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伊斯兰教的疑问

奉安拉之名的优越
奉安拉之名的优越

奉真主之名" Bismillah奉真主之名)是一切善事的开端,所以我们当以此开始。这句受赐福的话是伊斯兰的标志,所有的生灵都在以它们天性的舌头不断地诵念着这句话。如果想要了解其中永不枯竭的力量与福赐的源泉,不妨思考一下这个寓言:

在阿拉伯沙漠中旅行的人,必须以一个部落首领的名义出行并受其保护,否则他们就会受到匪徒的骚 扰,无法完成旅行的目的。有两个人一起出发旅行,其中一个很谦虚,而另一个却很傲慢,那个谦虚的人获得了部落首领的名义,而傲慢的人却没有,谦虚的人到处 旅行都非常安全,每次遇到歹徒,他就说:我是以酋长的名义来的。"于是他就安然无事,他每到一处都受到尊敬,相比之下,那个傲慢的人却饱受灾难、恐慌不已,因为他凡事都得挣扎乞讨,最终沦落为一个被厌弃之人。

傲慢的人啊!你只是一个旅行者,而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沙漠,你的软弱与贫穷是没有尽头的,你所遇到的敌人和受到的损失也是不计其数的。所以,必须向这个世界永恒的主人和永在的统治者祈求名义,只有这样你才能够摆脱乞讨和恐惧。

奉真主之名"是一份受祝福的财宝,不仅可以转化你无穷的贫弱,将你和全能普慈主的无穷力量与仁慈联系起来,还可以成为真主的至高法庭上最受欢迎的说情者。你如果说了奉真主之名",等于是在以真主的名义做事,你就犹如以国家的名义出征的士兵,不畏惧任何人,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以法律和国家的名义,不会有风险。

那么,万物如何以它们的存在方式诵念奉真主之名"呢?比如,一个陌生人初来乍到一个城市,却能够将这里的居民召集到一个地方并完 成一项任务,既然人们愿意服从他的命令,那么很明显这个陌生人是在以统治者的名义行使权力,而不是他自己的。同样,万物都在以全能真主的名义行事,一粒小 小的种子却能够头顶参天大树并举起如山般的重物,每一棵树都在说奉真主之名",满载着来自仁慈主的宝藏的果实,用盘子呈现给我们,每一个果园都是来自真主大权之厨房的托盘,上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鲜美水果,说着奉真主之名"

所有受祝福的牲畜,如牛羊骆驼,都在说奉真主之名",并因为真主无穷的仁慈而成为乳汁的喷泉。它们以给养者的名义向我们提供最为可口纯洁的食物,有如生活中的水。每一棵植物每一片草叶,每一条根茎和枝干,都在说奉真主之名",所有的花草树木,纤弱如丝者却能够口诵奉真主之名"破土而出。诵念仁慈真主之名,等于是在借真主之力而行事。

树木的繁茂枝叶直指云霄,而根系却下扎于土石之中不受阻碍,在上长(向上生长)的同时也在下长 (向下延伸),而其娇嫩的绿叶却能够在炎炎烈日下保持水分。这些现实让自然主义论者恼怒不已,因为这等于是在指着自然论者视而不见的眼睛说:你不是相信固 体和高温的力量吗?但是它们服从的是真主的命令。因为植物根系的每一根纤维,都有如穆萨(摩西)的手杖,惟命是从:我说:你用手杖打那磐石吧。"(古兰经260)结果手杖就击穿了岩石,每一片轻薄如纸的树叶,都如亚伯拉罕(易卜拉欣)的手足,在诵念:火啊!你对易卜拉欣变成凉爽的和平的吧!"(古兰经21:69)而公然藐视着高温。

万物都在内心里说奉真主之名"并以真主的名义将他的恩惠给了我们,所以我们也应当以真主的名义取予,并且拒绝接受任何不以真主的名义给出的东西。

问题:无论我们从人们那里获得什么,我们都要付钱。尽管他们只是送货人"。那么货物真正的拥有者,真主会向我们要什么?

回答:我们所享受的所有珍贵恩惠与福利的赐予者向我们要求三样东西:记念、感恩和反思。在行事之初就念奉真主之名"是一种记念方式,在事后说艾利哈目度利俩(一切赞颂归于真主)则是一种感恩的方式。反思的意思是时刻清 醒,记住我们所接受的这些珍贵的恩惠是万物所向之大能的奇迹,是来自于真主仁慈的礼物。有人给你送来了珍贵的礼品,你就吻谢了他的手,却没有意识到真正的 送出者是国王,那么你犯了一个大错。赞扬喜爱表面上的施赠者,却忘记了真正的馈赠者,是更大的错误。人们啊!如果你们要避免这样的蠢事,那么就以真主的名 义取舍吧。白始至终都以真主的名义,这会使你富足。

第十四束光的第二站

奉真主之名"。这其中有无穷的奥秘,我现在解释其中的六个。尽管这封信是写给我自己的,但是我还是称之为第十四束光的第二站"。但愿这封信能够使那些在思想上与我息息相通的人和那些比我更聪慧的人受益。问题的关键在于心灵而不是思想,我们的目的是寻求精神上的满足而不是寻求理性的证据。

