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礼拜

朝觐的哲理
朝觐的哲理

赞归于安拉,他使古老的天房成为人们梦寐以求的圣地,他使人们通过对他的敬拜而成为高尚的代治者,他使朝觐成为伊斯兰的五功之一,成为对安拉的一种敬拜方式,成为伊斯兰的一个鲜明标志,他还使朝觐成为朝觐者求饶赎罪、使自己变得犹如新生的婴儿一样一尘不染的最佳机会。愿安拉赐福我们的先知穆罕默德、他的弟子、妻室及所有跟随者们

觐是伊斯兰的五大功课之一。是指在伊历128-12日在沙特阿拉伯麦加城完成环游克尔白等一系列宗教礼仪活动。伊斯兰规定,凡身体健康、有经济能力的成年穆斯林,在道路安全的情况下,一生应去麦加朝觐一次,作为必须履行的主命课。安拉在《古兰经》中说

凡能旅行到天房的,人人都有为安拉而朝觐天房的义务。"397

有关朝觐的详细律例,在伊斯兰法学典籍中有非常详尽的论述,在此我们不必赘述。在这里,我想和大家谈谈朝觐的意义和哲理

安拉规定的任何功课都富有哲理和意义,朝觐作为伊斯兰的五功之一也不例外。自先知伊布拉欣修建了天房,号召世人朝觐以来,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成群结队地从世界各地前来响应安拉的召唤。朝觐意义深远,朝觐的哲理更是不胜枚举


一、世界大团结

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语言的穆斯林朝觐者们从四面八方涌向麦加,身着统一的服装,以统一的语言——阿拉伯——高念着统一的口号:们的主啊!我们来了,我们来响应你的召唤,我们来了,我们来了,响应独一无偶的主的召唤,我们来了,一切赞颂都归你,一切恩惠都归你,一切权力都归你,独一无偶的主。"们向着同一个方向——天房、米那山谷和阿尔法平原行进,在那些圣洁之地进行统一的活动。尤其是在阿尔法,那里是朝觐活动的高潮之地,高潮之时。在那里朝觐者们回顾过去,祈福未来,他们伸出双手,向伟大的安拉悔罪、祈祷,用虔诚的泪水洗刷心灵。到晌礼时,在阿尔法集体并礼晌礼和晡礼,然后继续忏悔以往的过错,作未来的计划,等太阳落山后,集体涌向穆兹代里法,身着洁白戒衣的朝觐者们高念着大赞词缓缓移动,远远望去好似天空中的白云在流动,这一壮丽的景象使人们联想到复生日走向安拉跟前受审的那一时刻。到了宵礼时,在那无边无际的穆兹代里法一起并礼昏礼和宵礼,并在那里过夜。次日集体晨礼后,又统一奔向米那山,进行射石仪式,表示记念安拉,同时也表示纪念圣祖易卜拉欣和伊斯玛依父子坚决服从主命,勇敢地驱赶蛊惑人心的恶魔的高尚事迹,从而警示自己要戒除内心的私欲,以免遭一切恶魔的教唆。射石礼之后,开始剃头开戒,表示从头开始,重新做人。最后去环游天房,以纯洁的心灵赞念安拉,寻求安拉的喜悦,到那时真正体会安拉的《古兰经》文

如果我的仆人询问我的情状,你就告诉他们,我确是临近的,确是答应祈祷者的祈祷的,当他祈祷我的时候。"2186

犹如安拉在自己的身边,那时内心的感受无法用语言表述。那是多么幸福的时刻啊!奔跑赛法"尔瓦"山,回忆当时伊布拉欣圣人的太太哈吉尔为了给幼小的孩子伊斯玛仪找水奔跑的故事。炎热的沙漠,无助的女人,幼小的孩子,那是怎样的考验啊。伊布拉欣经受了考验,没有被眼前凄惨的一幕击倒他对安拉的坚信,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而哈吉尔太太也凭借她对安拉坚定信仰,对安拉的无限信赖,没有绝望于安拉的恩惠。每每想起她对易卜拉欣的话,我都会感动得热泪盈眶:易卜拉欣啊,如果这是安拉的安排,那么,你请回吧,安拉绝不会弃绝我们的!她对安拉充满希望,便在荒无人烟的沙漠里奔跑于赛法和麦尔瓦山之间,去寻找水源。安拉没有使她失望,而是赐予了她们渗渗泉"……


二、安拉饶恕罪过的最佳时

觐是安拉饶恕罪恶的最佳时机。人生在世,难免犯罪,犯罪后不应该自暴自弃,而应该知错改错,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朝觐就是安拉赐予犯罪的穆斯林这样的一个机会。先知说:阿丹的所有子孙都是犯错误的,而他们当中最好的人就是立即悔过者"(伊本·马哲辑录)不管是在阿尔法还是在天房跟前,只要是发自内心的忏悔,安拉都会接受,并消除他的罪恶,使他一尘不染,犹如母亲刚刚生下的新生儿一样


