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伊斯兰教的疑问

著名的女辅士温姆苏莱姆
著名的女辅士温姆苏莱姆


亲爱的穆斯林同胞们:

穆圣(祈主福安)在短短的二十三年中,将"除真主外绝无应受崇拜的;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这句言辞传遍了阿拉伯半岛,然后不到百年的时间,圣门弟子们将它传遍了全世界,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的伊斯兰国。先知之所以能取得那么辉煌的成就,首先来自真主的襄助和先知的奋斗,但如果没有十几万圣门弟子为主道无私的付出,追随先知去奋斗的话,先知能取得那么辉煌的成就吗?

莱麦丹月前的一段时间,我们分别讲述了十九位圣门弟子的经历,他们是"以乐园被报喜的十大圣门弟子"、"四大阿卜杜拉"、"三位非阿拉伯裔圣门弟子"和"三位女圣门弟子之圣妻赫蒂彻和圣女法图麦"。

今天我们讲述一位女圣门弟子,她既不是圣妻,也不是圣女,跟穆圣(祈主福安)也没有血缘关系,但她却是一位了不起的女英雄,她就是温姆苏莱姆。

温姆苏莱姆是辅士当中的一员,当穆圣(祈主福安)从麦加迁徙到麦地那(原名叶斯里卜),当地许多人归信了伊斯兰,其中就包括温姆苏莱姆。

温姆苏莱姆和丈夫马利克结婚多年,他们深深相爱着,可马利克拒绝加入伊斯兰。穆圣(祈主福安)迁徙到麦地那后,马利克依然拒绝加入伊斯兰。她很矛盾,很痛苦,一边是信仰,另一边是深爱着的丈夫(圣门弟子艾奈斯的父亲),温姆苏莱姆该如何选择?温姆苏莱姆毅然选择了信仰,最终两人不得不离婚,丈夫远走他乡。

麦地那一位很有地位,且很富裕的名士——艾布托里哈(当时还是多神教徒)来向她求婚,温姆苏莱姆说:"你是个男子汉,像你这样的人不应该被拒绝,但我是一个穆斯林,而你是多神教徒,我不可能嫁给你。你崇拜的是木头雕成的偶像,你不感到羞耻吗?只要你加入伊斯兰,我就嫁给你,如果你选择伊斯兰,我不要任何聘礼。"艾布托里哈说:"让我考虑一下。"很快,他就回到温姆苏莱姆跟前说:"我作证:除真主外绝无应受崇拜的,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温姆苏莱姆以艾布托里哈的归信作为聘礼,没有要一分钱就嫁给了他。

温姆苏莱姆和前夫的儿子艾乃斯十岁的时候,母亲就带着儿子来到穆圣(祈主福安)跟前,说:"主的使者啊!这是艾乃斯,让他侍奉您吧。"先知接受了温姆苏莱姆的好意,从那时起,艾乃斯一直追随先知整整十年,直到先知归真。

艾乃斯是传述圣训最多的人之一,无论先知走到哪里,他都形影不离,耳濡目染听到了很多圣训,把先知的高贵的行为传给了后人,这位伟大、聪明的母亲,选择了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她没有把孩子留在身边溺爱,而是送到先知跟前接受高尚的教育。

有一天,温姆苏莱姆来到穆圣(祈主福安)面前,说:"主的使者啊!请给我的儿子艾乃斯做个好都阿。"先知随即祈祷道:"主啊!求您使艾乃斯多子多孙多财富,在您所恩赐给他的一切中给予福分。"这位母亲多么聪明啊!她不要别的东西,只要了先知的祈祷。

果然,穆圣(祈主福安)的祈祷得到真主的应答,艾乃斯不仅长寿,而且多子多孙,钱财更不用说了。艾乃斯子孙满堂,有一百二十多个,享年103岁,归真于巴士拉。

艾乃斯在麦地那有个果园,别人的果园一年一熟,奇怪的是艾乃斯的果园一年要结两次果,园内弥漫着芬芳,气味如同麝香一般。

这一切都来自那位伟大的母亲的塞拜布,有什么样的母亲,就会有什么样的儿子。

温姆苏莱姆和艾布托里哈有了一个孩子,名叫艾布吾麦勒,真主的考验来临了,孩子生病了,生病期间艾布托里哈有事出门去了。主的定然,可爱的艾布吾麦勒归真了。此时突然听说丈夫要回家了,她不想让旅途劳顿的丈夫突闻噩耗,于是强忍着悲痛,告诫大家谁都不要告诉丈夫这个噩耗。她强装笑颜,穿一身新衣服梳洗一番,并为丈夫备好了晚餐,笑脸迎接丈夫的归来。艾布塔里哈一回到家便问道:"孩子怎么样?"一个失去心爱孩子的母亲是多么的痛苦,但是她说:"他从来没有像今天晚上这样安静。"多么聪明的回答!丈夫以为孩子睡着了。饭毕,她强装笑颜,侍候丈夫安寝。

