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伊斯兰教的疑问

为什么穆斯林不食猪肉?
为什么穆斯林不食猪肉?

穆斯林为何不吃猪肉

猪肉是中国人主要的肉食,回民也是中国人,而且在大部分地区与汉民杂居,他们却不吃猪肉。回民为什么不吃猪肉呢?汉民固然不知道,一般回民也说不出什么理由来。“疑思问",本是人之常情,故汉民常常向回民提出这个问题来。回民不能做圆满的答复,故不愿别人向他们提出这个问题。回民不吃猪肉,已经够奇怪了;不许别人问,更加奇怪,真令人觉得有几分神秘。

  回汉同胞之间,因为这个问题,在反动统治的时代,曾发生了不少的摩擦和纠纷,曾影响了回汉同胞之间的团结和互助。在人民民主专政的时代,这个问题,我认为还有澄清的必要。

(一)古代各民族对于猪的看法

  古代的埃及人认为猪是污秽的,牧猪的人不得入寺庙。希腊人和罗马人却以猪为赎罪的祭品。除巴比伦人外,闪族人都不吃猪肉。哈兰人(Harranians)平常不吃猪肉,但每年吃一次。

  汉族的祖先是吃猪肉的,但他们祭天地的时候用牛,故牺牲二字从牛。礼记上说:“燔柴于泰坛, 穆斯林为何不吃猪肉

猪肉是中国人主要的肉食,回民也是中国人,而且在大部分地区与汉民杂居,他们却不吃猪肉。回民为什么不吃猪肉呢?汉民固然不知道,一般回民也说不出什么理由来。“疑思问",本是人之常情,故汉民常常向回民提出这个问题来。回民不能做圆满的答复,故不愿别人向他们提出这个问题。回民不吃猪肉,已经够奇怪了;不许别人问,更加奇怪,真令人觉得有几分神秘。

  回汉同胞之间,因为这个问题,在反动统治的时代,曾发生了不少的摩擦和纠纷,曾影响了回汉同胞之间的团结和互助。在人民民主专政的时代,这个问题,我认为还有澄清的必要。

(一)古代各民族对于猪的看法

  古代的埃及人认为猪是污秽的,牧猪的人不得入寺庙。希腊人和罗马人却以猪为赎罪的祭品。除巴比伦人外,闪族人都不吃猪肉。哈兰人(Harranians)平常不吃猪肉,但每年吃一次。

  汉族的祖先是吃猪肉的,但他们祭天地的时候用牛,故牺牲二字从牛。礼记上说:“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瘗埋于泰折,祭天也:用骍犊。"(祭法)祭宗庙、山川或衅钟的时候,也大半用牛或用羊,如“告朔之饩羊",就是明显的例证。他们对于羊的观念是很好的,故“美"、“善"、“义"、“祥"等字,都从羊。他们认为牛羊是比猪高贵的,因此,礼记上说:“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曲礼)又说:“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王制)这大概是由于猪不爱清洁的缘故。易经睽卦:“上九,睽孤,见豕负涂。"程传说:“睽极无所不疑,其见三,如豕之污秽,而又背负泥涂,见其可恶之甚也。"说卦:“坎为豕"。周易大全说:“前后皆阴之污浊,而中心刚躁者,豕也。"李时珍说:“按许氏说文云:“豕字象毛足而后有尾形。"林氏小说云:“豕食不洁,故谓之豕。"“坎为豕",水畜,而性趋下,喜秽也。"(本草纲目卷五十兽部)猪喜欢吃污秽,故古人把猪关在厕所里,因此,溷字有两个意义:(1)豕所居也(见苍颉篇),(2)厕也(见说文);厕字也有两个意义:(1)便所也,(2)以养豕溷也。由此可见,在古代的中国,猪通常是豢养在厕所里的,故地位很低。

(二)现在不吃猪肉的民族

  大家都知道中国回民不吃猪肉,却不知道国内信仰伊斯兰教的各兄弟民族,以及全世界的伊斯兰教徒——包括苏联千百万的伊斯兰教徒——也都不吃猪肉。蒙民同胞大部分是不吃的。印度教徒,也是不吃的。日本人民,在明治维新以后(十九世纪末期),才开始吃猪肉。在马达加斯加岛和坡里尼西亚岛上,猪是禁忌。南非洲班图人的男子不吃猪肉。南非洲组鲁人的女儿们不吃猪肉,因为她们恐怕吃了猪肉之后,相貌会变得像猪那样的难看。南美洲北部的加利比人不吃猪肉,因为他们像大部分的原始民族一样,相信人的体格和性格大半与所吃的食物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他们生怕吃了猪肉之后,眼睛会变得像猪眼那样的渺小。

(三)伊斯兰教为什么禁止吃猪肉呢?

  伊斯兰教承认人类是世界的主人翁,是代理安拉(上帝)统治世界的,世界万物是供人利用的,供人享受的,故古兰经说:他(指安拉)以你们为大地的代治者。"(六∶一六五)

  “安拉为你们而制服海洋,以便船舶奉他的命令而航行,以便你们寻求他的恩惠,以便你们感谢。他为你们而制服天地万物,对于能思维的民众,其中确有许多迹象。"(四五∶一二,一三)

  “他已为你们创造大地上的一切事物。"(二∶二九)

  世界万物是供人利用和享受的,故伊斯兰教准许人吃各种合法的、佳美的食物。古兰经说:

  “众人呀!你们可以吃大地上所有合法而且佳美的食物,你们不要随从恶魔的步伐,他确是你们的明敌。"(二∶一六八)

  合法的食物,是以合法的手段取得的食物;佳美的食物,是纯洁的、可口的、富于营养的食物。随从恶魔的步伐,是指蒙昧时代的阿拉伯人因为封建迷信而戒除种种合法而且佳美的食物。

  当日,他们不知道清洁卫生,常吃自死的牛羊骆驼和宰牲时流出的血液,也吃猪肉,故古兰经叙述穆罕默德的任务说:

  “他命令他们行善,禁止他们作恶,准许他们吃佳美的食物,禁戒他吃不洁的食物。"(七∶一五六)

  古兰经指出不洁的食物只有四种:(1)自死物,(2)流血,(3)猪肉,(4)奉偶像之名而宰的动物。

  “他(指安拉)只禁止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安拉之名而宰的动物。"(二∶一七三)

  “你说:在我所受的启示里,我不能发见任何人所不得吃的食物,除非自死物,或流血,或猪肉——因为它确是不洁的——或诵非安拉之名而宰的犯罪物。"(六∶一四五)

  为什么禁止吃自死物,血液和诵非安拉之名而宰的动物,因为篇幅所限,不能在本文内加以解释。

  猪是牲畜中最不爱清洁的东西,不像牛羊样选择食物,因此,一般的猪,常害各种疾病,故猪肉是益少害多的。

  古代的中国医学家一致承认猪肉是许多疾病的根源,但他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现代的医学家,借显微镜等科学仪器的帮助,进一步证明了猪肉中的寄生虫是许多疾病的根源。伊斯兰教禁止吃猪肉,正是从清洁卫生着眼的。

  (四)批评和自我批评

  南北各省,回汉杂居;汉民经常吃猪肉,回民却绝对不吃。汉民得不到正确的解释,就想出了种种穿凿附会的说法。

  有些人说:回教的经典上说:'勿食诸肉',回民不识汉字,所以不吃猪肉。"这是佛教徒的观点,是想当然"的说法。回教的经典是回文的,不是汉文的,怎么会把"字误解作"字呢?

  有些人说:回民把猪当神灵,所以不敢吃猪肉。清真寺里还供奉着一个铜铸的猪头哩。"这简直是幻想和诬蔑。回教是绝对的一神教,除安拉(Allah)之外,什么都不崇拜,回民怎么会把猪当做神灵呢?

