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礼拜

宣教中吸引人心的方法
宣教中吸引人心的方法

切赞颂归于安拉!他用泥土造人,并赋予其灵魂;一切赞颂归于安拉!他赋予人理智与天性,将正、邪两条道路摆在他们面前,选择正路者,两世幸福,选择它途者,自受其害。祝福和赞美正教的典范——先知穆罕默德及其家人,祝福所有的圣门弟子、再传弟子和追随正教直至末日者。

安拉的仆人们啊!每个人生来就向往幸福、快乐、顺利的生活,同时,每个人又都想急于求成,希望自己的善功立竿见影。这是人与生俱来的秉性(天性)。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遇到好事时,总是高兴,得意,甚至有时候会得意忘形,更有甚者会变的狂妄自大,忘记安拉、忘记教门,把所有的成就归给自己,认为自己了不起,认为自己的努力是获得成功的唯一因素;相反,每当他们遭遇不幸、连连失败的时候,他就忧伤失望,甚至绝望,以至于怨天尤人,抱怨安拉对他不公。但是,不管境况如何变化,具有坚定信仰的人总是时刻牢记安拉,从不忘记今世生活中的富贵或贫贱都是安拉的考验,是暂时的。因此,他们在康乐富足时,感赞安拉,更加努力地行善、做好事;在贫困潦倒时,也知道忍耐和祈求安拉的回赏。

清高的安拉在《古兰经》中说:

فَأَمَّا الْإِنسَانُ إِذَا مَا ابْتَلَاهُ رَبُّهُ فَأَكْرَمَهُ وَنَعَّمَهُ فَيَقُولُ رَبِّي أَكْرَمَنِ وَأَمَّا إِذَا مَا ابْتَلَاهُ فَقَدَرَ عَلَيْهِ رِزْقَهُ فَيَقُولُ رَبِّي أَهَانَنِ

“至于人,当他的主考验他,故优待他,而且使他过安逸生活的时候,他说:'我的主优待我了。'当他考验他,故节约他的给养的时候,他说:我的主凌辱我了。"8915-16

又说:

وَلَئِنْ أَذَقْنَا الإِنْسَانَ مِنَّا رَحْمَةً ثُمَّ نَزَعْنَاهَا مِنْهُ إِنَّهُ لَيَئُوسٌ كَفُورٌ،وَلَئِنْ أَذَقْنَاهُ نَعْمَاء بَعْدَ ضَرَّاء مَسَّتْهُ لَيَقُولَنَّ ذَهَبَ السَّيِّئَاتُ عَنِّي إِنَّهُ لَفَرِحٌ فَخُور،إِلاَّ الَّذِينَ صَبَرُواْ وَعَمِلُواْ الصَّالِحَاتِ أُوْلَئِكَ لَهُم مَّغْفِرَةٌ وَأَجْرٌ كَبِيرٌ

“在遭遇艰难之后,如果我使他尝试幸福,他必定说:'灾害已脱离我了。'他必定欣喜而且自夸。如果我使人尝试从我发出的慈恩,然后我把那慈恩夺取了,他必定失望而且孤恩。但坚忍而且行善的人们,将蒙饶恕,并受重大的报酬。"11:9-11

由此可见,急于求成、急于下结论、随着遭遇的优劣变化而欣喜或失望等,都是人的天性,唯有当人们心系安拉,信仰坚如磐石时,才不至于如此浮躁。那么,如何使人心系于安拉,又如何坚定人们的信仰?这是每一个有志于宣传圣教者应该思考的问题。而这问题的最简单直接的答案就是得人心者得天下,也就是说,只有当人们认可你的时候,才会接受你的宣传。正如《古兰经》所说:

فَبِمَا رَحْمَةٍ مِّنَ اللّهِ لِنتَ لَهُمْ وَلَوْ كُنتَ فَظّاً غَلِيظَ الْقَلْبِ لاَنفَضُّواْ مِنْ حَوْلِكَ

“只因为从安拉发出的慈恩,你温和地对待他们;假若你是粗暴的,是残酷的,那末,他们必定离你而分散"3:159)又如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说:“(人们的)灵魂犹如征集的军队,相互认可的,团结在一起;相互排挤的,彼此分歧。"(布哈里辑录)那么,如何赢得人心呢?这正是我们今天演讲的主题。

伊斯兰非常重视用各种美德和嘉言懿行感化人心,联合人心,把伊斯兰的精义用最美好的方式传递给世人。

圣妻赫蒂彻曾描述先知(愿主福安之)的性格说:“誓于安拉,你接续骨肉,忍辱负重,救助贫弱,款待客人,援助真理,安拉绝不会羞辱你。"(布哈里辑录)

迁徙到麦地那之后,先知(愿主福安之)运用伊斯兰的精诚互助精神,把迁士和辅士们团结在一起,让这些曾经相互仇视、四分五裂的阿拉伯人结成了同甘共苦的兄弟。这里有一个小故事,我们看看使者是怎样教育迁士和辅士们团结在一起的。扎比尔的传述:“某此行军途中,一位迁士从后面用手或脚打了一位辅士。那位辅士喊道:'辅士们啊!'那位迁士喊道:'迁士们啊!'(呼喊各自的部族以威慑对方)安拉的使者听见喊叫声,问道:'这个愚昧时代的呼叫是怎么回事?'他们说:'安拉的使者啊!一位迁士从后面用手或脚打了一位辅士。'使者说:'你们放弃这样的呼喊吧!它的确令人恶心。'阿卜杜拉·本·吴班耶(伪信士)听到这个话以后说:'他们做了这(样的事),以安拉发誓!如果我们返回麦地那,尊荣者必将卑贱者驱逐出城。'(他指的卑贱者是使者和信士们)有人把阿卜杜拉的话告诉了安拉的使者,大贤欧麦尔站起来说:'安拉的使者啊!允许我杀了这个阳奉阴违的人吧!'使者说:'由他去吧!以免人们说:穆罕默德杀自己的弟子。'当时,迁士少而辅士多,之后迁士增多。"(布哈里、穆斯林辑录)