第二天早上,两人洗了大净后温姆苏莱姆说:"邻居借了我们的东西,我们要回来,但他们很不高兴,你说这有道理吗?"丈夫回答:"这当然没有道理,借的东西就应该还。"她紧接着说:"孩子本是真主借给我们的,现在他已经拿去了。"

艾布托里哈很生气,责怪妻子没有早点告诉他,他当时没有理解妻子的一片苦心。她不想舟车劳顿的丈夫一回到家,就听到孩子的噩耗。

艾布塔里哈去做礼拜,穆圣(祈主福安)通过启示知道了这件事情。艾布塔里哈告诉先知所发生的事情,先知说:"主啊!求您给他俩的夜晚降福。"温姆索莱姆不久又生一子,后来这个儿子结婚后又生了十个孩子,全成了大学者

温姆索莱姆这位贤妻良母,相夫教子。艾乃斯记忆超群,传述了很多圣训,他还有个绝活儿,就是射箭百发百中。他十岁就跟穆圣(祈主福安)上战场,不过当时他还年少,只做些后勤工作。艾乃斯培养儿孙射箭技术,史料记载,艾乃斯经常召集子孙们举行箭术比赛,但常常比赛都是他——百岁老人得冠军,这一切都是由于母亲的赛拜卜。

温姆索莱姆还有刚强的一面,经常跟随穆圣(祈主福安)上战场,负责运送武器装备和救护伤员。侯奈尼战役是光复麦加后和赫瓦津部落展开的一次规模很大的战役,这次战役穆斯林出战不利,甚至威胁到穆圣(祈主福安)的生命安全。温姆索莱姆手拿着刀亲自参加战役,艾布托里哈笑着对先知说:"主的使者啊!看温姆索莱姆手里还拿着一把刀呢。"温姆索莱姆则说:"假如我看到多神教徒走过我身边,我一定会捅他的肚腹。"

温姆索莱姆为我们穆斯林妇女树立了一个榜样,她是贤妻良母的典型,她没有为教门事务而放弃家庭,也没有因为家庭而放弃对教门的奉献。

我们讲述了二十位圣门弟子,他们有的是富翁,如:阿卜杜拉赫曼奥夫;有的位高权重,如四大哈立法;有大学者,如四大阿卜杜拉;也有各个民族的代表,如赛利曼,苏海布和比俩里。

他们和其他圣门弟子都有三个共同的特点,其一、热爱真主和使者;其二、遵行教门的规定;其三、不遗余力地为主道奋斗。

圣门弟子是行走在大地上的活生生的《古兰》,他们将学到的《古兰》精神实践在他们的生活当中,他们没有独善其身,而是将"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的言辞传向了全世界。

祈求真主赐福于每位圣门弟子,赐予我们陶菲格,让我们追随他们在热爱主圣、遵行教门、传播伊斯兰方面能够踏着他们的足迹,坚定地走下去。

复生日的一些事件
复生日的一些事件

根据《古兰经》启示有关审判日:(在那日,人们将为全世界的主而起立) (称量不公章836)这是可怕的一天,当天发生的事情是前所未见的。在这一天,整个宇宙和其中的一切将会被毁灭。在那天,所有人将目击和瞭解安拉的大能。不信者将会感到极大的恐惧、惊骇和痛苦,并且经历到发自心底的后悔、恐惧和羞愧

《古兰经》列举出这次事件的几个蹟象。在这一章中,我们提供了关于这天将发生的事件的概述,并探索有关它们的意思。安拉知道得最清楚,并且只有他的知识是无限的。我们在另一方面,只能瞭解和引述他所显示和教导我们在这方面的有关知识

这一章中所有的引述资料都是来自《古兰经》,所以它是无可置疑的

有安拉知道所有这些事件将会怎麽发生,事情也许与我们预料的不同。我们只能确定知道以下的事实:他所许诺的事情必会发生,人们在审判日那天,将面对一个前 所未见的极度惊人的场面,并且宇宙和所有其中的一切,将会完全被毁灭。人们将不会有机会知道它的原因,逃脱和保存自己,或努力寻求解决办法

所有人将会完全领悟到安拉和后世的确存在。

号角的声音

那天从号角声的响起开始。

(号角将吹响,那是警告实现之日)(戛弗章5020)

角宣告审判日的来临,安拉的许诺最终来临了,这个世界已经结束,而后世已经开始了。所有人将知道关于这个大日子,也知道它是如何举行的,并获预先通知,他 们将要受到清算。现在,他们正要面对这个许诺的实现。这个突然的声音,是与以前任何曾经听见过的声音不同的,将会使人们意识到,他们的时限已到,因为它表 示了不信者将感受到无限的恐惧、恐怖和绝望的开始,这是他们非常艰难的一天。安拉说:(当号角被吹响的时候,在那时,将有一个艰难的日子。那个日子对不信道的人们,是不容易渡过的)(盖被的人章748-10)

