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的五支柱

真主喜欢洁净的人
真主喜欢洁净的人

"清洁"不光是指讲卫生,它还包括清白,洁净无尘等文明的表现。文明的人都是很讲卫生的,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直接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一个拥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的人,得病的机率就会减少。

《古兰经》说:"你说:'污秽的和清洁的,是不相等的,即使污秽的为数很多,使你赞叹。'有理智的人啊,你们当敬畏真主,以便你们成功。"5100)穆罕默德圣人说:"清洁是信仰的一半"可见伊斯兰对清洁的重视程度。在伊斯兰看来,清洁不光是指人身体表面的干净,还有内心纯洁,称为:"外清内洁"。这也就是穆斯林每日五次净身礼拜的原因之一。

清洁一个方面指的是 讲卫生,这是为了让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表现为一点一滴的生活小事。比如,要保持个人清洁卫生,衣服要勤换洗,勤 洗澡,勤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经常打扫环境卫生;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等等。这些习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全部做得到, 许多人都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才逐步有了讲文明、讲卫生的好习惯。

清洁也包括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卫生。例如:捡起地上的垃圾放进垃圾箱,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但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如果我们每个人平时都养成了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做好生活中的细节和各种小事,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有一个美好的环境。

清洁的另一方面是指一个人的品德方面,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清正廉洁"。廉洁一词最早出现在屈原的《楚辞招魂》里:"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也就是说不接受他人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所以今天我们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清正廉洁的传统美德的同时,也要提倡"廉洁自律,清白作人"的精神。

古时候,南北朝北齐 年间,苏琼受命担任清河郡太守,上任后就向全郡告示,不接受任何名目的馈赠。有一天,属下府丞给他一条鲜鱼,苏琼就把那条鱼悬挂在门边。府丞再送,苏琼仍 将鱼挂上,表示谢绝。后来,郡内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赵大爷,仗着自己年龄大威望高,又送来一条鲜鱼,苏琼仍将鱼挂在门梁上,始终不吃。之后,但凡有送礼者, 苏琼均以门梁的悬鱼相拒,以示不受之决心。从此以后,再也无人给他送礼了,整个郡内馈赠风气大为改观。

汉代华阴人杨震,风雅清正,志存高远,人称关西孔子。他曾推荐"贤人"王密做昌邑县县令。一次,杨震因公事路过昌邑县,下榻于馆驿。夜深人静之时,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杨震知遇之恩。杨震拒而不受。王密急切之下说"此时深夜,无人知矣。"杨震正声而说"岂可暗室亏心(暗地里做些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一时传为美谈。

对清洁的态度反映出 一个人的修养程度。清洁之人主喜人爱,因为他不说假话、谎话、脏话、挑拨离间的坏话;清洁的人不贪污受贿、不营私舞弊;清洁的人不赚昧良心的肮脏钱,不做 非法的生意;清洁的人不去肮脏的地方鬼混,保持肉体和灵魂的洁净;清洁的人常悔过自新,不骄傲自满;清洁的人在财务上公私很分明,生怕沾染不属于自己的一 分一厘……

清洁是人类文明的表 现。文明被广泛地解释为人类所创造的财富总和,特指精神财富。今天,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高度文明的时代,清洁不但能使我们身心健康,生活得愉快,也是彰显 我们自身文明的一个途径。保持身心清洁,坚守自己的信仰,拒绝一切藏污纳垢的行为,才不失为是当代的智者。

游   坟
游 坟

游坟,有的地方称为“走坟"。阿拉伯语叫“贼亚莱"(探望坟墓)。它是部分地区的穆斯林群众的传统习俗。需要指出的是,游坟不是《古兰经》中的命令,不属于宗教功修,只是穆斯林的自愿行为。

我们每个人都要死亡,死后都要被复生,在复生日,真主将要根据每个人在今世所干的行为,赏善罚恶。真主说:{你们所逃避的死亡,必定与你们会面,然后你们将被送到全知幽明的真主那里,他将把你们的行为告诉你们。} (《古兰经》62:8)

穆斯林游坟的意义主要在于:游坟可以使人记起后世,想到死亡,并以此为借鉴,为自己死后的归宿作准备。其次游坟是为亡人做祈祷。穆圣说:“我从前禁止你们游坟,现在你们可以游坟了,游坟会使你们记起后世。"