就这样,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凭着他包容的胸襟和智慧的方法,让所有的穆斯林成为了不分你我的兄弟。他常教导穆斯林要宽容、温和,不要粗暴、狭隘,他曾警告说:“人们啊!你们中有些人只能让人们惊恐逃散。你们中有谁带众礼拜,就让他礼的轻快一点,因为他后面有老人、小孩和有急事者。"(布哈里、穆斯林辑录)

从上面两段圣训中,不难看出伊斯兰对联合人心的重视,说明赢得人心是开展工作的前提。

伊斯兰同时强调,为了赢取人们的心和信任,得到他们的喜爱和接受,我们的态度、方式和方法都必须源自我们的信仰,也就是说我们的信仰要真实地表现在我们的行为举止上,没有造作,没有虚情假意。《古兰经》中讲述了“七人一狗"的故事,故事中的几个青年人之所以离开故乡和家人,放弃舒适的生活,完全是为了追求自己的信仰。安拉在《故事章》中关于穆萨圣人和那位报信人而说:

وَجَاء رَجُلٌ مِّنْ أَقْصَى الْمَدِينَةِ يَسْعَى قَالَ يَا مُوسَى إِنَّ الْمَلَأَ يَأْتَمِرُونَ بِكَ لِيَقْتُلُوكَ فَاخْرُجْ إِنِّي لَكَ مِنَ النَّاصِحِين، فَخَرَجَ مِنْهَا خَائِفًا يَتَرَقَّبُ قَالَ رَبِّ نَجِّنِي مِنَ الْقَوْمِ الظَّالِمِينَ

“有一个人,从城的极远处忙来说:'穆萨啊!臣仆们的确正在商议要杀你,你快出走吧。我确是忠于你的。'他就从城里战战兢兢地逃出来了,他说:'我的主啊!求你使我脱离不义的民众。'"28:20-21)报信人之所以“从城的极远处忙来",是因为其信仰使然,穆萨圣人之所以从城里逃出,是为了“脱离不义的民众"。

为了赢得人们的心和信任,得到他们的喜爱和接受,我们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首先要有端正的举意。时刻牢记“一切工作,全凭意念。";其次,要紧随使者(愿主福安之)的圣行,学习和效法他待人处事的方式、方法;第三,同时还要借鉴清廉先贤们的经验;第四,始终坚持温和、宽容的待人方式,避免粗暴、狭隘。正如安拉在《古兰经》中要求使者说:

فَبِمَا رَحْمَةٍ مِّنَ اللّهِ لِنتَ لَهُمْ وَلَوْ كُنتَ فَظًّا غَلِيظَ الْقَلْبِ لاَنفَضُّواْ مِنْ حَوْلِكَ فَاعْفُ عَنْهُم ْ وَاسْتَغْفِرْ لَهُمْ وَشَاوِرْهُمْ فِي الأَمْرِ فَإِذَا عَزَمْتَ فَتَوَكَّلْ عَلَى اللّهِ إِنَّ اللّهَ يُحِبُّ الْمُتَوَكِّلِينَ

“只因为从安拉发出的慈恩,你温和地对待他们;假若你是粗暴的,是残酷的,那么,他们必定离你而分散;故你当恕饶他们,当为他们向主求饶,当与他们商议公事;你既决计行事,就当信托安拉。安拉的确喜爱信托他的人。"3159

获取人们的喜悦和接受的方式有:与人见面时亲切握手、问候;说话交谈时和颜悦色;对方说话时认真倾听;要经常和人们接触,关心他们的情况,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鼓励人们做好事、善事;保持幽默风趣的性格;给人容易,不强人所难;在劝告别人时,态度诚恳,语言温和,就事论事,点到为止,最好能引经据典,让人心服口服;对行善的人和工作积极的人表示感谢和支持,认可他们所做的工作和付出的努力。

安拉在《古兰经了》中描述敬畏者说:

الَّذِينَ يُنفِقُونَ فِي السَّرَّاء وَالضَّرَّاء وَالْكَاظِمِينَ الْغَيْظَ وَالْعَافِينَ عَنِ النَّاسِ وَاللّهُ يُحِبُّ الْمُحْسِنِينَ

“敬畏的人,在康乐时施舍,在艰难时也施舍,且能抑怒、又能恕人。安拉是喜爱行善者的。"3:134

伊本·欧麦尔传述,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说:“与人们相处并能忍耐他们的伤害的信士要比不与人往来,也不能忍耐他们的伤害的信士优越得多。"(艾哈迈德辑录)努尔曼的传述,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说:“信士们彼此友爱、互相怜悯,犹如一个身体,如果一个肢体疼痛,全身就会为它失眠、发烧。"(布哈里、穆斯林辑录)

安拉啊!求你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品德,增加我们的善行,你确是唯一引导者!

愿安拉以伟大的《古兰经》赐福我和你们,使我们大家受益于天经的启示和教诲。祈望主饶恕我和你们所犯的罪过,向安拉忏悔吧!安拉是至恕至慈的。

何瓦雷芝派
何瓦雷芝派

哈瓦利吉派

何瓦雷芝派何瓦雷芝派(al—Khawarij)中世纪伊斯兰教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异端派别。

“何瓦雷芝",阿拉伯语意为“出走者",即指从伊斯兰教第四任哈里发阿里的队伍中分裂出走的一个派别。该派的最初成员是阿拉伯游牧民,曾在四大哈里发时期参加军队,驻守巴士拉。他们原都属于第四任哈里发阿里的部下,但他们曾私下加入了反对奥斯曼的行列。公元656年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被杀后,阿里被推选任第四任哈里发,奥斯曼的堂弟、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不承认阿里的哈里发地位,举兵要求惩治杀害奥斯曼的凶手。

于是公元657年双方在幼发拉底河畔的隋芬平原发生激战。穆阿维叶在面临失败的情况下,提出“以《古兰经》裁判"的停战议和要求。当时在阿里的营垒中主战派占少数,大部分人主张讲和,阿里本人也倾向和解,遂接受了穆阿维叶依经裁决的要求,由双方分别派出的公断人进行裁判。裁决的结果是罢免双方领导人所任的职务,把正统哈里发阿里置于和穆阿维叶同等地位。因此引起主战派的极端不满。他们认为奥斯曼被杀后阿里被推选为哈里发乃系穆斯林公社的集体决定,即是安拉的裁决,是神圣的,“除安拉外,别无裁判";认为阿里接受仲裁,就是“违犯真主的法度",是“叛教行为"。