些被世俗风气及短暂吸引力所愚弄,并依恋不放的人,令自已对安拉的存在和独一视而不见;他们生活在自以为是的快乐和满足的幻觉中,并没有考虑过关于创造这 一切的主宰、祂的造物和宇宙迈向的结局。实际上,因为安拉创造了这一切的秩序,祂将使这个壮观的系统停止运作,祂只需发出一个命令,就像轻轻吹一口气般的 简单。那些不认为他们将要面对这一天来临的人,当号角响起时,会从睡梦中立刻惊醒过来。但是,他们现存的新状态,将对他们完全没有好处,因为在这个时刻, 为安拉或后世做任何东西已是太迟了

是,为甚麽会是太迟呢?安拉告诉我们,原因这些人浪费了他们的一生,并不理会这个考验和后世的存在。这样的态度招致一项严厉惩罚,他们被惩罚的原因,是由 于在这个有限的世界中,他 们只顾及个人的满足,并忽视过去与未来。人们抱有这种态度,热切追求今生短暂的享乐和忽视被创造的目的,并因此虚度一生,从没有想过他们为甚麽要生活,为 甚麽他们会被创造,创造者对他们有甚麽期望,以及为甚麽他们将会死亡。他们知道自己将要面对死亡,也明白这个现实引致一些问题需要解答。所以他们逃避,并 设法把自己的思想远离这些问题。然而,实际上,每个人被创造和在地上短暂生活的唯一目的,是要侍奉安拉。那些人能意识到死亡的接近、今生的短暂,并且一切 发生在他们身上的都是考验他们的一部分,并知道他们将要面对《古兰经》所告诉他们的事实。所以,他们瞭解到,他们一生唯一的目的,是要为安拉而生存。当在 时能体会到这一点有极大的好处,因为它将导致人远离现世的迷惑,并致力于后世真正的归宿

那些只顾在现世追求享乐的人,他们最大的期望是现有的规律将永恆不变。但即使这样也不能使他们满足,因为在生活中,总会遇到问题和困难的。而且,撒旦(恶魔) 无数的诡计,防止他们相信后世的无限痛苦,并让他们宁愿选择现世生活的困难和伤而远离信仰。但当人们听见号角的声音,他们可能正准备驾车往办事处 或正准备上床就寝,无论怎样,他们将意识到,所有他们未完成的志向和期望都会落空,并且因而陷入极大的绝望中。他们希望会持续到永远的规律,正如他们自己 的生命一样,就这样结束了。一切他们儘管知道是真实的,却拒绝相信,现在跟他们碰头了。那些依赖虚假力量「保护他们」的人,现在无处找到避难之所,因为所 有的人,除了信士们外,都是在同样绝望的情况中。他们向这无法逃避的现实投降了,并且所有曾经活着的人,现在都一起集合在安拉的面前: (号角一响,他们就从坟墓出来,奔向他们的主)(雅辛章3651)

于不信者,这次事件意味着「与他或她逃避的事情碰头了」,也是「改正错误的最后机会的结束」。在那一刻的恐惧是难以描述的,因为这样的恐慌感觉和恐怖现 象,是以前从未听闻或看见过的。也许有可能会犯了好的过失,也许这些过失会因时间而澹忘,但号角的声音宣佈,再没有任何时间剩馀了。在那天,这种声音将为 不信者带来极大的恐惧,并且所有人将向这现实投降。安拉启示:(在那日,将吹号角,除真主所意欲的外,凡在天上地下的都要恐怖,个个都要卑贱地来到真主那里)(蚂蚁章2787) 有人都知道有关这一天,因为安拉曾透过他的信使告诫人们,关于「无可挽救的一天」。还有,祂提醒他们要服从祂,并告诉他们,那些拒绝依从的人,在死后将得 不到援助。《古兰经》描述有关那些人,在没有准备的时刻,惩罚突然降临,并得不到任何援助;有关的描述如下:在惩罚来到之前,归信您的真主并服从祂,因为 到了那个时候,您便无法得救。服从真主的最佳启示,惩罚在毫无准备时突然来到面前: ( 免任何人说:『呜呼痛哉!我已怠慢了对真主应尽的义务,我确属嘲弄者。』或说:『假若真主引导我,我必定是敬畏者。』或在看见刑罚的时候,说:『但愿我得 返回尘世,那末,我要变成行善者。』不然!我的许多迹象,确已来临你,但都被你否认了,你妄自尊大,你变成不信道的。复活日,你将看到诬蔑真主的人面色变 黑。难道火狱里没有自大者的住处吗)(队伍章3956-60)

现世的享乐,在号角响起时已告结束。所有人都要面对这个诺言。在这样的事件中所体验的恐惧和恐怖,是言语所难形容的。所有人跟随着相同的召唤并意识到,他们要面对一个无法逃脱的现实。

