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道德

天启的宗教​第三章 人是进化来的吗
天启的宗教​第三章 人是进化来的吗

第三章 人是进化来的吗

进化论并非科学事实

我们既已了解真主是创造万物,至仁至慈的主宰。那么,我们应对所熟知的进化论报何态度呢?是否相信真主的创造,与其并不矛盾,或许真主先创造低级的生物,然后由生物自己进化演变为万千物种?还是相反的答案?

首先我们应了解进化论(Darwinism)是否是经过科学的实证而得出的确凿无误的事实,因为伊斯兰不反对用科学实证探索世界的奥秘。但进化论是这样吗?它具备科学事实所应有的证据吗?

达尔文宣称,物种并非永久不变,新的物种不断产生,但他们是由一种自然的方式进化而来,甚至世界上所有生物都是有极少数、甚至是一种微生物祖先进化而来。这种进化依循着一条规律就是适者生存(Survival of the fittest)。

也就是说最初的一个单细胞生物,亿万年间可以演变成为花鸟虫鱼以及人类。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如长颈鹿的形成,据解释是由原来的短颈鹿进化而来。

它们所吃食的树木发生变化,越来越高。而脖颈较短的鹿就因为无法够到高处的树叶而死去,于是下一代就剩下脖颈较长的鹿,以及它们的孩子。树木继续升高,脖子不足够长的鹿,仍然会因此被淘汰,最终导致短颈鹿的灭绝,长颈鹿的产生。

进化论相信,其他物种也是如此,随着水源的减少,能够适应环境的鱼类最终形成两栖类或爬行类或鸟类,随着环境的改变,灵长类动物最终解放了上肢直立行走,后来形成了人类。


缺乏证据的假说

然而所有这些说法,都缺乏足够的证据。达尔文曾引用了人工选种的例子,人工可以培育毛更长的羊,生蛋更多的鸡。

然而这都是在一个物种之内的改变,同长颈鹿的例子一样没有意义,最高明的育种家也不能培养出任何新种。所有的狗类都属同一物种,各种狗互相杂交,虽然形体各异,但绝不可能变为猫类。

然而这样同一物种内的变化,也是人工所致。这与达尔文所主张的差之千里,因为他认为万物都可以因环境而自然选择。长颈鹿的产生是因为它具有超越于同类的优点,然而这个优点会不会也是它致命的缺点呢?或许在躲避猛兽袭击时,正在进化中的、长着不太灵活的长颈的鹿,在茂密的森林里反而不如短颈鹿呢!那么这样真正的适应者应是短颈鹿,该灭绝的应是长颈鹿。雄性孔雀有美丽的开屏,雌性喜爱它,然而长着长长的尾巴也是逃避敌人时的累赘,而雌孔雀何以具有如此古怪的性趣味,喜欢那些具有杀身之患的异性?或许它更应该喜欢具有尖锐爪子和强壮翅膀者才是。仅仅因为雌性的喜欢,机械的、毫无情感的自然选择就可使雄鸟身上的美丽羽毛逐代增多,形成五彩的大屏?

登顿曾经用鸟类的翅膀来源问题质疑进化论,他详细描写了飞翔的羽毛构造之精巧,比如毛与毛之间有连锁的小钩,这与保暖的绒毛完全不同。按照进化论,羽毛是由爬行动物的鳞片进化而来的,可是谁能想象鳞片与羽毛之间的中间型是怎样的东西?鸟类的肺在结构上与任何假想的祖先都极不相同。登顿指出:

一个完全不同的呼吸系统,怎样逐渐从脊椎动物的常态进化而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进化过程中任何一个时刻,呼吸功能必须维持,只要稍有差错,几分钟内必定死亡。就如羽毛没有小沟和小倒刺,并且同步进化到完全吻合之前,鸟不可能飞。同样,鸟肺也不可能发挥它的功能。

(登顿《进化论:处于危机中的理论》)

难道他们没有看见在他们的上面展翅和敛翼的众鸟吗?只有至仁主维持它们,他确是明察万物的。(67:19)

昆虫、鸟类及蝙蝠身上都长有翅膀,然而却截然不同,这是简单的进化吗?进化论者称,起初可能是动物趾间出现一小块薄皮,来帮助动物跳得更远或者在跌倒时不受伤,后来形成了翅膀的雏形,就可以滑翔了,在经过很多进度累积之后,就可以飞翔了。但问题是:在前肢向翅膀进化的过程中,有一段漫长的时间,它对爬树或掌握物件不利怎么办?

客观事实证明,这故事只是进化论者的猜想,鸟类或蝙蝠的翅膀在化石出现的时候,已经是发展完全的翅膀,从来没有实验证明,也没有化石的证明,眼睛和翅膀可以逐渐进化而来。达尔文说,在现存的生物中及已经绝种的生物种之间必须有极大数目的过渡环节和中间型。可惜事实却恰恰相反,现存动物各个物种都是分立稳定的,各地的化石显示也没有任何的中间型动物存在。达尔文只能坦白的说:我不能提供满意的答案。

斯蒂芬斯坦利根据美国怀俄明州通过对埋藏500万年的化石记录发现许多被进化论当成祖先的物种,竟然与其"后代"同时存在。而且物种在化石记录中消失之前平均100万年的时间里基本上没有任何变化。他说:

假设我们用已有物种演变的办法生成一只蝙蝠或鲸,每一个长期种的平均寿命都有100万年,而事实上,我们只能在1000万年内完成这个任务,那么,我们用最紧凑的方法也只可能将10到15个长期种连接起来,串连出一个连续的系列,就要将一只低等的哺乳动物祖先演化成为蝙蝠或鲸,这简直是荒唐不可思议的事。……一连串10到15个这些种,或者可以使一只小鼠一样的动物改变成稍有不同的动物,它或者可以算个新属的动物。但绝对不可能成为一只蝙蝠或鲸。

(斯蒂芬斯坦利《进化新时间表》)

化石记录中,大约6亿年前,几乎所有动物的"门"同时在地层中出现,完全没有进化论者所必需的祖先痕迹,完全没有进化的历史可以追寻。1995年7月19日,中央电视台报道,在云南省澄江县发现:"云南虫"化石,属脊索动物门,这种动物与其他许多种复杂动物同时在五亿三千万年之前的地层中一次性地、以爆炸的姿态出现,完全没有渐进的痕迹,而且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新的门出现。传统的进化论长期以来被当作真理,然而在事实面前,它只是像童话故事一样可笑。

有的人在这种窘境下,转而主张突变论,也就是说,动物并非经过长期的适应进化而来,而是一次性的偶然、随机、无目的的突然演变成为万千物种。可是怎样引起的突然变化呢?他们解释说这是由于复制脱氧核糖核酸中的遗传信息时偶然的错误所引起的。承认靠这样偶然的机遇能产生一个像肝脏或肾脏那么复杂的器官,等于是在说:

要想改良手表,可以将一只旧手表仍向石墙一样。

(詹腓力《审判达尔文》)

可见,用进化论来解释万物的生成是多么的牵强附会。他们既缺乏科学的方法,又缺乏科学的态度,严格的说,进化论不属于科学,只属于一种臆断。

真的,天地间的一切,确是真主的,舍真主而祈祷许多配主的人,究竟凭什么呢?他们只凭臆测,他们尽说谎话。(10:66)

他只是看到一些表面的现象,例如一个物种相似于另一个物种就异想天开地断言,是由那个物种进化而来的。我们不能因为人类和一些猿类有一些形态、特征的相似,就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断言,人是由猿经过不断的劳动进化而来的。

法国有个科学家最近又提出一种新奇的主张,它质疑人的祖先是猿猴的说法,他认为人的祖先应是海豚,理由是海豚也拥有和人一样的许多特征,例如会流眼泪,会游泳,除头部外全身无毛,喜欢吃鱼类等,而这些特征猿猴却没有。这些不负责任的理论象进化论一样在世间流行,甚至还打着科学的旗号高呼是即成的定论。利用这些荒谬的理论不仅能够标新立异,最重要的恐怕是因为通过进化论可以来否认神在万物生成中所起的作用。

他们的作品中充满了反对有神论的情绪,例如说宇宙没有设计者,也没有任何意义,我们人类只不过是一个盲目过程巧合的产品。更糟的是他们不愿承认这种立场只是个人意见,相反地,竟然打着科学的旗号把它当成毫无可疑的真理!

他们说:"只有我们的今世生活,我们死的死,生的生,只有光阴能使我们消灭。"他们对于那事,一无所知,他们专事猜测。(45:24)

反过来,证实了达尔文进化论的荒谬之后,又如何解释世界万物的产生呢?除了承认造物主的参与,他们没有别的道路。可是这样,就等于要受造物主的约束,不能够再为所欲为。道金斯说:

达尔文可以使人成为一个在理智上自慰的无神论者。

(《盲目的钟表匠》)

没有真凭实据而争论真主的迹象者,他们的胸中,的确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想达到他们绝不能达到的伟大。(40:56)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达尔文对地球上最初的生物生成问题所作的猜想:我们能想象在某一个温暖的小湖中,具有各式各样的氨、磷酸盐类、光线、热能、电能等等,一种蛋白质化合物得以形成,并经历种种复杂的变化。许多人都相信这种热烘烘的汤羹是生命的源头,可是最初的生命究竟怎样的莫名其妙的从这汤羹中变化出来呢?我们没有理由相信在这原始汤羹中互相碰撞的化合物会有产生生命的趋向。虽然今天用高科技可以复制生命系统中的某些部分,但科学家用尽他们的智慧尚且不能直接从氨基酸及糖类中制造出细胞来,那么没有任何科学智慧的自然,是怎样施展的这样的招术呢?最简单又能独立生存的生物是单细胞细菌,可说是最小型的、极其复杂的结构。今天最具尖端科技的太空船与一只活细胞相比,也只显出太空船的粗糙。那么,从一个比细菌简单不知多少万倍的东西(例如核酸),开始达尔文式的进化,就算经过数亿年的光阴,凭借偶然机遇组成一个细胞构造的概率,也实在低得荒谬无比。英国天文学家弗雷德霍伊尔指出过一个逼真的比喻来形容其概率低小的程度。他说生命从原始汤羹中自然形成的机会,好比:

"一阵旋风吹到一片充满各种破铜烂铁的废物堆之后,突然组成了一架波音747飞机。"

所有荒谬的理论终将被人们识破,达尔文主义在真理面前已经破产。奥妙无穷的宇宙,大地上亿万种形色各异的生物,都证明着必然是全知全能的创造之神——真主的做工。他随意的创造一切,并赋予它们千姿百态的形状特征,使它们在这个世界生生不息。

真主用水创造了一切动物,其中有用腹部行走的,有用两足行走的,有用四足行走的。真主创造他所意欲者,真主对于万事是全能的。(24:45)

你说:"真主啊!国权的主啊!你要把国权赏赐谁,就赏赐谁;你要把国权从谁手中夺去,就从谁手中夺去;你要使谁尊贵,就使谁尊贵;你要使谁卑贱,就使谁卑贱;福利只由你掌握;你对于万事,确是全能的。你使夜入昼,使昼入夜;你从无生物中取出生物,从生物中取出无生物;你无量地供给你所意欲的人。"(3:26-27)

默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的家庭成员
默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的家庭成员

默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的家庭成员

أهل النبي محمد صلى الله عليه وسلم


محمد صلى الله عليه وسلم

‏‏النبي الأمي العربي، من بني هاشم، ولد في مكة بعد وفاة أبيه عبد الله بأشهر قليلة، توفيت أمه آمنة وهو لا يزال طفلا، كفله جده عبد المطلب ثم عمه أبو طالب، ورعى الغنم لزمن، تزوج من السيدة خديجة بنت خويلد وهو في الخامسة والعشرين من عمره، دعا الناس إلى الإسلام أي إلى الإيمان بالله الواحد ورسوله، بدأ دعوته في مكة فاضطهده أهلها فهاجر إلى المدينة حيث اجتمع حوله عدد من الأنصار عام 622 م فأصبحت هذه السنة بدء التاريخ الهجري، توفي بعد أن حج حجة الوداع.

