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穆斯林的补给

关于阿舒拉日的三十个观点
关于阿舒拉日的三十个观点

关于阿舒拉日的三十个观点


一切赞颂全归安拉,祈求安拉赐福被选拔的使者。

最近伊斯兰民族将要经历一件大事,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前辈民族,那就是阿舒拉日,在本文中,我想通过圣训总结出自己对这一天的一些重要观点。

1:阿舒拉日是在人类征程中发生的历史事件,围绕着信仰与悖信而产生,所以即便是在蒙昧时期,人们也在这一天斋戒,如阿依莎(求主喜悦她)所言:"蒙昧时期的古莱氏人在阿舒拉日斋戒"。(两大圣训集辑录)。并且有经人也在这一天斋戒,并把这一天当作节日,这都辑录在两大圣训集中.


2:阿舒拉日把不同血统、不同语言甚至是不同时代的穆斯林民众相互联系在一起,因为这一天源自于穆萨和与他同仇敌忾的信士们,然后由拥有共同信仰的人传承。


3:培养信士,使他们发自内心的相互喜欢,团结,因为通过斋戒,人类共同纪念他们的教胞和穆萨(求主赐予他平安)所经历的历史事件,那些前人受到被悖信者的残酷折磨。

4:阿舒拉日证明了先知们互为盟友,正如在圣训中所言:"我比你们更加追随穆萨"。


5:阿舒拉日的斋戒证明了这个民族比先前的民族更加追随他们的使者,他们背离了本民族的先知,正如两大圣训集辑录的:"你们比他们更应该追随穆萨"。这是安拉那里穆罕默德的民众的特点,正因为此才能在复生日作证众先知已经传达了使命。


6:阿舒拉日教育穆斯林同胞的兄弟情,因此使者(求主福安之)说:"你们比他们更该追随穆萨",这一关系只因信仰而被构建,否则从血统来看有经人自然更加亲近穆萨(求主赐予他平安)。

7:阿舒拉日提醒全体人类安拉对安拉的盟友的援助,,这会促使人的内心在每一年寻求胜利和胜利因素。

8:阿舒拉日同时也提醒全体人类,安拉会挫败敌人,这会给内心带来希望和乐观。


9:阿舒拉日证明了对于穆斯林来说胜利的形式多种多样,胜利有时并不仅是战胜敌人,获取战利品,更有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毁灭援助了全体穆斯林,比如穆萨所经历的阿舒拉日(求主赐予他平安),又如在壕沟战役中先知所经历的事情一样。

10:阿舒拉日证明穆斯林必须要和多神教徒做出区别,即使是在功修方面,如圣训所言:a:当有人对先知(求主福安之)说:"犹太人和基督徒把这一天当作节日",先知(求主福安之)说:"你们斋戒";b:先知(求助福安之)命令人们在阿舒拉日前一天和后一天都斋戒",(艾哈迈德传述)。


11:思考关于阿舒拉日斋戒的圣训的人都会发现,圣门弟子们明确知道穆斯林和多神教徒要有区别,因为当他们知道有经人也在这一天斋戒时,立即询问安拉的使者(求主福安之):"那犹太人和基督徒也在这一天斋戒",如他们说:"安拉的使者啊,你已经教育我们要有别于犹太人和基督徒,但是现在他们也在斋戒,我们要怎么样才能与他们不同?"

12:阿舒拉日证明了犹太人自古以来喜欢把一些事件当作特殊的节日来纪念,如把阿舒拉日也作为节日,艾布.穆萨(求主喜悦他)传述的圣训:海波尔人曾在阿舒拉日斋戒,并把这一天当作节日,在这一天让妇女们戴上首饰,身着华装。(穆斯林圣训集辑录)。

但是安拉只给我们制定了两个节日,没有第三个。

13:阿舒拉日证明了犹太人和基督徒在生活中的矛盾,他们重视阿舒拉日的斋戒,尽管并不是他们信仰的必须要求,而仅仅是效仿穆萨(求主赐予他平安),却放弃了信仰的根本--对安拉的崇拜、对安拉使者(求主福安之)的追随。

.

