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支柱

​非穆斯林怎么谈论伊斯兰?
​非穆斯林怎么谈论伊斯兰?

非穆斯林怎么谈论伊斯兰?

ماذا يقول غير المسلمين

عن الإسلام؟


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

真主赐予穆罕默德(愿主赐福之,并使其平安)的伊斯兰,是前代各个天启宗教的延续,是道集大成的、至善至美的宗教,因此,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是全人类的信仰。事实胜于雄辩,伊斯兰在世界人类中的地位是有目共睹的。其一,它有纯正无误的《古兰经》,在现存的、蒙真主启示的宗教经典中,没有一部能像《古兰经》那样,其形式和内容完整如初地保存下来。其二,其它的宗教都不能给世世代代、各行各业的人提供令人信服的指引,而伊斯兰确是赋予全人类的信仰,它提供的基本指导能解决人世间的各种问题。伊斯兰经历了一千四百多年的考验,有着深厚的潜力为人类缔造理想的社会,正如他在真主的最后一位使者穆罕默德(愿主赐福之,并使其平安)昔日领导下所建立的社会一样。

先知穆罕默德(愿主赐福之,并使其平安)在物质条件极度贫乏的情况下,却能战胜最顽强的敌人,使他们皈信伊斯兰,这实在是个奇迹。偶像崇拜者、盲目地追随祖先的遗教者、挑拨部落间的冲突者、侮辱人性尊严和制造血腥仇杀者,在伊斯兰的先知穆罕默德(愿主赐福之,并使其平安)引导下,变成了最有秩序、最有道德的民族。伊斯兰开拓了人们的精神领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尊严,向世人展示:正义是检验功绩和荣誉的唯一标准。人性是不变的,伊斯兰以适合人性和任何时代的法律与原则为人类塑造了社会、文化、道德和商业活动。

遗憾的是,对于伊斯兰这种卓越的成就,西方的基督教不但不予以肯定,以诚恳的态度去理解,反而视伊斯兰为一种对立的宗教。在十字军东征的年代,这种倾向变本加厉,他们杜撰了大量的文章,用以诬蔑伊斯兰、丑化伊斯兰的形象,当今的学者们开始认识伊斯兰的真正本质,他们以客观的言论有力地反击了那些自称为"东方通"者对伊斯兰的妄加雌黄。

在此,我们仅引证部分非穆斯林学者对伊斯兰的客观评价,这些学者都是久负盛名的,本来真理无需对其多加辩护已昭著无疑,但是,长期以来伊斯兰都蒙受着恶毒的攻击,致使许多人对其是非不明,混淆不清。因此,我们希望下文所引证的评论,有助于促使人们对伊斯兰有一个明确而正当的了解。

Œ甘努泰勒于一八八七年十月七日在华盛顿教会一次会议上的演讲,本段是由艾诺引自《伊斯兰的传播》一书中的第七十一至七十二页。

"伊斯兰以勇敢刚毅取替了僧侣制度,它给努力带来了希望,给人类带来了兄弟般的友情,并对人们的基本权利予以肯定。"

沙路贞尼纳杜在讲授"伊斯兰的理想",见一九一八年在德拉斯出版的《沙路贞尼纳杜言论集》的一六七页。

{SaroJini naidu Lectures on "Theldeals of Islam"See Speeches and Writngs of sarojini}

"公义是伊斯兰最奇妙的理想之一,因为当我阅读《古兰经》时,我发现了充满活力的生活原则,那并非是些什么神秘莫测的教条,而是合乎人情道德的规范,适合于全人类的生活准则。"

Ž迪利斯奥拉利在其著作《十字路上的伊斯兰》——于一九三二年在伦敦出版——的第八页中说:

"然而,历史清楚地告诉我们,传说中的穆斯林疯狂地横扫世界,持着利剑强迫被征服者接受伊斯兰,这纯属无稽之谈,是部分历史学家的一种荒谬绝伦的论调。"

基比在其著作《伊斯兰何去何从?》——于一九三二年在伦敦出版——的第三七九页中说:

"当然伊斯兰对人类的贡献还不止此,它毕竟比欧洲更接近真正的东方,而且有一种优越的传统,那就是各族之间能够相互谅解与合作,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其它的社会能如此成功地融合众多不同背景的民族,使人们得到同等的地位和机会。伊斯兰就是这样,它有能力使一些明显的、互不相容的种族和传统和平共处、和衷共济。若想让东西方社会从对抗变为合作的话,必须由伊斯兰来出面周旋;欧洲东方关系的种种问题,伊斯兰都有恰当的解决办法。如果他们能团结起来,和平的希望便能大为增加,但如果欧洲拒绝与伊斯兰合作,无形中便把它让到对方的怀里,其结果对双方都是一种灾难。"

