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道德

拜功在伊斯兰中的地位
拜功在伊斯兰中的地位

一切赞颂,全归安拉——众世界的养主。他规定礼拜为信士定时的义务,他告诉人们,对于礼拜敷衍塞责的人,就是阳奉阴违的人。我作证:除安拉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他独一无二;我又作证:穆罕默德是他的仆人和使者。愿安拉赐予他、他的家眷、弟子以及追随他们行善的人们幸福平安!

人们啊!你们当敬畏安拉,应深思自己为什么被创造?安拉创造你们的目的是为了敬拜安拉,不以任何物举伴他。

安拉在《古兰经》中说:

你说:'我的礼拜、我的牺牲、我的生活、我的死亡,的确都是为安拉,全世界的主。他绝无伙伴,我只奉到这个命令,我是首先顺服的人。'你说:'安拉是万物的主,我能舍他而另求一个主吗?'各人犯罪,自己负责,一个负罪的人,不负别人的罪,然后,你们将来要归于你们的主,而他将把你们所争论的是非告诉你们。"6:162-164

非常清楚,这里要求穆斯林的所有善功应该只为独一无二的安拉而为,因为他是万物的养主。严禁用任何功修来敬事除安拉以外任何人或物。不能用来敬事安拉的任何功修用以敬事偶像、活人、死人还是君王;不能用来徇私情、图现世、沽名钓誉及哗众取宠。任何掺入一丝半毫举伴意念或行为的功修都是徒劳无益的。

如果我们观察一下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人,我们会发现这些人浑浑噩噩,只知吃喝拉撒睡,结婚生子繁衍后代,用欲望淹没了天性,浑然不知自己生存的意义。

有些人放弃了教门功修,如同隐昧者一样,精神空虚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他们不信主,也不信清算日;而又有些人思想混乱,崇拜安拉的同时也崇拜多神",喜爱偶像犹如喜爱安拉,为这些偶像花费钱财犹如为主道奉献钱财。

今天有许多穆斯林放弃了伊斯兰的五大功修或其中的部分功修,尤其放弃或轻视了教门的支柱——拜功。很多人长年累月不礼拜,或漫不经心或心血来潮时做一部分,放弃一部分。

须知,礼拜是伊斯兰五功之一,是伊斯兰的支柱,是先知(愿主福安之)临终之际的最后嘱托。因此当礼拜被荒废时,一个人的教门便无从谈起。

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说:礼拜是信仰与不信的分水岭,谁放弃了拜功,谁确已隐昧了。"(伊本·马哲、穆斯林等辑录)

安拉在《古兰经》中说:

在他们去世之后,有不肖的后裔继承他们,那些后裔废弃拜功,顺从嗜欲,他们将遇迷误的恶报,但悔罪而信道,且行善者除外,他们将入乐园,将不受丝毫亏待。"19:59-60

很多穆斯林兄弟懒于参加众礼,这也是废弃拜功的一种表现。他们不愿意到清真寺参加集体礼拜,即使他们的家距清真寺近在咫尺,即使宣礼员的声音在他们家的上空回荡也罢,他们充耳不闻,好像集体礼拜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一样。

安拉的仆人啊!敬拜安拉是万善之源,是作为仆人最应该履行的宗教义务,而安拉的权利就是人们敬拜他,不以任何物举伴他。这是安拉派遣的所有使者要求他们民族的第一要事。

《古兰经》云:

我在每个民族中,确已派遣一个使者,说:'你们当崇拜安拉,当远离恶魔。'"16:36)所有的使者都对他们的民众说:

我的民族啊!你们要崇拜安拉,除他之外,绝无应受你们崇拜的。"7:59

亲爱的穆斯林兄弟们!崇拜安拉是我们的义务,而礼拜就是崇拜的安拉一种最直接表现。每当我们拜中诵读:

我们只敬拜你,我们只求你襄助"15)时,我们确已在同安拉结约,在向安拉表白:我们只敬拜他,只求他襄助。

安拉规定我们务必在每日特定时间内履行五番拜功。我们应当按时完成,没有特殊情况不得提前,不得推迟。安拉说:

