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道德

真主喜欢洁净的人
真主喜欢洁净的人

"清洁"不光是指讲卫生,它还包括清白,洁净无尘等文明的表现。文明的人都是很讲卫生的,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直接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一个拥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的人,得病的机率就会减少。

《古兰经》说:"你说:'污秽的和清洁的,是不相等的,即使污秽的为数很多,使你赞叹。'有理智的人啊,你们当敬畏真主,以便你们成功。"5100)穆罕默德圣人说:"清洁是信仰的一半"可见伊斯兰对清洁的重视程度。在伊斯兰看来,清洁不光是指人身体表面的干净,还有内心纯洁,称为:"外清内洁"。这也就是穆斯林每日五次净身礼拜的原因之一。

清洁一个方面指的是 讲卫生,这是为了让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表现为一点一滴的生活小事。比如,要保持个人清洁卫生,衣服要勤换洗,勤 洗澡,勤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经常打扫环境卫生;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等等。这些习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全部做得到, 许多人都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才逐步有了讲文明、讲卫生的好习惯。

清洁也包括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卫生。例如:捡起地上的垃圾放进垃圾箱,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但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如果我们每个人平时都养成了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做好生活中的细节和各种小事,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有一个美好的环境。

清洁的另一方面是指一个人的品德方面,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清正廉洁"。廉洁一词最早出现在屈原的《楚辞招魂》里:"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也就是说不接受他人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所以今天我们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清正廉洁的传统美德的同时,也要提倡"廉洁自律,清白作人"的精神。

古时候,南北朝北齐 年间,苏琼受命担任清河郡太守,上任后就向全郡告示,不接受任何名目的馈赠。有一天,属下府丞给他一条鲜鱼,苏琼就把那条鱼悬挂在门边。府丞再送,苏琼仍 将鱼挂上,表示谢绝。后来,郡内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赵大爷,仗着自己年龄大威望高,又送来一条鲜鱼,苏琼仍将鱼挂在门梁上,始终不吃。之后,但凡有送礼者, 苏琼均以门梁的悬鱼相拒,以示不受之决心。从此以后,再也无人给他送礼了,整个郡内馈赠风气大为改观。

汉代华阴人杨震,风雅清正,志存高远,人称关西孔子。他曾推荐"贤人"王密做昌邑县县令。一次,杨震因公事路过昌邑县,下榻于馆驿。夜深人静之时,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杨震知遇之恩。杨震拒而不受。王密急切之下说"此时深夜,无人知矣。"杨震正声而说"岂可暗室亏心(暗地里做些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一时传为美谈。

对清洁的态度反映出 一个人的修养程度。清洁之人主喜人爱,因为他不说假话、谎话、脏话、挑拨离间的坏话;清洁的人不贪污受贿、不营私舞弊;清洁的人不赚昧良心的肮脏钱,不做 非法的生意;清洁的人不去肮脏的地方鬼混,保持肉体和灵魂的洁净;清洁的人常悔过自新,不骄傲自满;清洁的人在财务上公私很分明,生怕沾染不属于自己的一 分一厘……

清洁是人类文明的表 现。文明被广泛地解释为人类所创造的财富总和,特指精神财富。今天,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高度文明的时代,清洁不但能使我们身心健康,生活得愉快,也是彰显 我们自身文明的一个途径。保持身心清洁,坚守自己的信仰,拒绝一切藏污纳垢的行为,才不失为是当代的智者。

拜功的条件
拜功的条件

第一节 礼拜者必须具备下列条件缺一不可

1、肯定礼拜的准时。肯定拜时已到便可礼拜。无论这个肯定来自可靠人的通知、推算,或是宣礼员的宣礼,或个人的推算,或通过某种足以了解时间的方法。

2、做大、小净。真主说:(信道的人们啊!当你们起身去礼拜时候,你们当洗脸和手,洗至于两肘,当摩头,当洗脚,洗至两踝。如果你们是不洁的,你们就当洗周身)(《古兰经》五:6)。伊本·欧玛的传述:穆圣说:真主不接受无小净者的拜功,不接受由贪污而来的施济。"

3、清除身体、衣服和拜所上的污秽物。何时能够,何时清除。若难于清除污迹时,可以带着污迹礼拜,拜后不必重礼。

清洁身体。艾奈斯的传述:穆圣说:你们当清洁小便,因为坟墓中的惩罚大部分与此有关。"阿里的传述:我是一个多欢水的人,因我是穆圣的门婿,难以启齿。所以,我委托人向穆圣请教此事。穆圣说:你做小净,并清洗生殖器。"阿依舍的传述:穆圣对一个有病血的女人说:你要清洗血迹,尔后才能礼拜。"

