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支柱

小净的哲理
小净的哲理

清高的安拉说:信道的人们啊!当你们起身去礼拜的时候,你们当洗你们的脸、洗手至两肘;当摸头,洗两脚至两踝骨"(56)
小净有主命6件:1、举意;穆圣说:一切功修只以意向为转移,每个人均可获得他所举意的"2、洗脸;3、洗手到肘;4、摸头;5洗脚至两踝骨;6、接连、不中断,按次序;穆圣说:你们当以真主规定的次序开始(作小净)"
小净有圣行16件:1、开始念'特斯米'2、刷牙;3、洗手三次;4、漱口三次;5、呛鼻三次;6、洗胡须;7、洗指缝;8、每窍洗三次;9、先右后左;10、洗时手要接触肢体;11、抹两耳;12、搜指缝;13、按顺序;14、连续洗;15、摸脖子;16、净下。(穆斯林生活中的圣行)。

它们都有哪些益处呢?

:从净下谈起,净下,它不单纯是洗小净中的圣行,它还是穆斯林生活中的圣行,穆斯林在大小便后,要用水把大小便处洗净,不但洗去了污秽,达到了卫生的目的。而且也对肛门进行了30——50次 的按摩,同时还能起到促进健康的作用。有资料表明,按摩肛门可以治疗痔疮和便秘。肛门位于驱干下部,低于心脏,血液回流比较困难。同时,人的直肠上静脉及 分支没有静脉瓣,血液由下向心脏回流时,速度大受影响,很容易瘀积在肛门周围的局部,于是静脉便在疏松的粘膜和皮下扩张成痔疮。虔诚的穆斯林每天3---5次小净,30——50次的按摩。当然没有痔疮痛苦。这也正是穆斯林国家几乎没有一例痔疮患者,而中国有十人九痔"的 原因之所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大城市建了豪华卫生间,冲洗、烘干一条龙服务。但从对人体健康,改善便秘和痔疮方面仍没有伊斯兰的净下方式科 学。目前,我国有一定规模的美容院,按摩店有一千两百多家,有按摩腿的;有按摩腰的;有按摩面容的;也有按摩脚的(足疗)。有一种按摩早一千四百年前已被 奉行,迄今已十多亿穆斯林受益。至今仍未被非穆斯林和按摩行业人士发现。所以,中国有十人九痔"之说,有不计其数的痔疮患者,每天都在忍受着难言之隐。

二:漱口、刷牙,艾布胡莱勒传述,穆圣说:假设不是怕我的教民有困难,我必命令他们每番拜刷牙一次"。阿依莎的传述,穆圣说:刷牙礼拜的回赐优越没有刷牙礼拜的七十倍"。国际上牙刷仅有200年的历史,而穆斯林刷牙已有1400年的历史了。当时,阿拉伯有一种树,树枝和树根皆可用来刷牙,它含有多种对牙齿、牙龈和口腔有益的微量元素。为什么要刷牙呢? 口腔学专家称:据统计,90%的 人有牙周炎、牙龈炎。症状为:牙龈红肿、牙床流脓、牙齿松动。它们会引发糖尿病,而且对心脏、孕妇也有一定影响。不可等闲视之。导致牙周炎的主要原因是口 腔不卫生。细菌产生毒素,刺激牙龈产生炎症。这些牢牢粘附在牙齿表面的细菌形成的一层膜叫牙菌斑。必须用牙刷才能将它清除掉。牙菌斑在牙面上时间长了还会 钙化,形成结石。牙结石会加剧牙周炎的发展,只有通过刷牙去除牙结石来治疗牙周炎。
所以,穆圣一再暗示:假设不是怕我的教民有困难,我必命令他们每番拜刷牙一次"。由此体现了伊斯兰的口腔卫生学。老年人没牙也要刷吗? 对! 刷牙不仅仅保护牙齿卫生、预防蛀牙,而且对整个口腔都有重要作用,还可预防老年性肺炎。人吃东西时,食物进入食道而不会进入呼吸道,因为吞咽反射会把呼吸 道与消化道精细地区分开来。即使有少量口腔异物进入呼吸道,也可通过咳嗽反射,毫不保留地咳出体外,保持呼吸道的纯净。老年人吞咽反射和咳嗽反射功能都有 所下降,因此把关不严,口腔中的异物有可能误入呼吸道,引起吸入性肺炎。刷牙时,牙刷刺激牙龈、牙槽,引起兴奋,传至中枢神经,可使中枢神经所支配的吞咽 反射和咳嗽反射功能增强,有益于保持呼吸道的纯净。从而降低老年人吸入性肺炎的发病律。这就是穆圣强调我们刷牙的科学道理。

三:呛鼻,即洗鼻子;鼻子的作用有四样:呼吸、净化空气中的微尘、调节吸入空气温度、美观。人的鼻孔内长了很多杂乱的绒毛,它就像一个过滤网,有了它,才能有效的阻止空气中的灰尘,这是头道关。第二道关就是鼻粘膜,它能经常分泌粘液,把漏网之鱼——灰尘粘住。所以,它是一个非常科学的除尘设备。除此之外,鼻子还有一套用来保护肺部受寒的预热设备"。在鼻孔里还有几片布满毛细血管的薄肉片,医学上叫鼻甲。他像一排暖气片",把吸入的冷空气预热一下,然后再进入肺部,避免肺部受寒而导致咳嗽、肺炎等疾病发生。《新民晚报》曾推出呛鼻水疗法"防感冒的文章。文中介绍一鼻炎患者,坚持用呛鼻水疗法,十年如一日,至今从未患过感冒、咳嗽,十多年未治愈的过敏性鼻炎也有显著好转。这就是礼拜人身体健康,鹤发童颜的原因之所在。所以,教法规定:小净中呛鼻三次,而且要呛酸,是非常必要的。像这样一天24小时都在工作的过滤网,有必要定时清理。朋友!你可能每天洗脸、洗手、洗脚,你可能很少洗鼻子。

