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伊斯兰教的疑问

完美信仰 关爱他人与社会
完美信仰 关爱他人与社会

完美信仰 关爱他人与社会

清高的真主在《古兰经》中说:

“你们把自己的脸转向东方和西方,都不是正义。正义是信真主,信天使,信天经,信先知,信末日,并将所爱的财产施济亲戚、孤儿、贫民、旅客、乞丐和赎取奴隶,并谨守拜功,完纳天课,履行约言,忍受穷困、患难和战争。这等人,确是忠贞的;这等人,确是敬畏的。"(2177

以上这段经文说明,“五功"是伊斯兰教的基础,但不是伊斯兰的全部。伊斯兰是由“五功"来支撑的,但只做“五功"而对其他事不闻不问,只独善其身而不能兼善他人,不能关爱他人与社会者,犹如居住在没有屋顶、没有墙壁的五根柱子中间,无法抵挡风雨的侵蚀和烈日的暴晒。如果一个人为了进天堂,只顾埋头完成自己的宗教功课,而不尽对家庭和社会应尽的义务,这样的人并不能很好地看守“五功"。要看守好“五功",使自己的信仰更加完美,就必须要在信仰的五大支柱上不断添砖加瓦,努力尽到该尽的各项义务,才能使信仰不断完美。因此,《古兰经》当中把六大信条、五项功课与施济亲戚、孤儿、贫民、旅客、乞丐和赎取奴隶,履行约言等社会义务同时并提,并说明,只有信仰、宗教功课、社会义务同时并举,互相兼顾而不偏废者才是忠贞的,才是敬畏的。

作为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一个敬畏真主的人,在恪守“五功"的同时,还应当尊老爱幼,和睦邻里,善良仁慈,接济贫穷,扶危助困,助人为乐,劝善戒恶,伸张正义,履行约言,买卖公平,维护秩序,造福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家园,团结互助,爱国爱教。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信仰更加完美,获得两世的吉庆。对于一个虔诚敬畏的穆斯林来说,坚持真理,宣传真理,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个穆斯林都有义务将伊斯兰的真理介绍给他人,弘扬伊斯兰的优良传统,抵制歪理邪说,维护纯洁信仰。

清高的真主在《古兰经》中说:

“你们中当有一部分人,导人于至善,并劝善戒恶;这等人,确是成功的。"(3104

穆圣也说:

“你们当中谁看到有人做恶,就用手去制止他,若做不到,就用口去规劝他;若还做不到,就用心去憎恨他,这是最弱的信仰。"(穆斯林传自艾布·塞伊德·胡德里)

以上经训要求我们穆斯林要尽自己应尽的义务,要坚持真理,宣传真理,劝善戒恶,伸张正义,不断纯洁和完美自己的信仰,做一个虔诚敬畏的穆斯林,以获得真主的喜悦。

先知所描述的哈瓦雷芝派
先知所描述的哈瓦雷芝派

先知所描述的哈瓦利吉派

先知所描述的何瓦雷芝派最近一段时间,何瓦雷芝派这个词常被提及,用以指称那些假宗教之名而行恐怖主义之实的组织和团体,他们大地上作恶破坏,血腥残杀与他们持有不同观点的无辜穆斯林。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先知圣训就警告过穆斯林要谨防何瓦雷芝派。穆圣先知还向我们明确而细致地描述了何瓦雷芝人士的各项特征。

有超过二十段的先知圣训(均以健全或良好的圣训传述线索传述)描述了何瓦雷芝人士的特征。这足以说明何瓦雷芝派对伊斯兰“乌玛"破坏的严重性。他们以表面的虔诚与功修,以伪乱真,煽惑穆斯林大众。因为他们的主张不仅局限于思想层面,而是延伸到以刀剑和流血来传达他们的思想,假宗教之名而行在大地上作恶和破坏之实。

以下是先知圣训就他们的特征而做的描述:

