵从道德教化,学习安拉的一切德行。

二、法德:伊斯兰教在确立了以德立教,安拉是道德的最高表现形式之外,在建立伊斯兰教法规方面也体现了以德立法和法中见德的特性,伊斯兰教的教法来源于《古兰经》、圣训、类比和决议。

具有不同于其他的特点。第一,它的立法基础是天启的。伊斯兰教法区别于其它人为法律在于它的立法来源,即安拉的《古兰经》与先知的圣训。每一位致力于剖析教法论断的创制者,都必须依靠这两种源泉。所有直接从这两个源泉中分支出现律例、原则也都是依照这两个源泉。第二,它包含了生活所有的要求。伊斯兰教法区别于其它法律在于它容纳了人类的三种关系:人与主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它服务于家教、社会及整个人类:它既包括信仰、功修,又包括道德、交往;它阐明权利和义务,并接收安拉的明、暗的督察:它规定了生活的专门制度和普通制度。

具体地说,它包括:1、宗教功修如:清洁、礼拜、封斋、朝觐、天课、许愿、发誓等人与安拉之间的。 2、社会交往如:婚约、经商、惩罚、担保、礼节等人与人之间的。

第三,它在宗教上具有合法与非法判断的特点。其中包括人为裁判和宗教裁判两种。

第四,它与道德紧密联系。我们知道,任何法律的设置,都会将宏扬高尚的社会道德置于较高的地位,因为这是维护制度、安定社会的手段,而伊斯兰教法尤其重视道德方面的建设,它重视美德,倡导高尚的典范;它制定各种功修目的是为了纯洁人们的心灵,使其远离禁止:它禁止高利贷,目的是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宽容的精神,并保护需求者;它提倡友爱和互信,反对欺骗和不义;它尊重人权,号召守约;它禁止饮酒,保护人区别善恶的标记——理智。

第五,它对于违法者实行今后两世的惩罚。一般法律对于违法者只限定今世上的惩罚,而教法还要对人们内心的恶念如嫉妒、仇视等进行惩罚,尽管这些内心的犯罪不足以得到今世的惩罚,因为伊斯兰教法重视倡导使人行好,止人做恶。

第六,它同时重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当两种利益相冲突时,首先考虑集体利益,当两个人利益相冲突时,首先考虑受损较大的一方的利益,例如:鼓励集体礼拜,鼓励交易,反对高利贷等。

第七,它是永久的、适于长期执行的法律。原则性的教法是不会改变的,但涉及到推理、习俗等的利益时,可以视环境、人文、时间等作适当的调整,但这种调整充其量也只是在社会交往方面,而涉及信仰和宗教功修方面的教法是不会变更的。 通过以上对教法特点的描述,我们明晰的看到,教法的确立也是体现了伊斯兰道德的属性,以德立法,具体的事例我们可以从宗教法(念礼斋课朝),社会法(婚姻法,继承法,经济法等)等条文中感受到。以婚姻为例,婚姻对人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婚姻,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而且在心理上、情感上、精神上,也能给人莫大的快慰;同时还可以生儿育女,完成种族 的繁衍,促进人类的发展与进步。穆斯林的婚姻制度,是根据 《古兰经》、圣训和教法而订的。

三、人德:我们最熟悉也最被重视的就是伊斯兰教的伦理道德建设和相关的道德规范,因为是规范人类的行为,所以简称为人德。这方面的论述实在是太多了,我们简单的论述一下,伊斯兰教的伦理道德思想和相关规定。伊斯兰教不仅要求人们信仰安拉,而且还要遵循安拉为人们制定的伦理道德规范,即《古兰经》所反覆强调的"信主行善"。伊斯兰教义、教法与它所倡导的伦理道德密不可分,伊斯兰教的有些伦理道德规范同时又是伊斯兰的教义和教法条款。《古兰经》处处强调要行善,要公正,禁止 作恶、霸道。穆罕默德也很重视道德,他本人就是一位伦理思想家和道德实践者。他的言行是穆斯林伦理道德的典范,成为穆斯林仿效的榜样,被尊崇为"逊奈"(圣行)。他说:"后世之日,信世之功德,分量最重者,是美德,安拉最厌恶者是恶性和野 性。""我的使命是为了弘扬一切美德。"

