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伊斯兰教的疑问

​麦加、禁寺与朝觐
​麦加、禁寺与朝觐

麦加、禁寺与朝觐

麦加与禁寺的贵重

禁寺位于阿拉伯半岛西部的麦加市,在伊斯兰教中非常尊贵,其中有:

1尊贵的天房(克尔白)坐落其中。

天房门与挂有刺绣古兰经文的幕帐。

天房,是一座接近正立方体的建筑,坐落在麦加市禁寺的中心。

是安拉命令穆斯林做礼拜和其它功修时的朝向。

是安拉喜爱的仆人伊布拉欣及儿子伊斯玛依(愿主赐他俩平安)奉安拉之命所建,后又经历数次重建。

安拉说:【当时,伊布拉欣和伊斯玛依赖树起天房的基础,他们俩祈祷说:我们的主啊!求您接受我们的敬意,您确是全聪的,确是全知的。】《黄牛章》第127节。

重建天房时,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与麦加各部落一起将黑石放在了它的位置上。

2是地球上的第一座清真寺:

著名的圣门弟子艾布赞乐(愿主喜悦他)询问使者(愿主福安之):"主的使者啊!地球上的第一座清真寺是哪座?"他说:"禁寺。"又问:"然后呢?"他说:"远寺。"我问:"它们相距多少年?"他说:"四十年;然后,无论你在哪里遇到礼拜,就当礼拜,的确,按时的礼拜贵重。"《布哈里圣训集》第3186段,《穆斯林圣训集》第520段。

3禁寺中礼拜,回赐重复加倍:

的确,真主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说:"在我的清真寺(圣寺)中礼一拜,优越于其它清真寺中的一千拜;禁寺除外,在禁寺中礼一拜优越于其它清真寺的十万拜。"《艾哈默德圣训集》第14694段,《伊本马哲圣训集》第1406段。

4安拉及使者,将它定为禁地:

安拉说:【我只奉命崇拜这城市的主,他曾以这城市为禁地;万物都是他所有的,我亦奉命做一个归顺的人。】《蚂蚁章》第91节。

安拉禁止人们在麦加制造流血死亡、禁止伤害他人、禁止狩猎、禁止砍伐树木花草。

先知(愿主福安之)说:"的确,麦加是安拉将它定为禁地,而不是人所定,凡信仰安拉与后世的人,绝不可制造流血死亡,也不允许砍伐树木。"《布哈里圣训集》第104段,《穆斯林圣训集》第1354段。

5是安拉与穆圣(愿主福安之)最喜爱的城市。

一位圣门弟子说:我看见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他当时在哈兹沃尔(麦加的一处地名,现仍在)站着休息,他说:"指主发誓,你(指麦加)是最好的、也是最受安拉喜爱的地方,若我不是被迫出走,我绝不会离开你。"《提铁密兹圣训集》第3925段,《奈萨伊圣训集》第4252段。

6安拉规定:有能力者应朝觐天房:

伊布拉欣(愿主赐他平安)曾呼吁人们朝觐天房,人们就络绎不绝地从四面八方赶来;众先知(愿主赐他们平安)也都来朝过觐。就像使者(愿主福安之)告诉我们的那样:安拉叙述他曾命令伊布拉欣的:【你应当在众人中宣告朝觐,他们就从远道或徒步或乘着瘦驼,到你这里来。】《朝觐章》第27节。

朝觐的意义:

朝觐:就是为了完成规定的仪式趋向天房。它是根据先知(愿主福安之)的言行而规定,如受戒、环游天房七圈、赛法与麦尔沃两山之间奔走七趟、驻阿拉法特山、米纳山打石等仪式。

朝觐对仆人有重大意义:宣传认主独一、对朝觐者获得重大的饶恕、穆斯林之间相互认识、学习教法等等。

朝觐时间:朝觐功课主要是集中在伊历十二月(朝觐月)八日至十三日之间。

什么人必须朝觐?:

围绕天房的七圈环游是正朝和副朝的要素之一。

每一位自由的、成年的、理智健全的、有能力的穆斯林都必须朝觐。

此处有能力的含义:

指:通过正常的路径和手续到达禁寺;旅途没有超出正常能力范围的困难,且能确保人身、财产安全,除过朝觐费用外,还能够保证家人的基本需求与花销。

穆斯林能够朝觐的一些情况:

1.能够亲临朝觐,指:若自己具备各方面的条件,而没有压力,则必须亲自朝觐。

2.不能亲临,可以代朝,因生病老迈等原因而身体不便,但具备朝觐费用,必须找人代替朝觐,将费用给予代朝者。

3.无能力者,既不能亲临,也不能代朝,不具备任何条件,则他没有朝觐的义务。

例如:除自己与家人的正常花费,没有足够朝觐的钱。

不必攒钱朝觐,但他什么时候有了,则必须朝觐。

女性朝觐,必须由家属陪同:

对于女性朝觐,规定必须由家属陪同。对女性,不规定单独朝觐,必由家属陪同,家属如:丈夫、父亲、爷爷、儿子、孙子、兄弟、侄子、叔叔、舅舅。(见第173页)。

女性在没家属陪同,且能确保自身安全下单独朝了觐,其朝觐有效。

你具备朝觐各方面的条件吗? 是的,具备。 那必须亲临朝觐。 不具备。 不具备,体力不便,因病或老迈;但你具备朝觐费用吗? 是的,具备。 不必亲临,须支付费用,找人代朝。 不具备。 若没有足够的朝觐费用,亦不必朝觐。也不用攒钱朝觐。 朝觐的贵重:

想参加正副朝者,必须专门学习朝觐的律法。

朝觐的贵重与回赐有许多,其中:

1.1-是最好的工作之一。当有人向先知(愿主福安之)询问哪种工作最优越时?先知说:"归信安拉与使者。"又问:"然后呢?"他说:"为主道奋斗。"又问:"再然后呢?"他说:"公认的朝觐。"《布哈里圣训集》第1447段,《穆斯林圣训集》第83段。

2.2-是求饶恕的重要时期。先知(愿主福安之)说:"朝了觐,并在朝觐期没有说污言秽语、也没有作恶的人,如同初生的婴儿一样纯洁地返回。"(意思是无如何罪过)《布哈里圣训集》第1449段,《穆斯林圣训集》第1350段。

3.3-是脱离火狱的大好机会。使者(愿主福安之)说:"没有任何日子比阿拉法特日,安拉从火狱中释放仆人更多了。"《穆斯林圣训集》第1348段。

4.4-其报酬是天堂。使者(愿主福安之)说:"完美朝觐的报酬,就是天堂。"《布哈里圣训集》第1683段,《穆斯林圣训集》第1349段。

这些好处,只属于那些内心诚实,思想端正、方式正确地追随使者(愿主福安之)的人。

朝觐的目的:

朝觐:对于个人与社会都有重大意思,为此,安拉在叙述了朝觐者应为亲近安拉,而在宰牲节献牲之后,说:【它们的肉和血,都不能达到安拉,但你们的虔诚,能达到他。】《朝觐章》第37节,使者(愿主福安之)说:"规定环游天房,奔走赛法与麦尔沃和打石,就是为了记念安拉。"《艾布达吾德圣训集》第1888段。

这些意思包括了:

1体现对安拉的畏惧和谦恭:

因为朝觐者放弃了奢华和装饰,穿上戒衣在主御前体现出自己的卑微,摆脱影响自己虔诚敬主的繁忙事务,为求饶恕和怜悯而放弃一切;然后,在阿拉法特为安拉谦恭地站立,赞颂和感谢安拉的恩典,求安拉饶恕其犯下的错。

2感恩:

朝觐中,从两方面感谢安拉:感谢安拉赐予我们钱财与健康的身体,因为这是我们在今世中最大的享受,此间,朝觐者应当努力并为了顺从与亲近安拉而施舍。毫无疑问,感谢安拉的恩典是理智的择决,是伊斯兰法律规定的义务。

3穆斯林大聚会:

世界各地的穆斯林聚集在一起,相互认识,相互了解,消除了人与人之间贫富、国籍与肤色的差异,语言的差异,在这个人类最伟大的聚会中,穆斯林的语言都因正义和敬畏、以真理相劝,以坚忍相勉而达到言语的一致统一,其目的就是将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完美结合。

4记起后世的日子:

朝觐让穆斯林记起与安拉相会的日子,当朝觐者脱去自己的衣服,穿上戒衣,念着应召词,驻阿拉法特,看到很多穿着像裹尸布般的统一服饰的人,会让人想起后世可怕的场景,促使其为在去会见安拉之前而做准备,增加盘费。

5用言行体现认主独一

朝觐者的标志:就是应召词:"蓝白看啦混买 蓝白开,蓝白开 俩设类开来开 蓝白开,因乃了亥母带 网你而麦太 来开我了木了开,俩设类开来开"译文:"我们来了,主啊!我们响应您的号召来了,我们来了,您是独一无二的主,我们来了,一切赞颂、恩惠和权威全归您所有,您是独一无二的主。"因此,著名的圣门弟在描述先知(愿主福安之)的应召词时说:"他高念认主独一的应召词。"《穆斯林圣训集》第1218段,在朝觐所有的仪式、工作和言词中都必须体现伟大的认主独一。

忏悔和祈祷
忏悔和祈祷

一、忏悔是安拉赐予人类的一大恩惠 ,安拉赐予人类的恩惠不胜枚举,大海、江河、高山、田园、森林等一切都是安拉赐予的,除此外,安拉还允许犯罪的人忏 悔,饶恕他的罪过。所以,忏悔是安拉赐予人类的另一大恩惠。任何人,如果违背了安拉的命令,作恶或犯罪,只要他虔诚地向安拉忏悔,悔过自新,悔改自己的过错,安拉就将饶恕他,洗清他的罪恶。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没有安拉的饶恕,如果安拉不允许人类忏悔,那么,每个人都将带着沉重的罪恶包袱去见安拉。此外,忏悔能使犯罪的人从心灵上得到一定的慰藉,从而不会因犯罪而自卑,对未来感到绝望。《古兰经》第39章第53节经文说:(你说:)(我的过分自害的众仆呀!你们对真主的恩惠不要绝望,真主必定赦宥一切罪过,他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

忏悔的含义:忏悔一词,阿拉伯语叫"讨白",有返回之意。因为,任何人在犯罪时,他已远离了安拉,那么当他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感到后悔,并下定决心,悔过自新,祈求安拉的饶恕后,他又回到了安拉的正道上。根据《古兰经》经文,只有以物配主罪得不到安拉的饶恕,其余罪过,只要虔诚忏悔都会得到安拉的赦宥。

《古兰经》第4章第116节经文 说:(真主必不赦宥以物配主的罪恶,他为自己所意欲的人赦宥比这差一等的罪过,谁以物配主,谁已深陷迷误了。)

忏悔不仅是念诵忏悔词,口头上向安拉表示悔罪,还应体现在实际行动中,也就是说要真心实意地向安拉忏悔,并下决心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古兰经》第16章第119节经文 说:(然后,你的主对于无知而作恶,以后又悔过自新的人,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

伊玛目阿里在解释忏悔时说:"真正的忏悔有三点:一、内心对自己所犯 的错误感到后悔莫及;二、虔诚地向安拉忏悔,祈求安拉饶恕他的罪过;三、下定决心,绝不重犯类似的罪恶。"

忏悔要及时: 向安拉忏悔要及时, 也就是说,当自己觉察到犯罪和违背了安拉的命令时,应立即向安拉忏悔。有人把犯罪比喻为毒药,犯罪的人就象喝了毒药一样,需要得到及时治疗,否则,随着毒素在身体的蔓延,就会造成生命危险。犯罪也一样,如果一个人犯了罪及时改正,并向安拉忏悔,随时提醒自己,以后决不要犯罪,这样的忏悔才会被安拉接受。相反,如果个一人犯了罪,而对自己所犯的罪毫不在乎,就象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既不向安拉忏悔,也不自我反省,久而久之,他对犯罪就没有恐惧感,甚至会发展到肆无忌惮的程度。伊玛目萨迪格说:"推迟忏悔是自欺,长时间不忏悔会令人傲慢,从而走向灭亡。"

忏悔能消除绝望: 恶魔是人类的劲敌,经常诱 惑人们作恶犯罪,违抗主命。而犯罪的人内心经常会产生自责感,不敢面对现实。所以,有些人因承受不了内心的内疚和自责,对未来感到绝望,便走上自杀之路,用结束生命的方式来摆脱精神的困扰。安拉知道人的确是懦弱的,正如《古兰经》第4章28节经文说:(真主欲减轻你们的负担;人是被造成怯弱的。) 所以安拉给那些犯罪的人提供忏悔的机会,要求他们向安拉忏悔,安拉就饶恕他的一切罪过。犯罪者知道自己忏悔之后,能得到安拉的饶恕,虽然对自己的犯罪感到内疚,但心灵终久感到一种安慰,以致对未来不会感到绝望。《古兰经》第4章第110节经文说:(谁作恶或自欺,然后向真主求饶,谁将发现真主是至赦的,是至慈的。)

当然,在此必须指出的一点是,允许犯罪者忏悔并不是对犯罪者的姑息和纵容,而是向犯罪者提供一次改过的机会。此外,忏悔被接受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任何人犯罪后,只要忏悔他的罪恶就被饶恕,这些条件包括:不以物配主、在剥夺他人的权力或对别人行不义时,首先应归还他人的权力,向被剥夺者和受欺压者表示道歉,并征得他的满意,而且要从内心忏悔,绝不再犯。

只有那些虔诚敬畏安拉的人,他们的忏悔才会得到安拉的 接受,他们的罪恶才会受到饶恕,因为他们因一时疏忽而犯罪,他们会立即悔过自新,向安拉忏悔,正如《古兰经》第3章第135节经文说:(敬畏者,当做了丑事或自欺的时候,记念真主,且为自己的罪恶而求饶——除真主外,谁能赦宥罪恶呢?——他们没有明知故犯地怙恶不悛。)

