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道德

 ​伊斯兰在世界
​伊斯兰在世界

伊斯兰在世界

信仰伊斯兰的国家及伊斯兰在亚洲、非洲和欧洲的状况

众所周知,伊斯兰自默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传播,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它作为一种宗教信仰、意识形态和一种文化体系,传入世界各地后,与当地传统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对许多国家和民族的社会发展、政治结构、经济形态、文化风尚、伦理道德、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据统计,全世界穆斯林有十三亿人,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有五十七个伊斯兰国家,其中在三十多个国家中,伊斯兰教被定为国教。

伊斯兰在亚洲

伊斯兰教虽然发源于阿拉伯半岛,而且至今在整个中东和部分北非国家占主要地位,但它已经传到了印度,从印度又传到了马来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南部,并经由中亚传到了中国北部。

大约从十八世纪起,印度尼西亚实际上已经至少在名义上(因为那里还有很多非穆斯林居民)成为世界最大的穆斯林国家,排在它后面的是印度(穆斯林人数很多,但仍然是少数派)、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中东的任何国家反而相形见绌。阿富汗以东地区的穆斯林人数远多于世界其他地方所有穆斯林的总和。

伊斯兰在欧洲

二十世纪以来,在西欧、北美和南美一些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传播和发展。美国现有穆斯林一千万人,是1970年的十倍。随着中东移民的流入,欧洲大陆现有穆斯林一千二百万人至一千五百万人。法国穆斯林从1945年的数千人增长到现在的五百万人,几乎占法国总人口的10%,清真寺有三千多座。英国有三百多万穆斯林,清真寺有两千座左右。德国有四百万穆斯林,二战前清真寺还不到十座,现在已超过两百座。

伊斯兰教的世界性组织有世界伊斯兰大会、阿拉伯国家联盟、伊斯兰会议组织、伊斯兰世界联盟和穆斯林联盟等国际性和地区性组织

伊斯兰在非洲

伊斯兰教传入之前,非洲居民大多信奉原始宗教或基督教。后来伊斯兰教在非洲的传播取得较大的成功,这是有历史和社会原因的。现在,伊斯兰教在非洲宗教中占有特殊地位。非洲居民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当地传统宗教(即原始宗教),其中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口最多。据统计,全非共计二亿三千多万穆斯林,占人口总数的41%左右。