伊斯兰教道德观之范围可说是包罗万众,它包括对安拉(安 拉)的信从、宗教的仪节、精神的遵奉、社会的行为、决策的制定、知识的追求、消费的习惯、言谈的态度、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其它各方面。对伊斯兰教的道德观,马明良先生做了十分全面的概括和梳理,本文主要引述他的观点。他认为,伊斯兰教的道德观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调整人与安拉之间关系的宗教伦理规范;二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伦理规范;三是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规范。 1.调整人与安拉之间关系的宗教伦理规范。"伊斯兰"意为服从安拉的意志,而"穆斯林"的意思是顺从者。

自然界的一切存在物都顺从安拉的安排,都在安拉的驾驭和控制之下。人作为安拉在大地上的"代治者",应该赞美、崇拜、敬畏、感谢、喜爱安拉。唯有如此,才是"善"的。在伊斯兰教中,《古兰经》是判断是非善恶的唯一标准或最高标准。其中关于敬畏安拉的教训约有 250 处,如:"你们当中最高贵者为最敬畏安拉者。""安拉确是同敬畏者和行善者在一起。"《古兰经》 中关于顺从的教训有100 处,如:"顺从安拉与使者的人,与安拉所赐之先知、贤哲、烈士、义人同在。"用 Muslim 的话来说,"介乎一位穆斯林与安拉安拉之间的关系,乃是一种爱与服从、全然的信任与关怀、和平与感念、坚定不移与积极主动的侍奉之关 系。" 2. 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伦理规范。

伊斯兰教在确定了人与安拉之间纵向垂直关系(主仆关系)以后,还确定了调整人与人之间横向平行关系(兄弟关系)。调整人与人之间横向伦理关系的规范,就是社会伦理规范。

伊斯兰的社会伦理规范内容很多,但最主要的和最基本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第一,安拉面前人人平等。《古兰经》指出:"我以你们成为 大地上的代治者,以便我看你们怎样工作。"(10:14)全人类都是安拉造化的,人人都是安拉的仆人。因此,人不分部落、民族、种族、地域、语言、文化、门第、阶级、贫富、强弱,在安拉面前一律平等。穆罕默德更明确地指出:"你们的主是一个,阿拉伯人与波斯人毫无区别,黑种人与红种人谁也不比谁优越;所不同者只在于敬畏安拉,工作善美而已。"又说:"谁伤害异民族,我便是他的敌人。"还说:"我对你们而言,虽是圣人,但我们对安拉而言,都是他的仆人,我们都是兄弟姐妹。""穆斯林是平等的,犹如梳齿一般。"以上种种都说明, 安拉面前人人平等, 是伊斯兰教社会伦理规范的基础和根本。

第二,人道主义。伊斯兰教有关人道主义的主要内容有:孝敬父母,慈爱子辈,抚养孤儿,善待奴隶,款待旅客,扶危济困,接济亲属,亲爱近邻,泛爱众生。《古兰经》指出:"正义是信安拉、信末日、信天神、信天经、信先知,并将所爱的财物施济亲戚、孤儿、贫民、旅客、乞丐和赎取奴隶,并谨守拜功,完纳天课,履行约言。"(2:177)穆罕默德说:"有信仰的人们相亲相爱,相互同情,相互怜悯,像一个身体一样,如果这个身体上的某个器官生病,其他器官便因此而出现发烧、失眠现象。" 还说:"谁具有三种美德,安拉就用荫影掩护他,让他进乐园,慈爱弱者,孝敬父母,善待下属。""不慈小孩,不尊敬老人者,不是穆斯林;为救护寡妇和贫弱者奔波的人,相当于主道上的战士和昼 夜封斋礼拜的修士。""你不慈悯人,主不慈悯你。只有薄福的恶人才无仁慈,也得不到慈悯。"