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

她说:臣仆们啊!我接到一封贵重的信?这封信确是素菜曼寄来的,这封信的内容确是'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古兰经27:29-30)

奥秘之一:在宇宙、地球和人类的脸上都有真主的三个印记。这三个印相互包含,并且携带着彼此的式样。

真主之神圣:体现于宇宙万物的相互帮助和彼此合作,以及它们的相互关联和互惠互利中,其中的主题是:奉真主之名。

真主之仁:体现于彼此的相似性和形式的共同性,以及在处置、培育和管理动植物时的秩序、和谐、恩赐和怜悯,其中的主题是:普慈主,奉普慈真主之名。

真主之慈:体现于真主之善的精妙、真主之中和的细微,以及播撒在我们全面本性中的真主慈悯之光的的广博。其中的主题是:特慈主,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

所以,奉真主之名"是独一真主的三个印记的神圣表达。它们在宇宙的书页上形成一道光明之线,强健稳固,闪着金光。奉真主之名"之线的一端来自于我们之上的天国,另一端直接通向人类——微型的宇宙和宇宙的果实。奉真主之名"将这个世界和真主的宝座联系起来,是我们通向那里的梯阶。

奥秘之二:真主的统一性在无穷无尽、种类繁多、各不相同的生灵中可以体现出来。为了不至于一下子将我们的思想淹没,《古兰经》反复强调统一性中独一性的展观(统一性是所有生灵都在展示的真主尊名)。这也是《古兰经》的奇迹之一。

不妨这样类推:太阳的光辉普照万物,但是如果要将太阳全部的光集中在我们脑海中,那我们就需要 巨大的概念和感知力,所以,为了不将太阳忘记,所有的反光体都在竭尽全力地反射着太阳的特性(光和热)并显示自己就是太阳。这种显示是相互的,因为这些特 性(光、热和色谱)也包裹围绕着太阳所面对的那些物体。

犹如真主的独一性、他为万物永久之诉求和他的尊名在万物中得到展现一样,真主的每一个与生命有 关的尊名都通过真主的统一性包含了所有的生命,尤其是在有感知的生命和我们明镜般的本质当中,所以《古兰经》不断地提醒我们注意真主统一性中的独一性印 记。唯恐我们的头脑被统一性所淹没,从而致使我们对真主的纯洁和神圣本质掉以轻心。奉真主之名"表明了真主统一性之印记的三个重要方面。

奥秘之三:真主的仁慈使整个宇宙欢腾,它带来了光明的火花并赋予那些黑暗的实体以生命,它养育 了与自己无尽的需求作斗争的众生命。它使宇宙面向人类,就像果树面向果实那样,从而加强了对我们的援助,它充满、照亮了无穷的空间,使之欢腾。如果没有真 主的仁慈,那必是一个空虚冷漠的世界。对于瞬间存在的人类,真主也赋予了永恒的生命并使其晋升到与真主对话、受真主关爱的品级,那是独一的主在永恒之前和 之后都永恒存在的主。既然真主的仁慈是如此强有力的真理,如此的吸引人、温和、有益、值得热爱,那么就说: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吧。坚持真理,则可以从无 尽的荒凉和需求中得到拯救。接近那至高无上、无始无终的永恒主宰吧,与他交谈、与他交友、为他所爱吧。

万物都有目的、有预见地汇集在人类周围,争先恐后地满足我们的需求,如此地恰到好处、如此和谐 有序,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它们认识我们才跑过来帮助我们吗?它们毫无理性可言,无论从那方面来说,这都是不可能的。难道是因为我们有威盛无比、举高无上的 绝对大权吗?对不起,而我们毫无权力可言,抑或这是为了帮助我们认识以可见的宇宙为帷幕而隐藏在后面的绝对大权——独一的主?换言之,万物之所以认识我们,是因为那全知、特慈的独一主熟知我们。

我们思考一下,威严无比的真主命令万物趋向于你,伸出它们的手帮助你,他怎么可能不了解、看不 见或者不彻知你的需求?他教导你他是因为他的仁慈而知道你。所以,认识真主吧,虔诚地表明你确信无疑地理解了这一点:是真主的仁慈让宇宙万物为你所用,而 你只是一个微不足道、转瞬即逝、弱不禁风、无法无力、充满需求的生命。

对于这样的仁慈,我们必须全心全意地感谢并虔诚热切地敬畏。说了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这句话,就是在表达传递这样的感情,这就是通往真主仁慈的桥梁,在普慈主的法庭上,这句话就是你的说情者和辩护人。

真主的仁慈是现实存在的,这如同太阳一般明白无误。一个有中心图案的挂毯在编织的时候要对经线 和纬线进行定位和排序,然后使它们都向中心汇集。同样道理,彰显真主尊名的光辉射线编织了一枚怜悯的印章,一幅温和柔雅的挂毯,一个仁慈印记之中的善良图 案,深深地镌刻在我们的脑海中,其光亮胜过了太阳。

普慈特慈的独一主使万物为生命而服务,他让他的怜悯在动植物的自我牺牲、非凡柔情和母性当中体现无遗,他让动物顺服人类,从而展现了我们作为真主和他的仁慈光辉最精美、最可爱的织作的重要性和地位——独一的主没有任何需求,他允许他的仁慈成为短暂的众生和人类的说情者。

