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礼拜

马坚勤奋的一生
马坚勤奋的一生

马坚勤奋的一生

سيرة محمد مكين ما جيان

  • 马坚离开人世已将近25年了!他音容笑貌,孜孜不倦伏案写作的身影,开朗风趣的言谈,对年轻人循循善诱的教导,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 追思马坚一生走过的道路,可以用现金句话来概括:学习勤奋认真,刻苦踏实;治学严谨苦干,锲而不舍。他几十年如一日,专心致志、兢兢业业从事文化教育事业,研究介绍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无论社会是动荡不安还是和平安定,无论是条件顺利还是身处逆境,他始终坚持苦干、实干,不改初衷。
  • 马坚传略
  • 马坚—字子实,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当代杰出的穆斯林学者,阿拉伯语言学家、翻译家、教育家。
  • 1906年6月6日生于云南个旧市沙甸村(回族聚居村)。1925年中学毕业后在家乡鱼峰小学任教。1928年到西北甘肃固原(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三营村师从著名经师虎嵩山阿訇学习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经典。
  • 1929年考入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继续专修阿拉伯语、伊斯兰经典教义。1931年以品学兼优成绩毕业,由上海回教学会选派参加中国首届留埃学生团赴埃及留学。先后在爱资哈尔大学和著名国立达尔艾勒欧鲁米阿拉伯语文学院(1946年并入开罗大学)共学习八年。对阿拉伯语言、文学、宗教、伊斯兰哲学、教义、教法、历法、历史和教育系统深入学习研究,造诣很深,深得埃及学者们的好评。回国前曾到过麦加朝觐。
  • 1939年学成归国后,潜心于《古兰经》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研究翻译,并从事回族大众文化教育。为云南回族培养了不少阿拉伯语和宗教人才。1946年应聘到北京大学任教授。他参加组建东方语言文学系,亲自创立该系阿拉伯语专业。从此阿拉伯语在中国教育史上首次进入高等教育体制。后来,他一直担任职拉语教研室主任、北大校务委员会委员。他编写阿拉语教材,主编《阿拉伯语汉语词典》。为我国培养了一代代阿拉伯语人才,他奠定我国高等学校阿拉伯语专业的教学基础。
  • 马坚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他翻译出版过《古兰经》、《回教哲学》、《回教真相》、《阿拉伯史通史》……等许多有关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学术名著,在国内外影响很大。他还将《论语》、《中国格言谚语》译成阿拉伯文在开罗出版,得到埃及学术界称赞。解放前后还发表过大量有关阿拉伯有关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文章。这些译著和文章对促进中阿文化交流和友谊作出巨大贡献。
  • 1949年马坚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后又连续当选为第一届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曾担任亚非学会理事。他是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发起人之一,后任该会常务委员,50年代他在报刊上发表的《穆罕默德的宝剑》、《对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的几点愿望》等许多篇文章对消除民族隔阂,促进民族间相互了解和友谊,加强民族团结,正确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作出突出贡献,因而受到中央领导好评,得到人们的尊崇,尤其得回民群众的尊敬和信任。
  • 学者的成长
  • 马坚出生于云南个旧市沙甸,这是一个回民聚居村,该村文化水平较高,十分注重伊斯兰文化教育。他幼年就读于紧邻沙甸的个旧市鸡街镇的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学。从初小就开始学习阿拉伯和伊斯兰文化基础知识。他聪明好学,勤奋刻苦,各科成绩优异,《古兰经》背得最熟,阿拉伯语学得又快又好,小学高年级就开始自学古汉语和英语,深得老师和长辈的喜爱,说他一定会有出息。
  • 怀着强烈的求知欲,他决心在小学毕业后到昆明市明德中学(四年制中学)学习,为日后继续深造打好普通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在家乡一位关心地方教育的贤达人士白亮诚先生的资助下,他升入明德中学。他理解力强并善于独立思考,入学后成绩总是全班第一、二名,不但汉语、英语成绩出色,数理化也学得好。假期回乡还向通晓古书的白亮诚先生和当地学校语文教师学习古文并在他们指导下博览我国古文典籍。
  • 马坚少年老成,青少年时代就有理想、有抱负、经常思考回族社会、中国伊斯兰教和中国穆斯林中的一些问题。他渴望成为一名学者,立志到伊斯兰文化中心埃及去研究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通过自己对它全面研究和介绍,让教内外同胞正确了解伊斯兰教及其文化,让中国穆斯林本着伊斯兰教真精神,精诚团结,互助合作,为民众服务,为国家效劳。
  • 中学毕业后在故乡的两年教学生涯,使马坚深感教育的重要性。改革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文化常识教学的旧教材和旧方法的强烈愿望,更加坚定了他去埃及求学的决心,并开始为实现这一理想而积极创造条件。
  • 1928年,马坚约挚友马元卿同赴西北、上海投师。受白亮诚先生资助,他们离乡乘车经汉口、郑州、西安、平凉到甘肃固原,师从著名的虎嵩山学习经文。在平凉至固原途中,为节省路费,他俩共租乘一匹马,历尽艰辛,才到嵩山阿訇的故乡——固原三营村。嵩山阿訇学识渊博,思想开明,教授得法,指导他们学习经典教义和阿拉伯语。尽管生活条件极其艰苦,马坚却用不到一年时间就学完了侯赛因的《古兰经注》、《伟嘎业注》等多种经注,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文化知识水平均有长足进步。
  • 后因西北时局动乱,他们被迫转去上海,于1929年考入上海回教协会办的私立伊斯兰教师范学校,系统学习阿拉伯语、伊斯兰经典和英语。他短短三年就通读了阿拉伯文版和英文版的《古兰经》,学完了《穆宛塔圣训集》和各种重要的伊斯兰教经典,并能熟练阅读阿拉伯文书籍,能用阿文写作、会话。为出国深造打下了坚实基础。
  • 1931年12月,由上海回教学会选派,马坚作为我国文化史上第一届留埃学生团成员到达开罗,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开始了8年勤奋刻苦的攻读。首先进古老的宗教学校受资哈尔大学,其教学内容以宗教为主,设有法学、哲学、文学、《古兰经学》、《圣训学》等12门课程。马坚非常用功,除认真学好规定课程外,还认真研读埃及中学用的几本语法教材,做了全部练习题,请老师批改。在爱大学习期间,埃及著名大学者吉巴里教授是他热心的导师。马坚每周两次在万家灯火的晚上执经登门求教,坚持多年,风雨无阻;并在吉巴里教授指导下,着手在课余作《古兰经》汉文译注本的准备。
  • 1935年下半年马坚从容不迫受资哈尔大学预科毕业。为使自己有更高的阿拉伯语文水平,以便能更好地研究译介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他又转入埃及有名的国立达尔爱勒欧鲁米阿拉伯语文学院(1946年并入开罗大学)学习。该校设有高级阿拉伯语言、阿拉伯语言文学、历史和伊斯兰教研究等课程,曾培养出许多优秀学者。他在向校内专家、学者学习之余,仍经常去请教吉巴里教授,并注意向周围的埃及人学习活的语言,以增强阿拉伯语言感。