这是对世界伊斯兰的一个概括介绍。

施舍
施舍

伊斯兰是一个天启的完美的生活方式,主要宗旨是敬主爱人。

捐献施舍是穆斯林的一项重要的功修,它是真主给穆斯林的一项重要义务,其目的是合理的运用自己手中的钱财既利于自己又造福于他人。所以合理的捐献施舍方式能最大发挥信仰的价值和社会效益。因此《古兰经》给与充分的肯定:"行一件善事将获得十倍的回赐。"(6:160)又说:"为主道而施舍钱财的人譬如【一个农夫播下】一粒种子,发出七个穗,每一穗结一百颗谷粒。真主加倍的报酬他所意欲的人,真主是宽大的,是全知的。"(2:261)穆圣说:"慷慨好比一棵树,它的根是在天堂里,它的枝叶伸在顿亚(今世)中,谁抓住了它,它就把谁引向天堂;吝啬也好比一棵树,其根是在火狱中,它的枝叶伸在顿亚中,抓住它的人会坠入火狱。
所以伊斯兰教义规定了正确的施舍方式,要想获得真主的喜悦又不伤害接受人、同时虔心敬意不带有任何私心杂念的做好这项工作获得完美的报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虔心敬意为主,《古兰经》:"施舍钱财以寻求真主的喜悦,并确定自身信仰的人譬如高原上的园圃,它得到大雨,便结出加倍的果实;如得不到大雨,小雨也足以滋润。真主是明察众仆的。"(2:265)又说:"你们所施舍的任何美物都是利于你们自己的,你们只可以为真主的喜悦而施舍,你们所施舍的任何美物都将获得完美的报酬,你们不受亏枉。"(2:272)
二:费用自己心爱的东西,《古兰经》说:"你们把自己的脸转向东方或西方都不是正义。正义是信真主、信末日、信天仙、信经典、信先知,并将自己心爱的财产施济亲戚、孤儿、贫民、旅客、乞丐、、、、、、(2:177)与之相反,拿着不好的东西或者自己该扔的东西用之施舍不但起不到作用,而且引起人们对他反感,真主也不喜欢,也不会获得任何报酬。《古兰经》云:"有正信的人们啊!你们当分舍自己所获得的美品和我为你们从地下出产的物品用以施舍。你们不要用那除非闭着眼睛连自己也不愿收的劣质物品用以施舍。你们当知道安拉是无求的主,是可颂的。"(2:265)尤其是现在的穆斯林群体对于施舍有很大问题,清真寺收供养(麦子),往往出一些最差的,捐献东西往往是自己该扔掉的来美其名曰用以施舍,所以我们真的应该反省了。
三:不计报酬,真正捐献施舍者是不图别人的回报,只寻求主的喜悦,也不是礼尚往来的报答。《古兰经》:"敬畏者得免于火狱,他虔诚施舍他的钱财,他没有受过任何人应报的恩德,但他的施舍只是为了寻求真主的喜悦,他自己将来必定喜悦。"(93:17——21)又说:"我们只为爱戴真主而赈济你们,我们不望你们的报酬和感谢。"(76:9)。
四:不待人求,捐献者的目的是让真正有需要的人的需求得到解决,而自己的捐献施舍能够发挥最大效益。尤其是一些虔诚的为主道服务的人,轻易不愿张口求别人援助,实际他们的生活非常困难。《古兰经》:"施舍应归于那些贫民,他们献身于主道,不能到远方去谋生,不明他们真相的人,以为他们是富足的,因为他们不肯向人乞讨。你从他们的外表可以认识他们,他们不会呶呶不休的向人乞讨。你们所施舍任何美物真主都是知道的。"(2:273)
五:不使人蒙羞,有些人稍微捐献一点,就说一些刺挠难听话,让受施者难堪和蒙羞,或者让受施人表白他的恩惠,
这是真主所不允许的。《古兰经》:"为主道费用自己钱财,施舍后不示惠受施人,也不损害他们,,这等人在他们主那里享受他们的报酬,他们将来没有恐惧也没有忧愁。"(2:261)又说:"与其在施舍后损害受施人,不如婉言谢绝,并原谅他的烦扰。真主是自足的,是至容的。"(2:262)
六:不沽名钓誉,真主说:"有信仰的人们啊!你们不要对受施人示惠和损害他而使你们的施舍变得无效。犹如为沽名钓誉而施舍的人,并不信真主和后世一样,譬如一个光滑石头,上面有一层浮土,一阵大雨过后,使它变得又硬又滑。他们不能够获得他们所施舍的报酬,真主是不引导没正信的民众。"(2:264)又说:"他们中有沽名钓誉而施舍钱财的人,他们不信真主,也不信末日。谁以恶魔为伴侣,谁的伴侣真恶劣。"(4:38)从这两段经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凡作善而专给人看,他的信仰就有很大的问题。但我们应明白:如果捐献施舍只是为真主,内心不是为了沽名钓誉或者炫耀,而是起到带头作用,或者是寺内公布名单,或者是你施舍后别人知道后夸赞你都不属于沽名钓誉的范畴。毕竟暗藏的要贵过名扬的价值。真主说:"如果你们公开的施舍,这是很好的;如果你们秘密的施济贫民这对于你们是更好的。这能消除你们的一部分罪恶。真主是彻知你们的行为的。"(2:271)
七:不是贿赂性的,有一段经文我们必须注意,就是二十七章二十节至三十六节因为这段文字太长,其大意如下:当年苏莱曼得到消息有个"塞拜"小国非常富有,本国女王和臣民不拜真主而拜太阳,苏莱曼就写了一封信劝她归信。女王见信后差人送来了许多礼物来试探苏莱曼。苏莱曼对那送礼的差人说,你们用钱财来资助我的吗?真主赐给我的强过赐给你们的。你们以为礼品可以解决问题吗?你回去吧,我必定率军队前去攻打你们,直到你们信仰真主,或者在卑贱的状态下离开那块土地。苏莱曼接了礼物为什么发怒而率军队征讨呢?就因为其带有贿赂性。因此真正的捐献不能是为了某一种利益,如公务员对长官、商家对公务员送的礼品,或者回扣诉讼人对法官、纳税人对税吏、老百姓为办事便利对有权人所送的礼物均属贿赂,这一段经文是告诉我们真正施舍不是贿赂性的。
八:不要怕穷,要有克己利人的精神,真主说:"恶魔以贫穷恐吓你们,以丑事命令你们,而真主应许你们的是恕饶和恩典,真主是宽大的,是全知的。"(2:268)又说:"在他们之前,安居故乡确信正道的人们,他们对于那些教胞所获得的赏赐不怀怨恨,他们虽有急需也愿把自己所有的让给那些教胞。能戒除自身贪吝者才是成功者。"(59:9)
以上是根据经典的指示正确捐献施舍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捐献施舍价值既利己又利人,同时又能获得真主的喜悦。这才叫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穆斯林与非穆斯林之间交往之礼节
穆斯林与非穆斯林之间交往之礼节

