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
一切赞颂,全归安拉——养育众世界的主。
这一讲我们谈谈责任。
安拉说:
إِنَّا عَرَضْنَا الْأَمَانَةَ عَلَى السَّمَاوَاتِ وَالْأَرْضِ وَالْجِبَالِ فَأَبَيْنَ أَن يَحْمِلْنَهَا وَأَشْفَقْنَ مِنْهَا وَحَمَلَهَا الْإِنسَانُ إِنَّهُ كَانَ ظَلُوماً جَهُولاً
"我确已将重任信托天地和山岳,但它们不肯承担它,它们畏惧它,而人却承担了——人确是不义的,确是无知的。"(33:72)
安拉的仆民啊!这个重任就是要求我们去完成对安拉、对同胞、对自己以及对整个社会的义务。我们人类承担了这一重任,对此重任,我们在末日将要接受审问。
一个人,只有明白自己的身份和责任,才会有使命感、紧迫感和危机感,才会激发潜能去承担责任。清高的安拉说:
وَإِذْ قَالَ رَبُّكَ لِلْمَلاَئِكَةِ إِنِّي جَاعِلٌ فِي الأَرْضِ خَلِيفَةً
"当时,你的主对众天神说:'我必定在大地上设置一个代治者。'"(2:30)安拉以"代治者"确立了人类的身份,也用"代治者"明确了人负的责任:对造物主、对人类自身、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大地、头顶的天空、身边的花草树木、江海湖泊、山川河流、飞禽走兽以及一切有生物和无生物。明确责任本身会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地参悟宇宙的创造,思考生命的来源,感悟生命的真谛,从而利用有限的生命更加虔诚地崇拜安拉。
对安拉的责任
认主拜主是每一位穆斯林对造物主的首要责任。对安拉负责,就是要信主独一,拜主独一,不以任何物举伴他,同时,履行伊斯兰规定的拜主的功课:礼拜是责任、斋戒是责任、天课是责任、朝觐是责任……
对社会的责任
每个人都不能单独地在世界上生存,因此伊斯兰所定义的人是社会中的人,生活在尘世中的人。伊斯兰强调人与社会之间彼此存在着相互的责任。一方面,伊斯兰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以及个人享有一定范围的自由,但另一方面,更强调每一个人对其他人以及对整个社会所应负有的一定的责任。伊斯兰认为个人的利益与整个社会的利益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每个人都为了追求个人的利益和个人的自由而不顾他人的利益和自由,就会使作为整体的社会利益受到损害,到头来害已害人。同时,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一个人无论做了好事,还是做了坏事,都要被记录在他自己的账簿上,而别人是不为他的行为负责任的。安拉说:
أَلَّا تَزِرُ وَازِرَةٌ وِزْرَ أُخْرَى وَأَن لَّيْسَ لِلْإِنسَانِ إِلَّا مَا سَعَى
"一个负罪者,不负别人的罪。各人只得享受自己的劳绩。"(53︰38-39)
对家庭的责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人承担了家庭的责任,也就承担和解决了一部分社会责任。《古兰经》中安拉明确地规定了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的责任,要求子女必须孝敬侍养父母,父母也须抚养教育子女,丈夫需善待妻子,妻子也需忠于丈夫,只有这样,成员在家庭中各尽其责,共同维护家庭和睦生活。