四:抹耳;就是用两个食指和拇指蘸净水,清理耳朵眼、耳轮廊,再用拇指抹耳背部,然后用毛巾擦。每天3——5次的小净中,都要重复类似的程序。1、它能清除耳内的污垢;2、是对耳朵的保健按摩。 耳 朵处在身体的末端,脆骨多,肉少,血管细,血液循环慢。所以,周身耳朵最凉,寒冬季节常被冻烂。经常按摩耳部,能促进血液循环,可有效的避免耳部冻疮。经 常按摩两耳,,可起到改善睡眠、增进食欲、大便通畅、平稳血压的效果。长此下去,自然会神清气爽、精力充沛、面色红润、耳聪明目,从根本上延缓了自身衰 老。 从外表看,耳朵像一个胎儿,倒挂在人的头部双侧。耳朵上有人体的各部位,包括四肢、躯干和内脏。人体内各部位与耳朵上各部位有一种特殊的独立的联系。即心连",肺连",手连"臂连",这种独特的联系是由人体内生物电沟通的。耳虽小,它有200多个穴位,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而肾开窍于耳。因此,经常按摩两耳,可刺激穴位,按摩经络,调动体内正气,达到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起到防病的作用。按摩两耳还能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动脉硬化,消除疲劳。对耳鸣、眼花、失眠等都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五:洗两脚,用温水洗,每天也是3——5次, 先右后左,要求用左手拇指,反复搜洗脚趾缝,这样既能把脚趾缝间的污垢洗净,又能对双脚进行保健按摩。因为,双脚处在身体的最末端,血液循环差。在肢体 中,脚负重最大,经常用温水洗脚,有助于双脚休息和保暖。如果脚部受凉,会反射引起鼻、咽、气管等上呼吸道黏膜的改变,使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下降。 潜伏在体内的致病菌就会乘机大量繁殖,而导致发病。 寒头暖足"是 古代医学家泻实补虚的治疗准则,也是一条养生保健的重要原则。足是离心脏最远的肢体,易受寒邪侵袭,特别是严冬季节。有的人喜欢围炉烤火,其实,常用火炉 烤脚,易导致皮肤皲裂。最好的暖足方法是用热水烫脚。另外,按摩双脚还可以使浊气下降,并能清肝明目,对治疗神经衰弱、失眠、耳鸣、高血压等均有疗效。具 有祛病建身,延年益寿之功效。现在新兴起的足疗"行业,深受欢迎。其不知,早在一千四百年前,足疗"已成为穆斯林洗小净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了。
伊斯兰不单纯是一种宗教,它还是一套安全、健康的生活方式。从功修到生活无不与人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看到此,你愿意认识伊斯兰,并亲身体验小净给人类带来的健康吗?
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认识小净对人类健康的贡献、真主创造的玄妙和大能。更希望你能从中认识伊斯兰的真理和伟大

我的皈依之路
我的皈依之路

mso-bidi-font-family:Arial;color:#434343;mso-font-kerning:0pt">我于1991920日皈信伊斯兰。

回想起来,安拉的细微的、持续不断的引导使我走上了这条道路。很难说清到底是什么因素使我皈信伊斯兰,因为这本身是一个过程,一次历时3年的旅程。

这三年的时间让人感到既兴奋、又疲惫。在此期间,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发生戏剧性的变化,一些信念坚守下来,而另一些则被遗弃。有时,我害怕失去"自我",而另一些时候,我又认为这条道路就是我的目标,我要拥有这种信仰。慢慢地,我的学习研究使我皈信了伊斯兰。

在接触伊斯兰之前,我在生活中有许多精神追求,但到那时为止,我还没真正地接受什么,我从小接受世俗教育,并被培养成一个人文主义学者。尽管道德情操也受到重视,但从来被认为是精神或神圣的东西。

在我的国家占主导地位的基督教,似乎又使每个人负担了太多的罪孽,我对其他的宗教信仰一无所知,我希望能有种宗教来填补我的精神空白。

因此,后来,我开始从事一项精神追求活动——深入地对多种宗教进行研究。我来自一个充满爱意的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支持,甚为和睦,我有许多非常有趣的朋友,他们都非常支持我,我的大学生活过得非常愉快,并在学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相反,和一些穆斯林的偶然结识,引起了我研究伊斯兰的兴趣。

谢里夫是最先引起我兴趣的穆斯林之一,他较我年长,工作在教育岗位,从事着值得肯定的工作, 我当时也参加其中一些活动。尽管收入微薄,但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可以从教授学生知识中获得了回报。他讲起话来温和且坦诚,他的举止比他的言语更能吸引我。当时我就在想:"但愿自己到他的年纪时,能拥有他现在拥有的心灵的安宁。"当时是1987年。

随着我遇到的穆斯林越来越多,我不仅为他们内心的平静而感动,而且为他们信仰的坚定所折服。这些温和典雅的品格与印象中伊斯兰的暴力、色情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后来,我遇到了伊姆兰,我哥哥的穆斯林朋友,在与他结识不久后,我就意识到他就是我愿以身相许的那种人。他聪明、诚实、自立并且内心安宁。

等我们有意要结婚时,我开始仔细地研究伊斯兰。起初,我并不想成为穆斯林,我只希望了解他的信仰,因为他曾明确表态,要把自己的孩子抚养成穆斯林,我对此的看法是:"只要孩子们以后能象他一样诚实、友善,生活得安宁,我无所谓。但我的确感觉有必要首先对伊斯兰有所了解。"

现在想来,我发现,正是因为我缺乏内心的安宁和坚定的信仰,我才被这种安宁的心灵所吸引,学术上的成就和人际关系方面的成功并不能完全填补一个人内心的空虚。尽管如此,但当时我还认为我并不是为了自身来学习伊斯兰,相反,我觉得这是一种知识的追求,这或许与我严谨的、搞学术的生活方式有关。

因为我自认为是一个无神论者,我早期的有关伊斯兰的读物主要围绕着妇女,我认为伊斯兰压迫妇女,在我的"妇女研究"课上,我曾了解到穆斯林妇女不准离家外出,并被迫围上头巾,我也想当然的把头巾看成了男人强加给女人的一种压迫工具,而不是一种自尊的表达。

通过以后的阅读,我惊奇地发现,伊斯兰不仅没有压迫妇女,反而解放了妇女。在公元6世纪就赋予了她们我国妇女在这个世纪才获得的权利:财产拥有权;婚后有权坚持自己的姓名;表决权;离婚的权利。

得出这些结论并不容易,每一步都伴有反抗,但结果总是我的疑虑得到了解答。为什么又会出现多配偶的现象呢? 这必须以男人要公平地对待四个女人,即使在婚姻关系解除以后为前提的,并只有这样的历史时期才被允许:当社会上女人比男人多时,尤其在战乱时期,目的是让一些妇女不被剥夺拥有性关系和孩子的权利。