二、祈祷是真主赐予人类的另一大恩惠, (如果我的仆人询问我的情状,你就告诉他们:我确是临近的,确是答应祈祷者的祈祷的。当他祈祷我的时候,教他们答应我,信仰我,以便他们遵循正道。)(2 : 186)

祈祷的含义:祈祷,是寻求真主的援助和庇护,总得须要有个正当的途径和方法,譬如打电话必须拨对了号、无线电通讯必须对准电波的频率。假如在遇到危机的时刻,拿起一件武器反抗和自卫,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使用武器的本人决心自卫;二是手握武器,得心应手;三是双手有力,出手准确。以上举例说明,世界上做任何事情都有必要的方法和条件,何况是一个卑微的人向真主祈求仁慈和佑助。

祈祷的条件: 以下是介绍伊斯兰大学者总结的都阿宜基本条件,应当对每个人都有启迪。

第一、心意纯净。《古兰经》说:(你们当祈祷真主,诚心顺服他,即使不信道者不愿意。)(4014)在纯净的心意中没有任何杂念,信仰造化天地万物的真主,心愿所向,唯真主是求,而不是见庙烧香,见神磕头,三心二意的投机心理。

第二、祈求恕饶。做都阿宜之前,先有忏悔,自我检讨,求真主饶恕过去的错误和不忠行为。(你们应当向你们的主求饶 ---- 他确是至赦的。)(7110)

第三、身在静谧的状态。祈祷是个人心灵与真主单线沟通,不能受任何干扰和纷乱,如一人静坐在秘室和礼拜殿中,排除一切乱心的外界噪杂。《古兰经》说:(你们要虔诚地、秘密地祈祷你们的主,他确是不喜欢过份者的。)(755)

第四、耐心祈求。祈祷不能心急如火,急功近利,因为情绪暴躁的时候,头脑不会冷静,心意也难以专一。根据《阿布达伍德圣训集》的记载,圣们弟子伊本马苏德曾经见证,穆圣每次祈祷不少于连续三次。至少重复三次,是必要的过程,可以使心境安静下来,专心致志。

如何皈依伊斯兰教
如何皈依伊斯兰教

一个汉族朋友告诉我们---我为什么选择伊斯兰? "我是十年动乱后期出生于上海一个普通的汉族家庭,祖父笃信佛教,父亲虽是无神论者,但也受到佛教的影响,母亲是信仰基督教。我自幼生长在这样一个多种信仰氛围中,但我并不为所动。文革中因父母双方家庭出身,受到冲击,被隔离审查。我也在幼儿园中受欺负,家里让我辍学2年, 在家看书学习。当我第一次知道维吾尔族时,被其充满浓浓民族气息的文化所感染,以后又知道维吾尔人是信仰伊斯兰的。在中学时代我看了穆罕默德圣人的传记, 看了《古兰经》节选,开始领悟到伊斯兰的真正精神所在,这是安拉为人类指明的正道,正如卡扎菲所说的:只要人类遵循伊斯兰教,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 1997年一个夏夜,我突然有一个想法:我应该和清真寺取得联系,我知道离我家大约半小时的路程有个沪西清真寺,但我到了后,又俳徊许久,一直听到一些人说,回族人不欢迎汉人进去。我通过114查 到了教长室的电话,白润生教长劝我可以完全打消顾虑,在一个周五的晚上,我参加了寺里举办的《古兰经》学习班,从此系统地,全面地接触了伊斯兰教,思想有 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在斋月来临的前一天,我向白教长提出,要加入伊斯兰教,第二天(即斋月的第一天),我也加入了封斋的队伍,而且去经名"谢里夫",从此逐步地以一个穆斯林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父母亲和周围的同事很不理解,当然也受到了不少嘲笑,我根本毫不在乎。因为一个穆斯林在如此困难的环境下,本身就是安拉的考验,我比回族穆斯林更多了机会,使自己的信仰更坚定,何乐而不为呢? 我 每天中午以馕,榨菜为饭,虽然,一开始有点不适应,但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现在我早已习以为常了。一个穆斯林不仅自己要在各方面身体力行,还要积极宣 传,我总是向母亲讲伊斯兰和基督教的共同历史渊源,冲破她的阻挠,劝她尽早改去一些汉民族的陋习,在单位里和佛教徒,天主教徒论战,虽没将他们转化过来, 但也让人们了解了伊斯兰教的真实情况,不再有传统偏见,并规劝一些回族朋友摈弃有些不必要的民族观念,回到不带种族,肤色色彩的伊斯兰大家庭中来。虽然我 在教门上做的并不好,而且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很多困难,但在安拉的佑助下,教友们的帮助下,我一定还会取得更大的进步的。我早已立下为伊斯兰奋斗终身的 信念,将一直为这个目标而努力! 阿敏" ?

奉安拉之名的优越
奉安拉之名的优越

奉真主之名" Bismillah奉真主之名)是一切善事的开端,所以我们当以此开始。这句受赐福的话是伊斯兰的标志,所有的生灵都在以它们天性的舌头不断地诵念着这句话。如果想要了解其中永不枯竭的力量与福赐的源泉,不妨思考一下这个寓言:

在阿拉伯沙漠中旅行的人,必须以一个部落首领的名义出行并受其保护,否则他们就会受到匪徒的骚 扰,无法完成旅行的目的。有两个人一起出发旅行,其中一个很谦虚,而另一个却很傲慢,那个谦虚的人获得了部落首领的名义,而傲慢的人却没有,谦虚的人到处 旅行都非常安全,每次遇到歹徒,他就说:我是以酋长的名义来的。"于是他就安然无事,他每到一处都受到尊敬,相比之下,那个傲慢的人却饱受灾难、恐慌不已,因为他凡事都得挣扎乞讨,最终沦落为一个被厌弃之人。

傲慢的人啊!你只是一个旅行者,而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沙漠,你的软弱与贫穷是没有尽头的,你所遇到的敌人和受到的损失也是不计其数的。所以,必须向这个世界永恒的主人和永在的统治者祈求名义,只有这样你才能够摆脱乞讨和恐惧。

奉真主之名"是一份受祝福的财宝,不仅可以转化你无穷的贫弱,将你和全能普慈主的无穷力量与仁慈联系起来,还可以成为真主的至高法庭上最受欢迎的说情者。你如果说了奉真主之名",等于是在以真主的名义做事,你就犹如以国家的名义出征的士兵,不畏惧任何人,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以法律和国家的名义,不会有风险。

那么,万物如何以它们的存在方式诵念奉真主之名"呢?比如,一个陌生人初来乍到一个城市,却能够将这里的居民召集到一个地方并完 成一项任务,既然人们愿意服从他的命令,那么很明显这个陌生人是在以统治者的名义行使权力,而不是他自己的。同样,万物都在以全能真主的名义行事,一粒小 小的种子却能够头顶参天大树并举起如山般的重物,每一棵树都在说奉真主之名",满载着来自仁慈主的宝藏的果实,用盘子呈现给我们,每一个果园都是来自真主大权之厨房的托盘,上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鲜美水果,说着奉真主之名"