三、升华信

觐的每项功课都不断地升华着哈智的信仰,净化着他们的心灵。每项功课都在缩短着哈智与安拉之间的距离。虔诚举意,只为取得安拉喜悦的哈智,他的信仰一次次地得到升华,他的心灵一次次地得到洗涤


四、回忆先贤们的功绩

先知(愿主福安之)和他的弟子及先贤们为了把真理的光芒带给世人,在那科技不发达,交通不便利的时期,便从遥远的麦加、麦地那,历经千辛万苦,克服重重阻力,牺牲了成千上万的生命,或徒步,或骑马,或乘船把伊斯兰的光芒传播到了世界各个角落,让世人认识了宇宙万物的造化主——安拉。


五、自我修炼,感谢主

觐之旅,困难重重,磨练了哈智的意志,锻炼他的耐心;种种集体功修,提高了哈智的服从意识,遵纪守法意识,互助互利意识,培养了舍己为人的品德,内心栽培了顺主顺圣的精神;他从内心感谢安拉的恩典,赐予了他财产和健康的身体,使他完成朝觐的主命。大学者卡萨尼说:觐体现着奴仆性和感恩的心,至于奴仆性,不管是总统还是百姓,不管是富翁还是贫民,大家都穿着统一的白色戒衣,不得装扮,远离物欲,抛弃现世的一切浮华,毕恭毕敬,一心一意地进行每一项功课;至于感恩之心,伊斯兰的功修要么是身体立行,如礼拜,斋戒,要么是费用钱财,如天课,只有朝觐是身体和钱财的功修兼并,有了足够的钱,有了健康的身体方可朝觐。因此内心要感谢安拉的这一大特恩。"


六、世界大集会,交朋

世界各地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种族,不同习俗的穆斯林同胞们由统一的信仰、统一的目的、统一的理念使他们汇集在麦加,畅所欲言,互相传播各自的文化,互相了解对方的状况,一夜之间成千上万的哈智们都成了难分难舍的亲朋好友

这也许就是美国民权领袖马尔科姆·X在他的历史性朝觐中获得的最大收获,他写道

这里有白色人种、黑人人种、棕色人种、黄色人种,有蓝眼睛的、黄头发的,还有像我一样的红色卷发的,此时皆为兄弟,人人都用同一种方式赞颂着安拉,安拉面前人人平等……而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不同肤色的人彼此真诚地称兄道弟,情同手足,彼此尊重。"


七、敬畏安拉

觐的哲理之一就是敬畏安拉。这一点安拉在《古兰经》文中说得很清楚,安拉说

在朝觐中当戒除淫辞,恶言和争辩,凡你们所行的善功,安拉都是知道的,你们当以敬畏做旅费,因为最好的旅费是敬畏,有理智的人啊,你们当敬畏我"2197)了解了朝觐的含义及哲理的哈智,他的朝觐才会使他一尘不染,他才能具备真正的敬畏。而如果没有实现敬畏,那么,他的朝觐只是一次劳民伤财的远程旅行而已,毫无意义


八、紧跟先知的步

对穆斯林而言,取得成功的多少取决于跟随先知脚步的多少。这在朝觐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朝觐的所有功修方式都来自先知(愿主福安之)的指导,如果朝觐者在朝觐过程中随心所欲,对圣行漠不关心,对异端乐此不疲,那么,其朝觐要么大打折扣,要么功亏一篑,不被接受


九、美化品德,自我完善

先知(愿主福安之)说:安拉派遣我只是为了完成一切美德"摆海给辑录)朝觐培养哈智们的以下品德

廉耻。安拉

凡在这几个月内决计朝觐的人,在朝觐中当戒除淫辞,恶言和争辩"2197)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克制自己的私欲。

抑怒。控制自己的私欲,克制恼怒,不得跟他人无意地争辩,正如上述经文所禁止的那样

稳重。先知(愿主福安之)有次在穆兹带里法听到人们大声赶驼声和喧嚷声时说:们啊!你们要稳重,你们要稳重。"(穆斯林辑录

吃苦耐劳。几百万人在有限的空间里,水泄不通的道路上,步行快于车速的情况下同时完成五日的功修,虽使哈智们精疲力竭,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互助互爱。不懂一句阿拉伯语的哈智们远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免不了会遇到一些困难,此时,他们助人为乐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慷慨大方。一点一滴,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血汗钱,平日里也许啬不舍",但为了完成安拉制定的主命朝觐却毫不犹豫