14:阿舒拉日证明在尊贵和地位方面任何事物都不能和主命义务等量齐观、相提并论,因此当安拉为这个民族将莱曼丹月的斋戒定为主命后,阿舒拉日的斋戒就成为自由选择的功修,因此先知(求主福安之)说:"安拉说:我的仆人为了接近我而做的的功修中,没有比主命功修更被我喜欢的"这是一段古都斯圣训,(两大圣训集共同辑录)。

15:阿舒拉日也表明了副功不一而同,

因为:

阿拉法特日的斋戒可以消去过去一年和下一年的罪过;

阿舒拉日的斋戒消去过去一年的罪过。

所以信士会更加勤奋的去做最优越,最完美的事情。

16:阿舒拉日的斋戒证明了教法简单易行,因为安拉的使者(求主福安之)说:"愿意在这一天斋戒的人斋戒,愿意放弃斋戒的人放弃"。(两大圣训集辑录)。

17:阿舒拉日的斋戒证明了安拉的慷慨伟大,因为他给微小的工作以巨大的报酬,因为一天的斋戒就饶恕了一年的罪过。
18:阿舒拉日的斋戒证明了在先知(求主福安之)去世前,伊斯兰民族的教法立法过程中存在部分教律被废止的情况,因为阿舒拉日的斋戒曾是主命后来被废止而成为可嘉的圣行。
.

19:阿舒拉日斋戒的主命的以及其他律法的废止证明了安拉的智慧——他为所欲为的创立和规定,他创造他所选择创造的。
.

20:阿舒拉日的斋戒证明,前辈民族用他们的行为对安拉表示感谢,犹如用语言感谢一样,穆萨(求主赐予他平安)用斋戒表示他对清高的养主的感激之情,这是众先知所用的方式,犹如达乌德(求主赐予他平安)所做以及最后的先知(求主福安之)礼站夜间拜,别人问及时说:"难道我不应该成为一个感谢的仆人吗?"(两大圣训集共同辑录)

21:思考关于阿舒拉日斋戒的圣训的人都会发现,不能责备在阿舒拉日没有斋戒的人,伊本.欧麦尔(求主喜悦他)曾放弃这一天的斋戒,除非是和他平时的习惯性斋戒相重合时才斋戒,(布哈里圣训集辑录)。即便如此,其他的圣门弟子们(求主喜悦他们)并没有因此而责备他。

22:阿舒拉日的斋戒给人们打开了争相行善的大门,先知(求主福安之)说明了阿舒拉的优越性之后,提到人们可以自由选择,并应该和别人竞争行善。

23:阿舒拉日的斋戒教育人们只要是合理的分歧导致的不同行为,就不应该相互否定,因此圣门弟子们当时有人斋戒,也有人不斋戒,但并没有任何人指责对方错误或者认为对方信仰有所欠损。

24:阿舒拉日的斋戒表明了对安拉和他的使者(求主福安之)的命令的迅速回应,两大圣训集辑录的塞里买(求主喜悦她)传述的圣训,先知(求主福安之)派遣一男子在阿舒拉日宣告大家,已经吃东西的人可以继续吃或者斋戒,而没有吃东西的人不要再吃。人们直接响应这一号召并未追问,也没有争辩,赶紧付诸行动,这说明了穆斯林在行为上应该积极实践安拉的命令。

25:圣门弟子们(求主喜悦他们)曾教育他们的小孩斋戒,正如拉比尔.宾提.麦吴泽(求主喜悦她)传述的圣训说:"并让孩童也斋戒……"。(两大圣训集传述)。

26:关于圣门弟子们(求主喜悦他们)培养他们的孩子们在阿舒拉日斋戒的习惯,证明了在社会中应该显示信仰的标识,即便是在未成年人身上,以便培养他们的信仰归属感。


27:认真培养担待和忍耐的精神,因此圣门弟子们(求主喜悦他们)培养他们的孩子习惯斋戒,甚至拉比尔.宾提.麦吴泽(求主喜悦她)传述的圣训说:"如果他们中有人哭泣,我们就给他们羊毛做的玩具"。(两大圣训集传述)。


28:阿舒拉日的斋戒表明可以接受没有被伊斯兰教法否认的有经人的信息,因为这一天是安拉拯救穆圣圣人免遭淹没的日子,这是来自有经人的消息,有可能先知(求主福安之)受安拉启示而证实了这一信息,这也表明了对敌人也要无保留地做到公正。


29:我们比否认穆萨的有经人更追随穆萨(求主赐予他平安)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即使没有见过他,我们也相信他,信仰他,不像他的民众一般否认他。

2:他像我们的先知一样,确已号召人们认主独一,从这一方面他们毫无区别。

3:我们作证他已经传达了安拉的教门,完成了他的使命。

4:我们不会中伤侮辱他(求主赐予他平安),不同于那些诬陷他的人,"信士们啊!你们不要仿效冤诬穆萨的人们。真主已为他洗雪冤诬……"。

5:我们作证如果他生活在先知(求主福安之)的时代,一听到先知的信息就会追随他。.