以上种种说明,人道主义是伊斯兰教社会伦理规范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要求。

第三,中正均衡。伊斯兰对任何事物都主张中正、均衡原则。无过无不及。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既保证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又要他们承担起对社会应有的责任。对个人与集体,既提倡群体价值,又不抹杀个人个性;等等。由于伊斯兰的社会伦理观强调中庸、均衡,所以,穆斯林在处理诸如权利与义务、个人与群体等关系时,并不存在二难选择,其中正、均衡的伦理观使他们能够较自如地处理这些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四,劝善戒恶。劝善戒恶是伊斯兰伦理道德观的重要内容。

3.调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生态伦理规范。 伊斯兰教认为,安拉创造了自然万物——日月星辰,整个大 自然气象万千、多姿多彩、和谐美妙,有高山、陆地、河流、海 洋,还有空气、阳光、水和生活在地球上的无数种动物、植物。 所有这一切构成了一个协调有序、生机盎然的宇宙大家庭。人类就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而且是安拉在大地上的"代治者"。 因此,人除了处理好与安拉和同类之间的关系以外,还得处理好同自身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同自然之间的关系, 要求人们把握两点,一是接近自然而不崇拜自然;二是改造自然 而不滥用自然。

我们对伊斯兰教道德观的主要特点作一番总结:(1)在人与安拉的关系上,伊斯兰要求人们在牢固确立六大信条(信安拉、 信末日、信天神、信天经、信先知、信来世)的基础上坚持五大功修(念功、拜功、斋功、课功、朝功),在所有领域都要体现人与主之间的主仆关系。(2)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伊斯兰主张人人平等,相亲相爱,和睦相处。

此外,伊斯兰主张在个人与群体之间建立起一种均衡关系,既保证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又要 他们承担起对社会应有的责任。

(3)伊斯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提出接近自然而不崇拜自然,改造自然而不滥用自然的中正之道。接近自然为了领悟大自然的奥秘所在,从而更好地把握宇宙的运动变化规律,坚定自己的信念;改造自然的目的是通过辛勤的劳动,合理的开发自然来创造幸福美好的人生。

通过以上我们对伊斯兰教道德的解析和了解,我们知道,教德是伊斯兰教的道德基础,法德是伊斯兰教的道德途径,而人德是伊斯兰教的道德结果。完善人性,纯洁善行是穆斯林最终的追求和归宿。但是我们清楚的看到,宗教倡导的高尚道德理念在社会生活中还远远没有被理 解和遵行,有的无德,有的缺德,有的薄德。离厚德的要求相差 很远,在伊斯兰教组织,在教职人员,在穆斯林信众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和缺憾。有的追求名利,有的卖名显夸,有的沽名钓誉,还有的追求物质利益的享乐,追求浮华,表现出与一名纯粹和虔诚的信仰者极大的差距。这些都要在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宗教道德,践行北京精神的过程中加以完善和改变。我们深信,作为宗教界人士,一定会在首都精神文明建设中,在发掘和继承优良的传统文化过程中,不断的纯洁自身,立行善举,完善人生。

谁是先知穆罕默德?
谁是先知穆罕默德?

谁是先知穆罕默德?

先知穆罕默德(祈主福安之)是至今全球约15亿穆斯林最喜爱的人。他告诉我们面对逆境时要忍耐,生活在今世中要寻求后世的福分。真主派遣穆罕默德为使者,降示《古兰经》为全人类的引导,故他的行为和道德是全世界的模范,他的生活就是对整部《古兰经》的诠释,他理解它,热爱它,以它作为生活标准,他教我们诵读《古兰经》,将它作为我们生活的准则,要求我们永远热爱它。当一个穆斯林宣布信仰独一的安拉的时候,他也同时宣布了他信仰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仆人和封印的使者。

每当穆斯林听到先知穆罕默德的名字,就会向真主祈祷赐福于他。先知穆罕默德是一个和我们一样的人,但他对人类的爱使他成为全世界的典范。穆斯林热爱先知穆罕默德,他对我们的爱让他与众不同。他不为自己渴望天堂,而为所有人祈祷天堂;他不会为自己痛哭流涕,而为整个乌玛1和全人类忧虑,他经常会这样祈祷:

主啊!拯救我的乌玛吧,

主啊!拯救我的乌玛吧。穆斯林同样信仰犹太教和基督教传统中的每一位先知,包括努哈、穆萨、易卜拉欣和尔萨(耶稣)等。

穆斯林相信所有的先知带来了的使命是一脉相承的:崇拜独一的真主,归信真主没有匹敌,没有子女,没有伙伴。但先知穆罕默德有别于其他先知,在他之前,所有的先知都只为某一时代某一地区的某个民族被派遣,而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后的使者,他的使命是针对全人类的。真主告诉我们在《古兰经》中说,他派遣先知穆罕默德只为怜悯全世界:“我派遣你,只为怜悯全世界的人"(《古兰经》21:107)。

真主没有说先知穆罕默德是派遣给阿拉伯人的,或派遣给男人的,或派遣给公元7世纪的人的。他很清晰的告诉我们,先知穆罕默德不同于其他先知,他的使命会广泛传播到各个时代全世界各个角落。

穆斯林热爱他,尊重他,追随他,他们对先知穆罕默德的尊重超越对任何人的尊重,决不允许看到或听到有人对先知表示不敬或嘲笑。在历史上,很多非穆斯林对先知穆罕默德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尊重和尊敬,他被认为是在世俗和宗教两方面都最具有影响力的人。圣雄甘地称其一丝不苟的履行誓言,对朋友和跟随者热心、勇敢、无畏,绝对忠诚于主和自己的使命。

先知穆罕默德告诉我们,伊斯兰是一种生活方式,他建立的是一个有道德规范,有尊重、宽容和公正法律制度的国度。他如此奉献的原因是什么?难道是他的温文尔雅,慷慨仁慈和同情怜悯吗?先知穆罕默德是一个无私的人,为主道奉献了其最后23年的生命,他呕心沥血,教育圣门弟子们拜主爱人。

他强烈地意识到真主赋予的责任,一丝不苟地传授真主规定的教义,警告跟随者不要像前人追捧玛利亚的儿子耶稣那样的过分赞美他。2穆斯林不崇拜先知穆罕默德,他们知道他只是一个人,但他值得拥有我们最崇高的尊重和爱戴。

先知穆罕默德疼爱人类,常常因担心他们的处境而哭泣,真主在《古兰经》中都提到了他对乌玛的奉献和热爱。“你们本族中的使者确已来教化你们了,他不忍心见你们受痛苦,他渴望你们得正道,他慈爱信士们。"(《古兰经》9:128)先知穆罕默德教导我们热爱真主并服从真主;他教导我们宽容待人,尊老爱幼;他告诉我们奉献比索取好,每个生命都是无比珍贵的,都值得尊重。他教导我们热爱兄弟姐妹犹如爱自己。家庭和社区是社会的基本,个人的权利固然重要,稳定的道德社会更重要。先知穆罕默德教导我们,在真主看来男女平等,没有谁比谁优秀之说,除非是虔诚和对主的热爱。谁是先知穆罕默德?答案很简单,他是一个人,复生日他会站在真主面前,祈祷真主怜悯我们,也会为我们求情。

穆斯林热爱他,因为他是真主的仆人和使者,他是对全世界的怜悯,他亲切和高贵,他对人类的奉献是史无前例的。

英国摄影师彼得·桑德斯皈依路程
英国摄影师彼得·桑德斯皈依路程

彼得·桑德斯皈依路程

英国摄影师彼得·桑德斯皈依路程彼得·桑德斯,1946年出生于伦敦, 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职业摄影师生涯,为鲍勃·迪伦、吉米·亨德里克斯、大门乐队、谁人乐队、滚石乐队等歌星摄影。1970年末,桑德斯开始注重内在精神的追求。为了这一目的,他游历了印度,然后到了穆斯林世界。

