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道德

​阿訇(宣传者)必须克服的几点
​阿訇(宣传者)必须克服的几点

阿訇必须克服的几点


阿訇是穆斯林的楷模,圣人的代理者。伊斯兰的发展需要阿訇,穆斯林的兴盛离不开阿訇。新世纪穆斯林在企盼着阿訇勇往直前,替圣传教,替主扬法!阿訇的个人修养是继良好的宗教操守之后,体现阿訇个人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论是言谈举止,思想心胸,穿衣打扮,行走坐卧乃至吃饭就餐,都得与自己的身份相符,中规中距,一点不能走板。穿衣得体,行为端庄,言谈大方,这一点一滴都是在树立阿訇的外在形象。而思想心胸则属于内练修养的范畴,这一点尤为重要。对于内心世界的修炼,就必须克服下列缺点:

一、克服虚荣

克服虚荣。就是在物质生活上不去跟社会上的人攀比。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高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也跟着在不断地提高,社会上有很多人都富了起来,房子也住上了,车子也开上了,可是我们阿訇与他们相比还算一穷二白,面对外面经济大潮的冲击我们是不是开始抱怨了,是不是也在羡慕和垂涎那些人?阿訇不是一个谋生的工作,它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它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奉献大于索取。只要我们选择了这项事业就注定选择了奉献。我们静静地想一想,我们有幸走进教门,并能服务于主道,又有那么多穆斯林和各级领导的拥戴和关怀,我们就心满意足了,这就叫有所失有所得。记得穆圣的一段圣训说,你们在教门上要看比自己强的,在物质上要看不如你们的。我看这段圣训堪称我们阿訇的座右铭。

二、克服浮躁

克服浮躁。阿訇这个职业不同于社会上的任何工作,它基本上是按照礼拜的作息时间运转的,如果是在过去一个寺里一个阿訇的话,那就基本上是24时工作了,这就是工作性质决定的,那没办法。所以,对这一点的承认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阿訇是否浮躁和踏实,如果阿訇爱这个岗位,愿意把自己的这份工作当成一种高尚的事业来做的话,就一定能踏实,一定能够坐得下来,好好地学点东西。相反,如果只是把阿訇作为一种谋生的职业,就会浮躁。什么叫职业?就是把阿訇只当做一个饭碗,一门心思地想着怎么进更多的钱,如果没有很多的事去了,没有事去打发时间,就干巴巴地呆在寺里能不烦,能不浮躁吗?但是如果把阿訇当作事业来干,那就不一样了,什么叫事业?就是通过自己钻研业务,提高执教能力,为社会牧化出高素质、高修养的穆斯林公民来。常言道,十年育,百年育人,这是一项育人的伟大工程,很不简单。要想干好这番事业,其基础是具有深厚的宗教学识和虔诚的宗教修养,即,所谓的言传身教。说某某阿訇念的经动听,""能打动人,那绝不是偶然的,那是艰苦学习和努力磨练的结果。因此自己认为在事业方面应保持一个""字,也就是能够在寺里坐得下来,能安贫乐道,寓学于乐。

三、克服骄傲

克服骄傲。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因为有了这样或那样的光环,不免有些骄傲的情绪。在学业方面,不论我们是在哪儿毕业的,拿到了什么学位,学习是没有毕业的,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树立全面学习的观点。在事业方面,不论我们有多少成绩,有多少层光环,都证明那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昨天优秀不等于今天就一定也优秀,明天继续优秀。只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向人取长补短才能会经常进步,所以说,社会是一所帮助我们成长的大学校,我们有取之不尽,学之不完的东西,要谦虚做人,虚心学习。常言道,人生也有涯,学而也无涯,我们目前所掌握的知识离阿訇这个神圣职业的要求还远着呢!我们身上有的各种光环也可能只是光环而已,还没有真正地为社会发光,因此,自己在各种成绩和荣誉面前一定要记住一个""字,就是时刻不能记住我们首先是一名阿訇,所有的光环都是戴在阿訇这个职位上的,光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阿訇这一职位而产生的,我们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常言道,皮子不存,毛将焉附啊!也就是说不好好地做阿訇,光环从何而来?因此,我们要踏踏实实地做阿訇,把阿訇做好,过去的成绩和荣誉就让它过去了,不管有什么荣誉,说到家我们还是阿訇,我们要把那些所谓的荣誉忘了,一切从头开始,从本职工作做起

1 科学奇迹
1 科学奇迹

古兰经科学

一、我用水创造一切生物。难道他们不信吗?(2130.
现代科学证明生命起源于水.