6:从信仰方面我们归信他所传达的信息,即便是我们没有阅读过。

7:我们作证所有穆萨的民众中没有追随先知(求主福安之)的人,穆萨都与他们毫无关系。

8:先知(求主福安之)和穆萨所带来的信息来自同一个渊源。如同乃扎西所言。两大圣训集传述。

这是部分益处和观点,祈求安拉使我们从中获益,祈求安拉援助他的宗教,他的经典,他的先知(求主福安之)的道路。.

合格的宣教员
合格的宣教员

宣教者的条

宣教者所承担的责任和工作,就本质而言,是众使者的使命,因此,宣教者必须具备一些重要的条件,如深刻理解、信仰坚定,临近安拉。失去这些条件,无法可以替代;如果不够,则要加强。因而有必要在下面对此加以阐述。
 
第一 深刻领会
知先于行
关于知先于行,安拉说:应当知道,除安拉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你应当为你的过失而求饶……"4719
该节启示里,安拉将知先于行,事实上就任何工作而言,做的人必先知其目的而后为实践这目的去工作。如果在各项工作中是知先于行的话,那么,对宣教者而言就更当如此。因为他要确立的是安拉的教门,关联到众世界的养育之主,作为宣教者就必须明确了解自己要宣传什么?根据教律说什么?做什么?不做什么?如果他对这些必须的知识一无所知的话,他就会陷入盲目工作,思想混乱的境地,在关系到安拉和安拉使者的问题上说些无知的话,产生的负作用更大,甚至由于无知而是非颠倒,善恶不辩,合法、非法混淆。因此,每个宣教者必须学习安拉的律法,了解什么是合法或非法,什么是允许或禁止,什么可以演绎推理,什么不该演绎推理,同时要了解《古兰》、《圣训》及教法所载的教律依据。作为穆斯林他应不断充实这些方面的知识,以使他宣教的内容明确无误,召唤真理,劝戒谬误。

识的重要性
关于正确的知识和知识分子在《古兰》和《圣训》中都予以高度肯定,并要求人们不断充实知识。
安拉说:说:'我的主啊!求你增加我知识。"20114
说:安拉将你们中的信道者升级,并将你们中有学问的人提升若干级。"5811
《圣训》说:安拉给人以幸福,便是使之理解教"。安拉将有知识的人视为作证独一的安拉的见证,与安拉的作证和天使的作证并列,这是对他们的认可和信任。"
安拉说:安拉秉公作证: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众天使和一般学者,也这样作证: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他是万能的,是至睿的。"318
有知识的人其知识不仅有益于他个人,还应通过他的传播指导帮助他人认识信仰安拉,正如伊玛目·艾哈默德··罕百里所说:们对知识的渴求尤胜于对饮食的需要,就饮食而言,一日二、三餐足矣,而知识的扩充却是更多的。为此,求知胜于副功拜。"关于这点艾卜·哈尼法、沙菲尔、马立克等诸伊玛目均予以肯定。圣训对学者更予以祝贺:在天与地的均为学者祈求恕饶;安拉与天使向传播知识者予以美好祝愿。"宣教者应不断充实,提高有关教门的知识,并传授给人们,获得经训中所予以肯定的美好恩典。