  中国人民革命成功了,全国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少数民族在政治上有了平等的地位,在全国各民族的领袖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之下,绝没有人敢侮辱我们了。我们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无论要保持或要改革,我们都有绝对的自由,任何人不得强迫或干涉。这是我们应该感谢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民族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是要全部实现的,毫无疑义。但有个别的工作人员,认识不够,不能把握政策,不知道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以致部分回民怀疑共同纲领,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据我所知,有一部分工作人员,对于不吃猪肉的回民干部和工作人员,加以冷嘲热讽,说他们封建迷信,思想有问题,使他们不能安心工作,甚至为环境所迫,不能不屈服或自动辞职。我认为这是一种左倾的幼稚病,是大汉族主义在下意识里作祟。这对于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极端有害的。就回民干部和工作人员来说,吃了猪肉,思想未必进步;脱离回民群众,却是可以保证的。

  据我看来,吃猪肉与否,并不关乎思想的进步。我们大家都知道马克思和爱因斯坦都是不吃猪肉的犹太人,但马克思发明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爱因斯坦发明了相对论,对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有划时代的伟大贡献。我们大家也都知道战犯白崇禧是随便吃猪肉的,他的思想却是那样的反动。由此可见,不吃猪肉的人,思想也能进步;吃猪肉的人,思想未必就没有问题。吃不吃猪肉绝对不是衡量思想的标准。

  我们回民同胞对于猪肉问题认识不够,以致有种种不正确的观点和不正当的行为,形成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这也是应该加以深刻的检讨的。汉民同胞对于我们的种种误会和诬蔑,我们自己应该负一部分责任。

  古兰经上关于戒食猪肉的明文,共计三条(第二章第一七三节,第五章第三节,第六章第一四五节),每条都有猪肉二字,但这两个字并没有染污了古兰经,大家讽诵那三条明文的时候,并没有什么表情。大家说汉语的时候,提到猪肉二字为什么要唾一口,表示厌恶的意思呢?我认为这是一种无谓的举动;在汉民同胞面前作这种表情,是不礼貌的。提到牛肉二字的时候,倘若有人唾一口,你们觉得怎么样呢?

  一般回民都忌讳猪字,因此闹出许多笑话来。

  东南的回民曾参加明太祖朱元璋的农民革命,立了汗马功劳,朱元璋为了奖励他们的勋劳,赐他们姓朱,在专制时代,这是无上的光荣。但现在有人问那些功臣的子孙姓什么的时候,他们觉得很难为情,他们认为朱元璋叫回民姓朱,是一件缺德"的事情。据说有改姓黑的,不知确实否。

  古兰经上(一八∶九四,二一∶九六)提及古代的两个民族雅朱者和马朱者,有无知的回民,曾提议把经文改为雅牛者和马羊者。

  有些地方的回民,忌讳猪字,把猪肉叫做虎克肉,“虎克"是波斯语Khug的对音,翻译出来,是个肉字。中国的猪字,换成波斯的猪字,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云南回民忌讳猪字,因为通常用“肉"字表示猪肉,故改称牛肉羊肉为牛菜羊菜。他们又忌讳肥字,故改称肥牛肥羊为壮牛壮羊。但阿訇讲经的时候仍然说:“割断骨肉使不得",“应该宰肥胖的牲灵做古尔邦"。一般回民仍然说:“儿女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肥胖的回民,仍然承认他自己的脚太肥,不能穿太瘦的鞋子。

  反动统治时代,是大汉族主义的时代,汉人自称大教,称回民为小教,这显然是轻视回民的意思,一般回民却承认了这个称呼。凡是与汉人有关的东西,他们都加一个大字,例如把猪肉叫做大肉(云南回民把猪肉叫做大菜),把猪油叫做大油。因此,有些回民不愿别人称他的比较大一点的油瓶为大油瓶,这是很无谓的。

  在回民汉民杂居的地区,汉民携带猪肉通过回民居住的大街小巷,必须包藏起来;否则,就会挨打。赶着猪群通过回民村庄的人,猪和人都要遭无妄之灾。回民同胞不调查一下究竟他是有意给回民开玩笑的本地人呢?还是不知道回民风俗习惯的异乡人呢?不问青红皂白,动手打人,违背伊斯兰教和平宽容的精神,是应当改正的。

  最后,我要告诉回民同胞们,猪肉并不是绝对不可以吃,因为伊斯兰教是实事求是的,伊斯兰教的教律不是呆板的,却是灵活的,到了逃灾躲难的时候,一切都可以变通。因此,古兰经每次戒食自死物、血液和猪肉之后,总要说明:“凡为势所迫,非出自愿,且不过分的人,(虽吃禁物),毫无罪过。"(二∶一七三,六∶一四五)或者说:“凡为饥荒所迫,而无意犯罪的,(虽吃禁物,毫无罪过),因为安拉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五∶三)

(五)总结

  我在本文中说明了回民不吃猪肉是由于爱好清洁,讲究卫生,不是由于封建迷信,思想落后;又说明了吃猪肉与否不关乎思想的进步,换句话说,吃猪肉的人,不一定是进步分子,不吃猪肉的人,思想不一定有问题。但是回民干部吃了猪肉,一定会脱离回民群众。回汉两族之间过去和现在因猪肉而引起的、莫须有的纷争和隔阂,只有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才能彻底澄清。

猪肉既然比较容易传疾病,汉族同胞也就应该化除成见,虚心地把这个问题研究一下。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和各省市县人民政府卫生部门,对于猪肉的检验,应该特别注意。再就回民同胞来说,也应该认识这不是一个单纯的宗教问题,而且是一个民族问题,政治问题。因此,回民也应该化除成见,学习政治,学习时事,认清环境,认清时代,同时,应该学教义,了解伊斯兰教和平宽容的教训,发扬穆罕默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以达到加强各民族团结的目的。

祭天也;瘗埋于泰折,祭天也:用骍犊。"(祭法)祭宗庙、山川或衅钟的时候,也大半用牛或用羊,如“告朔之饩羊",就是明显的例证。他们对于羊的观念是很好的,故“美"、“善"、“义"、“祥"等字,都从羊。他们认为牛羊是比猪高贵的,因此,礼记上说:“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曲礼)又说:“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王制)这大概是由于猪不爱清洁的缘故。易经睽卦:“上九,睽孤,见豕负涂。"程传说:“睽极无所不疑,其见三,如豕之污秽,而又背负泥涂,见其可恶之甚也。"说卦:“坎为豕"。周易大全说:“前后皆阴之污浊,而中心刚躁者,豕也。"李时珍说:“按许氏说文云:“豕字象毛足而后有尾形。"林氏小说云:“豕食不洁,故谓之豕。"“坎为豕",水畜,而性趋下,喜秽也。"(本草纲目卷五十兽部)猪喜欢吃污秽,故古人把猪关在厕所里,因此,溷字有两个意义:(1)豕所居也(见苍颉篇),(2)厕也(见说文);厕字也有两个意义:(1)便所也,(2)以养豕溷也。由此可见,在古代的中国,猪通常是豢养在厕所里的,故地位很低。

(二)现在不吃猪肉的民族

  大家都知道中国回民不吃猪肉,却不知道国内信仰伊斯兰教的各兄弟民族,以及全世界的伊斯兰教徒——包括苏联千百万的伊斯兰教徒——也都不吃猪肉。蒙民同胞大部分是不吃的。印度教徒,也是不吃的。日本人民,在明治维新以后(十九世纪末期),才开始吃猪肉。在马达加斯加岛和坡里尼西亚岛上,猪是禁忌。南非洲班图人的男子不吃猪肉。南非洲组鲁人的女儿们不吃猪肉,因为她们恐怕吃了猪肉之后,相貌会变得像猪那样的难看。南美洲北部的加利比人不吃猪肉,因为他们像大部分的原始民族一样,相信人的体格和性格大半与所吃的食物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他们生怕吃了猪肉之后,眼睛会变得像猪眼那样的渺小。

(三)伊斯兰教为什么禁止吃猪肉呢?