地球

地球将发生地

(当大地勐烈地震动,抛其重担,人们说:『大地怎麽啦?』在那日,大地将报告它的消息。因为你的主已启示了它)(地震章991-5)

审判日的那天,跟随号角的声音是震耳欲聋的巨响,并且一种无与伦比的震动力摇晃着地球。巨大的山岳,树木,摩天大楼,建筑物-实际上,地球上的每个地方- 将同时开始摇动,引起人们恐慌和失控。最令人恐惧的是,没有人可能逃脱它或找到任何的避难所,因为这种地震不是像我们熟悉的一般地震;更恰当地说,这种地震将持续直到地球夷为平地。(安拉知道得最清楚。)安拉这样描述这些震动: (在那日(第一次号角吹响),大地和群山将强烈震(每人都将死亡),第二次号角将随之吹响(每人都将被复活)。在那日,有些心将颤抖不安,有些眼将不敢仰视)(急掣的章796-9)

想像我们所经历过的地震,对目击者留下怎样的影响。这些地震只持续数秒钟,却造成的令人震惊的破坏了。数以万计的人死亡或被压在倒塌的建筑物之下,而倖存 还者,也变得无依无靠。家庭、财产、收入和储蓄瞬息间化为乌有。这些灾难大家都曾看见过,在那几秒间,没有人或力量能抵抗它。审判日那天所发生的地震, 严重的程度、后果和受影响的范围上,与一般的地震是无可比尔的。当地震结束,将没有任何痕迹或生命存在这个行星上

论地震有多严重,有准备的人们总能找到适应求生的方法。但是,在听见号角声音后,即使他们也意识到这并非是普通的地震,也没有逃脱的可能

《古兰经》对这次地震的事件作出以下的警告:

(众人啊!你们应当敬畏你们的主,复活时的地震,确是一件大事)(觐章221)

在那片刻,地球上的一切将失去意

所有引人误入歧途的东西(例如:豪华房子、摩天大楼、5 级旅馆、毕生的巨额积蓄、房子、装饰、宫殿、桥梁、所有最著名的大厦、经历过所有自然灾害的金字塔、有历史价值的城堡和整个城市) 所有的一切,将会像在海滩上用沙砌成的城堡一般,变成粉碎。一切使人引以为傲的东西,及他们的名望、荣誉、威信和权力,立即将被毁坏,并在瞬息间变得毫无

伊斯兰禁止伤害非穆斯林
伊斯兰禁止伤害非穆斯林

穆斯林与非穆斯林杂居早在先知穆圣时代就是社会现实﹐以后随着伊斯兰的广泛传播﹐既有生活在非穆斯林国家的穆斯林少数民族﹐也有生活在穆斯林国家的非穆斯林少数民族﹐因此﹐对待非穆斯林民众的文化﹑信仰和习惯﹐不是什么现代新事务﹐伊斯兰早有固定的政策和制度。这些政策和制度﹐先知穆圣时代就有先例﹐后来的穆斯林贤哲和政权领袖都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因为他们的依据是《古兰经》和圣训﹐形成固定了伊斯兰法制﹐禁止毁坏任何宗教的崇拜场所。

根据当代伊斯兰法学家尤素夫盖拉达维博士的权威著作《在伊斯兰社会中的非穆斯林地位》(Ghayr Al-Muslimeen fil Mujtama Al-Islami)﹐伊斯兰政权对待非穆斯林和平居民有确定的法律保护制度﹐对他们表示宽容﹑仁慈和公正﹐禁止对他们任何形式的伤害。真主在《古兰经》中说﹕(未曾为你们的宗教而对你们作战﹐也未曾把你们从你们的故乡驱逐出境者﹐真主并不禁止你们怜悯他们﹐公平待遇他们。 真主确是喜爱公平者的。他只禁止你们结交曾为你们的宗教而对你们作战﹐曾把你们从故乡驱逐出境﹐曾协助别人驱逐你们的人。 谁与他们结交﹐谁是不义者。)(60﹕8-9) 与穆斯林相处的非穆斯林﹐不是明显的敌人﹐就是朋友﹐有责任对他们实行力所能及的仁慈和帮助﹐保护他们的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

伊斯兰是真主对全人类的怜悯和仁慈﹐不限于穆斯林﹐不因某些人信仰不同而剥夺他们应得的生存权利和行动自由。 在一个政权之下﹐凡是穆斯林所能享有的权利﹐非穆斯林不能例外﹐这就是真主允诺的公平﹐包括他们的宗教信仰和崇拜场所。 当年在麦地那﹐先知穆圣曾经同信仰基督教的纳吉兰人(Najran)有过协议﹕"纳吉兰人和他们居住区内的邻舍﹐都是生活在万能真主和真主使者保护下的居民。 他们的财产﹑宗教和教堂﹐不论多寡或大小﹐都受到真主使者的保护。"(根据阿布尤素夫著《Al-Kharaj》) 先知穆圣许可教堂在穆斯林礼拜前后敲钟﹐"许可他们在白天和夜间敲钟﹐只是在穆斯林礼拜时间除外。 许可他们在节日举行背负十字架行走的礼仪。"