阿拉伯文盲--穆罕默德出生在麦加城哈希姆家族,出生前几个月父亲阿不杜拉无常,随后母亲病故,从此以后,由他的祖父阿卜杜穆塔里卜和叔父艾卜塔里卜先后抚养。童年替人放牧,25岁时与赫蒂彻结婚。他号召人们归顺独一的安拉,号召人们相信自己是最后一位使者。在传教之初遭遇麦加贵族残酷迫害。后来应麦地那人的邀请于公元622年迁移麦地那,在伊斯兰教史上把此年称为"迁徙之年"。后把此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辞别朝觐后伟大的先知在麦地那与世长辞。

ابناء الرسول صلى الله عليه وسلم

‏إبراهيم بن محمد (توفي 10 هـ)‏

‏القاسم بن محمد‏

‏عبد الله بن محمد‏

‏ولد له من جاريته مارية القبطية، عاش ثمانية عشر شهرا وتوفي، دخل عليه الرسول وهو يجود بنفسه فجعلت عيناه تذرفان وقال: تدمع العين ويحزن القلب ولا نقول إلا ما يرضي الرب

‏ولد له من زوجته السيدة خديجة ومات وهو صغير

‏ولد له من زوجته السيدة خديجة ومات وهو صغير

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的儿子

1,阿卜杜拉穆罕默德是圣妻海底彻太太所生,很小时候就无常了。

2,噶西姆穆罕默德是圣妻底彻太太所生,很小时候就无常了。

3,易卜拉欣默罕默德(教历十年归真)是圣妻女奴玛利亚(科普特人)所生。也只活了十八个月而后无常了,圣人见此情景两流下眼泪并说;"眼睛流泪啊,心中忧愁啊,我们的话语只是真主喜悦的。"

بنات الرسول صلى الله عليه وسلم

‏رقية بنت محمد (توفيت 2 هـ )

)‏زينب بنت محمد (توفيت 8 هـ)‏

‏بنت رسول الله صلى الله عليه وسلم من خديجة، تزوجت في الجاهلية عتبة بن أبي لهب، ولما ظهر الإسلام ونزلت "تبت يدا أبي لهب وتب" (سورة المسد آية 1) أمره أبوه أن يطلقها، تزوجت عثمان بن عفان وهاجرت معه إلى الحبشة ثم عادت إلى المدينة وفيها توفيت

噜给叶。默罕默德(教历二年归真)是海底彻太太所生,蒙昧时期她与艾比赖和步之子阿特百结了婚,当伊斯兰被传播后真主降示了火焰(赖海卜) 章第一节:"愿焰父两手受伤!他必定受伤 "的经文后,艾比赖和步命令儿子阿特百与其离婚,随后与阿发富之子欧斯曼喜结连理,她曾与丈夫一起迁移至埃塞俄比亚,然后又迁移到麦地那,并在此归真。

‏كبرى بنات الرسول، تزوجها أبو العاص بن الربيع، أسلمت وهاجرت مع أبيها وبقي زوجها على دينه بمكة حتى أسر ببدر فطالبه الرسول بفراقها ففارقها، فلما أسلم أبو العاص ردها النبي صلى الله عليه وسلم إليه

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的女儿

宰乃白。默罕默德(教历八年归真)宰乃白是使者的最大的女儿,使者把她嫁给了拉比尔之子艾布。阿隧,宰乃白信仰伊斯兰教以后与其父一起迁移到麦地那,她的没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丈夫仍留在麦加,直到拜德而战役拉比尔之子艾布。阿隧被俘。使者使其女儿离开没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丈夫。然后两人分离。然后阿隧表示信仰伊斯兰教后,主的使者又使她两个和好生活在一起

‏أم كلثوم بنت محمد (توفيت 9 هـ)‏

‏فاطمة الزهراء (توفيت 11 هـ)

‏بنت رسول الله من زوجته خديجة، تزوجها عتيبة بن أبي لهب في الجاهلية وأمره أبوه بفراقها عند نزول "تبت يدا أبي لهب وتب" (سورة المسد آية 1) ففارقها زوجها، هاجرت إلى المدينة ثم تزوجها عثمان بن عفان بعد وفاة أختها رقية

闻目苦了肃穆,默罕默德的女儿(教历九年归真)海底彻太太所生,蒙昧时期她与艾比赖和步之子欧体百结婚,当真主降示了火焰(赖海卜) 章第一节:"愿焰父两手受伤!他必定受伤 "的经文后,艾比赖和布使其儿子与他分离,然后她迁移到了麦地那。在姐姐噜给叶归真以后她同与阿发富之子欧斯曼结婚。

‏بنت رسول الله صلى الله عليه وسلم من زوجته خديجة، كانت صغرى بنات الرسول وأحبهن إليه، من نابهات قريش وإحدى الفصيحات العاقلات، تزوجت علي بن أبي طالب وأنجبت له الحسن والحسين وأم كلثوم وزينب، توفيت بعد وفاة الرسول بستة أشهر

发图买。组合拉伊(教历十一年归真)主的使者的女儿,海底彻太太所生,主的使者的最小的女儿,也是主的使者最喜爱的。是古来什族当中最聪明伶俐的姑娘。她的丈夫是艾布塔里布。阿里,生育了两个儿子:哈桑和侯赛因,与两个女儿:问母苦了苏木与宰乃白,发图买与主的使者归真以后六个月归真。

امهات المومنين . زوجات الرسول صلى الله عليه وسلم

‏زينب بنت جحش (توفيت 20 هـ)‏

‏عائشة بنت أبي بكر (توفيت 58 هـ)

‏خديجة بنت خويلد (توفيت 3 ق. هـ)‏

‏بنت عمة رسول الله تزوجها زيد بن حارثة وكان اسمها برة، وطلقها زيد فتزوجها الرسول وسماها زينب، كانت تكنى أم الحكم وكانت دينة ورعة كثيرة الصدقات، وكانت صناعا تعمل بيديها وتتصدق على الفقراء، وكانت تعطي ذوي قرابتها وأيتامه

宰乃白•宾提•吉哈士(愿主喜悦之)教历二十年归真

宰乃白是主的使者的堂妹,她的前夫是宰德本哈雷思,宰乃白的原名叫不雷来,宰德与她离婚后,主的使者与她结了婚并给起名宰乃白,曾被誉为"智慧之母"宰乃白太太教门虔诚,输舍仗义、体恤孤寡、接济近亲,她曾亲手把饭做熟然后作为施舍散给穷人。

ا

‏تزوجها النبي صلى الله عليه وسلم في السنة الثانية بعد الهجرة، لم يتزوج النبي بكرا غيرها، كانت أحب نسائه إليه ، كانت تكثر الرواية عن رسول الله، كانت أفقه نساء الأمة وأعلمهن بالدين والأدب. توفيت بالمدينة ودفنت بالبقيع.

阿伊舍•宾提•艾布白克尔(愿主喜悦之)教历五十八年归真

在伊斯兰教历第二年,穆圣与阿伊舍太太结婚,穆圣的妻子当中只有阿伊舍太太是处女,也是穆圣最受喜爱的妻室。阿伊舍太太从穆圣那里传来了大量的圣训,是穆斯林民族妇女当中最有教法知识,最懂教门"侯昆"礼仪的。阿伊舍太太归真与麦地那。埋葬在拜给尔烈士园。

‏زوجة الرسول الأولى ونصيرته في السنوات الأولى للبعثة، كانت تدعى قبل البعثة" الطاهرة"، تزوجها الرسول قبل البعثة بخمس عشرة سنة، أولادها من النبي القاسم وعبد الله وقد ماتا صغيرين، وزينب ورقية وأم كلثوم وفاطمة، ساندت الرسول وثبتت جأشه توفيت في عام الحزن ودفنت بالحجون.

海迪哲•宾提•胡韦利德 (愿主喜悦之)教历前三年归真

海底彻太太是主的使者的第一位妻子,在穆圣为圣初期她鼎力相助穆圣传教,海底彻太太曾被誉为:'贞洁之女'穆圣在为圣以前十五年与海底彻太太结婚,海底彻太太曾为穆圣生育两男四女,嘎新,阿卜杜拉,两个儿子,在很小的时候夭折了,四个女儿是;宰乃白,芦根也,问母苦了苏木,发图买,海底彻太太毕生竭力帮助穆圣,在穆圣遭遇困难的时候给他信心与安慰。海底彻太太归真于"忧愁之年"。埋葬在侯朱尼的地方。

‏جويرية بنت الحارث بن أبي ضرار (توفيت 56 هـ)

‏أم سلمة (توفيت 57هـ)‏

‏أم حبيبة بنت أبي سفيان (توفيت 44 هـ)‏

‏برة بنت الحارث، سباها المسلمون بعد انتصارهم على بني المصطلق، ووقعت في سهم ثابت بن قيس فكاتبها على مال تؤديه فتعتق، فجاءت رسول الله تطلب منه العون فعرض عليها أن يؤدي عنها كتابتها ويعتقها ويتزوجها

朱韦丽娅•宾提•哈里斯•爱比组拉一(愿主喜悦之)教历56年归真。

原名:不累赖•宾提•哈里斯,当穆斯林战胜了白尼。木素土里该,并俘虏了其民族的许多人,包括朱韦丽娅,分战利品时她被分给了撒比土•该四的家中,撒比土•该四许诺可以以钱赎身朱韦丽娅,然后朱韦丽娅寻求穆圣的帮助,穆圣就替她交付了赎金,当朱韦丽娅被释放后嫁给了穆圣。

‏هند بنت أمية، صحابية قديمة الإسلام، هاجرت الهجرتين، وقتل زوجها ببدر فتزوجها الرسول، كانت من أكمل الناس عقلا وخلقا وكانت تعرف الكتابة، عمرت طويلا وتوفيت بالمدينة ودفنت بالبقيع

温姆•塞莱麦(杏德•宾提•伍麦叶)(愿主喜悦之)教历57年归真。

伊斯蓝最早的信士之一,她曾参加两次迁移,白德尔战役时她的丈夫被杀害主的使者与她结了婚,温姆•塞莱麦聪明智慧,性格善良,擅长书写,归真与麦地那。埋葬在拜给尔烈士园。