  伊斯兰教承认人类是世界的主人翁,是代理安拉(上帝)统治世界的,世界万物是供人利用的,供人享受的,故古兰经说:他(指安拉)以你们为大地的代治者。"(六∶一六五)

  “安拉为你们而制服海洋,以便船舶奉他的命令而航行,以便你们寻求他的恩惠,以便你们感谢。他为你们而制服天地万物,对于能思维的民众,其中确有许多迹象。"(四五∶一二,一三)

  “他已为你们创造大地上的一切事物。"(二∶二九)

  世界万物是供人利用和享受的,故伊斯兰教准许人吃各种合法的、佳美的食物。古兰经说:

  “众人呀!你们可以吃大地上所有合法而且佳美的食物,你们不要随从恶魔的步伐,他确是你们的明敌。"(二∶一六八)

  合法的食物,是以合法的手段取得的食物;佳美的食物,是纯洁的、可口的、富于营养的食物。随从恶魔的步伐,是指蒙昧时代的阿拉伯人因为封建迷信而戒除种种合法而且佳美的食物。

  当日,他们不知道清洁卫生,常吃自死的牛羊骆驼和宰牲时流出的血液,也吃猪肉,故古兰经叙述穆罕默德的任务说:

  “他命令他们行善,禁止他们作恶,准许他们吃佳美的食物,禁戒他吃不洁的食物。"(七∶一五六)

  古兰经指出不洁的食物只有四种:(1)自死物,(2)流血,(3)猪肉,(4)奉偶像之名而宰的动物。

  “他(指安拉)只禁止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安拉之名而宰的动物。"(二∶一七三)

  “你说:在我所受的启示里,我不能发见任何人所不得吃的食物,除非自死物,或流血,或猪肉——因为它确是不洁的——或诵非安拉之名而宰的犯罪物。"(六∶一四五)

  为什么禁止吃自死物,血液和诵非安拉之名而宰的动物,因为篇幅所限,不能在本文内加以解释。

  猪是牲畜中最不爱清洁的东西,不像牛羊样选择食物,因此,一般的猪,常害各种疾病,故猪肉是益少害多的。

  古代的中国医学家一致承认猪肉是许多疾病的根源,但他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现代的医学家,借显微镜等科学仪器的帮助,进一步证明了猪肉中的寄生虫是许多疾病的根源。伊斯兰教禁止吃猪肉,正是从清洁卫生着眼的。

  (四)批评和自我批评

  南北各省,回汉杂居;汉民经常吃猪肉,回民却绝对不吃。汉民得不到正确的解释,就想出了种种穿凿附会的说法。

  有些人说:回教的经典上说:'勿食诸肉',回民不识汉字,所以不吃猪肉。"这是佛教徒的观点,是想当然"的说法。回教的经典是回文的,不是汉文的,怎么会把"字误解作"字呢?

  有些人说:回民把猪当神灵,所以不敢吃猪肉。清真寺里还供奉着一个铜铸的猪头哩。"这简直是幻想和诬蔑。回教是绝对的一神教,除安拉(Allah)之外,什么都不崇拜,回民怎么会把猪当做神灵呢?

  中国人民革命成功了,全国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少数民族在政治上有了平等的地位,在全国各民族的领袖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之下,绝没有人敢侮辱我们了。我们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无论要保持或要改革,我们都有绝对的自由,任何人不得强迫或干涉。这是我们应该感谢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民族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是要全部实现的,毫无疑义。但有个别的工作人员,认识不够,不能把握政策,不知道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以致部分回民怀疑共同纲领,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据我所知,有一部分工作人员,对于不吃猪肉的回民干部和工作人员,加以冷嘲热讽,说他们封建迷信,思想有问题,使他们不能安心工作,甚至为环境所迫,不能不屈服或自动辞职。我认为这是一种左倾的幼稚病,是大汉族主义在下意识里作祟。这对于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极端有害的。就回民干部和工作人员来说,吃了猪肉,思想未必进步;脱离回民群众,却是可以保证的。

  据我看来,吃猪肉与否,并不关乎思想的进步。我们大家都知道马克思和爱因斯坦都是不吃猪肉的犹太人,但马克思发明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爱因斯坦发明了相对论,对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有划时代的伟大贡献。我们大家也都知道战犯白崇禧是随便吃猪肉的,他的思想却是那样的反动。由此可见,不吃猪肉的人,思想也能进步;吃猪肉的人,思想未必就没有问题。吃不吃猪肉绝对不是衡量思想的标准。

  我们回民同胞对于猪肉问题认识不够,以致有种种不正确的观点和不正当的行为,形成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这也是应该加以深刻的检讨的。汉民同胞对于我们的种种误会和诬蔑,我们自己应该负一部分责任。

  古兰经上关于戒食猪肉的明文,共计三条(第二章第一七三节,第五章第三节,第六章第一四五节),每条都有猪肉二字,但这两个字并没有染污了古兰经,大家讽诵那三条明文的时候,并没有什么表情。大家说汉语的时候,提到猪肉二字为什么要唾一口,表示厌恶的意思呢?我认为这是一种无谓的举动;在汉民同胞面前作这种表情,是不礼貌的。提到牛肉二字的时候,倘若有人唾一口,你们觉得怎么样呢?

  一般回民都忌讳猪字,因此闹出许多笑话来。

  东南的回民曾参加明太祖朱元璋的农民革命,立了汗马功劳,朱元璋为了奖励他们的勋劳,赐他们姓朱,在专制时代,这是无上的光荣。但现在有人问那些功臣的子孙姓什么的时候,他们觉得很难为情,他们认为朱元璋叫回民姓朱,是一件缺德"的事情。据说有改姓黑的,不知确实否。

  古兰经上(一八∶九四,二一∶九六)提及古代的两个民族雅朱者和马朱者,有无知的回民,曾提议把经文改为雅牛者和马羊者。

  有些地方的回民,忌讳猪字,把猪肉叫做虎克肉,“虎克"是波斯语Khug的对音,翻译出来,是个肉字。中国的猪字,换成波斯的猪字,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云南回民忌讳猪字,因为通常用“肉"字表示猪肉,故改称牛肉羊肉为牛菜羊菜。他们又忌讳肥字,故改称肥牛肥羊为壮牛壮羊。但阿訇讲经的时候仍然说:“割断骨肉使不得",“应该宰肥胖的牲灵做古尔邦"。一般回民仍然说:“儿女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肥胖的回民,仍然承认他自己的脚太肥,不能穿太瘦的鞋子。

  反动统治时代,是大汉族主义的时代,汉人自称大教,称回民为小教,这显然是轻视回民的意思,一般回民却承认了这个称呼。凡是与汉人有关的东西,他们都加一个大字,例如把猪肉叫做大肉(云南回民把猪肉叫做大菜),把猪油叫做大油。因此,有些回民不愿别人称他的比较大一点的油瓶为大油瓶,这是很无谓的。

  在回民汉民杂居的地区,汉民携带猪肉通过回民居住的大街小巷,必须包藏起来;否则,就会挨打。赶着猪群通过回民村庄的

​伊斯兰信仰的优点
​伊斯兰信仰的优点

伊斯兰信仰的优点


1. 信仰的鲜明性

首先,伊斯兰信仰是十分鲜明和朴素的,没有什么复杂和含糊之处。它概况起来,就是这样一个信念:在这个奇妙、有秩序、而又精密的世界之处,必定有唯一的一个主宰作为这个世界的创造者与组织者,和预定世间的万事万物者。这个主宰没有伙伴、没有同类、没有妻室儿女。"不然,天地万物,都是他的;一切都是服从他。"(2:116)

伊斯兰这一显然、明晰的信仰,是合情合理,使人容易接受的。因为人们的理智,往往要求在形形色色、五彩缤纷的事物和观念后面有一相关联系和统一者,并希望一切事物之存亡都能归诸于一个原因。