清洁衣服。真主说:(你当洗涤你的衣服)(《古兰经》七四:4)。赛姆勒之子扎比尔的传述:我听一人问穆圣:我能穿着与妻子性交过的衣服做礼拜吗?穆圣说:可以。但你见到污迹时,就要清洁它。"穆阿威耶的传述:我问了温姆哈比白:穆圣穿着睡衣做过礼拜吗?她说:是的。衣服上没有污秽物时,可以礼拜。艾布赛义德的传述:穆圣正带着他的众门弟子礼拜,在拜内他脱下两鞋,大家也脱了鞋。穆圣礼完拜就问:你们为什么要脱鞋呢?"大家齐声说:我们见你脱了鞋,所以,我们也脱了鞋。穆圣说:颉伯勒莱天使降临了,他告诉我说:我的两鞋有污秽物。如果你们到礼拜殿做礼拜时,首先,检查一下两鞋,谁发现自己的鞋上有污秽物,就应当用土把它擦掉。然后,穿着它礼拜。"这段圣训说明,礼拜者带着污秽物,而不知道染有污秽物或忘记污秽物入了拜,而在拜中记起时,应该先去清除污秽,然后,接着礼拜,不必重礼。

清洁礼拜场所。艾布胡勒的传述:一个乡下人在清真寺里小便,大家站起想呵斥他,穆圣说:你们不要制止他,他小便后,你们可用一桶水把他的尿刷洗一下就好了。你们的使命只是给人方便,不能强人所难。"邵卡尼说:上述圣训说明清洁衣服为当然,谁的衣服染上污秽物而礼拜,谁就负于抛弃一件当然"功课的职责,其拜功是成功的。众学者主张:必须清洁衣服、身体、礼拜场所。部分学者主张:这是礼拜成功的条件。部分学者主张:这是圣行,其实是'当然'。谁有意带着污秽礼拜,谁就撇了当然",其拜功是不成功的。

4、遮盖羞体。真主说:(阿丹的子孙啊!每逢礼拜,你们必须穿着服饰)(《古兰经》七:31)。即每逢礼拜时,你们必须遮住羞体。艾克沃尔之子赛里麦的传述:我问穆圣,主的使者啊!我可以穿着长衣礼拜吗?穆圣说:是的,你应系上钮扣,即使用刺也要串住。"

男人羞体的界限

男人礼拜时,应遮住前、后窍。因前、后窍属羞体。除前、后窍外,大腿、脐眼、膝盖是否属羞体方面众学者众说纷纭。这是由于很多遗训的不同而不同,一说是羞体,另一说不是羞体。

主张上述三窍不是羞体的人以下面的圣训为依据

1)阿依舍的传述:穆圣露着大腿坐着。艾布伯克尔和欧玛先后进来谈话,穆圣均未遮住大腿。后来奥斯曼来了,穆圣连忙整衣。他们走后,我问:真主的使者啊!前两人进来时,你毫无介意,奥斯曼一来,你却连忙整衣,这是什么道理?穆圣说:誓于真主!连天使都为他害羞的人,我怎能对其不害羞呢?"

2)艾奈斯的传述:海白尔之战,穆圣卷起裤子,露出大腿。致使我见到他白皙的大腿。伊本·哈兹姆主张:千真万确,大腿不是羞体。倘若大腿是羞体,那么,真主不让内净外洁,受天使保护的使者在为圣后露出羞体。更不会让马立克之子艾奈斯等人看见他的大腿。尽管穆圣在孩提时代,为圣前露过一次羞体,从那以后再未露过羞体。扎比尔的传述:穆圣同他们一道为修筑克尔白"搬运石头,他穿着裤子。他的叔叔安巴斯对他说:侄子啊!你脱下裤子,放在肩膀上,以免石头损伤肩膀。然后,穆圣脱下裤子,放在肩膀上。突然,他晕倒了。从那以后,任何人再没见过穆圣露出过羞体。

3)艾布阿里耶的传述:萨米特之子阿布顿拉说:我去见艾布赞勒,他拍打我的大腿。并说,穆圣像我拍打你的大腿一样,拍打了我的大腿。并对我说:你当按时礼拜。"伊本·哈兹姆说:假设大腿是羞体,穆圣绝不会用圣洁的手,触摸艾布赞勒的大腿。假设艾布赞勒认为大腿是羞体,那么,他也绝不拍打萨米特之子阿布顿拉的大腿。任何一个穆斯林不应该用手去拍打他人的前、后窍。更不应该用手去拍打外妇人的身体,那怕她穿着衣服也不行。伊本·哈兹姆说:胡外勒斯之子朱白尔见到艾布伯克尔露着大腿。马立克之子艾奈斯来见闪玛斯之子盖斯时,他露着大腿。

主张大腿是羞体的人以下面两段圣训为依据

1)哲哈什之子穆罕默德的传述:穆圣经过穆阿麦勒,见他露着两大腿时说:穆阿麦勒啊!你应该遮住大腿。因为大腿是羞体。"