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人,那你就说:人类啊,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吧!"寻找这个说情者吧。唯有真主的仁慈创造了所有动植物的生命,哺育着它们、管理着 它们。既不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也不相互混淆,而是在适当的时机以完美的秩序、智慧和善良对它们进行抚育,然后在地球的表面上留下了独一真主的印记。真主 的仁慈是存在的,这就像大地上的众生是存在的一样确信无疑,每一个生命都是证据。

真主的仁慈和独一性的印记留在大地上和人类的本性之中,留在我们身上的仁慈印记与留在宇宙中的一样多,我们的本性是全面的,因为我们是织作的中心,是真主尊名的汇集点。

既然真主给了你这样的形象,并在其上留下了他仁慈和独一性的印记, 他怎么可能将你弃之不理呢?他怎么可能让你为所欲为而不负任何责任呢?他让你成 为万物之灵、万物为你所用。难道这些都是毫无用途的浪费之举吗?他怎么可能让造化之树变得分文不值、任由其果实腐烂呢?他的仁慈如太阳般显而易见,他的智 慧如阳光般清楚无误,他怎么可能让这些都被否认呢?这些都不容怀疑,也不会被认为有所缺陷。

通过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你可以上升到真主仁慈的宝座之前。不妨观察《古兰经》的每一章都是以此开始的,所有优秀的书籍和善行都是以此为开端的,这其中的重要性要领会,是真主决定了这句话的伟大,关于这句话的伟大有一个明确的证据,那就是伊玛日沙菲仪说的:“'奉真主之名'虽然只是一句话,但是在《古兰经》中它被提到114"

奥秘之四:真主造化的各种生命多种多样、无穷无尽,这其中体现了真主的统一性。如果只是说:我们只崇拜你(古兰经:15"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的思想会因为现实而徘徊。我们的心必须像大地一样广阔,在这种类繁多、各不相同的万物中观察那隐藏在统一性之后的真主的独一性。然后说:我们只崇拜你,只求你佑助(古兰经15)。如此,真主独一性的印记必然显现在万物的思想和类型上,正如显现在每个单独个体上一样。

此外,他们应当记住他的独一性中的独一之主,是真主的仁慈的印记中表现出来的真主独一性满足了这个需求。所以,处于不同层次的人都可以求助于纯洁、神圣的独一主,说:我们只崇拜你,只求你佑助(古兰经15),并和他直接交谈。

至睿的《古兰经》将个体与整体、渺小与宏大、具体与普遍相提并论,这样显得很突兀,但是,这是 为了表达伟大的奥秘和指明真主仁慈的印记,为了不让思想彷徨,不让心灵窒息,为了灵魂直接找到崇拜的方向,《古兰经》将我们的造化和语言、我们特性中那恩 宠和智慧的细微点滴都穿插论述,同时还提及诸天与大地的造化,这一事实奇迹般地体现在这句经文中:他的一种迹象是:天地的创造,以及你们的语言和肤色的差 异。对于有学问的人,此中确有许多迹象(古兰经3022)。

物种生命无穷的数目和无尽的多样性所体现的真主统一性具有不同的种类和程度,它们就像是同心 圆,环环相套,从最大一直到最小。但是无论统一性有多么清楚,它依然是多样性中的统一性,观察者无法真正地探讨。所以真主独一性的印记必然隐在统一性之 后,因此形式的不同并不等于思想的不同,于是就会有一条畅通的道路直接通向纯洁神圣的独一主。

真主的独一性印记光芒四射、优美迷人、润如甘饴、强力其外、真理其内,令人心驰神往。仁慈的勃勃生机强烈地吸引着有感知能力的生灵,使它们达致独一性的印记,侍奉独一的主,从而真正也彰显了这句经文的主题:我们只崇拜你,只求你佑助(古兰经15)。

所以《古兰经》开端章的一句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是《古兰经》的浓缩,是这一伟大奇迹的迹象和阐释者。凡是能够获得这句话的人都能够拾级而上获得真主的仁慈, 凡是令这句话发扬光大者会得知真主仁慈的奥秘并目睹真主慈悯的光辉。

奥秘之五:有一则圣训的意思大概是这样的:真主以普慈独一主的形貌创造了人类,有一些苏菲对此做的过分解释并不符合信仰的基本原则,有些处于狂喜状态的苏菲说我们的灵魂本质是普慈主的形貌"。这些人在沉思参悟时思维状态混乱,所说的这些话很有可能是错误的。如果其他人接受这样的观点,那么他们犯了相同的错误。

纯洁神圣的真主指挥管理宇宙,轻松自如,犹如闲庭信步,他拨转星系犹如拨转微粒般容易,并以智慧和优雅使它们在空间中运转,他差遣最微小的粒子有如差遣毕恭毕敬的官员, 他没有任何匹敌、伙伴或者对手。根据经文任何物不似象他。他确是全聪的,确是全明的 (古兰经30:27",他是无形的,没有任何相似物也没有匹敌。另据经文天地间最高的典型,只属于他,他是万能的,至睿的(古兰经30:27"。人类可以通过类比和对比来了解他的行为、属性和尊名。所以,这则圣训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人类的形貌总合起来反映了真主的尊名之普慈。"