拜功对于信士确是定时的义务。"4:103

有很多圣训对五番拜功的具体时间做了详细的说明。比如下面这段圣训:扎比尔的传述:哲卜依勒天使来到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跟前说:你礼拜吧!"使者礼了晌礼,那时太阳刚刚偏西;晡礼的时间到了,天使说:你礼拜吧!"使者礼了晡礼,那时物体的影子正好是物体本身长度的一倍;当昏礼的时间到了,天使说:你礼拜吧!"使者礼了昏礼,那时太阳已经落山了;当宵礼的时间到了,天使说:你礼拜吧!"使者礼了宵礼,那时晚霞已经散尽;当晨礼的时间到了,天使说:你礼拜吧!"使者礼了晨礼,那时曙光已经闪耀。(艾哈默德等辑录)

安拉的仆人们啊!每位信士都应该按时履行每番拜功,不可提前,亦不得推迟。除非遇到外出旅行或生病等特殊情况,即便是在这些特殊情况下,教法也不允许放弃拜功,而是特许并礼及短礼,站着礼、坐着礼、指点礼等特殊变通。毫无合理的托辞,随心所欲推迟拜功的人,确实已经荒废了拜功了,可视为犯罪。安拉在《古兰经》中对这种人表示惋惜:

伤哉!礼拜的人们,他们是忽视拜功的。"107:4-5

伊本·阿巴斯说:“'忽视拜功'的意思并不是指完全放弃拜功,而仅仅是指推迟礼拜时间。"赛义德··穆塞耶布说:“'忽视拜功'指的是不按时礼拜,比如,不礼晌礼直到晡礼拜时间到了才匆匆去做,不礼晡礼直到昏礼拜时间到了才匆匆去做,不礼昏礼直到宵礼拜时间到了才做,不礼宵礼直到清晨才做,不礼晨礼直到太阳显照后才做。"生门弟子赛尔德传述,他说:我向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询问'他们是疏忽拜功的'这节经文的奥义,安拉的使者说:'就是推迟时间,不按时礼拜。"(坂匝勒辑录)称他们为礼拜的人,可他们轻视拜功。以伤哉"警告他们,那是最严厉的刑罚。"

安拉在《古兰经》中还强调:

信道的人们啊!你们的财产和子女,不要使你们忽略了记念安拉,谁那样做,谁是亏折的。"63:9

《古兰经》注释家们说:记念安拉"指的是做五番拜功。因忙于财帛儿女、金钱地位、买卖贸易而忘却礼拜的人确是亏折的。金钱和儿女对他毫无益处。"

愿安拉以伟大的《古兰经》赐福我和你们,使我们大家受益于天经的启示和教诲。祈望主饶恕我和你们所犯的罪过,向安拉忏悔吧!安拉是至恕至慈的。

安拉的仆人啊!不要忘了我们尊贵的先知在归真前留下的最后遗言不是财产,也不是权利,而是礼拜和善待下人:礼拜,礼拜,善待下人。"(艾哈迈德辑录)可是,我们当中有多少人不按时礼拜,有多少人疏忽礼拜,又有多少人轻视礼拜甚至放弃礼拜?但是,人很会为自己寻找托辞,比如:田间劳作忙碌,无暇礼拜;商店生意红火,哪能抽出时间;清早睡梦酣甜,没能早点醒来;游戏玩耍快活,不忍败了兴致……等等,总之能找出一百个不做礼拜的借口。其实,所有的借口归于一点,那就是信仰还没有进入他们的内心中,自然不知礼拜的重要性。

当然,也有一些人确实因为某些缘故撇下拜功的情况,比如因睡觉或忘记而耽误了拜功。这种情况下他可以即速还补,因为安拉的使者说过:忘记礼拜的人,什么时候想起来了,就让他立即礼之。"(伊本·马哲、艾哈迈德等辑录)假如因为同样的原因或忙碌而一撇下了一天中的几番拜功,那么,他可以按照晨礼、晌礼、晡礼、昏礼、宵礼的次序进行还补。很多人在这方面疏忽大意,甚至犯下了很大的错误,撇了几番拜,却故意当前不还补,待到第二天的时候,晌礼时还补失去的晌礼、晡礼时还补失去的晡礼……,还有些人更是荒唐,撇下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拜功,到老了,闲了,再还补。