2)朱尔海吉的传述:穆圣路过见我穿着斗蓬,露着大腿时,便说:你遮住大腿,因为大腿是羞体。"

综上所述,都是两派学者各自的依据。做为穆斯林有权选择以上任何一派的主见。但是为了小心起见,礼拜者应尽量遮盖脐眼与膝盖之间的部位。

女人羞体的界限

女人除两手和面容外全身都是羞体,必须遮住。真主说:(你对信女们说,叫她们降低视线,遮蔽下身,莫露出首饰,除非自然露出的)(《古兰经》二四:31)。即她们不要露出装饰的部位,除面容和两手外。阿依舍的传述:穆圣说:真主不接受不带面纱(盖头)的成年女人的礼拜。"温姆赛莱麦的传述:我问穆圣:女人只穿一件长衣、戴一顶面纱(盖头),不穿裤子可以礼拜吗?穆圣说:可以,不过长衫必须长而宽,遮住脚面。"阿依舍的传述:有人问我:女人做礼拜时,应穿几件衣服?我说:你去请教艾布塔里布之子阿里,然后,你回来告诉我。那人去问阿里,他说:应戴面纱(盖头),穿宽大而遮住脚面的大衣。尔后,那人回来告诉了我。我说:阿里说的正确。

礼拜者应穿的衣服及最佳服饰

凡礼拜者必须穿能遮盖羞体的衣服,即使衣服又窄又小,刚能遮住羞体。若衣服质地薄而透明,甚至能看清肤色时,决不能穿着这种衣服礼拜。

可以只穿一件衣服做礼拜。艾布胡勒的传述:有人问穆圣,可以穿一件衣服礼拜吗?穆圣说:难道你们人人都有两件衣服吗?"

穿两件或多于两件的衣服,尽量修饰,穿着整洁地礼拜为可佳。伊本·欧玛的传述:穆圣说:当你们的一个人要礼拜时,他应该穿上两件衣服,他更应该为真主而修饰。若他没有两件衣服可穿,而要礼拜时,他可以只穿一条裤子。但千万不要像犹太教徒那样披着衣服礼拜。"阿布都兰咱格的传述:对此问题吴班耶和伊本·麦赛吴德有争议,吴班耶说:穿一件衣服礼拜不为可憎。伊本·麦赛吴德说:穿一件衣服礼拜为可憎。但只有一件衣服者则不然。欧玛在演讲台上总结两种主张说:他俩说的都有道理,真主给人宽裕的时候,你们就 当宽用,衣服多的人,他可以有时穿一条裤子和一件上衫礼拜;有时穿一条裤子和一件大衣礼拜;有时穿一条裤子和一件上衣礼拜;有时穿一条裙子和一件上衫礼拜;有时穿一条裙子和一件大衣礼拜;有时穿一条裙子和一件上衣礼拜;有时穿一条短裤和一件披风礼拜。布热德的传述:穆圣禁止男人披一件斗蓬或只穿裙子不穿斗蓬礼拜。阿里之子哈桑的传述:当我立站拜功时,便穿着最好的衣服,有人问我时,我说:真主是俊美的,他喜欢俊美。所以,我为我的养主修饰。我便引证经文(阿丹的子孙啊!每逢礼拜,你们必须穿着服饰)(《古兰经》七:31)。

可否光着头礼拜

伊本·安巴斯的传述:穆圣有时摘下他的帽子,放在他的前面做遮挡物。哈奈菲派主张:男人光着头礼拜为认可,但为了表示虔诚光着头礼拜为可佳。无任何证据说明戴帽礼拜为可贵。

5、朝向天房。众学者公决:礼拜者必须面向禁寺(天房)礼拜,真主说:(你应当把你的脸转向禁寺。你们无论在那里,都应当把你们的脸转向禁寺)(《古兰经》二:144)。白拉依的传述:我们同穆圣朝向巴勒斯坦圣殿礼拜,历时十六、七个月,后来我们改向天房礼拜。

亲眼目睹天房和未见天房者应怎样朝向

亲眼见到天房者,应面向其房体。未见者应面向其方位。这是根据各人力所能及而言。真主对每个人只按能力责成。艾布胡勒的传述:穆圣说:东方和西方之间的地方都是礼拜的朝方。"这是指麦地纳、叙利亚、伊拉克及美索布达米亚的北方人;埃及人的朝方在东南方之间;也门人的朝方是北方;中国人、印度人的朝方是西方。

怎样了解朝向

每个国家都有了解朝向特定的标志。如在清真寺里所修建的壁龛和指南针,都是辨别朝向的标志。

辨不清朝向者的律例

因天阴或黑暗或别的原因而辨不清朝向时,必须向人请教。若找不到请教者时,自己推断,凭推断的方向礼拜,其拜功是成功的。即使拜后知道朝向错位,也不必重礼。若拜中知道朝向错位时,就在拜中转向朝向,切不可中断拜功。伊本·欧玛的传述:人们在古巴邑清真寺正做晨拜,这时候来了一个人,他说:穆圣昨天夜里得到启示:真主命令他朝向天房礼拜。"故你们应该朝向天房礼拜。大家本来都是面向叙利亚礼拜的,现在统统转向天房礼拜。

