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的五支柱

​伊斯兰的今世和后世
​伊斯兰的今世和后世

伊斯兰的今世和后世

"你们应当知道,今世的生活,只是游戏、娱乐、点缀、矜夸,以财产和子孙的富庶相争胜;譬如时雨,使田苗滋长,农夫见了非常高兴,嗣后,田苗枯槁,你看它变成黄色的,继而零落。在后世,有严厉的刑罚,也有从安拉发出的赦宥和喜悦;今世生活,只是欺骗人的享受。"(铁章:20)

"凡你们所受赐的,无论什么,都是今世生活的享受。在安拉那里的报酬,是更优美的,是更长久的,那是归于信道而只信托安拉者,也归于远离大罪和丑事,且在发怒时能赦宥者…"(协商章:36)

以上两段经文告诉我们:

1.安拉给我们揭示了今世的实质,告诉我们今世是短暂的,是终究要毁灭的。
2.今世是通向永久后世的驿站,后世的播种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亲爱的朋友们,很高兴今天与大家一起学习探讨,后世的幸福生活只属于那些安拉喜悦的虔诚之士。在我们的周围的所有生命迹象,其终点是死亡。所有的生命都逃不脱这一命运。
安拉说:"凡在大地上的,都要毁灭。唯有你的主的本体,具有尊严与大德,将永恒存在。"(至仁主章:26-27)我们无论做出怎样的工作,采取怎样的措施,都无法使死亡提前,也无法使其退后。安拉说:"当他们的期限来临的时候,他们不能耽延一会儿;[当其未来临的时候,]他们不能提前的一会儿。"(优努斯章:49)其实有很多人,在当死到临头或看见死亡的时候,他们都相信了造物主的存在,然而,时不我与,他们没有机会再回到今世去忏悔和行善了。只有安拉知道每一个人死亡的时间和地点,这是安拉独具的知识。

安拉说:"在安拉那里,的确有关于复活时的知识,他常降及时雨,他知道子宫内(胎儿)的一切;而任何人都不知道自己明日将做什么事,任何人都不知道自己将死在什么地方。安拉确是全知的,确是彻知的。"(鲁格曼:34)

人死后下一站就是复活。安拉说:"这是因为安拉是真宰,他能使死者复生, 他对于万事是全能的。复活确是要来临的,毫无疑义,安拉要使坟墓里的人复活起来。"(朝觐章:6-7)

自古至今,有很多人否认死后的复生,所以,否认复生已不是新鲜的事情。他们认为生死是一种自然现象,因此,他们将生与死归于自然的权柄,他们不知道大自然和他们一样,也是懦弱的被造物。 在复生日,安拉将复活所有的被造物。

安拉说:"创造你们和复活你们,只象创造一个人和复活一个人一样。安拉确是全聪的,确是全明的。"(鲁格曼章: 28)
在古兰经中出现了很多关于复生日的场景。

在那一日,他将集合所有的人类,从人祖阿丹至世界末日的最后一人,将无一遗漏地来到安拉的集合场。在那一日,安拉将清算包括人类、精灵在内的所有众生,然后进行公正的判决,然后进行明确的赏罚。安拉说:"在那日,人人都要发现自己所作善恶的记录陈列在自己面前。人人都要希望在自己和那日之间,有很远的距离。安拉使你们防备他自己,安拉是仁爱众仆的。"(仪姆兰家属章:30)

人类所有的工作是被记录在案的,都被统计地一清二楚。安拉说:"在那日, 安拉将使他们统统都复活,而将他们生前的行为告诉他们。安拉曾记录那些行为,他们却忘了它。安拉是见证万物的。"(辩诉者章:6)

在那个惊恐万状的时刻,人们将逃离自己的至亲和至爱,唯恐连累自己。安拉说:"当震耳欲聋的轰声来临的时候,在那日,各人将逃避自己的弟兄、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妻子儿女;在那日,各人将自顾不暇„„"(皱眉章:33-37)

在那惊恐万状的时刻,当罪大恶极者亲眼见到自己刑罚后,甚至幻想用自己的至亲、至爱来赎取自身免遭那残酷的刑罚。安拉说:"罪人愿意赎取那日的刑罚,即使牺牲他的儿女、他的妻子、他的弟兄,和那收容他的血族,以及大地上所有的人,但愿那能拯救自己。"(天梯章:11-14)