当时约有12万人退出阿里队伍出走,被称为何瓦雷芝派。公元658年,他们在库法附近的哈鲁拉村推举一虔诚的普通士兵阿卜杜拉·本·瓦哈布·拉西比(?658)为第一任哈里发,宣布不承认阿里和穆阿维叶在伊斯兰社会中的领袖地位。起初阿里曾亲自去哈鲁拉村说服该派归队,虽使很多人离开了何瓦雷芝派,但仍有约3000人坚持与阿里为敌。其后因何瓦雷芝派杀死支持阿里的麦达因总督和阿里的使者,迫使阿里率兵围歼,从而导致公元658年的纳赫拉万之战。结果何瓦雷芝派惨败,拉西比阵亡,阿里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纳赫拉万之战后,何瓦雷芝派不但未屈服,反而激起他们复仇的精神,他们自称是唯一正确信仰安拉之道者,是最有资格享有伊斯兰社会领导权的派别。他们决心除掉阿里、穆阿维叶和阿慕尔·本·阿斯。公元661年派人暗杀了阿里,刺伤了穆阿维叶。此后该派的力量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们以巴士拉以西的沼泽地为基地,分股采用游击战术,继续进行武装斗争。

在伍麦叶王朝时期,该派在各地的支派曾先后举行过35次反对哈里发统治的武装起义,一度占领库法、叶麻麦、哈达拉毛和塔伊夫城等,其势力最大时曾扩展到波斯、伊拉克、阿拉伯半岛的希贾兹和也门地区,对当时的政治局势有相当影响,但终被镇压下去。

在阿拔斯王朝时期,由于该派反对压迫和提倡平均主义思想,通过散居各地信徒的传播,得到广大贫苦穆斯林的响应和支持,发动过规模不等的起义。8世纪中至10世纪初其支派在北非建立过哈塔卜王朝、罗斯图姆王朝和萨杰拉马赛王朝。866年该派领导巴士拉赞吉起义,反对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的统治。以后又有士兵、贝都因人、自由农民参加,使这场起义先后持续达14年之久,但最后终于失败。此后,该派便把注意力从政治和军事斗争转向教义学的研究方面。其思想家提出不同于正统派和什叶派的宗教和政治主张,对当时伊斯兰教的政治生活和教义学说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何瓦雷芝派在政治纲领上,主张凡穆斯林一律平等,通过民主选举哈里发。该派认为哈里发应由全体穆斯林推选,当选者不应只限于古莱什人,任何一个信仰虔诚、熟知教义教法和行为端正的穆斯林,不分民族和种族,甚至奴隶都有资格当选。

哈里发应绝对遵奉“安拉之道",代表全体穆斯林的利益,否则就应废除,甚至被处死。他们既反对伍麦叶王朝和阿拔斯王朝的贵族专政,也反对只有先知穆罕默德及阿里的后裔才能当哈里发的主张。他们只承认艾布·伯克尔和欧麦尔两位哈里发的合法地位。他们提倡原始的经济平等思想,主张在所有穆斯林中平等分配土地和战利品,“消除奴隶和奴役制",故又被称为“军事民主派"。但该派还反对不赞同他们政治观点和教义的穆斯林,认为除何瓦雷芝派的信徒外,其他穆斯林都是“背离主道"的叛教者,异己的穆斯林在后世不能得救;处死“背离主道"的人不仅无罪,而且是信徒的职责,是“安拉喜悦的事情"。故该派中的的极端支派经常迫害和屠杀不赞同他们教义的穆斯林平民,而却对基督教徒、犹太教徒和拜火教徒表示宽容,禁止杀害非穆斯林。在宗教教义学说上,何瓦雷芝派是虔诚严格的派别,它与栽德派、穆尔太齐赖派的观点大体相同。该派认为,安拉是独一的,无形无影,无方位;对安拉必须笃信和虔诚,任何怀疑和动摇都是大罪,是叛教者,今世应给予严励的惩罚,死后将堕入火狱。

它认为《古兰经》除第12(即优素福章)为被造之作外,其他章节均属安拉言语,必须按原意信守,不得擅自加以解释和变动。在信仰与行为的关系上,它强调信仰必须伴以行为,认为穆斯林仅有信仰是不够的,必须以宗教行为表明自己的信仰。认为宗教行为包括履行五项宗教功课、参加圣战和遵守教法教规,强调“礼拜、斋戒、诚实、公正都是信仰的一部分"。同时也严格要求信仰的纯正,认为必须思想纯净,斋戒、礼拜才能有效。因此该派成员为表明自己信仰虔诚而加重苦行,延长礼拜时间,增加叩头次数,直至额生胼胝,故又被称为“有胼胝者"。

念诵《古兰经》,当读到天园时就激动流涕,企望天园泽降于自己,读到火狱时,就喘息唏嘘,表示恐惧。在前定与自由问题上,该派的一些主要支派主张有意志自由,认为人的行为决定于自己的意志,人类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承认定命论。该派还规定了苦修和禁欲的有关教规,如禁止烟酒,禁止一切娱乐活动,禁止剃须,禁止哀悼亡人,禁止说谎,禁止与本派以外的人通婚和发生继承关系等。该派在反对哈里发国家统治者的长期斗争中,因遭当局的迫害镇压,被迫分成小股在各地进行活动,其内部在政治、军事和宗教等方面经常产生分歧和矛盾,先后分裂为20多个支派,在教义上各有差别。主要的支派有阿扎里加派、纳吉迪耶派、苏夫里耶派、哈兹米叶派等。有的学者认为,艾巴德派也是该派的一个分支。

转自伊斯兰之光网站

宣教中吸引人心的方法
宣教中吸引人心的方法

切赞颂归于安拉!他用泥土造人,并赋予其灵魂;一切赞颂归于安拉!他赋予人理智与天性,将正、邪两条道路摆在他们面前,选择正路者,两世幸福,选择它途者,自受其害。祝福和赞美正教的典范——先知穆罕默德及其家人,祝福所有的圣门弟子、再传弟子和追随正教直至末日者。