  • 1937年国内爆发抗日战争,马坚与留埃中国同学共同向阿拉伯朋友介绍中国人民抗日真相,揭穿敌伪散布的种种谎言。1939年2月留埃中国学生组团去麦加朝觐,马坚任副团长。一路上他们抓住一切时机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暴行,宣传抗日。在船上马坚发表演说,介绍中国穆斯林同全国人民一道英勇抗战的事迹,痛斥日机轰炸各省回民区域和清真寺的罪行,揭露日寇欺骗伊斯兰世界,妄图利用伊斯兰教为其侵华效劳的种种阴谋,呼吁各国人民支援中国人民正义的抗日战争。他激动人心的演讲,博得全船人的同情和支持。朝觐回到埃及不久马坚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欧鲁米阿拉伯语文学院。1939年秋返回祖国。
  • 马坚生活上十分俭朴,学习上则异常勤奋,分秒必争。在上海学习时虽身居繁结的大都市,却一直穿着家乡带来的粗衣布履,从不闲逛。只是终日埋头苦读,钻研业务。有一次卧病两周,他仍在病床上坚持学习。在埃及爱大期间,他三餐自煮,衣袜自补,靠学校每月发给的2埃镑奖学金,不仅解决了衣食住问题,还撙节出一部分买书钱。欧鲁米语言学院没有奖学金,他就靠上海伊斯兰师范学院董事马晋卿先生的资助,节俭维生。生活虽然清苦,但他开朗乐观感,把困难置之度外,每日生活有节,学习、工作安排得很紧。他回忆当年在开罗的学习生活时曾兴奋地说:"一只旧闹钟,是生活中的重要伴侣。我每天把它拨到四五点钟,只要铃声一响,一脚蹬开被子就起身,涮洗后开始学习。"每年漫长的3个月暑假,他总是排满读书、翻译、写作计划。夏天开罗天气炎热,有时高温达40多摄氏度,他经常是挥扇坚持著译。《回教哲学》、《回教真相》、《回教、基督教与学术文化》等学术名著就是在留埃期间利用暑假译成,寄回国内出版的;还把孔子的《论语》、《中国神州故事》、《中国格言谚语》译成阿拉伯文在开罗出版。
  • 为学术研究、中阿文化交流和友谊作贡献
  • 马坚曾表示,他一生要做两件事:一是要自己精通后在国内推广阿拉伯语,二是要译介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名著,特别是要做好《古兰经》汉译本的译、注工作。1939年回国时,国内正值抗战期,社会动荡,生活极不安定;但他不计个人前途与得失,不羡高官厚禄,婉拒当时在重庆的国民党大人物请他赴渝工作的邀请,毅然投身到研究介绍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和推进回民大众文化教育的事业。
  • 为了翻译和注释《古兰经》的汉译本,马坚倾注了毕生心血。回国后的最初几年,他辗转于上海、云南沙甸村和昆明市,潜心研究、翻译《古兰经》。在家乡沙甸村时,每日清晨5点钟就开始工作,晚上借着昏暗的植物油灯光一直工作到深夜。在昆明时日寇的飞机经常来轰炸,几乎每天昼夜都要疏散到郊外。但他不畏艰险,仍坚持坐野外埋头译经,敌机来了躲一躲,敌机走后继续干。1946年到北大执教后这一工作也未间断。1946年全部原文最后一次修订完毕开始注释,1949年前8卷注释完毕,并于同年由北京大学出版部出版了带有注释的汉译《古兰经》上册,1950年全部注释完成后再出版其余部分,但由于历史原因致使注释工作中断。粉碎"四人帮"后的1978年春,马坚以病弱之躯和微弱的视力重新整理幸存的译稿,一直工作到归真的前一天。但是原文译稿的其余部分直至他逝世都未能出版,使他抱恨终天。
  • 1981年,为了满足社会各界的需要,更为了珍惜马坚华的心血,我们本着认真负责的精神,把他确定下来的原译稿整理、誊清、校对后,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会性出版了不带注释的(为保持体例一致)《古兰经》全译本,发行约20万册后,又重印3次,并于1996年再版。1987年(回历1407年)经沙特阿拉伯王国朝觐义产部督导,出版了《古兰经》阿文、汉文对照本,发行到世界各地,成为迄今全球影响最大的《古兰经》汉译本。
  • 马坚严谨的治学态度,在译注《古兰经》的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留埃同学、现任北京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教授的纳忠先生在《中国穆斯林》杂志1989年第1期的纪念文章中说:"马坚选择各家经注,对比研究。可是经注典籍浩如烟海,如何取舍,谈何容易。最后他选取了3部有代表性的经注。一是公元13世纪著名的《白达维经注》,二是有新见解的当代《召赫里经注》,三是拉希德里达的《光塔经注》。子实(马坚字子实)经过研读对比之后,选摘出他认为合适的资料。按章节顺序,边研读边抄写……"他对译文的一字一句都要反复推敲。他的一个学生回忆当时情景时说:"有时马先生为一些很细微的问题,如一个字念着有些拗口,或一个标点欠妥,都要聚精会神推敲。经过反复对比、锤炼,才最后决定下来。"他在一张张手稿上勾来圈去不断删改,有的甚至几经反复。他给自己确定的原则是:翻译力求"忠实、明白、流畅",注释不敢"牵强、附会、穿凿"。经过五次修润,对译文满意后才着手注释译文。
  • 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曾说:"马坚具有广泛的学术兴趣,他研究的范围包括了:阿拉伯的宗教、哲学、语言、文学、教育、历史、法律、医学、天文历法,以及中阿关系史等各方面。他在一些学术领域可以说是在国内开研究之先河,起到了填补学术空白和铺路石的作用。"这一评价马坚可谓是当之无愧的。
  • 1940年至1943年,马坚译出了《回教教育史》和《伊斯兰哲学史》,分别于1941年和1944年在渝出版。1951年,他编译的《回历纲要》问世。这是研究伊斯兰文化史和中西交通史的一本重要工具书。其中收入马坚关于伊斯兰教历的一篇论文,论述了伊斯兰教历的科学价值和计算方法,并对其自元朝时传入中国以后的影响作了考证。白寿彝教授认为,这篇论文"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解决了数百年来没有解决的问题"。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希提教授的《阿拉伯通史》英文版是一部颇有影响的阿拉伯史专著,应商务印书馆的切邀,马坚于1957年开始翻译这部70余万字的巨著,在繁重的教学和社会活动之暇,时作时辍,1965年脱稿后,又据原书1970年第10版再行增订。全书在197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并于90年代再版,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一项空白。这部阿拉伯史译著已成为我国有关人士研习阿拉伯史和中东问题的必备参考书。
  • 马坚在解放前后发表过重要学术论文数十篇,包括《阿拉伯文在国际政治上的地位》、《回回天文学对于中国天文学的影响》、《阿拉伯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伊斯兰哲学对于中世纪的时期欧洲经验哲学的影响》、《伊斯兰文化的光芒——纪念阿维森纳诞辰一千周年》、《中国与阿拉伯悠久的传统友谊关系》等,还撰写了《回教天文学史》(尚未出版)。其中《阿拉伯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一文论述了阿拉伯人在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和医学等方面曾经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肯定了阿拉伯民族对世界文化作出的不可磨灭贡献。这篇论文马坚多年呕心沥血的研究成果,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后产生很大影响,获得各方面好评。当时埃及首任驻华大使专门向他致谢,并索取文章的阿拉伯译文寄回国发表。即使身处逆境,马坚也从没动摇自己介绍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决心。翻译《阿拉伯半岛》(1977年,北京人民出版社)《阿拉伯简史》(1973年,商务印书馆,内部发生)和《阿拉伯文学入门》(简史,未出版)的工作,就都是在处境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完成的。