第一:他们牙齿新生而稚嫩。他们中大多数人年纪轻轻,比起上了年纪的人来说,缺乏经验、经历和智慧。穆圣(愿主福安之)描述他们说:“他们牙齿新生而稚嫩"。著名圣训学家伊本·哈吉尔在他所著的《布哈里圣训精注》(287\12)中注释说:“牙齿新生的意思即年纪轻轻。"

第二:心智愚蠢轻狂。何瓦雷芝派人常常言行轻率而冒进、目光短浅而狂热,缺乏知识且眼界狭窄,遇事不明。有来自布哈里和穆斯林共同传述的圣训说:“末尾时光,有群人,他们牙齿新生而稚嫩,心智愚蠢而轻狂。"著名圣训学家伊玛目纳沃威注释说:从这段圣训可知,只有到了成熟的年龄段后,一个人才会拥有明确的思想,敏锐的眼光、丰富的经验、健全的心智。(援引自伊本·哈杰尔的《布哈里圣训精注》)

第三:他们口诵古兰经,却未用心领会。他们常常口诵古兰经并引以为证,但却没有领会经文的真义。不仅如此,他们还似是而非,张冠李戴地援引经文证明自身的主张。因此,穆圣(愿主福安之)在圣训中描述他们说:“他们口诵古兰经,并自认为古兰经将为他们做有利的证明,但事实恰恰相反。"“他们声音甜美地诵读真主的经典,但却没有领会经文的真义。"“他们诵读古兰经,但仅停留在喉腔之间。

伊玛目纳沃威的穆斯林圣训注释中说道:“他们仅仅在口舌间诵读古兰经文,而没有领会经文的真义。诵读古兰经的目的,是用心去领会,去参悟,其体会其中的真义,而非停留在喉腔间诵读。"

第四:在宗教上走极端。穆圣(愿主福安之)说:“你们中将有一群民众,他们力行功修,以至于受人称颂,内心虚荣而喜乐,但是,他们对宗教的反叛就犹如离弦的箭一般。"(由伊玛目艾哈迈德依据健全的传述系统传述)。他们的虚荣让他们自称拥有学识,而指责其他伊斯兰学者;他们对重大事件既缺乏经验又缺乏真知,又不咨询法学家和学者的主张和观点。穆圣(愿主福安之)说:“他们诵读古兰经和斋戒,以至于你们的诵读和斋戒同他们比起来不算什么。"当伊本·阿巴斯去和何瓦雷芝派辩论时,他在描述他们时中说:我来到这群人中,他们是我见过的功修最为勤谨之人。他们的额头有因长期叩头而留下的印记,他们的手脚上因苦修而老茧横生,他们穿着旧衣服,裤腿短及小腿,因长期熬夜履行功修而倦容满面。

据朱戴布·艾孜迪传述说:当我们随着阿里大贤征讨何瓦雷芝派,在临近他们的兵营时,便听到了他们吟诵古兰经的声音,如同蜜蜂发出的一样。可见,何瓦雷芝派在宗教功修、斋戒、礼拜、诵读古兰方面勤于修持,但是他们的行为超越了伊斯兰中正的尺度,走向虚荣、极端、偏执,甚至固执的程度,以至于这种极端引领他们违背伊斯兰的基本原则。

因此,他们跟随自身的私欲而将犯下大罪的穆斯林判定为悖信者。第五:对宗教的无知和错误的解读宗教。何瓦雷芝派的特征还有:对宗教的无知和误解。他们很少参悟,似是而非,张冠李戴地引用经训明文。哈里发欧麦尔之子,阿卜杜勒把他们视为一群邪恶的坏人。他说:“他们援引那些针对不信道者降示的经文,来用在信士的身上。"有人曾经问伊本·欧麦尔怎么看待何瓦雷芝派时,伊本·欧麦尔回答说:“他们将穆斯林判定为悖信者,他们允许杀害穆斯林,掠夺穆斯林的钱财,他们已娶多名妻子,而当一个有夫之妇去到他们那儿,他们中的一个男人便娶这个女人为妻,即便这个女人已经是有夫之妇。我不知道还有谁比他们更应该被处死。"