安拉说:

我确是安拉,除我外,绝无应受敬拜的,你应当崇拜我,当为记念我而谨守拜功。"20:14

又说:

你们当谨守许多拜功和最贵的拜功,你们当为安拉而顺服地立正,如果你们有所畏惧,那么,可以步行着或骑乘着做礼拜,你们安全的时候,当依安拉所教你们的礼仪而记念他。"2:238-239

亲爱的穆斯林兄弟们!安拉并不需要我们的拜功,但是我们自己需要,因为虔诚的日常拜功能够强化我们的信仰,使我们过上高尚的、服从安拉的生活。礼拜的作用在于不断地增强我们的信仰,增加我们的勇气、真诚和信心,净化我们的心灵,擢升我们的灵魂和道德。难道这段《古兰经》文还不够教我们谨守拜功吗?

你当谨守拜功,拜功的确能防止丑事和罪恶,记念安拉确是一件更大的事。安拉知道你们的做为。"29:45

主啊!祈求你宽恕我们过去的疏忽大意吧,求你让礼拜自然地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自觉的习惯吧。

祈求伟大的安拉接受我们每一个人的拜功,通过拜功饶恕我们每一个人的罪过,并且让我们进入下临诸河的乐园。(阿敏)

逊尼与什叶的区别与渊源
逊尼与什叶的区别与渊源

逊尼与什叶的区别与渊源

编者寄语:西亚的事情,果真就是"教派之争"这么一个剧情简单的传说?逊尼派、什叶派之间,果真存在什么事关信仰根本、不拼出个你死我活便干戈不息的教义分歧?波斯人、阿拉伯人,真的就是一群永远无视生存困境、只为宗教冲杀的无脑角色?如果说这些问题荒诞不经不值一答的话,那只能证明杜撰这个传说的专家们在藐视我们的常识,侮辱受众的智力。

这个传说的悖谬之处就在于:捏造并无限放大所谓的"教义分歧",用宗教冲突来掩盖现世矛盾;把阿拉伯人从吃喝拉撒的人类共性中超拔出来,塑造了一群不食人间烟火、只为宗教精神而冲杀的人;把中东地区从整个世界里剥离出来,虚构了一个针插不进水泼不进、遗世而存的真空地区;把发生在中东地区的矛盾与冲突,同五百年来世界矛盾的基本主题切割开来,讲述了一个与此间无关的"桃源大战"故事。

认清西亚冲突与世界反全球化运动的关系,其实只需要常识。但问题在于:人们永远忽视常识,而选择迷信传说。

公元610年由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创建了伊斯兰教。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后,他的信徒们在继承权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一派主张继承人应由穆斯林公社根据资历、威望选举产生。因而认为穆罕默德的门徒、由穆斯林公社推选的哈里法(政教合一的领袖,共四人)是合法继承人。拥护这个主张的穆斯林即后来的"逊尼派"。该派把穆罕默德早期追随者的言论和事迹编成一本书——《圣训经》,称为《逊奈》。"逊尼派"的名称即由此而来。目前,全世界伊斯兰教穆斯林90%属于这一派。他们广泛分布在西亚、北非的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并自称"正统派"。

另一部分人,主张世袭原则,认为穆罕默德的堂弟、女婿阿里做为合法继承人符合世袭原则。支持这一主张的穆斯林后来被称为什叶派。全世界10%的穆斯林属这一派。其中近一半在伊朗。什叶派否认逊尼派所拥戴的哈里法作为宗教领袖的合法性,称宗教领袖的最高领袖为伊玛姆,阿里为第一任伊玛目。此后,直到第12代伊玛目,均是阿里的嫡传子孙。

伊斯兰教是公元7世纪初由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的。伊斯兰在阿拉伯语中意为顺服,指顺服安拉安拉的旨意。伊斯兰教内教派很多,有报道说多达70多个,但主要是两大教派:逊尼派和什叶派。

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当时他没有留下遗嘱安排谁为哈里发,即继承人,也没有谈到以什么形式推选哈里发。按照阿拉伯人的传统,领袖是从部落上层有威望的人中推选的。然而穆罕默德所建的公社包括了许多部落,哪个部落有优先权呢?后经协商,先后推选阿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为前3任哈里发。