  • 马坚分别为《回教教育史》和《伊斯兰哲学史》两书所写的译者序,实际上是两篇有关伊斯兰教育和伊斯兰哲学发展史的论文,是他在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20世纪60年代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让阿拉伯人民对新中国有所认识,他把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译成阿拉伯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1954年参与制定我国第一部宪法后,又参加宪法阿拉伯语版的翻译工作。为了使中国人民了解新生的埃及共和国,他又翻译了《埃及共和国宪法》,由法律出版社出版。
  • 随着与我国建交的阿拉伯国家的日益增多,不少阿拉伯国家代表团来我国访问,马坚曾多次为毛主席、周总理和我国老一辈领导人当翻译。来华访问的阿拉伯国家代表团,只要访问北京大学,马坚向乎都要出面接待。1959年底马坚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亚非团结大会,来到了阔别近20年埃及。开会之余,他重访当年在开罗苦读时的旧居,探望旧友,大家畅叙别情,兴奋不已。1956年11月声援埃及人民反帝斗争和1958年声援黎巴嫩、约旦两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两次中国政府声明,也都是由马坚翻译并直接向阿拉伯国家广播的。
  • 北京大学为马坚诞辰90周年发表的纪念文章写道:"马坚为全面介绍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作出了开创性努力;也包括在新的历史时期向阿拉伯世界介绍中国的政治、法律、学术文化等方面的文献和著述,为现代中阿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不愧为这新时代中阿文化交流事业的先导。"对马坚一生的学术成就作了公正的评价。
  • 献身教育事业,开创中国阿拉伯语教学新时代
  • 马坚不仅自己勤奋好学,而且重视教育,热心培养人才。他教过小学、中学、大学,可以说一生都是与教育相伴而行的。他热爱教育事业,深知教育的重要意义。长期的教学实践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
  • 马坚从昆明明德中学毕业回乡,适值地方上开办鱼峰小学(中阿学校)。在热心教育的白亮诚先生主持下,马坚受聘与王良弼、马元卿等到校任教,并兼教务主任。他坚持勤俭办学,身体力行,采标本、作模型、购置教具、建图书馆,为办学打下了良好基础。他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爱国主义和劳动教育,除了要求学生认真读书外,还带领他们在课余植树修路,造福乡里,获得家长广泛好评。在马坚和其他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生成绩进步很快,入学人数也大大增加,不久该校就由初级小学扩充为6年制完全小学。1928年马坚外出求学,遂结束了这段教学生涯。
  • 马坚从埃及回国后,1939年至1940年间曾应云南回教俱进会之请,任教于昆明私立回民明德中学负责教务。他除了认真办好明德中学之外,还利用暑假为在昆明求学的回民中学生办补习班,请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的回民大学生给他们讲课或座谈会等,对于团结在昆明的回民大中学生生起了积极作用。
  • 虽然马坚在从埃及回之后的最初几年是把主要精力倾注在翻译《古兰经》的工作上,但仍时刻不忘发展回民文化教育效力。他主编过《清真铎报》,在沙甸私立回民养正学校教授过阿拉伯语、《古兰经》、阿伯拉文选等。特别是在讲授《尔歌一德》原文时,他边讲译成汉文(即汉译本《教典诠释》),以加深同学对原文的理解。上述以及在昆明的其他一些教学活动,为云南培养了不少阿拉伯语人才和宗教人才。中央民族大学林松教授和云南文山—清真寺伊玛姆马云崇,就都是他当年的学生。马坚在中国率先采用新的科学方法教授阿拉伯语和宗教学。他在其译著《回教教育史》译者序中全面论述了中国穆斯林学习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文化的历史与现状,指出中国人学习阿拉伯语言学和伊斯兰宗教文化的正确途径。为了使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文化的学习摆脱陈旧落后的经堂教育,逐步走上科学的轨道,他身体力行,以亲身实践作了毕业不懈的努力。
  • 1946年马坚应聘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参加北大东方语言文学系的组建,并亲自在该系建立阿拉伯语专业。当时是既无教材,也无前例可循,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他肩负重任,独自一人给首批中国自己培养的阿拉伯语大学生开出了阿拉伯语、高级阿拉伯语、伊斯兰宗教史、伊斯兰教育史和《古兰经》研究这5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为专业的发展打开了局面。他重视教材建设,积极编写阿拉伯语教材,系统归纳了阿拉伯语语法规律。他所确立的一整套阿拉伯语语法概念和术语,一直为国内各高等院校阿语专业沿用至今。"他奠定了中国阿拉伯语教学的基础,开辟了中国阿拉伯误教学的新时代,使阿拉伯语在中国教育史上首次进入高等学校。"他还付出大量心血,主编了《阿拉伯语汉语词典》。甚至在糖尿病加重而住院治疗期间,仍然耐着盛夏酷暑,挥扇坚持工作,使医生、护士和病友为之感动。为了把住质量关,他在定稿时对每一个词条都要反复研究,博采众长,斟酌再三。经过多年的辛勤劳动,终于使这部具有重要意义的词典得以问世,为中国人学习使用阿拉伯语提供了最基本的工具书,也为以后编写各种类型的阿汉词典和汉阿词典奠定了基础。北大阿拉伯专业青年教师邬裕池在《平生风仪兼师友——忆马坚先生》一文中写道:"马坚先生对自己是勤奋刻苦,学而不厌;对学生是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尽可能地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年轻一代,直到他生命的最后阶段。虽然身染沉疴,长期缠绵病榻,然而只要有人前来请救,他总要挣扎着起来不辞辛苦地介绍有关资料,或反复思考作出详尽的答复。"又写道:"马坚先生在努力培养和造就大批大学生的同时,还非常重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非常难能可贵的是他还用很大力气指导青年教师阅读原著,如语法原著《克里莱和笛木乃》和《一千零一夜》。"
  • 马坚从1946年到北大任教直到1978年病逝,共在北大工作了32个春秋。他以自己辛勤的工作开辟了中国阿拉伯语教学的新时代,迎来了中国阿拉伯语教学的巨大变革。他为我国外事、文教、出版、科研、宣传等部门培养了一代又一代阿拉伯语言文化人才,成为发展中阿关系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研究事业的骨干力量,有的还是国家重要的领导干部。北大阿语教研室中,他的学生已是四世同堂,真可谓桃李满天下。
  • 马坚先生的杰出科研和教学成就,使他成为北京大学近半个世纪以来知名的教授之一,更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穆斯林学者。