二、你见群山而以为都是固定的,其实群山都象行云样逝去。...(27:88).
云本身不会动.是风使它动,山本身不会动,是地球使它动(地球自转).
难道我没有使大地如摇篮,使山峦如木桩吗?(78:6--7).
地质学已证明山在地表下有深根。
山拥有深根"的理论是在十九世纪末才提出的。

三、你看大地是不毛的,当我使雨水降于大地的时候,它就活动和膨胀,而且生出各种美丽的植物。(22:5)
现在已经知道土地有一种浸水组织,当下雨时,缝隙中的空气被水取代,使土粒隆起.

四、真主欲使谁遵循正道,就使谁的心胸为
伊斯兰而敞开;真主欲使谁误入迷途,就使谁的心胸狭隘,(要他信道),难如登天。(6:125)
如今已经知道一个事实:高度愈高,气压愈小,可供需求的空气数量也愈少,而就更难于呼吸了。

五、或如重重黑暗,笼罩着汪洋大海,波涛澎湃,上有黑云,黑暗重重叠叠, 观者伸出手来时,几乎不见五指。真主没有给谁光明,谁就绝无光明。(24:40)
海洋底下1000
米以下则完全没有光线。观者若处于其中,将伸手不见五指。人类也无法独立在海洋的暗深区(200 米深)生存。

六、我确已用泥土的精华创造人,然后,我使他变成精液,在坚固的容器中的精液,然后,我把精液造成血块,然后,我把血块造成肉团,然后, 我把肉团造成骨骼,然后,我使肌肉附着在骨骼上,然后我把他造成别的生物。愿真主降福,他是最善于创造的。(23:11-14)
这些经文详细确切的叙述了胚胎生长的过程。

七、他们问你月经的(律例),你说:
月经是有害的,故在经期中你们应当离开妻子,不要与她们交接,直到她们清洁。当她们洗净的时候,你们可以在真主所命你们的部位与她们交接。"真主的确喜爱悔罪的人,的确喜爱洁净的人。(2:222)
现代科学证明月经期间的房事对女人的身体有损害。

八、他在大地上安置许多山岳,以免大地动荡,而你们不得安居
... 1615
现代板块构造理论也支持山可以起到稳定地球的作用。

九,
1.然后,他志于造天,那时,天还是蒸气... 4111
2.
不信道者难道不知道吗?天地原是闭塞的,而我开天辟地?... 2130
现代宇宙论科学,从观测与理论两方面都清楚地指出,在某个时点,整个宇宙除了蒸气"云(即不透光的高密度和高热的气态混合物)之外空无一物。 这是标准的现代宇宙论颠扑不破的原理之一。 科学家现在可观测到在该蒸气"云残骸之外形成的新恒星。我们夜晚看到的点点繁星,正是该蒸气"云中的整个宇宙。

十,
1,他曾任两海相交而会合。 两海之间,有一个堤防。 两海互不侵犯。 (5519-20
2
,他就是任两海自由交流的,这是很甜的淡水,那是很苦的咸水。 他在两海之间设置屏障和堤防。 (2553
现代科学已发现在两海交会处有一条阻隔界,这条界限将两海分开,因此它们有各自的温度、盐度及密度。还发现在淡(甜)水与咸水交会的河口,情况与两海交会处的情况稍有不同。区分河口处淡水与咸水的是一个分隔这两个水层的有着明显密度断层的密度跃层区"。此分割(分隔区)的盐份与淡水和咸水都不同。

十一,1,难道你不知道吗?真主使云缓缓地移动,而加以结合,然后把它堆积起来。你就看见雨从云间降下....
2443
2,他从天空中,从山岳般的云内,降下冰雹,用来折磨他所意欲者,而免除他所意欲者。电光闪闪,几乎夺取目光。(2443
气象专家已研究发现积雨云经过下列步骤产生雨水:

1}
风推送云: 当风将一些小块云片(积云)推送到这些云片聚集区时,即开始形成积雨云。
2) 聚集: 随后,小型云聚集成较大的云。
3)
堆积: 当小型云结合在一起,大型云的上升气流随即增加。 接近云中心的上升气流比边缘的上升气流强。这些上升气流使云团垂直成长,因此云会往上堆积这种垂直成长使云团延伸至大气的较冷区域,进而形成雨滴及冰雹并越变越大。 当这些雨滴和冰雹越来越大而上升气流无法支撑时,即形成雨、冰雹等等,并开始从云中落下。还发现这些降下冰雹的积雨云高达 25,000 30,000 英寸(4.7 5.7 英里),犹如山岳,一如古兰经所言:...他从天空中,从山岳般的云内,降下冰雹..."