穆斯林和非穆斯林相处的礼节

穆斯林应该和不同信仰间的所有人搞好关系。在学校里,在工作中,以及邻里之间等等,一个穆斯林应该友好礼貌的对待每一个人。伊斯兰教导它的追随者为着全人类的利益和改善与所有人相互配合与协作。伊斯兰鼓励穆斯林与所有人合作而不用顾及他/她的宗教信仰和信条,只要合作项目是正义的、有利于人类及主的其他被造物的。

杰出的穆斯林学者筛海格尔达威在他著名的《伊斯兰的合法与非法事物》一书中对此做了阐述:

首先我们要强调的就是伊斯兰从没有禁止穆斯林对信仰其它宗教的人表示友爱和宽容,哪怕他们是以物配主者和多神教徒。而且伊斯兰给予有经典的人,也就是犹太人和基督徒,特别的尊重,无论他们是否居住在穆斯林社区内部。

古兰经在提到犹太人和基督徒时总是以有经典的人啊"或者被授予经典的人啊"来称呼他们,这表明了他们是天启宗教的原始信众。因此,在他们和穆斯林之间有一种慈恩以及在精神上一脉相承的联系,这一切都是基于真主通过他的先知们(愿真主赐福他们)所启示的一个真理宗教的共同原则:他说:他已为你们制定正教,就是他所命令努哈的、他所启示你的、他命令易卜拉欣、穆萨和尔撒的宗教。你们应当谨守正教,不要为正教而分门别户……"(第四二章 协商章一十三节)

穆斯林必须相信真主降示的一切经典以及他所派遣的所有先知,否则他就不被认为是一个真信士。真主在古兰经中说:你们说:“我们信我们所受的启示与易卜拉欣、易司马仪、 易司哈格、叶尔孤白和各支派所受的启示、与穆萨和尔撒受赐的经典、与众先知受主所赐的经典,我们对他们中任何一个都不加以歧视。我们只顺真主。"(第二章 黄牛章第一三六节)因此,如果有经典的人读古兰经的话,他们将会在其中发现对他们的经典以及使者们和先知们的颂扬。

在与有经典的人进行对话时,穆斯林应避免使用能引起忌恨或激起敌意的方法,安拉说:除依最优的方式外,你们不要与信奉天经的人辩论,除非他们中不义的人。你们应当说:'我们确信降示我们的经典,和降示你们的经典;我们所崇拜和你们所崇拜的是同一个神明,我们是归顺他的'"(第二九章 蜘蛛章第四十六节)

我们也都看到了伊斯兰是如何允许穆斯林可与有经典的人同席进餐,可分享由他们屠宰的肉,还可与他们的女子结婚,而婚姻是一种具有相互的爱和慈恩关系。全能的安拉说:曾受天经者的食物,对于你们是合法的;你们的食物,对于他们也是合法的;信道的自由女,和曾受天经的自由女,对于你们都是合法的……(第五章 筵席章第五节)