若以推断的方向礼了一番拜后,想再做另一番拜时,必须再次推断。若推断有新的改变时,就执行新的推断结果,而不必重礼第一次推断的拜功。

什么情况下不朝向天房

朝向天房是主命。但在下列情况下可以不朝向天房

1)骑乘者礼副功拜时,可以在骑乘物上礼拜,他要指点鞠躬、叩头,但叩头要低于鞠躬。骑乘物走向那里,那里便是他的朝向。热比尔之子阿密尔的传述:我见穆圣在骑乘物上照着骑乘物行走的方向礼副功拜,并用头指点。但主命拜没有这样做过。《艾哈默德圣训集》中有:穆圣从麦加来到麦地纳时,在骑乘物上礼拜,骑乘物走向那里,他就朝向那里。故降示了这段经文:(无论你们转向哪方,那里就是真主的方向)(《古兰经》二:115)。伊布拉欣说:我们原来在骑乘物上礼拜时,骑乘物走向那里,我们就朝向那里。伊本·哈兹姆说:根据圣门弟子、再传弟子的传述,居家者和旅行者都可以执行这种律例。

2)受强迫者、病人、恐惧者礼拜时,怎样朝向

上述三种人无能朝向天房礼拜时,可以不朝向天房。穆圣说:我凡命令你们做的一件工作,你们要尽力遵之。"真主说:(如果你们有所畏惧,那么,可以步行着或骑乘着做礼拜)(《古兰经》二:239)。伊本·欧玛说:如果你们害怕时,可以朝向,也可以不朝向的礼拜。

惟有安拉是应受崇拜的主
惟有安拉是应受崇拜的主


惟有安拉是应受崇拜的主

【呼图白讲坛】

编译 一卅柯 · 韩文成

安拉乎!万物见证他是养育之主,万有承认他为神明主宰。我见证惟有安拉乎是应受崇拜的主,独一无二的主,无物可比其本体、行为和德性的无比神妙之主!人类只有顺从他才会成功得救,只有屈服于他的伟大才能获得尊严,只有依靠他的仁慈才能变得富足,他是至强至恕的主;我见证先知穆罕默德是主的仆人和使者,是最优秀的使者、启示的保管员、主与众生之间的钦差,主在间断派使之后委派他为最后的使者,用他开启盲眼、聋耳和封闭的心,愿主永远无量地赐福安于他和圣裔及全体圣伴们!

安拉乎的仆民啊!

你们要敬畏安拉乎,他创造你们以认主独一,他命令你们赞美和颂扬主,他判定顺从者必获尊严,他注定叛逆者卑贱无疑,至尊主说:世人啊!你们要崇拜创造了你们和你们的祖先的主,但愿你们能敬畏"221

认主独一的人们啊!

惟有安拉乎是应受崇拜的主"是一句信仰证言,也是乐园的钥匙,天地宇宙因此而立,众生万象为此而造,安拉乎以此派遣使者、降启天经、规定合法与非法事物,公道和法庭奉此而立,天堂与火狱因此而生,被造物就此分为信士与昧徒、善人与恶棍,赏罚与此紧密相关,后世的清算以此为准,今世的奋战为此而起。认主独一,是安拉乎对众生享有的权利。

凡懂此意并遵守之人,必因得道而获平安;凡与此相悖之人,注定今世劳累、后世亏本。正如赛义德·本.珠白尔和丹哈克(主降慈悯于他俩)解释的那样,认主独一就是信仰的把手,至尊主说:宗教无强迫,正邪已分明。不信魔鬼而信安拉乎的人,已抓住了最可靠的信仰把手,安拉乎是全听全知的主"2256

认主独一的证言,是至尊主所指的定言:安拉乎将以定言使信仰者在今生和后世坚定不移,安拉乎使不义者执迷不悟,安拉乎为所欲为"1427

也是至尊主比喻的善言:难道你未见安拉乎怎样作比喻吗?一句善言犹如一棵良树,根深蒂固,枝叶参天"1424

这是众生的首要任务,也是众使者(主赐福安)倡导的第一信仰要旨:你们要崇拜安拉乎,除他之外你们绝无其他的主"765

伊本.安巴斯(主降喜悦)传述:先知派穆阿兹去也门传教,临行前对他说:'你要去面对的是信奉天经的人,你要号召他们的第一件事是:认主独一。'"(《布哈里圣训录》第7372段)

各位伊斯兰教胞:

唯有安拉乎是应受崇拜的主!"是最好的赞主词,是我们的先知和之前的历代先知(主赐福安于他们)所念的最佳赞词,他说:最好的祈祷是阿拉法日的祈祷,我和之前的先知们念的最佳祷辞是:唯有安拉乎是应受崇拜的主,独一无二的主,最高权力只归他掌握,一切荣耀只属于他,他是万能于一切的主"(阿布顿拉·本阿慕尔传述《提尔米济圣训录》第3594段)

在复生日,认主独一的证言在天称里的分量比任何事物都重,先知(主赐福安)说:在复生日,我的教民中有一个人在众目睽睽下被叫出来,他的九十九本档案被打开,每一本档案的内容多得望不到边。至尊主问:'这里面有没有你要否认的事实?'他回答说:'主啊!没有。'问:'我的记录天神们有没有冤枉你?'答:'没有。'问:'你有何辩解?你有没有做过什么好事?'此人惊恐万状地说:'没有啊!'主说:'其实你曾在我这里存了一些好事,今天你不受亏待。'然后给他出示一个证件,上面写着他曾念过:'我见证唯有安拉乎是应受崇拜的主,穆罕默德是安拉乎的仆人和使者。'此人惊呼道:'主啊!此证件怎么会和这些档案在一起?'主说:'你不会受亏待。'然后将其所有的档案放在天秤的一边,再将那个证件放在另一边,最后证件的分量重过了档案的分量。(此人最终进了天堂)"(阿布顿拉·本阿慕尔传述《提尔米济圣训录》第2644段、《伊本玛杰圣训录》第4300段)

各位信士:

认主独一的证言,也是最好的行为和正教基础。一个人只要诚心实意、坚信不移地宣读证言,并以行动实践之,那么其价值是世间任何事物都不能比拟的。

主的使者(主赐福安)说:先知努哈(主赐福安)在临终前对自己的孩子说:'我的嘱咐是:命令你做两件事,禁止你做两件事。命令的事是:一要诵念「唯有安拉乎是应受崇拜的主」,因为即使将七重天地都放在天秤的一边,而将「唯有安拉乎是应受崇拜的主」的真言放在天秤的另一边,「唯有安拉乎是应受崇拜的主」的真言必然重于七重天地,七重天地即便如一枚结构严密的戒环,「唯有安拉乎是应受崇拜的主」的真言也能击破它;二要赞颂和感谢安拉乎,因为这是万物的祈祷,万物因此而获给养。禁止做的两件事是:认主不一和骄傲自大。'"(阿布顿拉·本阿慕尔·本阿斯传述《艾哈迈德圣训录》第6591段)

先知(主赐福安)奉命与人斗争,直到人们承认唯有安拉乎是应受崇拜的主,并信奉他所带来的一切。凡是做到了这一点的人,其生命和财产都受到了他的保护,其最终归宿则交由安拉乎决定。先知(主赐福安)说:我奉命与人斗争,直到他们见证唯有安拉乎是应受崇拜的主、穆罕默德是安拉乎的使者,并做礼拜和缴纳天课。如果他们做到了这一点,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受我保护,除非触犯法律,他们的最终归宿则由安拉乎决定"(阿布顿拉·本欧麦尔传述《穆斯林圣训录》第20段)

认主独一的证言多么伟大啊!它使多少个民众摆脱了认主不一和多神崇拜的黑暗,走向认主独一和独崇安拉乎的光明,使多少个死去的民众因认主独一而得善果。先知(主赐福安)说:临死前念'唯有安拉乎是应受崇拜的主!'的人必进天堂"(穆阿兹传述《阿哈迈德圣训录》第22095段、《艾卜达伍德圣训录》第3116段)

愿主以神圣的《古兰经》赐福大家,使我们都能坚守伟大先知的道路。

我讲你们听,祈望主饶恕我和你们以及所有的穆斯林,大家向主忏悔吧!主是至恕至慈的。

第二部分

赞颂安拉乎造化众生以崇拜他,开阔认主独一者的心胸以认识他。我见证唯有安拉乎是应受崇拜的主,独一无二的主,赐给自己中意的仆民顺主善机的主;我见证先知穆罕默德是主的仆人和使者,是宣读两证言和召唤归顺正教的楷模,愿主赐福安于他和圣裔及遵循其号召、执行其法令的圣伴们!

各位穆斯林:

你们要敬畏造化了你们的主,他为你们揭示了认主独一的道路,因此你们要坚守这条正道;他禁止你们认主不一,所以你们要远离认主不一的举伴行为。

安拉乎的仆民啊!

