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伊斯兰教的疑问

以物配主的含义及种类
以物配主的含义及种类

在(认主独一的种 类)一文中已说过:"讨罕德"(认主独一)包括确定与否定两个方面,不彻底地"否定"就是"不信",不彻底地"确定"就是"举伴"(以物配主)。因此, "讨罕德"必须是"否定"与"确定"并举。谁不以这种方式来确定清高伟大的安拉的权利,那他就以物配主了。

以物配主,分为两种:一种是脱离出伊斯兰教的"大的以物配主"。一种是除此而外的以物配主。

第一种:大的以物 配主。是被"沙里亚"(指安拉及其使者)所命名为"以物配主"的一切行为,这种"以物配主"意味着行为人已叛离伊斯兰教。例如:把专为清高伟大的安拉所做 的某一功课转向除安拉之外的,如为除安拉之外的作礼拜(崇拜安拉之外的)、为安拉之外的斋戒、宰牲。同样地,呼求除安拉之外的,也属于最大的以物配主行 为。如:呼求死人、呼求不在的人从除清高伟大的安拉外,人力不及的事物中拯救他。诸如此类以物配主的现象,在学者们的专著中有论述。

第二种:小的以物 配主。凡是被"沙里亚"称为以物配主的言行,以"以物配主"而命名,但行为人不认为是脱离出伊斯兰教的。例如:以除安拉之外的起誓,因为穆圣(愿安拉福安 之)说:"谁以安拉之外的发誓,他确已叛教了,或以物配主了。"因为以安拉之外的发誓者,不会相信除安拉之外的具有类似安拉的尊大崇伟时,他就是犯了小的 以物配主罪的以物配主者。无论这个被起誓的是位大人物或不是大人物,都是一样的。因此,以穆圣(愿安拉福安之)发誓不允许,以领袖、大臣、部长发誓不允 许。不允许以"克尔白"天房、以哲伯莱依勒、米卡依勒发誓,因为这是以物配主的行为。但属于小的以物配主,不导致脱离出伊斯兰教。

小的以物配主行为 当中,还有:沽名钓誉,例如,有人为清高伟大的安拉作礼拜(拜主),但他知道有人看见他礼拜,他就刻意地美化他的拜功,为了让人们看,这人就是犯有小的以 物配主罪的以物配主者。因为他是在为安拉作功课,但他在功课当中加入了为人们炫耀功课的成份。同样地,当有人为了追求安拉的喜悦施舍了他的财物,但他又希 望博得人们的赞赏,那他就是犯有小的以物配主罪的以物配主者。这类小的以物配主现象,在学者们的著作中多有提及。

一名汉族青年加入伊斯兰教
一名汉族青年加入伊斯兰教

我叫李波,是一个汉族青年,十二年读书生涯一直接受着正统的唯物主义教育,对世界所有宗教不甚了解,或者说带有一种幼稚的偏见与误解。在一段求学途中相识我忠诚的友人金庭君后,才得以接触一点与伊斯兰有关的知识,这些接触是非常短暂且无意识的,以后中断过很长时间。

等到正式深入其中已是一九九二年初夏,地点在河南南阳,很遗憾逗留仅月余。

关于离开的原因大约如此:

一、当时主观上我还带有很大程度的试探性质,对伊斯兰教义及其主张的思想真正吸收太少,此外我那时也不愿放弃自己曾为之学习过五年之久的音乐,而且对社会其它领域的职业抱着很大希望;

二、客观上河南坊上不相信我的诚意,加上他们对音乐的某种偏见,其间还似乎带有一种狭隘的民族排斥心理。回到家乡后,欲通过本地伊斯兰团体继续学习,最终因他们的排外而夭折。

而真正从心理上完全接受伊斯兰却是从脱离那段生活后,这一年多的日子里,特别是到现在,献身伊斯兰的愿望更加强烈。这种清晰与透彻的转变,与我对伊斯兰的认识有绝对关系。

与其它宗教相比较,伊斯兰更注重现实,有其卓越的优越性:

一、尊重知识,重视教育,奖励求学,不排斥先进的外来文化;

二、奖励奋发进取,自食其力,不许隐居,反对独身主义或坐安得食作社会的寄生虫;

三、奖励造福社会,反对碌碌无为;

四、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主张因地制宜,反对僵化不变;

五、主张全人类一律平等,反对等级制度与种族歧视;六、反对侵略战争,保卫和平二这便是伊斯兰的生命力。

以我短暂的接触看中国伊斯兰现状,所形成的印象是大部分穆斯林文化素质普遍太低,甚而还处于一种懵懂状态。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启蒙教育和理性信仰。

纵观历史,伊斯兰自唐朝传入我国后,以元、明两代最为兴盛,其因归功于当时伊斯兰文化的传播。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从阿拉伯世界传进的伊斯兰理论体系已显弱势。

所以,现在,

一是需将国外现代的伊斯兰研究成果介绍到中国来,填充国内研究空白,使众多的人从因袭信仰上升到理性高度;