伊玛目伊本·哈杰尔说:因为他们勤于诵读古兰经和功修,而被人称为诵经师,但是他们在解释古兰经的真义时加以歪曲,将他们自身的意见强加于人,他们刻意苦修,醉心其中。由于他们对真主沙里亚法的无知,而将违背真主律法之人判定为悖信者,并由此而要求违逆之徒,承认自己是不信真主的悖信者,然后要求违逆者向真主忏悔。这些都是何瓦雷芝派对哈里发阿里所提出的要求。当时,他们要求哈里发阿里首先承认自己已然叛教,已经悖信,然后要求哈里发阿里悔罪。何瓦雷芝对阿里大贤以及跟随阿里大贤的迁士们和辅士们的错误判定,以及他们自认为比哈里发阿里及其追随者更有知识,意见更正确的认识和判断,都反映了何瓦雷芝在教门上不折不扣的无知和迷误。第六:惯于争执与巧言狡辩。何瓦雷芝派惯于争执和巧言狡辩,他们表明上坚持一些真理,但是却是为了达到他们自身的虚妄。他们是惯于辩论和狡辩之人。正如他们对哈里发阿里说:“惟有真主才有判决的权利。"而哈里发阿里的回答是:“话是真话,但说这话的目的却是虚妄。"

穆圣(愿主福安之)还描述他们的特征时说:“他们说得花言巧语,而做起事来却是言行不一。"“他们口中讲的是真理,说的是最好最动听的言辞。著名学者萨达在《奈萨仪圣训集》中的边文注释中写道:“这段圣训的意思即:他们表面上讲些最好的言辞,如'惟有真主才有判决的权利'这样妄称将一切交付于真主的经典的言辞。"第七:妄断他人悖信,妄杀无辜之人。妄断他人为悖信,以及妄杀无辜之人,这是何瓦雷芝派有别于其他派别的最主要的特征之一。穆圣(愿主福安之)说:“他们妄杀伊斯兰信士,妄言说这些被害者是多神教徒。"(由布哈里和穆斯林共同传述)

何瓦雷芝派之所以敢于妄杀信士的原因是:他们将穆斯林妄断为不信道者。伊玛目古尔图比在《圣训理解》一书中注释到:“这是因为他们将不认同他们观点和主张的人都判定为不信道者,并视杀害这样的悖信者是合法之举。"伊玛目伊本·哈杰尔说:当何瓦雷芝派将异己都判定为不信道的悖信者后,他们便将杀害这样的“悖信者"视为合法了,而多神教徒却受到他们的保护!他们将伊斯兰信士置于他们的保护之外,不去同多神教徒作战,却转过来忙于杀害穆斯林。这就是那些胆大而无知的何瓦雷芝派人的所作所为。

伊斯兰知识的光辉并没有照亮他们黑暗的心胸,他们既偏离人的天性,又不遵守约定。伊本·泰米叶说:“他们因为一些小罪过而将犯下这些罪过的信士,妄断为不信道的悖信者,并在这种判定下而视杀害穆斯林;掠夺他们的钱财为合法之举。他们妄言说什么,这是伊斯兰国度和非伊斯兰国度;只有归属于他们才是归属到了信仰的国度。"何瓦雷芝派妄断他人信仰的形式有好几种:有将犯大罪之人,或者将那些犯下了本身并非罪过之人,妄断为不信道者。他们或者以猜测而妄断他人悖信;或者因一些不能明确做出判定的或然之事,而妄断他人信仰;他们或者因为一些由于每个人认识角度不同,而必然产生分歧的事务而对他人信仰做出妄断;他们或者因为尚未核实求证事情真相;条件尚未充分且存在多种可能的事务上妄断他人信仰。而对于他们自身的无知,他们却毫不知觉。他们或者简单地以某些言辞,而以推导出的结果妄断他人信仰;他们的判决从未走过司法程序;从未通过法庭裁决;也从未要求被判定者悔罪改正的程序,便视为杀害那些被他们判定为悖信的穆斯林为合法之举。