泉州清净寺
泉州清净寺

泉州清净寺


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城市,被国家文物局列入海丝申遗的首批遗产点有14个,占全国总数近一半。近日,新华网记者航拍了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之一的清净寺,从空中品读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清真寺。


清净寺位于泉州涂门街中段,始建于回历400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也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为空中俯看清净寺的奉天殿和礼拜堂。王雄 摄


清净寺位于泉州涂门街中段,始建于回历400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清净寺由伊朗的艾哈默德重建,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曾两次重修。


清净寺迄今历史超千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也是伊斯兰世界有数的古寺之一,其门楼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形式建造,大门用青、白两色花岗石精雕三层穹形尖拱顶,层层缩进,顶盖采用中国传统的莲花图案,表示伊斯兰教崇尚圣洁清净。


与门楼相联的礼拜大殿又称奉天坛,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门楣部分雕刻有阿拉伯文《古兰经》,屋顶早已荡然无存,仅留花岗岩石砌成的大殿四壁和巨大的尖顶窗户。据介绍,这个大殿上面原来罩着巨大的圆顶,使得清净寺格外宏伟壮观,不幸的是圆顶在1607年泉州的一次地震中坍塌,迄今未能恢复。殿内原有12根石柱,但如今只能看到9根残柱。


记者在清净寺看到,寺内有明成祖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颁发保护清净寺和伊斯兰教的《敕谕》石刻一方,极为珍贵。在清净寺的西北角,有一处"明善堂"建于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因奉天坛礼拜殿屋盖倒塌后,教徒们便移此做礼拜。


2006年,阿曼驻华大使到清净寺参观后,将清净寺想建新礼拜堂的意愿转达于阿曼国王。尔后,阿曼苏丹卡布斯捐资在清净寺东侧兴建新礼拜堂,2009年竣工,形制模仿奉天坛,可容纳500多人。


清净寺是我国与阿拉伯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也是泉州海外交流的重要史迹。图为航拍清净寺。王雄 摄


清净寺门楼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形式建造,大门用青、白两色花岗石精雕三层穹形尖拱顶,层层缩进,顶盖采用中国传统的莲花图案,表示伊斯兰教崇尚圣洁清净。王雄 摄


2006年,阿曼驻华大使到清净寺参观后,将清净寺想建新礼拜堂的意愿转达于阿曼国王。尔后,阿曼苏丹卡布斯捐资在清净寺东侧兴建新礼拜堂,2009年竣工,形制模仿奉天坛,可容纳500多人。图为新礼拜堂。王雄摄

奉天坛内原有12根石柱,因地震被毁,如今只能看到9根残柱。王雄 摄

光影婆娑下,清净寺更显静美。王雄 摄

寺内有明成祖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颁发保护清净寺和伊斯兰教的《敕谕》石刻一方,极为珍贵。王雄 摄

夜看清净寺门楼,流光溢彩令人心醉。王雄 摄

与门楼相联的礼拜大殿又称奉天坛,占地面积约六百平方米。据介绍,这个大殿上面原来罩着巨大的圆顶,使得清净寺格外宏伟壮观,不幸的是圆顶在1607年泉州的一次地震中坍塌,迄今未能恢复。殿内原有12根石柱,但如今只能看到9根残柱。王雄 摄

古尔邦节的功修与礼仪
古尔邦节的功修与礼仪

伊历12月8日朝觐开始,于12月12日结束,朝觐的第三天1210日是伊斯兰的重大节日——"古尔邦节"或曰"宰牲节"

古尔邦系阿拉伯语的音译,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或称为尔德吾祖哈。"尔德"是节日的意思。"古尔邦"和"吾祖哈"都含有"牺牲""献身"的意思,所以我国穆斯林一般把这个节日也叫"牺牲节"、"宰牲节"或"忠孝节"。它是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塔尔、塔吉克、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10个少数民族的宗教节日。

古尔邦节的来源

大约公元前2000多年,生活在今日巴勒基坦希伯伦一带的先知伊布拉欣,他是一位诚实的人,一生遵守他的誓言,为了信仰安拉独一,放弃了古老的祖传宗教信仰和荣华富贵,他冒火刑之险,走上流亡之途,耗尽了青春年华,致力宣扬安拉的正教——命人行好,止人干歹。在他已到八十六岁时,非常渴望能有一个儿子。安拉满足了他的要求,赐予他一儿子,取名"伊斯玛仪"。为此,他非常感谢安拉赐予他的恩惠,十分喜爱自己的儿子伊斯玛仪,希望他成年后能为安拉的正教和人类社会做出点贡献。

在经历许多的患难之后,伊布拉欣又接受安拉对他的一项考验,以此来证明他对安拉的爱,是否超越了他对周围事物之爱,这个考验就是要他将晚年所得之独子献祭牺牲。伊布拉欣坚定地接受了安拉对他的考验,他对自己的爱子伊斯玛仪说道:"'我的孩子啊!我确己梦见牺牲你;你考虑一下怎样对待',他说:'我的父亲啊!假如安拉意欲,你将发现我是忍耐的。'当他们两人服从了,他把他的前额按下去时,我呼叫他说:'伊布拉欣啊!你确己实践梦境了'。我就这样报赏做好事的人,这确是一个明显的考验。我以一个大的牺牲救赎了他,我使他(享誉)于后代之中,安宁在伊布拉欣上。"