以下是伊斯兰学者塔里格·斯威丹博士新发现《古兰经》中隐藏的数字奇迹的一部分。 (这些发现都以阿拉伯原文为准。)
一﹑信仰与生活﹕
  都尼亚"(Dunia今世的生命)115次﹔阿希拉特"(Aakhirat后世的生命)115次。
  玛莱卡"(Malaika天使)88次﹔邪提尼"(Shayteen魔鬼)88次。
  活着的生命﹐145次﹔生命的死亡﹐145次。

  福利﹐50次﹔腐败﹐50次。

  人(民众)50次﹔真主的使者﹐50次。

  
伊卜劣厮"(Eblees恶魔)11次﹔躲避伊卜劣厮﹐11次。
  
穆希巴"(灾害)75次﹔感谢﹐75次。
  
沙德格"(Sadagah施舍)73﹔心情满意﹐73次。
  受迷误者﹐17次﹔死人﹐17次。

  
穆斯里敏"(虔诚的信士)41次﹔吉哈德"(为主道奋斗)41次。
  黄金﹐8次﹔舒适生活﹐8次。

  妖言或魔术﹐60次﹔误导或迷误﹐60次。

  
则卡特"(Zakat天课)32次﹔巴拉卡"(Barakah增加财富)32次。
  思想﹐49次﹔光亮﹐49次。

  口舌﹐25次﹔宣教﹐25次。

  憎恶﹐8﹔恐惧﹐8次。

  说话快﹐18次﹔宣传﹐18次。
  艰难﹐114次﹔忍耐﹐114次。
  穆罕默德﹐4次﹔
沙利亚"(穆圣教诲)4次。
  二﹑活动与自然环境﹕

  
色拉特"(礼拜)5次。
  月份﹐12次﹔白昼﹐365次。

  海洋﹐32次﹔陆地﹐13次。

  海洋与陆地相加得总数45次﹐(32 + 13 = 45)

  海洋与总数相除﹐3245除﹐得到7111111111%

  陆地与总数相除﹐1345除﹐得到2888888889%

  现代地理学确定﹐地球表面分为海洋与陆地两部份﹐
  海洋的面积占71111%﹔陆地占28889%﹐完全与《古兰经》 中
海洋"陆地"两个词出现的数字相同。
  以上研究是对《古兰经》奇迹抛砖引玉的探索﹐希望给有志者一些启发﹐做更多的深入研究﹐作证《古兰经》是真主的语言﹐赞颂真主超绝万物。

当人们把《古兰经》原文译成电脑数码输入电脑进行分析后,结果发现了许多令人惊叹不已的奇迹,从而证明了《古兰经》绝不是人的作品",而是千真万确降自真主的经典。请看!通过电脑分析,人们发现,19这个数字与《古兰 经》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一、《古兰经》第一句话是:
奉大仁大慈的按拉之名",是由19个字母组成的。

二、全部《古兰经》共有
114章,11419这一数字的6倍(114÷6=19)。

三、最初降示的《古兰经》是第
96章血块章,按照《古兰经》编排成册的章序来算,这一章是倒数第19章。

四、
96章血块章共有285个字母,而285也是19的倍数(285÷15=19)。

五、血块章的开首五节,即:
你应当奉你的创造主的名义宣读吧!他曾用血块创造人,你应当宣读,你的主是最尊严的,他曾教人用笔写字,曾教人认识原来不知道的东西。"
这五节经文是先知穆罕默德在希拉山洞第一次通过伽伯利天使受到的启示。在阿语里,这五节经文是由19个词组成的。


六、这19个阿语单词,根据《古兰经》奥斯曼原本,是由76个阿拉伯字母组成,而76也是194倍(76
÷4=19)。

七、血块章整章从头到尾由
19节经文组成。

八、《古兰经》的第一句话在阿语里是由
安拉大仁的大慈的"四个单词所组成。而"这一词在《古兰经》里共出现过19次;安拉"这一词 在《古兰经》里共出现过2698次,等于19142倍(2698÷142=19);大 仁的"这一词在《古兰经》里共出现过57次,是193倍(57÷3=19); 大慈的"这一词在《古兰经》里共114次,也是19的倍数(114÷6=19)。

九、《古兰经》共有
114章,每章的章首都有奉大仁大慈的安拉之名

​《古兰经》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
​《古兰经》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