穆斯林国家的非穆斯林公民:

以上的命令囊括了所有有经典的人,无论他们身处何方。此外,那些生活在一个伊斯兰政府保护中的人们还享有各种特权。他们就是我们所说的受保护民",也就是说安拉和他的使者(愿主福安之)以及穆斯林社团已与他们缔约,他们可以在伊斯兰政府的管理下安全、安心的生活。

依照现代术语,“受保护民"就是穆斯林国家的公民",从伊斯兰早期到现在,穆斯林对于“受保护民"享有和他们一样的权利和履行同样的义务毫无异议,同时他们还保有他们的宗教信仰自由。

先知(愿主福安之)着重强调了穆斯林对“受保护民"应尽的义务,警告侵犯他们的人将招致安拉的恼怒和惩罚。据传述,先知(安宁和祝福降临于他)曾说:谁伤害了受保护民,就伤害了我,谁伤害了我就惹怒了真主。" (《泰布拉尼圣训集》奥萨特篇,传述系统可靠)

他还说过:无论谁伤害了受保护民,我就是他的敌人,而且在复生日我也是他的敌人。"(哈推卜根据可靠的传述系统传述)

谁迫害了缔约者中的一人,或侵犯了他的权利,或使他承担他力所不及的工作,或未经他同意就占有他的财产,在复生日我将和谁争论。"(艾布.达吾德)

先知的继承者们也维护了非穆斯林公民的权利和尊严,伊斯兰的法学家们,无论他们的观点在很多其它问题上有何种不同,也都一致强调这些权利和尊严。

马力克派的教法学家沙哈卜..卡拉菲说:保护条约的缔结促使我们对Ahl Adh-Dhimmah应尽很多义务。基于安拉及其使者(安宁和祝福降临于他)和伊斯兰教的保证,他们是我们的邻居,在我们的保护下。无论谁通过诽谤或者人身攻击侵犯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谁就已经违背了与真主及其使者所定的盟约,他的行为已与伊斯兰的教导背道而驰。"(卡拉菲《拂卢各》Al-Furuq

外学派法学家伊本.哈滋目说:如果一个Dhimmi被敌人侵犯的时候,我们有义务用我们的士兵和武器援助他。这样的话,我们将兑现真主及其使者的盟约。把他们移交给敌人就意味着出卖了真主及其使者的盟约。"

与非穆斯林和平相处的基本原则

现在问题出现了:既然真主在经文(信道的人们啊!你们不要以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为盟友。他们各为其同教的盟友。你们中谁以他们为盟友,谁是他们的同教。真主必定不引导不义的民众。你将看见有心病的人,将争先地去与他们亲善……)(第五章 筵席(马以代)五一、五二节)中禁止穆斯林把非信士作为赞助者、同盟者和支持者,我们又怎能向非穆斯林显示我们的善意、友爱以及善待他们呢?

对此的回答就是这节经文并不是毫无条件地适用于所有犹太人、基督徒或者非穆斯林。如果这样认为的话就与那些命令向所有宗教信徒中善良和热爱和平的人表示友爱和仁慈,以及允许与有经人的妇女结婚的经文相抵触了。比如关于婚姻,真主说:“……并且使你们互相爱悦,互相怜恤……"(第三十章 罗马人(鲁姆)二一节),还有关于基督徒的经文:“……你必定发现,对于信道者最亲近的是自称基督教徒的人……"(第五章 筵席(马以代)八二节)

那些禁止与有经人缔约的经文是针对那些仇视伊斯兰对穆斯林发动战争的人的。因此,在损害伊斯兰和穆斯林社团的情况下,不允许穆斯林支持或援助他们——也就是成为他们的同盟——也不允许与他们互托心腹。