为此易布拉欣将儿子带到麦加附近的米娜山上,正当举刀宰杀儿子时,天使哲伯衣勒奉安拉之命降临,送来一只黑头抵羊以代替牺牲。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和感谢安拉,先知穆罕默德圣人继承了这一传统,列为朝觐功课礼仪之一。教法规定:凡经济条件宽裕的穆斯林,每年都要举行宰牲礼仪。朝觐者在10月10日举行宰牲。其他各国各地区的穆斯林在10日至12日宰牲,期限为3天。超逾期限宰牲无效。穆圣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时。安拉降示:"我确己赐你多福,故你应当为你的主而礼拜,并宰牲"。穆圣顺从主命,效仿伊布拉欣宰牲献主,于伊斯兰教历之年(公元633年)定每年的12月10日为会礼,即今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的意义

宰牲的意义可分四点:一是学习易布拉欣父子对安拉敬畏、顺从的大无畏精神;二是把宰牲肉分散救济贫民,使穷人也能感觉到节日的喜庆和快乐;三是抑制私欲,培养坚忍不拔的高尚品德;四是不仅对主能生敬畏.而且对于任何人或任何事物能做到亲、爱、公、善。人是万物之灵,通过这个伟大的考验,能体会到宰牲的真正意义,珍惜今世时光,与各族人民情同手足、和睦共处、互敬互爱,达到名符其实的穆民的标准。

古尔邦节的功修与礼仪

一、洗大净,换新衣,擦美香。(凡打算宰牲者,会礼前十日不剪发、剪指甲、不剃腋毛)

二、念"太克比热"(至大词)

从"阿拉法日"伊历12月9日的晨礼后开始,到1213日的晡礼后为止,在每番主命拜后念大赞词三遍:

(الله أكبر، الله أكبر، لاإله إلا الله ، والله أكبر، الله أكبر، ولله الحمد)

译音:安拉乎艾克拜尔, 安拉乎艾克拜尔,俩一俩海,应烂拉乎,万拉乎艾克拜尔, 安拉乎艾克拜尔,我林俩黑了哈木都。

大赞词的种类很多,这一种最为著名和常用。

三、礼会礼拜

1、宰牲节当日晨礼后至会礼前不吃不饮为圣行。不能称为半天斋。

2、所有居家穆斯林包括妇女、儿童,都应该参加会礼。

3、经期的穆斯林妇女,尽管不能参加礼拜,但可获得庆贺节日的功修回赐。

4、会礼拜是两拜,第一拜念七次大赞词,第二拜念五次大赞词。拜后念"呼图白"宣讲词。

5、会礼拜结束,在返回的路程应选择走另一条路。

四、宰牲

宰牲对有能力者是当然的圣行。

1、宰牲的举意只为真主,不得涉及除真主以外的任何事物。

2、宰牲的对象包括驼、牛、羊。其它任何牲畜不在宰牲的范围。

3、宰牲的时间必须在会礼拜结束,不得提前。

4、被宰牲畜的年龄和特性:

骆驼年满5岁,牛年满2岁,绵羊6个月,山羊年满1岁。牲灵应该外表美丽、肥大,被割阉的可以。有明显缺陷的、明显疾病的、瞎的、跛(瘸)的、太老而不能自洁的、缺耳断角的、门牙掉光的、角壳断掉的等牲畜不可以做牺牲。

5、可以联合宰牲:七个人共同宰一峰骆驼或者一头牛,羊只能一个人宰。

6、献牲的人亲手宰牲最好,也可以委托他人宰牲。

五、古尔邦肉的分配

节日中,宴客亲朋、互送所宰牲的肉食、周济穷人、款待过往教胞、深思悔罪、求主恕饶、立志自新、互勉行善、多干善功都是嘉美的圣行。

献牲者应该把所宰牲灵的肉分成三份,自己留用一份,一份送给亲戚朋友,一份施舍给本地或者外地的穷人。如果自己需要,可以全部留用。

不得卖肉和皮子使用其费用,皮子可以转卖,但价值必须施舍给穷人;或出散到清真寺里最好。禁止用古尔邦的肉和皮子作为屠宰费交换。

六、古尔邦献牲的高贵

古尔邦的宰牲是向崇高安拉的供献物,是将来到后世获得丰厚报酬的善功之一,是伊斯兰教规定的一项功课,有它的专指时间。所以,古尔邦节的宰牲优越过因其它时间而宰牲的千倍万倍。

古尔邦节的习俗

宰牲典礼举行后,家家户户又开始热闹起来,老人们一边煮肉,一边给孩子吩咐:吃完肉,骨头不能扔给狗嚼,要用黄土覆盖。这在古尔邦节是一种讲究。肉煮熟后,要削成片子,搭成份子;羊下水要烩成菜。而后访亲问友,馈赠油香、菜,相互登门贺节。大部分穆斯林群众还邀请阿訇到家里做知感、念经,以此缅怀先人,祈求全家平安等宗教仪式。

