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支柱

后世之恐怖
后世之恐怖

你曾否记起过死亡和坟坑,并且为死亡作准备?

   清高的安拉说:凡是有生命之物都要尝试一下死亡的滋味,然后回到真主那里去"。古人也说:人固有一死,
   诗曰:白发人渐渐稀少,红颜女也要归坟;他人死如报我信,黄泉路老少不分;既没有长生妙药,又不能永世长存;有钱财难买活路,亲儿女也难替身;古今有多少豪杰,终难逃一命归真。

坟坑是通向后世的第一站,如果第一站能顺利通过,后边的清算就会很容易。穆圣*说:坟坑每天都向人类呼吁三次:'我是一块荒野;我是一块废地;我是一块寄生虫之地'。在此奉劝穆斯林兄弟姐妹们,为坟坑、为后世的永恒幸福作准备吧!

你曾否记起过后世的恐惧和灾难?
   清高的安拉说:在那日﹐你们看见地震吓的每个乳母都被吓得忘记了婴儿,吓得每个孕妇都要流产﹔你把人们看成醉汉﹐其实他们并非是醉汉而是因为真主的刑罚是严峻的"
   又说:在那日﹐各人将逃避自己的兄弟﹑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妻子儿女;在那日﹐各人将自顾不暇"
欧麦尔的传述:穆圣*说:审判日,人们被复生,犹如母亲生下来一样,完全是赤身裸体的"。圣妻阿伊沙问:主的钦差啊!男人和女人一同复生吗?"穆圣*说:是的!"她惊道:啊讶!羞死人啦!人看人的羞体!"穆圣*说:那个日子人哪能顾得上看人的羞体呢?。
   阿伊沙的传述:穆圣*说:在三个地方再亲近的朋友,相互之间也顾不得拉:

   1 在天秤的跟前,人们担心他的功干是重还是轻;2、当文卷被递来时,人们担心他的文卷是交给右手还是左手;3、从火狱里伸出一条长脖子拾卷审算场的人们,并且扔进火狱的时候;人们担心他要被扔进火狱"。阿克莱麦的传述:他说:在审判场里一位父亲抓住儿子说:'儿啊!请你把你的善功给我一点吧!让我得脱离'。儿子说:'我万分担心自己不能得脱离,哪能顾及你呢'。然后他抓住妻子的手说:'爱妻啊!'顿也'上我们恩恩爱爱,请你把你的善功给我一点吧!好让我得脱离'。妻子说:'我非常担惊自己,不能顾及你啦'!兄弟们啊!后世你想靠谁啊?你只能靠自己!常言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不播种善功,怎能收获天堂呢

你向真主祈求过三次进天堂吗?
   因为凡向真主祈求三次进天堂者,天堂便向真主祈求说:主啊!你让他进来吧"——“安拉混买印纳,奈死艾鲁开勒剑乃台"。常言说:'穆民生活在希望和害怕之间',在你的希望中不能没有天堂啊!

你向真主祈求过三次远离火狱吗?因为,凡向真主祈求三次远离火狱者,火狱便向真主祈求说:主啊!你让他远离我吧"
  ——“安拉混买印纳,乃欧族比开,米难纳雷"。在你的害怕中也不能没有火狱啊!

教门是尽忠
教门是尽忠

切赞颂,全归安拉,他命令信士们在敬畏和正义方面互助互勉。我作证:除安拉外,绝无应受崇拜的;我又作证: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仆人和使者,他以他的言传身教教导我们以真理相劝,以坚忍相勉。愿安拉祝福祝安我们的先知及其眷属、弟子和所有追随他们脚步的后来者。

穆斯林兄弟姐妹们!相互尽忠,相互勉励,是我们穆斯林之间的一项重要义务。今天,我们就讲这个话题——宗教就是尽忠。

《穆斯林圣训集》辑录,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说:“宗教就是尽忠"(重复了三遍)。我们问:为谁尽忠呢?他说:“为安拉,为安拉的经典,为安拉的使者,为穆斯林的首领与穆斯林大众。"