并且,这要远远的优于这里正在盛行的情人关系,因为,当一个女人有了孩子后,她有权得到资助。这只是众多问题中的一个。这种解答最终向我证明了一点:伊斯兰给予了具有社会性的女性更为全面的权益。

然而,这些发现并没有减轻我内心的恐惧,接下来的一年我的思想处于急剧的感情混乱时期,1989年春天,在结束了拉美研究课程后,我决定花一年时间代课,这可以使我有大量的时间来研究伊斯兰,我读到的许多有关伊斯兰的读物,讲的很有道理。

然而,它与我的世界观相抵触,我过去一直认为宗教是精神鸦片,但宗教是真实的吗?难道宗教不引起悲观情绪和世界大战吗?我当时又是如何考虑嫁给这样信仰宗教的人的呢?每个星期我都可以从新闻、收音机或报纸上了解到一个新的关于穆斯林妇女受压迫的故事。

我一个无神论者,真的要考虑嫁给这个群体中的人吗?人们在背后用担心的语调谈论着我,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24年的坚固的生活信念颠倒了,我不再知晓错对、辨黑白。

但有种东西始终驱使继续研究,这比嫁给伊姆兰的愿望强烈得多,在整个过程中,我随时都有可能离开研究伊斯兰的旅程,重新成为一个无神论者,并可以获得家庭成员的爱,然而家人和朋友从未放弃对我的教育,他们缠住我并力图影响我,他们的言语和思想使我感到焦虑。尤其因为我经常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我把自己隔离起来,仅和那些对我不作出任何评论的人们进行交流,除此之外我只有读书。

这不再是一种充满乐趣的伊斯兰研究活动,而是一种为了自己的信仰进行的一场斗争,到那时为止,我发表了许多学期论文并取得了成功,我清楚知道,怎样搞研究,如何论证自己的论点,但我第一次认识到过去自己一直在为取悦别人进行写作,现在我为了自己的精神需求而学习,这让人感到有些惧怕。

尽管我也认识到家人和朋友都很喜欢我,但他们不能为我解除疑惑,我不想再依赖别人,虽然伊姆兰经常为我排忧解难,我也欣赏他的耐心和认为一切都会好的信念,我也不想太依赖于他,这是因为我担心自己所做的一切是为一个男人而不是为我自己,因而我感到无依无靠,独自一人,心里充满惧怕和疑惑,我继续着我的研究。

在研究伊斯兰妇女之后,我开始阅读一些有关穆罕默德的生平的书籍和《古兰》。随着我对穆圣的了解,我开始对自己最初的观点——穆圣仅是位杰出的领袖提出质疑。他所表现出来的诚实、友善、精明以及他对现实世界及未来世界的洞察力,这一切使得我对自己最初的前提提出质疑,他在逆境中表现出来的坚韧,以及后来在他取得巨大的成功之后表现出来的谦卑,似乎有些违背人性,即使在他最成功时,当他享有巨大物质财富的时候,他仍拥有很多贫穷的穆斯林兄弟。

慢慢地,我开始比较深入地钻研《古兰》,我问自己:"一个人能写出这样一本微妙的、遥不可及的书吗?况且,其中的有些章节是专门用于引导圣人自己的。

在研究《古兰》的过程上慢慢地前进着,这与其说是一种知识分子的追求,倒不如说是一种个人的思想斗争,曾有段日子,我拒绝《古兰》的每一个词句,试图找出它的不合理性,总是在这些时候,我就会碰巧看到《古兰》的一些章节来指引我,这首次发生在我内心混乱时期,我阅读了《古兰》的第二章的末尾的一节"安拉只依个人能力而加以责成"。尽管那时我还未表明信仰安拉,但当我读这些句子时,我感到好象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随着对伊斯兰的学习,我仍然有很多想法,如果我成为一个穆斯林,我能继续和家人保持接近吗?我是否会卷入一种压抑的婚姻生活中去?我是否依然能够"思想开放"呢?当时我还认为世俗的人文主义是思想最开放的生活方式。

逐渐地,我开始意识到,现世人文主义同伊斯兰一样都属于意识形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意识:我必须作出理智的选择,必须依靠自己的智力作出适合自己的决定——我不应被那些"思想开放"、"富有进取心"的朋友的负面效应所左右,在这段时间里,我开始更多地考虑自我,思想上比以前任何时候更为自由活跃。

经过了两年半的时间,我读完了《古兰》,非常乐道于其中对自然的描述,其中的智慧时常使我消除疑虑。我了解了穆圣非凡的一生,为伊斯兰中坚持的男女虽不同但平等而惊喜;我发现,伊斯兰不仅给予男女真正的平等,而且给予任何民族、社会阶级平等,我开始对自己的决定变得自信起来。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遇到了最后一个,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我相信神吗?"这是做为穆斯林的基础,在了解伊斯兰的规定和历史事件后,我最终面对了这一本质核心问题,这好象又重新走回去。我可以把信仰建立在造物主身上吗?我能放弃我的世俗人文主义研究生活吗?

曾有两次我决定念作证言,但都在第二天就改变主意了。有一天下午,我跪在地上,就象经常看见穆斯林做礼拜时的样子,祈求引导,这种姿势,使我感到非常平静,也许当时,我在心底已是一个穆斯林,但等我站起来时,我还没准备好正式念作证言。

就这样又过了几个星期,我开始新的工作——在高中教书。日子过得很快,每天我忙于教书、管教孩子、批阅作业。我不想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来压抑自己对安拉的信仰,我深知,穆圣一生和《古兰》中列举的事实是真实的不能否认,在这时,我从心理上已作好准备来接受伊斯兰,我用了毕生精力都在寻求一种符合自己思想的真理,言行一致,理智和情感相结合,伊斯兰使我的渴望满足了,在我念了作证言以后的一些日子里,我最终在伊斯兰中发现了我的思想和直觉得到了证实.。