穆斯林在饮食方面的礼节
穆斯林在饮食方面的礼节

饮食礼节看伊斯兰的全美

伊斯兰不仅仅是安拉赐予全人类的一种宗教,而且还是由穆圣及其门第子已经在他们的生活中全面实践过的一种生活制度。这种生活制度体现在各个方面,大到治国、平天下,小到娶妻生子、衣食住行无所不包。正如哈桑·纳所述:伊斯兰既是宗教又是政治,既是精神又是物质,既是功修又是生活,既是家庭又是社会……"

伊斯兰是十全十美的宗教,它之所以全美,就在于它是安拉赐予全人类的唯一正教,天地间的真理。真主所喜悦的宗教,确是伊斯兰教。(《古兰经》319)无论是古兰经的内容,还是伊斯兰教的各种教义、教规、其文化理论处处体现出这种完美性。甚至是饮食礼节也体现了这种完美性

这些礼节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吃饭时先念台思米"(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吃完时念台赫米得"(万赞归于真主)。穆圣(愿主福安之)说:任何人在吃饭时,他应先提念真主的尊名;如果遗忘了,记起时当念:'由始至终都奉真主之名'“"台思米有两个目的;一是驱逐恶魔,穆圣说:凡没有提记真主尊名的人,恶魔会与他同吃同饮;当他提到真主的尊名时,恶魔便把腹中之食全部吐出。二是念台思米"可以带来",阿伊舍说:当初,穆圣与六个圣门弟子一起吃饭时,来了一个游牧人,他没有提记真主的尊名便狼吞虎咽,于是穆圣说:'倘若他念了台思米,那么他所吃之食一定够你们所有人吃了'穆圣(愿主福安之)又说:谁吃完饭后念了'赞归于真主,他为我们提供了这顿美食,并赐予我们给养,无能无力,只仰赖真主',真主就会饶恕他以前的罪过。"穆圣(愿主福安之)吃完饭后常念:赞归于真主,他为我们提供了饮食,并使我们成为穆斯林。"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穆圣(愿主福安之)将饮食视为一种宗教功修,并告诉穆斯林每吃一口食物都要想到真主是给养者,他为我们创造了各种美味,我们应为此而感谢他,赞颂他。其次是通过提记真主的尊名养成事事以礼,认真对待生活中的每件事。

二、用右手吃。阿伊舍说:穆圣用右手做洁净的事情,如梳头等,而左手用于大小便等不洁之事,以及有伤害的事情。"欧麦··阿此·赛利麦说:小的时候,一次穆圣抱着我,吃饭时,我伸手就抓碟子中的食物吃,于是穆圣对我说:'孩子你要念台思米,并且用右手吃靠近你这一边的食物'用右手进餐是圣行,穆圣曾严历地指责过一位用左手吃饭的人,并当众说:只有恶魔才阻止他用右手吃饭。穆圣(愿主福安之)就是这样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来教育我们,做任何事要有轻有重,有前有后,先易后难。哪怕是吃饭我们也要慎重对待,不能随心所欲,想用哪只手就用哪只。这种随意做法

久而久之就会助长我们的私欲。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大考验场,事事都要和自己的私欲作斗争,最终战胜它。而这种虔诚的力量只有长时间从点滴积累,使自己趋于完美。用右手吃饭看似平平淡淡的小事,但在穆斯林看来却并不平凡。起右是圣行,右边的回赐大于左边;右手象征着权利和尊贵,象征着平安和吉庆,就象《古兰经》所描述的那样:至于用右手接过功过薄者,将受简易的稽核,而兴高采烈地返于他的家属。"(《古兰经》847-8)因此,用左手或右手就不仅仅是习惯或方便不方便的问题,而是跟随圣行,喜爱圣行,得到安拉喜悦的一件功修。

三、穆圣(愿主福安之)曾禁止饮食者向餐具中吹气,如果食物或饮料很烫,他也应该稍等片刻,以便让它慢慢冷却。喝水时不要太快,而发出咚咕咚"的声音,应一口一口慢慢喝。这种礼节,或许在一千四百年以前,人们并不知道它是一种文明的"卫生的为,就像穆圣(愿主福安之)曾禁止人们在厕所里说话,当时的穆斯林或许根本就不知道病从口入这一道理。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那些文明人士"刚刚开始提倡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

四、穆圣(愿主福安之)嘱咐要吃靠近自己这一边的食物,不要在盘子中挑来拣去。穆圣(愿主福安之)说:一个人的食物够两个人吃,两个人的食物够四个人吃,四个人的食物够八个人吃。说:庆从食物的中间降下,你们当从边上吃,不要从中间吃。"