安拉的仆人们啊!每个人生来就向往幸福、快乐、顺利的生活,同时,每个人又都想急于求成,希望自己的善功立竿见影。这是人与生俱来的秉性(天性)。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遇到好事时,总是高兴,得意,甚至有时候会得意忘形,更有甚者会变的狂妄自大,忘记安拉、忘记教门,把所有的成就归给自己,认为自己了不起,认为自己的努力是获得成功的唯一因素;相反,每当他们遭遇不幸、连连失败的时候,他就忧伤失望,甚至绝望,以至于怨天尤人,抱怨安拉对他不公。但是,不管境况如何变化,具有坚定信仰的人总是时刻牢记安拉,从不忘记今世生活中的富贵或贫贱都是安拉的考验,是暂时的。因此,他们在康乐富足时,感赞安拉,更加努力地行善、做好事;在贫困潦倒时,也知道忍耐和祈求安拉的回赏。

清高的安拉在《古兰经》中说:

فَأَمَّا الْإِنسَانُ إِذَا مَا ابْتَلَاهُ رَبُّهُ فَأَكْرَمَهُ وَنَعَّمَهُ فَيَقُولُ رَبِّي أَكْرَمَنِ وَأَمَّا إِذَا مَا ابْتَلَاهُ فَقَدَرَ عَلَيْهِ رِزْقَهُ فَيَقُولُ رَبِّي أَهَانَنِ

“至于人,当他的主考验他,故优待他,而且使他过安逸生活的时候,他说:'我的主优待我了。'当他考验他,故节约他的给养的时候,他说:我的主凌辱我了。"8915-16

又说:

وَلَئِنْ أَذَقْنَا الإِنْسَانَ مِنَّا رَحْمَةً ثُمَّ نَزَعْنَاهَا مِنْهُ إِنَّهُ لَيَئُوسٌ كَفُورٌ،وَلَئِنْ أَذَقْنَاهُ نَعْمَاء بَعْدَ ضَرَّاء مَسَّتْهُ لَيَقُولَنَّ ذَهَبَ السَّيِّئَاتُ عَنِّي إِنَّهُ لَفَرِحٌ فَخُور،إِلاَّ الَّذِينَ صَبَرُواْ وَعَمِلُواْ الصَّالِحَاتِ أُوْلَئِكَ لَهُم مَّغْفِرَةٌ وَأَجْرٌ كَبِيرٌ

“在遭遇艰难之后,如果我使他尝试幸福,他必定说:'灾害已脱离我了。'他必定欣喜而且自夸。如果我使人尝试从我发出的慈恩,然后我把那慈恩夺取了,他必定失望而且孤恩。但坚忍而且行善的人们,将蒙饶恕,并受重大的报酬。"11:9-11

由此可见,急于求成、急于下结论、随着遭遇的优劣变化而欣喜或失望等,都是人的天性,唯有当人们心系安拉,信仰坚如磐石时,才不至于如此浮躁。那么,如何使人心系于安拉,又如何坚定人们的信仰?这是每一个有志于宣传圣教者应该思考的问题。而这问题的最简单直接的答案就是得人心者得天下,也就是说,只有当人们认可你的时候,才会接受你的宣传。正如《古兰经》所说:

فَبِمَا رَحْمَةٍ مِّنَ اللّهِ لِنتَ لَهُمْ وَلَوْ كُنتَ فَظّاً غَلِيظَ الْقَلْبِ لاَنفَضُّواْ مِنْ حَوْلِكَ

“只因为从安拉发出的慈恩,你温和地对待他们;假若你是粗暴的,是残酷的,那末,他们必定离你而分散"3:159)又如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说:“(人们的)灵魂犹如征集的军队,相互认可的,团结在一起;相互排挤的,彼此分歧。"(布哈里辑录)那么,如何赢得人心呢?这正是我们今天演讲的主题。

伊斯兰非常重视用各种美德和嘉言懿行感化人心,联合人心,把伊斯兰的精义用最美好的方式传递给世人。

圣妻赫蒂彻曾描述先知(愿主福安之)的性格说:“誓于安拉,你接续骨肉,忍辱负重,救助贫弱,款待客人,援助真理,安拉绝不会羞辱你。"(布哈里辑录)

迁徙到麦地那之后,先知(愿主福安之)运用伊斯兰的精诚互助精神,把迁士和辅士们团结在一起,让这些曾经相互仇视、四分五裂的阿拉伯人结成了同甘共苦的兄弟。这里有一个小故事,我们看看使者是怎样教育迁士和辅士们团结在一起的。扎比尔的传述:“某此行军途中,一位迁士从后面用手或脚打了一位辅士。那位辅士喊道:'辅士们啊!'那位迁士喊道:'迁士们啊!'(呼喊各自的部族以威慑对方)安拉的使者听见喊叫声,问道:'这个愚昧时代的呼叫是怎么回事?'他们说:'安拉的使者啊!一位迁士从后面用手或脚打了一位辅士。'使者说:'你们放弃这样的呼喊吧!它的确令人恶心。'阿卜杜拉·本·吴班耶(伪信士)听到这个话以后说:'他们做了这(样的事),以安拉发誓!如果我们返回麦地那,尊荣者必将卑贱者驱逐出城。'(他指的卑贱者是使者和信士们)有人把阿卜杜拉的话告诉了安拉的使者,大贤欧麦尔站起来说:'安拉的使者啊!允许我杀了这个阳奉阴违的人吧!'使者说:'由他去吧!以免人们说:穆罕默德杀自己的弟子。'当时,迁士少而辅士多,之后迁士增多。"(布哈里、穆斯林辑录)

就这样,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凭着他包容的胸襟和智慧的方法,让所有的穆斯林成为了不分你我的兄弟。他常教导穆斯林要宽容、温和,不要粗暴、狭隘,他曾警告说:“人们啊!你们中有些人只能让人们惊恐逃散。你们中有谁带众礼拜,就让他礼的轻快一点,因为他后面有老人、小孩和有急事者。"(布哈里、穆斯林辑录)