伊斯兰初期,穆圣曾禁止人们游坟。就是因为那时人们刚信奉了伊斯兰教,一部分人还保留着蒙昧时代的恶习,边游坟,边说丑言秽语,伤风败俗。当人们彻底信仰了伊斯兰教,革除了不符合伊斯兰精神的恶风陋习,坚定了伊斯兰信仰,了解并遵行了伊斯兰教律时,穆圣才允许人们游坟。

现在,一些人的所作所为早已违背了穆斯林游坟的宗旨。他们在游坟的过程中装饰加固坟墓;给坟头添土;坟墓越堆越高,墓碑越做越大越豪华。以此来显示自己对亡人的尊重和孝敬。殊不知,这些做法都违背了伊斯兰教义,对自己和亡人都没有什么益处。

中国穆斯林多在开斋节游坟,而这也并非《古兰经》和圣训的教导,开斋节是吉祥喜庆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应当到清真寺参加节日礼拜,而后合家团圆,共庆佳节,然而很多人却将这个喜庆的节日弄成上坟节,他们甚至不到清真寺崇拜真主,却将游坟当成了头等大事。

事实上,游坟不一定非要赶在开斋节,而是在其他任何日子都是可以的。开斋节游坟并不是伊斯兰的命令,只是我们的风俗习惯罢了。

还有,诸如:在亡人去世后的七日、百日、周年(这些日子都是中国汉族纪念亡人的日子)等等一些日子,请阿訇为亡人游坟、诵经等举办类似的活动,这些根本就不是伊斯兰的规定,或穆斯林的习惯,而是模仿了非穆斯林的陋习,穆圣说:谁如果模仿其它宗教的行为或生活习惯,那么,他就不是我的教民

很多穆斯林在游坟的时候,要请阿訇在坟前念诵《古兰经》,之后一起做祈祷(杜阿),为亡人求饶。

值得指出的是,如果纯粹为了“搭救"亡人,替亡人做杜阿,则不一定非要到坟上去。因为真主是无所不知的,我们在任何地方祈祷真主,真主都可以听得到我们的愿望,所以没有必要一定在某个亡人的坟前祈祷。

还有的人,要为不同的亡人祈祷,就请阿訇在不同的坟前念经,这同样也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完全可以在同一次祈祷之中,请求真主饶恕不同的亡人即可。另外要注意的是,真主是否饶恕亡人,与亡人生前的善恶有直接关系,而不以我们的意志转移,我们所能做到的,只是通过祈祷表达一下我们的愿望而已。

我们很多人之所以一定要到亡故的亲人的坟墓前探望,主要目的是为了缅怀亡者。这也是允许的,但是如果仅仅为了触景生情,警惕死亡的紧迫,那么在任何坟墓之前逗留都可以有所感慨,没有必要一定要到固定的坟墓之前。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为表达愿望为亡人求饶,只做祈祷即可,没有必要诵读《古兰经》,更不可将《古兰经》念诵给亡人:

一是因为亡人已经去世,灵魂被真主收走,肉体腐烂毁坏,是不可能听到《古兰经》的。

二,《古兰经》明文指出,真主降示《古兰经》的目的是为了警告活人,让活人听到《古兰经》之后遵守其中的教导,而不是警告亡人。退一步说,即使亡人听到了《古兰经》,也不可能再复返尘世遵守法律。

据此,大伊玛目艾布哈尼法认为在坟墓上念诵《古兰经》是一种可憎行为。另一传述说:坟园里念《古兰经》是没有圣训根据的新生异端。《圣学复苏》的注释者也持这种观点。见该书第三册 280页。

然而不幸的是,穆斯林大众很少学习《古兰经》的含义,而是将这部指导人生的纲领当作搭救亡人的工具,一些阿訇隐瞒经文的含义,利用群众的陋习专门念经收钱,使《古兰经》成为他们中饱私囊的摇钱树。《古兰经》中对此行为进行了严厉的谴责:隐瞒真主所降示的经典,而以廉价出卖它的人,只是把火吞到肚子里去,在复活日,真主既不和他们说话,又不涤除他们的罪恶,他们将受痛苦的刑罚。(《古兰经》2:174

正确的游坟做法是:进入公墓的时候,礼节性的向亡者问安:“坟墓中的人们啊!愿你们平安!你们是先行者,我们是后继者。"之后在坟前逗留,期间可以捧手祈祷真主饶恕亡人,但不能念诵《古兰经》给亡人。

如果一定要念诵《古兰经》,除非举意念给自己听,或者念诵给在场的活人听,如果在场者不懂阿拉伯语,则应当把汉语意思讲给大家使大家能够真正获益。(为什么一定要在此念古兰经呢?医院、道路、坟墓等一些公共场合都是真主的使者禁止诵读古兰经的地方。在家、清真寺难道不好吗?)