伊斯兰精神的完美内涵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回到英国后,他信仰了伊斯兰并取名阿卜杜·艾兹姆。1971年他获得极难得的机会,到麦加拍摄朝觐仪式。这些照片因珍贵罕见而出现《观察家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等各大报纸上。对彼得来说,信仰和摄影是他精神发展的关键。手中相机为了捕捉真实的追瞬间,引导他走向了伊斯兰,走向了天房的金门。

从歌星到天房,彼得的精神之旅不只是镜头中的画面。“为明星拍摄大量照片之后,我开始感觉精神空虚,继而转向了精神追求。我只想生命中有些不同,于是就去了印度。带着行李,找到一个印度人做老师,但原是印度教徒,但他身上有许多'穆斯林特点'。学习六个月后,我回到英国,发现许多朋友信仰了伊斯兰,许多朋友仍在酗酒吸毒浑浑噩噩。

看到这些,仿佛安拉在对我说,你将何去何从?"“尽管我对伊斯兰了解不多,但我有很多梦想,我有很多经历,我决定成为穆斯林。24岁那年,也就是我成为穆斯林三个月后,我就想去麦加朝觐。我没有路费,只有举意。年长的穆斯林老师也有举意,也知道我很想去。有人给我买票,让我去了麦加。在天房跟前,我得知老师已归真在途中。"

1971年之前,朝觐的照片非常罕见。彼得被特许在圣地拍摄,这个决定至今让他难忘。“让一个西方人拍摄朝觐的图片,确实非常罕见。我在吉达和麦加各个机构间奔忙着,最终获得了特许。当时许多人不想承担责任,不允许把照片带出去,更何况是一个新穆斯林。但我最终找到一个负责人,出于纯粹的信任,他特许了我。"对彼得来说,摄影是他捕捉伊斯兰精神的一种方法,他用乌尔都语诗人的话描述自己的感受:要知道麦加的真相,不只是视觉,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拥有了想象还不够,还要把这份视觉与想象传达给没有见过的人。他用最后三十年时间记录即将消失的伊斯兰社会传统。

其中的一个项目就是当代伟大学者和圣徒的照片集。他希望筹集资金尽快出版这个两卷相册,这里有许多人的初照,也有最近去世者的照片。关于彼得·桑德斯彼得·桑德斯,国际公认的伊斯兰世界顶尖级摄影师。他的职业摄影生涯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曾效力于伦敦摇摆舞剧场,专事捕捉传奇歌星的经典动作。对内在精神的追求指引他来到印度及穆斯林世界,伊斯兰精神为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他始终以惊人的、独特的视角,记录着穆斯林社会变迁中遗留的传统。他对伊斯兰传统文化的热爱,让他的足迹遍及伊斯兰世界各个角落,与当地人的密切接触,使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

“摄影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我生命的延续。拍摄是一个奇妙的过程,感受安拉的馈赠和大能,让我受益匪浅。犹如抓拍飞翔的小鸟的精彩动作,令人心情无比的激动。"日本艺术评论家刚川副评论:“这些照片非常漂亮,格外罕见。"

美国作家迈克尔·苏基迟说:“我们不应低估彼得的作品,他是当今唯一一位系统且专业,以业内人士奉献伊斯兰作品的摄影师。他对伊斯兰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完美的精神感受,让他能够拍摄出西方人所不能比拟的照片。他留下了特殊时期难忘的、华丽的、迷人的作品,那是一种丰富的深具魅力的文化。"也有评论说:“他捕捉了创造的精神之美。"彼得的作品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法国《巴黎竞赛报》、英国《观察家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沙特《阿美世界》杂志、伦敦《全阿新闻》等许多国家重要报刊杂志的封面。他的麦加、麦地那珍藏摄影集非常畅销。

彼得·桑德斯摄影公司集旅游、摄影、摄影棚、出版为一身,收藏有12万张图片。今年他的相集《绿荫:穆斯林世界图片探险》出版,《中国穆斯林》等杂志正在制作中。

转自www.islam.com

开发 midade.com

丝绸之路文明对话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