所有受祝福的牲畜,如牛羊骆驼,都在说奉真主之名",并因为真主无穷的仁慈而成为乳汁的喷泉。它们以给养者的名义向我们提供最为可口纯洁的食物,有如生活中的水。每一棵植物每一片草叶,每一条根茎和枝干,都在说奉真主之名",所有的花草树木,纤弱如丝者却能够口诵奉真主之名"破土而出。诵念仁慈真主之名,等于是在借真主之力而行事。

树木的繁茂枝叶直指云霄,而根系却下扎于土石之中不受阻碍,在上长(向上生长)的同时也在下长 (向下延伸),而其娇嫩的绿叶却能够在炎炎烈日下保持水分。这些现实让自然主义论者恼怒不已,因为这等于是在指着自然论者视而不见的眼睛说:你不是相信固 体和高温的力量吗?但是它们服从的是真主的命令。因为植物根系的每一根纤维,都有如穆萨(摩西)的手杖,惟命是从:我说:你用手杖打那磐石吧。"(古兰经260)结果手杖就击穿了岩石,每一片轻薄如纸的树叶,都如亚伯拉罕(易卜拉欣)的手足,在诵念:火啊!你对易卜拉欣变成凉爽的和平的吧!"(古兰经21:69)而公然藐视着高温。

万物都在内心里说奉真主之名"并以真主的名义将他的恩惠给了我们,所以我们也应当以真主的名义取予,并且拒绝接受任何不以真主的名义给出的东西。

问题:无论我们从人们那里获得什么,我们都要付钱。尽管他们只是送货人"。那么货物真正的拥有者,真主会向我们要什么?

回答:我们所享受的所有珍贵恩惠与福利的赐予者向我们要求三样东西:记念、感恩和反思。在行事之初就念奉真主之名"是一种记念方式,在事后说艾利哈目度利俩(一切赞颂归于真主)则是一种感恩的方式。反思的意思是时刻清 醒,记住我们所接受的这些珍贵的恩惠是万物所向之大能的奇迹,是来自于真主仁慈的礼物。有人给你送来了珍贵的礼品,你就吻谢了他的手,却没有意识到真正的 送出者是国王,那么你犯了一个大错。赞扬喜爱表面上的施赠者,却忘记了真正的馈赠者,是更大的错误。人们啊!如果你们要避免这样的蠢事,那么就以真主的名 义取舍吧。白始至终都以真主的名义,这会使你富足。

第十四束光的第二站

奉真主之名"。这其中有无穷的奥秘,我现在解释其中的六个。尽管这封信是写给我自己的,但是我还是称之为第十四束光的第二站"。但愿这封信能够使那些在思想上与我息息相通的人和那些比我更聪慧的人受益。问题的关键在于心灵而不是思想,我们的目的是寻求精神上的满足而不是寻求理性的证据。

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

她说:臣仆们啊!我接到一封贵重的信?这封信确是素菜曼寄来的,这封信的内容确是'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古兰经27:29-30)

奥秘之一:在宇宙、地球和人类的脸上都有真主的三个印记。这三个印相互包含,并且携带着彼此的式样。

真主之神圣:体现于宇宙万物的相互帮助和彼此合作,以及它们的相互关联和互惠互利中,其中的主题是:奉真主之名。

真主之仁:体现于彼此的相似性和形式的共同性,以及在处置、培育和管理动植物时的秩序、和谐、恩赐和怜悯,其中的主题是:普慈主,奉普慈真主之名。

真主之慈:体现于真主之善的精妙、真主之中和的细微,以及播撒在我们全面本性中的真主慈悯之光的的广博。其中的主题是:特慈主,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

所以,奉真主之名"是独一真主的三个印记的神圣表达。它们在宇宙的书页上形成一道光明之线,强健稳固,闪着金光。奉真主之名"之线的一端来自于我们之上的天国,另一端直接通向人类——微型的宇宙和宇宙的果实。奉真主之名"将这个世界和真主的宝座联系起来,是我们通向那里的梯阶。

奥秘之二:真主的统一性在无穷无尽、种类繁多、各不相同的生灵中可以体现出来。为了不至于一下子将我们的思想淹没,《古兰经》反复强调统一性中独一性的展观(统一性是所有生灵都在展示的真主尊名)。这也是《古兰经》的奇迹之一。

不妨这样类推:太阳的光辉普照万物,但是如果要将太阳全部的光集中在我们脑海中,那我们就需要 巨大的概念和感知力,所以,为了不将太阳忘记,所有的反光体都在竭尽全力地反射着太阳的特性(光和热)并显示自己就是太阳。这种显示是相互的,因为这些特 性(光、热和色谱)也包裹围绕着太阳所面对的那些物体。

犹如真主的独一性、他为万物永久之诉求和他的尊名在万物中得到展现一样,真主的每一个与生命有 关的尊名都通过真主的统一性包含了所有的生命,尤其是在有感知的生命和我们明镜般的本质当中,所以《古兰经》不断地提醒我们注意真主统一性中的独一性印 记。唯恐我们的头脑被统一性所淹没,从而致使我们对真主的纯洁和神圣本质掉以轻心。奉真主之名"表明了真主统一性之印记的三个重要方面。

奥秘之三:真主的仁慈使整个宇宙欢腾,它带来了光明的火花并赋予那些黑暗的实体以生命,它养育 了与自己无尽的需求作斗争的众生命。它使宇宙面向人类,就像果树面向果实那样,从而加强了对我们的援助,它充满、照亮了无穷的空间,使之欢腾。如果没有真 主的仁慈,那必是一个空虚冷漠的世界。对于瞬间存在的人类,真主也赋予了永恒的生命并使其晋升到与真主对话、受真主关爱的品级,那是独一的主在永恒之前和 之后都永恒存在的主。既然真主的仁慈是如此强有力的真理,如此的吸引人、温和、有益、值得热爱,那么就说: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吧。坚持真理,则可以从无 尽的荒凉和需求中得到拯救。接近那至高无上、无始无终的永恒主宰吧,与他交谈、与他交友、为他所爱吧。

万物都有目的、有预见地汇集在人类周围,争先恐后地满足我们的需求,如此地恰到好处、如此和谐 有序,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它们认识我们才跑过来帮助我们吗?它们毫无理性可言,无论从那方面来说,这都是不可能的。难道是因为我们有威盛无比、举高无上的 绝对大权吗?对不起,而我们毫无权力可言,抑或这是为了帮助我们认识以可见的宇宙为帷幕而隐藏在后面的绝对大权——独一的主?换言之,万物之所以认识我们,是因为那全知、特慈的独一主熟知我们。