正因如此,穆圣(愿主福安之)说:“他们正如离弦的箭一般,反叛伊斯兰。"在哈乃斐学派的《布哈里圣训精注》的书中写道:这段圣训比喻了他们对伊斯兰的反叛,犹如为捕获猎物而离弦的箭,迅捷地离开弓弦,完全射入到被捕获的猎物之中。"在穆斯林圣训中,他们则被穆圣(愿主福安之)描述为:“他们是最丑恶的被造物。"第八:剃光头。正如穆圣(愿主福安之)所说,他们的标志是将头发全部剃光。“他们的标志是剃光头"(由伊玛目布哈里传述)并以此作为他们相互认识的标志。

转自:伊斯兰之光网

伊本  泰敏叶的简介
伊本 泰敏叶的简介

十四世纪伊斯兰教义学家、教法学家、原教旨主义的倡导者。本名艾哈迈德本阿卜杜勒哈利姆。库尔德人。生于马穆鲁克王朝统治下的美索不达米亚的哈兰。

1268年因蒙古人入侵随家迁居大马士革。出身于宗教学者世家,祖父为罕百里派法学家、圣训学家,其父希哈卜丁曾任大马士革圣训学校教师,并兼任伍麦叶清真大寺宣教员。

伊本泰米叶幼承家学,能背诵全部《古兰经》和圣训,后就读于罕百里派圣训学校。30岁时继其父在大马士革伍麦叶清真大寺讲授圣训教法,并担任宜教员,对逊尼派四大法学派的教法学说进行研究,继承和发展了罕百里派的教法学说,享有盛名。

1298年,因反对一些学者对《古兰经》中关于真主德性问题的任意注释而被指控。1306年,被叙利亚总督遣送开罗,曾与哈乃斐派、马立克派、沙斐仪派的学者、法官进行辩论。后因沙斐仪派首席法官指控他犯有"把安拉人格化"罪,被监禁18个月。

1308年获释后,在开罗萨利赫学校讲学,继续宣传他的教义、教法主张。又因反对伊本阿拉比派对苏菲圣墓的崇拜而遭软禁。

1309年被流放到亚历山大。1313年随马穆鲁克王朝素丹伊本盖拉温出征,收复被蒙古人占领的叙利亚。后定居大马士革,继续讲学和著述。1320年因对教法中有关休妻律例用类比推理去解释,有悖于逊尼派四大教法学派的主张而被囚禁。

次年出狱,仍坚持己见。1326年再度下狱,其著作全部被封禁。1328年9月26日在开罗狱中病逝,葬于苏菲公墓。

伊本泰米叶一生执着于早期伊斯兰教的正统思想,遵循罕百里学派的法律传统,明确提出了"回归古兰经"的著名口号,以纯洁信仰,恢复伊斯兰教的本来精神。

他通过对伊斯兰教各派学说的研究和批判,认为伊斯兰教从中世纪以来,由于受到希腊哲学、基督教、佛教、琐罗亚斯德教和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出现了崇拜 外里(即所谓的老人家或上等人)、朝拜圣墓、祭祀自然物等新的多神崇拜和异端思想,背离了"安拉的正道"。

他主张应复兴早期伊斯兰教的原旨教义,恢复《古兰经》、圣训的真正精神和赛莱菲耶(sailaifengye,即伊斯兰最初三代)的传统惯例,坚持伊斯兰教认主独一论的根本信仰。除遵循经、训外,不信奉任何权威,反对凯拉姆学派、苏菲主义和其他哲学学派离开认主独一教义的任何"创新",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四分五裂的伊斯兰社会再度统一。