那一日,唯一可接受的,唯一有益于他们的,只有他们清廉的善功。安拉说:"你们的财产、你们的儿子,都不能使你们稍稍地亲近我;但信道而且行善的人们,将因他们的行为而受加倍的报酬,他们将安居于楼上。"(赛伯邑章: 37)

他们唯一能带走的就是在今世中所干的工作,无论是善行还是恶行。安拉说:"在那日,人们将纷纷地离散,以便他们得见自己行为的报应。行一个小蚂蚁重的善事者,将见其善报;作一个小蚂蚁重的恶事者,将见其恶报。"(地震章:6-8)

人类被复生后起来以后,被带到审判场上,站在公正的、丝毫不亏待任何人的安拉御前,接受他的裁决。安拉说:"在复活日,我将设置公道的天秤,任何人都不受一点儿冤枉;他的行为虽微如芥子,我也要报酬他;我足为清算者。"(众先知章:47)

那些信仰并归顺了安拉和使者,用一生来追求了安拉的喜悦,奉行了安拉的命令,远离了安拉的禁令的人,这等人,他们的归所是永恒不朽、充满恩典的乐园。他们将永居其中。

安拉说:"敬畏者必定要住在安全的地方——住在乐园之中,住在泉源之滨,穿着绫罗绸缎,相向而坐。结局是这样的:我将以白皙的、美目的女子,做他们的伴侣。他们在乐园中,将安全地索取各种水果。他们在乐园中,除初次的死亡外不再尝死的滋味。安拉将使他们得免于火狱的刑罚。那是由于你的主的恩典,那确是伟大的成功。"(烟雾章:51-57)

什叶派
什叶派

什叶派

المذهب الشيعة


"什叶",阿拉伯语音译,意为"党人" 、"派别"。又译作"十叶派"。是伊斯兰教中除逊尼派外人数最多的一个教派。该派以拥护穆罕默德的堂弟、女婿阿里及其后裔担任穆斯林领袖伊玛目为其主要特征,故又称作阿里派。与逊尼派相对。

该派只承认哈希姆家族的阿里及其后裔为合法继承人,并神化阿里与其后代为"伊玛目",认为他们是"超人"、"受安拉保护,永不犯错误"的圣人,甚至高于穆罕默德。且认为末代伊玛目已隐遁,将以救世主(马赫迪)身份再现。后因内部主张分歧,又相继分化出凯萨尼派、栽德派、伊斯玛仪派、十二伊玛目派等派别和许多支系。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0-15%的穆斯林属于这个教派,全世界什叶派穆斯林约有800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印度、土耳其、阿富汗、黎巴嫩、沙特阿拉伯、也门、巴林等地区。

历史由来

"什叶派"音译自阿拉伯语,"什叶"有党羽、追随者之意。公元632年,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去世后,穆斯林围绕继承人问题出现分歧,逊尼派认为应公开推举哈里发,什叶派则认为应由先知的女婿阿里及其后裔继承。因此,"什叶派"又称"阿里的宗派"。目前,什叶派约占整个穆斯林人口的10-15%(逊尼派穆斯林占85%),是伊斯兰教中最大的少数派。

632年,伊斯兰教的创始人先知穆罕默德逝世的时候,伊斯兰教的传播范围包括大部分阿拉伯半岛。当时穆斯林中有两大势力:一方是注重传统的北方两河流域阿拉伯部落长老和波斯商人,另一方是着重穆罕默德本人宗教遗产的南部信众。其中后者认为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阿里对伊斯兰教贡献重大,应继承政教合一的领袖哈里发位。

在穆斯林社团的早期政治斗争中,迁士集团赢得胜利,其代表人物阿布伯克尔(又译阿布巴克或巴克尔)出任第一任哈里发。其后奥马尔(又译欧麦尔)、奥斯曼先后成为第二、第三任哈里发。在第三任哈里发遇刺身亡之后,阿里被推举为第四任哈里发。这导致伊斯兰内部的分化加剧以至内战。支持阿里担任哈里发的穆斯林被称为阿里党人,反对阿里担任哈里发并主张为奥斯曼报仇的穆斯林被称为奥斯曼党人。两派之间的战争是伊斯兰的第一次内战,从656年一直持续到661年。661年阿里被政敌刺死。