五、穆圣(愿主福安之)说:们这个民族,不饥不食,食不过饱。说:吃三分之一,喝三分之一,三分之一留作呼吸。长期暴食暴饮既伤害胃,又使我们健忘,变得懒惰、自私、贪婪。要想保持一个清醒的大脑,就必须给我们的胃留一定的空间。许多圣训记载着穆圣(愿主福安之)当年经常饥肠辘辘,腰间捆着石头。这并不是说穆圣(愿主福安之)没有能力吃饱,而是穆圣(愿主福安之)保持一种高尚的情操,与民同甘共苦,以此求得安拉的回赐和喜悦。饭裕生闲事这也是人常犯的一个错误

六、等待年长的人,或有学问人到后,共同进餐。候则法说:每当我们和穆圣同桌吃饭时,穆圣开始吃后,我们才动手。穆圣(愿主福安之)说:给人供水者,自己最后一个喝。因此,在家吃饭时,我们应该等待父母一起进餐;如果宴请客人,主人应先请客人入席,处处体现出穆斯林的高尚美德

七、吃饭时谈论一些善事,或讲述先贤们的故事属可嘉行为。同样,穆斯林可以互相祝贺,祝福好运,祝愿成功或表达心中的喜悦之情,要么是抬起双手,向真主祈祷,要么是默默为对方祝福;而不是举杯欢庆。

除此外,穆圣(愿主福安之)还严禁用金银器皿吃饭,他说:们不要穿丝绸衣服,用金银器皿,这些物品今世属于不信道者,后世才属于我们享受。关于饮食方面的经文我们不再一一列举。

由此我们看出,仅仅饮食这样一个很平常的问题,穆圣(愿主福安之)也规定得如此全面,可见伊斯兰的完美性是有据可查,有目共睹的。就像麦克·哈特所述:宗教与现世之间如此紧密结合,令人确信穆罕默德是全人类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麦克·哈特这段公正的评述又一次提醒我们:由穆圣(愿主福安之)曾实践过的伊斯兰生活确实是完美的,这种完美的生活制度只能源于安拉,因为他最知道人该用怎样的生活方式去生存,哪怕是吃喝

遗憾的是:这样一种完美的生活方式竟然遭到了人们的忽视,尤其是在西化潮流的影响下,有许多人追求西方人的生活方式,连吃西餐也成了一种时尚,把去麦当"肯得基"费视为是一种荣耀,就连自幼在伊斯兰国度中成长起来的为数不少的阿拉伯穆斯林也视伊斯兰的生活方式为落后",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西方文化输入的载体和牺牲品,当他们在西方文化阵营中徘徊迷惘的时候,蓦然回首,才发现伊斯兰是那么的完美,只有伊斯兰才能为他们指点迷津。不要东方,也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这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安静稳重是穆斯林的美德
安静稳重是穆斯林的美德

在似乎漫长但很短暂的人生中,我们不知要经历多少悲欢离合,荣辱成败,是非得失。当你遇到这些事情时切莫过度的兴奋,切莫无尽的悲伤;切莫狂喜,切莫沮丧;不可忘乎所以,也不可一筹莫展。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得失自若,悲喜安详,处之淡定。因为这一切都是真主的安排。你要将一切心境因记忆真主而安静。" (13:28)

淡定是酸甜苦辣后的一种洒脱;淡定是悲欢离合后的一种从容;淡定是荣辱成败后的一种豁达;淡定是是非得失后的一种彻悟。淡定是一种智慧,是世事沧桑之后的成熟和理性,是大彻大悟之后的宁静和澹泊。说到底,淡定是一种高尚的思想境界,也是一种处世之理,淡定需要自我的培养,凡培养自己的性灵者,必定成功;凡戕害自己的性灵者,必定失败。" (91:9-10)

人不可辜恩。许多人都是生在福中不知福。你无病无灾,却因为没有得到更多的物质享受而感觉没有幸福,一旦你有病卧床,你才感到健康就是幸福。你工作稳定,且丰衣足食,却常与贪官、大款相比,感觉没有幸福。一旦你失业,你才感到工作稳定,月月领薪就是幸福

有人用水和杯子做了一个比喻。眼前摆着许多杯子,有瓷的,有玻璃的,有塑料的。当你口渴的时候,不必去挑剔杯子档次的高低和外观的美丑,只要干净,你就可以用它盛水喝。如果我们把水看作是生活、平安和健康,而把杯子看作是工作、金钱、地位,杯子不过是盛生活之水的器具,只要水的质量好,何必去计较杯子的好坏呢?

人不可过激,过激之人必受害。" 陈克礼译《圣训经》15195)江河奔流,途经峡谷,水流湍急。奔流出峡谷,进入开阔之地,水流平缓。人也是这样,心胸狭窄的人,性情必定急躁;而心胸开阔的人,性情总是那么淡定。性柔者,已获大福;性燥者,已遭大祸。"陈克礼译《圣训经》15184)愿你的心情永远像走出峡谷,进入开阔之地的大江那么淡定、那么平和。