使者(愿主福安之)描述的尽忠涵盖了教门的一切。尽忠同样是历代众先知的使命。安拉叙述努哈圣人时说:

أُبَلِّغُكُمْ رِسَالاَتِ رَبِّي وَأَنصَحُ لَكُمْ

“我把我的主的使命传达给你们,并且忠告了你们。"762)胡德、萨利哈、舒阿卜等先知也都曾说“我给你们传达了使命,忠告了你们。"(见7:687:79,7:93

尽忠的意思是:诚心诚意的让被劝告者得到自己渴望的福利,并摆脱对他自身不利的一切。一位穆斯林只要做到了尽忠,那么他的信仰就得到了完善。反之,如果他不屑于尽忠,那他的教门就会根据他的忽视程度减弱。

首先,尽忠于安拉

安拉是全能的,至高无上的,是无求于任何事物的,难道安拉还需要人类的忠告吗?绝不!赞美安拉,对安拉尽忠指的是,笃信安拉独一,他无偶无伴,无匹敌;相信安拉具有完美德性;服从安拉的一切命令,远离一切禁令;一心一意地接受和相信安拉的定然;一丝不苟、虔诚敬意地履行安拉规定的一切功课。穆斯林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安拉的喜悦,获得今后两世的幸福。

其次,尽忠于安拉的经典

相信安拉降示给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的是最后一部经典,它证实以前所降的所有经典。《古兰经》是安拉的语言,是永恒的奇迹,是被铭记在心中与载入经卷的永恒启示,要尊敬它,诵读它,学习它并教授它,理解和领悟其中的奥义,遵从和实践其中的训诫。它是伊斯兰最权威的法典和最根本的立法依据,是伊斯兰信仰和教义的最高准则,是穆斯林社会生活、宗教生活和道德行为的准绳,是人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行为规范的指南。

第三,尽忠于使者

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仆人与使者,我们必须坚信这一永恒的概念,承认他所接受的使命,笃信他所传达的一切,表里如一地遵从他的一切命令,远离他的一切禁令。同时还要喜爱他、服从他。安拉说:

قل إن كنتم تحبون الله فاتبعوني يحببكم الله ويغفر لكم ذنوبكم

“你说:如果你们喜爱安拉,就当顺从我。(你们顺从我),安拉就喜爱你们,就赦宥你们的罪过。"331节)

对使者尽忠,还要学习他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高尚品德,效法他的言行举止,并用这一切教育下一代,把这一切传播到世界。

第四,尽忠于穆斯林的领袖

穆斯林领袖,指穆斯林中掌权的人。对每一位穆斯林来说都应该遵照《古兰经》的教导:

يَا أَيُّهَا الَّذِينَ آمَنُواْ أَطِيعُواْ اللّهَ وَأَطِيعُواْ الرَّسُولَ وَأُوْلِي الأَمْرِ مِنكُمْ

“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服从安拉,服从使者,服从你们中的主事的人。"459)而服从穆斯林的领导人,只要他们的命令不违背安拉的经典,只要他们没有公开地叛教行为,我们就应该从大局出发,服从他们,忠于他们,还有尽心尽力地协助他们建设社会,而当他们偏离正道时,我们当以真理相告,以智慧的言辞奉劝之。

第五,尽忠于穆斯林大众

安拉说:

إِنَّمَا الْمُؤْمِنُونَ إِخْوَةٌ

“凡是信士皆为教胞。"4910

穆斯林之间应建立起兄弟般的友情,应该相互都有一种责任感,互勉互励,互帮互助,团结一致,互不伤害,安拉忠告我们说:

وَالْعَصْرِ إِنَّ الْإِنسَانَ لَفِي خُسْرٍ إِلَّا الَّذِينَ آمَنُوا وَعَمِلُوا الصَّالِحَاتِ وَتَوَاصَوْا بِالْحَقِّ وَتَوَاصَوْا بِالصَّبْرِ