他认为(古 兰经》是信仰的最高准则,对其注释要严格、精确,不能妄加推猜和穿凿附会。在伊斯兰教的立法上,他认为《古兰经》和圣训是立法的基础,在不违背经训原则下 可应用"类比推理"(即;革亚斯),对律例进行独立判断,而"公议"(即;易只玛而)或某个团体的意见对立法并无价值。在政治上,他承认早期四大哈里发的 正统性。

认为哈里发只有经过民主选举,才符合伊斯兰教关于穆斯林人人平等的原则。伊斯兰国家的政府应对'稳埋'(即穆斯林社团)负责,实行沙里亚教法,稳埋则对真主负责,保证政府实行教法。服从执行教法的政府和反对异端及偏离教法的政府同样是穆斯林的义务。那些离开"安拉正道"而又渎职和腐败的统治者,是最不道德的人,穆靳林没有必要去服从这样一个腐败的统治者。

伊本泰米叶的学说和著作对18世纪阿拉伯半岛兴起的瓦哈比教派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近现代的伊斯兰复兴思潮和运动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思想影响。他被称为"罕百里教法学派的权威"、"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先驱"。

伊本泰米叶对《古兰经》和圣训均有研究和注释,著有教法、哲学、逻辑、伦理及对各派学说批判的大量论著,流传至今的约64部。著名的有《教法判例》、《政治与教法》、《论文集》、《圣行之道》、《反驳哲学家》、《批判逻辑学家》等。

阿舒拉日的优越
阿舒拉日的优越

阿舒拉日的优越


一切赞颂全归真主,真主说:""依真主的判断,月数确是十二个月,真主创造天地之日,已记录在天经中。其中有四个禁月,这确是正教。故你们在禁月里不要自欺。以物配主的人群起而进攻你们,你们也就应当群起而抵抗他们。你们应当知道,真主是和敬畏者在一起的"。(忏悔章36节)

愿真主将祝福与平安赐于我们的使者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使者说:"一年有十二个月,其中有四个禁月;三个月是连续的;祖尔格尔德(伊历十一月)、祖尔哈吉(伊历十二月)、穆罕勒姆(伊历一月份),还有就是在伊历六月与伊历八月之间的莱吉布(伊历七月)。——(布哈里圣训辑录2958段)

赞主赞圣人后。我们说:"行善的季节有很多,每日的、每周的、每月的、每年的。这些季节包括 应当多封斋的穆罕勒姆月(伊历一月份)"。

我们的使者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曾说:"莱麦丹(伊历九月)之后最高贵的斋戒就是穆罕拉姆(伊历一月)的斋戒"。——(穆斯林圣训辑录1982段)

阿舒拉日的高贵


传自于伊本-阿巴斯(愿主喜悦之)的圣训:真主的使者(愿主福安之)到达麦地那的时候发现当地的犹太人在封阿舒拉日的斋,便问他们:"你们所封今天的斋戒是什么斋呢?他们回答说:"今天是个伟大的日子,真主在今天把以色列人从他们的敌人手中拯救了出来。穆萨圣人封了今天的斋戒。使者说:"我们比你们更适合、更接近穆萨",然后使者就封了阿舒拉日的斋,并命令人们封这一天的斋戒。——(布哈里正确圣训辑录2004段)

阿舒拉日的优越

伊本-阿巴斯(愿主喜悦之)传述的圣训,他说:"我没有见过使者(愿主福安之)让今天(即阿舒拉日)胜过于其它的日子,让这个月(即莱麦丹月)胜过于其它的月份。——(布哈里正确圣训辑录2006段)。

先知(愿主福安之)说:"阿舒拉日的斋戒,我希冀真主宽恕上一年的罪过"。——穆斯林正确圣训辑录(1162段)。希冀即斋戒阿舒拉日而渴望得到回赐。

因此,亲爱的穆斯林兄弟!选择这高贵的日子斋戒,便能罚赎一整年的错误。感谢真主的恩惠。

何为"阿舒拉"、"塔苏尔"?