从上面两段圣训中,不难看出伊斯兰对联合人心的重视,说明赢得人心是开展工作的前提。

伊斯兰同时强调,为了赢取人们的心和信任,得到他们的喜爱和接受,我们的态度、方式和方法都必须源自我们的信仰,也就是说我们的信仰要真实地表现在我们的行为举止上,没有造作,没有虚情假意。《古兰经》中讲述了“七人一狗"的故事,故事中的几个青年人之所以离开故乡和家人,放弃舒适的生活,完全是为了追求自己的信仰。安拉在《故事章》中关于穆萨圣人和那位报信人而说:

وَجَاء رَجُلٌ مِّنْ أَقْصَى الْمَدِينَةِ يَسْعَى قَالَ يَا مُوسَى إِنَّ الْمَلَأَ يَأْتَمِرُونَ بِكَ لِيَقْتُلُوكَ فَاخْرُجْ إِنِّي لَكَ مِنَ النَّاصِحِين، فَخَرَجَ مِنْهَا خَائِفًا يَتَرَقَّبُ قَالَ رَبِّ نَجِّنِي مِنَ الْقَوْمِ الظَّالِمِينَ

“有一个人,从城的极远处忙来说:'穆萨啊!臣仆们的确正在商议要杀你,你快出走吧。我确是忠于你的。'他就从城里战战兢兢地逃出来了,他说:'我的主啊!求你使我脱离不义的民众。'"28:20-21)报信人之所以“从城的极远处忙来",是因为其信仰使然,穆萨圣人之所以从城里逃出,是为了“脱离不义的民众"。

为了赢得人们的心和信任,得到他们的喜爱和接受,我们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首先要有端正的举意。时刻牢记“一切工作,全凭意念。";其次,要紧随使者(愿主福安之)的圣行,学习和效法他待人处事的方式、方法;第三,同时还要借鉴清廉先贤们的经验;第四,始终坚持温和、宽容的待人方式,避免粗暴、狭隘。正如安拉在《古兰经》中要求使者说:

فَبِمَا رَحْمَةٍ مِّنَ اللّهِ لِنتَ لَهُمْ وَلَوْ كُنتَ فَظًّا غَلِيظَ الْقَلْبِ لاَنفَضُّواْ مِنْ حَوْلِكَ فَاعْفُ عَنْهُم ْ وَاسْتَغْفِرْ لَهُمْ وَشَاوِرْهُمْ فِي الأَمْرِ فَإِذَا عَزَمْتَ فَتَوَكَّلْ عَلَى اللّهِ إِنَّ اللّهَ يُحِبُّ الْمُتَوَكِّلِينَ

“只因为从安拉发出的慈恩,你温和地对待他们;假若你是粗暴的,是残酷的,那么,他们必定离你而分散;故你当恕饶他们,当为他们向主求饶,当与他们商议公事;你既决计行事,就当信托安拉。安拉的确喜爱信托他的人。"3159

获取人们的喜悦和接受的方式有:与人见面时亲切握手、问候;说话交谈时和颜悦色;对方说话时认真倾听;要经常和人们接触,关心他们的情况,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鼓励人们做好事、善事;保持幽默风趣的性格;给人容易,不强人所难;在劝告别人时,态度诚恳,语言温和,就事论事,点到为止,最好能引经据典,让人心服口服;对行善的人和工作积极的人表示感谢和支持,认可他们所做的工作和付出的努力。

安拉在《古兰经了》中描述敬畏者说:

الَّذِينَ يُنفِقُونَ فِي السَّرَّاء وَالضَّرَّاء وَالْكَاظِمِينَ الْغَيْظَ وَالْعَافِينَ عَنِ النَّاسِ وَاللّهُ يُحِبُّ الْمُحْسِنِينَ

“敬畏的人,在康乐时施舍,在艰难时也施舍,且能抑怒、又能恕人。安拉是喜爱行善者的。"3:134

伊本·欧麦尔传述,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说:“与人们相处并能忍耐他们的伤害的信士要比不与人往来,也不能忍耐他们的伤害的信士优越得多。"(艾哈迈德辑录)努尔曼的传述,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说:“信士们彼此友爱、互相怜悯,犹如一个身体,如果一个肢体疼痛,全身就会为它失眠、发烧。"(布哈里、穆斯林辑录)

安拉啊!求你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品德,增加我们的善行,你确是唯一引导者!

愿安拉以伟大的《古兰经》赐福我和你们,使我们大家受益于天经的启示和教诲。祈望主饶恕我和你们所犯的罪过,向安拉忏悔吧!安拉是至恕至慈的。

中国各地清真寺一览
中国各地清真寺一览

伊斯兰教最初是阿拉伯人的宗教,唐代时传入中国并发展起来。中国最早的清真寺建於唐朝。清真寺不但是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穆斯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中国的清真寺从建筑风格看有两类:一类是圆柱拱顶的阿拉伯式建筑,另一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宫殿式建筑。

广州怀圣寺

怀圣寺又称光塔寺、怀圣光塔寺,位于广州市光塔路。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兴建的清真寺。因寺园内种有凤眼果树和龙眼树,又被称为龙凤寺。相传唐高祖武德年间(618-626),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曾派门徒4人来华传教。其中的艾比·宛葛素于唐贞观初年从波斯湾到达广州,建造了怀圣寺(627年)。现寺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修建的。怀圣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966平方米,在主轴线上依次建有三道门、看月楼、礼拜殿和藏经阁。光塔在寺西南角,还有回廊和碑亭。光塔始建于唐代,高36.3米,青砖砌筑,塔身圆筒形,向上有收分,表层涂抹灰砂,塔身开长方形采光小孔,塔内设二螺旋形楼梯,双梯绕塔心盘旋而上,各自直通塔顶。塔顶原有金鸡,可随风旋转以示风向,明初为飓风所坠。顶部用砖牙叠砌出线脚,上砌尖形顶,为1934年重修。此塔为国内现存伊斯兰教建筑最早最具特色的古迹之一。当年建造怀圣寺的艾比·苑葛素归真后,葬于桂花岗的先贤古墓地。现存有40多方元代至民国时期的中、阿文碑匾。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杭州凤凰寺