萧伯特在其著作《真正的伊斯兰》——81936号——的第一卷中说:

"我时常把穆罕默德的宗教置于最崇高的地位,因为它充满了活力,在千变万化的社会里,我总觉得伊斯兰是唯一具有同化力的宗教,因此,无论在什么年代,它都能使自己具有很大的魅力,吸引众多的人。我曾经仔细地研究过穆罕默德的生平,他确实是一位非凡的人物,以我个人的见解,他并不是耶稣的敌人,而是他的朋友,他实在应被称之为人类的救星,我相信如果能有一个像他那样的人,在当今世界执掌政权的话,他会成功地解决世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为人类带来人们急需的和平与快乐,我曾预言穆罕默德的宗教信仰,将会被欧洲人所接受。事实上,今日的欧洲已逐渐地开始接受了这个宗教。"

‘汤恩比在其著作《文明受考验》——于一九四八年在纽约出版——的第二零五页中说:

"穆斯林之间部分种族的态度,是伊斯兰的一项伟大的成就,事实上,当今世界正渴求着伊斯兰的这种优点传播。"

’史达德在其著作《伊斯兰——所有先知的宗教》——该书出版于巴基斯坦的卡拉奇——的第五十六页中说:

{A.M.L.Stoddard.quoted in Islam-The Religiom of Allprophets. P.56,Begum,Bawani Waqf. Karachi,Pakistan}

"在人类历史上,伊斯兰的兴起纯属一椿令人惊讶的盛事。伊斯兰在一个不为人注意的土地和民族中兴起,在一个世纪内,已传遍了半个地球,它推翻了诸帝国,瓦解了创立已久的宗教,重铸了各个种族的灵魂,建立了一个新世界——伊斯兰世界。

我们越研究伊斯兰的发展,就越觉得它是一个不寻常的宗教,其它的宗教都是慢慢地发展、痛苦地挣扎,后来还要依靠一些改信宗教的君主的强大力量的协助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基督教要依靠康斯但丁大帝,佛教要依靠阿育王,而拜火教要靠波斯王塞鲁士。每位君主都以他们世俗的权利扶持他们改信的宗教。而伊斯兰并非如此,它复兴于人烟稀少的沙漠,在一个历史上鲜为人知的游牧民族中发展起来,他没有强而有力的人物支持,但又要面对物质条件优厚的强敌,然而它却能奇迹般的胜利发展,在两三个世纪之间,伊斯兰绿色的新月形旗帜,由庇里牛斯山脉(在法西两国的边境)飘至喜马拉雅山脉,从中亚的沙漠飘至中非的沙漠。"

“本段由艾诺引自爱德华蒙达的著作《伊斯兰的传播》——一九一三年在伦敦出版——一书的第四十一至四十四页:

"广而言之,伊斯兰基本上是一个理性主义的宗教,从语源和历史的角度来说,所谓理想主义是指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宗教信仰必须基于合理的原则,而这些原则又能确切应用在这种制度上,无可否认,许多教义和神学制度、甚至许多迷信行为,例如崇拜圣人、以至使用念珠和护身符等都嫁接到穆斯林信条的主杆上。尽管穆罕默德的教导,后来发展得变化多端,但《古兰经》是基本出发点。穆斯林一种都以庄严、隆重和纯洁的态度,去宣誓'真主独一无二'这个教义,他们这种坚定不移的态度,是其它的宗教无法比拟的。伊斯兰的这个教义高度纯真,而解释它的方法又是那么自然简单,宣传者热切的信念,又能为它提出多方面的证据,凡此种种,都说明了穆罕默德的宣道者成就大业的原因。'真主独一无二'这一信条是那么的简洁,完全没有神学上晦涩难明的地方,因而一般都很容易明白、理解,预料这个信条将有神奇的力量,深入人们的心灵中,事实上,它亦已然具有了这种力量。"

”孟甘穆利维特在其著作《今天的伊斯兰与基督教》——一九八三年在伦敦出版——的第九页中说:S(W.Montgomcry Watt: Islam and Christianity. Tody London 1983P. IX)

"我不是一个穆斯林,虽然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降服真主的穆斯林',我深信在《古兰经》和伊斯兰的其它义理里,蕴藏着广阔的神的真理,那是我和其他西方人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在各种宗教的争鸣之下,伊斯兰是强大的对手,肯定能为明日的唯一宗教奠定基础构架。"