如果请人念经,不能为此付钱,因为真主禁止廉价出卖经典。如果一定要施舍,可以避开这个场合,在其他时间施舍给贫困的人或者捐助伊斯兰事业。

另外,在游坟时严禁面向坟墓跪拜,严禁在坟墓上摆放供品,不得大声喧哗,不得男女混杂,女子不得穿着暴露,不得浓妆艳抹,无论男女都要保持严肃庄重,沉思人生的短暂,警惕死亡的来临。

在此,希望每位穆斯林兄弟姐妹,积极的学习正确的伊斯兰常识,撇弃不良的、违反伊斯兰真精神的歪风陋习,祈求伟大的真主保护我们的信仰、保护我们免遭恶魔的伤害。

仓促的离开米纳山
仓促的离开米纳山

仓促的离开米纳山

:我听说伊斯兰历十二月十三日的射石是选择性的,而不是必须的,我在完成十二日的射石之后可以离开麦加,在“泰什里格"的所有日子里不必留在米纳山,这是正确的吗?

:一切赞颂,全归真主。朝觐者在射石的第二天可以仓促的启程,因为真主说:“在两日内仓促起程的人,毫无罪过;延迟的人,也无罪过。(抉择的权利),专归敬畏的人。你们当敬畏真主,当知道你们只被集合在他那里。"(2203),马力克学派、沙菲尔学派和罕百利学派的大众学者主张允许的条件是朝觐者射石之后在日落之前必须要离开米纳山,他可以免除“泰什里格"的第三天的射石,如果他没有离开米纳山,直到太阳落山,他必须在米纳山夜宿,并且完成第三天的射石,在正确的圣训中记载:欧麦尔(愿主喜悦之)说:“谁如果在太阳落山之后仍然留在米纳山,那么,他不能离开米纳山,一直到他完成“泰什里格"的射石。"学术研究和教法律例常任委员会的学者们说:“朝觐者在宰牲日之后必须在米纳山逗留两天,分别是:伊斯兰历十二月的第十一日和第十二日,至于在第十三日在米纳山逗留以及在射石场射石,不是必须的(瓦直布),而是可嘉的行为(穆斯泰罕布);除非在第十二日太阳落山的时候仍然留在米纳山,那么,他在第十三日必须要夜宿米纳山,然后在太阳偏西之后完成三个射石场的射石。至于上述经文的含义:谁如果在宰牲日之后在米纳山住了两个夜晚,在第十一日和第十二日完成了三个射石场的射石,然后想仓促的离开米纳山,那么,他没有任何罪责,也不必交纳罚赎,因为他已经完成了义务(瓦直布);谁如果推迟离开米纳山,第十三日仍然在米纳山过夜,完成三个射石的射石,他也没有任何罪责,而且他这一天在米纳山夜宿和射石的做法是更好的,报酬是更加丰厚的,因为先知(愿主福安之)这样做了,真主鼓励穆斯林在最后一天要敬畏和信仰,博取丰厚的报酬,督促穆斯林多多的履行善功,避免罪恶,希望真主的仁慈、害怕真主的惩罚。谢赫阿卜杜•冉扎格•阿菲福、谢赫阿卜杜拉•本·额德亚尼、谢赫阿卜杜拉•本·穆尼尔。《学术研究和教法律例常任委员会法特瓦》(11 / 266--267)。

真主至知!

伊斯兰问答网站205161

尔撒(耶稣)的故事
尔撒(耶稣)的故事

尔撒(耶稣)的故事


尔撒的诞生

麦尔彦一直住在寺院里。她无忧无虑,生活恬静。

一天在她面前出现了一位天使。天使和蔼地说:麦尔彦,你不要害怕,我是你的养育之主的使者。他让我来赐予你一个聪明的男孩。"麦尔彦听到这句话,羞赧满面,不知所措。她结结巴巴地说:我哪能有男孩?我未与任何男性接触。"天使说:安拉说,这对于他来说是很容易的事情。他说,你生的男孩将成为人类的先知,对人类的慈悯。"