其它经文也对此做了解释,全能的安拉说:他们不遗余力谋害你们,他们希望你们遭难,他们的口中已吐露怨恨,他们的胸中所隐讳的,尤为恶毒。我确已为你们阐明许多迹象,如果你们是能了解的。你们喜爱他们,他们却不喜爱你们……"(第三章 仪姆兰的家属(阿黎仪姆兰)一一八、一一九节)这节经文描述了这些人的特征,他们在心中隐藏了对穆斯林的巨大憎恨和仇视而且在口头上已流露出这种敌对的态度。

全能的安拉还说:你不会发现确信真主和末日的民众会与违抗真主和使者的人相亲相爱,即使那等人是他们的父亲或儿子或兄弟或亲戚……"(第五八章 辩诉者 (姆查衣赖)二十二节)

全能的真主还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不要以我的敌人和你们的敌人为朋友,而传送消息给他们,以示亲爱。他们不信降临你们的真理,他们为你们信仰真主——你们的主……)(第六十章 受考验的妇人 (慕姆太哈奈)一节)

这节经文是针对麦加的多神教徒的,他们发动针对真主及其使者的战争、把穆斯林从家中赶出去仅仅因为他们说我们的主是安拉"。对于这种人,友谊和盟约当然不被允许。即使如此,古兰经也从没有放弃终有一天他们会变的顺从的希望;它并没有宣称对他们彻底失望,反而鼓励穆斯林燃点能加深理解并改善关系的希望,所以安拉在同一章中说:(真主或许在你们和你们所仇视的人之间造化友谊。真主是全能的、真主是至赦的、是至慈的)(第六十章 受考验的妇人 (慕姆太哈奈)七节)

古兰经断言极度的敌视和刻骨的仇恨总会成为过去,圣训也对此做出声明:适度地仇恨你的敌人,也许有一天他会成为你的敌人。"(提尔米则)

当伊斯兰的敌人占优势,巨大的希望和恐惧同时在人们的头脑中产生的时候,反对向他们示好的禁令更为断然。在这种形式下只有伪信士和心中有病的人才急于向他们示好,现在给予他们帮助是为了将来能从他们受益。全能的安拉在下面的经文中对此做了描述:你将看见有心病的人,将争先地去与他们亲善,还要托辞说:我们恐怕遭遇厄运"。真主也许降下胜利,或发出命令,而他们因为自己心中隐藏的阴谋,而变成悔恨的人。"(第五章 筵席(马以代)五十二节)

安拉还说:你通知伪信者,他们将受痛苦的刑罚。他们舍信道者而以不信道者为盟友。 他们想在不信道者面前求得权势吗?其实,一切权势全是真主的。"(第四章 妇女(尼萨仪)一三八、一三九节)

根据上述事实,很显然有一个确定的准则和标准来处理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之间的关系,在与非穆斯林交往的时候应该注意这种标准。伊斯兰并没有命令穆斯林仇视其他宗教的追随者,而仅仅因为他们是非穆斯林。不!这绝不是伊斯兰的使命。那些警告穆斯林不要与他们联盟的经文只是针对那些对穆斯林怀有敌意和侮辱穆斯林的人。除此之外,穆斯林还奉命用爱和仁慈与所有人类交往,而不带有种族、宗教或性别歧视,因为他们都是同一个人类大家庭的成员。

前犹太拉比麦沙 ·克里维特斯基
前犹太拉比麦沙 ·克里维特斯基

前犹太拉比麦沙·克里维特斯基

俄罗斯达吉斯坦自治共和国首都马哈奇卡拉,其犹太会堂的一位拉比也信仰了伊斯兰。每个人获得真理的方式都不尽相同。对于前拉比麦沙·克里维特斯基来说,他走向真理的方式自然也就有所不同。

他的曲折道路是法学院—犹太会堂—监狱,他的身份是准律师,然后成了拉比,然后信仰了伊斯兰,他是在监狱中找到自我的。

今天我们采访了麦沙先生。信仰伊斯兰后他改名为穆萨,现住在马哈奇卡拉市布里肯特山,看管主麻中心清真寺。

采访者:你好,穆萨先生。在开始谈话之前,你问我们要谈些什么。我说,还是谈谈你自己吧。

穆萨:你们对什么比较感兴趣呢?如果你们想知道的话,我就先从这里说起吧,我就住在这所清真寺里。

采访者:什么原因让你留下了呢?