深刻理解
关于后世复活的知识,《古兰》启示一再阐明、提醒,但为许多人所忽略,它能警示人心,约束行为,使人不致沉湎于今世物欲之生活,认识到人生短促,回归安拉后将不再复返,漫漫长途,其生前所有的一切无益于他,只除过对安拉敬畏之心和行为,他应为此而作好充分的准备。
安拉们当以敬畏做旅费,因为最好的旅费是敬畏。"2197
对这一人生命题须认真考虑,短暂人生之后是漫漫的复活之旅,其归宿如何?火狱?!其间满是不幸与痛苦,是天园?!与安拉相邻,充盈幸福与欢乐。对于这暂时未知和重大结局,只有满怀畏惧与希望。但只有智者为此而畏惧,愚者浑浑;然只有为之工作者才满怀信心与希望,懒汉茫茫然。有关后世的知识人们了解甚少,求知的学生也不予以重视,一个人尽管他掌握了大量的经训知识,律法规定,可谓满腹经伦,口若悬河,但他缺乏关于后世的知识,则他不能称作学者。后世的知识是知识的精华,是知识之要旨。每一个穆斯林都需要掌握这一知识,学者尤为需要,宣教者更应渴求,我们将这项知识命名为深刻领会"。早期的圣门弟子如饥似渴地学习、领会这一知识,致力于消除顺主、宣教道路上的阻碍,全身心地投入到功修、圣战、宣教的职责中去,直到安拉使他们信仰笃诚,信念愈坚。
深刻领会建立在对《古兰》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安拉降示经典旨在让人思索了解其意义与精神,而非仅供阅读用。
安拉说:这是我所降示你的一本吉庆的经典,以便他们沉思经中节文,以便有理智的人们觉悟。"3829
说:们怎么不沉思《古兰》呢?难道他们心上有锁吗?"4724
在思索中阅读《古兰》,能使人明白安拉他的召唤,前往的途径,响应安拉召唤者的荣耀。也使人知道与此相反的三条;依卜利斯及其同伙的蛊惑,引诱的方式,受诱惑所遭致的不幸与惩罚。宣教者了解这些都是必要的,这会使他虽置身于社会而如同亲临后世一般,对人们认识不清而众说纷纭之事,他能明辨真伪,识别正道与迷途。意志坚定,生活充实,满怀希望,谨记后世,不贪今生,与他人的人生境界不同。

深刻领会的要素
关于深刻领会它有许多要素,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不外乎两点:第一、宣教者要了解自己的人生目的及他在人们心目中所处的地位;第二、不恋生活享受,紧记后世教诲。关于这两点分述如下:

宣教者要了解自己的人生目的及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其它的目的?
贵的《古兰》答复了我们的询问,它将人分为两类:
第一类:以吃喝享乐为其人生目的,此外,再无所求,他们利用生命的机会,追求享受。在他们看来,死亡之后就是彻底的毁灭与消失,再无生命,这类人最可卑与不幸。
安拉说:不信道的人们,在今世的享受,是象牲畜样饮食,火狱是他们的归宿。"4712
安拉明确指出不信安拉之人的生活如同牲畜一般,只是在形象、形式以及归入火狱方面有所区别而已,他们的生活目的如此,他们在人们心目中也只是迷误、堕落的象征,最终的归宿是火狱。
安拉说:这等人叫你们入火狱,安拉却随意地叫你们入乐园和得到赫宥。他为世人阐明他的迹象,以便他们觉悟。"2221
第二类:他们了解真理,明确人生目的。他们懂得安拉是他们的造化之主,他们有义务敬拜安拉,他们将回归于他。
安拉说:创造精灵和人类,只为要他们崇拜我。"5156)又说:人啊!你必定勉力工作,直到会见你的主。"846
们的人生目的是敬拜安拉并为此而奋斗,召人于正道。以高尚的工作建设社会,引导真理,指导人们的人生之路,这是他们今世社会的目的。此外,比之更崇高的目的是追求安拉的喜悦。
安拉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应当鞠躬,应当叩头,应当崇拜你们的主,应当力行善功,以便你们成功。你们当为安拉而真实地奋斗。他拣选你们,关于宣教的事,他未曾以任何烦难为你们的义务,你们应当遵循你们祖先易卜拉欣的宗教,以前安拉称你们为穆斯林,在这部经典里他也称你们为穆斯林,以便使者为你们作证,而你们为世人作证。你们当谨守拜功,完纳教课,信托安拉;他是你们的主宰,主宰真好!助者真好!"2277──78
这就是穆斯林的人生目的和责任,敬拜安拉,并为之而奋斗;克制私欲,顺服安拉并远离罪恶;以他手中的笔发出的召唤,所拥有的财富和躯体为主道而奋斗直至伊斯兰的信仰之光照彻人间,安拉拣选穆斯林承担这一重大而又艰难的使命,引导人们崇尚真理,从黑暗走向光明。任何问题都不能放弃如此荣耀的使命,安拉以此使穆斯林得以荣耀,他们应该欣然接受努力复兴这一使命,并感谢安拉给予他们的这一殊荣。