通过研究和接受伊斯兰,我找到了通往精神和思想自由大门。

塔哈维及其教义学思想
塔哈维及其教义学思想

塔哈维及其教义学思想


宁夏大学阿拉伯学院马占明
2013年1月11日

内容提要:公元9-10世 纪,伊斯兰世界出现了三位教义学家:埃及的塔哈威、伊拉克的艾什阿里和中亚的马图里迪。作为逊尼派主流思想,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人中艾 什阿里影响最大,马图里迪次之,塔哈维居第三。然而,艾马二氏的教义学思想遭到以'遵贤'著称的罕百里派以及今天的赛莱菲派的质疑,认为他们不同程度地受 穆阿太齐莱派思想的影响,有重理性轻经训之嫌。作为教义学家,塔哈威的影响虽然不及前两位,但其教义学思想却得到逊尼派穆斯林的一致认同。本文旨在对塔哈 威的生平加以简单介绍,对其教义思想进行简单梳理,以请教方家。

关键词:塔哈维教义学思想

作者简介:马占明,宁夏银川人,1966年生,哲学博士,现任宁夏大学阿拉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伊斯兰思想研究。

Abstract: During 9-10th century, there had been threeMuslim scholars of Islamic theology: At-Tahawi in Egypt,Al-Ashari in Iraq, andAl-Maturidi in Central Asia. As main stream ofSunni Muslims, their thoughts affected on Muslim world in late eras. Amongthree of them, Al-Ashari was most affective one and then Al-Maturidi. However,the theological thoughts of both Al-Ashari and Al-Maturidi were criticized byAl-Hambali school and today's Salafi scholars, saying that both of the tow menwere affected by Muatazila who pays importance on rationality more than that onQuranic verses and traditions of Prophet Muhammad. As a theologian, althoughAt-Tahawi's affect is less then them, but his theological thoughts were acceptedby all Suni Muslims in the world. This paper aims to brief introduction ofAt-Tahawi's life and to brief dressing of his theological thoughts in order to learnfrom experts of this field.

Key words: At-Tahawi Theology Thought

伊斯兰教是仅次于基督教的世界第二大宗教,信奉者已接近16亿,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在伊斯兰教传播初期,特别是先知穆罕默德在世期间,穆斯林内部在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上高度统一,鲜有杂音。公元632年,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后,穆斯林社团(乌玛)内部就一些问题产生了分歧,那些分歧虽然当时解决了,但留下了隐患。公元656年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644-656年在位)遇刺身亡之后,第四任哈里发阿里(651-661年在位)和倭马亚王朝创始人穆阿威耶(661-680年在位)对有关问题意见相左,致使穆斯林内部产生了严重分歧,分歧导致分裂,于是出现了什叶派、[①] 哈瓦利吉派[②]、 穆尔吉亚[③] 和逊尼[④] 四大派别。后来随着阿拉伯帝国对外扩张的不断深入,让阿拉伯人接触到希腊哲学[⑤],催生了以理性思辨著称的穆阿太齐莱派。[⑥] 上述五派之间历来存在学术斗争,在大多数情况下逊尼派处于优势。

公元9-10世 纪,逊尼派中出现了三位颇具影响力的教义学家,他们是埃及的塔哈威、 伊拉克的艾什阿里和中亚的马图里迪。根据当时学术斗争的需要,他们采用不同的方式,对伊斯兰教基本信仰和一些关乎穆斯林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进行了阐述,成 为逊尼派教义学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依然在影响着穆斯林世界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三人中以艾什阿里影响最大,当今世界近一 半逊尼派穆斯林信奉其教义学观点;其次是马图里迪,其教义学观点是近三分之一逊尼派穆斯林的'诚信'。[] 然而,艾、马二氏的教义学思想遭到以遵贤[] 著称的罕百里学派,特别是今天的赛莱菲派的质疑,认为他们不同程度地受穆阿太齐莱派思想的影响,有重理性、轻经训之嫌。塔哈威的影响虽然不及前两位,但其教义思想却得到各派的一致认同,使其在该领域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一、塔哈威其人

(一)出生与成长

塔哈威是埃及人,出生于853年(伊历239年),卒于933年(伊历321年),全名叫艾哈迈德本穆罕默德本赛俩麦本赛勒麦本阿布杜麦里克艾兹迪哈哲尔米素尔;以'艾布哲尔法塔哈威'著称。

塔哈威生活在阿巴斯王朝(750-1258年)后期,当时巴格达哈里发已大权旁落,土耳其人掌控着国家大权,政局十分混乱,社会动荡不安。各地虽然名义上隶属于阿巴斯帝国(750-1258年),实际上已经独立。此时的埃及由土伦家族[⑨] 统治(868-906年),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裕,基础设施完备,社会风气良好,人们酷爱知识,尊重学者,学者们也积极投身于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建设中。

塔哈威成长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位擅长诗歌吟诵和传述的学者;母亲是沙菲尔(767-820年)[] 教长的弟子之一,经常出席沙氏的讲座;舅舅是伊玛目穆兹尼(791-878年),此人是沙菲尔教长(767-820年)最著名的弟子,也是沙氏学说的主要传播者。另外,塔哈威还曾请教过当时在埃及的大多数著名学者,其中包括时任埃及法官的艾哈迈德本艾比依木兰(卒于892年)和著名圣训学家艾哈迈德本阿里本舒艾布奈萨依(卒于915年)等;他曾到叙利亚大马士革旅行,期间向遇到的学者请教过许多学术问题。

塔哈威和六大部圣训集的作者们[11]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并和其中有些人共同传述过一些圣训。二十岁以前,他曾遵奉沙菲尔学派,后来改遵哈乃斐学派。[12]关于他改遵学派有几种说法,其中比较可信的是他看见舅舅经常阅读哈乃斐学派学者们的著作,于是自己也偷偷看,后来就索性放弃沙菲尔学派,改遵哈乃斐学派了。

(二)学者们的评价

在伊斯兰思想史上,未受到评论家批评的学者为数不多,塔哈威是其中一位,他受到所有为他写传记的人的赞扬。历史学家艾布赛义得本尤奴思(卒于959年)在《埃及学者的历史》一书中说:"塔哈威是一位可信、可靠的人,同时也是一位思维敏捷的法学家……"[13] 伊本奈迪目(卒于1000年)说:"在知识和淡薄名利方面,他是当代绝无仅有的。"宰海比(卒于公元1348年)在其《名人传》中称塔氏为:"著名的伊玛目,伟大的'哈菲兹',埃及的圣训学家和法学家。"[14] 伊本凯西尔(卒于1373年)在其《始与末》[15] 中称之为"哈乃斐学派的法学家,著有许多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作品,是一个可信、可靠的人和杰出的'哈菲兹'。"此类赞誉之词在相关文献中很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伊本哈哲尔(卒于1449年)说,很少有人兼通圣训学和教法学,他例举了五个人,其中包括塔哈威。早期的伊斯兰学者大多都是百科式学者,他们兼通多门学科,但各有所长。可以这么说,艾布哈尼法(699-767年)是伊斯兰法学方面的顶尖学者,布哈里(810-870年)是圣训学领域的领军人物,泰伯里(838-923年)是经注学泰斗,而塔哈威则以公认的教义学家闻名天下。沙菲尔学派的白海根(卒于1066年)和罕白里学派的伊本泰米耶(1263-1328年)曾对塔哈威略有微词,被当代学者舒艾布艾尔奈乌特[16]等予以驳斥与纠正。