2. 信仰的天然性

伊斯兰信仰与人的天性既不陌生也不矛盾,而是相互适应如同一把精美的锁,配上一把相应钥匙一样协调。这就是"你应当趋向正教,【并谨守】安拉所赋予人的天性,安拉所创造的,是不容变更的,这才是正教,但人们大半不知道。"(30:30)穆圣也清楚地说道:"每个初生的婴儿被生于天性——(即伊斯兰)只是其父母,或使他变成犹太教徒,或使他变成基督教徒,或使他变成拜火教徒。"这就证明伊斯兰是安拉所赋予人们的天性,本来是不需要父母来影响的。

3. 信仰的坚定性

伊斯兰信仰是坚定不移的。它不可增减,也不能修改和变更。任何英明的统治者,或任何权威的科学院,或任何高级的宗教代表大会,都不能在伊斯兰信仰里添枝加叶,或说三道四。否则当事人必遭驳斥。穆圣说:"谁在我们的信仰问题中,创新不属于伊斯兰成分的任何事物,它必受驳斥。"

"难道他们有许多配主,曾为他们制定安拉所未许可的宗教吗?"(42:21)据此,所有一切出现在穆斯林间的一部分书刊,或者流传在一般教胞口头上的异端、邪说、神话故事,以及迷信传奇,都是虚妄的,可以驳倒的,伊斯兰并不承认那些奇说怪论,它们也不可能对伊斯兰采取抗辩。

4. 信仰的可证性

所谓"可证性",并不是对信教者以单纯的强制,和严格的责成来确定信仰的所有问题而满足,也不是像其他一些宗教对信教者说的:"你盲目地信仰吧!",或者说:"先信仰然后再知道吧!"或说:"你只消把眼睛闭起来跟在我后面就行"。伊斯兰的"可证性",就是:"你说:如果你们是诚实的,那么,你们拿出证据来吧!"(2:111)伊斯兰的学者中,没有谁说过像基督教神学家、哲学家奥古斯丁圣徒说过:"我之所以信仰这个宗教,是因为这个宗教是不可能的。"这种是荒诞的论调。但是,伊斯兰的学者们一致是常常如此申述:"摹仿者的信仰,是不被接受的。"同样,伊斯兰信仰,也不满足于与心灵和直觉交谈,以及依靠心灵和直觉作为信仰的基础,而是用不可反驳的论证,鲜明的证据,以及清除的说理来探求信仰方面的所有问题,这样,才足以控制理性不至于发生危机,使信仰之途贯通心灵。

5.信仰的适中性

所谓"适中性",就是在伊斯兰信仰中,人们不会发现有过分或疏忽之处,在那些否认自然界之外,在人们的感官不能感知的种种的人们之间,以及在那些肯定这个世界上不止有一个主宰。伊斯兰信仰既拒绝无神论者的否认宗教,又拒绝蒙昧主义者的多神论,以及草率者的偶像崇拜。伊斯兰信仰确定世界上只有一个独一的安拉,只有这个独一的安拉应受人们的崇拜。这就是:"你说:"大地和其中的人物,究竟是为谁所有?如果你们知道。"他们要说:"为安拉所有。"你说:"你们怎么不记得呢?" 你说:"谁是七天的主和伟大宝座的主呢?"他们要说:"安拉"。你说:"那么你们怎么不敬畏呢?"你说:"万物的主权,在谁的掌握之中?谁能保护众生,而他自己不受保护呢?如果你们知道。"他们要说:"安拉"。你说:"你们怎么被人迷惑呢?"(23:84)

​伊斯兰是和平的宗教 1
​伊斯兰是和平的宗教 1

伊斯兰是和平的宗教

当代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错误理解伊斯兰的危机大幅度升级。这就是造成有些仇视伊斯兰的人和一些无知者对伊斯兰进行丑化和描绘成"暴力"、"恐怖"与"极端"形象的原因。事实上,伊斯兰是一个和平的宗教。伊斯兰的名字本身即派生自"和平(赛俩目)"一词,而且和平也是安拉的尊名之一。归信伊斯兰的人被称作"穆斯林(和平人士)",穆斯林一词在古兰和圣训中多有提及。作为伊斯兰旗帜下每一位穆斯林,在当下这个信息全球化的时代,有责任阐明伊斯兰的真实和崇高。

———泰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谢赫苏瓦德索玛里亚素

人际关系中的伊斯兰和平

伊斯兰呼吁以互识互助作为交往的基础。伊斯兰为人类生活所制定的基本原则,便是安宁、和平和稳定,这是毫无疑意的。在伊斯兰看来,无论是个人、团体、还是国家,凡人类关系之根本,就在于主持正义、互识互助;而并非侵略压迫、恐怖冲突。假若我们悉心思考伊斯兰理念,即可明显发觉,伊斯兰的根本目的,乃是呼吁全人类实现包罗今、后两世的全面的真正的和平与成功:今世的安宁稳定与后世的永久乐园。诚如安拉所言:"你们中当有一部分人,导人于至善,并劝善戒恶;这等人,确是成功的。"(3:104)此段经文中的"至善"一词,即指的是伊斯兰———它是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通过安拉的启示,为了实现人类今、后两世的幸福,带给全人类的生活制度。这便是伊斯兰使命和宣传的最崇高目标。

认识安拉如同认识全人类

然而,全知彻知的安拉却意欲部分人拒绝接受旨在实现今、后两世全面和平的这一正义与互助。尽管如此,为了在今世生活中实现部分和平,伊斯兰仍然呼吁所有人在正义事业上互识互助,坚决反对因侵略和压迫而相互媾合。

安拉在《古兰经》中确立了人类关系的准则:"众人啊!我确已从一男一女上创造你们,我是你们成为许多民族和宗教,以便你们相互认识,在安拉看来你们中最尊贵者,是你们中最敬畏者。安拉确是全知的,确是彻知的。"(49:13)

互识就像是一根在不同种族、不同部落、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类关系间旋转的轴心,有别于一个人知道另一个人名字的更深远意义。然而,互识将促使人们相互间展开更高层次的有益交流和互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明确的互识,必须要认识以敬畏和高尚为崇高理想,积极努力向上,和平的关系本质,把个体、部落和民族间的友好交往提升到理想的水平;这便是名副其实的多领域、多层面的相互认识。当相互认识的目标在不同阶层的民族间得以实现的时候,导致仇视和冲突、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危害的分歧的领域就会相对减少。

互识互助共创和平因此,和平乃是促进目标明确的互识互助,以及在不同民族、部落间传播正义的最基本的要求。各民族间的目标明确的互识,是实现人类社会和平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这也是在敬畏和正义的层面上彼此互助,响应安拉命令的基础。安拉说:"你们当以敬畏和正义而互助,不要为罪恶和横暴而互助。你们当敬畏安拉,因为安拉的刑法确是严厉的。"(5:2)

互识的本质,促进了互识各方的互助;伊斯兰将理想的互助定格在正义与敬畏的层面之上,此二者是人类两世和平与幸福的保障。而在人类间时常发生的以犯罪和侵略为目的的相互媾合,则是伊斯兰所禁止的;因为此二者是引发一切战争、矛盾,以及点燃危害人类和平与幸福的冲突之火的万恶之源。综上所述,可明显获知:伊斯兰信仰共同体的外交关系之根本,就是和平与互助。至于因偶然的原因所发生的偶然的战争,则是出于敌人对穆斯林及他们宗教的侵犯所致。

和平是每个人的愿望,它不仅仅是信仰和安宁的结果,而且出自无侵犯的原则。伊斯兰对于战争的规定,旨在于保护伊斯兰宣传和伊斯兰人的平安,确保高举仁爱与和平大旗的伊斯兰号召的进程,维护人类有选择(并非强迫)信仰作为一个宗教和生活制度的伊斯兰的自由权。 诚如安拉所言:"对于宗教,绝无强迫;因为正邪确已分明。谁不信恶魔而信安拉,谁确已把握坚实的绝不断折的把柄,安拉是全知的,是全聪的。"(2:256)