对人生,学会淡定

转载自伊斯兰之光(norislam.com)资讯

自问 我们还是穆斯林吗
自问 我们还是穆斯林吗

穆斯林的兄弟姐妹们啊:当我们英语46级,计算机23级的时候,我们的信仰过了几级?当我们荣获大学本科学士学 位、研究生学位的时候,我们的信仰知识是小学毕业还是初中毕业?我们的年轻人们,我们的有思想的兄弟姐妹们:当我们在平安夜寻求刺激,在圣诞节狂欢而不知 道穆罕默德(愿真主使他平安)是谁、不知道一丁点他的事迹的时候,我们还是穆斯林吗?当我们因为情人节而莫名激动却不了解古尔邦是什么的时候,我们还是穆 斯林吗?当我们在本来不属于伊斯兰的节日中发送所谓的祝福短信而忽视了开斋节、忽视了古尔邦节、忽视了阿舒拉的时候,请问:我们还是穆斯林吗?当我们在网 吧寻求着夜夜的刺激、当我们在KTV唱着几百元的感动、当我们奴性十足的为金钱权力而奋不顾身的时候,我们还是穆斯林吗?当我们睁大了双眼在超市寻找着"清真"字样、当我们在火锅店涮着冷冻的"羊肉卷"却 不去思考其是否真实的时候;当我们的餐厅除了猪肉啥都卖、当我们的兄弟姐妹除了猪肉啥都吃的时候,我们还指望自己的杜阿宜被应答吗?男生们、女生们,当我 们像非穆斯林一样游离于各种娱乐场所,肆意地视听、胡乱地嬉闹时;当我们不顾道德与信仰底线而男女幽会,并极力推诿时,我们离穆斯林有多近呢?我们天天和 男女同学泡电话粥而只在月初没钱时才给家里打个电话并不知道感激父母,我们还配称作穆斯林吗?当我们不惜花费好几百元在一件名牌鞋服上却不知花几块钱买一 本伊斯兰书籍学习、舍不得向路边的乞丐施舍的时候,我们还配称作穆斯林吗?当有人来向我们劝说礼拜封斋,劝我们弃恶从善的时候,我们对穆斯林兄弟姐妹的微 笑不屑一顾,搜肠刮肚欺骗善良的劝谏者还沾沾自喜、当我们直面冷对友好的穆斯林兄弟却百般谄媚讨好狐朋狗友冷峻的面孔的时候,我们还配称作穆斯林吗?请一 定要记住,死亡没有借口,疾病没有借口,年迈没有借口!借口只是推辞的工具、只是拖延的温床!曾经的那位穆斯林中年男子,喝得酩酊大醉,提着酒瓶在街上晃 荡,还强力的宣称"我爸是哈智!我爸是哈智!"生怕不给穆斯林抹黑丢脸似得。2010一句"我爸是李刚!"泱泱中华数亿同胞。孰不知,那仁兄一句"我爸是哈智!"惊得地球村16多亿穆斯林魂飞魄散……当我们习惯了犯罪,当我们习惯了欺骗,当我们习惯了骄傲、习惯了嫉妒,当我们习惯了麻醉,我们便习惯了遗忘,那请问:你还想当一个穆斯林吗?当穆斯林,当我们这些所谓的回民"谈猪色变",使那些无辜的汉族同胞们甚至不敢在穆斯林跟前发"ZHU"这个音的时候,我们自己在干嘛呢?当我们的清真餐厅肆无忌惮的卖着酒水,老板们厚颜无耻地说着:"酒不卖是不成,我们qia谜处啦挣,餐厅亏完哩!"我一位汉族同学他知道穆斯林禁酒比猪肉严重,有次到烤肉店吃肉,看里边码着一垛酒就以为是汉族开的,就点了"猪这猪那"。那老板一听立马炸开锅了,满面通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两脚一蹬摆开战斗架势。那同学一看很纠结,就问了句:"大叔,你们这是清真店吗?"……当我们和别一块坐在酒席上,闻着白酒的醇香,陶醉在云雾缭绕之中飘飘欲仙的时候,我们还有颜面给别人讲我们是穆斯林吗?我们一年四季光知道不吃猪肉而不记得诵念一次清真言,我们还能称为一个穆斯林吗?当我们为领导、为上司卖命而不去做一番礼拜,我们还是合格的穆斯林吗?当 我们紧绷猩红的双眼在市场上斤斤计较、坑蒙拐骗、短斤少两而视主麻日的礼拜为泡影、累赘的时候,当我们把真主的警告抛至九霄云外的时候,我们还是穆斯林 吗?我们在尊贵的莱麦丹斋月,不知道为了真主的喜悦而封一天斋,我们还是穆斯林吗?我们中的很多人早上封斋的最后一口饭是香烟,晚上开斋后的第一口饭也是 香烟,我们的斋戒还有价值吗?我们的心中还有一丝对真主的敬畏吗?我们的心中还有一丝信仰存在吗?当我们已缴纳天课为负担的时候,我亲爱的生意人们:你还 是穆斯林吗?当我们一顿饭吃掉成百上千元却不愿花费一分钱在主道上、在学习信仰知识上、在扶帮弱势群体上,我们还是穆斯林吗?

当我们身无大净而不知洗浴,当我们读书万卷而不曾听闻《古兰》、《圣训》,我们还配称作穆斯林吗?当我们谋生能力超强,当我们对CADProEMATLAB3DS—MAXSolidWorksPhotoShop……了 如指掌、运用自如,却不知如何洗小净、记不住短短的礼拜念词,甚至不知道一句古兰经文、没记住一段圣训的时候,请问:我们还配称作穆斯林吗?当我们在帷幕 背后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却忘记真主时刻都在监听的时候,我们还是穆斯林吗?当我们穿着透明、纤薄的婚纱,后面跟着金童玉女结婚的时候;当我们让西方的垃圾 文化肆无忌惮的占据我们内心的时候,我们还配称作穆斯林吗?孰不知,当我们那样做了的时候,我们与异教徒只差一点———进教堂了!当我们面对困难与无助,束手无策的时候,我们向真主祈求。当我们顺利、平安的时候我们却不可一世地说:"我所拥有的一切只不过是我有特殊能力罢了,困难都是由我的能力解决的!" 我 们还配称作穆斯林吗?当我们无知愚昧的认为伊斯兰是束缚,认为穆斯林没有自由的时候,我们还是穆斯林吗?当我们完全的陷入今世的生活而对后世摇摆不定的时 候,我们还是穆斯林吗?每当谈起今世,我们口若悬河,如演说家一般滔滔不绝;而谈论信仰时我们瞠目结舌,我们没有因为自己的无知而羞愧难当吗?当我们无知 而不知道学习;当我们有知识却不去遵行;当我们犯罪而自认为清白;当我们享福却隐昧真主;当我们为今世奋斗犹如明天就要赴死一样;当我们不为后世准备就像 永远不会死一样;当我们没有实际行动却高喊我们确已信仰;当我们面对别人的好奇发问唯唯诺诺;当我们认为只有今世而后世只是虚幻;当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自 己能平安的活到80多岁;当我们还不曾奋斗却认为自己已经得入天堂……那么,请停止我们那些来自西方糟粕文化、来自愚昧无知的思想吧!兄弟姐妹们,试问:我们离非穆斯林还有多远?我不是针对哪个人,我更不是看不起谁,我只是想说:人应该思考!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奋发学习吧,让我们冲破无知吧,让我们照亮黑暗吧!至圣(愿真主使他平安)说:"5件事来临之前,利用好5件事:死亡之前的生命、疾病之前的健康、繁忙之前的闲暇、老迈之前的青春、贫穷之前的富裕"。最后,让我们共同祈求真主吧:"奉至仁至慈的安拉乎的尊名:一切赞颂全归真主。全世界的主宰,普慈特慈的真主。我们只崇拜你,只求你佑助。祈求你引导我们上正道,你所佑助者的路,不是受遣怒者的路,也不是迷雾者的路。"(主啊,你应答吧)"我们的主啊!祁求你不要惩罚我们,如果我们遗忘或错误。求你不要使我们荷负重但,犹如你使古人荷负它一样。我们的主啊,求你不要使我们担任我们所不能胜任的。求你饶恕我们,求你赦宥我们,求你怜悯我们。你是我们的保佑者,求你援助我们,以对抗不信道的民众。"真 主啊!你指引我们吧,除了你赐予我们的知识外,我们毫无知识。除了你赐予我们的能力外,我们毫无能力!我们只是你卑贱的仆人。真主啊,祈求你让我们丢掉内 心的骄傲、内心的嫉妒,你使我们如小鸟一样纯洁吧!我们的主啊,祈求你开拓我们的胸襟,让我们抛弃内心的懦弱、抛弃内心的恐惧,使我们的内心充满伊玛尼的 光亮!你使我们的内心深深的扎根在伊斯兰上,你使我们的脚步稳定在伊斯兰上!我们的主啊,你使我们的口舌灵活、头脑清醒,你赐予我们当用的知识,发挥我们 的所知向人们传达你的真理,身体力行的向人们展示伊斯兰的优秀。我们的主啊,你援助那些为你的道路而生生不息奋斗的人们吧,你赐予他们和家人平安顺利吧, 你应答他们的杜瓦宜吧!我们的主啊,你使我们的每一位阿訇、每一位学者都有真知灼见吧,你引导迷误中的人走向成功吧!唯有你,有着引导的权利,你引导的 人,谁也不能使其迷误;你使他迷误的人,谁也不能是其走向正道!你使每一片土地成为教门的兴盛之地吧,你见证奋斗者的足迹吧!我们的主啊,你使我们全体紧 握你的绳索团结互助吧!我们的主啊,你赐予我们力量,让我们用大牙紧紧咬住至圣(愿真主使他平安)的圣行吧!我们的主啊,在今世生活中——在 这个游戏般的今世生活中、在这个没有蚊子翅膀重要的今世生活中、在这个没有一只死山羊有价值的今世生活中,你赐予天下所有的穆斯林容易吧,你使我们不要陷 入今世的泥潭而无法自拔,你赐给我们更多的时间为消除自己的罪过、为死亡、为后世做准备吧!真主啊,你应答吧!真主啊,你应答吧!你使信仰之花盛开于每个 人的心田吧!你使信仰之果硕结到每个人的后世吧!阿米乃……