这种庆贺节日的形式多种多样,和开斋节基本相似,各地互有异同。有些地方除了参加会礼和访亲问友外,还组织各种文娱体育活动。新疆地区的穆斯林,无论男女,在古尔邦节喜欢组织各种游艺活动,欢天喜地,格外热闹。

五功之间的关系
五功之间的关系

郑州潘世杰

众所周知,人类的精神领域就像一个丰富的宝藏,里面蕴含着许多真善美的东西有待开发。伊斯兰作为一个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并重的伟大宗教,特别重视对人类精神宝藏的开发,为此伊斯兰教还制定了一套全方位的灵魂开发工程,这个工程就是伊斯兰教的五项基本功修。

先知穆罕默德说:"伊斯兰教建立在五项基础上,即作证:除真主外,绝无应受崇拜的;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礼拜、斋戒、交纳天课、朝觐。"

值得一提的是,伊斯兰教的"五功"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有机组合,虽然各项功修分别都有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形式和特定的意义,但相互之间又存在着互动关系。

这些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时间上错落有致、贯穿终生

就时间规定而言,五功的时间安排错落有致,贯穿终生。比如念信仰证词(即,我作证:除真主外绝无崇拜的;我作证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没有具体的时间规定,它要求信士时刻铭记,念念不忘,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礼拜则规定一日五次,分别在晨、晌、晡、昏、宵五个不同的时间,按时定点,可谓一日五省,终生不懈。《古兰经》说:"拜功对于信士确是定时的义务"(4:103);

斋戒的时间是每年一个月,即回历每年的九月(莱麦丹月)。真主在《古兰经》中说:"莱麦丹月中,开始降示《古兰经》,指导世人,昭示明证,以便遵循正道,分别真伪,故在此月中,你们应当斋戒;"(2:285);

天课的规定是每年一次,秋毫不差;"他们的钱财中有一定的份额,是用于施济乞丐和贫民的。"(《古兰经》70:24-25);

朝觐的义务终生仅一次,时间在每年伊斯兰教历的12月上旬,哪年条件齐备,哪年当前往。《古兰经》说:"朝觐是几个可知的月份……"(2:197)

五功的时间分布恰到好处,有的每时每刻,有的一日五番,有的一年一个月,有的一年一次,有的一生一次,真是错落有致,贯穿终生,使穆斯林的一生都在服从真主的功修中度过。

2、形式上相辅相成、互动互补

就形式来说,伊斯兰教的五功虽各有不同,但各项功修都是相辅相成,互动互补的,而且都要求身心结合、言行一致。

比如念信仰证词,只要内心笃信,口头表达即可。念有心念和口念之分,口念有时,则心念无时,念要心口一致,表里如一;

礼拜的仪式有站立、诵读古兰经、鞠躬、叩头、坐定等动作,要求身心到位,虔诚敬意,拜主如见主;

斋戒须饿其体腹,放弃饮食和欲望,要求清心寡欲、修身养性,非礼勿思,以内修为目的,而没有外部表现;

天课就是施舍钱财、扶困济贫,没有特别的仪式,只要求奉献爱心、怜悯穷人;

朝觐的仪式比较复杂,有巡礼天房七圈、两山奔走七趟、宿荒郊、投石、宰牲等,要求身心受戒,非礼无为,非礼无言……

一个人如果表白了信仰,承认了自己是真主的仆人,而没有履行拜功,遵守主命,则为空信;

如果仅履行拜功,而没有为真主斋戒寡欲,那么就称不上敬畏;

如果仅封斋礼拜,而为富不仁,没有博爱众生,那么其信仰也不真实;

如果仅做到了四功,而有能力不前往麦加朝觐,则不仅升华不了信仰,还会功亏一篑;

而如果一个人仅形式上五功齐全,却没有身心结合,没有在生活中体现五功的道德精神,那么还是无济于事。

总之,五功是相辅相成、互动互补、身心结合的,决不能顾此失彼,偏废其中的任何一个。

五功通过各自不同的形式,使人的各个部位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熏陶;从心灵到身体,从身体到灵魂,从精神到物质,从物质到精神,由内而外,由外而内,身心结合,互动互补,相得益彰。

3、难度上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就难度方面来说,伊斯兰教的五功是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比如念,只须内心承认,口头表达,最为简单,所以要求念念不忘,时刻铭记。

礼拜有鞠躬叩头等动作,而且天天如此,终生不懈,有一定难度,需要一定的毅力和忍耐,正如《古兰经》所说:"你当以忍耐和拜功而求佑助。礼拜确是一件难事,但对恭敬的人却不难。"(2:45)因此规定礼拜为一日五次,而且五次礼拜时间都是人们该休息的时候,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休息。

斋戒要求克制私欲、忍受饥渴,所以规定每年只封一个月的斋,假如每天封斋,人们肯定做不到。虽然斋戒比礼拜难,但是如果身体有病,或者年迈体弱,则可免除,至于长途旅行者、孕妇、产妇及哺乳期、月经期的妇女和老弱病残等,也可以不必斋戒,只需根据情况,以还补或施舍的方式加以弥补。

《古兰经》说:"你们中生病或旅行者,当依所缺的日数补斋。难以斋戒者,当交纳罚赎,即款待穷人。自愿行善者,必获得更多的善报。斋戒对于你们是更好的,如果你们知道。"(2:184)这也足见伊斯兰教是易行的,它处处以人为本,不强人所难。