麦尔彦心里十分慌乱。她想:自己是个姑娘,未结过婚,如果生下孩子,人们将说我什么?一种害羞、恐惧之情袭上心头。她不知所措,只好等待安拉的安排。

麦尔彦的身子一天天沉重起来,可以感到胎儿在腹内蠕动。分娩的时间到了。她预感到就要临盆,便走出寺院,来到荒郊野外的一棵枣树下,躺卧在地。麦尔彦就在这四顾无人的荒野生下了一个男孩。麦尔彦望着自己的儿子,愁容满面。儿子仿佛了解她的心事,忽然开口说道:妈妈,如果你遇见人,你就说,我向普慈的主许下斋戒的心愿,今天碰到人不讲话。"麦尔彦十分惊讶地望着儿子。觉得儿子刚生下就能说话,决不是个平凡的孩子,便抱起儿子,走回城里。

麦尔彦生了孩子,消息不胜而走,不一会儿就传遍全城。人们纷纷议论。有的说麦尔彦纯洁无疵;有的则冷嘲热讽。有些人对麦尔彦说:麦尔彦,你带回来一个怪物。你的父亲并非恶人,你的母亲亦非不安于室。你怎能做出这样有辱先人的事情?"

麦尔彦望着众人,说:今天我斋戒,不讲话。"然后指着摇篮里的儿子说:你们问问他吧!"人们不解地说:我们怎能同摇篮里不懂事的孩子说话呢?'都以为麦尔彦在说胡话。

大家正在迷惑不解的时候,摇篮里的孩子突然说话了:我是安拉的奴仆,他给了我经典,使我成为先知。无论我在什么地方,他都使我成为幸福的人。他叮嘱我,只要我活着,就礼拜、纳天课、孝顺母亲。他没有使我成为不幸的暴戾者。在我生下来的日子,活着被派为使者的日子,安宁是归于我的。"人们惊恐万状,乱成一团,知道麦尔彦是纯洁清白的。人们立即从迷惑、怀疑中醒悟过来,以十分崇敬的眼光看着被他们误解了的母子。

麦尔彦生的男孩就是先知尔撒。

尔撒成为先知

尔撒逐渐长大了。他从小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他有时和同伴一起玩耍,有时到村塾中听课学习。他坐在课堂里专心听讲,并且聪明过人,一听就懂,一学就会。所以,他少年时就懂得许多知识。

21-1.jpg

在尔撒十二岁的时候,跟随母亲来到巴勒斯坦的圣寺。当时,巴勒斯坦十分繁荣,不但有兴盛的商业和手工业,而且是一个文化中心,那里聚集了许多学者,他开扩了视野,拓宽了思路,逐渐成熟起来。

当尔撒三十岁的时候,他接受了安拉的经典(引支勒)新约福音。后来他便开始了宣教活动。当时犹太人篡改了穆萨先知的教律,越来越深地陷入了迷误之中。有钱有势的人,一方面拼命聚敛钱财,无恶不作,一方面又让穷人向偶像献祭;穷苦的人们终生劳累,但却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悲惨生活。拒信者们不相信末日,反对复活、清算、惩罚之说。他们害怕这种学说,也憎恨这种学说。特别是那些贵族,一方面宣扬异教学说,一方面干着聚集钱财的营生。尔撒周游各地,宣传福音,揭露他们骗人的伎俩。

贵族富人和那些传教士恨透了尔撒,把尔撒看作是他们的严重威胁。他们到处造谣,散布流言蜚语,攻击、诽谤尔撒,说尔撒是骗子,违背祖先的教诲;指责福音是伪造的,不足为信的。但是万能的安拉却指引着尔撒的方向,并以奇迹支持他。

尔撒能够用泥土捏成乌,然后给泥鸟吹进灵魂,鸟儿便活了。它叽叽喳喳地鸣叫,抖开翅膀飞向高空。尔撒还能治疗各种疾病,特别是被人们看成是不治之症的麻疯病。浑身溃烂的麻疯病人,经尔撒治疗,立即就变成一个身强力壮的健康人。尔撒还能使盲人重见光明,能使死人复活。一次,尔撒的反对者抬来一具已经死去多时的老人尸体,叫尔撒医治。尔撒只在老人身上吹了一口气,老人便睁开了双眼,随后便坐了起来,说自己好像做了一场梦。所有这些,都被拒信者指责为妖术。

但是,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了尔撒所传的福音。后来,尔撒又来到了巴勒斯坦,利用节日向聚集的人群宣传《引支勒》经典。尔撒能言善辩,他的演讲吸引了大批的人。人们围在他的身边,聆听他的宣讲。尔撒的举动大大激怒了修士们。他们不允许尔撒传教,害怕人们皈依安拉。所以他们想加害尔撒,但是没有成功,因为有他的信徒在保护他。