著名圣训学家筛嘿穆罕默德纳绥伦丁艾勒巴尼生平
著名圣训学家筛嘿穆罕默德纳绥伦丁艾勒巴尼生平

著名圣训学家筛嘿穆罕默德纳绥伦丁艾勒巴尼生平

★出生:

筛嘿穆罕默德纳绥伦丁本哈智努哈艾勒巴尼于公元1914年生于阿尔巴尼亚首都斯库台(旧时的首都),一个贫穷的宗教世家,他的父亲是当地的宗教权威。

当 时阿尔巴尼亚的国王艾哈迈德扎欧推行所谓的西方的世俗文明后,筛嘿艾勒巴尼跟随其父迁往叙利亚大马士革居住。艾勒巴尼在大马士革慈善急救学校以优异的成 绩完成了他的小学学业,鉴于其父对传统教育模式尤其是宗教教育的看法,他父亲决定让他放弃传统教育,为他制订了集中的学习规划,并开始教授他《古兰经》, 《古兰经》诵读、阿拉伯语法、辞法,哈奈菲学派教法,并在其父手下完成了对《古兰经》的背诵,同时求学于筛嘿赛尔德布尔哈尼哈奈菲学派的《麦拉格凡俩 嘿》并学习部分语言学、修辞学的书籍,在这一时期艾勒巴尼还专致于参加筛嘿白赫哲白塔蕾的学习讲座。

艾勒巴尼从其父学习了修表的技术且精于修理并成为远近闻名的修表匠,并以此为生,这一职业使他有充裕的时间广泛阅读、博览群书,为其日后求学沙姆地区,从源头上学习阿拉伯语及教法知识提供了方便。

★对圣训学的追求及重视:

尽 管艾勒巴尼的父亲对他追随哈奈菲法学派的主张指导及对圣训学的严厉警告,但艾勒巴尼还是朝着圣训及圣训学方向努力,由于筛嘿穆罕默德拉什德蕾达主编的 《光塔》杂志中的学术论文研究的影响,艾勒巴尼二十岁开始钻研圣训,当时艾勒巴尼所做的第一项圣训学工作就是抄写伊玛目尔拉格的及其注释。

这 项工作对艾勒巴尼启发很大,他开始重视圣训及圣训学并成为大马士革地区知识界很有名的人物,以至于后来大马士革扎嘿利耶图书馆的管理处专门为艾勒巴尼开设 一个房间钻研、学习并为他配制了一把图书馆的钥匙,以便他随时来馆阅览,艾勒巴尼二十岁后开始著书,他的第一本教法书《警惕把坟墓当做礼拜堂》是建立在注 重证据及教法比较学基础之上的,已再版多次,最早的圣训考证有尚未出版,付梓。

筛嘿艾勒巴尼对圣训及圣训学的研究对他取向"赛莱菲耶"影响很深,同时对伊玛目筛嘿伊本泰米叶和他的学生伊本盖伊姆及其它"赛莱菲耶"学者的书籍的博览增加了他对这一道路的坚定。

筛 嘿艾勒巴尼在叙利亚举起了宣传讨嘿德、笋奈的大旗,拜访了大马士革的许多筛嘿学者,艾勒巴尼与他们之间对有关讨嘿德、追随圣行、盲从麦兹亥布、异端等问题 进行了辩论,为此筛嘿艾勒巴尼受到了来自顽固的保守派,苏菲的长老及迷信的、异端者的强烈反对,无知的群众散布遥言称筛嘿艾勒巴尼为迷误的万哈比派并警告 人们勿接近筛嘿,这一时期,筛嘿艾勒巴尼得到了大马士革有教门有真知的学者的支持,鼓励他继续坚持这一宣传,他们中有筛嘿白赫哲白塔蕾,叙利亚穆斯林青 年协会主席伊玛目筛嘿阿卜杜法塔哈、筛嘿陶菲格白翟莱等学者(求主怜悯他们)

★筛嘿艾勒巴尼的宣教学术活动

1.筛嘿学术活动包括:

每星期两次学习讲座,参加者有学生、大学教授、讲师,所讲的内容包括下列书籍。

2.固定每月一星期的旅行到叙利亚各省及约旦王国的各个地区巡回演讲(座)后来又增加了期限,这一宣教活动使得反对其宣传的人向政府诬告筛嘿,最终导致对筛嘿的监禁。

★坚忍与迁徒:

公元1960年初,筛嘿艾勒巴尼受到叙利亚政府的监视,虽然筛嘿远离政治,但还是遭到两次绑架,第一次在1967年并被因禁在大马士革城堡一个月,也就是曾囚禁伊玛目本泰米叶的城堡。当1967年阿以战争爆发后,政府释放了所有的政治犯。但当战争正酣时,筛嘿再次遭到绑架,但这次被囚禁在大马士革东北的哈斯凯监狱,筛嘿在狱中度过了八个月,在被囚禁期间筛嘿完成对伊玛目、圣训学家闷泽里的《简释穆斯林圣训实录》的考证。并有幸与几位名人相识、相聚。

★成就与所获奖项:

筛嘿艾勒巴尼在学术上取得了许多的成就。

艾勒巴尼曾与大马士革学术委员会的教授们一同参加伊玛目、筛嘿穆罕默德白赫哲白塔蕾的讲座,这其中包括尔兹丁塔奴哈,共同学习艾卜泰玛姆的《哈马赛》。

大马士革大学法律系邀请筛嘿艾勒巴尼,考证有关商贸、买卖方面的圣训,并计划于1955年编纂出版一部《伊斯兰教法百科全书》

在埃及、叙利亚联合期间被选为圣训委员会成员,以负责、监督圣训书的出版发行及甄别、考证。

印度班纳蕾斯赛莱菲耶大学邀请出任圣训协会会长,当时由于印巴战争,不便携带家属,谢绝前往。

伊历1385年应沙特阿拉伯教育部长筛嘿哈桑本阿卜杜拉阿礼筛嘿的邀请。出任麦加大学伊斯兰研究部主任,由于条件限制,未能成行。

伊历1395——伊历1398年任麦地那伊斯兰大学最高委员会成员。

应西班牙穆斯林学生联合会邀请,做了题为《对于信仰和教法圣训本身就是证据》的重要讲座。

访问卡塔尔并做了题为《圣训在伊斯兰中的地位》的讲座。

筛嘿阿卜杜拉阿济兹本巴兹(求主怜悯他)学术论文、教法判决与宣传管理委员会主席派遣艾勒巴尼去埃及、摩洛哥、英国,负责宣传讨嘿德,坚守《古兰》圣训,坚持伊斯兰道路等事务。

受邀参加许多国际会议,由于学术研究工作,谢绝了多次这样的邀请。

1976年访问了科威特、阿联酋,做了许多讲座,同时访问了许多欧洲国家会见了当地的穆斯林侨民和穆斯林学生并做了许多有益的讲座。

1977年筛嘿著有许多作品,大约有百部之多、许多著作被译成多种不同的文字语言,大部分被多次印刷再版,最著名的有《确凿圣训系列及其教法》《伪假圣训系列及对民族的恶劣影响》《至圣拜功》。

1978年获公历1999年(伊历1419年)费萨尔国王伊斯兰研究国际奖。

以鼓励筛嘿在服务圣训、甄别、考证,研究圣训方面做出的努力和贡献。获奖论文题目《对圣训的甄别、考证、研究所做的学术努力》筛嘿穆罕默德纳绥伦丁艾勒巴尼叙利亚籍。

学者们对筛嘿艾勒巴尼的称赞:

筛嘿阿卜杜勒阿济兹本巴兹(求主怜悯他)说:"现时代在天 底下我没见过比筛嘿穆罕默德纳绥伦丁艾勒巴尼更懂圣训的学者,当筛嘿本巴兹被问及圣训说:"真主在每个世纪初派遣给这个民众一个复兴者,复兴他的 宗教"。并问到这个复兴者时,筛嘿回答说:"这认为筛嘿穆罕默德纳绥伦丁艾勒巴尼是这个时代的复兴者,真主至知。"

筛嘿阿卜杜穆赫辛安巴德说:"筛嘿艾勒巴尼把毕生的精力贡献 给圣行的道路,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他导人于主道,支持先贤赛莱菲耶的信仰,与迷误、异端做斗争,保护了真主使者的圣行,是一位卓越的学者,所有人(学者和 大众)都见证了他的卓越超群,失去这样一位学者无疑是穆斯林世界的一个重大的损失。祈求真主 回赐他为伊斯兰和穆斯林所做的重大贡献,加倍地报偿他,并祈求真主使他进入他宽广的天堂乐园。"

筛嘿穆罕默德本萨利哈欧赛敏(求主怜悯他)说:"尽管我们 的接触相聚很少但我通过接触了解的筛嘿,致力于宣传、遵守圣行、反对异端,这无论是在信仰方面还是遵行操守方面,同时通过阅读筛嘿的著作,我深刻的体会到 这一点,他是一位精通圣训的学者,传述和理解都是那样炉火纯青,尊大的真主已使许多人从(他 的著作)中获益,感赞真主,这是穆斯林的最大荣幸。至于对现代问题的研究也足够你参考的。"

经注学家、筛嘿穆罕默德艾敏闪给推说:"筛嘿阿卜杜勒阿济兹海达说:"闪给推非常敬重筛嘿艾勒巴尼,甚至在麦地那圣寺讲课时当看到筛嘿艾勒巴尼经过时都停下讲课,站起来向筛嘿道塞俩目问候。"

谢 赫阿卜杜拉艾拜俩尼说:"对于伊玛目、筛嘿艾勒巴尼的去世归真,我安慰我自己并向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兄弟表示慰问,实事上,语言无法表达对筛嘿的怀念和敬 意,筛嘿艾勒巴尼生长在一个不是推崇赛莱菲耶的环境,但他还是成为宣传赛莱菲耶,遵守圣行,谴责迷信、异端最大的号召者和宣传者,甚至筛嘿阿卜杜拉德维 仕(求主怜悯他)——这个时代的圣训学奇才,只可惜,英年早逝——说:"几个世纪以来,我们都未曾见过像筛嘿艾勒巴尼那样,多产的、考证那么认真的学者, 从伊玛目苏尤推到现在没有像筛嘿艾勒巴尼那样的考证那么多圣训、那么认真的学者。

筛嘿艾勒巴尼对全体穆斯林大众的嘱咐:

一切赞颂全归真主。我们赞颂他,求他佑助、求他饶恕,祈求真主护佑我们免遭自身邪恶和恶劣行为的伤害。真主引导的人绝不会迷误,谁欲迷误,他也绝不会发现引导者。我作证:除真主外,绝无就爱崇拜的;他独一无二,没有伙伴。我作证: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仆人,是真主的使者。

我对世界各地的每一个穆斯林的嘱咐,尤其是号召人们走先贤们的道路,遵守古兰、圣训的穆民兄弟们:首先我嘱咐他们和我自己敬畏真主,然后增加有益的知识,正如真主所说:(你们当敬畏真主,真主就教授你们。真主是全知万物的。)(《古兰经》2:282)并就懂得我们的所有善功都不应超越古兰、圣训和先贤的道路,并应努力增加我们的善功,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去遵行古兰、圣训,以便在那财产和子孙都无裨益,惟带着一颗纯洁的心来见真主之日,成为我们得到真主报酬的明证,而不是真主惩罚我们的证据。

然后,我提醒你们不要参与许许多多超出先贤道路的事情,包含在一个词"呼鲁直"之中即违反穆斯林及穆斯林大众的道路,我只希望他们如真主的使者所说:"如真主所重申,重复是有益的——在我们宣教中我们应当和蔼可亲地、温和地对待与我们持不同观点者,经常、永远地和真主所说的:(你应当凭智慧和善言而劝人遵循 主道,你应当以最优美的方式与人辩论)(《古兰经》16:125)

在一起并保持一致,首先我们应当运用智慧和善言对待的就是在原则 信仰上和我们对立的反对派,这样不致于把真主恩惠给我们的宣扬真理的重担及导人于主道的方式方法的重担一同担在肩上,希望世界各地的我的穆民兄弟们能够具 备这一伊斯兰的素质和修养。并虔诚地为真主而做,不希望得到他人的报酬和感谢。

★筛嘿艾勒巴尼的遗嘱:

我嘱咐我的妻子、孩子们、亲朋好友及所有关心、爱戴我的人,当听到我归真的消息时,

第一、为我向真主祈祷——祈求真主恕饶我、慈悯我。避免嚎啕大哭或大声哭泣。

第二、急速安葬,只简单的通知一下亲朋好友,以便为我料理后事,我忠实的朋友、邻居尔宰特黑杜尔艾卜阿卜杜拉负责洗我的埋体及他挑选的人帮助他洗理体。

第三、就近安葬,避免把我的埋体放在汽车上,送埋体的人乘汽车送行,应安葬在想必不会被掘墓的旧的墓地。

我归真后也不要把消息告诉我国外的孩子们更何况他人呢?只 有安葬后才可通知他们,那样不致于感情用事,为此耽搁、推迟埋体的安葬,祈求尊大的主,在我觐见真主之日已饶恕了我已往的罪错,同时我嘱咐把我的藏书,无 论是印刷的、手写的(我的手稿及他人的手稿)、复印的等所有图书捐赠麦地那伊斯兰大学图书馆,因为那里—我曾任教的地方—有我在宣传遵守古兰、圣训走先贤 的道路方面美好的回忆,祈求真主使学生与阅读者受益,并使我受益于他们及他们的虔诚地祈祷。主啊!求你启示我使我感谢你所施予我和我的父母的恩惠,并做你 所喜悦的善事。求你为我改善我的后裔。我确已向你悔罪,我确是一个顺服者(穆斯林)。"

伊历1410年5月27日

归真

筛嘿艾勒巴尼于伊斯兰历1420年6月22日(公历1999年10月2日)星期六晚归真,宵礼后安葬于约旦阿拉伯王国。

筛嘿的速葬有两个原因:

遵照、执行筛嘿本人的遗嘱。

筛嘿(求主怜悯他)归真的那天,天气非常炎热,担心推迟安葬对参加殡礼的人有所伤害。因此匆忙地安葬了埋体。

尽管对筛嘿的归真除家属、亲朋好友外没有通知更多的人,加上从归真到下葬时间很仓促。但人们还是奔走相告,有上千人参加了筛嘿的殡礼哲拿则,祈求真主怜悯他、饶恕他。赐予他天堂乐园。

施舍的优越
施舍的优越

真主在《古兰经》中说:“为主道而施舍财产的人,譬如一粒种子,长出七个穗儿,每一穗结了一百颗谷粒,真主加倍地报酬他所意欲的人。真主是宽大的,是全知的。"(2261

“信士们啊,你们要施舍自己所获得的美品和我为你们从大地上生产出来的美品。"(2267



“施财的士女,和以善债借给真主的士女,他必定加倍偿还他们,他们将受优厚的报酬。"(5718)



穆圣说:“每一个人都应该施舍,直到向人们完成他的施舍。"

“的确,施舍能熄灭亲属坟墓里的烈火。"

“你们应当施舍,施舍有六种美德:三个是在今世里,三个是在后世里。在今世里的是:一、增加他的给养。二、增加他的财产。三、修建他的宅院。后世里的是:一、能遮住他的缺点。二、成为他的绿荫。三、成为火狱上的一面盾牌。穆圣说:你们谨防火狱,即使施舍半枚枣子。