以时光盟誓,一切人确是在亏折之中,惟信道而且行善,并以真理相劝,以坚忍相勉的人则不然。"1031-3)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说:“不用口舌和拳脚伤害他人的人才是真正的穆斯林。"

又说:“穆斯林是兄弟,不可抛弃他,也不可远离他,更不可伤害他。"(穆斯林辑录)

穆斯林相互尽忠有几个原则需要遵循,否则,尽忠的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首先,尽忠要诚心诚意,不带私心杂念,不为沽名钓誉,完全出于对被忠告者关爱。

其次,尽忠者要明确所忠告之事的利弊权衡,若自己不懂或不了解事情,就不可唐突地进行忠告。

第三,尽忠者要坦诚率直,还要委婉善劝,尽忠时不可嘲弄讽刺,更不可揭人之短。我们常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何况这是在忠告他人。另外,尽忠要面对被忠告者本人,秘密处进行,不可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忠告他人。如果需要公开忠告的也可以,但必须在不伤害对方脸面的前提下。

尽忠和被忠告,是每个人的义务,也是权利,不管他是宗教学者、一般知识分子、各阶层领导,还是普通群众。

祈求仁慈的安拉赐予我们每一个信士尽忠之心,尽忠之行!

魔术
魔术

信邪术者,即断外道。真主说:"众恶魔却叛道了——他们教人魔术。"(黄牛章102节)

被诅咒的恶魔教人魔术的目的是以物配主。

真主叙述(两天神)哈鲁特和马鲁特说:"他们俩在教授任何人之前,必说:'我们只是试验,故你不可叛道。'他们就从他们俩学了可以离间夫妻的魔术,但不得真主的许可,他们绝不能用魔术伤害任何人。他们学了对于自己有害而无益的东西。他们确已知道谁购取魔术,谁在后世绝无福分。"(黄牛章102节)

我们能目睹到许多误入歧途者,他们钻研魔术,仅把它看作非法,而没意识到那正是以物配主。他们所传授和运用的练丹术正是邪术,丈夫对妻子的挽结及双双为喜怒而运用的邪术咒语皆为"世尔克"(意为以物配主)和迷路。

魔法师应处死刑,因其不信主,或近似于不信道。穆圣说:"你们当远离七件毁人之物(七大罪恶)。" 接着他提到邪门妖术,罪恶及伤人之物。仆人应敬畏他的主,不应沾染两世佘本之事。

拜扎赖阿卜代传来:欧默尔在去世前一年致信我们说:"你们处死所有男女魔法师。"(《布哈里圣训集》)握海卜穆纳毕海传来:"我见到一部经中真主说:'除我外没有真主,运用魔法者不信我了,接受魔法者不信我了,占卜者与接受占卜者不信我了,信吉凶兆者与给人占吉凶者不信我了。'"

阿里传;穆圣说:"三种人不能进天堂,常饮酒者,割断骨肉者,诚信魔法者。"(《艾哈迈德圣训集》传来)

伊本迈斯欧德传;他说:"念符驱邪,护身符、妖术是'世而克'(以物配主)。"

护身符是一种椎骨,无知者把它戴在自己或子女或牲畜身上,以为可用以阻挡毒眼,这些均属蒙昧时代之愚昧,诚信它即为以物配主。

讨赖(妖术)亦是邪术的一种,认为此术可使女人爱男人,亦属以物配主,因他们认为妖术起作用,而否认全能的主。

黑塔毕大教长说:"至于以《古兰经》或真主尊名念符则是许可的,因为穆圣曾为哈桑和候赛因念符说: '我以真主完美的语言从一切恐吓的恶魔和非难之眼上护佑你们俩个。'"


求主援助,我们只全依靠他!