不讲正信 必搞迷信
不讲正信 必搞迷信

不讲正信 必搞迷信

自离开祖国,我来阿拉伯国家从事宣教工作已有九年了。无论在科威特还是在阿联酋,相比其它国家的侨民而言,我发现对中国人宣教比较困难。我曾接待过一位美国学者,这位博士在美国宣教多年,并为基督教徒编辑了一套伊斯兰教程,吸引了不少人。我问他有没有针对十五亿中国人编一套类似的教程,他说他们尝试过,但后来放弃了,因为他们发现中国人的信仰观念太复杂,难以让他们专心侍奉一个造物主。中国人什么信仰都可以接受,但也只是象征性地意思一下而已,并没有信仰诚信可言。听罢此言,我深有同感。

中国虽说是个无神论国家,但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见到迷信活动。由于全国人民视为最神圣的哲学主义,被那些标榜为最虔诚的信仰者歪曲宣传和愚蠢地践行后,其公信力已普遍受到怀疑,如今对它的承认多数被看作是时尚的政治标签,而与信仰无关。尤其当这种被信仰"的主义恰恰又排斥宗教时,中国人基本上就变成了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这不是指没有信仰的形式。相反,在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下,人们由什么都不信的无神论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多神论和泛神论。中国人又开始什么都信了,而且信的东西太多太杂,最后又导致什么都不诚信。大多数中国人心中没有永恒的神的位置,也就是没有终极性的精神信仰追求,这也与其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有关。

中华文明虽有五千年历史,但以儒家为主流的中国汉文化因缺乏宗教正信思想,导致其传统信仰迷信色彩十分浓厚。孔子对鬼神敬而远之"的态度,以及民众平常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功利主义观念,就是中国人传统宗教意识及信仰心理的真实写照,这也决定了中国人不可能有一个出自本土的世界性宗教。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先后以不同的形式传入了中国,但是中国人在对待这三大宗教时,也是持利用改造的功利主义态度。

佛教在道教出现前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它原本是个注重修身成佛的无神论宗教,佛祖释迦牟尼并未允许人们进行偶像崇拜,他活着的时候也未被时人神化,然而不具有神性的佛陀很难赢得中国人的青睐,于是为了迎合人们的信仰心理,僧人们特意神化了释迦牟尼,他的尸骨(舍利)也受到了具有迷信死者传统的汉民族的敬奉。佛教为了能与中国的本土道教争宠,遂改变其原来的教义彻底搞起偶像崇拜来,虽曾一度被奉为国教,但也难免遭受国人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式的嘲弄。

基督教在唐代和明代的两次传教都因不同原因而中断,后来借鸦片战争之机闯入近代中国,这一次与以往不同,由于它进行了宗教改革,具有了包容性甚至允许过去看来是异端邪说的存在,比如利用中国人信则灵"的迷信心态大搞信主治病",使得它刚一进入中国就像流行音乐一样风靡全国。洪秀全这个儒家弟子改信基督创立拜上帝会"就是一例。基督教虽然是一神论宗教,但是先知耶稣被人神化后称作神的儿子,这有点类似中国天子"的味道,而上帝道成肉身"的说法又与中国人的下凡"相仿。基督教的圣像也很直观,让中国人对"有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很符合中国人固有的人格神迷信模式。即使如此,国人还是很随意地把顾客称作上帝",其功利思想由此可见一斑。

伊斯兰教在唐朝永徽年间,沿着古丝绸之路,以遣使经商的和平方式进入中华大地。尽管伊斯兰教的伦理道德与儒家思想很接近,而且有过很好的结合,穆斯林也曾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但是伊斯兰教所崇拜的造物主——安拉,超绝万物不可想象,不像其它宗教所崇拜的神像那样看得见摸得着。所以伊斯兰的认主独一论信仰,令那些缺乏形而上思维,只具有眼见为实"认识层次的人感到不可思议。再加上伊斯兰严格的饮食文化,令信奉以食为天"的中国人难以接受,所以伊斯兰至今尚未成为中国的主流信仰。

虽然世界三大宗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的文化色彩,但中国人的宗教意识仍很淡薄,而且信仰内容也很杂乱,许多人平时什么宗教功修都不做,却在遇到困难时既信佛又信道也信上帝。由于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中国人的迷信思想显得特别庞杂。他们的迷信对象有老天爷、财神爷、灶王爷、释伽牟尼、观音菩萨、关公、妈祖、自然、祖先等,迷信方式有抽签、算卦、烧香、拜佛、看手相、看风水等,迷信风俗则体现在各种恶风陋俗和生活忌讳上,此外还迷信龙、气功、特异功能、星座、血型、属相、数字、吉祥物等。对于这些五花八门的迷信,许多中国人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几头讨好谁都不得罪,始终没有一个明确肯定的信仰。