穆萨:我只是顺便走走看看,然后就留下了。

采访者:你觉得走进伊斯兰容易吗?

穆萨:可以说非常困难。开始非常困难,现在也不容易。一旦你意识到伊斯兰的内涵,你就会发现这个宗教有多么的简单,但踏上这条路确实非常不容易。

跟以前一样,很多时候,人们是理解不了一个人是怎样从边缘踏入伊斯兰的,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边缘。伊斯兰无处不在,无论我们想到的地方还是想不到的地方,它都是存在的。采访者:可是,穆萨先生,我们确实看到这个事实了,非常惊讶,拉比是怎样成为穆斯林的呢?

穆萨:是的,很久没有人惊讶了,大概一年多了吧。开始对我来说也非常的陌生,但那并不是即兴选择,我信仰伊斯兰之前,阅读了很多关于伊斯兰的书籍,我已经被它吸引了。

采访者:在去犹太会堂之前你读完高中课程了吗?

穆萨:是的,我读完了牧师中学,毕业之后,我来到马哈奇卡拉,成为当地一名拉比。

采访者:你的家乡在哪里?

穆萨:我的家乡离这里很远,但现在我已经融入了达吉斯坦,成为名副其实的达吉斯坦人了。我在这里有很多朋友,无论是穆斯林还是非穆斯林,我们相处的都很融洽。

采访者:那让我们回顾一下你在犹太会堂的工作吧。

穆萨:当时的情况非常荒谬,犹太会堂旁边就是镇上的清真寺。 有时候犹太教朋友们来找我闲聊,有时候我也会亲自去清真寺,看看他们是怎么服务大众的。

我非常感兴趣,一来二去,我们就成了好邻居。有一年斋月期间,一位祖上是穆斯林的妇女带着《古兰经》来找我,让我谈谈克拉克夫斯基译成俄语的《古兰经》。

采访者:她带本《古兰经》来找你,一位拉比?!

穆萨:是的,她拿《古兰经》跟我交换《讨拉特》阅读。我就试着读读《古兰经》,先后有差不多十次。读起来确实非常困难,不过后来慢慢开始理解其中的意思了,也慢慢了解了伊斯兰的基本思想(这时,穆萨看着我朋友六岁的孩子艾哈迈德,躺在清真寺的院子里睡着了。穆萨说,把他抱进大殿里睡吧)。

后来那位妇女把《讨拉特》送了回来,她感觉阅读和理解它都非常困难,因为阅读宗教文献确实需要全神贯注才行。

采访者:穆萨,你阅读《古兰经》的译文时,一定拿它跟《讨拉特》比较了吧?

穆萨:是的,我在《古兰经》中找到了许多问题的答案。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答案,它毕竟是译文,不是原文。但有些事情我开始明白了。

采访者:也就是说,有些问题你在犹太教中没有找到答案?

穆萨:我不知道,安拉意欲一切。很明显,在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时期成为穆斯林的犹太人,他们在犹太教中没有找到答案,而在伊斯兰中找到了。也许,他们是被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的人格、举止和交往方式所吸引了吧。那是一个重要话题。

采访者:你没有在犹太教中找到答案,究竟是什么问题呢?

穆萨:在了解伊斯兰之前,许多问题我都没有试着寻找过答案。也许这部分重要内容已经由南非学者艾哈迈德·迪达特在比较《古兰经》与《圣经》时所写的书中提到了。

熟知宗教问题的人都知道一句众所周知的话:跟随即将到来的先知。当我研究伊斯兰时,我明白了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是应该被跟随的真正先知。这不是我的原创,《讨拉特》和《圣经》其实早就告诉我了。

采访者:关于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讨拉特》说了什么?