(三)主要作品

塔哈威之所以享有如此高的声誉,与其涉猎广泛、著述丰硕、学识精深有关。塔氏的学术研究涉及伊斯兰教义学、《古兰经》诵读学、《古兰经》注释学、圣训学、教法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等多个领域。其最著名的作品有:

1.《古兰经律法》(AhkamAl-Quran),据《圣训意解》印度版前言作者,该著作有二十册之多;[17]

2.《圣训释疑》,全16册,收集了约7千段圣训。塔氏对这些圣训中的疑难之处作了详细的解释。该书的一部分很久以前在印度出版,1994年,黎巴嫩贝鲁特使命出版社出版了全本。

3.《圣训意解》,凡四册,共收集圣训7千多段,以教法典籍的方式编排而成。作者介绍了法学家们对许多法学问题所持的观点,并对这些观点加以比较,对每一种观点进行分析,然后得出一个在他看来证据充足而且符合理性的结论。这本书曾经在印度、埃及和黎巴嫩等国出版发行过。

4.《逊尼派信仰纲领》,是塔哈威教长最著名的著作之一,该书篇幅虽然很短,内容却很丰富。作者在书中系统论述了伊斯兰教的六个基本信条、真主的属性、如何理解穆民在后世见真主、前定的不可预见性、穆罕默德的使者地位、登霄事件、[18]《古兰经》是否被造以及天堂与火狱等教义学命题;还阐述了逊尼派穆斯林对先知穆罕默德的家眷、后裔、圣门弟子特别是四大哈里发以及早期伊斯兰学者所持立场;对穆斯林当中表现好和表现差的人的态度;关于犯大罪者的归宿问题等。伊斯兰历史上有许多学者为该书做过注释。

二、塔哈威教义学思想

伊斯兰教教义内容不只论述关于真主和后世等宗教信仰问题,而且也涉及政治和社会现实问题。早期的'Fiqh'一词不单指以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为目的的教法,而是指整个伊斯兰教的理解和阐释。[19] 因此,艾布哈尼法[20] 既 是著名教法学家,也是逊尼派教义学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曾多次与哈瓦利吉等派别进行过辩论。其教义学观点被弟子们记录下来,传给了后世。塔哈威教义学思想集 中反映在其《逊尼派信仰纲领》一书中,究其来源,除了《古兰经》和圣训外,主要得益于艾布哈尼法的教义学思想。塔哈威一开始就告诉读者,他所阐述的观点 是艾布哈尼法及其两位弟子所坚持的逊尼派观点,他说:"这是按照本教法学家艾布哈尼法库菲、艾布尤苏夫叶尔古柏安萨雷[21] 和穆罕默德本哈桑谢巴尼[22] 的观点,以及他们所诚信的宗教原理,和他们所信奉众世界主宰的思想基础,对逊尼派思想的论述。"塔哈威在概述中主要阐述了以下15个教义问题。

(一)基本信仰

1.真主及其尊名与属性

在 伊斯兰教看来,蒙昧时期的阿拉伯人在宗教方面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崇拜多神。因此,在麦加传教期间,先知穆罕默德主要强调认主独一,批判多神崇拜。因此,认主 独一成为伊斯兰教信仰的核心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塔哈威说:"蒙真主的默助,关于真主独一,我们坚定不移地认为真主是独一的,他没有伙伴;任何事物都不像 他;万事万物都在其掌握中。除他以外,再没有值得崇拜的;他是固有的,无始的;永恒的,无终的;他不会消亡、泯灭;万事万物都是真主意志的体现;人类的思 维与想象达不到他,[23] 他 不像人类;他是永生的,他不会消亡;他是永立的,他无需睡眠;他是创造者,而无所需求;他是给养者,而毫无困难;他是使人死亡者,而无恐惧;他是使人复活 者,而不艰难。"塔氏不但阐释了真主独一,也提及了其'固有'、'永生'和'创造'等属性,强调了万事万物的发生与真主意志之间的关系,指出人类的思维和 想象无法达到真主的本质,也就是说,对真主属性的认知必须以启示为依归,这是逊尼派有别于其它派别的主要特点之一。

后 来,随着外来文化特别是希腊哲学的传入,真主的属性是新生还是固有成为争论的问题之一,穆阿太齐莱派提出真主的属性是新生的,认为属性固有说会导致多个固 有者存在,具有泛神论嫌疑。塔哈威阐述了逊尼派的观点,他说:"在创造万物之前,他和他的所有属性就已经存在,他没有因为万物的产生而增加任何以前没有的 属性;他和他的属性都是无始的,也是永恒的,不是自从创造了万物以后他才有了'创造者'(Al-Khaliq)这个名字;也不是自从造化了天地万物以后他才有了'造物主'(Al-Bari)这个名字。正如在还没有被主宰者的时候他就有了'主宰'(Ar-Rabbi) 这个属性那样,在还没有被造物的时候他就有了'创造'这个属性。正如在复活了生命之后他是"复活亡灵者",在复活他们之前他就拥有这个尊名,同样,在创造 他们之前他就享有'创造者'这个名字。因为他是万能的,万物都需要他;对他而言,万事都是容易的,他不需要任何事物,"任何事物都不像他,他是全聪的、全观的。"(《古兰经》42:11)"这段文字清楚地表达了逊尼派对属性问题的基本观点:真主的属性和他的本体一样,是固有的、无始的,而非新生的。