‏هي رملة بنت أبي سفيان، هاجرت إلى الحبشة مع زوجها ولكنه افتتن ومات نصرانيا فبعث رسول الله عمرو بن أمية الضمري فخطبها لرسول الله وزوجه إياها النجاشي وأصدقها أربعمائة دينار

温姆•哈比白(勒姆丽•宾提•艾布苏富扬)(愿主喜悦之)教历四十四年归真。

温姆•哈比白原名叫莱姆来宾图艾布苏福扬。她曾与丈夫一起迁移埃塞俄比亚,其信仰基督教的丈夫因受到灾难而亡,主的使者差使阿姆雷本吴敏也祖母雷为媒向她求婚,随后埃塞俄比亚国王赠四百个金币给她,而后与穆圣结婚。

‏صفية بنت حيي بن أخطب (توفيت 50 هـ)‏

‏سودة بنت زمعة (توفيت 23هـ)‏

‏حفصة بنت عمر (توفيت 45 هـ)

‏كانت من يهود بني أخطب، وكانت من سبايا فتح خيبر فاصطفاها النبي وأعتقها وأسلمت فتزوجها، توفيت بالمدينة

‏أسلمت هي وزوجها وهاجرت إلى الحبشة، وتوفي زوجها وتزوجها الرسول بعد وفاة خديجة وهاجر بها إلى المدينة

苏黛•宾提•宰姆艾(愿主喜悦之)

教历23年归真

她与丈夫归顺伊斯兰后,曾迁移埃塞俄比亚,其后丈夫归真。在海底彻太太归真后主的使者与她结合了,后来迁移麦地那。

‏لما ظهر الإسلام أسلمت وهاجرت هي وزوجها إلى المدينة فمات عنها بعد وقعة بدر، فخطبها الرسول من أبيها فزوجه إياها، توفيت بالمدينة

哈芙赛•宾提•欧麦尔•本•汗塔补(愿主喜悦之)

教历四十五年归真

伊斯蓝最早的信士之一,她与丈夫一起迁移麦地那,白德而战役后,丈夫归真。主的使者向其父亲求婚,然后欧麦尔把她嫁给了穆圣。归真与麦地那。

ميمونة بنت الحارث (توفيت 50هـ)‏

‏مارية القبطية (توفيت 16هـ)

كان اسمها برة فسماها النبي ميمونة، وهبت نفسها للنبي ونزل فيها {وامرأة مؤمنة إن وهبت نفسها للنبي} (سورة الأحزاب آية 50)

‏مصرية الأصل أهداها المقوقس حاكم مصر سنة 7هـ إلى النبي ثم أعتقها وتزوجها فولدت له إبراهيم، لما توفي النبي تولى الإنفاق عليها أبو بكر ثم عمر، وتوفيت في خلافة عمر

احفاد الرسول صلى الله عليه وسلم

‏الحسين بن علي بن أبي طالب (4-61 هـ)

‏الحسن بن علي بن أبي طالب (3-50 هـ)

‏الابن الثاني لعلي وفاطمة، رفض مبايعة يزيد بن معاوية بالخلافة فقتل في موقعة كربلاء 10 محرم 61 هـ

‏كان أشبه الناس برسول الله، الابن البكر لعلي وفاطمة بويع له بالخلافة بعد مقتل أبيه فآثر عدم القتال وترك الخلافة لمعاوية، مات في المدينة

‏علي بن أبي العاص‏

‏عبد الله بن عثمان بن عفان‏

‏أم كلثوم بنت علي بن أبي طالب (توفيت 75 هـ)

‏ولد السيدة زينب كبرى بنات الرسول، مات وقد ناهز الاحتلام

‏ولد السيدة رقية بنت الرسول

ابنة علي بن أبي طالب من فاطمة بنت رسول الله، تزوجها عمر بن الخطاب وولدت له زيدا ورقية

اعمام الرسول صلىالله عليه وسلم

‏أبو طالب بن عبد المطلب (توفي 3 ق.هـ)‏

‏عبد مناف بن عبد المطلب بن هاشم، والد علي رضي الله عنه وعم النبي وكافله ومربيه ومناصره، كان من أبطال بني هاشم ورؤسائهم، دعاه النبي إلى الإسلام فامتنع خوفا من أن تعيره العرب بتركه دين آبائه، ووعد بنصرته وحمايته، وفيه نزلت الآية القرآنية "إنك لا تهدي من أحببت ولكن الله يهدي من يشاء وهو أعلم بالمهتدين" (سورة القصص آية 56)

‏حمزة بن عبد المطلب (توفي 3 هـ)

‏العباس بن عبد المطلب (توفي 32 هـ)‏

‏عم الرسول وأخوه من الرضاعة، أسلم في السنة الثانية من البعثة، هاجر مع الرسول، شهد بدرا واستشهد بأحد، لقبه الرسول أسد الله وأسماه سيد الشهداء

‏أبو الفضل عم الرسول، من أكابر قريش في الجاهلية والإسلام أسلم قبل الهجرة وكتم إسلامه وأقام بمكة يكتب لرسول الله أخبار المشركين، شهد وقعة حنين مع الرسول وكان ممن ثبت حين انهزم الناس، توفي في المدينة


众穆斯林啊!穆斯林妇女幸福地效仿着最优秀的女性,她们生活在最高贵的时代,她们受到高尚的家庭教育——先知的家庭,真主使她们具有极其显赫的地位和高贵的品级,真主在《古兰经》中表扬了她们,伟大超绝的真主说:【先知的妻子们啊!你们不象别的任何妇女,如果你们敬畏真主。】吉庆的妻室们,伟大的女性。

她们中第一位是海迪彻宾图胡外依莱德(愿主喜悦她),她是聪明能干的、虔诚的、具有高贵血统的女性,她成长在具有各种美德、教养和慷慨大方之中,她具备贞节和高尚的品德,在当时麦加的妇女中,她被称为廉洁的女人,穆圣(愿主赐福之)娶她为妻后,她用自身、自己的财产和庄重庇护他,在他遇到各种忧愁时,他求助于她,向她倾诉自己的忧虑。启示首次降临他的时候,他因为自己所看见的而惊恐万状地回到海迪彻的身边,并对她说:"海迪彻啊!我怎麽啦?我很担心我自己;"海底彻(愿主喜悦她)以着镇定的心接受了他,并对他(愿主赐福之)说:"绝不然,指主发誓,真主决不会凌辱你的。"

伊斯兰从她的家中冉冉升起,她是这个民族中第一位加入伊斯兰的人。伊本艾希尔(愿主怜悯他)说:"穆斯林大众公决,海迪彻是真主的仆人中第一位加入伊斯兰的人,没有任何男人或女人比她更早加入伊斯兰。"

在穆圣(愿主赐福之)的宣传受到严重阻碍、伤害加剧的时候,她对穆圣有一颗怜惜的心和正确的建议,当他听到别人说出使他厌烦的事情时,他返回到海迪彻身边,她能使他安静、从容不迫地对待一切。阿依莎(愿主喜悦她)的传述,主的使者(愿主赐福之)说:"当人们否认我时,她信任我;当人们说我撒谎时,她相信我,其他的妻室没有为我生过子女时,真主恩赐她为我生儿育女了。"

她对自己的丈夫特别忠心,她是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母亲,除伊布拉欣之外,穆圣(愿主赐福之)所有的子女都是她生育的,她拥有高贵的礼节,具一切美德于一身,她从来没有让穆圣(愿主赐福之)重复过话题,也没有与他争吵过。主的使者(愿主赐福之)说:"吉布拉依赖天使来对我说:'你当以天堂中华丽的宫殿向她报喜,在其中没有喧哗,也没有疲劳'。"

苏海依琳易(愿主怜悯他)说:"以着天堂向她报喜,因为她从来没有对穆圣(愿主赐福之)大声说过话,从没有一天使穆圣感到疲劳,也没有与他吵闹过,更没有伤害过他。"

她当时在她的养主跟前是非常受喜爱的。主的使者(愿主赐福之)说:"吉布拉依赖天使来对我说:'当海迪彻来到你跟前时,你向她致以来自于她伟大的养主和我的问候'。"

伊本盖易慕(愿主怜悯他)说:"她的尊贵没有任何女人可比。"真主喜爱她,众天使喜爱她,先知(愿主赐福之)也喜爱她。主的使者(愿主赐福之)说:"的确,我喜爱她的美德。"

当穆圣(愿主赐福之)提到她的时候,就会提高她的地位,感谢她的陪伴。阿依莎(愿主喜悦她)的传述,她说:"当主的使者(愿主赐福之)提到海迪彻的时候,他就会毫不厌倦地赞扬她,并向真主为她求饶恕。"

在海迪彻太太归真之后,穆圣(愿主赐福之)一直维持与她生前好友的友谊,尊重她的朋友,阿依莎(愿主喜悦她)的传述,她说:"有时主的使者(愿主赐福之)宰一只羊,他会把它分成许多份,然后再派人分送给海迪彻生前的好友,所以我有时也会对他说:'这个世界中只有海迪彻一个女人吗'?他说:'她曾经如此这般,她还为我生儿育女'。"

在海迪彻太太归真之后,有一次,主的使者(愿主赐福之)听见她妹妹的声音,他非常忧伤地说:"你让我想起了海迪彻。"

海迪彻太太具有完美的信仰、智慧和品德。主的使者(愿主赐福之)说:"完美的男人很多,但是完美的女人只有三位:麦尔彦宾图伊姆兰、法老的妻子阿希娅和海迪彻宾图胡外依莱德。"

她在善行、荣耀和高贵方面,优先于这个民族中所有的女人。主的使者(愿主赐福之)说:"在同时代中最优秀的女人是麦尔彦宾图伊姆兰,在这个民族中最优秀的女人是海迪彻宾图胡外依莱德。"

她改善了自身和家庭,她努力的耕耘,使自己和女儿成为天堂中最优秀的女人。主的使者(愿主赐福之)说:"天堂中最优秀的女人是海迪彻、法图麦、麦尔彦和阿希娅。"

她在穆圣(愿主赐福之)的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她之前,穆圣没有与任何女人结婚,直至她去世,穆圣都没有再娶其他的妻室,他非常担心失去她。热海滨(愿主怜悯他)说:"她是天堂居民中最有智慧的、伟大的、虔诚的、慷慨的人。"

阿依莎宾图艾布白克尔(愿主喜悦他们)出生于诚实笃信的、敬畏的家庭之中,她成长在伊玛尼的家园里,她的母亲是圣门弟子,她的姐姐——拥有两条腰带之称的艾斯玛是圣门弟子,她的哥哥是圣门弟子,她的父亲是伊斯兰民族的诚实笃信者。她在知识的家庭中茁壮成长,她的父亲是古莱氏民族的象征,具有古莱氏高贵的血统,真主赐予她源源不断的智慧和惊人的记忆。伊本凯西尔(愿主怜悯他)说:"在这个民族中没有任何人类具有似阿依莎那样的背记、知识、口才和智慧。"

她的聪明才智超过所有的女人,她获得了理解伊斯兰的法律和背记诗歌的给养,她精通伊斯兰的法律,热海滨(愿主怜悯他)说:"这个民族中最明白伊斯兰法律的妇女,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一位妇女比她更有知识。"