​你们不要为自己的盟誓而以安拉为障碍(一)
​你们不要为自己的盟誓而以安拉为障碍(一)

你们不要为自己的盟誓而以安拉为障碍(一)

阿伊德格尔尼博士著

赵阿丹 译

一切赞颂全归安拉,我们赞美他,求他襄助,求他饶恕。我们求安拉护佑免遭我们自身的伤害和我们行为的伤害。安拉所引导者,无人能使其迷误;安拉使其迷误者,则无人能够引导。我作证除安拉外绝无应受崇拜的,独一无偶;我又作证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仆人与使者。

"有正信的人们啊!你们当真实地敬畏安拉,你们绝不可以死去,除非成了顺主的人。"(3:102)

"众人啊!你们当敬畏你们的主,他从一个人创造你们,他把那个人的配偶造成与他同类的,并且从他们俩创造许多男人和女人。你们当敬畏安拉——你们常假借他的名义,而要求相互的权利的主——当尊重血亲。安拉确是监视你们的。"(4:1)

"信士们啊!你们应当敬畏安拉,应当说正话。他就改善你们的行为,就赦宥你们的罪过。服从安拉及其使者的人,确已获得伟大的成功。"(33:70—71)

赞主赞圣之后:

的确,最真实的言语是安拉的经典,最好的引导是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的引导,最恶劣的事是新生之事,凡是新生都是异端,凡是异端都是迷误,凡是迷误皆入火狱。

当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派遣他的信使们走向东方和西方,在四面八方传播清真言时,其中包括使者(愿主福安之)派往强大的波斯的人,重要的领导,安拉的出鞘的剑人,艾布苏莱曼哈立德本沃利德(愿主喜之),使者(愿主福安之)派他去艾伽和赛勒玛山,那里住着团义部落,当这些部落听到哈立德本沃利德前来时,惊慌失措,什么都没带就逃之夭夭了。然后去了沙姆,加入了基督教。

逃跑到那里的有阿迪本哈提姆塔伊,阿拉伯慷慨之子,他丢下了他的妹妹萨法娜在家,哈立德本沃利德到后,把军队集中驻扎在那里,没发现有任何反抗,他就赶着羊群、带着战俘和妇女,凯旋而回使者(愿主福安之)的麦地那,伊斯兰的首都。

俘虏中有萨法娜宾蒂哈提姆塔伊,其父是著名的慷慨者,哈立德本沃利德让他们住在圣寺周围,萨法娜去见阿里本艾比塔利卜(愿主喜之),说:请向你的堂兄为我说请。阿里(愿主喜之)说:我们不会在他跟前说请的,不过他去礼拜时,会去看你们,那时你在跟前求请,并提及你的父亲,因为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是最慷慨者,最仁义者,最宽容者。

后来使者(愿主福安之)去寺礼晡礼,在去圣寺的途中,碰到俘虏们,萨法娜就站起说:安拉的使者啊!我父亲曾照顾孤儿,款待客人,帮助不幸者,我是阿拉伯慷慨者哈提姆塔伊之女,请你原谅我吧!原安拉宽恕你。

使者(愿主福安之)就向圣门弟子们看去,说:"你们放了她吧!她父亲确喜欢美德。"然后又说:"哎!假若你父亲是以穆斯林身份而死的话,我们定会为他祈祷求主怜悯。"然后使者优待了她,让人护送她返回了她的家乡。

在那里遇到了她的兄长阿迪,她说:断绝骨肉者!忤逆者!你弃我而逃。我确是从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跟前来到你这儿的,是从最仁义、最仁慈者那里来的。

阿迪(愿主喜之)就做了准备,穿好衣服,在胸膛上佩戴了金十字架,前往麦地那,人们纷纷听说阿拉伯的慷慨者哈提姆塔伊之子前来,都出城迎接。

阿迪说:我就来见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我肚子上挂着金十字架,他就说:"阿迪啊!你当扔掉这个偶像。"我听他诵读:"他们舍安拉而把他们的博士、僧侣和麦尔彦之子麦西哈当做主宰。"(9:31)

接着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说:"须知!他们没有直接崇拜这些人,但是这些人规定一事为合法时,他们就认作合法,当规定一事为非法时,他们就认作非法。"

先知(愿主福安之)为他阐明了服从任何被造物,把安拉禁止的作为合法,或者把安拉规定为合法的作为非法,就是崇拜那个被造物,这里除安拉外没有伟大的,除安拉外没有值得崇拜的,故只可崇拜安拉,只可托靠安拉,只可以安拉而发誓。谁托靠安拉,安拉使他满足;谁托靠安拉以外的,安拉使他卑贱;谁尊重安拉,安拉则保护他;谁轻视安拉的尊名,安拉则轻视他,使他卑贱。