阿里死后其子哈桑当选哈里发,但被迫让位给政敌穆阿威叶。穆阿威叶创立倭马亚王朝(又译伍麦叶王朝,《唐书》中称之为白衣大食)。680年穆阿威叶去世,他的儿子叶齐德继任哈里发。阿里的另一个儿子侯赛因(又译胡赛因)拒绝向叶齐德效忠,起兵反抗,在伊拉克的卡尔巴拉城被伍麦叶王朝的军队所杀,起身失败后,渐由政治集团演变成宗教派别。

683年,分散在各地之信徒再次起事,以阿里第三子穆罕默德本哈乃菲亚的名义,由穆赫塔尔领导起事,他们认为在库法的什叶派教徒未尽全力出军,致令侯赛因战死,故击渍库法之什叶派教徒,未几,穆赫塔尔亦战死,起义失败,其追随者形成凯桑派。约700年,穆罕默德本哈乃菲亚逝世,派内关于马赫迪再世及太平盛世的思想崛起。

传系上,主张伊玛目位在侯赛因之后应由他的嫡传后裔继承并由前任伊玛目指定方为合法,因此否认穆罕默德本哈乃菲亚的继承权。第六任伊玛目

认为只有穆罕默德的家属后代阿里、哈桑、侯赛因等人有权任哈里发的信众被称为"阿里什叶"("什叶"在阿拉伯语中是"追随、党派"的意思),即后来的什叶派。他们认为其他的哈里发都是篡权者。而认为所有哈里发都是合法的多数的"正统派"即成为"逊尼派",以《古兰经》和六大《圣训集》为根据。

十至十二世纪,什叶派曾在北非建立法蒂玛王朝。十六世纪被伊朗定为国教,并沿袭至今。

由于什叶派在人数上占少数,阿里、侯赛因皆遇害而亡,而且在历史上什叶派长期受到迫害,所以什叶派有强烈的受难心理和凝聚力。

主要派系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什叶派衍生出许多支派,主要有三大分支:

第一,十二伊玛目派,什叶派中的主流派和温和派,尊奉阿里及其直系后裔中的十二人为伊玛目。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和波斯湾其他地区(包括沙特东部),其余则分布在阿塞拜疆、阿富汗、黎巴嫩、叙利亚、印度次大陆等地。主要分支有乌苏尔派、阿赫巴尔派、谢赫—巴布派(埃提尔派);

第二,伊斯玛仪派(也称七伊玛目派),什叶派中的极端派。主要分布在埃及、叙利亚、伊朗、印度、中亚、东非等地。主要分支有卡尔马特派、法蒂玛派、阿萨辛派、阿拉维派、阿里—伊拉希派;

第三,宰德派(也称五伊玛目派),什叶派中的温和派。主要分布在也门和伊朗两国。主要分支有也门宰德派、伊朗宰德派(被称为努克塔维派)。此外,现已成为世界性宗教的巴哈依教也出自什叶派。

什叶派信奉的伊玛目教义。伊玛目在阿拉伯语中原义是祈祷主持的意思。逊尼派中该词还是如此。在什叶派中,伊玛目代表人和真主之间的中介,有特别神圣的意义。《古兰经》中的隐义,只有通过伊玛目的秘传,信众才能知其奥意。

按什叶派教义,伊玛目只能来自穆罕默德的家属后代。阿里、哈桑、侯赛因是全体什叶派共同信奉的最早三位伊玛目,之后有多少伊玛目各支派有不同意见。

当代什叶派内部分为十二伊玛目派、五伊玛目派、七伊玛目派、阿拉维教派等分支。其中十二伊玛目派认定从阿里开始,总共有过十二位伊玛目,前十一名逝世后,第十二名伊玛目隐遁,将在世界末日之前重现。而七伊玛目派以阿里的第六代后裔伊斯玛仪为宗,受新柏拉图主义影响,建立了复杂的宗教哲学体系。