《古兰经》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

《古兰经》在全世界已经拥有成百上千的译本,包括七、八十个大小语种。几乎凡有穆斯林聚居的国家或地区,只要有伊斯兰社团,有清真寺建筑,就会有。

用该地区通用的语言翻译的《古兰经》。有些大语种,如英语、法语,近、现代相继出现的以及当代争相竞译的版本很多,从十几种到几十种,而且,仍有新译本频频问世。限于时间和能力,我不准备把话题扯得太远,只侧重谈一谈我国翻译《古兰经》的概况,特别是汉译本的若干特色。众所周知,伊斯兰教很早就传入我国,早在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大食国"遣使朝贡",被多数史学家认为是第一批具有穆斯林身份的人前来我国,建议这一年为伊斯兰教传入我国的起点。这一年,距穆圣奉命在阿拉伯半岛传教才40 来年,离穆圣归真也只有19年。屈指一算,至今已有1356年。1300多年来,伊斯兰教在这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的文明古国广泛传播,我们从唐、宋文献资料中,能够寻找到不少有关伊斯兰教的记载或介绍。然而,《古兰经》的翻译,却起步很晚。尽管伊斯兰教在我国的十个民族中有很大发展,而今已拥有穆斯林二千万人,但回顾历程,在千百年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古兰经》的传播,主要是依靠口传面授,阿訇讲解,群众聆听的方式进行,宣传条件简陋,宣讲范围有限。用文字翻译,虽然是广大穆斯林的迫切需要,却迟迟不能实现。明末清初,有些精通阿拉伯文和汉文修养很高的穆斯林学者如王岱舆、刘智、马注等,都有极其丰富的译著,但他们也不敢把翻译《古兰经》的计划列入议程。主要是由于这些学者态度特别严肃、认真、谨慎、虔诚,认为《古兰经》是真主的语言,是最有权威的最高经典,惟恐曲解误译,走样失真,表达不了原文的微言妙意,自己承担不了误己误人的重任。在他们的著述中,偶尔出现几句汉语转述《古兰经》的引文,译者也会感到诚惶诚恐。看来,穆斯林学者认真严肃、小心谨慎的态度,是《古兰经》全译本推迟到20世纪才陆续问世的主要原因。从1927年开始,才有《古兰经》汉文全译本的出现,迄今还到不到80年。即便如此,也并非穆斯林文人在试探摸索,勇开先河,才打开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翻译的局面。

回顾《古兰经》在我国翻译的历程,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主要概况是:
1.摘译阶段。即零零星星的片段摘译,出现在17-18世纪(明末清初)几位译著丰富的穆斯林学者如刘智、王岱舆、马注的著述中,其中最长的译文是刘智在《天方至圣实录》中翻译的"开端"章:
世赞归主,化育万物,普慈独慈,执掌公期。
吾唯拜主,唯主求助,导吾正路!
是夫人路,主福之者,非祸之者,亦非迷路。
译文仿效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体裁四言体,呕心沥血,字斟句酌,庄重严肃,音韵铿锵,节奏和谐,很有特色。可惜像刘智这样的大师,没给后人留下更多的《古兰经》译文。

2. 选译阶段。即若干中、短章和局部长章片段的选译,主要是根据在我们流传已数百年之久的一个被称为"海特姆古拉尼"的《古兰经》选本翻译,民间习惯称之为"孩提(或亥听)",又称"18个素来"(实际上有大亥听,小亥听两种选本,都不止18章)。其中最早的汉文译本出现于19世纪末叶,即清光绪25年(公元1899年)在昆明出版的马联元译本,以后,译本连续不断,直到目前还有新译本流传。在全国,这个译本的阿,汉文对照手抄本、木刻本、石印本、铅印本以至注音本有几十种,家喻户晓,影响深远,能朗读或背诵的穆斯林大有人在,他们常在宗教礼仪中"圆经"时集体轮流恭诵。它被翻译成许多汉文本,反映了穆斯林群众在不可能学习全部《古兰经》的情况下,对选本的迫切需要。

3.通译阶段。即自始至终、从头到尾,完完整整地翻译全部《古兰经》。穆斯林对通译的探索,大约在19世纪中叶,清代穆斯林著名学者马德新(公元 1794~1879年)及其得意门生马安礼曾经发愿举意,要翻译全部《古兰经》,并且已实际动笔尝试。据说已经按照顺序译成20卷(即全经的2/3),但保存下来的只有5卷,题为《宝命真经直解》。遗稿在马德新归真后将近50年,才在上海刊印了少量样本,目前已不容易搜集到。至于全文通译本,迟至20世纪才接二连三问世,从1927年到1996年约70年时间,包括港、台和海外,共有14个译文通译本出版,此外还有维吾尔文、哈萨克文全译本问世。按先后出版次序是:

汉译本名称 译者姓名 出版年代 出版处
1 可兰经铁铮1927年北平中华印刷厂铅印本
2 汉译古兰经姬觉弥 1931年上海光仓学窘线装本
3 古兰经译解王文清 1932年 北平中国回教俱进会铅印本
4 古兰经译解王静斋 1942年 宁夏石印线装本
5 可兰经汉译附传 刘锦标1943年 北平新民印刷局铅印本
6 古兰经译解王静斋 1946年 上海永祥印书馆铅印本
7 古兰经大义杨仲明 1947年 北平伊斯兰出版公司铅印本
8 古兰经国语译解 时子周 1958年 台北中华学术院回教研究所铅印本
9 古兰经马坚1981年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铅印本
10 古兰经韵律 林松1988年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阿汉对照本
11 对照详注古兰经 仝道章 1989年 南京译林出版社铅印本
12 古兰经 周仲羲 1990年 新加坡佳艺彩印公司铅印本
13 古兰经 马振武 1995年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影印本
14 清真溪流古兰经 沈瑕淮 1996年 台北新文丰出版有限公司铅印本
新译
少数民族文字译本
维吾尔文《古兰经》译本 买买提赛来1986年 北京民族出版社
哈萨克文《古兰经》译本 哈再孜、马哈什 1990年 北京民族出版社
从译者的身份或经历看,这些汉文通译本的译者,最早摸索开路的是非穆斯林学者铁铮、姬觉弥。相继而起的回族学者中,有在经堂教学第一线的清真寺掌教王静斋(文清)、杨仲明、马振武;有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与科研的教授马坚、林松;有海外华裔仝道章、周仲羲;有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社会人士刘锦标、时子周、沈瑕淮。至于少数民族译文的译者, 买买提赛来是维吾尔族著名学者,哈再孜、马哈什是两位优秀的哈萨克译者。

从《古兰经》在我国的翻译主要是汉译本的概况看,似乎有几条规律:
1.穆斯林学者的翻译,是从零星摘译开始,发展到重点选译,往后才敢于顺序通译,有长期的小心翼翼的摸索过程。
2.全译本的完成,是教外人首先从非阿拉伯文转译,而后刺激并推动穆斯林学者从阿拉伯文原文直译。
3.初期,只刊印汉文单行本,逐渐发展到越来越多的注释。
从译文的体裁和风格看,可以说是丰富多采的,译者们作了种种尝试,大致说来,有4类文体:即一、文言体;二、白话体;三、经堂语;四、押韵体。
究竟那种体裁更好、更适宜呢?对不同的译者本人和读者群众来说,似乎不可笼统地一概而论,也许各有千秋,各有所长,也各有利弊,读者可以自己选择,或参照阅读。比如:
文言体--凝练古雅,给人以深奥含蓄之感,但用词过于艰涩冷僻,曲高和寡,不易理解;
白话文--通俗畅达,给人以明白易懂之便,但措辞接近口语过多,咀嚼不出经文古雅的韵味;
经堂语--结构独特,使习听耳熟的父老乡亲觉得亲切有味,但面临中年人及往下的后代对这种语言没有机会接触,恐怕人们会对它越来越陌生;
押韵体--顺口悦耳,使距离寺院较远的青年人增加阅读兴趣,但为了保持韵脚协调,用词有时就难免顾此失彼,因韵损意。