她的美德和优美的交际优越于所有的女人。主的使者(愿主赐福之)说:"阿依莎比其他的妇女高贵,就像'塞里德'比其它任何味道都贵重一样。"

穆圣(愿主赐福之)最喜爱她,他只喜爱佳美的。阿姆鲁本阿税(愿主喜悦他)的传述,他说:"主的使者啊!谁是您最喜爱的人呢?"他说:"阿依莎。"我又问:"男人中谁是您最喜爱的人呢?"他说:"她的父亲。"

除了她,穆圣(愿主赐福之)没有娶过处女;除了她,启示没有降示在任何一位圣妻的被子里;她自身贞洁,崇拜自己的养主,为了不让男人看见自己,她只是在夜晚才出来。她在谈论自己时说:"我们只在晚上才出门。"[1]实现了真主的言词:【你们应当安居于你们的家中,你们不要炫露你们的美丽,如从前蒙昧时代的妇女那样。】

古尔图宾(愿主怜悯他)说:"伊斯兰的法律要求妇女们不要因为小的事情而随意出门,应当呆在家中;如果因为迫切需要而出了门,那麽,让她不要打扮,应当完全地遮盖。"

真主考验他所喜爱的人,考验其信仰的程度,阿依莎(愿主喜悦她)遭到诬蔑时只有十二岁。她说:"我彻夜不眠地哭泣,泪水不停地流,甚至我的父母以为我哭的几乎要肝胆欲裂。"考验更加严厉了,她说:"甚至我都感觉不到泪珠在滴了。"

伊本凯西尔(愿主怜悯他)说:"真主为她带来了恩惠,降示了十节被诵读的经文,阐述了她的清白,提出了她的高尚,升高了她的地位,让人们知道她的贞洁,她当时正处青春时期。真主作证她是纯洁的,并许约饶恕她的过错,赐予她丰厚的给养。"

当穆圣(愿主赐福之)生病时,她一直彻夜不眠地服侍他,直至穆圣在黎明后去世在她的家里、在她的夜宿权之夜。

具有完美心灵的邵德宾图茹迈阿(愿主喜悦她),她是在海迪彻之后穆圣(愿主赐福之)娶的第一位妻室,她单独与穆圣在一起将近三年的时间,她是一位高尚而又优秀的人,为了获得穆圣(愿主赐福之)的心和养主的喜悦,她把自己获得的夜宿权赠与阿依莎。

哈夫率宾图欧麦尔本汗塔布(愿主喜悦她)是一位正直的、严守斋戒的人,她成长在援助伊斯兰和体现真理的家庭之中,她的家人中有七位参加了"白德尔"战役。阿依莎(愿主喜悦她)在谈论她时说:"由于她在穆圣(愿主赐福之)跟前的美丽和地位,在众为圣妻中,她是唯一能与我争荣的人。"

慈善家宰奈布宾图胡斋麦艾勒黑俩立耶(愿主喜悦她),致力于争相行善,她在穆圣(愿主赐福之)的身边居住了两个月就归真了。

为了获得真主恩惠的女迁士——温姆哈碧柏莱姆莱图宾图艾布苏福杨(愿主喜悦她),在穆圣(愿主赐福之)的众位妻室中没有任何人比她与穆圣的血缘更近,没有任何人比她与穆圣的友情最深,穆圣娶她时,她却远在天边,她当时在埃塞俄比亚,她为了自己的信仰而逃亡在外,埃塞俄比亚的国王替穆圣(愿主赐福之)向她交了彩礼,并为了她准备了嫁妆。

坚忍而又害羞的温姆塞莱迈(愿主喜悦她)——杏德宾图艾布吴曼耶属于首批迁徙者,当她想与自己的丈夫艾布塞莱迈一起迁徙麦地那的时候,她的族人使她与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分离。她说:"我每天早晨出去,坐在干涸的大沙河中哭泣直到晚上,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一年左右,直至他们同情我,才把我的孩子还给了我。"

她坚定不移地归信真主,她的丈夫艾布塞莱迈去世之后,她按照先知教授的祷词祈祷,然后真主使穆圣(愿主赐福之)成为了她的丈夫。温姆塞莱迈(愿主喜悦她)的传述,她说:我听先知(愿主赐福之)说:"任何一位穆斯林在遭到不幸时,他说:'我们都是真主的,我们都将回归到他那里!主啊!求您在我所遭受的不幸中报酬我吧!您为我安排更好的代替者吧!'那麽,真主一定会为他安排更好的代替者。"

她说:"在艾布塞莱迈去世之后,我说:'有哪一位穆斯林会比艾布塞莱迈更好呢?这是第一个为了主的使者(愿主赐福之)而迁徙的家庭?'然后我按照先知教授而祈祷,真主为我安排了主的使者。在你遇到不幸时,你当把这个祈祷词作为自己的储藏,真主就会以比你遭到的不幸更好的来补偿你。

穷人之母——使者(愿主赐福之)姑母的女儿——宰奈布宾图杰哈西(愿主喜悦她),多麽幸福的女人啊!她是一位出身名门,有着高贵的血统、尊严和美丽的人,真主以《古兰经》明文命令穆圣(愿主赐福之)娶了她,没有监护人,也没有见证人。清高伟大的真主说:【当宰德离绝她的时候,我以她为你的妻子。】穆圣(愿主赐福之)娶她为妻,是对所有穆斯林妇女直至复生日的一种吉庆,在穆圣(愿主赐福之)娶了她之后,面纱成为所有妇女的定制,以便保护妇女的尊严、贞操和纯洁。

她慷慨大方地对穷人和弱者施舍,有非常多的善行和施济,同时她有着崇高的地位,她还亲手制革、亲手缝制,然后施舍自己所经营的。阿依莎(愿主喜悦她)在谈论她时说:"我没有见过任何女人在信仰方面比宰奈布更优秀的了,她最敬畏真主,说话最诚实,最能联系近亲骨肉,施舍最多。"

崇拜真主的朱外丽耶宾图哈立斯(愿主喜悦她),她是来自于"柏尼穆苏台立格"部落的人,她的父亲是部落的领袖,她为自身和部落带来了吉庆。阿依莎(愿主喜悦她)在谈论她时说:"我没有见过任何女人对自己的部落比她更优秀了。"

她非常多地崇拜自己的养主,虔诚敬畏真主,她曾经坐在自己礼拜的地方记念真主直至中午。她说:"主的使者(愿主赐福之)早晨来到我跟前,我正在记念真主,然后他有事出去了,直至将近中午才回来,(我还在记念真主,)使者说:'你一直这样坐着?'我说:'是的'。"

著名女士索非亚宾图候艳冶(愿主喜悦她),她是哈伦圣人(愿主赐福之)的后代,她高尚而充满智慧,有着高贵的地位、信仰、宽厚和庄重。主的使者(愿主赐福之)对她说:"你是先知的女儿(指哈伦),你的叔父也是先知(指穆萨),你是先知的妻子。"

先知(愿主赐福之)娶她时的喜筵是奶油、乳饼和椰枣,婚礼非常简单而充满吉庆。

联系近亲骨肉者——信士之母——麦依姆奈宾图哈立斯艾勒黑俩立耶(愿主喜悦她)也属于伟大的女性,真主赐予她纯洁的心灵和志向,遵守各项善行。阿依莎(愿主喜悦她)在谈论她时说:"她是最敬畏真主,最能联系近亲骨肉的人。"

众穆斯林啊!这是信士之母们在伊斯兰中永存的生平事迹,她们的美德永垂不朽,她们汇集了所有的善行和美德,合格的穆斯林妇女们应把她们当作是自己生活中的明灯,吮吸她们伟绩的源泉,效仿她们的信仰和高尚的品德,敬畏真主,完全地顺服真主及其使者,遵循各种善行,多多地顺从真主及其使者,言语诚实,看守口舌,尽量帮助穷人和消除弱者的忧愁,致力于教育子女,持之以恒地矫正他们不端正的品行,用知识装备自身,向学者请教疑难问题,保持遮盖和贞操,安居于家中和幔帐之内,远离一切嫌疑和贪婪,警惕妄想和在生活中的疏忽,或谨防只注重表面而内心堕落,不观看非法的事物,警惕不要与别的男人说温柔的言语,谨防各种暴露美色和男女混杂的宣传,女人的尊严是因为她的教门和面纱。

我求真主保护,免遭被逐恶魔的伤害,清高伟大的真主说:【先知啊!你应当对你的妻子、你的女儿和信士们的妇女说:她们应当用外衣遮住自己的身体。这样做最容易使人认识她们,而不受侵犯。真主是至赦的,是至慈的。】

愿真主从尊贵的《古兰经》中赐福我和你们,以众使者领袖的引导益及于我和你们,我所说的这些话,我祈求真主饶恕我们和其他穆斯林们的一切罪过,你们应当向他求饶,他确是多恕的、至慈的主。


众穆斯林啊!穆圣(愿主赐福之)的妻室们与他生活在谦逊的家庭之中,她们的家是由土坯和椰枣的树叶建造,但是在其中充满了伊玛尼和敬畏,她们与使者(愿主赐福之)一同坚忍着贫穷和饥饿,有时她们的家中一个月、甚至两个月都升不起火,有时她们的家里连续多日只有一颗椰枣,有时很长时间在她们的家中除了水,没有任何食物,这样的生活使她们感到满足,她们坚信着真主的许约。清高的真主说:【后世对于你,确比今世更好。】

她们有重复加倍的报酬。清高伟大的真主说:【你们中谁服从真主及其使者,而且行善,我将加倍报酬谁,我已为她预备了优厚的给养。】

在她们中有五位圣妻,使者(愿主赐福之)与她们结婚的时候,她们的年龄在四十岁至六十岁之间,使者以此来实现照顾孤儿寡母。他与海迪彻(愿主喜悦她)结婚时,海迪彻的年龄是四十岁,她当时已经有三个孩子;而使者并没有结过婚,他与宰奈布宾图胡斋麦结婚的时候,她是一位接近六十岁的寡妇,他与温姆塞莱迈结婚的时候,她是有六个孩子的寡妇,他与邵德结婚的时候,她是一位五十五岁的寡妇。

他与近亲中姑母的女儿和叔父的女儿结婚,他与远亲结婚,对于她们,他是一位丈夫、一位仁慈者、行善者、慷慨大方者,他以最优美的方式与她们交往,他喜爱持之以恒地、亲切地与她们交往。谁寻求幸福的生活,让他把最优秀的人作为自己的楷模吧!女穆斯林应当追随清廉的圣妻们的船舶,女人只有追随她们的伟绩——遮羞、行善、敬畏、善待丈夫和孩子,才能胜利。

的确,真主命令你们祝福他的先知,他在伟大的《古兰经》中说:【真主的确怜悯先知,他的天使们的确为他祝福。信士们啊!你们应当为他祝福,应当祝他平安!】

主啊!求您赐福我们的先知穆罕默德吧!主啊!求您喜爱他正统的继承人吧!他们以着真理裁决,并以着真理而公正廉洁:艾布白克尔、欧麦尔、欧斯曼和阿里,以及其他所有的圣门弟子……。

宣教员对宣教的理解
宣教员对宣教的理解

对宣教者的认

宣教者是指负有召人信仰安拉的责任的人,伊斯兰赋予他们合法的身份和神圣使命。对此,必须引经据典加以认识并说明其所承担的责任,以及有助于履行这一重大使命所必须具备的一些条件,我们将在此篇中分三部分来论述。

第一章──对宣教者的认识

第二章──宣教者的条件

第三章──宣教者的品德

第一篇 宣教者

第一章 对宣教者的认识

在安拉以“伊斯兰"命名我们的教门,完善对我们的恩典之后,第一位召人信主的宣教者就是最后一位封印的使者穆罕默德(祈主慈悯他!)