以上每一宗派之下还分成多个分支。

基本教义

1、除信安拉、《古兰经》和先知穆罕默德这些伊斯兰教的共同信条外,信仰伊玛目是什叶派的基本特点,并被定为信条之一。认为伊玛目是继穆罕默德之后穆斯林世界的领袖,伊玛目的权力应属阿里及其后裔。但在伊玛目的神性大小和数目多寡等问题上,内部的见解不一。栽德派认为伊玛目是安拉确定的,经穆斯林大众选举而产生的有学问、有德行、有自卫能力的成年男子。十二伊玛目派认为从阿里开始至马赫迪而终的十二代伊玛目均是依安拉的意志,通过先知穆罕默德或前一任伊玛目相延而指定的阿里和法蒂玛的后裔,不论是成年人还是孩童均可担任;伊玛目还拥有一切"表学"和"内学"知识,具有免罪性,能显示奇迹,是安拉和世人的中介。伊斯玛仪派则主张,伊玛目是自安拉而流出的神质,在人类发展的七个历史时期中,开创每个新时期的先知都有依次相替的七个伊玛目相随,阐扬先知所带来人间的天启。而最后一个伊玛目又上升为下一个时期的先知。在伊斯玛仪派的一些支系中,还有伊玛目即安拉化身的主张。

2、隐遁伊玛目和马赫迪思想。伊本哈乃菲叶于700年逝世后,凯萨尼派提出他并没有死,而是隐遁于麦地那以东的一座山中,在将来某个时候将以马赫迪──救世主的身份重现人间。尽管什叶派各支派对谁是隐遁伊玛目和将来的救世主意见不同,但他们一致认为安拉不会让人间一刻没有精神领袖──伊玛目。所以,最后的一位伊玛目没有死,只是隐藏在人所不知的地方,将有一天重现人间,铲除暴政与邪恶,使人间充满正义。他们还认为在伊玛目隐遁期间,要有经过专门培养的教法学家,根据经、训原则和伊玛目的教训,管理穆斯林的政教事宜。

3、内学和流溢说。伊斯玛仪派发展了内学思想,认为天启的经典除了字面的表义外,还有常人不知、只有伊玛目知道的隐义,只有通过伊玛目的秘传,信徒才能得悉其奥秘,进入宗教的更高境界,故该派也常被称为内学派。在他们看来,《古兰经》和圣训的表面意义不是最重要的,因而有一些支派曾因此一度废除伊斯兰教法,不履行五功,不要清真寺等。伊斯玛仪派还创立了一种受新柏拉图主义影响的宇宙流溢说。认为安拉的表现形式是被称为宇宙理性的知识,由这种宇宙理性流溢出宇宙万物。这种流溢说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该派各支系的学说中。

4、崇拜伊玛目陵墓。由于什叶派信仰并尊崇伊玛目,而且有几位伊玛目是被政敌杀害或暗害的,因此认为这些伊玛目既是超凡的领袖,又是以身殉道的先烈,从而十分敬重他们的陵墓,经常前往参谒吊祭,缅怀他们的功绩,或哀悼他们的殉难,并为自己求取福泽。

5、塔基亚原则。什叶派在长期受压制的情况下,为了保存自己而采取的一种自我掩护手段,即允许该派穆斯林在遇到难以抗拒的压力时,可以隐瞒自己的信仰,而且应在外表上承认流行的宗教,以免遭受迫害而作无谓的牺牲。

教法原则

在法学原理方面,什叶派各分支均承认《古兰经》、圣训为立法原则,一般不承认"公议",他们认为众人的公议不一定正确,而伊玛目的判断才是最可靠的立法依据。他们认为,创制教法的大门一直敞开,没有关闭,在伊玛目隐遁期间由具有创制教法条件的法学权威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法例演绎,每个什叶派穆斯林都必须随从一位在世的教法学权威。在具体法例方面,该派主张农产品的天课税率不是十分之一,应是五分之一。准许实行临时婚姻制,即根据男女双方协议确定婚姻期限,届满后自行解除。什叶派一般的教法学思想与逊尼派较为相近,各支派中最接近逊尼派的是栽德派,他们不否认前三任哈里发的合法性,不相信隐遁伊玛目,不承认临时婚姻制和塔基亚。