至尊主将认主独一的证言定为通往天堂和脱离火狱的捷径,所以一个人只有做到口诵证言,并且心明其意和身体力行,才能做到守正不偏。

曾经有人问外海卜·本.穆南比赫(主降慈悯):“'唯有安拉乎是应受崇拜的主!'是天堂的钥匙吗?"他说:是的,但是每把钥匙都有齿,如果你带来的钥匙对得上齿,它就能给你打开门,否则无法打开"

为了让这句证言成为天堂的钥匙,我们必须遵守一些形同钥匙齿的条件:

1明了其意:除安拉乎之外,没有任何有资格接受崇拜的主,崇拜安拉乎之外的其他神灵是谬误之举,至尊主说:你要明白:唯有安拉乎是应受崇拜的主"4719

使者(主赐福安)说:凡明白唯有安拉乎是应受崇拜的主,而后死去的人必进天堂"(奥斯曼传述《穆斯林圣训录》第26段)

2坚信不疑,将信将疑地诵念证言不会给人带来任何益处,至尊主说:信士就是信仰安拉乎和他的使者,然后不再怀疑的人"4915

3心口一致地接受认主独一的一切内容,凡拒绝接受的人是昧主之人。

4完全服从证明认主独一的教法律令,至尊主说:不!以你的主起誓,他们不会轻易相信,直到让你裁决他们之间的纷争,而在心中对你的判决不觉反感之时,他们才会完全服从"465

5诚心实意地诵念证言,不说谎和阳奉阴违,因为伪信者也念此证言,但是他们心口不一,如至尊主所说:他们嘴里说的不是心里话"4811

先知(主赐福安)说:凡诚心实意地见证'唯有安拉乎是应受崇拜的主、穆罕默德是安拉乎的仆人和使者'的人,安拉乎不会让他进火狱"(穆阿兹传述《布哈里圣训录》第128段、《穆斯林圣训录》第94段)

6热爱证言,必须热爱证言和乐于实践证言,喜爱念证言者并与之为友,不与敌对证言者为伍。

7忠心耿耿,全心全意向主,抛弃一切私心杂念,至尊主说:他们只奉命崇拜安拉乎,对他忠心耿耿、守正不偏"985

认主独一的证言是多么的伟大!其地位是多么的崇高!对人的影响和作用是多么的深远!一个人若想成功获救,就得认真实践和坚持认主独一的证言。

主啊!求您使我们为认主独一而活,为认主独一而死,使我们和认主独一的人们一起共聚您的天堂。最最仁慈的主啊!求您饶恕所有的男女信士和穆斯林,宽恕他们中的活人和亡人,您是我们的主宰,是至听至近、有求必应的主。主啊!求您壮大伊斯兰和穆斯林,征服举伴行为和举伴主的人们,援助支持正教的人们。主啊!求您使我们万事得善终,拯救我们脱离今世的耻辱和后世的惩罚。

主啊!求您使我们的领导者们从事您喜欢的事业,迫使他们敬主从善,求您赐予我们的家园和所有穆斯林国家长治久安。主啊!求您接纳所有的穆斯林烈士。我们的主啊!求您赐予我们今世幸福和后世幸福,使我们免遭火狱之灾。

最后赞颂安拉乎 ——万世之主!

良言是施舍
良言是施舍

良言是善行


俗话说: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有人问你说:你会说话吗?"或许你会觉得很可笑。而在生活当中确有不会说话之人!有一次在公交车上,司机一个急刹车,全车人猛地晃动。一位穿着很时尚的女青年,恶狠狠地瞪着撞在她身上的中年男子,咬牙切齿地说了一句:瞧你这德性!"中年男子站稳后,扶正鼻梁上的眼镜,回答道:这不是德性,而是惯性!"全车人都哄笑了起来,那女青年也笑了起采,就这样,一场危机"在一阵哄笑声中化解了。所以,俗话说得好,一句话,说好了可以让人笑,说不好可以让人跳。这就要看你怎么去说,怎样去把握说话的艺术性了。真主在《古兰经》中是这样要求我们对人说话的:对人说善言。" (283)由此可见,善言就是真诚的温馨感人的话。

从这件小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有时候你的一句善言,一个简单的善行,都可能对别人产生你所意想不 到的效果和影响。与人接触、交往,都离不开语言。所以,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一种极其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真主赐予人类的特慈。语言的产生主要是用于传递真主的 教诲以及便于人们之间的交往、联系和沟通,它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调节人们的行为,激发人们热爱美的情趣。正如真主说:众人啊!我确已从一男一女创造了你们,我使你们成为许多民族和宗族,以便你们互相认识。在真主看来,你们中最尊贵者,是你们中最敬畏者。" (49:13)这段经典告诉我们真 主创造的人类社会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共同体,但由于信仰不同,文化不同,生活习惯不同,造成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穆斯林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不仅要同 穆斯林自己打交道,还要和非穆斯林打交道。所以,只有良言才能起到交往沟通和增进友谊的作用,反之,如果语言使用不当,会起到激化矛盾,加深误解的作用。 这是因为语言从产生使用开始,就有良莠之分,我们只有择良而从,才能真正体现真主创造语言的意义和作,才能发挥良言走向善行的作用。