穆萨:《讨拉特》没有提到穆罕默德这个名字,但可以根据关键词了解到说的就是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比如,我们知道历史上哪个人崇拜多神,哪个人崇拜独一的神。

而对于封印先知的惯用描述就是,他会崇拜独一的神——宇宙唯一的创造者,而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与这个描述非常吻合。当然了,还有其他方面的吻合之处。当了解这些之后,我对伊斯兰更加感兴趣了,而在这之前,我对伊斯兰并不了解。

之后,我决定深入研究这个问题,看看关于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的名字还有什么奇迹和迹象。《圣经》告诉我们,主为先知们降示了许多奇迹,以便使民众确信他的特殊使命。关于这个问题,我请教了一些学者,他们说,有可靠圣训提到了关于先知穆罕默德的奇迹。之后我了解到,先知穆罕默德总是说他之前有许多先知和使者。

我们可以在《讨拉特》和《圣经》找到这些先知和使者的名字。当我开始感兴趣的时候,又有一个声音让我徘徊了:“为何我要了解《古兰经》呢,为何要比较呢?"也许我应该立刻为这些不好的想法忏悔吧。应该说,是我的兴趣和努力让安拉引导我走向了伊斯兰。

来源:www.islamreligion.com

头巾:是野蛮还是文明?
头巾:是野蛮还是文明?

头巾:是野蛮还是文明?

الحجاب : تخلّف أم حضارة ؟


穆斯林女孩的头巾是她信仰价值观的象征,也是她尊严、人格的反应。当今现实,女性特大解放。让不文明变成文明、让堕落变成崇高、让邪恶变成真理,让野蛮变成进步,那是开放大劲的充分体现。

什么样的信仰造就什么样的行为, 什么样的文化塑造什么样人,什么样的装饰折射什么样的人格。世界是最美丽协调的,多元繁荣的。

人也如此。太阳一个就显得宝贵,月亮一个就说明独特。多民族的中国就显得繁荣昌盛。穆斯林就是其中最特殊的一部分,尤其穆斯林女性。

戴上我们信仰的头巾,找回我们独特的尊严与人格,让我们身边的姐妹理解欣赏我们信安拉的美行,让讥笑我们的姐妹进一步释放他们的无知与堕落。

戴上安拉爱我的头巾,生存在五彩冰粉的世界里,让爱我们的人爱的纯洁,让爱我们的家爱的放心。让爱我们的社会爱的高尚、爱的文明,让我与其他群体竞争真正的高尚与真正的文明。

用我们的头巾折射我们阳光般行为,光彩照人;折射我们月光般的温雅自如,魅力大度。

我们与众不同,因为安拉爱我们,让我们认识了他,崇拜着他,享受着他的一切养育,最后与他见面,给我最大的报酬【天堂】。

我们很幸运、我们很自豪、我们很幸福,因为爱安拉,爱自己,爱每一个人,所以我们懂得戴头巾的重要与必要。的确,我们戴上了头巾,找回了自己的人格与尊严。

我们不批判别人,不歧视其他民族女性的梳妆打扮,我们要体现安拉爱我的尊严,戴起头巾,做最优秀的女性。

穆斯林女孩由于大环境的迫使,自己的认识不高,分不清真正的高尚、美丽、文明,再加上自己的抗压能力不强,教育模式的束缚,所以找一切理由来为自己辩解不戴头巾。这种人永远是大环境的奴隶,在痛苦中挣扎生存,永远得不到甜蜜的幸福。

曾经,文明的人们认为茹毛饮血、赤身裸体的先人是野蛮的。然后,到了21世纪,人类的观念似乎发生了重大变化:裸露肉体文明,遮盖羞体愚昧。

在今天西方的一些国家,人们在自己家里裸体做饭、喝茶并不新鲜,到地铁、广场等人最多的地方脱光衣服才有味道。于是乎,德国小城举办首届国际裸体滑雪大赛,澳大利亚悉尼举行世界裸体自行车赛,英国1000名互不相识的男女一丝不挂在公园搞裸体摄影活动,百余名动物保护主义者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前举行裸体抗议活动,不满经济危机和高失业率的西班牙民众以全裸和半裸装束示威......