与逊尼派相比,什叶派教义主要有以下独特之处:(1)继承权上的正统主义和马赫迪(救世主)观念。认为阿里及其后代为合法的哈里发;阿里及其后代为政教合一的首领伊玛目,他们从不犯错误;末代伊玛目已经隐遁,并将以马赫迪(救世主)身份再现,在末日来临前消灭世界上的一切非正义现象。(2)对统治者态度含糊。逊尼派一般强调秩序,尊重统治者(即使是独裁者也是如此)。而什叶派则认为,在伊玛目隐遁的情况下,没有哪位人间的君主是完全合法的,因而在理论上具备挑战当权者的可能。(3)独立的经典。什叶派有本派的圣训(四圣书),并认为《古兰经》有隐意(删去了关于阿里继位的内容)。(4)完善而严密的教阶制。什叶派有相对严密的教阶制,包括大阿亚图拉、阿亚图拉、"霍加特伊斯兰"(伊斯兰权威)、"穆巴拉赫"(信使)、穆智台希德、"塔利布"(在校宗教学生)六级,其中大阿亚图拉宗教威望最高。由此形成相对严密的组织体系。而逊尼派以清真寺为单位,各寺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信众组织性较差。(5)崇拜圣徒和圣陵。什叶派把阿里、侯赛因及其他伊玛目视为圣徒,他们的陵墓即为圣陵,什叶派信徒要经常朝拜这些圣陵。(6)独特的宗教节日。如阿舒拉节。(7)为应付逊尼派压制,允许隐瞒什叶派身份(称"他欺也")。

另外,由于历史原因,什叶派宗教情感狂热,并具有强烈的悲情主义色彩,最能显示这点的是阿舒拉节中自我鞭打表示哀悼的方式。

信仰与制度

与逊尼派的六大圣训集不同,什叶派有自己的四圣书,即什叶派自己的四大圣训集。 什叶派有不同于逊尼派的宗教学者等级制度,包括大阿亚图拉、阿亚图拉、霍贾特伊斯兰三个等级。只有极少数的什叶派宗教学者(乌莱玛)才能达到大阿亚图拉的等级,比如伊朗前最高精神领袖霍梅尼。

十二伊玛目什叶派主张伊玛目是真主指定的穆斯林社团政教领袖,有传自穆罕默德的真光,具不谬性,并坚信末代伊玛目已隐遁,终将以马赫迪身份复临人世,恢复正义。其经注学尤为强调《古兰经》的隐义,唯有伊玛目才深知其玄奥。圣训学有经伊玛目传述的圣训集四圣书及其注释。教法学以经、训和伊玛目的教法判断为立法原则,伊玛目隐遁后由权威教法学家公议,对伊玛目的判断作出解释,并以理智为补充。

圣地

除了所有穆斯林的圣地麦加和麦地那之外,什叶派穆斯林还有几个另外的圣地:

纳杰夫,位于伊拉克,阿里葬于此地。

卡尔巴拉,位于伊拉克,侯赛因殉难并埋葬于此。

马什哈德,位于伊朗,什叶派第八伊马目阿里里达埋葬于此。

分布情况

海湾地区什叶派人口最为集中,其中伊朗、伊拉克为什叶派大国。此外,中亚地区也有大量什叶派教徒,其中阿塞拜疆(61%)、巴基斯坦(25%)、阿富汗(15%)什叶派人口最多。我国新疆境内也有什叶派"七伊玛目派"教徒。由于逊尼派的压制和什叶派隐瞒信仰的"他欺也"原则,什叶派的具体人数无法准确统计或被大大低估。其实,即使是在传统逊尼派地区,也有什叶派存在。如马来西亚曾宣布什叶派为非法,证明东南亚也有什叶派分布。

什叶派伊玛目列表

十二伊玛目派

1. 阿里伊本艾比塔里卜 (600年 - 661年)
2. 哈桑伊本阿里 (625年 - 669年)
3. 侯赛因伊本阿里 (626年 - 680年)
4. 阿里伊本侯赛因 (658年 - 713年)
5. 穆罕默德巴齐尔 (676年 - 743年)
6. 贾法里阿斯—萨迪克 (703年 - 765年)
7. 穆萨卡齐姆 (745年 - 799年)
8. 阿里里达 (765年 - 818年)
9. 穆罕默德塔基 (810年 - 835年)
10. 阿里哈迪 (827年 - 868年)
11. 哈桑阿斯卡里 (846年 - 874年)
12. 穆罕默德马赫迪 (868年 - ?)(隐遁的伊玛目)