我们思考一下,威严无比的真主命令万物趋向于你,伸出它们的手帮助你,他怎么可能不了解、看不 见或者不彻知你的需求?他教导你他是因为他的仁慈而知道你。所以,认识真主吧,虔诚地表明你确信无疑地理解了这一点:是真主的仁慈让宇宙万物为你所用,而 你只是一个微不足道、转瞬即逝、弱不禁风、无法无力、充满需求的生命。

对于这样的仁慈,我们必须全心全意地感谢并虔诚热切地敬畏。说了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这句话,就是在表达传递这样的感情,这就是通往真主仁慈的桥梁,在普慈主的法庭上,这句话就是你的说情者和辩护人。

真主的仁慈是现实存在的,这如同太阳一般明白无误。一个有中心图案的挂毯在编织的时候要对经线 和纬线进行定位和排序,然后使它们都向中心汇集。同样道理,彰显真主尊名的光辉射线编织了一枚怜悯的印章,一幅温和柔雅的挂毯,一个仁慈印记之中的善良图 案,深深地镌刻在我们的脑海中,其光亮胜过了太阳。

普慈特慈的独一主使万物为生命而服务,他让他的怜悯在动植物的自我牺牲、非凡柔情和母性当中体现无遗,他让动物顺服人类,从而展现了我们作为真主和他的仁慈光辉最精美、最可爱的织作的重要性和地位——独一的主没有任何需求,他允许他的仁慈成为短暂的众生和人类的说情者。

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人,那你就说:人类啊,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吧!"寻找这个说情者吧。唯有真主的仁慈创造了所有动植物的生命,哺育着它们、管理着 它们。既不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也不相互混淆,而是在适当的时机以完美的秩序、智慧和善良对它们进行抚育,然后在地球的表面上留下了独一真主的印记。真主 的仁慈是存在的,这就像大地上的众生是存在的一样确信无疑,每一个生命都是证据。

真主的仁慈和独一性的印记留在大地上和人类的本性之中,留在我们身上的仁慈印记与留在宇宙中的一样多,我们的本性是全面的,因为我们是织作的中心,是真主尊名的汇集点。

既然真主给了你这样的形象,并在其上留下了他仁慈和独一性的印记, 他怎么可能将你弃之不理呢?他怎么可能让你为所欲为而不负任何责任呢?他让你成 为万物之灵、万物为你所用。难道这些都是毫无用途的浪费之举吗?他怎么可能让造化之树变得分文不值、任由其果实腐烂呢?他的仁慈如太阳般显而易见,他的智 慧如阳光般清楚无误,他怎么可能让这些都被否认呢?这些都不容怀疑,也不会被认为有所缺陷。

通过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你可以上升到真主仁慈的宝座之前。不妨观察《古兰经》的每一章都是以此开始的,所有优秀的书籍和善行都是以此为开端的,这其中的重要性要领会,是真主决定了这句话的伟大,关于这句话的伟大有一个明确的证据,那就是伊玛日沙菲仪说的:“'奉真主之名'虽然只是一句话,但是在《古兰经》中它被提到114"

奥秘之四:真主造化的各种生命多种多样、无穷无尽,这其中体现了真主的统一性。如果只是说:我们只崇拜你(古兰经:15"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的思想会因为现实而徘徊。我们的心必须像大地一样广阔,在这种类繁多、各不相同的万物中观察那隐藏在统一性之后的真主的独一性。然后说:我们只崇拜你,只求你佑助(古兰经15)。如此,真主独一性的印记必然显现在万物的思想和类型上,正如显现在每个单独个体上一样。

此外,他们应当记住他的独一性中的独一之主,是真主的仁慈的印记中表现出来的真主独一性满足了这个需求。所以,处于不同层次的人都可以求助于纯洁、神圣的独一主,说:我们只崇拜你,只求你佑助(古兰经15),并和他直接交谈。

至睿的《古兰经》将个体与整体、渺小与宏大、具体与普遍相提并论,这样显得很突兀,但是,这是 为了表达伟大的奥秘和指明真主仁慈的印记,为了不让思想彷徨,不让心灵窒息,为了灵魂直接找到崇拜的方向,《古兰经》将我们的造化和语言、我们特性中那恩 宠和智慧的细微点滴都穿插论述,同时还提及诸天与大地的造化,这一事实奇迹般地体现在这句经文中:他的一种迹象是:天地的创造,以及你们的语言和肤色的差 异。对于有学问的人,此中确有许多迹象(古兰经3022)。

物种生命无穷的数目和无尽的多样性所体现的真主统一性具有不同的种类和程度,它们就像是同心 圆,环环相套,从最大一直到最小。但是无论统一性有多么清楚,它依然是多样性中的统一性,观察者无法真正地探讨。所以真主独一性的印记必然隐在统一性之 后,因此形式的不同并不等于思想的不同,于是就会有一条畅通的道路直接通向纯洁神圣的独一主。

真主的独一性印记光芒四射、优美迷人、润如甘饴、强力其外、真理其内,令人心驰神往。仁慈的勃勃生机强烈地吸引着有感知能力的生灵,使它们达致独一性的印记,侍奉独一的主,从而真正也彰显了这句经文的主题:我们只崇拜你,只求你佑助(古兰经15)。

所以《古兰经》开端章的一句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是《古兰经》的浓缩,是这一伟大奇迹的迹象和阐释者。凡是能够获得这句话的人都能够拾级而上获得真主的仁慈, 凡是令这句话发扬光大者会得知真主仁慈的奥秘并目睹真主慈悯的光辉。

奥秘之五:有一则圣训的意思大概是这样的:真主以普慈独一主的形貌创造了人类,有一些苏菲对此做的过分解释并不符合信仰的基本原则,有些处于狂喜状态的苏菲说我们的灵魂本质是普慈主的形貌"。这些人在沉思参悟时思维状态混乱,所说的这些话很有可能是错误的。如果其他人接受这样的观点,那么他们犯了相同的错误。

纯洁神圣的真主指挥管理宇宙,轻松自如,犹如闲庭信步,他拨转星系犹如拨转微粒般容易,并以智慧和优雅使它们在空间中运转,他差遣最微小的粒子有如差遣毕恭毕敬的官员, 他没有任何匹敌、伙伴或者对手。根据经文任何物不似象他。他确是全聪的,确是全明的 (古兰经30:27",他是无形的,没有任何相似物也没有匹敌。另据经文天地间最高的典型,只属于他,他是万能的,至睿的(古兰经30:27"。人类可以通过类比和对比来了解他的行为、属性和尊名。所以,这则圣训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人类的形貌总合起来反映了真主的尊名之普慈。"

什叶派的由来
什叶派的由来

什叶派的由来

أصل الشيعة


教法学家们说:"对一件事情的判决(出胡昆),来自于对其的了解。"意思是说:在我不知道,不明白一件事的情况下,无法对其进行判决。因此,在你不了解什叶派的情况下,对它进行判决是无意义的。

在你不了解正统派和什叶派属性的情况下,制造言论拉进两个派别也是无意义的。同样,在你不知道什叶派的实质、它的危险程度、优点、它和伊斯兰民族所经历的许多变故的关系之前,拒绝或接受对什叶派的谈论是不应该的。(所以我们应该去了解它,认识它)

简而言之:在我们对什叶派进行攻击或辩护之前,必须要明白谁是什叶派?其根据是什么?其信仰和教法根基是什么?他们是怎么出现的?他们现在的情况是怎么样的?他们的目的和理想是什么?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才能正确的发表看法。有多少人在知道了正确的言论和明白的见的之后,完全的改变了他们最初的看法。

谁是什叶派?