伊斯兰保护多种信仰﹐以信仰自由选择为第一保证﹐并且希望不同信仰的人共同生活在一个社会中。 真主在《古兰经》中启示保护所有信仰者的祈祷场所﹐真主说﹕(要不是真主以世人互相抵抗﹐那么许多修道院﹑礼拜堂﹑犹太会堂﹐清真寺 ---- 其中常有人记念真主之名的建筑物 ---- 必定被人破坏了)。(22﹕40) 先知穆圣归真后的第一任哈里法艾布伯克尔指示为捍卫伊斯兰出征的将士们说﹕"(你们所到之处)不许砍伐和烧毁椰枣树﹐不许杀害动物和破坏树林﹐不许伤害儿童﹑妇女和老人。 如果你们看到人们逃进祈祷场所去避难﹐保护他们在那里和平祈祷。"

伊斯兰政权对待非穆斯林的宗教信仰﹐保护他们的自愿选择﹐不许可以任何方式诱使或强迫他们改变信仰接受伊斯兰。这是根据真主在《古兰经》中的明确启示﹕(对于宗教﹐绝无强迫﹔因为正邪确已分明了。谁不信恶魔而信真主﹐谁确已把握住坚实的把柄。 真主是全聪的﹐是全知的。)(2﹕256) 历代的穆斯林领袖和学者都以此为执政纲领﹐真主的信仰自由启示非常明确﹐是真主的命令﹐不容曲解或误解﹐没有任何借口或理由不执行或变化花样。 既然保证非穆斯林居民的信仰完全自由﹐就应当允许他们有自己的信仰方式和崇拜场所﹐他们的信仰受到尊重﹐体现在对他们的信仰场所的认真保护﹐而不是虚伪地对待真主的启示和命令。

穆斯林从罗马人的占领下解放了多民族共存的历史名城耶路撒冷﹐当时的名称是"伊利亚"(Iliya)﹐哈里法欧麦尔对那里的民众发布的公告说﹕"真主的奴仆﹑信士的领袖欧麦尔保护伊利亚城内的所有居民﹐保护全体居民的生命﹑财产﹑教堂和十字架。 禁止对他们的教堂有任何占据﹑拆毁或损坏的行动﹐也禁止对教堂的任何附属物,如十字架等有任何破坏。 教堂里的信徒永远不被强迫改变信仰﹐也永远不受压迫﹐也不许可伊利亚城内的犹太人进驻教堂。" (根据《At-Tabari﹐Tarikh》卷三﹐P﹒609)

对非穆斯林的自由﹐不局限于宗教礼仪﹐而且也准许他们保持地方的风俗习惯﹐尊重他们的信仰和习惯是对不同文明的宽容﹐伊斯兰政权教育穆斯林必须树立同非穆斯林和平共处的道德行为。在一个穆斯林国家﹐非穆斯林的信仰活动和地方风俗照常﹐如佛教徒在节日里高抬菩萨游行。穆斯林历史学家特里顿(Tritton)说﹕"穆斯林历代统治者对非伊斯兰信徒的宽容﹐令人钦佩。 例如在伊斯兰的城市中﹐许可基督教教堂正常举行礼拜仪式﹐政府中容纳非穆斯林的官职﹐如基督教徒和犹太人。有许多非穆斯林商人成为富翁﹐政府保证他们的合法收入和财产安全。"(根据《Khartubali》 by Hssan Ali﹐P﹒256)

根据《古兰经》和圣训的原则精神﹐以及前几代哈里法依据先知穆圣的行政范例﹐对生活在伊斯兰政权下的非穆斯林民众实行信仰自由政策﹐伊斯兰文明历史形成过程中所演绎的伊斯兰法学也对信仰自由和保护其它宗教崇拜场所﹐有一致的法学律例。四大法学家都这个原则基本一致同意﹐哈乃菲﹑马立克﹑沙斐仪和罕伯勒这些法学大师都留下了明确的论述﹐伊斯兰世界不存在一个许可伤害非穆斯林居民的教派。他们确认在伊斯兰领土之内生活的非穆斯林﹐都是穆斯林的邻舍和同等居民﹐受到同穆斯林一样的保护﹐穆斯林必须以真主﹑使者和宗教的名义保护他们的平等﹑安全和基本生活需要﹐甚至不许可对非穆斯林有不尊敬的言词。在这些居民受到敌人攻击时﹐穆斯林有责任派遣军队保护他们﹐如果穆斯林让他们受到敌人任意欺凌﹐就是忽视真主的法令。著名的哈乃菲学派大学者卡迈尔胡曼姆(Al-Kamal ibn Al-Humm)在他的著作中说﹕"哈乃菲学派的法制规定﹐禁止任何穆斯林破坏寺庙﹑教堂和祈祷场所。"