七伊玛目派
1. 阿里伊本艾比塔里卜 (600年 - 661年)
2. 哈桑伊本阿里 (625年 - 669年)
3. 侯赛因伊本阿里 (626年 - 680年)
4. 阿里伊本侯赛因 (658年 - 713年)
5. 穆罕默德巴齐尔 (676年 - 743年)
6. 贾法里阿斯—萨迪克 (703年 - 765年)
7. 易司马仪伊本贾法里 760年(隐遁的伊玛目)

一个美国人信奉伊斯兰
一个美国人信奉伊斯兰

十七岁以前,我和大多数美国人略有不同。我生长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相当贫瘠的牧场里,家里饲养着150 - 200头牲畜,以此来提供牛奶、奶油及肉类。

我的父亲为一家伊斯兰食品市场提供肉食,那地方离洛杉矶市区的伊斯兰中心还有几个街区。我的父亲起初是一个无神论者,自从有一次,他偶然读过《圣经》后,他就成了一个一神教徒。

他曾有许多穆斯林朋友,但他们现在都离开加利福尼亚州了。我的母亲是一位天主教徒,和基督教有些相似。我和兄弟姐妹们都接受学校家庭的教育,或许大家知道,大多数参加这种教育的家庭都信奉基督教,在接下来的8年多时间里,我们加入一个由家庭学校赞助的组织,我也因此了解了原教旨主义基督教。

随着知识的增多,我已能分辨出其中有许多盲目的教条主义信条,尤其在我发现这些祈祷者实际上是在向耶稣祷告时,更让我感到惊讶。过去我只知道耶稣是上帝的儿子,随着对基督教的深入了解,我发现最荒谬的是:众多基督徒所坚守的,是他们的灵魂得到超度的优先权。慢慢地,我发现自己不可能成为一个基督徒。

与此同时,我开始着迷于重金属音乐,尽管家里其它人都不喜欢。我也变得脏乱不堪,我和父母的关系开始变僵,即使在写这篇文章时,我对此事也深感遗憾。

今年初,我开始听一些基督教电台的"预言专家"编制的预示世界末日情景的不着边际的音乐。他们支持和拥护种种反叛理论。

犹太人对犹太爱国主义的疯狂支持以及对 "伊斯兰威胁论"的如火如荼的鼓吹引起了我强烈的兴趣,为了解开这种疑虑,我开始研究犹太教和伊斯兰的有关经典,没有过多久,我便发现,福音传教士所坚守的信仰,如"原罪"内容和"上帝言语"的可靠性使我不能接受。

我开始寻求适合我的信仰。或许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当我和爷爷、奶奶来到加利福尼亚的圣安娜,我的奶奶是一位计算机能手,她帮助我上了美国网,我想在网上找份工作,顺便也访问了"美国在线"的宗教网站,在那里,对伊斯兰教的讨论,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发现伊斯兰教的信条和实践规定很适合我的神学观点、智力水平及基本的做人道理。伊斯兰宣扬的神并非人化的生物,而是一种超乎人理解范围的、卓越超群的、独一无二的、不可分割的存在。

伊斯兰的经典《古兰》,对于不懂伊斯兰的人是不能理解其中的奥秘的。无需罗马教皇和教士这些中间阶层,所有穆斯林在接受一定教育之后,都可以自己思考和理解《古兰》,还有,伊斯兰教认为不是所有的人都下火狱等等。

在我读《古兰》英译本后,我越发相信这114章中所蕴藏的真主教义的真实性,在我的思想形成期,我是和穆斯林兄弟们生活在一起的,因此也很了解他们,他们并不像新闻媒介所描述的那样是嗜杀成性、残酷无比的恐怖主义者,或许这种感受还将继续引导我探究下去。

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我已决定皈信伊斯兰,上个星期(1995.11),我去了一家伊斯兰社会组织,告诉一位管理图书馆的穆斯林兄长,我想成为一位穆斯林,他给了我一些很好的阅读材料。感赞真主,上个星期五,我皈依了伊斯兰。