宴席

先知尔撒带着几位使徒到处宣讲福音。劝说人们信奉安拉。他们攀登山丘,跋涉河川,从一个村子走到另一个村子,从一个集镇走向另一个集镇。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他们几乎都来到了。皈依安拉的人日益增多,这更增强了尔撒的信心。

一天,尔撒带领使徒们来到一个村镇。他们从清晨就上路了,但是时过中午还没有走到目的地。他们走在旷野的沙路上,烈日把大地晒得滚烫,沿途没有遇到一眼清泉,也没有遇到一家住户。他们走得精疲力竭,口干舌燥,饥肠辘辘。但是所有的人都没有一句怨言。尔撒走在最前头,他把这艰苦的旅行当作锻炼使徒们意志的好机会。他高声朗诵着安拉的经典,把使徒们带入了一种崇高的境界。

太阳向西滑去,大地飞腾着热气。尔撒和他的使徒们仍然行走在沙路上。这时有一个使徒向尔撒说:先知,我们在这无人的荒野上忍饥受苦,为的是宣传安拉的伟大。您能否祈祷安拉赐给我们一桌仙界的宴席?"其他使徒也都随声附合,表示赞成。他们的要求只是希望看到先知的能力。

尔撒说:你们应该敬畏安拉,千万不要把这些要求当作拒信的理由。"使徒说:我们坚信安拉才追随你。我们的要求是为了加强我们的信仰,清除对你的怀疑。"

尔撒见大家心诚意纯,便祈祷安拉,答应众人的恳求。突然,一桌丰盛的宴席出现在众人面前。使徒们个个面带喜色,欢呼安拉的万能独尊,感谢他的赐予,同时也解除了他们心中的疑团。

这时,天空一片清澈,凉风吹来,令人心旷神怡。尔撒对大家说:这是安拉的赐予,让我们怀着虔诚的心情饱餐一顿吧!"

尔撒的结局

尔撒为了宣传对安拉的崇拜,四处奔走。信仰安拉的人增多了。另外,尔撒的一些使徒们也跟随着尔撒,做他的助手。尔撒的活动大大激怒了犹太教的神父、修士们,使他们日夜不安。当时,犹太教的传统势力还很大,所以,神父、修士们便暗寻杀机,想方设法要把先知尔撒和他的使徒们除掉。但是,尔撒行无定所,又有许多使徒保护,所以使得犹太教的神父、修士们无从下手。

神父们便勾结了犹太教中的权贵,派出大批人员四处查访和追捕尔撒。在这种情况下,尔撒和他的使徒们只好从公开转入秘密,继续从事宣传劝说活动。搜捕越来越紧,有几次他们差点落入敌人之手。但这并没有使尔撒丧失信心和改弦易辙,反而更坚定了他的斗争决心。

一天,尔撒和他的使徒们来到一座市镇。他们只好秘密地住在一处隐蔽的房子里。当时的气氛十分紧张,在尔撒的使徒里出现了一个叛徒。他经不起考验,害怕被抓获处死,于是背着尔撒到犹太贵族和神父那里去告密,报告了尔撒的行踪,并答应做内应。当天晚上,尔撒和众使徒正在一起宣讲经典,突然被犹太贵族派来的打手包围了。尔撒和使徒们夺门而出。在漆黑的夜里~场厮杀。在双方搏斗中,先知的使徒们,有的被杀,有的规冲出包围,有的被俘。

犹太权贵们在被俘的人中发现一个和尔撒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就下令把这个人捆起来。这个人就是告密的叛徒犹大。犹大高声大叫:你们仔细看看,我不是尔撒,我是犹大!"犹太权贵又仔细看了看他,确认他就是尔撒,不容分说,就让打手把他押走了。犹大痛哭流涕,乱喊乱叫:是我报告给你们尔撒的行踪的,你们不能这样对待我!"但他的叫喊没有人理睬。犹太权贵把吓昏了的犹大拖到人群中,钉死在十字架上。

先知尔撒呢?《古兰经》第四章说:

他们没有杀死他,也没有把他钉死在十字架上,但他们不明白这件事的真相。为尔撒而争论的人,对于他的被杀害,确是在迷惑之中。他们对于这件事,毫无认识,不过根据猜想罢了。他们确实未能杀死他。

尔撒没有死,是安拉将他提升到安拉那里去了。


开发 midade.com

丝绸之路文明对话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