毫无疑问,迷信是中国人的文化糟粕和精神毒瘤,它不仅扼杀理性和亵渎正信,同时也是产生各种邪教的思想根源和罪魁祸首。因此,要想改变这种信仰模式,就得大力破除迷信思想,全面进行正教宣传,使人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信仰。其实,正信与迷信,只是一念之差:正信所崇拜的对象是无限和绝对存在的造物主,而迷信所崇拜的对象则是有限和相对存在的被造物,即人类和万物。

伊斯兰认主独一论,反对任何形式的迷信思想,主张任何人或物都不具有神性,凡是有限和相对的事物都不值得人类去崇拜。先知穆罕默德只是一个接受造物主启示的凡人,他以身作则从不神化自己,他的使命就是带领人类只崇拜独一无二的造物主——安拉。也正因为如此,邪教无法在伊斯兰教中找到滋生的土壤,从而使得伊斯兰能够在中华大地上,独树一帜地高举认主独一的正信大旗。


作者:一卅柯·韩文成

施舍是高尚的品德
施舍是高尚的品德

穆斯林的行为:敬畏真主、热爱人类、仁慈、善良、怜悯和宽宏大量等这些都是健康的心理表现;反之就是病态﹕自私、嫉妒、狭隘、极端或穷奢极欲。 遵循真主启示的《古兰经》精神和先知穆圣的行为楷模,这是正道,其中一个重要的行为是施舍。 施舍的含义很广,一切受惠于真主的恩典,都可以向需要的人施舍,如金钱、衣食、物质、时间、劳动、服务、知识、技术、感情,即使是一个会意的微笑。 这些都是你所具有的财富",可以使受益者感到困境的解脱和心情愉快,施舍者本人也受益匪浅。


《古兰经》说﹕人确是被造成浮躁的,遭遇灾殃的时候是烦恼的,获得财富的时候是吝啬的。"(7019-21) 人性如此,性情浮躁,生性爱财,这也是真主的秘密,是对每个人的考验。 真主通过他的使者,引导正道,能克服缺陷者,能获得成功。 因此只有礼拜的人,不是那样,他们是常守拜功的﹔他们的财产中,有一个定份,是用于施济乞丐和贫民的。" (7022-25) 礼拜的人代表了时刻记念真主的信士,因为礼拜是遵循主道的表现,能获得真主的佑助,使他们减少浮躁,理解施舍的深层奥秘。



施舍就是穆斯林表达对真主的感恩,对人类的热爱,为他人的处境着想。 例如先知穆圣说:“ 一个优秀的穆斯林,得知邻居中有人半夜饥饿无食,自然会寝不安枕。 为真主而施舍,不会使你的财富减少,而会增多,将使施舍者得到更多的回报。 先知穆圣说﹕施舍,将有助于增加财富。"《穆斯林圣训集》 《古兰经》说﹕你所施舍的任何美物,都是有利于你们自己的,你们只可为求真主的喜悦而施舍。 你们所施舍的任何美物,你们都将享受完全的报酬,你们不受亏枉。"(2272) 先知穆圣是施舍的模范。 有一次,他家宰了一头羊,他回到家问他的妻子阿依莎:“羊宰了以后,家中还有多少。" 阿依莎说﹕只剩下一只前腿,其余都施舍了。" 先知穆圣说﹕很好,除了这只羊前腿,其余部份我们都得到了。"《提尔密济圣训集》



伊斯兰鼓励人们施舍,施舍者将获得真主的补偿和多种援助。



《古兰经》说﹕为主道而施舍财产的人,譬如(一个农夫,播下)一粒谷种,每穗结一百颗谷粒。 真主加倍地报酬他所意欲的人,真主是宽大的,是全知的。"(2261)



《古兰经》说﹕你们所施舍的东西,他将补偿它﹔他是最优的供给者。"(3439)

《古兰经》说﹕在死亡降临之前,你们当分舍我赐予你们的,否则,将来人人说﹕'我的主啊﹗ 你为何不让我延迟到一个临近的定期,以便我有所施舍,而成为善人呢﹖'"(6310) 这是对守财奴的警告,一生劳碌积累财富,不知何日临终。 趁着生命还在,头脑清醒,做一些为真主所喜悦的善功,比把财富丢在人间,而自己背负着罪孽去世更有价值。



《古兰经》说﹕你们绝不能获得全善,直到你们分舍自己所爱的事务。 你们所施舍的,无论是什么,确是真主所知道的。"(392)



善良的施舍,受真主的嘉许,取悦于真主,构成穆斯林的重要美德。 先知穆圣说﹕施舍吧﹗ 即使你给别人施舍一颗蜜枣,也能帮助你避开火狱中的刑罚。" 《布哈里圣训集》



根据众多弟子们见证,先知穆圣对别人的要求,从来不说不行。" 对于有困难的人相求,他甚至向别人借钱,也要给予求助者帮助。



先知穆圣说﹕至仁至慈的真主说﹕'阿丹的子孙们啊﹗ 你们施舍吧,你们也将接收施舍。"