不恋今生享受,紧记后世教诲
没有什么比贪恋今世享受更糟得了,它影响到对后世的认识和工作,有碍于为主道工作和宣教。贪图今世确是欲壑难填。为此安拉的使者(祈主慈悯他)形象地描述到:今世甜美葱绿,安拉确已委托你们代为治理以观察你们是怎样工作的,你们要提防沉湎于今世享乐和女色的诱惑。"
安拉也告诫说:们啊!安拉的应许确是真实的,所以绝不要让今世的生活欺骗你们。绝不要让滑贼以安拉的优容欺骗你们。"355
今世生活的诱惑蛊惑起人的本能,燃起他们的欲望。
安拉说:真的,你们喜爱现世的生活,而不顾后世的生活。"7520──21
说:你当避开那违背我的教诲,且只欲享今世生活者;那是他们的知识程度。"5329──30
一旦达到这种地步,他便不会再接受什么劝告与教导,也不再思索与考虑,无可救药。
如何才能避免成为欲望的奴隶呢?要确信生命是短暂的,复活是必然的,比较今后两世,强化对后世的认识。
安拉说:们所受赐的,无论什么,都是今世生活的给养和修饰。"2860
说:说:'今世的享受,是些微的,后世的报酬,对于敬畏者,是更好的,你们不受丝毫的亏枉。477
在思想上要坚信于此,但仅认识到这点还是不够,还须割断幻想,视今世为异乡,犹如即刻起程,使者穆罕默德(祈主慈悯他)说:早晨醒来,不要谈晚上如何、如何;夜幕降临,不要说明晨怎样。"说:我和今世有什么呢?我和今世是什么呢?只是树荫下急行的阴影,瞬间消失。"
如果依卜利斯以其青春年华,体魄强健诱使他纵欲享乐,那就让他看看现实中有多少青少年已先行一步埋于土中;如果依卜利斯不肯退却,一再唆使他,那就让他亲临墓地询问知情者有多少早尝死亡之果;再让他看看家乡父老,已寥寥无几。

游   坟
游 坟

游坟,有的地方称为“走坟"。阿拉伯语叫“贼亚莱"(探望坟墓)。它是部分地区的穆斯林群众的传统习俗。需要指出的是,游坟不是《古兰经》中的命令,不属于宗教功修,只是穆斯林的自愿行为。

我们每个人都要死亡,死后都要被复生,在复生日,真主将要根据每个人在今世所干的行为,赏善罚恶。真主说:{你们所逃避的死亡,必定与你们会面,然后你们将被送到全知幽明的真主那里,他将把你们的行为告诉你们。} (《古兰经》62:8)

穆斯林游坟的意义主要在于:游坟可以使人记起后世,想到死亡,并以此为借鉴,为自己死后的归宿作准备。其次游坟是为亡人做祈祷。穆圣说:“我从前禁止你们游坟,现在你们可以游坟了,游坟会使你们记起后世。"

伊斯兰初期,穆圣曾禁止人们游坟。就是因为那时人们刚信奉了伊斯兰教,一部分人还保留着蒙昧时代的恶习,边游坟,边说丑言秽语,伤风败俗。当人们彻底信仰了伊斯兰教,革除了不符合伊斯兰精神的恶风陋习,坚定了伊斯兰信仰,了解并遵行了伊斯兰教律时,穆圣才允许人们游坟。

现在,一些人的所作所为早已违背了穆斯林游坟的宗旨。他们在游坟的过程中装饰加固坟墓;给坟头添土;坟墓越堆越高,墓碑越做越大越豪华。以此来显示自己对亡人的尊重和孝敬。殊不知,这些做法都违背了伊斯兰教义,对自己和亡人都没有什么益处。

中国穆斯林多在开斋节游坟,而这也并非《古兰经》和圣训的教导,开斋节是吉祥喜庆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应当到清真寺参加节日礼拜,而后合家团圆,共庆佳节,然而很多人却将这个喜庆的节日弄成上坟节,他们甚至不到清真寺崇拜真主,却将游坟当成了头等大事。

事实上,游坟不一定非要赶在开斋节,而是在其他任何日子都是可以的。开斋节游坟并不是伊斯兰的命令,只是我们的风俗习惯罢了。

还有,诸如:在亡人去世后的七日、百日、周年(这些日子都是中国汉族纪念亡人的日子)等等一些日子,请阿訇为亡人游坟、诵经等举办类似的活动,这些根本就不是伊斯兰的规定,或穆斯林的习惯,而是模仿了非穆斯林的陋习,穆圣说:谁如果模仿其它宗教的行为或生活习惯,那么,他就不是我的教民