安拉说:“使者啊!我确已派遣你为见证者、为报喜者、为警告者、为奉安拉之命而召人于安拉者、为灿烂的明灯。"(3345──46

崇高的安拉多次呼唤尊贵的使者坚持不懈地召人信主。

安拉说:“你应当召唤众人来崇拜你的主,你确是在正路上的"。(2267

又说:“你应当召唤众人来归顺你的主,你绝不要做以物配主者"。(2887

又说:“你说:'我只崇拜安拉,而不以物配他,我只号召人崇拜他,我只归依他。'"(1336

使者穆罕默德(祈主慈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召人于安拉,直至生命的最后,无限喜悦地回归荣耀的安拉那里,安拉给予他最美好的回赐。

召人信主是所有使者的使命

召人信主是所有使者的使命,安拉也是为此而向全人类派遣他们的,他们中毫无例外地向他们的族人和他们所被派往的地区的人宣传信仰独一的安拉,按照安拉颁降的律例敬侍独一的安拉。

安拉对使者努哈说:“我确已派遣努哈去教化他的宗族,他说:'我的宗族啊!你们要崇拜安拉,除他外绝无应受你们崇拜的。'"(759

安拉对使者呼德说:“我确已派遣阿德人的兄弟呼德去教化他们,他说:'我的宗族啊!你们应当崇拜安拉,除他外,绝无应受你们崇拜的。'"(1150

安拉对使者萨利哈说:“我确已派遣赛莫德人弟兄萨利哈去教化他们,他说:'我的宗族啊!你们要崇拜安拉,除他外绝无应受你们崇拜的。'"(773

由此可见,所在的使者,他们一致的使命,便是召人信仰并敬侍独一的安拉,不兼拜其它的任何虚妄的神与灵。

安拉说:“我在每个民族中,确已派遣一个使者,说:'你们当崇拜安拉,当远离恶魔。'"(1636

所有使者他们都是召人信主的宣教者,安拉挑选他们承担这一神圣的宣教使命,向世人宣谕并传达。

穆斯林民族应协同效法安拉的使者承担宣教责任

在前述中我们曾说过使者穆罕默德(祈主慈悯他!)为伊斯兰的第一位宣教者,也提及部分启示——再指示他召人信主,这些启示也是针对全体穆斯林的。因为对使者的称呼其本质上也是对他的民众的召唤,除非有除外词。在安拉命令宣教一事上没有被除外,这意味着安拉意欲穆斯林民族协同效法安拉使者宣教而得以尊贵、荣耀,这一尊贵和荣耀不仅表现在安拉对使者的召唤方面,也直接体现于下现的这些启示。

安拉说:“你们是为全人类而被产生的最优秀的民族,你们劝善戒恶,确信安拉。"(3110

这节启示有两点意义:首先,安拉肯定了穆斯林民族是优秀的民族;其次,阐明了它的优秀正在于它承担了劝善戒恶的责任和使命,而这正是所有使者的责任与使命。劝善戒恶的首要是召人信仰独一的安拉,弃绝一分假主的崇拜。安拉在《古兰》中还将真信士与伪信士的特征做了鲜明的对比。

“伪信的男女,彼此是同类的,他们劝恶戒善。"(967

“信道的男女互为保护人"(497

格尔塔比在注释这两节启示时说:“安拉以劝善戒恶作为真信士和伪信士的区分标准,并特别指出真信士的特质就是劝善戒恶,其首先要做的便是召人于伊斯兰正道。"安拉又以下节对使者穆罕默德(祈主慈悯他!)的陈述进一步肯定了伊斯兰民族的特性。

“他命令他们行善,禁止他们做恶,准许他们吃佳美的食物,禁戒他们吃污秽的食物。"(7157

谁来承担宣教的使命?

穆斯林无论男女都应承担宣教的使命,因为他们是伊斯兰民族的一员。每个理智健全、长到成年的穆斯林都应承担这一责任,而不是专属于部分从事教门工作的学者、阿訇,责任是全体的,他们比常人之不同是因为他们知识丰富能对教门的各项事务、规则予以解释、说明,至于宣教它是全体穆斯林的责任。

安拉说:“你说:'这是我的正道,我号召人们信仰安拉,我和随从我的人,都是依据明证的。'[我证]安拉超绝万物!我不是以物配主的人。"(12108

如同使者以明证召人信主一样,追随使者的信士们也同样依据明证向人们宣教。由此可知,宣教是构成穆斯林信仰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他宣教消极落后,则他的信仰也就有所缺损,他应尽快弥补,积极宣教。伊本·凯茜尔伊玛目在注释该节启示时说:“安拉让使者告诉众人说这是他的道,即他的信仰、行为、生活之道,也就是召人于万物非主,唯有安拉之道。他以及追随他的人都依据理智和启示的明证而宣教。"伊本·阿巴斯传述的圣训说:“让在场者将知识传达给缺席之人吧!"所谓在场者也即每个知道一些伊斯兰的道理的穆斯林。

宣教是每个男女穆斯林应尽的义务,无论是以个人的还是以集体的方式。确切地说:或是以个人的形式履行这一责任,或是作为集体中一员。

安拉说:“你们当中有一部分人,导人于至善,并劝善戒恶;这等人确是成功的。"(3104

伊本·凯茜尔伊玛目注释该节启示说:“这节启示意在指示穆斯林民族中应有一部分专注于宣教工作的人,既便每个穆斯林都有此责任。正如圣训所肯定的那样,'你们中谁看到不义之事应亲手制止;若不能,则以舆论遣责;若不能,则以心诅咒。这是最起码的信仰要求。'"事实上当宣教工作重大而艰巨时,宣教者们团结合作,以集体的方式 致力于宣教是十分必要的。譬如在多神教和无神论地区,在敌对势力阻碍伊斯兰发展的地区,如非洲等地就急需有组织地投入更大人力、物力地开展宣教工作,教授他们伊斯兰各项事务的要求。仅靠一个人或几个人是不行的,要以团体、组织的形式去开展各项工作。使者曾指示穆斯林迁往麦地那,就是为了集聚更大的力量和接受使者的正确指导。

安拉说:“你们当为正义和敬畏而互助,不要为罪恶和横暴而互助。"(52

这又一次证明了组织起来集体性地宣称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说,如果不组织起团体,是无望达到宣教事业成功的目的。伊玛目艾布·哈尼法也提到凝聚起来劝善戒恶,发挥集体的力量以达到目的必要性。

对宣教的错误认识

一些人错误地认为宣教不是一件必须的事因为他不是宗教界人士,这是属于宣教人士或学者们的工作和责任,而且以下列《古兰》为证:

“你们中当有一部分人,导人于至善,并劝善戒恶,这等人确是成功的。(3104

事实上,在上述伊本·凯茜尔伊玛目的注释中对此已作了解释:“穆斯林民族中应有一部分人专注于宣教工作,既便每个穆斯林都有责任。"拉齐伊玛目注释这节启示说:“安拉说:'你们中'一词有两个意思;第一,词句中的介词'敏'音不作部分讲,证据有二,首先,安拉责成整个穆斯林民族都有劝善戒恶的责任。"

安拉说:“你们是为世人而被产生的最优秀的民族,你们劝善戒恶,确信安拉。"(3110

其次,穆斯林民族所承担的责任就是劝善戒恶,或以力改之,或舆论遣责,或内心里诅咒罪恶。如果这是肯定的,那么,我们说这节启示是号召整个穆斯林民族都成为劝善戒恶的宣教者。至于介词“敏"此处是说明义,不是部分义。如安拉说:“你们应当避开污秽即偶像。"(2230

拉齐伊玛目又说到:“敏"的第二个意思是有'部分'的意思,因为在穆斯林民族中确实有无能力劝善戒恶的人。针对有人说:“宣教责任专属于学者,因为宣教的条件是要知道什么是恶,他也肯定了这一责任确是由学者承担,并非无知者,而学者是穆斯林全体中的一部分。关于这节启示,格尔塔比和吉萨索的注释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事实上拉齐伊玛目的话是正确的。伊本·凯茜尔伊玛目以他精辟的论述证实了这一点每个人都有宣教的责任,同时必须有一部分人专注于此项工作。事实上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产生误解,首先是因为学者一词的解释,“你们中当有一部分人……"指出了宣教的条件是具备知识,其次是因为将宣教视为部分人的主命(法勒则、凯法叶),对此,必须进一步说明。

毫无疑问,宣教是需要知识,但知识又是分门别类的,有人在一方面是权威,在另一方面却又懂得很少,这意味着他只属于一方面的权威,他的责任就是宣传所知的,不知不说。这与法学家没有什么两样,哪一方面不知道就不要说,因为知识是宣教者得以成功宣教的重要条件。据此每个穆斯林都应尽力以其所知的去宣教。所谓宣教的责任是学者们的而不是他人的,意在说明凡了解自己所要宣传内容与道理的人都有责任,无论是普通穆斯林还是大学者,说宣教只是学者或宗教人士的责任,普通人不负此责任的话是错误的,因为所谓宗教人士正好说明了每一位穆斯林都是伊斯兰人士,而不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其次,产生这一误解的另一原因是说“宣教是部分人的主命"(法勒则、凯法叶),意味着一部分人做了,其余的人就无责任了,即便要求的是全体。拉齐伊玛目说:首先“宣教是所有穆斯林的责任,介词'敏'是说明义而非部分义,除非一部分人承担了这一责任,其余的人则不再承担,其观点是根据古兰:“你们当轻装地或重装地出征。"(941)又说:“如果你们不出征,安拉就要痛惩你们。"(939)这是一项对全体穆斯林的命令,但如果一部分人履行了,则其余的人再无责任了。吉萨索在注释“你们中当有一部分人,导人于至善。"时说这节启示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出劝善戒恶的责任;二是要求有人承担这一责任,如果一部分人履行了就不再要求每一个人了,这就是说,他不象绝对的主命,即便有一部分人做了,其他人也不能免除。据此看来,宣教是每个穆斯林的责任,他根据其能力去做,因为宣教是信士的品质之一,而且圣训也一再要求每个男女穆斯林根据其能力铲除邪恶,如果说一些人他们已经达到了铲除邪恶的目的了,其他人就不必要求让邪恶重现以便亲手制止,他们不会因无邪恶铲除而受责问。穆斯林应积极主动地劝善戒恶,而不应消极等待他人去做,一旦他人也不做,则罪责难以脱离。穆斯林就是召人信主,才被称作穆斯林、穆民。对此,安拉说:“你说:这是我的道,我号召人们信仰安拉,我和随从我的人,都是依据明证的。"(12108)每个穆斯林必须召人信主,假若他没有特定的对象以宣教召人信主,或没有时间去做,而他人做了,那么,后者获得宣教者应获的回赐。如果一个穆斯林长期放弃宣教的责任,那么,他就不能算做是使者的追随者,因为追随使者的人是如人信主的人。