凤凰寺原名真教寺,俗称礼拜寺,位于杭州中山中路与西湖大道接口,因原建筑群状似凤凰,故名。始建于唐武德年间(618-626),元延年间阿老丁重建。明清以来,历经重修,1953年曾全面修整。现存大殿是元代遗物,总面积约为2600平方米,砖拱结构,面宽3间,不用梁架,四壁上端转角处作菱角牙子叠涩收缩,上覆半球形顶。外观起攒尖顶3座,筒瓦板垅,翼角起翘。殿内的须弥座,两侧刻竹节望柱,束腰刻花草,构图洗练,刀法遒劲,当是元代以前旧物。木制"经函",雕刻精致,可能是明景泰二年(1451)重修时设置。寺左建有碑廊,存放碑刻墓志。名播海外。与广州的狮子寺、泉州的麒麟寺、扬州的仙鹤寺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清真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扬州仙鹤寺

仙鹤寺原名礼拜寺,位于扬州市区南门街北段西侧。始建于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由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第十六世裔孙阿拉伯人普哈丁来扬州传教时募款建造。在兴建此寺时就按鹤的形体布局。大门对面原有照壁墙为“鹤嘴"。寺门是仿唐建筑,翘角牌楼,犹如鹤首昂起。从寺门至大殿,是一条狭长弯曲的甬道,形似鹤颈。大殿相当于鹤身。大殿南北两侧有飞檐起翘的半亭,如同鹤翼。大殿后左右两侧庭院,有古柏两株,谓之鹤足。殿后原临河,遍植竹篁,形如鹤尾。大殿前左右两侧,各有水井一眼视为鹤目。寺大门两旁有双面雕刻的抱鼓石,系明代遗物。此寺运用中国传统设计手法,形成几个封闭的院落,缀以花木,山石,使寺院环境更为生色。建筑组合主次分明,协调对称,严格遵循伊斯兰教的礼仪制度,设计构思十分巧妙。仙鹤寺与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杭州凤凰寺齐名,同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伊斯兰教的四大名寺。

福建泉州清真寺

泉州清真寺又称“艾苏哈卜清真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内涂门街,是仿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形式建造的,始建于回历400年,即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元至正十年(1350)及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均曾重修。至今,主要的建筑部分如寺门、奉天坛等,依然保存着原来的规制。寺门为圆形穹顶尖拱门,高20米,宽从5米,用辉绿岩和花岗石砌筑。分外中内三重。大门的楣上横嵌着两方古体阿拉伯石刻,提供了这座清真寺的建筑年代。大门的屋顶作平台,名叫“望月台",是伊斯兰教徒望月决定斋月起斋日期之处。望月台三面围筑“回"字形垛子,有如城堞。清净寺的礼拜大殿,又称为奉天坛,占地面积约六百平方米。大殿门楣部分,雕刻着阿拉伯文《古兰经》。大殿四壁用花岗岩石砌成,巨大的窗户遍布各墙,增加殿内采光。东增辟一尖拱形正门。西墙中部向外凸出,形成一坛,称讲学坛。南墙外壁及坛内大小壁龛皆嵌有古阿拉伯女的“古兰经"石刻经句,现保存完好。泉州清真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伊斯兰教清真寺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南京净觉寺

净觉寺位于南京三山街口西北角的净觉寺。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68),系南京最早的一座清真寺。由回族著名航海家郑和奏请敕建。弘治年间作了修葺,嘉靖年间世宗皇帝赐礼拜寺以“净觉寺"的碑额,从此铜作坊(即今三山街一带)的礼拜寺称为净觉寺。净觉寺的方位与一般建筑不同。大殿坐西朝东,临街之门从南入。礼拜殿坐西朝东(全国如此),当人们进入寺门,向西拐到大殿祈祷时,都是在朝“麦加"。进入寺门,迎面所见为一座“四柱三间三牌楼"式样的门楼,可惜已毁去。现存建筑有院落四进,有望月楼、正殿、后殿、阿訇斋及南北讲堂等。礼拜堂后有高墙一座,相传为明代所建,为南京寺庙中最高的墙壁。明清以来,刘智、王岱舆、伍遵契等对中国伊斯兰教起过重大影响的学者都在此进行著书立说等学术活动。如今,净觉寺仍是穆斯林们进行伊斯兰教活动的地方。


西安化觉巷清真寺

化觉巷清真寺原名清修寺,俗称东大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化觉巷内。该寺创建于唐朝(618907)时期,以后历代王朝又多次重修。现存建筑主要是明朝(13681644)时修建,到清朝(16441911)时又进行了扩建。该寺占地面积1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整个布局呈长方形,为传统四合院式布局,沿中轴线布置五进院落。主要建筑有牌坊、大殿、省心楼、经堂、阿訇宿舍、沐浴室、碑亭等。中心建筑是能够容纳2000人礼拜的大殿,大殿前方是规模很大的亮月台。该寺保存有大量汉文、阿拉伯文、波斯文等内容的碑文、牌匾、对联,以及香炉、经匣、绘画、挂灯等珍贵文物;据说还珍藏着元朝(12061368)著名的穆斯林贵族赛典赤亲自抄写的一部《古兰经》。历史上该寺还曾经开设经文大学,是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中“陕西学派"的中心。


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寺

大学习巷清真寺位于西安大学习巷路西,因处化觉巷清真寺之西又称西大寺。据寺内现存石碑记载,该寺创建于唐神龙元年(705),是西安最古老清真寺之一。寺院建筑形式,略同化觉巷清真大寺,唯规模较小,而寺内亭、台、殿、阁布局得当。寺门对面有砖雕纹饰大照壁一座,门外临街有四柱三间石牌坊“敕建陆次"石额,镌于牌坊门楣。省心阁是该寺主要建筑之一,相传建于宋代。明郑和四下西洋回来后重建为四角形式建筑,三层三重檐。后面是南北碑亭,南碑亭内是著名的“郑和碑",既《重修清净寺碑》,大殿前为一宽大月台,周围环以石栏。大殿门首悬挂慈禧手书“派衍天方"牌匾,殿内前中为窑殿,上方写有古兰经原文,是著名“土耳其"书法,右边是阿訇演讲台。大殿面积500多平方米,可容纳500人同时做礼拜,墙壁四周有花草图案,套刻《古兰经》和阿拉伯文。整座寺院,庄严肃穆,紧凑和谐。明永乐十二年(1413年)郑和第四次出使西洋,曾到该寺邀请掌教哈三随往任翻译。