天课规定,凡经济上达到"满贯"的人,每年应交纳一定比例的济贫税。钱财满贯的法定标准为20个金币(合现代75克黄金),或200个银币(合现代595克银子)。

凡除生活开支外达到与此等值经济收入的人,无论什么货币,每年当抽出2.5%施舍给穷人。(以人民币为例:满贯为75乘以每克黄金的人民币现价)。

至于其他财产,如家畜、庄稼、矿产等,则满贯及其应交天课的比例也各有不同,清算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涉及到现代金融问题时,还要请专家帮忙,因此规定一年仅交纳一次天课。

另外,天课的一大特色就是互换性,因为交天课的条件是满贯,如果没有达到满贯标准,则无义务交纳,如果自己生活贫困,不仅不用交纳天课,还会成为天课的接受对象。

伊斯兰教规定,天课的施济对象有七种:"赈济只归于贫穷者、赤贫者、管理赈款者、心被团结者、无力赎身者、不能还债者、为主道献身者、途中困难者;这是真主的定制。真主是全知的,是至睿的。"(《古兰经》9:60)

至于朝觐,比起其他几项功修都难。首先是去朝觐的条件,不是所有人都能具备的。朝觐不仅要具备足够的经济能力,还要有健康的身体,及路途平安等条件。

现代人有汽车、轮船、飞机等现代化交通工具尚有一定困难,而古代人则只能乘坐骆驼、马匹,甚至徒步千里迢迢,不远万里奔赴麦加圣地,其困难就更可想而知了。

至于朝觐的仪式也比其他功修辛苦,如巡礼、奔走、住帐篷、宿荒郊、投石等仪式都很劳累,而且要一连数日,像长征一样。因此伊斯兰教规定仅有能力的人有义务去朝觐,而且终生去一次即可。

《古兰经》说:"凡有能力旅行到天房的人,人人都有为真主而朝觐天房的义务。"(3:97)

从五功的难易之别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我们不难看出,念礼斋课朝这五功,难度是循序渐进的。难度愈大,条件愈多,量也愈少,充分照顾人们的能力和条件。

比如斋戒的条件是身体健康,天课的条件是满贯,朝觐的条件则更多,具备了条件就履行,不具备则不可勉强。值得一提的是,唯有礼拜则无条件可讲,无论如何也不可无故撇拜,因为礼拜是信仰真主后的第一项义务,是顺主的最起码表现,作为仆人理当无条件服从。

五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有条不紊地升华人们的信仰。正因为五功有了难易之别,人们才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层层升华,直到完美五功。

4、意义上合而不同、相得益彰

尽管敬畏真主,纯洁心灵,升华道德是五功的共同特点,但五功升华道德的角度和涉及的精神领域却各有专长。如念作证词,是其它一切功修和一切善行的基础,是开启人类道德世界和精神宝藏的钥匙,是穆斯林的信仰纲领、行动指南和道德标准,穆斯林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持信仰,捍卫信仰,为信仰奋斗终生。

礼拜是穆斯林向真主表示顺从、感谢的一种崇拜仪式,是信士接近真主的阶梯,信士在礼拜中向真主虔诚忏悔、祈祷福祉、真心倾诉,达到拜主如见主的境界。礼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顺从真主、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善戒恶。《古兰经》说:"拜功的确能防止丑事和罪恶。"(29:45)

斋戒的意义主要是使人们敬畏真主,怜悯疾苦、修身养性、锻炼意志、忆苦思甜、明心见性。斋戒能培育人的恻隐心、怜悯心、自律力和爱心,能鼓励人们扶困济贫,慷慨解囊,把爱洒满人间。

《古兰经》说:"信士们啊!斋戒已成为你们的定制,犹如它曾为前人的定制一样,以便你们敬畏。"(2:183)所以,斋戒者只有做到非礼勿思、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闻、非礼勿为,努力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和品行修养,方能体现斋戒的真正意义。

天课本意为纯净,指穆斯林通过缴纳天课使心灵和财产得到净化。《古兰经》说:"你当从他们的钱财中收取赈款,你借此净化他们,纯洁他们。"(9:103)天课的意义主要是鼓励人纯洁财产、扶困济贫、慷慨大方、乐善好施,杜绝聚敛财富、为富不仁。

毋庸置疑,天课对降低贫富悬殊,建立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这是物质方面的施舍,至于精神方面的施舍则很多,先知穆罕默德教导说:"对你的兄弟微笑是施舍,扬善抑恶是施舍,给迷途的人指路是施舍,清除路上的绊脚物是施舍,把你桶里的水倒给你的兄弟是施舍,给视力差的人照明是施舍。"

至于朝觐,其意义主要体现响应真主的召唤,复明归真,效法圣贤,升华信仰,完美五功,见证伊斯兰的伟大。同时朝觐者必须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正如《古兰经》所说:"……凡决定在这些月份中朝觐的人,应当在朝觐期间戒除秽语、恶言和争辩。凡你们所做的善功,真主都是知道的。你们当以敬畏做路费,因为最好的路费就是敬畏。"(2:197)