很多穆斯林在游坟的时候,要请阿訇在坟前念诵《古兰经》,之后一起做祈祷(杜阿),为亡人求饶。

值得指出的是,如果纯粹为了“搭救"亡人,替亡人做杜阿,则不一定非要到坟上去。因为真主是无所不知的,我们在任何地方祈祷真主,真主都可以听得到我们的愿望,所以没有必要一定在某个亡人的坟前祈祷。

还有的人,要为不同的亡人祈祷,就请阿訇在不同的坟前念经,这同样也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完全可以在同一次祈祷之中,请求真主饶恕不同的亡人即可。另外要注意的是,真主是否饶恕亡人,与亡人生前的善恶有直接关系,而不以我们的意志转移,我们所能做到的,只是通过祈祷表达一下我们的愿望而已。

我们很多人之所以一定要到亡故的亲人的坟墓前探望,主要目的是为了缅怀亡者。这也是允许的,但是如果仅仅为了触景生情,警惕死亡的紧迫,那么在任何坟墓之前逗留都可以有所感慨,没有必要一定要到固定的坟墓之前。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为表达愿望为亡人求饶,只做祈祷即可,没有必要诵读《古兰经》,更不可将《古兰经》念诵给亡人:

一是因为亡人已经去世,灵魂被真主收走,肉体腐烂毁坏,是不可能听到《古兰经》的。

二,《古兰经》明文指出,真主降示《古兰经》的目的是为了警告活人,让活人听到《古兰经》之后遵守其中的教导,而不是警告亡人。退一步说,即使亡人听到了《古兰经》,也不可能再复返尘世遵守法律。

据此,大伊玛目艾布哈尼法认为在坟墓上念诵《古兰经》是一种可憎行为。另一传述说:坟园里念《古兰经》是没有圣训根据的新生异端。《圣学复苏》的注释者也持这种观点。见该书第三册 280页。

然而不幸的是,穆斯林大众很少学习《古兰经》的含义,而是将这部指导人生的纲领当作搭救亡人的工具,一些阿訇隐瞒经文的含义,利用群众的陋习专门念经收钱,使《古兰经》成为他们中饱私囊的摇钱树。《古兰经》中对此行为进行了严厉的谴责:隐瞒真主所降示的经典,而以廉价出卖它的人,只是把火吞到肚子里去,在复活日,真主既不和他们说话,又不涤除他们的罪恶,他们将受痛苦的刑罚。(《古兰经》2:174

正确的游坟做法是:进入公墓的时候,礼节性的向亡者问安:“坟墓中的人们啊!愿你们平安!你们是先行者,我们是后继者。"之后在坟前逗留,期间可以捧手祈祷真主饶恕亡人,但不能念诵《古兰经》给亡人。

如果一定要念诵《古兰经》,除非举意念给自己听,或者念诵给在场的活人听,如果在场者不懂阿拉伯语,则应当把汉语意思讲给大家使大家能够真正获益。(为什么一定要在此念古兰经呢?医院、道路、坟墓等一些公共场合都是真主的使者禁止诵读古兰经的地方。在家、清真寺难道不好吗?)

如果请人念经,不能为此付钱,因为真主禁止廉价出卖经典。如果一定要施舍,可以避开这个场合,在其他时间施舍给贫困的人或者捐助伊斯兰事业。

另外,在游坟时严禁面向坟墓跪拜,严禁在坟墓上摆放供品,不得大声喧哗,不得男女混杂,女子不得穿着暴露,不得浓妆艳抹,无论男女都要保持严肃庄重,沉思人生的短暂,警惕死亡的来临。

在此,希望每位穆斯林兄弟姐妹,积极的学习正确的伊斯兰常识,撇弃不良的、违反伊斯兰真精神的歪风陋习,祈求伟大的真主保护我们的信仰、保护我们免遭恶魔的伤害。

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

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下面的文章是摘自美国作家迈克尔·H·哈特著的《世界100名人排行榜》一书排行首位的穆罕默德给读者做一点介绍。

我们对穆斯林世界所知道的似乎就是《一千零一夜》、阿里巴巴"和那里的石油。由于种种原因,国人现在的目光向着西欧、北美。对待穆斯林世界的了解和认识仅仅停留在以上的零碎的认知,而且有时还充满了有意或无意的误解。

伊斯兰与基督教、佛教一起被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大约有14亿多穆斯林散居在世界各地。因此,伊斯兰是第二大世界性宗教。从北非到东南亚,穆斯林在50多个国家占据多数;在美国、欧洲和亚洲,只占少数的穆斯林也举足轻重。在世界的许多地方,伊斯兰是发展最为迅猛的宗教,也是影响人们精神生活的充满生机的信仰。