北京牛街清真寺

牛街清真寺又名牛街礼拜寺,位于北京宣武区牛街。建于辽统和十四年(996年),明正统七年(1442年)重修,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时,又按原样进行大修。该寺面积不大,但建筑集中对称。主要建筑有礼拜殿、梆歌楼、望月楼、碑亭等。礼拜寺的建筑,采用了中国木结构的传统形式,但在主要建筑物的细部装饰上,带有伊斯兰教建筑的阿拉伯装饰风格。礼拜殿为全寺主要建筑。有三层屋顶,殿顶衔接处有一道垂直的半弧形影壁,成为殿顶的一个特殊装饰。最前面的是一座六角攒尖亭式建筑,俗称窑殿。窑殿正面壁龛上,满雕精巧的阿拉伯文和花朵。殿内普相仿和天花板上,施以“博古"、“花齐"等彩绘。“博古"和“花卉"都是礼拜寺壁画常用的题材。礼拜殿内悬挂着用玻璃串珠、彩色玻璃灯罩组成的各式大吊灯。牛街礼拜寺是我国伊斯兰文物宝库之一。寺内两座筛海坟,是元朝初年徒阿拉伯国家前来讲学的伊斯兰长老之墓。墓碑镌刻阿拉伯文字,苍劲有力,年代久远,为国内少有的文物。

北京东四清真寺

东四清真寺又名法明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南大街13号。元至正六年(1356年)建成,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重修,并在1920年改建。寺坐西朝东,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大门3间,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特点。主要组成供礼拜用的大殿、南北讲堂、水房和图书馆。大殿金碧辉煌,雕梁画栋,3座拱门刻有《古兰经》经文,殿内可容纳500多人同时做礼拜。院南北各有保存明代建筑风格的5间配殿和3间配房,均带前廊。在南配殿的资料室里,存有各种版本的《古兰经》,最为珍贵的是一本元代手妙本,文字精美,保存完好,还有埃及国王赠送的图书等珍宝。殿后的窑殿为无梁的穹窿顶结构,抬头仰望,高深幽远,玄奥神秘。东四清真寺现在是北京市伊斯兰教协会驻地,也是穆斯林做礼拜的所在。

河南开封东大寺

东大寺位于河南省开封市清平南北街路西,是河南规模最大的清真寺。始建于明代,清道光二十六年重修。该寺坐西朝东,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院分三进,庭院开阔,整个寺院青砖碧瓦,建筑宏伟,错落有致,风格古朴。大门明三暗五,前立门狮,脊顶七孔仙桥装饰别具有特色,门楣镶刻的“护国清真"、“护国佑民"题词,使人们联想起东大寺回民助清堵水的传说。二门三间,两侧廊房与二院南北讲堂走廊向西环绕到大殿陪殿。1995年新增建的高大月台360平方米,由青石栏杆围绕,把翻修后的大殿衬托得更加宏伟。大殿勾心斗角,雕梁画栋,上立宝瓶。殿高三丈有余,宽六丈,深七丈二尺,能容纳600多人礼拜。殿内装修设施别致,富丽堂皇,壮严肃穆,下铺地毯,采光充足,格外明洁。南北陪殿为东大寺伊玛目和阿訇的住室。后院为东大寺伊光旅社和民族浴池。北侧水房宽敞明洁,设施齐备,沐浴方便。该寺保存着大量珍贵的文物,主要是一些碑刻。

山东济宁东大寺

东大寺位于山东省济宁中区古运河西岸,始建于明洪武(1368)年间,天顺三年(1459年)重修,清康熙年间大行扩建,乾隆年间钦赐重修,始具今日规模。“其气魄位列全国清真寺木构建筑之冠",是一座“龙首"式样的中国宫殿式伊斯兰教建筑群。主要建筑由东西轴线排列,依次为序寺、大殿、望月楼三大部分,建筑面积共4184平方米。序寺包括木栅门、石坊、大门、班克楼和南北讲堂,门额镌刻“清真寺"。班克楼是斋月期间专为宣读《古兰经》及召唤穆斯林礼拜之用。大殿,阿语称“麦思直代",是寺的主体建筑。大殿面阔28米,进深40米,最高点约30米,由卷棚、正殿、后殿组成。殿内可容纳2000余人进行“礼拜"活动。望月楼,即大殿后约6米的空间,为穆斯林斋月登高望月的地方。该寺大门为明代遗留构件,大殿等其他建筑多为清康熙年间所建。布局严谨,设计精巧,营造高超,集伊斯兰和我国建筑艺术为一体。

青海东关清真大寺

西宁东关清真大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繁华的东关大街南侧的闹市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总面积11940平方米,礼拜堂面积1102平方米。寺院坐西面东,具有我国古典建筑和民族风格的建筑特点,画梁雕栋,玲珑精致。。大寺的原正门,即“前三门",座南朝北,是一大两小的绿色西式大门,高十米,宽为十五米,门顶横幅匾额上镶有金光闪闪的“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八个大字。大殿为主体建筑,墙壁用青砖砌成,面宽5间,单檐歇山顶,高大的单体建筑矗立在突起的台基上,屋面装饰彩色硫璃瓦,立于大殿殿脊中央的三个镏金经筒和宣礼塔六角顶上安装的两个镏金经筒,遥遥相对,相映成辉,在整体建筑群的碧绿色琉璃瓦的映衬下,越发显出独有的气韵,有如天造地设一般。殿前左右有邦克楼和望月楼,均为3层,再前为西式大门、二门。寺院宽敞,平时可容3000名教徒礼拜,最多达万人,是我国西北地区伊斯兰教的教育中心和最高学府,与西安化觉寺、兰州桥门寺、新疆喀什艾提卡尔清真寺并称为西北四大清真寺。