关于子女对父母应尽的责任,安拉说:
وَقَضَى رَبُّكَ أَلاَّ تَعْبُدُواْ إِلاَّ إِيَّاهُ وَبِالْوَالِدَيْنِ إِحْسَاناً إِمَّا يَبْلُغَنَّ عِندَكَ الْكِبَرَ أَحَدُهُمَا أَوْ كِلاَهُمَا فَلاَ تَقُل لَّهُمَا أُفٍّ وَلاَ تَنْهَرْهُمَا وَقُل لَّهُمَا قَوْلاً كَرِيماً وَاخْفِضْ لَهُمَا جَنَاحَ الذُّلِّ مِنَ الرَّحْمَةِ وَقُل رَّبِّ ارْحَمْهُمَا كَمَا رَبَّيَانِي صَغِيراً
"你的主曾下令说:你们应当只崇拜他,应当孝敬父母。如果他们中的一人或者两人在你的堂上达到老迈,那末,你不要对他俩说:'呸!'不要喝斥他俩,你应当对他俩说有礼貌的话。你应当必恭必敬地服侍他俩,你应当说:'我的主啊!求你怜悯他俩,就像我年幼时他俩养育我那样'。"(17:23-24)
关于父母对子女的责任,伊斯兰教义认为,孩子是来自安拉的赐予,是安拉对我们的信托和考验。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负有极大的责任,尤其在这个信仰衰败和道德滑坡的时代,父母应该审视自己的内心与行为并不断完善自己。因为父母是儿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儿女有很大的影响。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职,也是作为父母必须履行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安拉的使者说:"你们每个人都是牧羊人,将要因自己所牧放的而受审问。"(布哈里辑录)
关于丈夫的责任。伊斯兰要求丈夫宽容忍让妻子,要关心、爱护、体贴妻子,不得无故怀疑猜忌妻子,更不得无理伤害和虐待妻子。安拉说:
وَعَاشِرُوهُنَّ بِالْمَعْرُوفِ
"你们当善待她们。"(4:19)
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也说:"你们中最好的人是善待妻子的人。"(伊本马哲) 在家庭中,丈夫为一家之主,他要承担起供养和保护家人的责任。
关于妻子的责任。在伊斯兰看来,男人并不比女子高贵,女人在建设家庭及社会方面的作用也丝毫不亚于男人。她对家庭的主要责任是管理家务和教育子女,使下一代健康茁壮成长,成为有道德、有能力的人。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说:"妇女是家庭的牧人,她要对丈夫的家庭负责……"(布哈里辑录)
对亲友的责任
安拉说:
وَاتَّقُواْ اللّهَ الَّذِي تَسَاءلُونَ بِهِ وَالأَرْحَامَ إِنَّ اللّهَ كَانَ عَلَيْكُمْ رَقِيباً
"你们当敬畏安拉—你们常假借他的名义,而要求相互的权利的主—当尊重血亲。安拉确是监视你们的。"(4:1) 使者(愿主福安之)说:"断绝骨肉者入不了天堂。"(布哈里、穆斯林辑录)
对邻居的责任
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说:"谁归信安拉和后世,谁就不要伤害自己的邻居。"又说:"使邻居不得安宁者,不能进乐园。"(布哈里、穆斯林辑录)
每个人对自己的责任