“这是我的道,我号召人们信仰安拉,我和随从我的人……"(12108

至一于此处“部分的主命",(法勒则·凯法叶)该主命针对的是全体穆斯林,要求他们履行这一主命,有能力者应主动地肩负这一责任。

安拉说:“你们中当有一部分人,导人于至善,并劝善戒恶。"(3104

指出穆斯林应组成专门的宣教团体,为建立、传播安拉的教门而以各种方法相互协作,如果大家都不做,则全体承担罪责,这不仅适用于宣教领域,其他工作亦然。

也有学者指出:即便按“部分人的主命"(法勒则·凯法叶)一部分人承担,另一部分人得免除,他指的也是有人担起了这一责任。如果尚未有人承担,则全体穆斯林根据其能力都有此责任。特别是我们当今时代,在世界许多地区多神信仰、无神论思想、蒙昧主义在欧美、亚、非等地泛滥、漫延,在这一蒙昧的世界里弘扬真理,以财富、知识、思想、权力召人信主,更需要全体穆斯林根据其能力加强协作。

安拉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保持自身的纯正。当你们遵守正道的时候,别人的迷误,不能损害你们。"(5105

但有人错误地领会这段启示,想以为只要自己遵守正道,仍可以脱卸宣教的责任,为自己的观望、消极、等待辩解。这一错误认识甚至可以追溯到艾布·白克尔时期,他曾在一次宣讲中说到:“众人啊!你们谈到了这段启示,但未正确地理解它的意思:“当你们遵守正道的时候,别人的迷误,不能损害你们。"我曾听使者穆罕默德(祈主慈悯他!)说过:“当人们看到不义之人而不制止,安拉的惩罚将很快地累及他们。"

这节启示的本意旨在强调每个穆斯林有宣教的责任,否定了那些消极坐视者的错误认识。崇高的安拉说:“当你们遵守正道的时候。"按照伊本·泰米叶伊玛目的解释说:“所谓遵守正道,就是充分履行其责任。"

如果穆斯林履行了他应该充分履行的劝善戒恶及其它责任与义务,他人的执意迷误才不会损害他。

也许有人存在着另外的错误观点,他们认为社会上谬误横行,而宣教的效益甚微,穆斯林只应注重自身建设,莫管他人事务。对这样模糊的观点我们的答复是:宣教是每个穆斯林的责任,不论他达到目的与否,不管人们响应与否,他只履行自己的职责。关于此,安拉在《古兰》中早已告诫我们:

“当时,他们中有一伙人说:“安拉要加以毁灭,或加以严惩的民众,你们何必劝戒他们呢?他们说:'因为求得你们的主原谅,而且希望他们能敬畏。当他们不采纳忠告的时候,我拯救了戒人作恶者,而以严刑惩罚不义者,因为他们犯了罪。"(7164──165

这段启示指出了该地方的人分为三种类型:犯罪作恶者;忠言劝告者;袖手旁观、沉默不语者,他们不但自己沉默不语,而且对劝告者说:安拉要加以毁灭、或加以严惩的民众,你们何必劝戒他们呢?意思是:你们知道他们趋于毁灭或应受主的惩罚,为什么还要阻止他们呢?对于他们的忠告是没什么作用的。忠告的人则回答说:“希望得到你们的主的原谅。"因为安拉责成我们劝善戒恶,我们向安拉请求原谅,我们只是受安拉之托忠告那些罪人弃恶从善。“希望他们能敬畏。"也既希望我们的忠告唤起他们的响应。这就表明只要我们承担了宣教的责任,就坚持不懈地去忠告,指导,召唤人们信仰安拉,让复苏的心灵复苏,让沉沦的灵魂沉沦。

另有一些人未能正确理解下列启示:“安拉只以人的能力加以责成。"他们推诿自己承受不了宣教的辛苦、劳累,而这正是他们信仰低弱的证明。他们所谓的劳苦都投入到今世生活的追求上去了,所获得的微不足道。宣教中的辛苦是最应付出的,所获得的也最丰裕。事实上他们所臆造的辛劳并非艰难异常,那只是他们不愿宣教的借口,难道教人伊斯兰知识,向对伊斯兰一无所知而不信安拉的人传递伊斯兰的讯息就会使他们劳累不堪吗?难道思考伊斯兰事务,阐述真理就令他们不堪重负吗?难道坦途大道地前往无神论、多神教地区宣教会让他们不胜辛劳吗?难道他们没有看到某些基督徒传教士前往一些地区传教,一去就是若干年吗?而穆斯林是最应该向世人报喜讯、传警告的,最应在无神论、多神教地区传播对安拉的信仰。因此,他们所说的辛苦、劳累的借口只是易卜利斯的唆使。

安拉说:“你们对于追逐敌人,不要懈怠;如果你们感到痛苦,那末,他们确是象你们一样感到痛苦的;你们希望从安拉那里获得他们所不能希望的报酬。"(4104

使者穆罕默德(祈主慈悯他!)的同伴们,他们积极地承担宣教重任,并为此而奋斗。这里摘录使者生平中的一段史实为证。当使者与穆斯林们在吴侯德战役后回到麦地那,传来消息说,艾布·苏福扬和那些麦加的多神教徒决意要再攻打麦地那,以图消灭余下的穆斯林。当使者做完晨礼后便让比俩里传唤说:安拉的使者命令你们向敌人讨回血债,凡在昨天出战的人与我们一同再度出战。"赛阿德··穆阿兹回到其部族,命令他们出战,而当时他们全部有伤。他说到:安拉的使者要求你们向敌人讨回血债。"多处受伤而需治疗的伍赛德··哈蒂勒立刻说:我听从指挥,服从安拉和安拉的使者,并随时拿起武器,跟随使者出战。"赛阿德··尔巴德回到其部族动员,艾布·盖塔德回到他的队伍中,全部赶来参战,白尼·赛莱曼族中的四十个伤员,其中塔菲勒··努尔曼身受十三处伤,哈尔斯

众信士之母 -赫蒂彻
众信士之母 -赫蒂彻

三位女圣门弟子之

圣妻赫蒂彻

亲爱的穆斯林同胞们:

穆圣(祈主福安)说:"我的同伴们犹如繁星一般,无论跟随哪一个,你们都会得正道。"穆圣(祈主福安)二十三年的传教生涯中,十几万圣门弟子全力以赴地支持着他,为传播伊斯兰赴汤蹈火。穆圣(祈主福安)的宣教事业之所以取得空前绝后的辉煌,与圣门弟子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我们打算讲述二十位圣门弟子的生平以及他们为主道奋斗的历程,此前我们已经讲述了十七位圣门弟子,他们是"以乐园被报喜的十大圣门弟子"、"四大阿卜杜拉"和"三位非阿拉伯裔圣门弟子",从今天起我们要讲述的三位圣门弟子非常特殊,且具有代表性,她们是三位女圣门弟子。大家不禁要问:圣门弟子中有女人吗?事实上,圣门弟子的定义是:穆圣(祈主福安)时代归信了伊斯兰,并且追随先知,坚持信仰,直至归真的人。这个定义并没有限定圣门弟子是男性。因此,几乎所有的圣门弟子传记,都会专门列章论述女圣门弟子。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第一个归信伊斯兰、追随穆圣(祈主福安)的人——圣妻赫蒂彻。

穆圣(祈主福安)降生前,他的父亲阿卜杜拉就归真了,当先知六岁的时候,母亲阿米娜也归真了。之后,爷爷阿卜杜蒙特里布把先知领回麦加,留在自己身边,亲自照顾着爱孙。不幸的是,两年之后,爷爷也去世了,临终之际,把先知托付给伯父艾布塔利布继续抚养。伯父家孩子众多,家庭比较清贫,先知很早就替人放羊,以赚钱减轻伯父的负担。

穆圣(祈主福安)的童年非常艰辛,不同于一般人。先知直到二十五都还未婚,但先知在那淫乱、私通泛滥的时代,仍然洁身自好。穆圣(祈主福安)曾如此表述:蒙昧时期人们的所为,我只想过两次,但每次都被安拉制止住了,以后就再也没想过。是安拉优待了我,让我承担使命。有天晚上,我对在麦加高处一起放羊的同伴儿说:"你能否替我照看羊群,好让我到麦加城,像其他年青人一样玩一晚上。"同伴说:"我会替你照看好的。"于是,我离开那儿,走到麦加的一处宅院时,听到阵阵乐器声,我问别人:"这是干什么呢?"他们说:"是某某在这儿举行婚礼。"我便坐下来听,但安拉堵塞了我的耳朵,让我睡着了,直到第二天,灼热的阳光晒醒了我。我返回后,同伴问我,我如实相告。第二天晚上,我又向他提出同样的请求,并再次回到麦加,像第一晚一样,我又睡着了。以后,没再产生过此类不良的想法。

赫蒂彻是位麦加富孀,曾经结果两次婚,她常雇人替她经商。赫蒂彻听说默罕默德为人诚实,忠于信托,于是,请先知替她去沙姆经商,随行的是赫蒂彻的一个仆人,名叫迈赛尔。先知答应后,带上钱和货物,同迈赛尔一同出发前往沙姆。途中,迈赛尔看到了先知具有的诸多美德和奇特的现象。他待人温和,慷慨大方,说话诚实,做生意童叟不欺。

穆圣(祈主福安)和迈赛尔到达了沙姆,在一座修道堂旁边的树下休息。一位年大的修道士把迈赛尔叫过来,问他:"树下是何人?"答曰:"他是我的主人,我们来这里做生意。"修道士接着说:"此人不简单,根据我们的经典记载,此时此刻,在这棵树下休息的人是先知。"

穆圣(祈主福安)返回麦加后,赫蒂彻发现这次赚的钱比以往都多,另外,迈赛尔还告诉她,经商途中发生的种种事情,以及先知所表现出的人格魅力。赫蒂彻当时就觉得,自己找到了寻觅已久的可托付之人。可是由于女人的矜持,加之自己比穆罕默德大十五岁,而且曾结过两次婚,而先知还没有结过婚,虽心生爱慕,但实在难以启齿。此前,有许多达官贵人前来求婚,都被她一概拒绝,。她把内心的感觉透露给自己的好友奈妃赛,奈妃赛找到穆圣(祈主福安),提出给先知介绍个对象,就是赫蒂彻,先知很乐意。随后,先知把情况告诉叔伯们,他们立刻找到赫蒂彻的叔叔,替侄儿向赫蒂彻求婚。不久,二人成婚。

两人相亲相爱,直到先知将近四十岁的时候,他喜欢远离尘世的喧嚣,常带上炒面和水到离麦加不远的希拉山洞,按照易卜拉欣圣人留下的宗教仪式敬拜真主。穆圣(祈主福安)满四十岁时,各种为圣的迹象开始显现。公元610年莱麦丹月二十一的晚上,穆圣(祈主福安)正在希拉山洞里,一位天使突然出现在他面前,口中念道:"你读!"先知回答:"我不会读。"先知叙述说:"于是,他抓住我,并紧紧地抱着我,勒得我几乎喘不过起来。然后他松开,说道:'你读!'我说:'我不会读。'他再次紧紧地抱着我,然后松开,说道:'你应当奉你的创造主的名义而宣读,他曾用血块创造人。你应当宣读,你的主是最尊严的,他曾教人用笔写字,他曾教人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96:15