记念安拉。整个朝觐的过程就是记念安拉的过程,通过每项功修接近安拉,记念安拉是朝觐的哲理中最大的哲理

以上,就是我们对朝觐及其哲理的大概阐述。知晓了这些哲理的哈智,他的朝觐便是终生最大的一次训练,是最高级别的一次培训,是心灵的洗涤,思想的净化,信仰的提升

主啊!求您赐给我们一颗不敢违抗您的敬畏之心,赐给我们进天堂的顺主机会,赐给我们化解今世磨难的坚定信心;主啊!求您使我们的听觉、视觉和体力能够享受您所赐的生活乐趣,求您使其持续到我们的生命结束;求您惩罚对我们不公的人,求您援助我们战胜敌人;求您不要使今世成为我们的最烦恼和知识极限;主啊!求您援助伊斯兰和穆斯林,使以物配主行为和以物配主者变得卑贱,求您使真理、正义、正教之言高于一切,求您援助您的信民。主啊!求您饶恕所有的男女信士和穆斯林,宽恕他们中的活人和亡人

主啊!求您接受正朝和副朝者们的功课,求您喜爱我们和他们以及所有的穆斯林,使他们

宣传中,怎样获得人们的心2
宣传中,怎样获得人们的心2

一切赞美全归安拉!祝福和赞美清廉者的典范、敬畏者的楷模先知穆罕默德!

穆斯林兄弟们!伊斯兰历史告诉我们,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凭着对安拉的虔诚和热爱,凭着对人类万物的关怀和疼慈,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和佳美的行为赢得了人们的心灵,赢得了全体穆斯林对他的爱戴和拥护,甚至他赢得了他的敌人们的钦佩和尊重,尽管他们不相信他是安拉的使者,不信奉他所传的教门。因此,正如安拉告诉我们的,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是人类最完美的典范和楷模。只要我们接受先知的教导,紧跟他的脚步,我们不但会得到安拉的喜爱和回赐,而且也会得到所有人的接受、尊敬和喜爱。

艾卜胡莱勒传述,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说:"穆斯林互相应尽的义务有六项:见穆斯林时道赛俩目、答应邀请、要求尽忠时尽忠、打喷嚏并赞颂了安拉时为其祈福、生病时探望、归真后送殡。"(穆斯林辑录)

安拉在《古兰经》中说:

وَأَلَّفَ بَيْنَ قُلُوبِهِمْ لَوْ أَنفَقْتَ مَا فِي الأَرْضِ جَمِيعاً مَّا أَلَّفَتْ بَيْنَ قُلُوبِهِمْ وَلَكِنَّ اللّهَ أَلَّفَ بَيْنَهُمْ إِنَّهُ عَزِيزٌ حَكِيمٌ

"他曾联合信士们的心;假若你费尽大地上所有的财富,你仍不能联合他们的心;但安拉已联合他们了。他确是万能的,确是至睿的。"(8:63)

用正信和美好的行为赢得人心,把他们联合在一起的最终目的是,一起来成为安拉的虔诚仆人,遵守正教,正如清高的安拉所说:

وَمَا أُمِرُوا إِلَّا لِيَعْبُدُوا اللَّهَ مُخْلِصِينَ لَهُ الدِّينَ حُنَفَاء وَيُقِيمُوا الصَّلَاةَ وَيُؤْتُوا الزَّكَاةَ وَذَلِكَ دِينُ الْقَيِّمَةِ

"他们只奉命崇拜安拉,虔诚敬意,恪遵正教,谨守拜功,完纳天课,这是正教。"(98:5

用正信和美好的行为把人们团结在一起的目的是,让全人类一起来服从安拉,维护真理和正义;远离罪恶、消除一切压迫和不义。正如清高的安拉所说:

وَتَعَاوَنُواْ عَلَى الْبرِّ وَالتَّقْوَى وَلاَ تَعَاوَنُواْ عَلَى الإِثْمِ وَالْعُدْوَانِ

"你们当为正义和敬畏而互助,不要为罪恶和横暴而互助。"(5:2

主啊!求您永远赐福安于先知穆罕默德和纯洁善良的圣裔、高贵有福的圣伴及其历代后继者们。主啊!求您喜爱四大正统哈里发和正道领袖们;主啊!求您饶恕所有的男女信士和穆斯林,宽恕他们中的活人和亡人,您是至听至近、有求必应的主。

主啊!祈求你使我们顺利地紧跟你的使者——穆罕默德的脚步,赋予我们完美的信仰和善良、美好的行为;求你使我们成为遵守正道者,成为追寻正道者的引领者;清高的安拉啊!求你使穆斯林们远离分裂、邪恶,使他们重新团结在伊斯兰的旗帜下,相互怜悯、彼此关怀,为了真理、正义而奋斗不息!