在伊斯兰的所有经典和法典中﹐或在任何一个伊斯兰政权的宪法中﹐从来没有过毁坏寺庙或强制非穆斯林入教的规定。从最早的麦地那穆斯林公社一直到公元1924年最后一位奥斯曼哈里法被迫宣布退位﹐在伊斯兰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伊斯兰政权宣布禁止其它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制和措施。信仰自由和互相尊重是伊斯兰自古以来的一贯政策﹐从先知穆圣时代开始﹐历代王朝和历朝官员必须遵照执行。从理论到实践﹐历史证明凡是穆斯林有能力控制局面的地方﹐绝对不会发生毁坏其它宗教场所的不幸事件﹐因为伊斯兰对待非穆斯林的开明政策﹐充满了真主的仁爱恩德和人道主义精神。

今日世界上﹐许多地方发生文明冲突﹐长期忍受西方殖民主义压迫的穆斯林地区﹐许多地方处于无政府状态﹐出现某些野蛮行为﹐他们破坏寺庙和教堂﹐粗暴对待非穆斯林民众。根据当代著名法学大师盖尔达维博士的意见﹐我们应当划清一条界限﹕一边是明确无误的伊斯兰保护非穆斯林居民的原则﹐另一方面在穆斯林人群之中有少数思想极端狭隘的无知民众。那些违背伊斯兰基本人道精神和野蛮破坏其它宗教祈祷场所的人﹐是穆斯林的内部敌人﹐他们对伊斯兰文明的破坏性超过伊斯兰的正面敌人。

追查任何一个地方发生冲突的地方﹐寺庙或教堂遭到袭击和被焚烧﹐冲突的原因不是宗教﹐而是涉及许多其它原因﹐例如经济﹑政治或历史仇恨。当伊斯兰的敌人利用宗教发动军事入侵或经济掠夺的时候﹐散布宗教仇恨﹐煽动民族矛盾﹐激发当代人民的激愤﹐反抗的形式脱离伊斯兰法制常规行为。盖尔达维博士告诫人们要划清界限﹐目的是﹐莫将政治与社会问题与宗教精神混为一谈。当今世界上有许多不幸的事件﹐既有以宗教为幌子﹐披着宗教外衣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也有人把正义的抗战归于伊斯兰"好战"与"恐怖"﹐而对根本原因和真相却金蝉脱壳﹐转移视线。

施舍
施舍

凡穆斯林均应施舍。如果无物可施,就应当积极地用自己的双手去辛勤劳作,这样既有益于自己,亦可用所得施舍。如果无业可就,不能劳作,尽力去帮助向你求助的人,也是施舍;如果连这也做不到的话,命人行好止人作恶也是你的施舍。因此,施舍要根据自己的能力。

施舍的最佳时机。

高贵的施舍应选择在你畏贫求富、迷恋钱财和身体健康时。因为,当你在生命垂危时才想起施舍,你的财物已经不属于你了,先弃你而去了。

施舍的方式。

公开和秘密两种。而暗地里施舍是更好的:左手不知右手所施何物者,在末日,安拉会让他在自己的浓荫下乘凉,何其美哉!
施舍的报酬。会消除自己的一部分罪恶,而且将来会在安拉哪里享受报酬,没有恐惧,没有忧愁。

施舍的对象。

可以是任何人。使者曾说过,把施济物给了盗贼,但愿他从此洗手不干。把施济物给了淫妇,但愿她从此停止卖淫。把施济物给了富人,但愿他能够醒悟,从安拉恩赐给他的财物中抽出些许施散于穷人。关键是要一颗善良的心,一个善良的举意。

施舍就是一颗善良的心。善良,是人性大美的体现。"善不可失,恶不可长",需用我们一生向善而不趋恶的努力,博大而温暖的爱心去践行,去诠释。真正善良的心灵,是藏在云间的雨露,是伏在林间的清风,默默地把清爽与润泽送给人们之后,便转身逝去,不留下一丝印痕。

施舍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当你幸福的时候,留些幸福给你身边和周围的人;当你快乐时,分些快乐给默默关注你的人;当你成功时,让些激励给正在苦苦跋涉的人。这都是施舍。""永远比""愉快。自己的"财富"并不会因为施舍而减少,反而会因为施舍而增值。
施舍其实就是奉献精神。当你心中有了一颗爱的种子,用虔诚的信仰之水去浇灌后,它就会发芽、开花,开遍全世界!