逊尼派全称为"逊奈与大众派",阿拉伯语原意为"遵循传统者"。逊尼派是伊斯兰教中教徒最多的一个教派,占全世界穆斯林的90%左右。此教派的教徒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国家以及土耳其、印度、马来西亚等国。逊尼派虽然将其他不同信仰视为异端,却同时提倡求大同存小异,融合不同见解,努力调合安拉的无限权威和人的责任这两个观念。

什叶派是伊斯兰教中仅次于逊尼派的第二大教派。"什叶"在阿拉伯语中意为"追随者"或者"派别"、"同党"。该派认为只有出身于哈希姆家族(即圣族)的阿里及其直系后裔才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继承人,否认阿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前3任哈里发的合法性。目前该派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印度、巴基斯坦、也门、叙利亚、黎巴嫩、阿富汗、土耳其、巴林等国。什叶派的主要支派是十二伊玛目派、伊斯玛仪派和栽德派。十二伊玛目派尊奉阿里及其直系后裔中的12人为伊玛目(阿拉伯语意为指导者),强调真正安拉的旨意必体现在某个人身上,特别强调这一特殊人物具有无比权威,而这位独特领袖就是救世救人的伊玛目,伊朗前宗教领袖霍梅尼就属于这派。

长期以来,伊斯兰教内什叶派和逊尼派两大派一直进行着激烈斗争,直到现在也没有停止。海湾地区是什叶派穆斯林集中的地区,但该地区除伊朗外全部是逊尼派掌权,什叶派一直在为争取改变这种不平等的政治权力分配而斗争。

伊朗和伊拉克之所以长期不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两大教派之争。伊朗的穆斯林绝大多数属于什叶派,而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虽占该国人口的55%,但不掌握国家权力,逊尼派处于领导地位。因此,历史上两派长期不和。伊拉克的什叶派受波斯文化影响深,同伊朗的什叶派认同感接近,而逊尼派则受阿拉伯文化影响较深。宗教因素再加上领土争端和民族矛盾,终于使两伊爆发了长达8年的战争。

在中东地区根据宗教进行权力分配的惟一国家就是黎巴嫩。在1943年独立前,黎巴嫩各教派达成协议,总统由基督教人士担任,总理由伊斯兰教逊尼派担任,议会议长由什叶派人士担任,部长和议员根据教派人数按比例分配。

逊尼派和什叶派是伊斯兰教的两个主要教派。逊尼和什叶都音译自阿拉伯语,前者意为"道路",指在穆罕默德之后,接受艾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和阿里四大哈里发所确立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后者意为"追随者",特指第四大哈里发阿里的追随者。

在伊斯兰社会的领导权问题上,逊尼派承认四大哈里发和以后的伍麦叶王朝、阿拔斯王朝以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哈里发的合法性;什叶派则认为只有阿里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继承人,伊斯兰社会应该由阿里及其后裔领导,他们被尊称为伊马目。

在教义方面,什叶派将信伊马目作为基本信条之一,而逊尼派对此却不予承认。由于在伊马目的数目和人选上存在分歧,什叶派又分为不同支派。其中主流为十二伊马目派,此外还有伊斯马仪派、宰德派等非主流派。

在历史上,什叶派形成了包括大阿亚图拉、阿亚图拉和霍贾特伊斯兰在内的宗教学者等级制度,这在逊尼派里是没有的。什叶派规定信徒必须追随一位宗教学者,这使得高级宗教学者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目前,逊尼派约占世界穆斯林总数的90%,什叶派约占10%。什叶派占人口多数的国家包括伊朗、伊拉克、巴林和阿塞拜疆,在黎巴嫩、也门、土耳其、沙特、阿联酋、科威特、叙利亚、阿富汗、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也有一定数量。