魔术
魔术

信邪术者,即断外道。真主说:"众恶魔却叛道了——他们教人魔术。"(黄牛章102节)

被诅咒的恶魔教人魔术的目的是以物配主。

真主叙述(两天神)哈鲁特和马鲁特说:"他们俩在教授任何人之前,必说:'我们只是试验,故你不可叛道。'他们就从他们俩学了可以离间夫妻的魔术,但不得真主的许可,他们绝不能用魔术伤害任何人。他们学了对于自己有害而无益的东西。他们确已知道谁购取魔术,谁在后世绝无福分。"(黄牛章102节)

我们能目睹到许多误入歧途者,他们钻研魔术,仅把它看作非法,而没意识到那正是以物配主。他们所传授和运用的练丹术正是邪术,丈夫对妻子的挽结及双双为喜怒而运用的邪术咒语皆为"世尔克"(意为以物配主)和迷路。

魔法师应处死刑,因其不信主,或近似于不信道。穆圣说:"你们当远离七件毁人之物(七大罪恶)。" 接着他提到邪门妖术,罪恶及伤人之物。仆人应敬畏他的主,不应沾染两世佘本之事。

拜扎赖阿卜代传来:欧默尔在去世前一年致信我们说:"你们处死所有男女魔法师。"(《布哈里圣训集》)握海卜穆纳毕海传来:"我见到一部经中真主说:'除我外没有真主,运用魔法者不信我了,接受魔法者不信我了,占卜者与接受占卜者不信我了,信吉凶兆者与给人占吉凶者不信我了。'"

阿里传;穆圣说:"三种人不能进天堂,常饮酒者,割断骨肉者,诚信魔法者。"(《艾哈迈德圣训集》传来)

伊本迈斯欧德传;他说:"念符驱邪,护身符、妖术是'世而克'(以物配主)。"

护身符是一种椎骨,无知者把它戴在自己或子女或牲畜身上,以为可用以阻挡毒眼,这些均属蒙昧时代之愚昧,诚信它即为以物配主。

讨赖(妖术)亦是邪术的一种,认为此术可使女人爱男人,亦属以物配主,因他们认为妖术起作用,而否认全能的主。

黑塔毕大教长说:"至于以《古兰经》或真主尊名念符则是许可的,因为穆圣曾为哈桑和候赛因念符说: '我以真主完美的语言从一切恐吓的恶魔和非难之眼上护佑你们俩个。'"


求主援助,我们只全依靠他!

他途经自己的戒关而没有受戒,然后从麦地那的戒关受戒
他途经自己的戒关而没有受戒,然后从麦地那的戒关受戒

他途经自己的戒关而没有受戒,然后从麦地那的戒关受戒了

:苏丹的一部分朝觐者直接从吉达去麦地那,然后从艾布亚尔·阿里受戒,他们从麦地那人的戒关受戒,这是正确的吗?:一切赞颂,全归真主。第一:我们在(41978)号问题的回答中已经详细的阐明了苏丹穆斯林的戒关,敬请参阅。第二:如果苏丹穆斯林来到吉达,他们的戒关是朱合法、或者与耶莱姆莱姆、或者吉达,(我们在上述回答中已经详细的阐明了这一点),他们没有从自己的戒关受戒,他们来到了麦地那,然后从艾布亚尔·阿里受戒,他们的受戒是正确有效的,因为经过两个戒关的人,可以延迟到第二到戒关受戒,这是被侧重的主张,也是哈奈非学派的主张。在《妙法宝藏》中说:“谁如果没有从麦地那人的戒关祖勒·胡莱法受戒,然后从朱合法受戒了,这是可以的;其它地方的人经过这个戒关的时候,也可以从这个戒关受戒。艾布•哈尼法主张他必须要宰牲,如果第二个戒关最接近麦加,其情况与之如出一辙。第一种情况是是显而易见的,阿伊莎(愿主喜悦之)如果想朝觐,她从朱合法受戒;如果她想副朝,也从朱合法受戒,好像她增加受戒的报酬,以此增加朝觐的报酬,哪怕朱合法不是她的戒关,她绝对不会延迟副朝的受戒,因为正朝和副朝的戒关是没有区别的。"《妙法宝藏之解释——阐明事实》(2 / 7)。有人向学术研究和教法律例常任委员会的学者们询问:“有人打算朝觐,但他在麦加有事,然后要前往麦地那,他越过了戒关,在没有受戒的情况下进入了麦加,然后前往麦地那,并且从麦地那的戒关为朝觐受戒;他的这种做法的教法律例是什么?"他们回答说:“只要朝觐者来到麦地那人的戒关,从这里受戒,他可以在没有受戒的情况下进入其中,最好的做法就是从第一个戒关受戒,进入麦加。"阿卜杜•阿齐兹•本•阿卜杜拉•本•巴兹、阿卜杜•冉扎格·阿菲福、阿卜杜拉•本• 额德亚尼《学术研究和教法律例常任委员会法特瓦》(11 / 155)有人向谢赫伊本•欧塞米尼(愿主怜悯之)询问:“一个人从吉达来了,没有受戒,他先去麦地那参观先知清真寺,然后从麦地那人的戒关受戒,这是正确的吗?"谢赫回答说:“这是可以的,我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从自己的国家来的时候,首先打算前往麦地那,他在吉达下榻,然后从吉达前往麦地那,然后从麦地那返回的时候,从麦地那人的戒关受戒,这是可以的。"《敞开门扉的聚会》(第121次聚会)真主至知!伊斯兰问答网站135298