先知穆圣说﹕每天有两位天使来到人间。 一位天使对施舍者给予更多的补偿和愉快,而另一位天使,对吝啬者送去灾难和痛苦。" 施舍者虽有所出,但他从无形中获得真主的回报,财富有增长,精神爽快,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得到收获,避免今世灾难,也在复活日受到保护,减少火狱的痛苦。



施舍时态度要端正,对收益者表示欢喜和亲切,没有忧愁和犯难的表情,更没有吝啬和挖苦的言词。 伴随着你的礼物和施舍,是你的笑容和满意,对收益者表示尊重和敬意,真主将为此奖励你的好心情,使你的生活充满欢笑和健康。


施舍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尽力而为,不必大肆宣扬,也不同任何人攀比。 施舍不论多少,都是一片真心,都将获得真主的喜悦。 《古兰经》说﹕真主只依各人的能力加以责成。 各人要享受自己所行善功的奖赏,要遭遇自己所作罪恶的惩罚。"(2286)



伊斯兰教育穆斯林,敬畏真主,表现在热爱人类上,最直接的表现是把真主恩赐的各种形式的财富向急需者及时施舍。 施舍对各人是功修,是善功的积累,对社会更有巨大效益。 大家都发挥助人为乐的精神,团结民众,提升全社会信仰精神,因此慷慨无私的施舍形成了穆斯林社会的文明特色。 先知穆圣说﹕每个穆斯林都应当施舍。" 有弟子问﹕真主的使者啊﹗ 假如有人家庭穷苦无力施舍,怎么办呢﹖" 先知穆圣说﹕就让他帮助有困难的人吧﹗ 劝说他人行善,劝戒别人不做坏事,也是施舍的行为。"《布哈里圣训集》《穆斯林圣训集》

拜功在伊斯兰中的地位
拜功在伊斯兰中的地位

一切赞颂,全归安拉——众世界的养主。他规定礼拜为信士定时的义务,他告诉人们,对于礼拜敷衍塞责的人,就是阳奉阴违的人。我作证:除安拉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他独一无二;我又作证:穆罕默德是他的仆人和使者。愿安拉赐予他、他的家眷、弟子以及追随他们行善的人们幸福平安!

人们啊!你们当敬畏安拉,应深思自己为什么被创造?安拉创造你们的目的是为了敬拜安拉,不以任何物举伴他。

安拉在《古兰经》中说:

你说:'我的礼拜、我的牺牲、我的生活、我的死亡,的确都是为安拉,全世界的主。他绝无伙伴,我只奉到这个命令,我是首先顺服的人。'你说:'安拉是万物的主,我能舍他而另求一个主吗?'各人犯罪,自己负责,一个负罪的人,不负别人的罪,然后,你们将来要归于你们的主,而他将把你们所争论的是非告诉你们。"6:162-164

非常清楚,这里要求穆斯林的所有善功应该只为独一无二的安拉而为,因为他是万物的养主。严禁用任何功修来敬事除安拉以外任何人或物。不能用来敬事安拉的任何功修用以敬事偶像、活人、死人还是君王;不能用来徇私情、图现世、沽名钓誉及哗众取宠。任何掺入一丝半毫举伴意念或行为的功修都是徒劳无益的。

如果我们观察一下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人,我们会发现这些人浑浑噩噩,只知吃喝拉撒睡,结婚生子繁衍后代,用欲望淹没了天性,浑然不知自己生存的意义。

有些人放弃了教门功修,如同隐昧者一样,精神空虚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他们不信主,也不信清算日;而又有些人思想混乱,崇拜安拉的同时也崇拜多神",喜爱偶像犹如喜爱安拉,为这些偶像花费钱财犹如为主道奉献钱财。

今天有许多穆斯林放弃了伊斯兰的五大功修或其中的部分功修,尤其放弃或轻视了教门的支柱——拜功。很多人长年累月不礼拜,或漫不经心或心血来潮时做一部分,放弃一部分。

须知,礼拜是伊斯兰五功之一,是伊斯兰的支柱,是先知(愿主福安之)临终之际的最后嘱托。因此当礼拜被荒废时,一个人的教门便无从谈起。

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说:礼拜是信仰与不信的分水岭,谁放弃了拜功,谁确已隐昧了。"(伊本·马哲、穆斯林等辑录)

安拉在《古兰经》中说:

在他们去世之后,有不肖的后裔继承他们,那些后裔废弃拜功,顺从嗜欲,他们将遇迷误的恶报,但悔罪而信道,且行善者除外,他们将入乐园,将不受丝毫亏待。"19:59-60

很多穆斯林兄弟懒于参加众礼,这也是废弃拜功的一种表现。他们不愿意到清真寺参加集体礼拜,即使他们的家距清真寺近在咫尺,即使宣礼员的声音在他们家的上空回荡也罢,他们充耳不闻,好像集体礼拜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一样。

安拉的仆人啊!敬拜安拉是万善之源,是作为仆人最应该履行的宗教义务,而安拉的权利就是人们敬拜他,不以任何物举伴他。这是安拉派遣的所有使者要求他们民族的第一要事。

《古兰经》云:

我在每个民族中,确已派遣一个使者,说:'你们当崇拜安拉,当远离恶魔。'"16:36)所有的使者都对他们的民众说:

我的民族啊!你们要崇拜安拉,除他之外,绝无应受你们崇拜的。"7:59

亲爱的穆斯林兄弟们!崇拜安拉是我们的义务,而礼拜就是崇拜的安拉一种最直接表现。每当我们拜中诵读:

我们只敬拜你,我们只求你襄助"15)时,我们确已在同安拉结约,在向安拉表白:我们只敬拜他,只求他襄助。

安拉规定我们务必在每日特定时间内履行五番拜功。我们应当按时完成,没有特殊情况不得提前,不得推迟。安拉说:

拜功对于信士确是定时的义务。"4:103

有很多圣训对五番拜功的具体时间做了详细的说明。比如下面这段圣训:扎比尔的传述:哲卜依勒天使来到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跟前说:你礼拜吧!"使者礼了晌礼,那时太阳刚刚偏西;晡礼的时间到了,天使说:你礼拜吧!"使者礼了晡礼,那时物体的影子正好是物体本身长度的一倍;当昏礼的时间到了,天使说:你礼拜吧!"使者礼了昏礼,那时太阳已经落山了;当宵礼的时间到了,天使说:你礼拜吧!"使者礼了宵礼,那时晚霞已经散尽;当晨礼的时间到了,天使说:你礼拜吧!"使者礼了晨礼,那时曙光已经闪耀。(艾哈默德等辑录)

安拉的仆人们啊!每位信士都应该按时履行每番拜功,不可提前,亦不得推迟。除非遇到外出旅行或生病等特殊情况,即便是在这些特殊情况下,教法也不允许放弃拜功,而是特许并礼及短礼,站着礼、坐着礼、指点礼等特殊变通。毫无合理的托辞,随心所欲推迟拜功的人,确实已经荒废了拜功了,可视为犯罪。安拉在《古兰经》中对这种人表示惋惜:

伤哉!礼拜的人们,他们是忽视拜功的。"107:4-5

伊本·阿巴斯说:“'忽视拜功'的意思并不是指完全放弃拜功,而仅仅是指推迟礼拜时间。"赛义德··穆塞耶布说:“'忽视拜功'指的是不按时礼拜,比如,不礼晌礼直到晡礼拜时间到了才匆匆去做,不礼晡礼直到昏礼拜时间到了才匆匆去做,不礼昏礼直到宵礼拜时间到了才做,不礼宵礼直到清晨才做,不礼晨礼直到太阳显照后才做。"生门弟子赛尔德传述,他说:我向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询问'他们是疏忽拜功的'这节经文的奥义,安拉的使者说:'就是推迟时间,不按时礼拜。"(坂匝勒辑录)称他们为礼拜的人,可他们轻视拜功。以伤哉"警告他们,那是最严厉的刑罚。"

安拉在《古兰经》中还强调:

信道的人们啊!你们的财产和子女,不要使你们忽略了记念安拉,谁那样做,谁是亏折的。"63:9

《古兰经》注释家们说:记念安拉"指的是做五番拜功。因忙于财帛儿女、金钱地位、买卖贸易而忘却礼拜的人确是亏折的。金钱和儿女对他毫无益处。"

愿安拉以伟大的《古兰经》赐福我和你们,使我们大家受益于天经的启示和教诲。祈望主饶恕我和你们所犯的罪过,向安拉忏悔吧!安拉是至恕至慈的。

安拉的仆人啊!不要忘了我们尊贵的先知在归真前留下的最后遗言不是财产,也不是权利,而是礼拜和善待下人:礼拜,礼拜,善待下人。"(艾哈迈德辑录)可是,我们当中有多少人不按时礼拜,有多少人疏忽礼拜,又有多少人轻视礼拜甚至放弃礼拜?但是,人很会为自己寻找托辞,比如:田间劳作忙碌,无暇礼拜;商店生意红火,哪能抽出时间;清早睡梦酣甜,没能早点醒来;游戏玩耍快活,不忍败了兴致……等等,总之能找出一百个不做礼拜的借口。其实,所有的借口归于一点,那就是信仰还没有进入他们的内心中,自然不知礼拜的重要性。