朝觐是穆斯林一年一度的大聚会,也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人文奇观。每年几百万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国籍的穆斯林从世界各地来到麦加圣地朝觐,他们怀着同样的心情、穿着统一的服装、念着统一的响应词、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做着一样的功课,充分体现了伊斯兰的平等、博爱和团结精神,也显示了伊斯兰作为一个跨民族、跨肤色、跨国际的国际性宗教所特有的感召力。

总而言之,五功的意义分别体现在心里诚信、身体履行、清心寡欲、乐善好施、复命归真五个主要层面,依次涉及到人的心、身、欲、财、命五个关键环节,层层熏陶,步步升华,合而不同,相得益彰。

结束语

从五功之间这些层面的差异和相互关系我们不难看出,五功不仅是伊斯兰教的宗教基本功修,也是伊斯兰教为人类制定的一套全方位的灵魂净化工程;

它利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思想角度和精神领域,对人们的身、心进行综合性、全方位、多角度的熏陶和启迪,从而使人们灵魂深处潜藏的真善美得到全面的开发和高度的升华。

不言而喻,一个真正理解了五功的真精神,并全方位遵守五功的穆斯林,他们应该是真善美的化身。

​穆罕默德先知简介
​穆罕默德先知简介

穆罕默德先知的生活简介

伊斯兰告诉我们世界上只有一位主宰,他就是安拉,中国称呼为真主。他创造了万物,在宇宙和世界上他是至高的,没有任何东西和他相似,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和他比拟。安拉创造了人类之后,就派遣使者引导人类,在每个民族中都派遣了使者,号召他们崇拜独一的安拉。所有使者都是诚实可靠虔敬的,教导并遵循正道的,传达安拉为之派遣他们的一切,没有隐瞒也没有改变,更没有增减丝毫。安拉先后派遣了许多使者,如易卜拉欣,伊斯哈格,耶尔古柏,优素福,穆萨,尔萨等等,安拉最后派遣的一位使者便是穆罕默德。穆罕默德是主的最后一位使者,他以《古兰经》和自己的言行,告诉我们伊斯兰的完整意义——这便是要我们信服主的意旨。

穆罕默德于公元570年8月20日,在阿拉伯的麦加诞生。穆罕默德经常在麦加附近的希拉山洞里沉思,当时,人们对于良好的德行毫不重视,但是由于穆罕默德的崇高品格,所以大家都赏识他,尊重他,并公认他为最值得信任的人。穆罕默德经常在希拉山洞中沉思有关人类的基本问题,也想到了宇宙,它的主宰,以及人类和他的关系。他不相信世界上有这么多的神,也不相信那些由人手造成的石制或木制的偶像会有处理世人俗务的权利。穆罕默德在沉思中,只信仰独一的,全能的,至上的主。

穆罕默德四十岁那年,他又在山洞中沉思,忽然他听到一个强有力的声音向他命令:"你宣读吧!"这就是第一次降世《古兰经》,是由天使哲不依赖所带来的。经过这次启示不久,真主再次派遣哲布依赖天使告诉穆罕默德,使他知道自己已被真主选作宣扬真理的人,要他向迷途的人类指示正确的道路。从此,他默默地开始了他的传教工作:宣扬真主是独一的;号召人们归顺主的道路;告诉人们崇拜偶像的荒诞和每个人无可避免的审判日,在这个日子,每个人必须将生平所作所为向真主作交代。有关真主的独一无二,《古兰经》这样说:"你说:他是真主,是独一的主,真主是万物所仰赖的,他没有生产,也没有被生产,没有任何物可以做他的匹敌。"(古兰经第112章)

穆罕默德默默地、耐心地开始宣传工作,他首先在自己的亲友之间宣扬教义,他在麦加宣教13年,然后迁至麦地那宣教10年。经过23年的宣教,在伊历十年,差不多所有的阿拉伯人都渐渐的成为穆斯林,甚至那些不接纳伊斯兰的人也都在和平,安全及保障下生活,正如《古兰经》中所说:"宗教绝无强迫"(第二章256节)穆穆罕默德于伊历十年完成了最后的朝觐,穆罕默德以最后的宣讲来完成他的使命。他强调:真主独一,相信天经及最后审判日的来临,尊重妇女和不可侵犯他人的生命财产。他接受了真主最后的启示:"今天,我已为你们成全你们的宗教,我已完成我所赐你们的恩典,我已选择伊斯兰做你们的宗教。"(古兰经第五章三节)

穆罕默德的一生,正是实践《古兰经》的一生,他是所有人的楷模,树立我们依遵的正路。穆罕默德完美的一生,正好作为我们生活的明灯,卓越的典范。他改善了人类各方面的行为,他是真主的使者,他铺下了一条拯救世人的路。《古兰经》中说:"希望真主和末日,并且多多记念真主者,你们有使者可以作你们的优良模范。"(古兰经第三十三章21节)《古兰经》提及穆罕默德的高贵:"真主的确怜悯先知,他的天神们的确为他祝福。信士们啊!你们应当为他祝福,应当祝他平安!"(古兰经第三十三章56节)

最后,让我们祈求真主,感谢他赐予我们智慧和力量,以便跟随真主的最后使者——穆罕默德圣人所指引的道路。阿米乃

开发 midade.com

丝绸之路文明对话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