人对自己的责任,包括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伊斯兰禁止那些对人的理智、道德、精神等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任何食物和行为。人,一方面要通过佳美的食物滋养身体,另一方面要通过教门、知识滋养自己的精神。
安拉的仆人啊!赞颂伟大的安拉,安拉会赐福你们;感谢安拉的恩典,安拉会加倍回赐你们。
主啊!求您赐予我们的家园和所有穆斯林国家长治久安。主啊!求您接纳所有的穆斯林烈士。我们的主啊!求您赐予我们今世幸福和后世幸福,使我们免遭后世火狱之灾。
【古尔邦】(上) 十二月前十日的斋、 宰牲的律例、种类及可共享的宰牲者
十二月前十日的斋、
宰牲的律例、种类及可共享的宰牲者
一、
非朝觐者阿拉法日的斋及其回赐
非朝觐者驻阿拉法日的斋
非朝觐者封阿拉法日子的斋为可佳,艾布·盖塔岱(愿主喜之)传述: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说:“阿拉法之日的封斋,我希望安拉[以此]消除封斋者的前一年和未来一年的错误。"
朝觐者封阿拉法日子的斋不为可佳,迈慕娜(愿主喜之)传述:人们在她面争论阿拉法日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的斋戒,[有的说:他封着斋;有的说:他没有封斋。]她遂遣人给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送去一碗奶子,他当时在阿拉法骑乘在驼背上,便喝了奶子。人们都在看着。
有人就驻阿拉法特山的人是否封斋问伊本·欧麦尔,他说:我和先知(愿安拉福安之)一起朝觐,他没有斋戒——指阿拉法那天,与艾布·伯克尔一块也没有斋戒,与欧麦尔一块同样,与奥斯曼一块朝觐在那天还是没有封斋。我那天不封斋,也不要求或制止人封斋。
对朝觐者最优越的是住阿拉法日不封斋,以便仿效先知(愿主福安之)及其哈里发们,并且在此地能够有力地祈祷和记主。这是大众学者的主张。
——摘自《穆斯林节日详解》(阿丹麦斯欧德编译)第三部分与开斋节相关的事项第三节副功斋(脚注略)
二、 宰牲的确定及其律例
宰牲的确定凭着以下两个事项之一:
一、口头指定它是宰牲,比如他说:这是所宰之牲。
二、以宰牲的举意而宰。故何时以宰牲的举意而宰了那么宰牲的律例则落实了,即便宰牲之前没有口头说出也罢。这是伊玛目艾哈迈德的著名主张,也是沙斐仪的主张,就是说宰牲以这两项任何一个而确定。伊斯兰长者本·泰米叶增加了第三项,就是:以宰牲的举意买之,如果他是宰牲的举意而买,则已确定了。这是马立克和艾布·哈尼法的主张。第一种主张是侧重的。
一旦确定为宰牲,就涉及到一些律例:
1、不允许卖和赠送等,除非用比原先更好的代替之,或者卖掉它是为了买比它更好的而宰牲。
2、不允许随意安排它,故不可用它犁田耙地等,不可没有需要的情况下骑乘它,不可伤害它,不可挤其奶,不可剪其毛等除非对其较有利,若已剪了,当施舍或受益,施舍更优越。
3、有阻碍宰牲的缺陷的被确定为宰牲时,分为两种情况:
(1)那种缺陷不是有意为之,也不是疏忽大意而造成的,那么宰了可以。比如:买了一只羊而确定为宰牲羊,后来绊倒而摔断腿,不是主人的原因造成的,那么做为宰牲宰它,则有效。
(2)那种缺陷是有意为之,或疏忽大意造成的。那么必须用另外与之类似的代替。比如:买了一只肥羊确定为宰牲羊,然后用短绳把它拴起来,从而造成羊摔折了腿,那么他必须用另外一只肥羊宰牲而代替它。
4、若遗失或被偷了,分为两种情况:
(1)那不是因疏忽大意造成的,他不负担保的责任,除非是在未指定为宰牲物时是在他责任内的必须的献牲,因为这成为他的信托物了。责任人只要没有疏忽大意则不负担保的责任,但是何时找到或从偷盗者手中要回,必须宰掉,即便宰牲的时间过了也罢。若在未指定为宰牲物时是在他责任内的必须的献牲,那么他必须另用类似的代替而宰牲,如果宰后又找到了或从偷盗者手中要回了,他不必再宰了,但是所宰的代替之牲若是有欠缺,他必须施舍以弥补欠缺部分,因为那牵扯到穷人的权利。安拉至知。