什叶派的问题不是生活在某一个国家的一个民族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国家和周边国家有点矛盾的问题。而问题是一个有关信仰、教法和历史的根本性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其作一下研究。

历史学家们对什叶派众说纷纭,大众所知道最多的观点就是:他们是在阿里(愿主福安之)和穆阿韦叶本艾卜苏夫杨(愿主福安之)执政时期拥护阿里的一伙人。这也就成了:跟随阿里本艾卜塔利布的人们是什叶派,而跟随穆阿韦叶本艾卜苏夫杨的人们是正统派,当然这个观点是没有一个人能接受的。正统派认为关于两位伟大的圣门弟子之间的矛盾中,阿里本艾卜塔利布是对的,穆阿韦叶也努力了,但问题没有得到正确的解决。我们要知道阿里本艾卜塔利布的思想是正统思想,这点非常明确。因为什叶派所坚持的思想、原则和信仰与阿里本艾卜塔利布的思想和原则是绝然不同的。因此什叶派始于这个时期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有些历史学家认为:什叶派是从圣孙候塞因(愿主福安之)牺牲之后开始出现的。这个观点是非常公正的。耶济德本穆阿韦叶执政时期候塞因应部分伊拉克人邀请和许诺援助后,出征伊拉克,但在最后一刻,人们离开了他,结果候塞因牺牲在了卡尔巴拉。所以这伙人非常的自责,悔恨邀请候塞因前来,使圣孙身遭不测,他们决定脱离吾麦叶王朝,以罚恕自己的罪过。他们最终确实脱离了吾麦叶王朝,因此他们中有人被杀,这伙人也就被称作:什叶派。这也就让我们明白了什叶派对候塞因的拥戴超过对阿里的拥戴,就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他们聚会记念候塞因牺牲的日子,而不聚会记念阿里牺牲的日子。

与此同时,这个派别起初只是个政治派别,反对吾麦叶王朝,处心积虑的想推翻这个王朝,而没有与正统派不一致的信仰或学派。而且我们以下将要看到什叶派所称的最初的什叶派"伊玛目",都是遵行正统派信仰和原则的人。

候塞因牺牲几个月后,局势变的相对稳定了,这个时期出现了阿里宰尼阿比丁本候塞因,他是当时的精英、淡薄现世学者之一,但在他身上没有出现过有违众圣门弟子和再传弟子所坚持的正统信仰和思想。

阿里宰尼阿比丁的儿子中有两个伟大的人物,他们的虔诚和敬畏已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们就是:穆罕默德巴给尔和宰德,他们的主张完全吻合圣门弟子和再传弟子中正统学者的主张。但是宰德本阿里只在一问题上有所不同:他认为阿里本艾卜塔利布比艾卜伯克尔更有资格当哈里法(继承穆圣的穆斯林领袖)。当然,这就相反了整个"稳麦"(穆斯林民族)的公决,也违背了许多评价艾卜伯克尔、欧麦尔和奥斯曼优先于阿里的圣训。但是这个不同不是信仰方面的不同,而只是在前三个圣门弟子优先权的看法上有所不同。他认为阿里是最优秀的,他同样也认为允许不是最优秀者成为哈里法,他也不否认艾卜伯克尔、欧麦尔和奥斯曼的哈里法权。除这点不同之外,其它方面他完全吻合正统派所有的信仰、纲领和教法。

后来宰德也屡次想脱离吾麦叶王朝,但此事最终在伊历122年黑沙目本阿卜都麦利克时期被杀而告终。他的跟随者在他思想和基础上创立了历史上所称的:宰德派,如此命名只为意示跟随宰德本阿里。如果把这个派别说成什叶派的话,那么它只是认为阿里优越于其他三大圣门弟子外,其它方面完全吻合正统派,遵循这个派别的人住在也门(也就是说在也门有这个派别,并不是说所有的也门人都是这个派),他们是最接近正统派的什叶派,在其它方面几乎无异与正统派。

值得一提的是宰德的跟随者中还有另外一伙人,当时他们问宰德本阿里对艾卜伯克尔和欧麦尔的看法,宰德就认同了他俩的哈里法权,但这伙却不同意宰德的这种看法,拒绝认同艾卜伯克尔和欧麦尔的哈里法权,也随即离开了宰德的团体。后来这伙人就在历史上被称为"拉非代"派(拒绝派),一是因为他们拒绝承认艾卜伯克尔和欧麦尔的两大谢赫的哈里法权,二是因为他们否绝了宰德的看法,后来就在这伙人中出现了建立了什叶派最大派的"十二伊玛目派"
宰德的弟兄穆罕默德巴给尔早于他八年(伊历114年)归真了,留下了一个很有学问的儿子,名叫:贾法尔撒迪哥,他也是一个造诣极高的学者,是一个精通的法学家,坚持着圣门弟子、再传弟子和穆斯林学者们的正统学说。

在吾麦叶王朝的晚期,旨在让人们推翻吾迈叶王朝统治的安巴斯战争暴发了, 从宰德本阿里上延伸出来的一些组织也援助了这次战争,最后这次战争在伊历132年以吾迈叶王朝的的倒台而结束。安巴斯王朝在艾卜安巴斯赛发赫的领导下成立了,之后由艾卜朱尔法勒曼苏勒领导。但此时这些援助者对这个王朝已感到失望,他们当时想让宰德本阿里的后代来领导他们,所以这些人又开始建立了一个被称为"塔力丙人"(阿里本艾卜塔力布后裔)的组织,反对"安巴斯人"(安巴斯本阿卜都穆泰力卜后裔)。

时至此时,他们除了对大贤艾卜伯克尔和欧麦尔有所异议外,在信仰和教法方面仍然没有出现什么不同。从宰德本阿里上延伸出来的一伙人拒绝承认两位大贤的哈里法权,甚至不怕诅咒他们。

伊历148年朱尔法勒撒迪哥去世,留下一个儿子名叫穆萨卡最目,也是一个学者,但他品级无法与其父相比,他于伊历183年去世,留下了一些儿子,其中就有阿里本穆萨里达。

哈里法安巴斯早就想了解塔力丙组织的问题——他们一至要求由阿里本艾卜塔力布的后裔来执政,而不希望由安巴斯的后裔来执政。所以哈里法就委任阿里本穆萨里达做阿赫德地方的长官,这也在安巴斯人中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但是阿里本穆萨里达突然于伊历203年死亡,随即塔力丙人也就被指控为凶手,所以他们又重新开始反对安巴斯王朝,就像他们曾经反对吾迈叶王朝一样。