再从译本的质量和具体情况看,有有些问题值得探讨。应该怎样看待或评价这许许多多的译本呢?先说教外人的译本,以铁铮、姬觉弥为例,他们都有向国人介绍外国优秀名著的动机,都有弘扬人类文化遗产的善良愿望,不像早期西方学者那样不怀好意,声称要"批判"《古兰经》。铁铮很赞赏《古兰经》"经文简洁遒劲",表示要尽可能翻译得"存神,求真",姬觉弥郑重声明他对伊斯兰教的态度是"既重其道,复敬其经",他的译本"经再三修订,句求简练,文重雅驯",还特别邀请了李廷相、薛天辉两位精通伊斯兰教义的阿訇参证审查,态度十分友好。更何况他们勇于开拓,顾虑较少,率先翻译《古兰经》,对小心翼翼的穆斯林学者而言,客观上起到了促发、刺激、推动、鞭策的作用,使他们鼓起勇气,当仁不让,急起直追,担负起译经的重任。当然,教外人的译作,既是从日文、英文转译,难免会有隔膜,情感上对于经文的分量与重视,不可能像穆斯林那样贴近、深刻;他们又不太熟悉回回人的语汇和用词习惯,译文肯定不尽完善、到位,但也不宜苛求。
至于回族穆斯林的译本,正如马坚教授所说,"见仁见智,各有特色,亦各有价值",彼此之间总会有截长补短与交流、借鉴之处。其中特别强调的是王静斋阿訇的译本。他毕生孜孜不倦,发愤治学,著作等身,光是《古兰经》,就自始至终、从头到尾翻译过4遍,除第3部手稿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寇飞机轰炸毁灭外,其余用古汉语、经堂语、白话文翻译成的3部天经,都前后出版,向广大穆斯林推出过,习惯上被大家分别称之为"甲种本、乙种本、丙种本"。 尤其是《古兰经译解》丙种本,久经锤炼,注解充实,引证丰富,措辞用句与穆斯林乡亲的习惯互相吻合,深受欢迎,海内外和民间纷纷再版、翻印,流传极广泛。
学术界推崇的马坚译本,是孕育过程甚长、准备阶段很久、公开发行量最多、社会影响面极广的一部。译者着说他"在翻译的时候,力求忠实、明白、流利;在注释的时候,不敢牵强、附会、穿凿",以译者精湛的阿、汉文造诣和海内外享有的威望,深得舆论好评,我国学者的论著中引用《古兰经》语句,大都以马坚译本为依据。沙特阿拉伯的法赫德国王古兰经印刷厂,已将《古兰经》的阿拉伯文原文和马坚译文一起,精印成对照本,馈赠前往麦加的朝觐者。
杨仲明(敬修)在北方著名阿訇中素有"杨才子"之美称,他译的《古兰经大义》,用文言体扣紧原文直译,典雅凝练,给人以古朴、庄重、严肃之感。可惜只有高度概括、提炼的本经译文,缺乏必要的注疏或解说,有如阳春白雪,不免曲高和寡,一般读者看不懂,望文生畏,汉文水平较低的阿訇们读起来也很费劲。
马振武译本的主要特色是全面整理并反映了几百年来经堂语教学的结晶,译文所用的全部是纯粹的、浓郁的"正宗"经堂语。长期习惯于听阿訇按照传统方式和特殊语言讲经的朵斯提乡老,会感到津津有味,倍加亲切。此外,译本中还使用了经堂教学中发明创造的一种汉语拼音符号"小儿锦"(借用阿拉伯文、波斯文字母拼写汉语),记录并保存了眼看逐渐消失、迟早可能废弃的宝贵资料,很有历史文献价值,值得永久珍藏。时子周的《古兰经国语译解》,参照尤素福阿里的英文译本翻译,其译文与王静斋的"丙种本"大同小异,但其释文却大不相同。释文达2117条,内容主要采自他认为"注释精辟、领域最多"的英译本,确实很丰富,有不少材料吸取了现代以至当代结合现实研究经文的新成果。
美籍华裔仝道章的《〈古兰经〉中阿文对照详释本》,是其在新加坡遭遇冤狱的年代,在牢房中着手翻译的,以穆马毕克滔氏英译本为蓝本,译文语言朴实,畅达明快,遣词造句,琅琅上口,每章有开篇提示,长章有段落提要。译本后附录的《古兰经引得及其注释》,是一份呕心沥血编成的详细索引,近8.3千行,约19万字,条分缕析,独具匠心,自有特色,查阅方便,一目了然,读者可以节省大量烦琐查资料的功夫。

林松的《古兰经韵译》,以带韵脚的散文体试译,读者有音韵铿锵、顺口悦耳、好记易懂的反映,能激发年轻人阅读的兴趣。
有一些在不同时空背景下或特殊境遇中活动的社会人士,他们翻译的《古兰经》,固然有其可取的、自身的、文笔流畅的特点,但如前所述,总会存在一些未见得与经文原意相符的情况。问题不一定表现在译文上,而是更多地暴露于注释中。态度端正严肃,阅读仔细用心,感觉灵敏迅速的一些穆斯林,多有强烈反映或反感。例如刘锦标的《可兰经汉译附传》是1943年在日寇占领下的北平出版的,他当时在敌伪统治下担任伪职,国难当头,严重失足,甘当奴才,在其译文的"附传"中,就夹杂着糟粕,散发他的个人牢骚与情绪,为其苟且偷安、媚敌求荣辩护,甚至为帝国主义企图搞所谓"大东亚共荣圈"张目,与《古兰经》分清敌友、爱憎分明、抵抗侵略的教诲背道而驰。又如周仲羲的译本译文、编排方面确实有很多优点,但在释文中却不时宣扬了"爱哈默底也"观点,特别是在注解第33章《联军》40节时,释文第1935条居然否认穆圣是最后一位先知,鼓吹继穆罕默德之后还会有先知,因而遭到穆斯林的抵制。再如沈遐淮在台湾出版的译本题为《清真溪流》,竟然将他自己乱七八糟的文章同尊贵神圣的《古兰经》并列,与译文装订成一本书。他的文章中还散布了敌视大陆的反动言论,借出版《古兰经》之机,放肆发泄,已经受到海峡两岸穆斯林舆论的谴责。