穆圣胆战心惊地跑回家,一看到赫蒂彻,忙说:"快用被子把我蒙起来,快用被子把我蒙起来。"她赶忙把他蒙起来,穆圣心情平稳后把发生的事原原本本告诉赫蒂彻,并说自己很担心。赫蒂彻当即说道:"不必担心,安拉绝不会抛弃你。你接恤骨肉,对族人亲友都很仁慈,你扶弱济贫,款待客人,坚持正义。"说完,又带着穆圣找到她的堂兄沃尔盖本诺法利,他是蒙昧时期的一位基督教徒,当时已年迈且双目失明。穆圣把发生的事告诉他,沃尔盖听后说道:"那是传达启示的大天使吉卜利勒,你就是封印万圣的至圣。我年纪大了,当你的族人驱赶你时,但愿我能助你一臂之力。"穆圣惊问:"他们会驱赶我?"沃尔盖说:"是的,但凡宣传认主独一思想的人必会受到敌视和迫害,如果我能活到那一天,我一定大力支持你。"

赫蒂彻成为了第一个归信伊斯兰的人,这是妇女同胞的荣耀,第一个归信的人不是男人,而是女人。穆圣(祈主福安)积极宣扬伊斯兰,而赫蒂彻则全身心支持,她将自己所有的钱财费用于主道。古莱氏人决定和穆圣(祈主福安)、圣门弟子,包括由于家族关系一直支持穆圣(祈主福安)、但尚未归信的哈希姆部族,实行长达三年的经济封锁,并且将他们驱赶到山谷,规定不准古莱氏人和穆斯林交往、不说话、不做生意、不通婚。

从山谷出来不久,艾布塔利布的病越来越重,最终去世。两三个月后,信士之母赫蒂彻也复命归真,享年六十五岁。一年内,穆圣(祈主福安)接连失去两位至亲,因此,这一年被称为"悲痛年"。

穆圣(祈主福安)的七个子女都是赫蒂彻所生,三个儿子噶西姆、阿卜杜拉和泰伊布相继夭折,四个女儿分别是宰乃拜、鲁格娅、温姆库利苏姆和法图麦。直到穆圣(祈主福安)五十岁,都没有娶过其他妻室,赫蒂彻归真后,由于宣教的需要等原因迎娶了其他几位妻子。

赫蒂彻归真后,穆圣(祈主福安)一直都很牵挂她,每当先知家煮肉的时候,必定要给赫蒂彻生前的好友送点儿。穆圣(祈主福安)经常叨念自己的爱妻,甚至在其他妻室面前也常说起赫蒂彻。这引起了穆圣(祈主福安)另一位妻子阿伊莎的妒忌,她说:"她不过是个老太婆,真主已给你比她更好的妻子。"先知勃然大怒,说:"不!真主没有给我比她更好的妻子。当人们否认我的时候,她承认我;当人们都说我在撒谎时,她相信我;当人们剥夺我的一切时,她倾囊相助我;真主慈悯她为我生了孩子,其他妻室都没生过。"

赫蒂彻用自身、用钱财、用生命全力以赴的支持着穆圣(祈主福安),假设没有赫蒂彻的支持,穆圣(祈主福安)的宣教事业从塞拜布的角度来说,没办法完成。

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男人的后面,肯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穆圣(祈主福安)是最成功的男人,但离不开赫蒂彻——这个伟大的女人。祈主饶恕她,擢升她在乐园中的品级。

​我为什么信仰伊斯兰
​我为什么信仰伊斯兰

我为什么信伊斯兰 ?

信仰是造物主赋予人类的天性,是人的基本需要,犹如人类对水和食物的需要一样。

我为什么信伊斯兰?我是穆斯林家庭长大的孩子,我的父母一直用自己的行为践行着伊斯兰对他们的人生指导;同时,他们用伊斯兰教育着我们,我从小就知道这个世界不是自然形成的,人类不是猿猴演变成的,世界有一个主宰,所有的一切都是一个我们看不见的主宰创造的。长大了后我们用造物主赋予的理智,会思考会参悟,便更坚信必定有一个全能的主宰创造并管理着世界万物。工艺必有匠,大造必有主。见草木之偃仰而知有风,睹绿翠之萌动而只有春;视己身之灵敏而只有性,参天地之造化而只有主。

伊斯兰不是人为创新的宗教,而是与犹太教、基督教同宗同源的天启宗教,是从人类的祖先阿丹(圣经里的亚当)开始,造物主陆续派遣了很多使者,如诺亚、亚布拉罕、大卫、约翰、摩西、耶稣等都是真主安拉选拨、派遣来传达主的讯息,让人们敬畏真主,命人行善,止人作恶,带人们走向幸福的使者,直到穆罕默德,是真主安拉慈悯人类而派遣的最后一位使者,复兴了伊斯兰的正道精神,对古老正教的继承与延续。历史上的所有先知使者都是人,而不是神,我们尊重和爱戴他们。

伊斯兰的核心思想就是除安拉外,绝无真正应受崇拜的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意思是所有具备生、老、病、死、吃、喝、拉、撒的、有需求的都不配被万物之灵的人类崇拜,唯一应该被人类崇拜的主宰是独一、无求的安拉即真主,他是创造了宇宙万物并且制定了一切秩序的造物主,他掌管着宇宙万物,他是全知、全能的,是公正、永恒的,是无求、慷慨的。任何人无论贫穷或是富裕,健康或者疾病,国王或者乞丐均可直接崇拜他、直接向他祈祷、直接向他寻求帮助和指引,在独一的主看来,一个人的尊贵不在于他所拥有的物质财富的多寡,他所拥有的权力的大小,而在于这个人是否认识并且敬畏真正的主。穆罕默德是一个人,是主的仆人,是主派遣给全人类的最后一位使者,穆罕默德作为使者把来自主的消息传达给人类,谁获得来自主的消息谁就获得了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获得了通向成功的向导。他是我们的榜样。

伊斯兰要求信奉者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在世俗事务和宗教礼仪中都能够遵循一种神圣的秩序和规范而达到内心的和平安宁、达到社会的和谐团结。由此信仰而形成的人生观、宇宙观、世界观、社会观、道德观以及行为的准则,统一在完整的信仰体系中。

伊斯兰没有原罪说和轮回说,伊斯兰告诉人们活着是为了认识造物主,崇拜他,服从他,得到他的指引,就会获得永恒的幸福。每一个有生命的都将面临死亡,这是任何一个被造物都无法摆脱的,这也是每个被造物的显著特征,是被造物与造物主之间的区别。死亡如同影子一样伴随着每个活着的人,死亡不会因为一个人拥有的权利或者财产而不降临。对于大多数人死亡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人们为了避免它,甚至把"死"在自己的生活里屏蔽。以求逃避"死"带来的困扰。越年迈越惧怕死亡,没有人因为屏蔽和忽略思考死亡而永生,也没有谁因为惧怕死亡而幸免于死。

伊斯兰让我们明白人的整个一生分三个阶段,第一是母腹阶段、第二是现世阶段、第三是后世阶段,人必然要到达人生的第三个阶段,正如胎儿要结束母腹生活来到现实,今世生活的人也要离开今世到达后世。母腹阶段的结束在今世的人看来是新生,那么后世对于离开今世的人也是新生,唯一的区别是胎儿不为自己在母腹生活中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今世生活的人只要理智健全他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人人都不能掌握自身死亡的讯息,伊斯兰的信仰让我们从不担心死亡,也从不惧怕死亡,更不会以忽略死亡的方式逃避对死亡的恐惧,我们会铭记死亡的来临,并且以死亡鞭策自己在活着时多在自己的福祉簿上积福。今世是后世的耕耘场,为为后世有丰硕的收获而努力耕耘。永恒的幸福不在今世,永恒的幸福在后世。

伊斯兰让人内心充实而不在空虚,因为深知生命的短暂,确信每个人死后都将会因自己的行为受到安拉的赏善罚恶。伊斯兰所规定的生活原则,有利于保持生理、智力、和精神各个活动的平衡。所有生活规则和习惯都对个人生活和社会有百利而无一害。

伊斯兰要我们宣扬真善美并加以践行,抨击假丑恶,远离酗酒、赌博能导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低级趣味!坚守能让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的高尚道德情操,如接续近亲、和睦邻里、尊老爱幼、周济贫困、爱人如己、诚实守信等等,如果大家都如此,我们的社会就是和谐的社会,我们的生活便是美好的生活,今生后世都幸福的生活。

通过学习,让我更坚定信仰伊斯兰。我为什么没有丢弃伊斯兰,伊斯兰让我不骄不躁,让我的身心健康成长,不会迷失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不能自拔,让我成为一个乐善好施的穆斯林,我因为这份信仰而非常幸福。一个人倘若了解了伊斯兰,他便会认为伊斯兰是最适合自己和其他所有善良且追求真理之人的完美信仰,这也是今天在全球范围内的媒体,在对信仰伊斯兰的民众报道多为负面新闻的情况,依然有越来越多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还在选择伊斯兰作为自己的信仰,而信仰伊斯兰的人没有因为这些负面的新闻而怀疑伊斯兰或放弃伊斯兰的信仰,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东西莫过于有一个正确的信仰,我要分享这个美丽的信仰!在此邀请大家来学习《古兰经》的教诲,来认识先知穆罕默德,来了解伊斯兰的美!