(2)是因疏忽大意造成的,那么他必须另用类似的代替而宰牲,无论那是在未指定为宰牲物时是在他责任内的必须的献牲还是非必须的献牲,也不管所替之牲是与其类似或更好。比如:他买了一只羊,指明为宰牲羊,然后放在一个没有防御措施的地方,结果被偷或跑出遗失了,那么,他必须用另一只类似的羊作为宰牲代替,他愿意的话,用更好的代替之。
5、若是损伤了,分为三种情况:
(1)不是人为造成的,如:患病、天灾、或牺牲物自身造成的,则不需要代替物,除非在确定为宰牲物之前是在他责任内的必须的献牲,因为这成为他的信托物了。责任人在类似的情况下不负担保的责任,若在确定为宰牲物之前是在他责任内的必须的献牲,那么他必须用另一只类似的羊作为宰牲代替,他愿意的话,用更好的代替之。
(2)是主人造成的,他必须用类似的代替而宰,就是说无论那是在确定为宰牲物之前是在他责任内的必须的献牲与否,也不管所替之牲是与其类似或更好。因为先知(愿主福安之)说:“谁在礼节日拜前宰了牲,他必须再用另外一只牲重宰。"同样,若宰牲物的缺陷是主人所为,他必须用类似的宰牲物代替之。
(3)是别人而不是主人造成的,若是他不能够保护它,如拦路抢劫,其律例就是第一种情况的律例。若是他能够保护它,如一个特定的人宰而吃之,吃者必须担保用类似的还给主人以便宰牲,有人说必须用其价格担保。前者更正确,因为动物必须要用类似的动物担保是更正确的,证据是布哈里辑录的艾布·胡莱赖(愿主喜之)的圣训,一人来于先知(愿主福安之)向他要驼债,一种传述说他对使者态度粗暴,圣门弟子们正想斥责他,这时使者说:“你们放开他,有理的人有说话的权利,你们去买一峰骆驼还给他。"众人说:我们只能找到比他原先的骆驼更好的骆驼。使者说:“你们买一峰来还给他。你们中最好的人便是还债慷慨的人。"穆斯林有类似的传述。假如动物必须用其价代替的话,先知(愿主福安之)不会放弃不说,而责成他们去买了。
6、若在宰牲的时间之前宰了,即使举意是宰牲也罢,其律例与上述损伤的律例一样,要重新宰。若宰者是其主人或代理人在宰牲时间内宰了,那么已经落实了宰牲。若宰者不是其主人也不是其代理人在宰牲时间内宰了,那么分为三种情况。
(1)举意替其主人而宰的,若其主人愿意则行,若不乐意则有分歧,三家的著名主张是可以,马立克主张不可以。
(2)举意替自己而不是其主人所宰的,若知道那是别人的宰牲物的话,则对宰者和其主人都不行,有人主张说对其主人有效;若不知道那是别人的宰牲物的话,则对其主人有效。
(3)笼统的宰,既未替自己也未替其主人举意而宰的,那么对其主人有效,因为之前他已指定为宰牲物了。有人主张说无效。
两点体会:
一、若在宰后损伤了,或被偷了,或有人拿走了它而又找不到此人,其主人也没有疏忽大意,那么他不承担责任;若是疏忽大意造成的,他只承担必须施舍的部分。
二、若是在指明宰牲物之后生产了,胎羔的律例一律与其母相同,无论那是在指明为宰牲物之后还是之前怀孕的。至于在指明宰牲物之前生产的,其律例则是独立的,不随其母的律例。
——摘自《穆斯林节日详解》(阿丹麦斯欧德编译)第二部分与古尔邦节相关的事项第六节(脚注略
三、 宰牲的种类及可共享的宰牲者
宰牲的种类仅仅是家畜中的驼、牛、羊,证据是安拉的话:“我为每个民族制定一种供献的仪式,以便他们记念真主之名而屠宰他所赐他们的牲畜。"(22:34)伊本·凯西尔断然说就是驼、牛、羊,无论绵羊或山羊。并说:哈桑、盖塔岱及不止一人持此主张。伊本·杰利尔说:在阿拉伯人那儿也是如此,等等。又因为先知(愿主福安之)说:“你们当宰'穆杏奈'的,除非对你们有困难时,可宰半岁的绵羊。"
又因为宰牲是一种功修,犹如献牲一样,因此只能按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带来的去做,而没有人从他(愿主福安之)那儿传来他用驼牛羊之外的献牲或宰牲。最高贵的宰牲是:先是骆驼,其次是牛,其次是绵羊,其次是山羊,其次是七人宰一驼或一牛。