那么作为安拉选择的优秀的民族——穆斯林,我们在言谈举止方面是不是更应该小心、谨慎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我们在言谈的时候口无遮拦的话,不但会伤害到我们自身,还会伤害到他人。真主在《古兰经》中说:他每说一句话,他面前都有天仙当场监察。" (50:18)

这句古兰经文就是告诉人们说话做事要有敬畏之心。虽然你肉眼看不到主宰,但真主却掌控着你的一言一行。这跟我们平常所说的伊哈萨尼"的概念是不谋而合的。哲伯拉依天使问穆圣什么是伊哈萨尼" (至善、完美的境界)穆圣回答说:伊哈萨尼"就是你侍奉真主,好似你亲眼看见他一样,你无法用肉眼看见他,但是,你应当确信他在注视着你。"所以,穆圣要求我们说话要多加注意:一个人无意识地说了一句话,而博得真主的喜悦,因此话,真主升高他的地位;一个人无意识地说了一句话,而遭到真主的谴怒,他因说此话而跌入火狱之中。"真主在《古兰经》中给我们打了这样一个比喻:难道你不知道真主有过这样一个比喻吗?一句良言,好比一棵优良的树,其根柢是深固的,其枝条高耸入云,凭主的许可,,按时结果。真主为众人打了许多比方,以便他们记取教诲。" (14:24)这段经文把美好的语言比作成一棵树,而一棵树是否果实累累,在于这棵树是否根植于肥沃土壤中,根深牢固。同样,一个人在社会群体中能否与人和睦相处,首先在于你要对别人讲友善的话,而不能说伤害别人话。

孔子曰:要敏于事而慎于言"一言以丧国,一言以安邦。"可见古人对说话的谨慎。所以,我们穆斯林更应该管好自己的舌头。真主在《古兰经》中说:你们对于自己所叙述的事,不要妄言:'这是合法的,那是违法的。'以致你们假借真主的名义而造谣。" (16:116)这段经文明确地规劝信士谨防滥用舌头。曾经有人请教穆圣说:你最怕什么?"圣人指着舌头说:我最怕它。"另一个人又问圣人:我们要求得到拯救的机密是什么?"穆圣回答道:管好你的舌头"。穆圣接着说:嘴和手不伤害穆斯林的人,才是真穆民。"又说:谁沉溺于闲聊中,他将是信仰中最差的人。"因此说:口出善言,可渡人;口出恶言,可毁人"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表述语言的质量,从安拉的教诲中净化心灵,心灵美好,语言自然也就美好。如若遇到一些是非场合,应保持沉默是金"的原则,才能免去许多是非之事。人常说: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确是饱含做人的道理。所以小至家庭亲戚邻里,大到社会交际,皆应谨守敏于事而慎于言"的原则。穆圣说:谁相信安拉和末日,就当说善言或沉默。"

在古希腊有这样一个故事:寓言家伊索,因家庭贫穷,年轻时曾在贵族人家当佣人。有一次,主人要宴请许多当时著名的哲学家,命令伊索准备最好的菜,伊索一道道的上菜,每一道都是各种动物的舌头。主人大吃一惊,问他:这是怎么一回事?"伊索回答:您要我准备最好的菜,舌头是传述各种学问的关键,对于哲学家来说,没有舌头,也就无法表达他们的哲学思想,所以我觉得没有比舌头更好的东西。"客人们听了,都认为有道理而开怀大笑,主人也觉得很有面子。第二天,主人又要请客,故意吩咐伊索准备最坏的菜。哪知道上菜时,依然是一整桌的舌头宴",主人气冲冲地质问伊索:今天你怎么解释?"伊索从容回答:祸从口出,诽谤、造谣、诬蔑、中伤、挑拨等坏事,难道不是通过舌头产的吗,所以,我觉得没有比舌头更坏的东西。"时这些著名的哲学家,都十分称赞伊索的智慧。简、有力、贴切与恰到好处的绝妙比喻",给留下深刻印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舌头就是一把双刃剑",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控制好自己的舌头,不能舌头改变我们的方向——即通往乐园的方向。 所以,穆圣常常对索哈伯"说:欲正其,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正其言。"经训启迪我们,生活 告诫我们,良言的基础是坚定的信仰,体现信仰的语言才是良言,才能导致善行。穆斯都是有信仰的群体,既要敬行天道五功:念、礼、斋、课、朝,又要践行人道 五典,即孝顺父母、尊长幼、夫妻互敬、兄弟宽容、朋友忠信,真正做天道人道兼行、言论行动一致,那么我们穆斯就一定能完成真主交付的大地代治者"的光使命。