在《布哈里圣训实录》中辑录了艾布胡莱赖传述的圣训,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提及了一位以色列人,向某个以色列人借一千金币,那人说:你给我找来见证人。他说:安拉足为见证者。那人又说:你给我找个担保人。他说:安拉足以担保。那人说:你说得对。于是那人把钱借给他至一定期,他遂出海去解决了自己的困难,然后寻找船只,以便回来按期还钱,结果没有找到船只,他就拿来一块木头,凿了个洞,把一千金币塞入洞中,并附有致主人的一封信,然后把洞口封好,带着木头来到海边,说:主啊!你确知道我向某人借一千金币,他向我要担保人,我说:安拉足以担保。他选择了你。他又向我要见证人,我说:安拉足为见证者。他选择了你。我确已尽力寻找船只,想把欠他的钱还给他,可是我没能力做到,现在我把他托付给你。他遂把木头扔进海里,直到在海上漂浮,然后他离去寻找返回家乡的船只。

那个借钱者出来张望,希望有船只带着他的钱财而来,突然见到那块装有钱财的木头,他就捞来作为家人的柴火,当他劈开木头,发现金币和信件,接着借他钱的人也到了,带来了一千金币,他说:指主发誓!我一直在努力寻找船只,以便把你的钱带来,可在我来之前没有找到船只。那人说:安拉已经替你交还了,你放在木头里漂来了。你带上一千金币安心地去吧。

​为什么如此多的美国拉美裔人选择伊斯兰?
​为什么如此多的美国拉美裔人选择伊斯兰?

为什么如此多的美国拉美裔人选择伊斯兰

译自islammessage)正如美国的拉美裔人口呈上升趋势,拉美裔现在是全美最大的少数族裔,拉美裔穆斯林人数也是如此。而这不只是阿拉伯的拉美人移民美国的结果。

据WhyIslam.org报道,拉美裔是穆斯林社区中增长最为迅速的一块。现在约6%的美国穆斯林是拉美裔人,多达五分之一的全国新归信伊斯兰教者是拉美裔人。

位于北迈阿密(North Miami)的北美美国穆斯林协会(A.M.A.N.A.)表示,特别是西班牙裔居多的佛罗里达州南部拥有越来越多的拉美裔穆斯林。

这并不是说在拉丁美洲社会归信伊斯兰教是容易的,迈阿密的尼加拉瓜裔美国护士玛丽娜冈萨雷斯(Marina Gonzalez)知道这一点。

玛丽娜五年前归信了伊斯兰教,戴着头巾。起初,她的家人不再和她说话。她回忆说,"他们叫我塔利班。我的母亲,她不喜欢和我出去,因为我戴头巾"。但现在她母亲"理解了,当我去我的父母家,在我要礼拜时,他们关掉电视。我太高兴了"。

在六年前归信伊斯兰之前,纳吉布(Najib Sowma)的名字是达里奥(Dario)。如今,他是南迈阿密戴德善行清真寺(the Al-Ihsaan mosque)的领导成员。但最初他的古巴母亲感到震惊。纳吉布说,"现在,她的看法已经改变。之前的我与现在是穆斯林的我,她看到我的性格有了很大的不同"。

西班牙的伊斯兰教

许多拉美裔人正从主要是罗马天主教文化迈向一个最初阿拉伯人的信仰,如果这是一个惊喜,或许它不应该是。一方面,像上世纪60年代的非裔美国人,拉美裔发现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与伊斯兰教和阿拉伯世界的联系。它开始于大多数拉美裔的定义:西班牙语。

维尔弗雷多鲁伊斯(Wilfredo Ruiz)在波多黎各出生,10年前他归信了伊斯兰,是美国伊斯兰关系委员会南佛罗里达州分会律师。他说,"我们的语言是由超过4000个来自阿拉伯语的单词培育而成的,西班牙语的每一个单词都以al开头,例如,alcalde(镇长),alcantarilla(下水道)和almohada(枕头)"。

这是因为中世纪时期阿拉伯穆斯林治理西班牙约800年,并使伊比利亚半岛(the Iberian Peninsula)成为当时最先进的文明发源地之一。鲁伊斯说,1000年以后,过去是西班牙裔DNA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他说,"大多数已经接受了伊斯兰教的拉美裔觉得最神奇的是,他们的文化与伊斯兰文化有很密切的关系。这就像重新发现你的过去,这方面我们的过去一直被隐藏"。

鲁伊斯指出,拉美裔人和阿拉伯人都高度重视大家庭和传统,如招待客人和陌生人。玛丽娜说,在宗教方面,拉美裔人认为,伊斯兰教提供了一种比天主教更简单、更直接的崇拜形式。他们也感觉比在福音派教会(the evangelical churches)看到的更有结构,因此许多拉美裔人立刻加入。

玛丽娜说,"现在我与神的联系比以前更好"。

令人安慰的是,天主教与伊斯兰教之间存在很多的重叠。例如,穆斯林也尊敬圣母玛利亚(麦尔彦)和耶稣(尔萨,至少他是一个先知)。

迈阿密的秘鲁裔美国外科技师莉莉安娜帕罗迪(Liliana Parodi)24年前归信,她说,"当我开始读《古兰经》时,我说,'哦,穆斯林相信有来世和天使'。你知道,这不是那么太大的区别"。

女性归信

更多的拉美裔女性归信伊斯兰教,比拉美裔男性多。诚然,伊斯兰教被质疑其对女性的苛责,但莉莉安娜说,男性主导的天主教会很虚伪,它禁止女祭司、节育和离婚。超有男子气概的拉丁美洲社会的西班牙语电视网还是把妇女描绘成喷火的性感尤物,批评她们的新信仰。

莉莉安娜说,"我告诉他们,'看看你自己',可悲的是他们视女性为性对象"。

10年前,拉美裔穆斯林的国家形象不幸被卷入何塞帕迪利亚(Jose Padilla)事件中,帕迪利亚因协助恐怖分子被定罪。但对鲁伊斯(他也是一个海军伊玛目)来说,从那以后,很多事情发生了改变,现在拉美裔人对归信不再那么提心吊胆了。

鲁伊斯说,"他们很快了解到,穆斯林厌恶暴力。像基督徒、犹太教徒一样,我们对社会公正的诉求相同。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和追求社会公正是我们极其重视的"。

开发 midade.com

丝绸之路文明对话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