经过几年后,这场爆乱也逐渐平息。直到这时还没有出现被称为"什叶派"的宗教派别,仅仅是一些争权夺利的政治运动,反对当政者的原因很多,并不是什么叶派信仰方面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分裂主义的宣传在波斯(即现在的伊朗)地区找到了沃土。波斯人们长期以来因古老波斯帝国的消亡而倍感伤心,因被纳入伊斯兰帝国而颜面无光,他们一直以为他们具有最高尚的血统、最尊贵的种族、比穆斯林更久远的辉煌历史。因此他们中已出现被命名为"民粹主义"的思想,这个"民粹主义"建立在一个特定的民族(波斯民族)之上,而不是伊斯兰民族。部分人已开始狂热的喜爱古波斯的一切,甚至波斯人原来崇拜的火。

波斯人想脱离伊斯兰帝国而不能,一是由于他们独自没有能力,二是由于他们长期以来本身就已成为了穆斯林,但他们在塔利丙组织运动中看到了希望,于是他们就加入了这个组织,来推反曾经推反了他们帝国的伊斯兰帝国。他们同时也不放弃他们多年以来已经承认了的伊斯兰教,但他们将要用他们所拥有的古波斯帝国的文化来纂改伊斯兰教,他们要在伊斯兰教中加入一些以后的长期进行运动所需要的东西,即使这样他们也无法达到金字塔的顶峰(人中之尊),但他们可以接续到上溯至阿里本艾卜塔力布的塔力丙人,他们是圣裔中的一部分,他们在人们的心中拥有着很高的地位,从此就可以继续书写他们的 "民粹主义"。

就这样"民粹主义"和圣裔中的部分塔力丙人联合了起来,想成为一个独立体,不仅仅是在政治方面,也包括在宗教方面。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塔力丙人的历史,在原被任命为阿赫德地方官的阿里本穆萨里达去世后,由他儿子穆罕默德杰瓦德继任,后来此人于伊历220年去世后,由他儿子阿里本穆罕默德哈迪继任,后来此人于伊历254年去世后,由他儿子哈桑本阿里继任,此曾被冠称"阿斯克里",他于伊历260年突然去世,他只遗留了一个5岁的儿子,名叫:穆罕默德。

由部分圣裔和一些民粹主义者组成的这个多年的分裂运动,其领导权长期掌握在塔力丙人的长子手里,始于阿里本穆萨里达,终于"阿斯克里"。

但在哈桑阿斯克里于伊历260年去世后,由谁来继承阿赫德地方官?给这个组织造成了很大的难题,因为哈桑阿斯克里只遗留下了一个小孩。但是后来这个小孩"突然死亡"了(这是他们最后的一个"突然死亡"),局势就变得更加紧张了,随后这个组织分裂成了很多的派别,不但在原则和思想上互相不一,并且在教法和信仰里也彼此不同。

这些派别中最著名的就是"十二伊玛目"派,这个派别居住于现在的伊朗、伊拉克和黎巴嫩,它也是当今最大的什叶派。

这个派别把很多因自身所需而创立的异端加入到了伊斯兰教中,其中就有最后伊玛目永活说。

他们把很多危险的异端加入到了伊斯兰里面,并称其是伊斯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下的异端也就变成了他们的信仰和组织的一部分,以下例举的这些异端是关于"伊玛目"的,他们想以此来解决当今没他们能认可的"伊玛目"的问题,他们说:伊玛目只有12个,并把这些伊玛目派序如下:
1、阿里本艾卜塔利布
2、哈桑本阿里
3、候赛因本阿里
4、阿里宰尼阿比丁
5、穆罕默德巴给尔本宰尼阿比丁
6、贾法尔撒迪哥本穆罕默德巴给尔
7、穆萨卡最目
8、阿里本穆萨里达
9、穆罕默德杰瓦德
10、阿里本穆罕默德哈迪
11、哈桑本阿里阿斯克里
12、穆罕默德本哈桑阿斯克里

这就是"十二伊玛目"派,但是当这十二个伊玛目结束后,他们又解释道:那个小孩穆罕默德本哈桑阿斯克里没有死,而是钻进了一个山洞,直到现在这活着(到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将来有一天他会回来统治世界,这就是他们所说的:"被等待的伊玛目麦海迪"。并称使者(愿主福安之)早已提及这十二伊玛目的名字,但是圣门弟子们隐瞒了这件事,他们泛指是所有的圣门弟子都隐瞒了这件事,还有些人说圣门弟子们作恶了,因为他们隐瞒了这十二伊玛目的事。

他们并在伊斯兰教中加入了波斯的世袭制,并声称:

国家政权必须要由伊玛目的大儿子来继承,从阿里本艾卜塔利面开始,直到以后的所有伊玛目都是如此。众所周知,在伊斯兰教中根本没有世袭制这一说,甚至出现过世袭制的其它正统派伊斯兰帝国,也没有说过世袭制是伊斯兰教教义,或者说过国家政权必须要由专门的某个家庭来掌管。如:吾迈叶王朝、安巴斯王朝、赛利朱哥王朝、安尤布王朝和奥斯曼帝国。

他们也在伊斯兰教中加入了波斯的统治者圣洁说,他们说由于伊玛目是被保护的,所以上述的十二伊玛目是永不犯错的。随之而来的就是他们把伊玛目的话等同于《古兰经》,等同于《圣训》,甚至他们的大部分教法和教义原则都是来自于十二伊玛目们的话,无论是他们曾说过,还是罪恶的强加给他们的。
更严重的是:伊朗伊斯兰革命领袖赫梅尼在他的《伊斯兰政府》一书中说:"我们派别的重要思想中有:我们的伊玛目有着无论是真主身边的天使还是被派遣的使者都无法达到的品级。" 赫梅尼丛书——《伊斯兰政府》52页

从此就产生了他们对所有圣门弟子的仇视(只有十三位圣门弟子受他们承认),他们也仇视部分圣裔,如:圣叔安巴斯、圣叔之子阿卜都拉本安巴斯——稳麦之墨(意指其学识渊博、著作丰富),对他们俩的种种诬蔑,甚至断他俩不是穆斯林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十二伊玛目曾反对其五朝——安巴斯王朝。

他们的异端谬论中还有:他们判定大部分伊斯兰之城是叛逆之地,如:他们断麦地娜人、麦加人、沙目人(即:阿拉伯半岛西北地区国家)和埃及人是卡飞尔(不信真主者),并把种谬论溯至穆圣。这种谬论已成为他们教门的一部分,在他们的基本经典中随处可见,如:《大全》、《光之海》、《终极古兰注释》、《伊牙什古兰注释》〉和《明证》等其它一些基本经典。

随之而来的也就是:他们不承认所有的正统派学者,拒绝接受所有的正统派经典和圣训,无论是《穆斯林圣训》、《铁密济圣训》,还是《南撒以圣训》;无论是伊玛目艾卜哈尼法、伊玛目玛利克、伊玛目沙菲尔还伊玛目罕伯利;无论是著名和圣门弟子:哈利德本沃利德、赛尔迪本艾卜万嘎斯、欧麦尔本阿卜都阿齐兹、穆撒本耐随尔、努尔丁穆罕默德还是撒拉丁,无论是哥托兹还是穆罕默德法提赫,等等。