与此同时,在20多年时间里,宗教已成为穆斯林政治中的重要存在和力量,深深地影响着许多穆斯林国家的政治乃至国际政治,伊斯兰国家社会中各个阶层都争相诉诸伊斯兰。

纵观世界,人类社会发展到20世纪的今天,科学先进,文化昌明,总的来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宗教,其影响在一些地方正在逐渐消退。然而,伊斯兰在当今世界上的许多地区却表现出一种截然相反的趋势,它不仅没有衰落,反而呈现出一派勃兴的势头,对这些地区和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对这种现象的认识,看看历史或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

当我们读着1937年出版的美国历史学家希提的《阿拉伯通史》中的如下这段话时,也许仍会感到惊讶,作者说:讲阿拉伯语的各国人民,是一神教的发展者,是与西方分享希腊-罗马文化传统的人民,是在整个中世纪时期高举文明火炬的人物,是对欧洲文艺复兴作出慷慨贡献的人们。"

穆斯林世界真的那样辉煌过?这不会是历史学家的偏爱之辞?然而在历史学家后面来了政治家,而且是世界级的大政治家。

这位政治家说:当欧洲还处于中世纪的蒙昧(愚昧、不文明之意)状态的时候,伊斯兰文明正经历着它的黄金时代......几乎所有领域里的关键性进展都是穆斯林在这个时期里取得的......当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伟人们把知识的边界往前开拓的时候,他们所以能眼光看的更远,是因为他们站在穆斯林世界巨人们的肩膀上。"

这是已故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其绝笔之作《抓住时机》一书中所写的一段话,该书出版于1991年,就是说,这位西方大政治家以20世纪90年代的眼光,提醒人民注意,在当今世界上,穆斯林世界是一种正在探寻其在历史上的独立地位的举足轻重的文明。"

迈克尔·H·哈特说:

如果我把穆罕默德列为世界最有影响人的首位,读者会感到惊奇和怀疑吗?但是,能在宗教界内外都取得无比辉煌的成就的,历史上他就是唯一的人了。

穆罕默德家境清寒,作为一个极有感召力的宗教和政治领袖,他复兴并传播了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伊斯兰教。今天,他已逝世1300多年, 然而直到今天他的影响仍然非常广泛、强烈 。

本书中很多人成长环境优越,生长地是文明中心,文化进步,政治强大。但是阿拉伯南部的麦加也就是穆罕默德公元570年出生之地,远离经济,文化和艺术发达的地方,在世界上是一个落后地区。6岁时,他就失去了双亲,生长环境的艰难险恶可想而知。我们从伊斯兰历史书籍中了解到他还是个文盲,直到25岁时娶了个富孀, 手头才逐渐宽裕,然而将近40岁时,他几乎还一事无成,和普通人没两一样。

当时阿拉伯人的宗教信仰并不相同,他们心中神灵各异。但有少数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在麦加活动,很明显, 穆罕默德在那里知道有一个主宰一切的唯一的万能者主神。40岁时,穆罕默德接受到唯一主安拉的启示,委派他为安拉的使者,他便也成了真实信仰的传播者。

3年时间里,他在亲朋密友中传播,后来到613年,他的活动公开了,向公众宣传安拉的启示, 622年信仰者追随着他从麦加迁徙麦地那(现今是沙特阿拉伯的两大城市,也是穆斯林的两大圣城)。这一年是伊斯兰教历纪元年。

迁徙到麦地那这一年,是这位先知一生的转折点。在麦加追随者不多,麦地那却是应者如云。很快,他的影响便使他成为一名众望所归的领袖。几年中,穆罕默德势力越来越大,630年,穆罕默德以胜利者的身份踏上了麦加的土地。过了2年,穆罕默德去世了,当时他已成为整个南阿拉伯半岛的领袖。

阿拉伯贝杜因部落素以勇猛,强悍而出名。但他们人口不多,内部勾心斗角,互相残杀,因此他们常打不过敌人北部农垦区贵族王公强大的军队。但是这支阿拉伯部队,在穆罕默德的统率下,在只有在统一信仰真主(安拉)的强烈鼓舞下,他们打了一系列叫人瞠目结舌的胜仗。