二是之所以我国青年人对伊斯兰的精神缺乏了解,原因如下:

a、接触它的机会有限;

b.大多数阿訇的素质不高;

C、宣传材料缺乏,宣传工具落后;(关于C我必须补充一点,香港的基督教会在这一方面做得很好,他们利用自己拥有的广播电台对外播音,扩大影响);

三是振兴伊斯兰需要一系列伊斯兰机构为群众提供宣传与咨询服务,鼓励大家去研究《古兰经》和《圣训》以解决人生与未来的归宿问题。

历史上曾有一些坚决反对并严厉遣责宗教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但他们所持有的研究成果及其理论都是以人类现有的能够解释世界的一些东西为起点的,他们没能也无法站在"真理"的高度来形成世界关学说。

对大多数还不能解释的东西他们亦束手无策。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它们已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与谬误。我以为伊斯兰不仅是什么"宗教",它也是一整套完美的社会体系,包括物质的与意识的,诸如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哲学、道德伦理。科学、教育学。

原作者:李波

怎样对待非穆斯林的节日
怎样对待非穆斯林的节日

【中穆青网编/Ibrahim】同胞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来临了了,穆斯林网络世界也在争论如何对待非穆斯林节日的问题 。众所周知穆斯林是中华大地56个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数多,分布广,居住分散,可以说遍布中华大地,对本国的非穆斯林,他是穆斯林,有着伊斯兰的一面,对外国的穆斯林,他是中国人,是中华民族组成的一部分。因此这就形成了一个问题,如何看待非穆斯林节日?这些琳琅满目的节日中有宗教节日,民族节日,社会节日。这些节日有国外的有国内的,比如圣诞、元旦、春节、国庆节、端午节等等。那么,哪些节日是我们穆斯林应该谨慎对待的呢?以下是格尔达威长者的一些见解,仅供参考。



生活在非穆斯林国家的穆斯林看到周围非穆斯林举行各种性质和不同形式的节日﹐有些是宗教节日﹐有些是文化或社会节日﹐穆斯林应当分明节日的性质和内容,不能一律都拒绝﹐也不能一律都融入﹐"入乡随俗"也应当有选择地区别对待﹐保持自己穆斯林的本色。如果是国家的节日﹐如国庆纪念﹑儿童节﹑劳动节﹑妇女节﹐没有任何宗教色彩﹐作为生活在那里的平等公民﹐应当参加节日庆祝﹐表现爱国热情。如果是当地的宗教节日﹐有明显的宗教象征物和崇拜仪式﹐穆斯林应回避﹐以防信仰受到影响。



我们生活在非穆斯林国家﹐节日中的一些非宗教性质的活动也可以让孩子们参加﹐例如学校联欢会﹐观看节日彩车大游行﹐互相祝贺节日﹐对信仰基督教的同学说一声"祝你圣诞节快乐"也未尝不可﹐不等于参加他们的宗教礼拜仪式。



《古兰经》说﹕"有人以祝辞祝贺你们的时候﹐你们当以更好的祝辞祝贺他﹐或以同样的祝辞回答他。真主确是监察万物的。"(4﹕86) 穆斯林主张对一切人的微笑和热情都是慈善行为﹐只是对伊斯兰的敌人不这样﹐所有非穆斯林只要不是有意与穆斯林为敌﹐都是我们的朋友。 生活在非穆斯林社会中穆斯林﹐没有理由同非穆斯林的邻居或同事保持距离﹐而应当表现穆斯林和蔼可亲的性格﹐因为穆斯林绝不是思想殭化没有人情味的冷血动物。只有多接触和正常对话﹐互相才有尊重和理解。



信仰坚定的穆斯林﹐虽然生活在非穆斯林环境中﹐但是对待周围民众﹐在未违背伊斯兰原则的活动中是允许同他们打成一片的﹐因为﹐那里就是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必须以好的形像影响那里的人。 根据以上情况﹐概括三点应当注意﹕



第一、保持认主独一的信仰﹐绝不参加崇拜任何东西的宗教仪式。



第二﹑饮食和习惯保持穆斯林的尊严﹐绝不含糊﹐可以直接声明﹐得到周围的人谅解。



第三﹑没有必要一切都模仿非穆斯林的行动﹐先知穆圣(愿主福安)说﹕"如果模仿别人﹐被看作完全像别人﹐那么﹐你就变成了他们中的一个。"《阿布·达伍德圣训集》



伊斯兰没有限制穆斯林不许可到什么地方去﹐也没有限制不能到什么地方移民和定居﹐那么﹐生活在非穆斯林之中﹐就应当适应社会﹐接近当地不信伊斯兰的民众﹐只须从以上三个方面维护自己的信仰﹑习惯和特征﹐这就没有伤害穆斯林的基本原则。



综上所述,大家应该知道哪些性质的节日,我们要谨慎对待了吧?

开发 midade.com

丝绸之路文明对话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