穆圣为买衣服来到市场,他随身带了八枚银币。途中,他看到一个女孩在哭泣,便问她:你为何而哭呢?女孩说:我从家里出来拿了两个银币买东西,却丢了。"穆圣听后就给了她两个银币,又往市场上去了。买了衣服回去的途中,他看到了一个乞丐模样的人,他说:谁因为真主而给我一件衣服,安拉在天堂给他穿一件仙衣。"穆圣就把刚买的衣服给了他,而后转回市场用剩下的银币买了些东西,回来途中又碰到了一个仆女在哭泣,圣人便问她为何哭,她说:我因为出来时间长了,而害怕回去后被主人惩罚!“穆圣说:我和你一块去你家吧。"而后圣人就和仆女一块去了她家,到后穆圣敲门并说了色俩目",没有人答应,穆圣连说三遍,才有人回答。穆圣说:为何你们不回答我的'色兰'?“他们说:我们想听你尊贵的声音。"然后穆圣就向他们要求原谅外出的仆女,他们说:主的钦差呀,因为你的说情,此后这个仆女就成了自由的人了!“




有一个青年跟随着达吾德圣人。某日死亡的天使对达吾德圣人说:这个青年三天之后大限就到了!“因此达吾德圣人很是忧伤,而三天之后这个青年仍安然无恙,一个月过去了,这个青年仍还活着,达吾德圣人很是惊奇,而后取命天使来了并对他说:当我在三天之后取他的命时,真主就告知我:这个青年大限剩下一天的时候,他出去将遇到了一个穷人,给他出散二十个银币,穷人说:愿安拉因此而增加你的寿命,于是,我便答应了他的都阿",他出散的每一个银币,给他增加一年的寿命。"达吾德圣人听后说:你们当施舍,并把接受者的都阿当作是很大的福份。




苏来曼圣人时代有一个人,家里有一棵树,喜鹊在树上筑了一个巢,这人拿下了喜鹊的鸟卵,喜鹊便在苏来曼圣人那里告了他的状,圣人便制止他,这个人表示不再拿喜鹊的卵。事隔不久,他拿了四次,苏来曼圣人严正警告此人,他发誓说决不再干了,可后来他又拿了喜鹊的卵,于是苏来曼圣人便命令两个镇尼去保护这个喜鹊窝。此人家门上来了一个乞丐,他便给乞丐施舍了两个饼,乞丐说:但愿安拉免了你的灾难。"这人便又上树拿鸟蛋,安拉派了两个天使,把两个镇尼分别抛到了东方、西方,使他俩天各一方,拿鸟蛋的人毫发无损。喜鹊又来到苏来曼圣人前诉说了此事,苏来曼圣人找来了那两个镇尼",他两个告诉圣人,这人出散及乞丐为他做祈祷,真主派两个天使将两位镇尼抛出之事,一一告诉了苏来曼圣人,圣人把这事讲给此人,他听后诚心做了忏悔。




在以色列时代有一个慷概好施的人,在他亡故后,他的妻子把他的财产都施散了出去,留下了二百个金币给儿子。,当她的儿子长大了,母亲告诉他,他的父亲是怎样乐善好施,并把留下的二百金币给了他,以后这个青年出去了,他遇到了一个亡人,他出了180个银币,埋了这个人。而后有一个人对他说:我给你找一条发财之路,但条件是你发财后把钱财要分给我一半,青年便答应了。这个人说:你到某个城市,你看到一个卖猫的妇女,你买下这只猫,宰后并烧了它,留下的灰,你再到某城市,你会遇到一个瞎国王,你把烧猫的灰当作眼药给国王点上,他就会恢复光明。就这样,青年照办了,而后国王的眼睛又重见了光明,国王非常感激,就把公主许配给了青年,并给了很多钱财。一段时间后,青年要求回去看望他的母亲,国王同意他和公主一块儿回去并带上很多钱财,回去的路上,他又碰到了给他出主意的人,青年就把财产分成两半给此人,此人说:我不要你的财产,因为你的慷慨好施而,真主赐给了你吉庆和财产。

真主在《古兰经》中说:“为主道而施舍财产的人,譬如一粒种子,长出七个穗儿,每一穗结了一百颗谷粒,真主加倍地报酬他所意欲的人。真主是宽大的,是全知的。"(2261


“信士们啊,你们要施舍自己所获得的美品和我为你们从大地上生产出来的美品。"(2267

“施财的士女,和以善债借给真主的士女,他必定加倍偿还他们,他们将受优厚的报酬。"(5718)

穆圣说:“每一个人都应该施舍,直到向人们完成他的施舍。"
“的确,施舍能熄灭亲属坟墓里的烈火。"
“你们应当施舍,施舍有六种美德:三个是在今世里,三个是在后世里。在今世里的是:一、增加他的给养。二、增加他的财产。三、修建他的宅院。后世里的是:一、能遮住他的缺点。二、成为他的绿荫。三、成为火狱上的一面盾牌。穆圣说:你们谨防火狱,即使施舍半枚枣子。

穆圣为买衣服来到市场,他随身带了八枚银币。途中,他看到一个女孩在哭泣,便问她:你为何而哭呢?女孩说:我从家里出来拿了两个银币买东西,却丢了。"穆圣听后就给了她两个银币,又往市场上去了。买了衣服回去的途中,他看到了一个乞丐模样的人,他说:谁因为真主而给我一件衣服,安拉在天堂给他穿一件仙衣。"穆圣就把刚买的衣服给了他,而后转回市场用剩下的银币买了些东西,回来途中又碰到了一个仆女在哭泣,圣人便问她为何哭,她说:我因为出来时间长了,而害怕回去后被主人惩罚!“穆圣说:我和你一块去你家吧。"而后圣人就和仆女一块去了她家,到后穆圣敲门并说了色俩目",没有人答应,穆圣连说三遍,才有人回答。穆圣说:为何你们不回答我的'色兰'?“他们说:我们想听你尊贵的声音。"然后穆圣就向他们要求原谅外出的仆女,他们说:主的钦差呀,因为你的说情,此后这个仆女就成了自由的人了!“


有一个青年跟随着达吾德圣人。某日死亡的天使对达吾德圣人说:这个青年三天之后大限就到了!“因此达吾德圣人很是忧伤,而三天之后这个青年仍安然无恙,一个月过去了,这个青年仍还活着,达吾德圣人很是惊奇,而后取命天使来了并对他说:当我在三天之后取他的命时,真主就告知我:这个青年大限剩下一天的时候,他出去将遇到了一个穷人,给他出散二十个银币,穷人说:愿安拉因此而增加你的寿命,于是,我便答应了他的都阿",他出散的每一个银币,给他增加一年的寿命。"达吾德圣人听后说:你们当施舍,并把接受者的都阿当作是很大的福份。


苏来曼圣人时代有一个人,家里有一棵树,喜鹊在树上筑了一个巢,这人拿下了喜鹊的鸟卵,喜鹊便在苏来曼圣人那里告了他的状,圣人便制止他,这个人表示不再拿喜鹊的卵。事隔不久,他拿了四次,苏来曼圣人严正警告此人,他发誓说决不再干了,可后来他又拿了喜鹊的卵,于是苏来曼圣人便命令两个镇尼去保护这个喜鹊窝。此人家门上来了一个乞丐,他便给乞丐施舍了两个饼,乞丐说:但愿安拉免了你的灾难。"这人便又上树拿鸟蛋,安拉派了两个天使,把两个镇尼分别抛到了东方、西方,使他俩天各一方,拿鸟蛋的人毫发无损。喜鹊又来到苏来曼圣人前诉说了此事,苏来曼圣人找来了那两个镇尼",他两个告诉圣人,这人出散及乞丐为他做祈祷,真主派两个天使将两位镇尼抛出之事,一一告诉了苏来曼圣人,圣人把这事讲给此人,他听后诚心做了忏悔。