每一种牺牲中最高贵的是最肥的,肉最多的,形态最完美的,看起来最好的。在《布哈里圣训实录》中辑录了艾奈斯·本·马立克(愿主喜之)的传述,先知(愿主福安之)宰了两只有角的花羝羊。
艾布·赛义德·胡德里(愿主喜之)传述:安拉的使者(愿安拉福安之)曾牺牲了一只上好的、有角的公羊,其两腿周围、嘴及四蹄全是黑的。
一只羊可满足一个人,七人合宰一峰驼或七人合宰一头牛可代替一人宰一只羊。证据是贾比尔(愿主喜之)传述的圣训,他说:我们在侯岱比亚和约之年同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一道宰了牲,一峰驼满足七人,一只牛满足七人。
至于一人宰一只羊或七人合伙宰一峰驼或一头牛,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回赐共享,拥有牲者是一个人,其他的穆斯林与他分享其回赐。这是可以的,无论人有多少,因为安拉恩典是宽宏的。在《穆斯林圣训实录》中辑录了阿伊莎(愿主喜之)传述的有关他宰羝羊的故事,他对她说:“阿伊莎啊!把刀拿来。"然后他说:“你用石头磨它。"她遂照办,他就抓住羊,把它放倒,然后宰它,并念:“奉真主之名,主啊
求你接受穆罕默德、穆罕默德的家属及穆罕默德的乌玛的献牲吧。"然后宰了它。
在《伊玛目艾哈迈德·穆斯奈德圣训集》中辑录了阿伊莎和拉菲尔(愿主喜之)的传述,先知(愿主福安之)宰了两只公羝羊,一只替他自己及其家属而宰,另一只替他的全体乌玛而宰。贾比尔和艾布·赛义德(愿主喜之)传述的圣训,他替自己及其没有宰牲的乌玛宰了一只公羝羊。
宣传的奇迹
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小,只见江河日夜奔腾注入大海。认主独一的穆斯林应有如此气慨,对伊斯兰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
在伊斯兰的历史上,每次朝阳升起都是在黑夜之后,经历过一次新的奋斗和考验﹔从黑夜压迫中挣扎喷薄而出的一轮红日,向世界发射更多的明亮﹑热量和光辉。
想当初伊斯兰诞生之际,真主的最后使者肩负向全人类传播正道的使命是从几十个弟子开始,几十年后把一个四分五裂而且迷信腐败的阿拉伯半岛统一了起来,成为一个归顺独一无二真主的强大力量。一部《古兰经》消除了千百个阿拉伯部落的彼此世仇和前嫌,成为穆斯林弟兄一家人。从数千年愚昧中脱颖而出的阿拉伯人,手捧《古兰经》向周围的"文明古国"传播真主的启示和警告,只一个世纪的发展,容纳了罗马帝国﹑波斯帝国和古埃及的臣民,他们心甘情愿地永远做忠实的穆斯林,为主道奋斗。
过去对这些帝国畏惧和防范的周围民族都开始羡慕他们找到了光明,愿意和解,邀请伊斯兰的教师到那里去传播正道,伊斯兰的国土扩大了,北抵欧洲中部,东至中国长城,西面蔓延到撒哈拉大戈壁天然屏障。穆斯林以依靠的是精神武器,昂首阔步走向世界,所到之处,向当地的民族展现真主宗教的文明,产生巨大吸引力,万方皈依,证明了真主对正道的神威和指引。伊斯兰被后来的蒙古人和突厥人传播到更为广阔的天地。
真主启示说:"对于宗教,绝无强迫。"穆斯林必须遵从真主的命令,所以在伊斯兰的发展史上,没有一个地方发生过信仰伊斯兰"洗脑筋"运动或强制性"入教"的事件。穆斯林自信伊斯兰是唯一真理,毋须强人所难,只须用自己的行为做表率,凡是人类都愿走向光明和正义。
伊斯兰的敌人自古以来都不可理喻伊斯兰发展的奇迹,他们编造许多谣言,例如"一手执剑,一手捧经",阿拉伯骑兵对外征服土地和掠夺财富。历史的规律批驳了这些造谣者的谎言,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依靠武力征服或为掠夺物质财富而强盛的帝国能够维持长久的,他们必将遭到人民的反抗和唾弃。事实证明,凡是伊斯兰文明熏染过的地方,都在那里生根开花,没有一个民族愿意放弃伊斯兰信仰。