苏莱曼(美国) 马立东 译

清真寺的五大功能
清真寺的五大功能

清真寺的五大功能

今天是伊斯兰历1436年新年的开始,在这样一个日子到来的时候,我们不禁会想起穆圣(祈主福安)和圣门弟子们历尽艰辛从麦加迁徙到麦地那的壮举。伊斯兰历被称为“希吉莱历"(意为迁徙),它是以穆圣(祈主福安)和圣门弟子的迁徙的那一年作为纪元(历史纪年的起算年代)。世界上有许多历法,绝大多数是以某人的诞辰作为纪元的,比如世界上通行的公历,就是以耶稣(尔萨圣人)诞生的那一年作为纪元的。穆圣(祈主福安)是万圣万贤的领袖,一切被造物中最受真主喜爱的,尽管如此,伊斯兰历并没有以他诞生的那一年作为纪元,也没有以他为圣的那一年作为纪元,而是他为圣十三年后的迁徙作为纪元。公元622916日(时值教历三月),穆圣(祈主福安)与艾布·伯克尔等离开麦加,当月27日到达麦地那。公元639年,欧麦尔任哈里发期间,与大家协商后决定提前两个月,把公元622716日(教历元月)定为伊斯兰教历的元年元旦

伊斯兰的核心理念就是为主喜,为主怒,为主奉献一切。当年,圣门弟子在麦加受尽多神教徒的压迫,为了捍卫伊斯兰、捍卫信仰,放弃了自己的家庭、亲人和财产,背井离乡远赴麦地那。迁徙的精神就是为真主奉献一切。当年,圣门弟子们得到穆圣(祈主福安)的指示,纷纷秘密迁徙。古莱氏人谋划暗杀先知,真主襄助了先知和艾布·伯克尔,他俩当夜就迁徙出走了。当古莱氏人的计划落空后,第二天就派人追击先知,并悬赏一百峰骆驼。先知和艾布·伯克尔在绍尔洞避难,三天没有出来。第四天,两人从洞中出来,沿红海边绕道奔赴麦地那。真主曾经在此之前,让穆圣(祈主福安)一夜之间从麦加禁寺疾行到了古都斯(耶路撒冷)的远寺,又从那里起程登霄,遨游了七层天,当夜就返回了麦加。我们不禁要问,真主是伟大的主宰,穆圣(祈主福安)是封印万圣的至圣,真主完全有能力让先知瞬间从麦加到达麦地那,为何还要受那么多艰难困苦才到麦地那?这是在告诉我们:信仰需要奉献,更需要承担,受难的过程是必须的。否则,回赐那么容易获得吗?乐园那么