以上事例表明,虔诚的穆斯林学者翻译和宣传《古兰经》,必须首先参悟经文本身内涵的真谛,必须认真严肃地、不含任何偏见地领会《古兰经》的精髓,必须虚心倾听并接受穆斯林群众的正确批评,不断学习钻研,反复修改译文的错误、漏洞与不足,决不能掉以轻心,自以为是。

汉语,是全世界人口使用最多的大语种,宏观上看,全球普遍流行的、到处通用的似乎是英语,但确实不可忽略有13亿中国公民和众多海外侨胞、华裔都在使用汉语,因此,把《古兰经》翻译成汉译本,不仅仅是为中国上千万的操华语穆斯林服务,实际上也是把这部阿拉伯文尊贵的天经,推荐与传送给有十几亿人口能读懂它的国度。从这个角度看,《古兰经》的翻译,下笔落墨,更应该一丝不苟,慎之又慎。

对于任何语种翻译的《古兰经》,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无论是多么高明出众的译本,都不能取代阿拉伯原来的经典,都不能与原经相提并论,等量齐观,因为它们只是译者个人学习《古兰经》的心得体会,谁也不敢狂妄地认为自己的或他人的某种译本尽善尽美。因此,当我们听到对任何名家的译本有意见时,是正常现象,并不奇怪,而且,也不是对整个译本的否定或贬低。






我们现在已有十几种汉、维、哈3种文字的《古兰经》译本,值得欣慰,但对我们这样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来说,特别是与西方国家和大语种地区出版《古兰经》的数量相对而言,十几种译本不算太多。据我所知,目前还有不少专家学者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新译本的翻译,有的已经送到出版社、印刷厂,有的正陆续在期刊上连载,还有些穆斯林青年留学生也在国外努力翻译,这是令人鼓舞的信息。我们期待着、企盼着有数量更多,特别是质量更高的、尽可能吸取现、当代《古兰经》研究成果的新译本问世。使我们翻译《古兰经》的水平、质量迈上更高的台阶,与飞速发展中的祖国前进的步伐相适应,作出中国穆斯林应有的贡献!

怎样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宣教员
怎样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宣教员

做一名合格阿訇的条


阿訇是给穆斯林教导知识的老师,是带领穆斯林大众履行宗教功课的导师,是在道德操守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的表率(伊玛目),是发展、传播伊斯兰教的中流砥柱。《古兰经》用以很多的篇幅论述了知识、学者的尊贵。真主启示:在今世是盲人者,在后世仍是盲人,而且更加迷误。"1772)又说:说有知识的人和无知识的人相等吗?唯有理智的人才能觉悟。"399只有真主和学问精通的人,才知道经义的究竟。"37真主的仆人中,只有学者敬畏他。"3528)穆圣也说:识是伊斯兰教的生命,是信仰的支柱;谁教授一门知识,真主就给谁以充足之酬赏,谁学习知识,并加以实践,真主将教授尚未知之的更多知识。"因此,一个合格的阿訇应该具有下列条件——德才兼备,学识渊博;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积极宣教,尽职尽责。



一个品学兼优、知识渊博的老师,可以培养造就出大批才华出众、品端学优、引人于正道的优秀学者、经师。而一个言行不一、操守不正的表率却可以导致无数人误入歧途、迷失正道。正如穆圣说:为我的教生最担忧的,莫过于误导他们的那些教长。有许多人,必因自己的私欲,而无知的使人迷误。"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阿訇的素质、知识、言行如何,伊玛目表率作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教门的盛衰,民风的优劣。自从明朝末年,陕西咸阳渭城人胡登洲(1522——1597)在自己家中设帐讲学,广招弟子培养经师,由于他以身作则,品学兼优、知识渊博,培养出了一大批伊斯兰教的栋梁之才,他们为人师表,严于律己,代代相传,使伊斯兰教一千多年至今在华夏大地至今不衰。因此,我认为当一个好阿訇,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要德才兼备,学识渊博。一个合格的阿訇,"是首要条件。所",就是要在教门上虔诚,信仰坚定,思想纯洁,品德高尚,行为端正。如果乜贴不正,行为不轨,道德败坏,则学问越多对教门的危害就越大。有人问穆圣,最坏的人是谁?穆圣答复说:坏学者。"



识渊博也是当好一个阿訇的基本条件。伊斯兰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凭经立教。可以说,没有知识就没有伊斯兰。伟大的真主降示给穆圣的第一节古兰经文就是命人读书写字,勤奋学习,刻苦钻研。