伊斯兰教法系列-1论水及其分类
伊斯兰教法系列-1论水及其分类

第一篇清洁卫生


第一章论水及其分类

第一节 净水分四种1、雨水、雪水、冰水真主说:(他从云中降下雨水,以便洗涤你们)(《古兰经》八:11) 。又说:(我从云中降下清洁的雨水)(《古兰经》二五:48)。艾布胡勒的传述:穆圣每逢礼拜时,念开拜词后,诵天经前稍停一会儿。我问:主的使者啊!愿以我的父母捍卫你!你在开拜词和诵天经之间缄默一会时念什么?他说:"我念主啊!你使我远离过错,犹如东方、西方之间的距离那般远。主啊!你清除我的过错,犹如清除白衣服上的污垢。主啊!你用雪、水、冰洗涤我的错误。"2、海水艾布胡勒的传述:一个人请教穆圣:主的使者啊!我们渡海时,带的淡水很少,如果用淡水洗小净,我们渴的时候,就无淡水可饮,我们可以用海水洗小净吗?穆圣说:"可以,海水是洁净的,海里的死物是合法的。"3、泉水阿里的传述:穆圣曾要了一桶渗渗泉水,先喝后,再用此水洗了小净。4、长期存放而无意识的因水藻、树叶等混合而变质的水,众学者决议为净水。本篇中的原则是凡称为水的,可以用它洗小净。如果实在找不到水时,可以土净。真主说:(你们得不到水,你们就当趋向清洁的地面)(《古兰经》五:6)。

第二节 使用过的水大小净者洗肢体后流下的水,其论断象一般净水一样,是洁净的,没有任何证据说明它是不洁净的。穆安维兹的女儿茹班依尔的传述:穆圣洗小净时用手中的存余的水抹头。一说:穆圣用手中余水抹了头。艾布胡勒的传述:有一次,在前往麦地那的途中,穆圣碰见我,那时我无大净,我就设法后退,洗大净后,来见穆圣。穆圣问:"艾布胡勒!你到那里去了?"我说:我不愿身不洁净的和你坐在一起。穆圣说:"真主高洁!信士并不是肮脏的啊!"此段圣训证明:凡是信士不是肮脏的,为洗大净找不到水的人与人接触无妨,信士彼此相互交往不受任何影响。阿里等圣门弟子主张:忘记抹头者,可以用胡须上的水抹头。由此证明,被使用过的水是洁净的。这也是马立克、沙菲尔等学派的主张。

第三节 与清洁物混合的水只要被混合的水的水质不变,就是洁净的水。如水中有肥皂、红花、面粉等。温姆阿屯叶的传述:圣女宰乃白去世时,穆圣来见我们说:"你们用水、皂角洗她三次、五次或更多,最后用一点樟脑,洗毕后你们告诉我一声。"当我们洗毕时,通告了他,他将自己的一条裤子交给我们说:"你们将这条裤子穿给她。"洗亡人的水应和活人洗大净的水一样要洁净。温姆哈尼的传述:穆圣和美姆奈用有面迹的盆中的水洗了大净。此段圣训证明:水和清洁物混合,只要水质不变则算为净水。

第四节 被污染的水1、污染物使水的滋味、颜色、气味变质时,各学派一致主张:这种水不是净水。2、无论水的数量有多少,只要它的滋味、颜色或气味不变,那么,这种水可算为净水,能用此沐浴。艾布胡勒的传述:一个乡下人,在拜殿内小便,人们来呵斥他。穆圣说:"你们让他小便,最后用一桶水冲洗,你们奉命让人方便,不要给人困难。"艾布赛义德的传述:有人问穆圣:主的使者啊!我们可以用布达尔井水 洗小净吗?穆圣说:"井水[注2]是洁净的,任何东西不能污染它。"欧玛之子阿布顿拉的传述:穆圣说:"水有两缸的时候,就不会被污染。"注2:布达尔井位于麦地纳,据传此井中曾掉入脏物。井的出水量很大。故圣门弟子为此请教穆圣。艾布达吴德说:赛义德之子古特白说:他问过看守布达尔井的人井有多深;看井人说,水多时不过腰间,水少时不过膝盖。后来我亲自量过布达尔井,它宽有六尺。