容易进入吗?乐园的高品如何获得呢?就是通过克服艰难困苦才得到的。当我们遇到艰难险阻的时候,万万不可抱怨,要知道这是真主的考验,这是升高品级的媒介。穆圣(祈主福安)在到达麦地那之前,在库巴村建立了(迁徙后)伊斯兰史上的第一座清真寺。先知到达麦地那后,立即投身建设圣寺,“一切清真寺,都是真主的,故你们应当祈祷真主,不要祈祷任何物。"(72:18)伊斯兰新年到来之际,我们不禁想起穆圣(祈主福安)的迁徙,想起先知到达麦地那后的第一件事情——建设清真寺。因此,今天我们围绕清真寺展开学习。伊斯兰初期,地球上的清真寺并不多。在真主的襄助之下,清真寺越来越多,遍布全球。对于阿拉伯人来说,中国很遥远,也就有了“知识远在中国,亦当求之"的说法。知感真主,据官方统计,我国有近四万座清真寺。清真寺是穆斯林的中心:崇拜中心、教育中心、文化中心、服务中心、更是宣教中心。清真寺的功能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着伊斯兰的生存和发展。然而,我们的现状是:清真寺越来越多,但许多地方的教门还是在滑坡,甚至落后了。清真寺越来越多,礼拜的人越来越少,有的清真寺甚至成为了纯粹的旅游景点供游客参观。这些都是为什么呢?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没有发挥清真寺应发挥的作用。清真寺,阿拉伯语名为“麦斯志德(مسجد)",大寺名为“贾米尔(جامع)",此词有两个意思,其一:聚合,意为将大家聚集在一起;其二:综合、全面,意为清真寺的功能是全面的。清真寺各方面的功能受到局限,没有发挥出来,那么教门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甚至滞后。清真寺的第一大功能就是崇拜功能。“麦斯志德(مسجد)"原意就是叩头的地方。建设清真寺就是为了成立者麻提(集体),让更多的人礼拜。住在清真寺附近的人居然长期不来清真寺礼集体拜,那修建清真寺有何用?穆圣(祈主福安):“礼拜是教门的支柱,恪守拜功者,力行了教门;撇弃拜功者,毁坏了教门。"清真寺的第二功能就是教育功能。穆圣(祈主福安)在麦地那建立圣寺后,积极投身教育事业,随时随地教导周围的圣门弟子,培养他们成为了后人无法企及的一代精英,正是他们将伊斯兰推向了全世界,才有了伊斯兰的辉煌。教育功能已在许多清真寺消失,寺里没有念经的满拉(学生),教门就难以继承。知感真主,我们南关清真寺重建之后,各方面都在发展,满拉人数不断增加,阿訇们也在积极努力地为学生们教授知识。祈求真主,回赐所有为我寺教育工作付出努力的同胞们!清真寺的第三功能就是文化功能。我们伊斯兰需要文化来传播。伊历六年,穆圣(祈主福安)率领2000人去麦加(当时由古莱氏人控制),准备进行副朝,却受到古莱氏人的阻挡。后来,双方经过艰难协商达成著名的《侯德比亚和约》,穆斯林当年返回麦地那,第二年前往麦加还补副朝。一位圣门弟子护着先知一边巡游克尔白,一边慷概激昂地吟诗,诗词内容十分尖刻,句句针对周围观看的古莱氏人。有人欲阻止那位圣门弟子在克尔白吟诗,穆圣(祈主福安)说:“不要阻止他,他的诗比箭更加伤害敌人。"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一下子压制住了古莱氏人的嚣张气焰。有一次节日之际,一些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人在圣寺里耍武术,穆圣(祈主福安)的家就在寺旁,阿伊莎非常想看看,于是穆圣(祈主福安)把他们叫过来表演,于是阿伊莎的下巴压着先知的胳膊,身体依偎着先知,两人一直在看阿比西尼亚人的杂耍。先知感觉到手很困,于是问阿伊莎:“看够了吗?"阿伊莎已经看够了,只不过她想知道先知到底有多爱她,于是,她故意说没看够。这一方面说明了先知善待妻子,另一方面说明先知曾亲自观看了武术表演。几年前,本人作为城东区政协委员提交了一份委员提案,内容是请求政府拨专项资金,帮助宗教寺院建立图书室。区政府专门立案,下拨专项资金,为各个清真寺建立了图书室。知感真主,我们南关清真寺图书室将于今日开放,大家可以去参观阅览。同时,欢迎大家捐献经书。清真寺的第四功能就是社会功能,即服务功能。穆圣(祈主福安)非常重视接济穷人。有一次,圣寺里来了许多穷人,他们甚至没有衣服穿,将毡套在头上遮蔽羞体。于是,先知号召大家资助这些穷苦人,大家纷纷捐钱捐物,圣人非常高兴。这就是清真寺的社会功能发挥到了实处。其实,清真寺的外格夫(公益财产)房产如果真正发挥到它的作用的话,那么清真寺不仅不需要向大众化钱粮(募捐),还会有足够的财力做一些慈善事业,让更多有需求的人得到益处。清真寺的第五功能就是宣教功能。伊斯兰始终需要通过清真寺这一中心不断地向外界宣传。我们扪心自问:我们清真寺的宣教功能发挥了多少?穆圣(祈主福安)说:“参加集体晨礼和宵礼的人,请以伊玛尼为他见证。"早上来礼晨礼的都是优秀的人,晨礼后的瓦尔兹是讲给这些优秀人的,但是我们有没有关心那些没有来清真寺礼拜的人?我们在接受大众邀请时,借机向通常不来清真寺的同胞(特别是妇女)宣讲教义,传播伊斯兰,这一工作我们已经做了十一年。但是,宣传伊斯兰仅仅局限于此吗?伊斯兰是全人类的,是对全人类的疼慈,但我们有没有传达?穆圣(祈主福安)时期,有非穆斯林来进入圣寺的话,不像我们现在许多的清真寺,一看到非穆斯林就高声呵斥,而是让他坐在一旁,观看穆斯林礼拜。祈求真主襄助我们更加努力地发挥清真寺的崇拜、教育、文化、社会、宣教五大功能。

来源:伊斯兰之光

开发 midade.com

丝绸之路文明对话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