​斋戒的七大裨益
​斋戒的七大裨益

斋戒的七大裨益

伊斯兰教的斋戒与它的其他四种功修一样,不单纯是一种宗教仪式,对于举行这些仪式所产生的效果,能给个人和社会留下极其深远的影响。现在仅将其中的斋戒这一功修的裨益,分成七个方面来谈谈。

1)、斋戒可以增进身体的健康。

因为斋戒具有体育的内容,它可以把身体内部的一切湿气排除,使沉淀物质消失。伊斯兰教的伟大哲学家和名医伊本西奈(阿维森纳)早在若干世纪前就说过:"体内的湿气和沉淀物质是由食物产生的,它们在体内集中过多,便导致许多病因潜伏下来。"现代医学科学才开始不断地揭示出食物中某些成分给人带来疾病甚至致命的事实,并提出了预防和治疗的方法。而饮食的节制和定时定量是被普遍地认为有预防和治疗疾病,增进身体健康的积极作用。而伊斯兰教的斋戒就有节制饮食,定时定量的性质。然而有那么一些现象主义者说道:"伊斯兰教的斋戒已经削弱了人们的身体而使之无精打采,怎么还谈得上健康?健康嘛,应该有力量才是!"我们说:"斋戒造成人体有点衰弱,那是暂时的,必然现象,其结果还是要使身体坚强和发展。大家难道没有发现或注意:植物在停止一度时间的水分而产生凋谢、枯萎的现象吗?可是这时,植物因缺水分而从土壤里所获得的其他养料,要比它在正常情况下所获得的多得多。

植物经过这凋谢、枯萎以后,再灌溉它,那么其发展之速度就比经常灌溉的要快,这种原理称作"反作用"。生物体在活力方面是大同小异的。医学科学的实践证明:一个民族和地区如果发生严重旱灾时,受害最敏感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些平时耽于逸乐、饱食终日、养尊处优的悠闲阶级的人们,因为人们的肠胃已经一向惯于饱和的湿润和多脂,因此旱灾往往造成他们伤亡较多。至于素来惯于艰苦朴实、粗茶淡饭的人们,在旱灾中都能挣扎生存,不致于丧命。因此,终年沉湎于奢华生活,丰衣足食、山珍海味、油灌满肠的人们更需要斋戒的清理、锻炼来改善自己的体质!

2)、斋戒可以节制各种欲望和嗜好,不致超过法度,形成犯罪。

人们的欲望和嗜好是多方面的,如果不加约束而任其过度泛滥,必然就形成纵欲为恶,廉洁、纯正之泯灭。廉洁、纯正是各种美德的基础,基础既毁,那么,诸如知耻、柔和、忍耐、慷慨、自重、知足、谦让、温良、整洁、沉着、虔诚、忠实……等美德也就无所寄托。因为性灵上的素质紊乱了,身体上的气质也就随之而紊乱;纵欲是一切疾病的根源,这是医生们一致的看法。根据这一精神,至圣曾经说过:

"当莱麦丹月一跨入的时候,乐园里的各道门都被敞开着;火狱的各道门都被关闭起来;一切魔鬼都被镣铐禁锢。有一个号召者召唤道:寻找福利的人啊!快来吧!追求邪恶的人啊!应该适可而止了!"

乐园的大门,就是各种美德和善功,它们在斋月里的作用最广泛最显著;火狱的门是恶德和罪恶。但是它们的影响可以用真正的斋戒来消除,这是无可否认的。

反对者可能会说:"斋戒期间,人的情欲如果被削弱了,那么,根据你们在前面讲的'反作用'的原理,在过了斋月以后,情欲不是更加旺盛了吗?既然如此,斋戒反而有害身体。"