假若他们是被野蛮武力征服的民族,他们是遭受奴役和掠夺的人民,这样的情况绝不会发生,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上都能找到明证。敌人的造谣是为了诬损伊斯兰正义形像和真理的光芒,过去和现代都是一样。伊斯兰是真主的正道,人类社会的文明前进,高尚的精神境界,道德规范严格,社会制度合理,所以归信伊斯兰的民族世代都愿保留穆斯林的光荣,祈求真主的慈恩。
中世纪蒙古铁骑征服过大半个伊斯兰世界,他们凭着烈马和强弓获得战争胜利,掠夺穆斯林的金银财宝,奴役人民,但是在穆斯林地区的所有蒙古官兵都归信了伊斯兰,壮大了穆斯林的队伍,因为他们的心被伊斯兰征服了。蒙古入侵者的凶残和暴力被伊斯兰的文明和法制所代替,伊斯兰的真理融化了钢铁的兵器,杀人和流血停止了,人人都学会崇拜真主。强悍的蒙古兵蹂躏了中亚穆斯林的家园,烧杀抢掠,抓壮丁侵吞中国,造成中华大地"回回遍天下"。这是真主正道的奇迹。
伊斯兰在遭遇每次艰难与浩劫之后都出现了飞跃的发展,才有今天这个遍布全球的穆斯林社会。今日的伊斯兰与先知穆圣时代没有两样,坚持认主独一,共读一本真经,遵奉真主最后的使者,五大功修礼仪,六大信仰原则,天下穆民是一家,本质没有变异,这是真主正道的奇迹。
在世界上任何角落生根发芽的穆斯林社会,都有清真寺,有伊斯兰教育,孩子们学习阿拉伯文和《古兰经》,每天五个时候那里的天空都飘扬着高声赞词"安拉胡艾克白勒——真主至大﹗"因为伊斯兰是真理,是团结,是社会,是包括一切的生活文明。现在看来,任何磨难和艰苦都是真主意欲的发酵素和催化剂,使穆斯林更加活跃﹑积极﹑努力,其结果伊斯兰信仰深入人心,传播更为广阔。
伊斯兰就像天体学家观看宇宙的运动,仍旧处于剧烈"大爆炸"后的膨胀时期,迅速向四周飞驶,潜在的势能没有穷尽的迹象。考察今日世界各地穆斯林社会的来源,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个说不完的故事 :太平洋岛屿的穆斯林说,他们的祖先从阿拉伯商人那里接受了真主的光亮﹔在非洲大陆上,每个国家都有穆斯林,是他们的老前辈从北方学习来传播的信仰﹔西伯利亚的穆斯林说,他们的先辈被斯大林独裁流放到冰天雪地的这里﹔西欧﹑南美﹑澳洲的穆斯林多是各大洲的难民,来自被战争和灾荒蹂躏的故乡。伊斯兰的敌人曾经在世界许多地方对穆斯林社会制造种族灭绝大屠杀,后果是刺激了穆斯林生活区的扩散,不仅原地的穆斯林没有被消灭,他们的后裔找到了海外其它地方定居,依然是穆斯林。所有的老殖民地宗主国今日都充满了他们曾经侵略和统治过的殖民地穆斯林移民,成为新一代公民,在那里宣教﹑建寺﹑造学校﹑学习《古兰经》。伊斯兰是穆斯林心中磨灭不了的光亮,是真主的宗教真理,被驱赶到任何土地上的穆斯林,如同从空中随风飘来的种子,只要落在土地上,就会扎根繁荣。
战争﹑破坏﹑自然灾害使许多地方的穆斯林忍受生离死别的痛苦,背井离乡奔向茫茫的远方﹔在逃难﹑流亡和移民中的穆斯林,真主在冥冥之中赋予他们传播正道的使命。暴风骤雨和人间灾难是真主的定然,伊斯兰必然在全球所有人类的地方传播也是定然,这是真主正道的奇迹。
今日世界再现社会的腐败和愚昧,这是西方文化传染的病毒和瘟疫,有甚于一千四百年前的黑暗阿拉伯半岛,而伊斯兰已不是当年几十个圣门弟子势单力薄的局面了,穆斯林拥有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古兰经》传播到了世界每一个角落。凭着真主的引导,穆斯林高瞻远瞩,对未来世界充满希望和信心,为正道奋斗的每一点善功都将获得真主喜悦的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