在以色列时代有一个慷概好施的人,在他亡故后,他的妻子把他的财产都施散了出去,留下了二百个金币给儿子。,当她的儿子长大了,母亲告诉他,他的父亲是怎样乐善好施,并把留下的二百金币给了他,以后这个青年出去了,他遇到了一个亡人,他出了180个银币,埋了这个人。而后有一个人对他说:我给你找一条发财之路,但条件是你发财后把钱财要分给我一半,青年便答应了。这个人说:你到某个城市,你看到一个卖猫的妇女,你买下这只猫,宰后并烧了它,留下的灰,你再到某城市,你会遇到一个瞎国王,你把烧猫的灰当作眼药给国王点上,他就会恢复光明。就这样,青年照办了,而后国王的眼睛又重见了光明,国王非常感激,就把公主许配给了青年,并给了很多钱财。一段时间后,青年要求回去看望他的母亲,国王同意他和公主一块儿回去并带上很多钱财,回去的路上,他又碰到了给他出主意的人,青年就把财产分成两半给此人,此人说:我不要你的财产,因为你的慷慨好施而,真主赐给了你吉庆和财产。

穆斯林怎样和非穆斯林相处
穆斯林怎样和非穆斯林相处

奉主的名义,赞美安拉,祝福主的使者。"伊斯兰对非穆斯林的立场"这一问题至关重要,必须由学者加以说明,消除疑惑,纠正认识,以免人们误解伊斯兰,以免有些穆斯林陷入伊斯兰所反对的错误之中,而自以为在行善。关于这一问题,我曾写过一本书,题为《伊斯兰社会中的非穆斯林》,在很多国家多次出版,也被翻译成了数种语言。

首先必须强调注意的以下事实

不能把某些目光短浅,素质低下的穆斯林的行为归之于伊斯兰。应该肯定的是:伊斯兰是穆斯林信仰的标志,而穆斯林不能代表伊斯兰。许多自以为是的穆斯林,以自己的行为破坏伊斯兰,比那些秘密或公开的伊斯兰敌对者的作用更坏。古人说:聪明的敌人甚于愚蠢的朋友。诗人说:凡是病都有药可治,只有愚蠢无可救药。

●那些对不同信仰者充满偏见,无辜伤害,甚至认为侵害他们的财产和生命是合法的愚蠢者,也会伤害信仰同一宗教的兄弟。起初,他们会轻视、指责教胞的信仰和功修,最终可能武断教胞否认伊斯兰或叛教,并以杀害教胞来接近安拉。这就是极端的后果。在古代持有这种观点者有哈瓦利吉派,在当代我们也发现了同类。这种极端思想是内心的骄傲和致命的自负,把自己看作天使,把别人看作恶魔。自命清高是导致自我毁灭和毁灭他人的因素之一。

●少数信徒身上的这种极端行为是非宗教的,尽管他们也打着宗教的幌子。当深入研究,我们会发现这种极端思想有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根源。因此,有些地区有这种现象,而另一些地区没有。因为复杂的社会背景种下了偏见的种子,并助长了它。以少数信徒的这些极端行为指责他所在宗教是不公正的。

●有些穆斯林的极端行为,也许来自对非穆斯林极端的回应。多数族群歧视少数族群,往往使少数族群产生恐惧情绪,将多数族群个别人的行为夸大为多数族群的阴谋。族群之间缺乏信任,导致谣言四起,草木皆兵,任何人都不敢直面和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伊斯兰对非穆斯林的立场

安拉的使者,先知穆罕默德说:"谁欺负了和平共处的异教徒,就是欺负了我。"

伊斯兰对非穆斯林的原则

众所周知,其它宗教信仰者主要有两类:

●佛教或人为宗教的信徒,如:多神教徒,拜火教徒,拜星教徒。

天启宗教的信徒。从根源上说是天启宗教,有来自安拉的经典,如犹太教,基督教。他们是《古兰经》中所说的"有经人"———表示穆斯林同他们关系比较接近。

伊斯兰对有经人有特殊的方式

伊斯兰对待有经人有特殊的方式。认为他们的食物是佳美的,允许吃他们的食物。同时允许与他们通婚。安拉在《古兰经》中说:"曾受天经者的食物,对于你们是合法的;你们的食物,对于他们也是合法的。信道的自由女,和曾受天经的自由女,对于你们都是合法的……(5:5)

●婚姻是人类互相联系的主要纽带之一。安拉说:"他就是用精水创造人,使人成为血族和姻亲的。"(25:54)

在伊斯兰看来,婚姻建立在安宁、喜爱、怜悯的基础上,是夫妻生活的支柱。"他的一种迹象是:他从你们的同类中为你们创造配偶,以便你们依恋她们,并且使你们互相爱悦,互相怜恤。"(30:21)

穆斯林可以和有经人婚配,意味着穆斯林的祖先、兄妹、儿女可以是有经人,拥有伊斯兰所规定的近亲和远亲的权力。

我们在其它任何宗教中都不会发现比伊斯兰教法更宽容,更崇高的了。

正确区分对待穆斯林不同态度的人

对待伊斯兰国家和穆斯林的立场,要么是敌对者,要么是和平相处者。

敌对者指与穆斯林战争关系者。对这种人,教法专门规定了同他们相处的准则。例如战争期间也有相关的道德规范:不得背弃盟约,不得毁尸,不得伐树,不得捣毁建筑,不得杀害老弱妇孺,等等。这在先知传记、圣战史和伊斯兰教法书籍中有大量记载。

●对同穆斯林和平相处或缔结盟约者,则应履行盟约,公平对待,友善相处并予以帮助。

危险的做法是混淆两者的区别,认为他们都是异教徒,不相信穆罕默德的使命,也不相信最后的经典———《古兰经》。

《古兰经》对这两类人的明确区分

《古兰经》明确区分这两类人。有两节经文被认为是确定穆斯林与非穆斯林关系的宪章:"未曾为你们的宗教而对你们作战,也未曾把你们从故乡驱逐出境者,安拉并不禁止你们怜悯他们,公平待遇他们。安拉确是喜爱公平者。他只禁止你们结交曾为你们的宗教而对你们作战,曾把你们从故乡驱逐出境,曾协助别人驱逐你们的人。谁与他们结交,谁是不义者。"(60:8-9)"宾热"指善待;"给斯托"

指公正。本章的降示背景告诉我们,这两节经文是针对多神教徒降示的,显然有经人更应该得到善待和公正。

缔约者又可分为两类:暂时缔约者。这种人的协约是有期限的。

长期缔约者。这种人被称为"保护民",即受到安拉和使者以及穆斯林大众保护的人。伊斯兰教法将其称之为"他们享有我们享有的权力,承担我们承担的义务"。除了宗教信仰方面的差异,其他方面没有什么原则不同。

"保护民"是伊斯兰国家的公民

"保护民"是指拥有伊斯兰国家的国籍。换言之,他们是伊斯兰国家的公民。"保护民"一词并非轻视和贬低,而意味者必须受到关怀和尊重,这是对安拉法律的信仰和服从。如果基督徒们对这一术语感到不快,可以改变或省略,安拉并没有把这个当作我们的功修。我们的哈里发欧麦尔曾省略了比这更重要的"人丁税"一词———尽管《古兰经》提到了这个词。这是应阿拉伯基督徒的要求,他们不愿接受这个词,要求使用施舍一词,尽管施舍是人丁税的数倍。欧麦尔同意他们的请求,认为这样作没什么大碍。他说:这些人真蠢,他们重名不重实。(参阅《天课论》2卷708页)这就是欧麦尔的原则,即重视宗旨和内容,而非形式和名称。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坚持使用"人丁税"一词,因为埃及等伊斯兰国家的基督徒不喜欢。那些与穆斯林混居、融为一体的非穆斯林,只要缴税或参与保卫国家就可以了。

开发 midade.com

丝绸之路文明对话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