既然穿得越少越"文明",那么遮盖身体也就成为"野蛮"行为。穆斯林女子用头巾包裹自己的秀发,遮盖自己的颈项,不仅遭到西方一些"文明人"的斥责,还被个别"文明国家"法律所禁止。

受西方思潮影响,中国少数人也放弃遮盖羞体的良好传统,开始在裸体上大做文章了。张扬个性、崇尚自由自由需要"裸体艺术",促销商品需要裸体表演,甚至于给贫困学生筹集善款,也让孩子们裸体在富翁们面前展示肉体。而在边疆某地,曾专门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确保"戴头巾、留胡须之类与"文明健康生活"截然对立的服饰"全部消失"。

服饰的确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因为她的功能不止于御寒。早期的人类用树叶缠身,主要为了遮蔽羞耻,因为树叶几乎没有御寒作用。显然,服饰尽管与人类身体密切相关,但在遮羞的意义上,不能脱离人类的内在精神。而这种精神的意义,在宗教信徒那里,就是宗教伦理的价值和要求。也就是说,头巾尽管作为服饰的组成部分,属私人生活领域,但不仅仅是个人私事,它所体现的道德、礼仪差别反映了穆斯林群体的神圣信仰和社会生活。

在德黑兰机场有一个醒目的通告:"姐妹們,佩戴头巾是我们伊斯兰文明的表現。"佩戴头巾之所以是伊斯兰文明的标志之一,是因为穆斯林认为造物主恩赐女性的美丽,不是陈列在货架上的动物肉,不是用来供人俯视与挑拣的售卖品。更不是动物园里哗众取宠的大猩猩,女性向外人展示自己的美貌,是贬低和作践自身的丑陋行为,只有将羞体遮盖起来,才能把自身置于一个高尚的环境之中,让社会以尊重的眼光观察她。

千百年来的历史表明,包括头巾在内的伊斯兰服饰,不仅不会防碍女性作为个体在社会中发挥作用,而且还因此而提升了自己的贞节、谦逊与虔诚。

真主在神圣启示《古兰经》中指出:"你对信女们说,叫她们降低视线,遮蔽下身,莫露出首饰,除非自然露出的,叫她们用面纱遮住胸膛......"(光明章第31节)

据此,伊斯兰教法规定,成年女性除脸和手(部分学派认为还包括双脚)之外的身体都是羞体。也就是说,在穆斯林心目,羞体并非仅仅是最隐秘的那个部位,也不只是白皙的胳膊和大腿,颈项和头发也属于羞体,必须予以遮盖,这是造物主对唯一具有理智的被造物中的成年女性的基本要求。

穆斯林认为,佩戴头巾对女性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因为女性向外男子炫耀自己的美貌,容易使自己成为性欲的目标,易受品德不良的男性攻击。戴头巾的女性,向世人宣告自身是贞节谨慎的,而犯罪和好色的男人因为这种鲜明的装束而能轻易地识别她们,不敢恶意调戏。

伊斯兰遮盖羞体的文明同西方"我拥有的,我展示"的展露羞体文明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以西方的文明标准来衡量伊斯兰的服饰,将此判定为落后、愚昧甚至野蛮,倘若不是无知,便是信仰歧视或者种族主义的言行。

由于信仰不同,传统有别,地球上不同文明之间存在不少差异。这就是美国学者罗伯特路威所说的:"所谓文明人有时很野蛮,而所谓野蛮人有时候倒很文明。"对这种文明差异,我们需要理解,应该尊重。

如今的时代,信仰、道德价值日益多元,我们应该直面和包容迷你裙、超短装乃至裸体者的权利,而对千百年来存在的头巾这种服饰,更应该予以同样的尊重和宽容。

西方极少数国家通过立法手段禁止穆斯林传统服饰,正在遭到伊斯兰国家、广大穆斯林的强烈反对和严重不满,因为这种法令是对政教分离原则和人权的赤裸裸践踏,是对穆斯林公民宗教自由的严重冒犯。

可以说,这种做法是非常短视的,必将带来长远的消极后果。即便得到纠正,这种丑恶的行为,在未来人书写的西方民主扩张史上,无论如何都将是一个无法被回避的章节。


开发 midade.com

丝绸之路文明对话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