甘肃西关清真大寺

西关清真大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西关街西端,创建于明万历年间,重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雍正年间曾有扩建。大寺占地面积4800多平方米。原寺包括外院大照壁、沐浴室;内院帮克楼、礼拜大殿;北院学房、宿舍等三部分。大门、帮克楼、礼拜大殿均为中国宫殿式建筑,都是飞檐翘角,其特点是大殿与帮克楼和二门之间以穿廊相连,四层六檐,十六、七米高的帮克楼与宏伟庄重,造型奇巧,可容千人礼拜的大殿相配衬,显得气势恢弘,是兰州市清真寺中的佼佼者。现存的是在1990年重修后的建筑,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总高度约37米,共分四层。底层高3.9米,设有办公室、讲经堂、宿舍、贮藏室、沐浴室,还辟有一间供妇女用的小礼拜殿。上部三层为礼拜大殿,大殿由2O个高17米的圆拱门紧紧围绕,中心有一直径约25米的扁圆壳。可容纳3000多人。跑马廊平面内还设有藏经室、广播室、休息室。在装饰方面大量使用了穹顶和拱门及大面积的装饰图案。西关大寺目前藏经书2OOO多册,还有一部1OO多年前的手抄本《古兰经》。

新疆艾提尕清真寺

艾提尕清真寺又称艾提卡尔清真寺,位于新疆自治区喀什市解放路。艾提尕,为阿拉伯语与波斯语复合词,意为“节日礼拜场所"。始建于回历846年(1426年),后另经重修扩建,现存建筑奠基于18世纪中叶。该寺占地约25亩,主要由门楼,礼拜大殿,宣礼塔,寺院用房,人工湖等组成。正门东向,门前为以寺命名的艾提卡尔广场。全寺由礼拜殿、教经堂两部分组成,礼拜大殿面积2600平方米,可供4000人同时礼拜。廊檐十分宽敞,有100多根雕花木柱支撑,顶棚上面是精美的木雕和彩绘的花卉图案。正殿正中墙上开了一个深龛,龛内放置一个有台阶的宝座。礼拜时,大毛拉就站在龛内领经,礼拜五或“古尔邦节",大毛拉站在台阶上宣教。教徒们进殿后,依次排列先殿内,后殿外,面向西做礼拜。全寺布局合理,建筑工艺精细,装饰古朴典雅,是中国阿拉伯式伊斯兰教清真寺建筑的典范。清真寺是新疆最大的礼拜寺和全疆伊斯兰教活动中心。又是古尔邦节、肉孜节群众游乐歌舞的主要场所。在古代,它还是传播伊斯兰文化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学府,许多的有影响的诗人、文学家、史学家和翻译家早年也在此受过严格的学业培训。

宁夏同心清真大寺

同心清真大寺位于宁夏同心县西北角。始建于元末,明万历年间、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重修扩建。同心清真寺是一座把我国传统木结构和伊斯兰木雕刻、砖雕装饰艺术溶为一体的独特建筑,该寺外形与内地的不一样,它像是一座城楼,其实是寺院的主体建筑(礼拜大殿、邦克楼等),建造在一个高为10米、面积3500平方米的砖砌台座上。台座东向为寺院大门,门前有精致的砖雕“月挂松柏"照壁,大门上面台基上,耸立着轻巧秀丽的二层四角攒尖顶的邦克楼。礼拜大殿坐西向东,由前两座殿字和门前的抱厦相互勾连而成,体态宏大。抱厦进深两间,面阔五间,除稍间有低矮、透空的栏杆外,全部是空廊形式,柱访间装饰了云纹挂落,庄重浑厚。其斗拱挑檐鳞次栉比,参差有序,拱板被雕镂成植物和阿文图案。屋顶为卷棚歇山顶,起翘和翼出很突出,显得华美明快,富丽洁净。前殿进深五间,面阔七间,大殿只用四根柱子支撑,运用斜梁搭接巧妙地解决了木构架的承重结构问题,使殿后的视线遮挡减少到最低限度。前后两殿勾连,扩大内部空间,可容纳8001000人礼拜。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夏银川南关清真寺

南关清真寺位于宁夏自治区银川市老城东南隅,是宁夏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始建于明朝末年。现在的南关清真寺为1980年重建,占地2074平方米,具有明显的伊斯兰建筑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整个清真寺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礼拜大殿,高26米,可容1300余人同时作礼拜。殿绿色穹顶,浑厚饱满,居中的大穹顶直径9.5米,四角配制有相应的小穹顶,彼此呼应。大穹顶顶端高悬月灯,宛如初升的新月,构成一幅具有伊斯兰宗教色彩的图画。据说大穹顶象征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其余4个穹顶分别象征伊斯兰教的四大伊玛目(导师之意)哈乃非、马立克、沙飞仪、罕伯里。室内用汉白玉镶嵌成多圆心的复叶形券壁龛“米哈拉布"窑(即礼拜者面向的地方),上刻古兰经文,简洁精致。整座建筑造型优美,轮廓丰满,色调鲜明。下层设沐浴室、小礼拜殿、女礼拜殿、阿拉伯语学校阿訇卧室、会客厅等。楼顶正中耸立一大四小绿色穹隆顶,顶端高悬着新月标志。大殿前两侧分别建有30米高的“宣礼塔",中部设了一座直径15米的喷水池。整个建筑布局严谨,装饰华丽,精致典雅,宏伟壮观。南关清真寺在宁夏回族人民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


宁夏纳家户清真大寺

纳家户清真寺坐落在宁夏自治区银川市南的永宁县城西1.5公里处,始建于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能容纳近千人礼拜,是宁夏历史较久,规模较大的清真寺之一。纳家户清真寺坐西朝东,占地三十多亩,呈长方形,由门楼、礼拜大殿、厢房和沐浴室组成,形成典型的中国古代四合院建造布局,是一座传统的汉式建筑寺院。门楼为过洞式,上面壁部是一组仿古结构的挑檐,横向的栏额、斗拱,纵向的荷花柱和反映伊斯兰风格的精美砖雕,增加了壁面的光泽。上部正中为三层歇山顶邦克楼,楼两侧陪立着阿拉伯式的二层四角圆尖顶的望月楼。整个布局严谨、规整,显示了大寺雄壮气势。寺院正中是礼拜大殿,殿前为面阔5间的歇山顶抱厦,抱厦外侧栏额立柱、飞檐斗拱,典雅壮观。连接抱厦的是一脊歇山顶三拱棚顶交错勾连的礼拜大殿,殿内宽敞宏大,四壁无华,能容千人做礼拜。大殿两边改建有天经院、厢房等,均为起脊出檐的大瓦房,翠瓦飞檐、古色古香。是我国西北地区著名的清真寺。

开发 midade.com

丝绸之路文明对话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