筛选圣训的方法
筛选圣训的方法

筛选圣训的方法


圣训作为伊斯兰立法的一大依据,对教律和教义的理解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圣训的等级不同,其可靠程度也不尽一致,有可以接受的圣训,有不可接受的圣训,而且在可以接受的圣训中还存在不同的层次。因此,选择一段可靠有力的圣训作为信仰和教法的依据是圣训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
圣训的数量之大,难以数计,就载入各种圣训集的圣训而言,也不下几十万段。对生活中的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找到相关的数段,甚至几十段圣训,这为伊斯兰法律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也为理解《古兰经》的精神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划分圣训的目的,是为了从洋洋圣训中择取可靠的圣训作立法依据,所以,法学家在立法时,根据圣训学家提供的线索对圣训进行了筛选,即选其可靠者用之,不可靠者弃之。可是,当可靠的圣训中有相互抵触的情况时,该如何处理呢?圣训学家对此制定了一套系统的规则,以此对圣训进行不同层次的筛选。
在介绍筛选圣训的方法以前,让我们首先解决这样一个思想问题:即圣训中真的有抵触现象吗?
答案是否定的!圣训是对穆圣言行的记录,而穆圣的一言一行都是在真主的启示下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圣训实际上就是真主的启示,而真主是全知的、万能的,他的启示绝对不会有任何的矛盾和抵触,因此,真正的圣训中没有实质性的抵触。那么,对存在于圣训中的抵触现象作如何解释呢?
圣训中出现的抵触现象只是表面的,并非实质的抵触。产生表面抵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没有理解圣训的真正含义和精神;(2)没有了解圣训的背景和原因;(3)没有了解圣训所指的对象;(4)没有掌握两段圣训的时间顺序;(5)没有了解传述人的其它品格等等多达五十多个原因。这些原因就是调和和筛选圣训的基础。因此,圣训在表面上会出现抵触现象,而在实际上却是一致的,这就要求法学家和圣训学家对圣训作精心的考证和筛选。
所谓筛选,实质是在可靠的圣训之间由于表面的抵触而进行的取舍。羸弱圣训同可靠之间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抵触,因羸弱圣训不是考虑的对象,它若同可靠圣训相符,便可引用,否则,不予考虑,更谈不上同可靠圣训抵触的问题。只有在两段圣训都是正确的,而且表面抵触时,才有必要进行筛选。在出现了表面的抵触现象,圣训学家采取了几种有效的步骤,对相抵触的圣训进行取舍或调和。具体办法如下:
1,在众传圣训与单传圣训抵触时,应取众传圣训而舍单传圣训。
2,健全圣训与优良圣训抵触时,应取健全圣训而舍优良圣训。
此外,补全圣训高于优良圣训,低于健全圣训,而补良圣训刚刚脱离羸弱圣训的行列作为最后考虑的对象。羸弱圣训虽然名目繁多都不是接受的对象,所以不再考虑它的抵触。
以上两种方法是对圣训的初级筛选,也是最简单的取舍方法。这是在圣训不在同一等级上时实施的办法。而若两段可靠程度相当的圣训,如两段健全圣训、或两段优良圣训抵触时,处理的办法就复杂多了:
(一)矛盾的两段圣训若可以通过一种解释进行调和时,最好调和起来,不舍弃任何一方。例如:用驴喝剩下的水是否能用来作小净的问题,伊本欧默尔说:这种水是污水,因为艾奈斯传来的一段圣训说:"穆圣禁止吃家养的驴肉,因为它是污秽"。
这段圣训表明,驴喝剩的水是污秽,因为它与驴肉接触过,驴肉是污秽。但这段圣训与另一段圣训相抵触,据贾比尔传来一段圣训说:"有人问穆圣:'我可以用驴喝剩的水作小净吗?'他(穆圣)说:'可以!''那么野兽喝剩的水可以吗?'他说:'不能!'"