我们的答复是:情欲的灭亡和长期受到抑制都是有害于身体和精神,伊斯兰教制定斋戒和其他善功,目的是在于利人,使其两世幸福、康乐。而斋戒的要求是要身体消瘦,正如使难以驾驭的战马消瘦一样,以便人们好控制、驯服它;斋戒使人们在一定的时间内放弃各种非法的欲望和嗜好,养成人们在精神与物质的爱好、利益面前,有能取不取,舍而不惜的情操,不致于见利忘义或利令智昏。此外,除了斋戒作为节制欲望为主要手段以外,还可以通过天课、施济、礼拜等经常性的善功作辅助训练,所以人们的情欲和偏爱就不存在太过与不及两种极端的情况,"反作用"也不会产生。阿拉伯人在训练战马使之消瘦而驯服的时间往往是四十天。伊斯兰教以斋戒训练、陶冶教徒性灵的时间以一个月为天职,这就是莱麦丹月,此月以外的斋戒,或为"圣行"或属"副功"出于自愿。对于自知本性顽劣、刚愎自用的人则更需要较多一些时日的斋戒,以便使自己锻炼成为以理智主宰感情的人,不致于象牲畜一样被情欲所控制、驱使。但是,人们不能够制约自己的情欲和不良嗜好的话,那么,这种人生要比牲畜不幸多了。因为造物主使各种低等动物在获取自己的各方面欲望上有适可而止的本能,所以它们在吃、饮、交尾方面是自然需要;当这些生理需要一旦达其目的,它便满足了,决不会让自身再去承担过度的重担而想方设法点燃欲念的烈火,享受超生理需要的欲望。真主创造人类为高级动物,用思想与自然界作斗争,根据个人思维的正确与谬误,知识的宽广与狭隘,在趋利避害上就有各种不同的情况,难道读者没有发现过:大多数人遭受病害甚至还没有到达真主所预定的寿终正寝之前就夭折,主要原因就是暴食暴饮、狂吃烂喝、房事过度;而牲畜在这方面尚能自制,没有这些现象,除了外来的原因如失去食物、太冷、酷热使它们致病、死亡以外,牲畜寿限的结束都往往在享尽了健康过程后发生的。因此,人类的幸福有待于正确的健康教育,以及用教养的指导去实现,而完美的教育、教养只有寓于伊斯兰教教律里。如果弃拒这种教律的教育、教养,那么,人们确实比低等动物还不幸。真主曾经谴责那些不使用自己的知识媒介的愚昧无知的人说:

"我为火狱创造了许多人类和精灵,他们有心而不用来明理,有眼而不用来观察,有耳不用来倾听。这些人等于牲畜,甚至比(牲畜)还迷误,这些人是真正的混蛋。"又说:

"你未曾看见那种以私欲为自己的主宰的人吗?你难道信赖他吗?或者你以为他们大多数人为听话,会觉悟吗?他们只是象些牲畜,甚至更迷误多了!"

伊斯兰教的任务是要人们求得两世幸福。现世的不幸往往预示着未来的不幸。但是现世的幸福,如果不坚持伊斯兰教的原则和教训,不一定意味着来世的幸福。

3)斋戒可以使人认识恩惠的价值。

人们常年地处在真主的各种恩惠之中,往往不知道、不感谢。正如中国文豪苏东坡所说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例如:不生病,不懂得健康的可贵;不坐监不能体会自由的价值,不到年迈不会珍惜青春的年华。所以对任何事物的实质,只有通过失去对立的一面,才能真正达到深刻、全面的认识。斋戒期间为了失去自由自在的享受,忍饥挨饿,自然就会回忆饱暖的恩惠,从而激发了人们对真主感恩图报的意念。