接 着,塔哈威论述了真主的意志,他说:"他有意识地创造了万物,并为他们做了规定,规定了他们的寿限。在造化他们之前他就洞悉一切;在造化之前他就知道他们 将要做什么;他要求他们顺从他,禁止他们违抗他。万事都在按照他的安排和意志发生,他的意志畅行无阻。人类的意志是他赋予的。所以,他意欲发生的事情就发 生了;他不意欲的事情没有发生。他指引他意欲的人走上正道,并加以保佑,使其健康,那是出于施恩;他使他意欲迷路的人踏上歧途,他遗弃他,使其受难,那是 出于公道;所有的人都在按照他的意志,在他的恩惠与公道之间翻转。他至高无上,没有匹敌和对手;他的裁决不可驳回,他的规定不可更改,他的命令不可违抗, 我们坚信这一切,深信这一切均来自他。万事万物都在按照真主的意志、意识、裁定和安排发生,他的意志强过一切意志,他的裁决胜过一切计谋;他为所欲为,他 绝不亏妄,他超然于伤亡,他清净无瑕,(他的行为不被审问,而他们要被审问)( 《古兰经》 21:23)"就是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与消亡,人类的生死病老与旦夕祸福都按真主的意志发生,都在其掌控之中,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

作 为一种存在,真主是否受时空限制,是否需要方向和位置,是否有肢体?这些也是教义学家们讨论的重要命题。塔哈威说:"他至高无上,不受空间的制约,他不像 被造物,他不需要条件、肢体和工具;六个方向不能够容纳他。"真主至高无上,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高',而是真主独有的'高';因为他至高、至尊、至大, 方向是他所造,所以"六个方向不能够容纳他"。《古兰经》中有七处提到'伊斯太瓦'和'阿勒石',[24] 前者是动词,有'登上'的意思;后者是名词,有'宝座'的意思。根据经文的表面意思,真主在创造了世界以后登上了'宝座'。对此,塔哈威说:"'阿勒什'和'库勒什'[25] 是 真实的。真主无需'阿勒什'及其周围的;他包容万物并凌驾于它;他使人类无法洞察一切。" 塔氏没有正面回答真主是否登上'阿勒什'的问题,而是强调真主高于包括'阿勒什'在内的万物。关于这个问题,教义学家们大致有三种观点:一是根据经文表面 意思加以肯定,认为真主就像古代君王那样登上了宝座,此为'姆闪比海'(比拟派)的观点;[26] 二是为避免将真主拟人化,将经文中的动词'伊斯太瓦'解释为'伊斯讨俩',即'占据'、'征服'的意思,此为'赫莱夫'的主张;[27] 三 是肯定这个行为但排除任何具体形式,就是说,真主有'伊斯提瓦'这个行为,但不知道具体形式,此为'赛莱夫'的主张,塔哈威的观点属于后者。他强调真主的 属性不同于人类的属性:"凡是用人类的某一个属性描述真主的人,它已经叛逆。谁明白了这一点,他就会引以为戒,就不会说出类似叛逆者所说的话来,也就明白 真主及其属性不像人类。"

此外,塔哈威还强调了真主对世界的主宰以及人类对真主的需求:"真主应答各种祈祷,解决各种需求,掌握一切,不被任何物所掌握;[人类]一 瞬间都离不开真主。谁认为自己不需要真主,哪怕是一瞬间,他已经叛逆并沦为灭亡的人。"因为真主掌握着一切,所以人类离不开他,有求于他。既然有求于他, 就要顺从他的意志,照他的意志行事。而且,"真主会恼怒,也会喜悦,"谁做好事,他就会喜悦谁,会给谁赏赐;谁做坏事,他就会恼怒谁,会惩罚谁。真主虽然 有喜有怒,"但不像任何人的喜和怒,"他的喜怒是人类无法想象的。

2.先知穆罕默德及其使命

伊 斯兰教认为,真主曾经向每个民族派遣过许多先知,前后多达十二万四千有余,其中阿丹(亚当)是第一位,穆罕默德是最后一位。塔哈威说:"穆罕默德是他优秀 的仆人,他选中的先知,他满意的使者。"关于这位使者的地位与使命,他说:"他是最后一位先知,是敬畏者的楷模,是众使者的领袖,是众世界主宰所喜欢的 人。在他以后,凡自称先知的言论,都是邪恶与私欲。他是派给精灵和人类的使者,肩负着传播真理、指引正道、指明方向的使命。"这里有两点需要指出,第一, 塔哈威说穆圣是真主的'仆人',然后是'先知',然后才是'使者'。就是说,使者首先是人而不是神或者其它什么,然后是先知,最后才是使者;第二,穆圣是 '最后一位先知',这是伊斯兰教各派的观点。艾哈迈迪耶派[28] 认为其创始人艾哈迈德古俩姆(1835-1908年)也是先知,[29] 因而被世界伊斯兰大会判为异教。

根据有关圣训,先知穆罕默德有过一次奇特的经历:他被带着从麦加夜行到耶路撒冷,又从那儿被带到云霄,见过古代先知,看过天堂火狱,称为"登宵"。对此,塔哈威说:"登霄是真实的,先知被带着夜行,在清醒的状况下被带到天上,然后到了真主意欲的高处,真主用他意欲的东西款待了他,并启示给他一些经文,(心没有否定所看见的。)(《古兰经》53:11)"逊尼派相信这个经历是真实的,不是梦游,更不是虚构的;还相信真主特赐穆罕默德一个水池,到后世,当人们口渴的时候,他的追随者们可以到那里喝水;真主还特赐他求情的权利,届时,他可以为有罪之人说情。塔哈威说:"为了给他的'乌玛'[30]解渴,真主特赐他的池塘是真实的;就像圣训里所传述的那样;他为他们保留的求情权[31]也是真实的。"所以,人们应当追随穆罕默德,相信他所传教义,遵守他阐述的教法,学习他的高贵品德,仿效他的行为方式。[32] 只有这样,将来才能喝到那个池塘里的水,才会得到穆罕默德的求情,免去生前的罪过,脱离火狱,进入天堂。

3.关于《古兰经》是否被造

穆斯林各派都坚信《古兰经》是真主的语言。可是,真主是万物的创造者,那么,《古兰经》是否被造呢?穆阿太齐莱派认为是被造的。阿巴斯时期,该派曾一度得势,试图借助国家力量推广自己的学说,强迫人们接受《古兰经》被造说,不少逊尼派学者为此受过牢狱之灾。[33] 对此,塔哈威表达了逊尼派对这个问题所持态度,他说:"《古兰经》是真主的语言,它发自真主,[但不知道]发出时的情形;真主把它降示给他的使者。我们不争论《古兰经》,我们作证:《古兰经》是众世界主宰的语言,忠诚的灵魂[34] 把它传达了下来,然后教授给众使者的领袖穆罕默德……。"他明确表示:"《古兰经》是真主的语言,任何被造物的语言都无法与之相比,我们不认为它是被造的。"这是以艾布哈尼法、马利克(712-795年)、沙菲尔及罕百里(780-855年)为代表的逊尼派的观点。