这两段圣训都是健全圣训,同一个品级,无法进行取舍。因此,法学家和圣训学家对两段圣训进行了调和,让两段圣训各起一部分法律作用。即根据两段圣训的综合意义,驴喝剩的水是干净的,但用它作的小净无效。
(二)若实在不可调和,可以取一方舍一方。(下面将详细讲这种方法)
(三)若实在无法对任何一方进行取舍时,舍双方而不取。但这种现象极为罕见。
例如:努尔曼本伯什尔传来说:"穆圣曾礼了日食拜,就象你们平时礼拜一样礼了两拜,每拜中一次鞠躬,两次叩头" ,而阿依舍传来的另一段圣训说:"穆圣曾经礼了两拜日食拜,四次鞠躬四次叩头"。
这两段圣训,表面上显然有抵触,对每拜中鞠躬和叩头的次数说法不一,而两段圣训都是正确的圣训,且在同一等级上,在没有办法调和的情况下,法学家只好舍二者都不取,另找别的证据。
在以上三种方法中,第一种方法由于调和了矛盾的双方而没有舍弃任何一方,因而没有过多的问题;第三种方法由于无法取舍而停止采用任何一方,达到了平衡,因而也没有更多的问题;而第二种方法由于要取此舍彼,就有较多问题有待解决。取一方舍一方,应有足够的理由,使其取之有理,舍之有故。因而,圣训学家从下列几个方面对抵触的圣训进行了取舍的考虑:
一:考证抵触的两段圣训的时间顺序,取后者而舍前者,因后者有可能修正了前者的训戒。
例如,苏福杨---从--- 祖胡勒---从---欧拜顿拉---从---他父亲传来说,贰玛热•本亚西尔说:"我们同真主的使者一起作了土净,土一直摸到肩膀"。
据贰玛热的这段话来看,土净时须得把土摸到肩头。然而,另一段关于土净的传述却与之有出入。易卜拉欣•本•穆罕默德---从---艾比•胡卫热斯---从---艾尔热吉---从---伊本•索目特传来说:"有一次,我经过穆圣,他正在小便,便后,用手摸了一下土墙,而后,用手摸了脸和两肘"。
这段传述则表明,土净时只用粘有净土的手模脸和双肘就可以了,不必摸到肩头。这样,两种传述间有了分歧,到底以哪一说为准?
经沙斐尔教长考证,这两段圣训都是健全可靠的圣训,二者在同一个级别上,传述人都没有什么问题,其中伊本索目特是参加过白德尔战役和吾胡德战役的人,显然在可靠性上不存在问题,但圣训却依然互相抵触。但经沙斐尔教长考证,前者在时间上稍早,是贰玛热在关于土净的古兰经明文刚一降示就说的话,而后者则较晚。因此,沙斐尔教长取后者而舍前者,因后者可能修正了以前的规定。
二,查看两段圣训的性质,即看其中的精神是用语言直述的呢,还是用行为表达的?若两段都是用行为表达的,则从时间上进行调和,或用普遍和特殊之说对二者进行调和。
若一方是用语言表达的,另一方是用行为表示的,那么,学者间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和处理方法,各有道理。
(1)取用语言表达精神的圣训,因为语言的表达是最明白准确的。行为的表示则不能尽然表达确切的精神,而且人不一定就能理解到的那一意思上。
(2)取用行为表达精神的圣训,因为行为更具体更确凿。
(3)两者都不取,因无法进行取舍。
三,若一方表示合法,另一方则表示非法时,大多数学者取表示非法的一方,道理是:这样做更谨慎,因为表明非法的一方若确实正确的话,正好达到了目的;若不对的话,只不过放弃了一项另一段圣训所表达的合法之事,放弃一项合法之事无损于信仰。圣人说:"放弃你怀疑的事,归向你不怀疑的事"; 圣人又说:"合法与非法一旦相聚,非法总是胜过合法"。因此,取表示非法的圣训。
例如吃蜥蜴的问题,除了《提尔米宰圣训集》外,几大部圣训集都记载说,穆圣曾吃过蜥蜴。但是罕伯里教长等人通过可靠的传述人传来,阿布顿热哈曼本哈斯奈说:"我们同穆圣一块到了一个地方,那里蜥蜴很多,我们抓了几只宰了,当蜥蜴快要煮熟的时候,穆圣出现在了我们面前,说道:'以色列的一个部族曾消失了,我怕他们就是这些东西,快把它倒掉',我们倒掉了它,我们自己却饿着肚子"。
对能不能吃蜥蜴的问题,前后两种传述说法不一,前一种说法认为是合法的,而后一传述却认为是非法。从圣训的品级上讲,前后两段都在同一个等级上,而且无法知道它们在时间上的顺序。
在这种情况下,较谨慎的作法是,执行表示非法的圣训,即吃蜥蜴是非法的。因为若真的不能吃蜥蜴的话,执行表示非法的圣训算执行对了,若能吃,而我们却由于执行表示非法的圣训而禁止吃的话,也不过放弃了一件合法之事。