4)斋戒可以培养人们忍苦耐劳的精神。

很多养尊处优、娇生惯养的人,如果骤然碰到一种愤怒之事,他的心思就要混乱而受到不安的折磨,失去了理性、烦躁、焦急给他带来极大的痛苦,据说有一个纨绔子弟一向养着一只十分钟爱的鸟儿,有一夜,他不慎把鸟笼放在水池边,一只猫儿来到笼子旁边为了捕捉笼中之鸟儿而没办法,结果把鸟笼推到水池里去了。清晨,这纨绔子弟发现自己心爱的鸟儿已经淹死,太悔恨自己的疏忽,便啼啼哭哭,将两手不断地在膝盖骨上拍打,结果双膝患了神经病,不能自如,经过医治多年虽然可以行走而终未痊愈。这就是平时缺乏涵养,缺乏忍辱负重,任劳任怨的锻炼。真正的斋戒是需要高度的忍耐和涵养才能坚持到底,胜任愉快。所以圣训说:"斋戒是忍耐的一半。"斋戒方面修养有素的穆斯林不但能任劳任怨,而且临危不惧,骤然不惊,任何突如其来的遭遇,能够沉着应付,这就是忍耐的品质,斋戒迫使人们去培养忍耐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大的忍耐是能控制食欲和性欲两方面,必须付出极大的耐性和毅力。所以使者穆罕默德说:

"斋戒是一个盾牌,如果你们任何人在斋戒时,言语不要下流,行为不可鲁莽。一旦有人要和他战斗或者吵架的话,他应该申明:我是斋戒者,我是斋戒者。"

使者穆罕默德把斋戒作为对挑衅者的回答,表明斋戒能起到御敌自卫的作用。使者穆罕默德在谈到婚姻问题也提到斋戒。他说:

"你们当中,谁够结婚了,让他结婚吧!因为结了婚最能使眼睛(对色情事物)视而不见,最能保护贞操。不能结婚的,让他谨守斋戒,因为斋戒(在防止色情方面)是一把匕首。"可见真正有益的斋戒是以钢铁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杜绝一切有损于斋戒的思想、言行,使斋戒者守正不偏,坐怀不乱。

5)斋戒这一制度把贫富、贵贱在丧失愉快和恩惠的需要方面处于一律平等的地位。

"平等"是各民族人民都在追求的一种理想,是古今一切伟人所致力于使它普及到全人类的一种人道主义的宗旨,伊斯兰教的斋戒、礼拜、朝觐所包含的内容和仪式已经具备这种意义,不论是帝王将相、军政要员,或者是贩夫走卒、贫民布衣,在履行这些宗教义务时,不得有任何区别。这样,就能使富贵者受到警戒和自爱的教训,使贫困者获得慰藉与自重的启发。宗教上这种平等观念和事实,持久有恒,行之有素,自然也就会潜移默化,推广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里,那么"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理想可望实现。

6)斋戒能使人产生恻隐心、同情感。

丰衣足食的人通过斋戒可以亲临其境地感受到饥寒交迫、嗷嗷待哺者的处境,从而培养他们怜贫、恤贫、济贫、敬贫的感情,一旦耳闻目睹可怜乞求者,不至于冷酷无情、一毛不拔。

7)斋戒是伊斯兰教五功之一。

其中念功是心的功课,礼是身的功课;斋是性的功课;课是财的功课;朝是命的功课。心功没有时间、地点之分;身功每日五次;性功每年一次;而命功、财功要具备一定条件才能胜任,那么,作为一个穆斯林,一年一次作性灵上的训练和功修,是表明自己对真主的命令,心悦诚服、拳拳服膺,因而斋戒是心灵纯洁、信仰忠贞的生动表现,否则,哪怕他口头上信主爱圣的言谈如何动听,而实际上不礼拜、不斋戒,只能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内"没有真实内容的一具躯壳。对主圣的命令、禁戒不敬畏,不奉行的人,难道对人的交往能存真心实意,可以信赖吗?所以能按教律要求坚持斋戒的人,是真信士伊玛尼(信仰)的流露,是穆斯林大众可以信任他的依据和保证。

【(英)艾罕默德哈施密马恩信译】

原载《到伊斯兰教的法律中去寻找永恒的幸福吧!》

开发 midade.com

丝绸之路文明对话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