新波斯大帝国, 位于阿拉伯北部,濒临萨珊王朝; 拜占庭,也就是处在君士坦丁堡中部的东罗马帝国, 位于阿拉伯西北。从军队多少来看, 阿拉伯显然处于弱势。然而,战场上阿拉伯人深受鼓舞,他们迅速征服了美索不达尼亚、 叙利亚和巴勒斯坦。 642年一场激烈的争夺, 又把拜占庭从埃及手中划入自己版图。波斯军队在637年和642年的卡迪西亚战役和尼哈文德战役中被击败,从此一蹶不振。

穆罕默德的亲密朋友和直接接班人艾卜伯·克尔和欧麦尔成功地指挥了这些战役。然而一系列的重大胜利,并没有停止他们向外传播信仰的决心。711年阿拉伯各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横扫北非到大西洋海岸一带,又从北路突击,穿过直布罗陀海峡,把西班牙的西歌德王国彻底征服!

从当时形势看,穆斯林几乎要吞并欧洲的基督教徒。穆罕默德的教诲鼓舞着阿拉伯军队,使他们在短短百年之内,经过奋战,便建立了世界上曾出现过的最大帝国———北起印度边界,南边一直延伸到大西洋海岸。阿拉伯部队所到之地当地人信仰也就改变了,最终他们全成了穆斯林。

伊斯兰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向外传播,还不止限于原伊斯兰所征服的地方了。在非洲和中亚,活跃着上亿伊斯兰信仰者;巴基斯坦,印度北部和印度尼西亚还超过这个数字。

人们应该用怎样的眼光看待穆罕默德对人类历史的作用呢?和所有宗教一样,伊斯兰对信仰者的生活深远影响。正是这个缘故世界宗教复兴者在本书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基督教徒的人数多于穆斯林,但穆罕默德的地位比耶稣高是不可思议的。但这种说法有两点理由。第一,和耶稣对基督教的创立和发展作用相比,穆罕默德对伊斯兰的影响远在其上;是的,耶稣也制定了一套基督教的行为道德准则,但是基督教的主要创造者是圣·保罗。圣·保罗也是《新约》的主要作者,是异教徒改信基督教的功劳也应归于他。

穆罕默德却既是伊斯兰教认主学的倡导者,也是宗教伦理道德标准的制订者。此外,异教徒改信伊斯兰的转化过程中,穆罕默德起了决定作用,《古兰经》的直接受启示者。而且留下了《圣训》(他的言行录),在《圣训》中很多语录如实地记录了穆罕默德在世时的原话,并在他去世由权威人士整理。耶稣呢,却没有一部如此详细的语录本。既然这样,《古兰经》和《圣经》对各自宗教作用不相上下,那么穆罕默德的《圣训》影响也是巨大的。或许,穆罕默德的影响超过了耶稣和圣·保罗两个对基督教的影响。如果只从宗教角度考虑,穆罕默德在人类历史的影响是不逊色于耶稣的。

况且,穆罕默德除了是一名宗教领袖外还是社会和当时人们生活中的全部领袖。从阿拉伯的征服活动带来的巨大势力上考察,他跨越了时间限制,成为最有影响的政治领袖。

很多人有这样的看法: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发生是必然的,即便不存在个别政治领袖也能爆发。举例说,南美洲殖民地从西班牙手中独立出来没有西蒙·玻利瓦尔也能革命成功。但阿拉伯征服活动显然与此不同。穆罕默德以前并没有征服活动,那种以为没他征服也能成功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人类历史上,有一次征服活动能与其相比,13世纪,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统率下的征服,其影响范围比阿拉伯人还广,但并不稳定。他仅仅是纯军事的征服,而阿拉伯穆斯林的征服是带有文明传播的综合活动。

阿拉伯人的征服大大的不同。一连串的阿拉伯国家,从伊拉克直至摩洛哥,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有共同的伊斯兰信仰,有共同的语言,历史和文化,这些使他们紧紧相连。在伊斯兰中,《古兰经》有其巨大的向心作用,又有阿拉伯语写的故事,使阿拉伯国家虽然在长达1300年的动乱期间,还保持着统一相通的阿拉伯语。当然,他们之中也有分裂和对立,但是他们之间至今还存着团结的因素。

从中我们可以得知,17世纪阿拉伯民族的征服活动到今天还能留下影响,这应归与穆罕默德无法相比的在宗教内外的作用,也使我们看到他是人类史上唯一最具影响的人物。

原作者:迈克尔·H·哈特
来 源:中国伊斯兰在线

开发 midade.com

丝绸之路文明对话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