原基督教徒阿克法·贝克斯特
原基督教徒阿克法·贝克斯特

原基督教徒阿克法·贝克斯特

我一直相信养主的存在,也始终感到他是存在的。虽然有时感到很遥远,所以经常会忽略。但我不能否认这一真理的存在。正因为如此,我一生都在追寻着这一前定的真理。我参加过许多的教会。我聆听、祷告、同来自不同信仰的人们探讨。却总是觉得不对劲,很迷惑,好像缺些什么。

以前听到许多人对我说:“是的,我信仰上帝,但我不属于任何宗教。我认为他们都不正确。"我确有此同感,但是,我不能就此罢休,而接受这一现实。我知道,如果上帝存在,那么,他不会遗弃我们,而使我们迷入歧途,甚至篡改真理。必有“正教"的存在。我一定要找到它。我把所有的尽力都集中在了各种基督教会里,仅仅是因为它们伴我长大,似乎在他们的教诲中有我所追寻的真知。

然而,教会之间各执己见,甚至在基本教义方面也有所冲突,如怎么祷告?祷告谁?谁将被“拯救"?谁被遗弃?一个人因什么才得以“拯救"?这错综复杂令人费解的问题,我几近放弃。我从一个教堂到另一个教会,旨在寻找关于对上帝的观点和我们生存的目的,但一无所获,只是因为他们的教诲的荒谬。

一天,我迷惘地走进一家书店,随之查阅各种宗教派别。在那儿我翻阅了许多的基督教书籍,突然脑海中闪出一个念头,看能不能在关于伊斯兰方面查找到什么。事实上,我对伊斯兰一点儿也不了解。出于好奇心,我随意拿起一本书读起来。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感到非常的兴奋。其中“除安拉外绝无应受拜的主"这一句话,这一观念深深地触动了我,“他无任何匹敌,所有的崇拜只归于独一的安拉"。如此明了,如此伟大,如此直接的语句,包含着如此深沉的意义。

从此,我便开始通过阅读来了解有关伊斯兰的方方面面。我通过阅读所了解到的每一事都使我很受触动。它对于我曾遇到的所有疑难问题都给予了完美的解答,似乎给了我一幅清晰的画卷。兴奋的心跳促使我通过大量的阅读来了解伊斯兰的一切。

当阅读了《古兰经》之后,我感觉到能了解到这一真理是多么的幸运。我认识到,这一真理是安拉降示给他的使者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然后由使者穆罕默德传达给全人类的。这正是我所追寻的真知。现在,我已经以一位穆斯林的身份开始了我的生活,我以认识和学习这一纯洁的真理而感到心灵宁静,。我将以自己的学习接近安拉。愿安拉指引我。阿敏!

来源:www.islamreligion.com

不要发怒
不要发怒

圣训﹕不要发怒

  清高的安拉在尊贵的《古兰经》中告诫说﹕“我必定要试验你们﹐直到我认识你们中的奋斗者和坚忍者﹐我将考核关于你们的工作的报告。"(4731) 你知道为什么婴儿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吗? 根据圣训的解释﹕“每个婴儿在出生的时候﹐都遭到恶魔的触动﹐除了麦尔彦和她的儿子(马丽亚和耶稣)﹐所有婴儿一出生就哭。" 恶魔(易卜劣斯)是安拉造化的生灵﹐但人类的肉眼看不见﹐却能感觉到。 每个人从一出生就有恶魔靠拢过来﹐挑唆他任性作恶事﹐这是安拉意欲的考验。 同时﹐恶魔也是每个人提高人性品级的艰难阶梯﹐在一生当中﹐一层一层挣扎到考验的顶峰﹐以理智抵制恶魔﹐提高人性品级。 如果顺从恶魔的阴谋﹐随心所欲﹐行为放荡﹐如同吸毒者受控于毒品﹐无力自拔﹐人格堕落就“变成最卑劣的"(古兰经﹐955)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先师导师教化族人克制感情﹐不要轻易表现发狂和愤怒﹐虽然说法不一﹐但都能意识到人性之中有恶魔作祟。 人类优秀的质量是能“克己"﹐这是各民族圣贤哲人共同的劝告﹐如今社会的自由化﹐鼓励个人纵欲﹐金钱万能﹐道德败坏﹐导致人类良知泯灭﹐社会崩溃。 伊斯兰提倡的“坚忍"﹐其中包涵克制愤怒的情绪﹐将获得安拉的喜悦和赏赐。 有一个人来到先知穆圣面前﹐要求穆圣指点怎样做个优秀的穆斯林﹐穆圣概括地指导他说﹕“不要发怒。"《布哈里圣训集》 先知穆圣说﹕“一个人的力量不在于有多么大的力气﹐而在于在生气的时候﹐是否能控制激动的情绪。"《布哈里圣训集》 现代科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怒火中烧的感情﹐首先出现在心理的激荡﹐然后便爆发出格的行动﹐一时会有极大的破坏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一个看来非常有教养﹑有理智﹑有风度的人﹐也可能失去感情控制﹐做出非理性的行为。 抵制恶魔的纠缠﹐摆脱依附在身上的鬼气﹐坚忍并非易事。

  一位弟子向先知穆圣请教说﹕“安拉的使者啊﹗ 请你教导我们怎样才能克制愤怒呢?" 穆圣回答说﹕“如果一个人愤怒的时候是站着的﹐就应当请他坐下﹐消消气。 否则﹐就应当请他躺下﹐让心情平静下来。 "《艾哈迈德圣训集》《布哈里圣训集》 现代生理学发现﹐在人发怒的时候﹐表现最明显的是肾上线分泌物增多﹐刺激血液循环﹐加快心跳﹐感情冲动。 肾上线中含有一种去甲肾上线荷尔蒙﹐是激励行动的主谋。 而这两种荷尔蒙都是心脏活动必须的要素﹐一般正常情况下都是从肾上线得到均匀的供应﹐只是在过量分泌的时候﹐便能使人失去正常理智﹐产生暴烈的行动﹐例如酒后胆大杀人。 怒火攻心时﹐愤怒像毒素﹐散布到每个毛孔﹐顿时嘴唇发紫﹐面色铁青﹐手脚冰凉﹐浑身哆嗦﹐有一种恶魔附体的感觉。 如果这时改变一下身体的姿态﹐暂时能产生抑制肾上线的作用﹐减少激发愤怒的荷尔蒙﹐会感到一阵冷静和安宁。 这个方法虽然不是从根本性上消除震怒﹐但心情的稍有平息﹐可能立即停止过火行动﹐有消灾免祸的积极意义。 此法不失为一个临时性的急救措施。