当然,也有一些人确实因为某些缘故撇下拜功的情况,比如因睡觉或忘记而耽误了拜功。这种情况下他可以即速还补,因为安拉的使者说过:忘记礼拜的人,什么时候想起来了,就让他立即礼之。"(伊本·马哲、艾哈迈德等辑录)假如因为同样的原因或忙碌而一撇下了一天中的几番拜功,那么,他可以按照晨礼、晌礼、晡礼、昏礼、宵礼的次序进行还补。很多人在这方面疏忽大意,甚至犯下了很大的错误,撇了几番拜,却故意当前不还补,待到第二天的时候,晌礼时还补失去的晌礼、晡礼时还补失去的晡礼……,还有些人更是荒唐,撇下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拜功,到老了,闲了,再还补。

安拉说:

我确是安拉,除我外,绝无应受敬拜的,你应当崇拜我,当为记念我而谨守拜功。"20:14

又说:

你们当谨守许多拜功和最贵的拜功,你们当为安拉而顺服地立正,如果你们有所畏惧,那么,可以步行着或骑乘着做礼拜,你们安全的时候,当依安拉所教你们的礼仪而记念他。"2:238-239

亲爱的穆斯林兄弟们!安拉并不需要我们的拜功,但是我们自己需要,因为虔诚的日常拜功能够强化我们的信仰,使我们过上高尚的、服从安拉的生活。礼拜的作用在于不断地增强我们的信仰,增加我们的勇气、真诚和信心,净化我们的心灵,擢升我们的灵魂和道德。难道这段《古兰经》文还不够教我们谨守拜功吗?

你当谨守拜功,拜功的确能防止丑事和罪恶,记念安拉确是一件更大的事。安拉知道你们的做为。"29:45

主啊!祈求你宽恕我们过去的疏忽大意吧,求你让礼拜自然地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自觉的习惯吧。

祈求伟大的安拉接受我们每一个人的拜功,通过拜功饶恕我们每一个人的罪过,并且让我们进入下临诸河的乐园。(阿敏)

宣传的奇迹
宣传的奇迹

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小,只见江河日夜奔腾注入大海。认主独一的穆斯林应有如此气慨,对伊斯兰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

在伊斯兰的历史上,每次朝阳升起都是在黑夜之后,经历过一次新的奋斗和考验﹔从黑夜压迫中挣扎喷薄而出的一轮红日,向世界发射更多的明亮﹑热量和光辉。

想当初伊斯兰诞生之际,真主的最后使者肩负向全人类传播正道的使命是从几十个弟子开始,几十年后把一个四分五裂而且迷信腐败的阿拉伯半岛统一了起来,成为一个归顺独一无二真主的强大力量。一部《古兰经》消除了千百个阿拉伯部落的彼此世仇和前嫌,成为穆斯林弟兄一家人。从数千年愚昧中脱颖而出的阿拉伯人,手捧《古兰经》向周围的"文明古国"传播真主的启示和警告,只一个世纪的发展,容纳了罗马帝国﹑波斯帝国和古埃及的臣民,他们心甘情愿地永远做忠实的穆斯林,为主道奋斗。

过去对这些帝国畏惧和防范的周围民族都开始羡慕他们找到了光明,愿意和解,邀请伊斯兰的教师到那里去传播正道,伊斯兰的国土扩大了,北抵欧洲中部,东至中国长城,西面蔓延到撒哈拉大戈壁天然屏障。穆斯林以依靠的是精神武器,昂首阔步走向世界,所到之处,向当地的民族展现真主宗教的文明,产生巨大吸引力,万方皈依,证明了真主对正道的神威和指引。伊斯兰被后来的蒙古人和突厥人传播到更为广阔的天地。

真主启示说:"对于宗教,绝无强迫。"穆斯林必须遵从真主的命令,所以在伊斯兰的发展史上,没有一个地方发生过信仰伊斯兰"洗脑筋"运动或强制性"入教"的事件。穆斯林自信伊斯兰是唯一真理,毋须强人所难,只须用自己的行为做表率,凡是人类都愿走向光明和正义。

伊斯兰的敌人自古以来都不可理喻伊斯兰发展的奇迹,他们编造许多谣言,例如"一手执剑,一手捧经",阿拉伯骑兵对外征服土地和掠夺财富。历史的规律批驳了这些造谣者的谎言,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依靠武力征服或为掠夺物质财富而强盛的帝国能够维持长久的,他们必将遭到人民的反抗和唾弃。事实证明,凡是伊斯兰文明熏染过的地方,都在那里生根开花,没有一个民族愿意放弃伊斯兰信仰。