陈克礼阿訇传记
陈克礼阿訇传记

陈克礼阿訇传记

【人物介绍】

史海钩沉

陈克礼,19246月出生于河南省襄城县颍桥镇长葛村一个教门虔诚的的穆斯林家庭。父亲陈文灿经商为生,为人忠厚,热心教门。兄弟三人,克礼行三。受家庭浓厚的教门气息影响,五六岁时就随父亲在清真寺礼拜。七岁时,父亲将他送入清真寺,师从杜文明阿訇学习阿文经学。自幼聪明颖异,学习勤奋刻苦。当时经书很少,且大都是手抄本,克礼就借来手抄本经书,经常在晨礼后黎明的微光中和夜晚昏暗的油灯下,边诵读边抄写。他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刻苦学习,并抄录了许多经书。长期如此,眼睛逐渐近视。

在家乡清真寺经过八年的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基本掌握了伊斯兰的教义教法,打下了扎实的阿拉伯文基础。他聪慧好学,深得老师杜文明阿訇的赏识,认为他是伊斯兰事业难得的人才,可堪造就,与其父商量后,将克礼荐送于名师。

1938年,陈克礼离开家乡长葛村,来到颍桥镇清真寺,师从马负图阿訇,继续学习。除深入学习阿文经学完成应学的经籍课本外,还自学汉文,起早贪黑,勤奋刻苦,在马负图阿訇的精心指导下,阿文经学水平日趋提高,也打下了良好的汉文基础。

后又曾赴鲁山和甘肃平凉访师求学。在平凉时转入陇东师范阿文专修班师从王静斋阿訇,继续深造。经过广泛深入的学习,和名师的精心指导,他的阿文经学造诣日趋深入,同时汉文功底也日渐扎实,知识面也不断拓宽,尤其重要的是他逐渐确立了以弘扬圣教为己任的远大思想,为以后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5年,从陇东师范毕业后,回到家乡,期间各处遍访名师,广寻益友,求教、探讨、交流伊斯兰学问,时闻马松亭阿訇创办的成达师范迁回北平,继续办学,为进一步提高知识,开阔眼界,欲前往投师求学,但因当时内战爆发,平汉线中断,到北京的道路不通,未能成行。后因求学心切,与同学好友黄万钧等人绕道南下,再经海路北上,抵达北平入读成达师范。1949年北平解放后,结束学习,返回家乡。

在成达师范学习虽仅半年时间,但有机会受教于马松亭、马坚、庞士谦等著名阿訇学者,眼界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明确而坚定。这期间他还参加了《伊联报》的编写工作,先后撰写、翻译了许多文章,以伊帆、汉戈、刻理笔名在当时各种伊斯兰报刊上发表。开始了他伊斯兰事业的翻译写作生涯。

成达师范结业回乡后,在家乡颍桥镇清真寺担任阿訇。教务之余,进行着繁忙的翻译著述工作。这一时期,完成了《回教信仰哲学》和《圣训经》上册(1954年北京出版)的翻译,并完成了他的第一部著述《从穆罕默德看伊斯兰教》的写作。他的这部著述1951年于北京出版后,不久就被海外穆斯林翻译成阿拉伯文和印尼、乌尔都文等几种文字出版,在伊斯兰世界产生广泛的影响。

1952年,经马坚教授介绍,陈克礼来到北大东语系任教。在北大任教期间,又广泛阅读各类中外书刊,更大地拓宽思想视野,加深了各方面知识的造诣。同时,除继续《圣训经》的翻译外,还完成了苏联东方学家巴托尔德著的《伊斯兰文化史》和西班牙伊斯兰学者伊本·图飞勒著的哲学小说《觉民之子永生》等一些著作的翻译。此外,他知识渊博,见解独到,深入浅出,他讲课深受广大同学欢迎。

北大任教几年中,他进步快,成果多,成绩斐然。因此,党组织派专人经常做他的工作,动员他入党,他婉言谢绝。后来他不堪其扰,毅然决定辞去北大助教一职。1956年,他离开北大,避居海淀清真寺,仍继续翻译写作。时任中国伊协经学院教导主任的杨永昌闻讯前来再三聘请陈克礼到经学院任教。鉴于前车之鉴,为了不受约束,能自由地进行翻译和写作工作,他与经学院方面言定,不参加任何政治活动,不作为经学院正式成员,来去自由,不受任何约束。之后应聘到经学院任教,担负多门课程的授课。他所讲的课程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课余仍继续坚持翻译工作。

1958年,反右运动在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展开,中国伊斯兰教代表人物马松亭阿訇首当其冲,被定为右派份子受到批判。陈克礼因其坚定的信仰、鲜明的思想和光明磊落的性格,拒绝参加马松亭的批斗会。随后,他就被定为右派,受到打击。尽管他一再申明当初言定的不参加任何政治活动,但中国伊协方面坚持要求哪怕他不发言,也要去听一听“群众"的观点。出于无奈,他参加了中国伊协组织的对他的批判会。鉴于当时已不能进行授课和翻译工作的情况,他决意离开伊协,离开北京,回到家乡。

在北京期间,曾有单位欲聘请他做翻译工作,有大学聘请他任教,也有报刊邀请他,但他始终坚辞不就。为了纯洁的信仰,他拒绝了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抛弃了已有的名利地位,毅然走上了一条布满荆棘的艰途。他曾有这样一句誓言:“我愿将此一生贡献给真主的事业"!

回到家乡后,他已是举目无亲,此时破败的家,简陋的连一张四条腿完好的桌凳都没有,甚至连一家人吃饭的碗都不能一人一个。这样的条件下,一个男人拉扯两孩子,活下去都很艰难,还要进行翻译写作,这让人想都不敢想象。在一些乡亲的帮助周济下维持了些时日后,从前的同学好友,甘肃河州的一位马姓回民闻讯写信鼓励陈克礼阿訇继续翻译,并每月给陈克礼阿訇寄来微薄的生活费。陈克礼阿訇就这样艰难地坚持翻译,并把译稿寄往河州,委托保存。后河州那位马姓好友写信邀请陈克礼阿訇到河州去,生活条件要好些,翻译也会更顺利些,并寄来西行的路费。可不谙世事又高度近视的陈克礼阿訇因买不上火车票就从票贩子手上买了火车票,带着两个孩子登上了西行的火车。遇到查票,说是假票,不由分说被送进了收容所。盘查身份时陈克礼阿訇说出了以前工作的单位中国伊协经学院。收容机构打电话去中国伊协,通知单位来领人,可当时的中国伊协经学院竟答复:这个人是我单位的右派份子,你们可就近处理。于是陈克礼阿訇被以右派分子的身份押送到陕西铜川劳改煤矿劳动教养。

到了劳改煤矿,他一个又瘦又小又高度近视的书呆子,手不能提,肩不能抗,不好安排,就被安排到劳改煤矿图书室,看管图书资料。这倒给陈克礼阿訇提供了看书学习的便利条件。手边没有经书,无法进行翻译工作,他就利用这个条件阅读了大量名著和书刊,丰富自己的知识。这期间写下了他又一部著作《看伊斯兰》。就这样一干就是三年。陈克礼阿訇只顾埋头读书写作,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对他来说倒也简便易行。劳改煤矿认为他表现还不错,提前解除劳动教养。当时,劳改煤矿又与中国伊协通电话,通知陈克礼已解除劳教,让单位来领人。可当时中国伊协方面竟答复,这个人不是中国伊协的人,交原籍处理。于是,陈克礼阿訇再次厄难临头,被戴上右派分子的帽子送回家乡监督劳动。

1962年,被遣送回家乡后,原来那破旧不堪的家已不复存在,一些好心的乡亲们偷偷地你帮一把桌子,我帮一张板凳,他帮一张床板,帮助陈克礼阿訇置起了一个“家"。当时陈克礼阿訇被安排看管生产队的菜园,生活条件极其艰苦,而且没有行动自由,这样恶劣的处境并没有使陈克礼阿訇产生动摇,信心更加坚定,志向更加远大,开始了他“十年译作计划"奋斗。

他首先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重新整理了在北京时就已翻译完成的《圣训经》中下两册的译稿,又译完了长达六万行的史诗《波斯史诗列王纪》。接着又完成了《伊斯兰发展史》、《阿拉伯文学史纲要》等书的翻译。截止1965年底,他又先后完成了《古兰经字母概论》、《政教伦理学》、《古兰经学》、《伊斯兰社会思想运动史》、《伊斯兰文化简史》、《伊斯兰学术论丛》、《中国与阿拉伯的关系》,巴基斯坦著名诗人和思想家伊克巴尔的《伊斯兰思想维新记》、《历史导论》、《中世纪穆斯林旅行家传》、《伊斯兰史料资料辑要》等十几种著作的翻译。此外,还完成了自己的两部著作《阿拉伯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和《伊斯兰学概论》。并开始了《伊斯兰伦》、《中国论》、《世界论》三部曲著作的编写。

陈克礼阿訇大量的翻译写作工作都是在艰难得难以想象的条件下完成的。由于生活贫困,常年只能吃粗陋的饭食维持生活,本来就瘦弱的身体因长期坐在硬板凳上夜以继日地翻译写作,又患上了痤疮,但他并未因此辍笔,不能坐就躺着写,许多书他就是躺着完成的。这种艰难的处境和他顽强的毅力,就已使人难以想象了,可他还要参加劳动,接受监督,运动来临还要遭受政治迫害,接受接二连三的批斗,回来后继续继续翻译写作。陈克礼阿訇就是这样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巨大的精神折磨、贫困和病魔的折磨,顽强地完成了条件优越的正常人难以完成的艰巨工作。而且即使再这样的条件下,他对他所从事的伟大的伊斯兰事业也从未失去过信心,他和以具有这样的毅力和精神呢?他在最艰难的时期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这样写到:“成败利钝全在真主,真主随同坚忍的人..."这句话就可作为他对自己精神的表白。

十年动乱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面对这场祸国殃民的灾难,生性秉直磊落的陈克礼阿訇以忧国忧民的胸怀,署名上书中央领导,秉笔直言,历陈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建议立即停止文革,同时阐明社会主义一些正确的理论源于伊斯兰,并指出伊斯兰教可以作为中国的道路。为此招来横祸,他以恶毒攻击文化大革命、反党反社会主义等现行反革命罪被捕入狱。面对残酷的迫害,他坚贞不屈,坚持不认罪;面对生的希望,他始终不肯改变自己的观点。为了真理,为了信仰的纯洁,他拒绝了生,选择了死。

1970年的“一打三反"运动中,在故乡颍桥的汝河堤上,陈克礼阿訇壮烈牺牲了。那年他才46岁。他履行了自己的誓言:“宁愿站着死,绝不跪着生!"75日,那颗罪恶的子弹击穿陈克礼阿訇头颅前的那一刻,他的确是不屈地站着!

为了坚持伊斯兰真理,为了不玷污纯洁的信仰,他几次拒绝和抛弃人们求之不得的名利地位和荣华富贵,走上一条布满荆棘的艰途,并最终选择了死。这与那些见利忘义、为了自己名利地位不惜出卖信仰,出卖民族利益,陷害自己同胞,踩着同胞身上往上爬的回奸们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

陈克礼阿訇历尽艰辛、耗尽心血完成的二十多部译著和著作,除《圣训经》中下两册因事先寄出得以保存下来,留给世人外,其余著作都在遇难时抄家失毁。他的著作没有留下来,却给我们留下了更宝贵的财富,那就是他的精神和气节,他在人们心中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穆圣说:“学者的墨水贵于烈士的鲜血",那“学者的墨水"加上“烈士的鲜血"呢?陈克礼阿訇确实这样做到了。他真正做到了“把一生奉献于主道",他是新时代当之无愧的“舍希德"。

1960年,陈克礼阿訇在陕西铜川劳改煤矿劳教时,曾为他的第一部著作《从穆罕默德看伊斯兰教》写下一篇小诗-----《路碑》,就让我们以这首曾被无数穆斯林青年一遍遍激动地背诵过的诗作为对陈克礼阿訇的怀念吧。

路碑

——陈克礼

这是我青春的花朵

这是我青春的影片

这茁壮的种子已散播在全国

植根在善良的伊斯兰青年心中

这心血的结晶已洒到伊斯兰世界

海外远方的朋友们

把它译成阿拉伯文、印尼文、乌尔都文

五万万人举着它前进不久它将被译成世界各种语文

成为爱好真理的人类的路碑

我是黑暗虚伪的叛逆被埋在罪恶丛

伊帆啊

从良心上说,你是个好人!

196057日于陕西铜川冯家渠工地

*伊帆,陈克礼阿訇曾用过的笔名

开发 midade.com

丝绸之路文明对话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