放弃一件合法之事对信仰和人格没有什么影响。
四,一方肯定,一方否定时,大部分学者要求分析其中的详细情况:
1、若否定一方没有明确可见的证据时,取肯定的一方。因为肯定的一方,至少给人增加一点对事物的认识,而否定一方,只是把原有的事物否定掉。
例如:据阿依舍的传述:"穆海斯的妻子白勒莉获得了自由,她的丈夫(穆海斯)也是自由人"。
这段圣训是肯定的传述,即肯定了穆海斯也获得了自由。
而据阿依舍传述的另一段圣训说:"白勒莉获得了自由,她丈夫仍是奴隶"。
这段传述是否定的,即否定了她丈夫的自由。
这两种传述显然有抵触,并且肯定的一方(即穆海斯的自由)也没有明确的证据。因为奴隶或自由人,是无法用什么外在的东西来表示的,在这种情况下,取肯定的一方,即肯定她丈夫是自由人。因为人从根本上是自由的,奴隶的状态只是一种特殊的情况。
2、若否定一方有可见的证据时,不从正反两方考虑,而是寻求别的佐证来支持或否定一方。
如:六大部圣训集中记载了由伊本阿巴斯的传述一段圣训说:"穆圣娶了麦穆乃,他当时还受着戒(朝觐时)"。
这段圣训说明在受戒中还可以娶妻。
另据,穆斯林由叶宰得本艾索目传来一段圣训说:"真主的使者娶了麦穆乃,她当时已开了戒,她是我(叶宰德本艾索目)的姨妈,也是伊本阿巴斯的姨妈"。
这段圣训说明朝觐受戒时不可以娶妻,开戒后方可娶。
这两段圣训一正一反,而且反方有东西可以表示,如受戒开戒可以直接观察到。这时圣训学家不从正反两方去考虑二者的取舍,而从别的方面进行考虑。因此, 哈奈非学派的法学家从下列几个方面考虑选取了在受戒中可以娶妻的圣训:
(1)从两段圣训的传述系统来分析,伊本阿巴斯的传述系统较强,而且可靠,因他的学识高。
(2)另有一段圣训证实了那件事,据穆扎黑迪传述的一段圣训说:"真主的使者在那次旅行中(去付朝时)娶了麦穆乃,他当时还受着戒,是阿巴斯把她娉给了穆圣。真主的使者在麦加停留了三天。第三天,奉古莱什之命前来驱赶他们的胡卫库布来到穆圣跟前,说道;"你们的期限已到了,请出去吧!"真主的使者说:"宽容我们几天,让我们在你们这里举行婚礼,给你们做好吃的,让你们来参加,不好吗?"他说"我们不需要你们的吃的,请出吧!"穆圣随即出了城,留下他的管家艾布拉裴尔照顾麦穆乃,直到他来到"色尔夫"才同她圆了房。"
哈奈非派参照这段圣训选取了前面那一段圣训,从而主张受戒中可以婚娶。
然而,有些学者却选取第二段圣训而主张受戒中不可以婚娶。其理由是:
(1)据艾布拉非尔传来说:"真主的使者娶了麦穆乃,当时他已开戒,我(艾布拉非尔)曾是他们之间的牵线人"。
但哈奈非派学者反驳说:艾布拉非尔是牵线人,而阿巴斯是主事人,牵线人或许不太清楚,而主事人却不会不清楚。
(2)据麦穆乃亲自说,穆圣娶了她,他当时已开戒。
哈奈非派学者认为,穆圣要娶她的消息传到麦穆乃跟前时,穆圣已开了戒,而决议早已形成,是阿巴斯把她聘给穆圣的。
(3)穆圣说:"受戒的人不能结婚,也不许配"。
哈奈非派学者认为,这段圣训中指的是受戒的人不能圆房,而不是指定婚成亲。
经过来来回回的辩证,学者们在这个问题上较侧重哈奈非派的主张,认为它更接近圣训的精神,即受戒中可以订婚或举行成婚仪式,但不能圆房。
五、 第一代传述人的年龄。取年长的人所传述的圣训。
据伊本欧麦尔传来说:"真主的使者受戒时举意单戒单朝";而艾奈斯说:"我听到真主的使者为连戒连朝念响应词"。
这两段圣训对穆圣在那一次朝觐时的方式说法不一,前者说单戒单朝,而后者则说连戒连朝。部分法学家取前者,即单戒单朝说,理由是艾奈斯那时还是个孩子,而伊本欧麦尔则已是成人,他的说法更可靠。另据一段可靠的传述说:有人曾来到伊本欧麦尔跟前,问道:"穆圣以哪种方式受戒?"他说:"你去年没有来吗?" 那人说:"没有来,但艾奈斯说穆圣曾连戒连朝"。伊本欧麦尔说:"艾奈斯曾由妇女们照看着,她们连头都没有蒙(言艾奈斯年纪小,妇女们没回避他),而我却拉着穆圣的驼,驼的口水还滴到我身上,我听见了穆圣在念响应词"。
这段传述证明了艾奈斯那时年纪尚小,对事实不太了解。因而,部分法学家选取了伊本欧麦尔的传述,认为单戒单朝最好。
六、传述人的学识。取学识高的传述人的圣训。