二、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穆斯林群众对阿訇不但听其言,更重要的是观其行。所以,阿訇必须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应当做到。否则,只会成为提着灯笼照别人"的瞎子,灯对他无益。真主说:信士们啊!你们为什么说你们所不做的事呢?你们说你们所不做的,这在真主看来,是很可恨的。"6123)又说:们是读经的人,怎么劝人为善,而忘却自身呢?难道你们不了解吗?"244



三、积极宣教,尽职尽责。阿訇必须自始至终明确自己所肩负的职责,积极努力的宣传伊斯兰真理,使《古兰》和圣训的精神深入人心。而不能在其位不谋其政",身为阿訇却干的不是阿訇的事情,即所谓谋正业"。或畏惧权威不敢说真理,不敢说真话。真主说:使者啊!你当传达你的主所降示你的全部经典。如果你不这样做,那末,你就是没有传达他的使命。真主将保佑你免遭众人的伤害。真主必定不引导不信道的民众。"567

在驻阿尔法特山的那一天集合在一起祈祷的教法律列
在驻阿尔法特山的那一天集合在一起祈祷的教法律列

在驻阿尔法特山的那一天

集合在一起祈祷的教法律列

问:在驻阿尔法特山的那一天集合在一起祈祷,无论是在阿拉法特山或者在其它的地方,其教法律列是什么?一个朝觐者念祈祷词,在有的祷文典籍中被称为“阿尔法特之日的祈祷",然后其他的朝觐者都重复这个祈祷词,没有念“阿敏"(主啊,求你准承)!念这个祈祷词是不是异端?请你阐明这一点,并叙述相关的证据。一切赞颂,全归真主。“在这个伟大的日子,朝觐者最好的功修就是竭尽全力的向真主祈祷,升起两手、苦苦哀求,因为真主的使者(愿主福安之)在这一天里竭尽全力的祈祷和记念真主,一直到太阳落山,他在阿尔奈山谷短做和并聚了晌礼拜和晡礼拜,然后站在岩石和伊拉利山的跟前,他骑着骆驼,朝向天房,升起两手,竭尽全力的祈祷和记念真主;因为真主为他的仆人规定了祈祷,让他们苦苦哀求真主、恭恭敬敬,心存渴望和敬畏,这个地方是向真主祈祷的最优越的地方之一,真主说:“你们要虔诚地、秘密地祈祷你们的主,他确是不喜欢过分者的。"真主说:“你当朝夕恭敬而恐惧地记念你的主,应当低声赞颂他,你不要疏忽。";《布哈里圣训实录》和《穆斯林圣训实录》辑录:艾布·穆萨(愿主喜悦之)传述:人们高声向真主祈祷,真主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说:“人们啊,你们应该小声地祈祷!你们祈祷的主宰并不是聋子或者不在场,你们祈祷的真主是全听的、全观的。你们祈祷的真主比你们距离骆驼的脖子更近。"

真主赞扬了先知宰凯里雅(愿主使之平安)的做法,真主说:“这是叙述你的主对于他的仆人宰凯里雅的恩惠。当时,他低声地呼吁他的主说:“我的主啊!我的骨骼已软弱了,我已白发苍苍了,我的主啊!我没有为祈祷你而失望。"真主说:“你们的主说:“你们应该向我祈祷,我会答应你的祈祷。"鼓励穆斯林祈祷和记念真主的经文和圣训很多,教法规定穆斯林在这个地方专门记念真主,全神贯注的、诚心实意的向真主祈祷,心存渴望和敬畏,可以高声的祈祷和念“应召词",就像先知(愿主福安之)和他的圣门弟子所做的那样,根据传述,先知(愿主福安之)在这一天说:“最好的祈祷就是驻阿拉法日的祈祷,我和历代先知最好的祈祷就是: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独一无偶;一切王权和赞颂,全归真主;他是无所不能的。"至于集体祈祷,我认为这是无根无据的,最谨慎的做法就是放弃它,因为据我所知,先知(愿主福安之)和他的圣门弟子没有这样做过,但如果一个人念祈祷词,其余的人念“阿敏"(主啊,求你准承),这是可以的,犹如“古努特"的祈祷、通读《古兰经》之后的祈祷和求雨的祈祷等。至于在驻阿尔法特山或者其它的日里在阿尔法特山集体祈祷的做法,则是毫无根据的;先知(愿主福安之)说:“谁如果做了不属于我们这个宗教的功修,他是被拒绝的。"这是在《穆斯林圣训实录》中辑录的圣训。一切顺利,唯凭真主。"《谢赫伊本•巴兹法太瓦全集》(17 / 272)

真主至知!

伊斯兰问答网站106518

开发 midade.com

丝绸之路文明对话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