伊玛目脑威-(祈主慈悯之)-在汇聚一书中曾说:"'阿舒拉'及'塔素尔'是两个美好的名字。这在语言书中已经众所周知了。我们的同伴说:'阿舒拉'是伊历一月的第十日,而'塔素尔'是伊历一月的第九日。众学者也是这样主张的。这是圣训明文表面的意思。这在语言学家看来已经众所周知了。阿舒拉是一个伊斯兰名称,蒙昧时代是不为人知的。——(顺服者解密-斋戒穆罕拉姆月篇第二册)
因此,斋戒'塔素尔'(伊历一月九日)与'阿舒拉'(伊历一月十日)已成为了可嘉的圣训。因为有传述自阿卜杜拉-本-阿巴斯的圣训,他说:"当使者斋戒了阿舒拉日的斋并命令人们也封之的时候。人们问他:'使者啊!这一天是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所崇奉的日子啊'!使者回答道:印沙安拉!来年的话,我们一定要封九号的斋戒"。伊本-阿巴斯说:"还没有等到来年,使者就奉命归真了。——(穆斯林正确圣训辑录1916段)


阿舒拉日的异端


有人曾问伊斯兰学者伊本-泰叶密(祈主慈悯之)关于阿舒拉日人们的行为如:画眼线、沐浴、用海纳、相互握手、烹饪美食、兴高采烈等行为有没有依据?

回答如下:感赞真主!众世界的养育者!在正确圣训辑录中、先辈先贤的箴言集中是无证可考的。也没有任何伊斯兰学者、四家法学派代表均没有把这些行为定为嘉行。也没有任何可靠著作对此有所传述。没有任何圣训、圣门弟子及再传弟子箴言录传述过正确或非正确的记载。但是,部份后辈学者对此传述过相关的圣训,如:"谁在阿舒拉日用眼药水,他在这年不会发眼病";"谁在阿舒拉日沐浴那他在那年不会生病"等诸如此类的圣训。还有其它一些杜撰的圣训,如:"谁要是在阿舒拉日给家人改善生活,那真主这一年的其他时间让他宽裕。像如此这样的圣训均是圣使者的一种抵毁及捏造。
随后伊斯兰学者伊本-泰叶密(祈主慈悯之)简明扼要地提述了关于这个民族早期经历的部份考验、事件及侯赛因(愿主喜悦之)被杀等一系列事件,及这些团体如此做法的真正原因。他说:"这个团体已经走上迷误、无知的道路,要么是因为不信及伪信;要么是因为无知与迷信。把他们的领导人及圣人家族抬高到主宰位置;把阿舒拉日当作悲伤、疯狂之日,在这一日他们做着种种蒙昧时代陋习,如:打脸颊、自残、哭嚎、作悲伤之诗、传述一些杜撰的圣训、这种忠诚只会给他们带来新的悲伤与自恃、挑起纷争与战火、在伊斯兰团体之间制造矛盾、并借此而谩骂先辈。这些人对整个伊斯兰团体的影响那是不言而语的。他们所呈现出的行为要么是因为他们中的激进分子对候赛因及圣人家族的过分崇奉,要么是因为无知者的以恶制恶,以诈生诈,以异端行异端。并在这天(即阿舒拉日)打着狂欢、吉庆的旗子进行而大肆宣扬。如在阿舒拉日这天用眼药、上指甲油、对亲戚施舍、烹饪各种新奇食品等,一如节日期间人们所做的一样。因此这些人就把阿舒拉日当作了一个节日来庆祝了。而另一些人则在这日选择一个广场来进行泄愤及狂欢。这两伙人都已经违背了圣训的指导,走向了错误的途径。——(伊本-泰叶密法律释译大全)

开发 midade.com

丝绸之路文明对话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