穆斯林同胞们,应当说善言:对受困的人,说些解围话;对一时疑惑的人,说些提醒的话;对处绝境中的人,说些宽慰话;对纷争中的人,说些公道话;对干罪的人,说些制止话,,...,总之,言确能给人益济,给人省悟和自尊,能使对方得希望和勇气。良言将为他(指安拉)所知,升起善行。" (35:10)真主是多么的仁慈啊!良言同样是善行。

​伊斯兰是和平的宗教 1
​伊斯兰是和平的宗教 1

伊斯兰是和平的宗教

当代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错误理解伊斯兰的危机大幅度升级。这就是造成有些仇视伊斯兰的人和一些无知者对伊斯兰进行丑化和描绘成"暴力"、"恐怖"与"极端"形象的原因。事实上,伊斯兰是一个和平的宗教。伊斯兰的名字本身即派生自"和平(赛俩目)"一词,而且和平也是安拉的尊名之一。归信伊斯兰的人被称作"穆斯林(和平人士)",穆斯林一词在古兰和圣训中多有提及。作为伊斯兰旗帜下每一位穆斯林,在当下这个信息全球化的时代,有责任阐明伊斯兰的真实和崇高。

———泰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谢赫苏瓦德索玛里亚素

人际关系中的伊斯兰和平

伊斯兰呼吁以互识互助作为交往的基础。伊斯兰为人类生活所制定的基本原则,便是安宁、和平和稳定,这是毫无疑意的。在伊斯兰看来,无论是个人、团体、还是国家,凡人类关系之根本,就在于主持正义、互识互助;而并非侵略压迫、恐怖冲突。假若我们悉心思考伊斯兰理念,即可明显发觉,伊斯兰的根本目的,乃是呼吁全人类实现包罗今、后两世的全面的真正的和平与成功:今世的安宁稳定与后世的永久乐园。诚如安拉所言:"你们中当有一部分人,导人于至善,并劝善戒恶;这等人,确是成功的。"(3:104)此段经文中的"至善"一词,即指的是伊斯兰———它是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通过安拉的启示,为了实现人类今、后两世的幸福,带给全人类的生活制度。这便是伊斯兰使命和宣传的最崇高目标。

认识安拉如同认识全人类

然而,全知彻知的安拉却意欲部分人拒绝接受旨在实现今、后两世全面和平的这一正义与互助。尽管如此,为了在今世生活中实现部分和平,伊斯兰仍然呼吁所有人在正义事业上互识互助,坚决反对因侵略和压迫而相互媾合。

安拉在《古兰经》中确立了人类关系的准则:"众人啊!我确已从一男一女上创造你们,我是你们成为许多民族和宗教,以便你们相互认识,在安拉看来你们中最尊贵者,是你们中最敬畏者。安拉确是全知的,确是彻知的。"(49:13)

互识就像是一根在不同种族、不同部落、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类关系间旋转的轴心,有别于一个人知道另一个人名字的更深远意义。然而,互识将促使人们相互间展开更高层次的有益交流和互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明确的互识,必须要认识以敬畏和高尚为崇高理想,积极努力向上,和平的关系本质,把个体、部落和民族间的友好交往提升到理想的水平;这便是名副其实的多领域、多层面的相互认识。当相互认识的目标在不同阶层的民族间得以实现的时候,导致仇视和冲突、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危害的分歧的领域就会相对减少。

互识互助共创和平因此,和平乃是促进目标明确的互识互助,以及在不同民族、部落间传播正义的最基本的要求。各民族间的目标明确的互识,是实现人类社会和平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这也是在敬畏和正义的层面上彼此互助,响应安拉命令的基础。安拉说:"你们当以敬畏和正义而互助,不要为罪恶和横暴而互助。你们当敬畏安拉,因为安拉的刑法确是严厉的。"(5:2)

互识的本质,促进了互识各方的互助;伊斯兰将理想的互助定格在正义与敬畏的层面之上,此二者是人类两世和平与幸福的保障。而在人类间时常发生的以犯罪和侵略为目的的相互媾合,则是伊斯兰所禁止的;因为此二者是引发一切战争、矛盾,以及点燃危害人类和平与幸福的冲突之火的万恶之源。综上所述,可明显获知:伊斯兰信仰共同体的外交关系之根本,就是和平与互助。至于因偶然的原因所发生的偶然的战争,则是出于敌人对穆斯林及他们宗教的侵犯所致。

和平是每个人的愿望,它不仅仅是信仰和安宁的结果,而且出自无侵犯的原则。伊斯兰对于战争的规定,旨在于保护伊斯兰宣传和伊斯兰人的平安,确保高举仁爱与和平大旗的伊斯兰号召的进程,维护人类有选择(并非强迫)信仰作为一个宗教和生活制度的伊斯兰的自由权。 诚如安拉所言:"对于宗教,绝无强迫;因为正邪确已分明。谁不信恶魔而信安拉,谁确已把握坚实的绝不断折的把柄,安拉是全知的,是全聪的。"(2:256)

开发 midade.com

丝绸之路文明对话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