例如:前面的例子中艾奈斯的传述说穆圣当时连戒连朝,而据伊本欧麦尔传述的圣训说穆圣进行了单戒单朝。
部分法学家选取伊本欧麦尔的传述,认为他比艾奈斯更有学问,更懂得教法。
七、传述者与圣训的关系。取参与者的圣训。例如:前面的例子中,艾布拉非尔说穆圣娶麦穆乃时已经开戒,而伊本阿巴斯却说他尚在受戒中。这两段传述中部分法学家取艾布拉非尔的传述,认为他直接参与了那件事,因他当时是两方的牵线人。
八、传述者与事件的关系。取当事人的传述。 例如:前面的例子中,麦穆乃亲自说她嫁给穆圣时,穆圣已经开了戒,而伊本阿巴斯却说他尚在受戒当中。部分法学家选取麦穆乃的传述,认为她是当事人,更清楚事实的真相。
九、传述人同穆圣的关系。取常陪同他的人的传述。例如:圣妻阿依舍和吾姆塞利麦的传述说:"真主的使者夜间因同房而失去了大净,早晨还封了斋";而另据艾布胡赖尔的传述说:真主的使者说:"谁清晨无大净,就没有斋戒"。
圣训学家取前者,因圣妻常与圣人相伴,最清楚他的生活中一些细节问题。
十、对某一圣训是否有相反的传述。取无反面传述的圣训。例如:伊本欧麦尔传来说,真主的使者说:"如果骆驼超过了一百二十峰,每四十峰出一只两岁的母驼作天课,每过五十峰时出一只三岁的母驼。
而阿目如本哈孜目却传述穆圣说:"骆驼若超过了一百二十峰,就重新开始出第二轮天课"。
这两段圣训出现了抵触,部分法学家选取前者,因另有一段圣训与前者相同而同后者相反。因此,选没有反面传述的圣训。
十一、看传述人入教的先后。取后入教者。 例如:艾布胡莱尔传述说:"穆圣礼了两拜就道祝安词,出了拜,说了话,又接着礼拜"。而伊本麦斯欧德却说:"穆圣在拜中,我们曾向他请安。他回答我们说:'礼拜中有其重要事项'"。
马利克学派取前者而认为礼拜中不可以说话,因为艾布胡莱尔入教的时间迟于伊本麦斯欧德。因为事件发生得越迟,这一规定改变的机会就越少。而哈奈非派却以别的圣训为佐证,规定礼拜时不准说话。证据是,有一段圣训说:"真主意欲什么就命令什么。他命令的事项中有:"你们在拜中不要说话"。所以,哈奈非派据此而主张礼拜中不能说话。
十二、看圣训的性质。取记载言论的圣训,舍记载行为的圣训。因为,语言是针对大众说的,而行为有可能只是对穆圣自己特许的行为。
例如:欧斯曼的传述,真主的使者说:"受戒者不可婚娶,也不可许配";另据伊本阿巴斯的传述说:"真主的使者娶了麦穆乃,他当时还在受戒中"。这两段圣训中前一段是记载言论的圣训,后一段是记载行为的圣训。因此,部分法学家取前一段圣训,认为言论是针对大家的,行为有可能是对穆圣特许的。
十三、看圣训的背景,取直接原因的圣训。例如:"相传真主的使者经过了麦穆乃的羊,说道:"任何皮子一旦硝了(加工处理),便洁净了"。这段圣训说明动物的皮子硝过后就可以用了;另据一段圣训说:"你们不要用死物的皮子,也不要用它的筋"。这段圣训却禁止用死物的皮子。法学家取前一段圣训,认为所有其肉能吃的动物,宰了或死了以后,它的皮子一经硝过,就可以用了,因为前一段圣训的直接原因是穆圣见了羊才说那番话的,羊的肉是可食的。
十四、部分法学家取符合麦迪乃人的作法的圣训。因穆圣在他们当中度过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后十年,他们最清楚穆圣的言论和行为。
十五、取正文中对教规有分析的圣训。
十六、取传述人对圣训中的规定有解释的圣训。
十七、取较为慎重和不妨害任何人的圣训。
上述种种的取舍方法,是在两段圣训居同一等级,都是正确圣训,而且从可靠程度上无法着手取舍,可因相互抵触而无法调和时,才考虑的种种方面。
当然,圣训学家考虑的不仅仅是上述的十几个方面,实际要考虑的方面多达五十多个。这里仅将最常见的方法介绍给了读者。
本来圣训的筛选问题是法学原理所研究的问题,但由于它所牵扯的都是有关圣训的问题,因此也可以算作圣训学的一部分。介绍圣训的筛选问题,其意义在于让人建立一套综合研究圣训的方法,在圣训的表面意义相互抵触时能辩证地从正反两个方面研究和应用圣训,不要片面地抓住一段圣训进行武断而违背了圣训的整体精神。

开发 midade.com

丝绸之路文明对话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