由于他们不跟随圣门弟子和再传弟子,不遵从正统的圣训和古兰注解,仅遵循他们伊玛目的主张,而他们伊玛目的主张从圣训学的传述系统角度来看是极其软弱的,所以就在他们的信仰、功修、日常往来和其它方面产生了很多严重的异端。

我们无法在这篇文章里详谈什叶派的所有异端,因为这需要好几本书才能说完,我们只是在这里就其根本问题了做表述,以便我们明白它的最终结局。如果我们详谈其异端,则需要长篇大论,其异端如:圣洁说、复婚中的异端、《古兰经》已被篡改说、对安拉信仰的严重问题、对坟墓和在坟墓跟前的所作所为、在候赛因(愿安拉喜悦之)牺牲日记念活动中的严重异端,等等的成千上万的异端。这些异端已演变成什叶"十二伊玛目"派的宗教根基。
我们如上所述的内容只是什叶派中的"十二伊玛目"派的一点思想概况而已,其实在以上这段历史中产生了其它很多的什叶派别,特别是在历史上著称的"什叶迷茫时期"和在哈桑阿斯克尔(什叶派第十一个伊玛目)去世后的伊历三世纪中叶。

从这段时间开始,充斥着这种什叶派信仰和思想的书籍著作开始出现,随后便在波斯尤为盛行,也在其它伊斯兰国家开始慢慢的流传,但是这种思想还尚未建立自己的国家,直到伊历三世纪末四世纪初,这种危险的思想开始迅猛的发展,渗透到了部分地区的政府部门,此时这种思想已对整个伊斯兰民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若安拉意欲,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里谈谈这方面的事情。

我想重复一下这句话:"对一件事情的判决(出胡昆),来自于对其的了解。"我们在对任何事物作判定之前,一定要对其做深入的了解,在我们真正的了解了它之后,我们才能说:"这是可以的";"这是不可以的"。或者说:"这样做是最好的"。至于单凭感情说话,会致人于毁灭。

​阿卜杜阿齐兹本阿卜杜拉本巴兹的简介
​阿卜杜阿齐兹本阿卜杜拉本巴兹的简介

阿卜杜阿齐兹本阿卜杜拉本巴兹自述

我是阿卜杜阿齐兹本阿卜杜拉阿卜杜拉赫合曼本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巴兹家族。我于伊历133012月生于利雅德市,在初学阶段,我本来不是盲目的,后来在伊历1346年因两眼患病,造成视力低下,最终在伊历1350年元月初彻底失明,时刻感赞安拉!我祈求清高的安拉在今世以此给我于补偿,在后世给予我很好的报酬,正如安拉通过穆圣所许约的那样,也祈求他使我获得两世善果。

我自幼开始学习,并背记了《古兰经》,接着我跟利雅德市的许多著名学者开始学习阿语和伊斯兰宗教各门学科,这些学者是:

1、谢赫穆罕默德本阿卜杜莱推夫本阿卜杜拉赫曼本哈桑本谢赫穆罕默德本阿卜杜勒瓦哈布----愿主怜悯他们。

2、谢赫萨利哈本阿卜杜阿齐兹本阿卜杜拉赫曼本胡赛尼本谢赫穆罕默德本阿卜杜勒瓦哈布:利雅德法官----愿安拉怜悯他。

3、谢赫赛义德本哈迈德本阿齐格:利雅德法官----愿主怜悯他。

4、谢赫赛义德法勒西:利雅德国库副部长----愿主怜悯他。

5、谢赫赛义德宛嘎斯布哈里人(麦加学者之一),愿主怜悯他,我于伊历1355年在麦加跟他学习了古兰读法学。

6、谢赫穆罕默德本伊卜拉欣本阿卜杜莱推夫阿卜杜勒瓦哈布家族-----愿安拉怜悯他,我追随他长达十年,他给我传授了各种宗教知识,后来,恩师推荐我担任法官。愿安拉很好的回赏他!并怜悯、喜悦他!

我曾经担任过的职务:

1哈勒吉法官一职,长达14年之久,我于伊历1357年六月上任,于伊历的1371年年底辞职。

2、我于伊历1372年在利雅德学院任教,于伊历的1373年利雅德教法系建校后,我在其中教授教法、信仰、圣训等学科,长达九年时间,伊历1380年结束。

3、于伊历1381年我被任命为麦地那伊大的副校长,直到伊历的1390年。

4、在大学校长我的恩师谢赫穆罕默德本伊卜拉欣于伊历的1389年九月归真后(愿主怜悯他),我于伊历1390年担任了伊大校长职务,直到伊历1395年。

5、在伊历1395年10月14日国王发布命令让我担任学术、裁决、宣教研讨委员会秘书长职务直到伊历的1414年。

6、在伊历的1414年1月20日国王发出命令让我担任沙特教法总说明官,高级学者委员会主席和学术、裁决、研讨委员会秘书长职务直至现在。我向安拉祈求相助、成功和正确!

另外,我还是当时的许多伊斯兰学术研究理事会委员,其中有:

1、沙特高级学者委员会;

2、上述机构的学术、裁决研讨常务委员会职位;

3、伊斯兰世界联盟制定宪法议会委员;

4、世界清真寺高级理事会职位;

5、麦加伊斯兰教法议院委(伊盟分会);

6、麦地那伊斯兰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

7、沙特伊斯兰宣教组织委员会委员。

我的著作如下:

1、《遗产学详解》

2、《朝觐若干问题的说明》

3、《谨防异端》(此书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①过圣纪的断法;②纪念登宵之夜的断法;③纪念'白拉特'夜之断法;④揭穿圣墓的守护者:谢赫艾哈迈德虚构的谎言)

4、《天课、斋戒概论》

5、《正信及其反面》

6、《必须遵行圣训与其否认者之断法》

7、《宣教与宣教者之品德》

8、《必须依安拉的法律裁决事务》

9、《带盖头、面纱和互换婚姻之断法》

10、《阿拉伯民族主义者评论》

11、《画像的断法之答复》

12、《谢赫穆罕默德本阿卜杜勒瓦哈布生平(传)》

13、拜功方面的3个小册子:(穆圣拜功模式、必须同众集体礼拜、礼拜者鞠躬起来两手放在何处)

14、《伊斯兰对诽谤古兰及圣人者之断法》

15、《对布哈里圣训实录之注(泛梯合巴勒)之旁注》

16、《对太阳运行、地球的不动,可以登上星球(星系)经训和理性的依据》

17、《提出论证反驳向安拉以外的求助或相信占卜者、看相者》

18、《为主道奋斗》

19、《扩大伊斯兰民族之重要讲座》

20、《朝觐指南》

21、《必须遵循圣行谨防异端》

开发 midade.com

丝绸之路文明对话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