第五节 残 水1、人喝剩的水无论是穆斯林或非穆斯林、无大净者及月经妇喝剩的水均为净水。至于真主说:(以物配主者只是污秽的)(《古兰经》九:28),是指他们精神肮脏及信仰虚伪,不讲究卫生而言,并不是指身体的污秽。因为这些人原来与穆斯林往来,他们的使节和代表团经常往返于穆圣处,有时他们也进入清真寺。穆圣没有命令清洗他们接触过的地方。阿依舍的传述:我是来月经的,我用杯喝水,然后,把杯递给穆圣,穆圣接着喝了我喝剩的水。2、穆斯林能吃的动物喝剩的水众学者决议:穆斯林能吃的动物喝剩的水是洁净的,是净水。因为它的口水产生于洁净的肉,故可饮,也可做小净。3、驴、骡、飞禽走兽喝剩的水扎比尔的传述:有人问穆圣:我们是否可以用驴子喝剩的水做小净?穆圣说:"可以,凡禽兽喝剩的水均可使用。"伊本·欧玛的传述:在一次旅行中,穆圣及弟子们夜间经过一个坐在水池边的人时,欧玛问:凶禽猛兽喝过这个水池的水吗?穆圣对那人说:"你不要对这个自找麻烦者解答,水池里的水,禽兽饮后,我们既可以喝,也可以做小净。"赛义德之子叶哈海雅的传述:欧玛曾率一商队外出,其中有阿慕尔之子阿绥。当他们来到一池塘前时,阿慕尔问:池塘的主人!凶禽猛兽喝过这个池塘的水吗?欧玛说:你不要告诉他。池塘里的水,我们和禽兽可以互用。4、猫喝剩的水猫喝剩的水为净水。克尔布的女儿凯布舍的传述:她说:我的公公艾布盖塔德来洗小净,我给他灌了水,一只猫走来想喝水,于是他倾斜器皿让猫喝了水,他看我凝视着他,他说:凯布舍啊!你觉得奇怪吗?我说:是的。他说:穆圣曾经说过:"猫不是脏东西,猫是属于你们形影不离的家畜。"5、猪、狗喝剩的水狗喝剩的水为污秽,应远离之。艾布胡勒的传述:穆圣说:"当狗喝了你们器皿中的水时,其器皿须洗七次才为洁净。"一说:"狗舔了你们谁的器具时,令他清洗七次,第一次须用土擦。"猪喝剩的水纯属污秽的、肮脏的。

伊斯兰与知识
伊斯兰与知识

伊斯兰与知识

الإسلام والعلم


伊斯兰是科学的宗教,是文化知识的宗教。安拉说:"你说:有知识的人和无知识的人一样吗?"(39:9)

伊斯兰批评无知,批评无知而不学习之人。

安拉叙述穆萨圣人的话说:"我求安拉保护避免成为无知的人。

伊斯兰把知识分为绝对的主命知识和相对的主命知识。

绝对的主命知识是每个穆斯林必须学习和了解而不可缺少的宗教知识和生活知识,相对的主命知识是那些知识-----当一部分人学习或掌握之后,其余的人可免去责任的知识。

安拉没有命令他的圣人要求增加现世生活中的其它的东西,唯命令圣人要求安拉为他们增加知识。

安拉说:"你说:我的主啊!你给我增加知识吧。"(21:114)

伊斯兰命令人们尊重知识,尊重学者。

穆圣(祈求安拉赐福之)说:"不知尊重我们的年长者,不知慈爱我们的年幼者,不知对于学者应尽的义务之人,不是我的稳麦之一。"《艾罕默德圣训集》(第22807段)

伊斯兰给予了学者高尚的地位。穆圣(祈求安拉赐福之)说:"学者贵于修士就像我贵于你们中最平凡的人一样。"《铁尔密济圣训集》(第2685段)

伊斯兰传播知识,鼓励人求知。寻求知识,学习知识,教授知识,相当于为主道的圣战,相当于行走通往乐园之路。

穆圣(祈求安拉赐福之)说:"踏上求学之道的人,犹如为主道圣战,直到他返回家中。"《铁尔密济圣训集》(第2647段)

又说:"踏上求学之道的人,安拉已使他踏上了直达乐园的坦途了。行为落伍的人,即使高贵的门弟也不能使其进步。"《两大圣训实录补遗》(第299段)

伊斯兰不仅仅鼓励学习教律知识,而且也鼓励学习其它学科的知识和学问,并把学习这些学科的知识列为功课之一。

这就是我们前边所提到的相对主命的学科知识。

因为人类生活需要这些知识,安拉说:"你岂没有看到吗?安拉从云中降下雨水,然后我以之生长出颜色各异的果实,山上有白的,红的,各色的条纹,和漆黑的岩石。人类,野兽和牲畜中,也同样地有不同的种类。安拉的仆人中,只有学者敬畏他。安拉确是万能的,确是至赦的。"(35:27)

这段经文召唤人们思考和参悟,正确的思考,健全的理智会引导人认识到早晚主的存在,召唤人们享用安拉在宇宙中给人类寄放的各类宝藏,毫无怀疑。

在这段经文中指的学者不仅仅是宗教学者,它也包括了其它学科的有能力认识到化育主的存在的社会学者。

举例说:人们不了解云彩是怎样形成的,雨水是怎样降下的,只有知道了物理学,化学方面的知识才能认识清楚;人们不知道树木,果实,庄稼是怎样生成的,也只有了解了农业学知识的人才能知道;人们不了解山上和平原上的各种色彩是怎样不同的,只有了解地理学知识的人才能认识到;人们不了解人的秉性,人的性别,动物的性别,动物的特性,只有了解生物学知识的人才能够认识到。

开发 midade.com

丝绸之路文明对话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