假若他们是被野蛮武力征服的民族,他们是遭受奴役和掠夺的人民,这样的情况绝不会发生,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上都能找到明证。敌人的造谣是为了诬损伊斯兰正义形像和真理的光芒,过去和现代都是一样。伊斯兰是真主的正道,人类社会的文明前进,高尚的精神境界,道德规范严格,社会制度合理,所以归信伊斯兰的民族世代都愿保留穆斯林的光荣,祈求真主的慈恩。

中世纪蒙古铁骑征服过大半个伊斯兰世界,他们凭着烈马和强弓获得战争胜利,掠夺穆斯林的金银财宝,奴役人民,但是在穆斯林地区的所有蒙古官兵都归信了伊斯兰,壮大了穆斯林的队伍,因为他们的心被伊斯兰征服了。蒙古入侵者的凶残和暴力被伊斯兰的文明和法制所代替,伊斯兰的真理融化了钢铁的兵器,杀人和流血停止了,人人都学会崇拜真主。强悍的蒙古兵蹂躏了中亚穆斯林的家园,烧杀抢掠,抓壮丁侵吞中国,造成中华大地"回回遍天下"。这是真主正道的奇迹。

伊斯兰在遭遇每次艰难与浩劫之后都出现了飞跃的发展,才有今天这个遍布全球的穆斯林社会。今日的伊斯兰与先知穆圣时代没有两样,坚持认主独一,共读一本真经,遵奉真主最后的使者,五大功修礼仪,六大信仰原则,天下穆民是一家,本质没有变异,这是真主正道的奇迹。

在世界上任何角落生根发芽的穆斯林社会,都有清真寺,有伊斯兰教育,孩子们学习阿拉伯文和《古兰经》,每天五个时候那里的天空都飘扬着高声赞词"安拉胡艾克白勒——真主至大﹗"因为伊斯兰是真理,是团结,是社会,是包括一切的生活文明。现在看来,任何磨难和艰苦都是真主意欲的发酵素和催化剂,使穆斯林更加活跃﹑积极﹑努力,其结果伊斯兰信仰深入人心,传播更为广阔。

伊斯兰就像天体学家观看宇宙的运动,仍旧处于剧烈"大爆炸"后的膨胀时期,迅速向四周飞驶,潜在的势能没有穷尽的迹象。考察今日世界各地穆斯林社会的来源,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个说不完的故事 :太平洋岛屿的穆斯林说,他们的祖先从阿拉伯商人那里接受了真主的光亮﹔在非洲大陆上,每个国家都有穆斯林,是他们的老前辈从北方学习来传播的信仰﹔西伯利亚的穆斯林说,他们的先辈被斯大林独裁流放到冰天雪地的这里﹔西欧﹑南美﹑澳洲的穆斯林多是各大洲的难民,来自被战争和灾荒蹂躏的故乡。伊斯兰的敌人曾经在世界许多地方对穆斯林社会制造种族灭绝大屠杀,后果是刺激了穆斯林生活区的扩散,不仅原地的穆斯林没有被消灭,他们的后裔找到了海外其它地方定居,依然是穆斯林。所有的老殖民地宗主国今日都充满了他们曾经侵略和统治过的殖民地穆斯林移民,成为新一代公民,在那里宣教﹑建寺﹑造学校﹑学习《古兰经》。伊斯兰是穆斯林心中磨灭不了的光亮,是真主的宗教真理,被驱赶到任何土地上的穆斯林,如同从空中随风飘来的种子,只要落在土地上,就会扎根繁荣。

战争﹑破坏﹑自然灾害使许多地方的穆斯林忍受生离死别的痛苦,背井离乡奔向茫茫的远方﹔在逃难﹑流亡和移民中的穆斯林,真主在冥冥之中赋予他们传播正道的使命。暴风骤雨和人间灾难是真主的定然,伊斯兰必然在全球所有人类的地方传播也是定然,这是真主正道的奇迹。

今日世界再现社会的腐败和愚昧,这是西方文化传染的病毒和瘟疫,有甚于一千四百年前的黑暗阿拉伯半岛,而伊斯兰已不是当年几十个圣门弟子势单力薄的局面了,穆斯林拥有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古兰经》传播到了世界每一个角落。凭着真主的引导,穆斯林高瞻远瞩,对未来世界充满希望和信,为正道奋斗的每一点善功都将获得真主喜悦的赏赐。

开发 midade.com

丝绸之路文明对话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