  容易暴怒的人﹐一般健康都有问题﹐动不动要发怒﹐无法驾驭自己﹐心境永远没有平静的时候﹐愤怒的恶气夺走了他身上的自然快乐本能。 而且对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人﹐可能遭致猝死的后果。 急躁和愤怒的时候﹐主要的特征是心跳加快﹐血管膨胀﹐血糖含量升高﹐为了加速运输氧气心肌运动紧张﹐这样的生理状况是促使突然爆发疾病的因素﹐如心脏病﹑脑溢血﹑中风﹑瘫痪﹑肾功能衰竭。 伊斯兰教导信士心情永远和平与安宁﹐不但保持高尚的情操﹐而且对健康有利。 先知穆圣对穆斯林的教诲﹐如果有心成为优秀穆斯林﹐必须“不要发怒"﹐是人间的金玉良言﹐因为优秀穆斯林应当表现在全面的身心健康。

  当代穆斯林医学理论专家哈里森博士说﹕“现代科学试验证明﹐当一个人烦恼持续五分钟﹐他体内分泌的去甲肾上线荷尔蒙将增加一倍到两倍。 站立的姿势﹐分泌线增加最快﹐但是血液中的肾上线分泌量的多少受到思想情绪的控制。" 因此﹐在站立时情绪激动和愤怒﹐因为体内荷尔蒙在数分钟之内成倍增加﹐而且站立的姿态最容易发生破坏性的运动﹐例如行动狂暴﹐挥舞四肢大打出手﹑摔砸对象或投掷凶器。 如果能坐下来﹐或在床上躺下﹐心情可以获得暂时平静﹐也许避免了一场灾祸﹐便是“忍一忍﹐海阔天空﹔退一步﹐风光无限"。 当代的生理科学和心理学都能充份证明﹐先知穆圣在一千多年前的教诲是精辟的人生哲学和生活真理。 《古兰经》说﹕“敬畏的人﹐在康乐时施舍﹐在艰难时也施舍﹐且能抑怒﹑又能恕人。 安拉是喜爱行善者的。"(3134) 这就是一个优秀穆斯林的品性准则﹔有同情心﹐设身处地谅解别人。 在任何时候都向急需者施舍﹐而且能抑制愤怒﹐又能对别人的错误宽恕。

  伊斯兰把信士的坚忍和抑制愤怒提高到了很高度人性品格﹐根据是﹐伊斯兰是和平﹐每个人的坚忍和抑怒是家庭和平﹑社会和平与世界和平的根本保证。 能坚忍和抑怒的信士是敬畏的人﹐将获得安拉许诺的许多报酬。 先知穆圣说﹕“当一个人有能力进行报复和还击的时候﹐他克制了感情的冲动而抑制了愤怒﹐他将被安拉召唤﹐使他站立在安拉造化的万物之前﹐允许他选择最美丽的大眼佳丽﹐与之永生为伴。" 今生一世都是安拉的考验﹐人人心中都隐藏着恶魔作祟﹐在每一件事上都能经得住考验的人﹐不仅与人为善﹐而且远离一切安拉禁止的行为﹐都将受到安拉的奖励。 安拉是仁慈的﹑公道的﹐许诺了敬畏者的幸福.

魔术
魔术

信邪术者,即断外道。真主说:"众恶魔却叛道了——他们教人魔术。"(黄牛章102节)

被诅咒的恶魔教人魔术的目的是以物配主。

真主叙述(两天神)哈鲁特和马鲁特说:"他们俩在教授任何人之前,必说:'我们只是试验,故你不可叛道。'他们就从他们俩学了可以离间夫妻的魔术,但不得真主的许可,他们绝不能用魔术伤害任何人。他们学了对于自己有害而无益的东西。他们确已知道谁购取魔术,谁在后世绝无福分。"(黄牛章102节)

我们能目睹到许多误入歧途者,他们钻研魔术,仅把它看作非法,而没意识到那正是以物配主。他们所传授和运用的练丹术正是邪术,丈夫对妻子的挽结及双双为喜怒而运用的邪术咒语皆为"世尔克"(意为以物配主)和迷路。

魔法师应处死刑,因其不信主,或近似于不信道。穆圣说:"你们当远离七件毁人之物(七大罪恶)。" 接着他提到邪门妖术,罪恶及伤人之物。仆人应敬畏他的主,不应沾染两世佘本之事。

拜扎赖阿卜代传来:欧默尔在去世前一年致信我们说:"你们处死所有男女魔法师。"(《布哈里圣训集》)握海卜穆纳毕海传来:"我见到一部经中真主说:'除我外没有真主,运用魔法者不信我了,接受魔法者不信我了,占卜者与接受占卜者不信我了,信吉凶兆者与给人占吉凶者不信我了。'"

阿里传;穆圣说:"三种人不能进天堂,常饮酒者,割断骨肉者,诚信魔法者。"(《艾哈迈德圣训集》传来)

伊本迈斯欧德传;他说:"念符驱邪,护身符、妖术是'世而克'(以物配主)。"

护身符是一种椎骨,无知者把它戴在自己或子女或牲畜身上,以为可用以阻挡毒眼,这些均属蒙昧时代之愚昧,诚信它即为以物配主。

讨赖(妖术)亦是邪术的一种,认为此术可使女人爱男人,亦属以物配主,因他们认为妖术起作用,而否认全能的主。

黑塔毕大教长说:"至于以《古兰经》或真主尊名念符则是许可的,因为穆圣曾为哈桑和候赛因念符说: '我以真主完美的语言从一切恐吓的恶魔和非难之眼上护佑你们俩个。'"


求主援助,我们只全依靠他!

开发 midade.com

丝绸之路文明对话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