每年麦加朝圣期间,可见到一个有趣的特点,即什叶派信徒必然乘坐敞蓬(没有车顶的)巴士,而逊尼派则两种巴士不拘。

两派之间法律的区别

从法源角度来看,逊尼派公认四个法律源泉,即《古兰经》、圣训、公议和类比推理。而对什叶派来说,教法的根源只有三个,即《古兰经》、圣训和伊玛目的教法判决。

在具体的部门法当中,什叶派教法与逊尼派教法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遗产继承和婚姻制度两个方面。在继承法方面,什叶派以血亲的权力为基本原则,规定了三类顺位继承人,他们分别是死者的直系后裔和父母,兄弟姐妹及其后裔及祖父母,叔伯姨婶及其后裔。这一分配方式强调家族成员的利益,与逊尼派保留氏族成员的特殊继承权力的做法不同。另外,在什叶派的继承原则中,女性和母系亲属都按照女儿或姐妹的份额类推继承,而在逊尼派中,这些人只是最后的顺位继承人,因此,女性享有较为有利的继承权。在婚姻方面,比较引人注目的是什叶派的临时婚姻制度。临时婚姻,即"穆塔尔"(mutah)是一种穆斯林男子与无配偶之女子事先约定期限的婚姻形式。双方在婚前立契约为据,规定时限和女方应得的彩礼。正式婚姻所附带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不完全适用于临时婚姻。比如,所生子女视为婚生子女,但是女方不享有赡养权和继承权。临时婚姻不为逊尼派教法所认可,而且当事人还可能面临私通的指控。但是,什叶派教法视这一做法为合法。

逊尼派

伊斯兰教主要派别之一。与什叶派、哈瓦利吉派、穆尔吉埃派并称为早期伊斯兰教的四大政治派别。全称"逊奈和大众派",被认为是伊斯兰教的正统派。人数约占全世界穆斯林的90%;中国穆斯林绝大多数属于该派。

形成

656年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被刺后,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对阿里继任哈里发表示不满。双方为争夺哈里发的职位爆发了隋芬之战。阿里在获胜的情况下,接受对方提出以《古兰经》裁判的和谈建议,从而出现了既反对穆阿维叶又反对阿里的哈瓦利吉派。

661年初,阿里被哈瓦利吉派刺杀后,穆阿维叶取得了哈里发的职位。因此,围绕着哈里发问题的激烈争论,又形成了什叶派和穆尔吉埃派。什叶派不承认前三位哈里发和穆阿维叶作为哈里发的合法性。穆尔吉埃派对此则持温和态度,主张哈里发问题应"推延"到后世由安拉裁决。而多数人则承认四位哈里发的合法地位,但对穆阿维叶担任哈里发职位一事,既不表示反对,也不表示承认。他们除尊崇《古兰经》外,还特别强调以圣训为立法、立论的依据,故被称为遵守"逊奈"(圣训)的人们,即逊尼派。嗣后,该派在同哈瓦利吉派和什叶派的斗争过程中,建立了自己的政治思想体系,以后又在同穆尔太齐赖派的长期论争中,逐步建立了自己的神学、哲学和教法学体系。从而使初期的政治派别,转而成为宗教的派别。

社会基础

据史学家巴格达人赫蒂卜《派别分歧》一书的观点,逊尼派主要由八个方面的社会力量构成:

①通晓一神论、先知的使命、预许与警告、赏与罚的律例以及通晓伊玛目与领袖的条件等学问的人;(注:逊尼派中伊玛目一词,完全没有什叶派中的宗教领导的含义,逊尼派一般用伊玛目一词称呼教义学、教法学、圣训学、经注学、哲学等领域的高级学者,以及各伊斯兰学派的思想、理论奠基人和其中的权威学者。因此,在历史上逊尼派内部有很多阿訇被称为伊玛目。)②在教法学方面坚持以教法学家的意见为立法原理的"意见派"和主张以圣训为立法依据的"圣训派",这部分人中还包括主张按《古兰经》字面意义解释法律的查希里耶学派的学者;③精通圣训及其传述系统,并能辨别其真伪的圣训学家;④在文学、语法和辞法学方面坚持语言学大师们学说的库法学派、巴士拉学派的学者;⑤通晓逊尼派对《古兰经》的读法和注释的人;⑥主张听、视、心是人们辨别善恶的总中枢的苏非派修道者;⑦保卫穆斯林国土和尊严及逊尼派主张的卫士们;⑧各伊斯兰国家中坚持逊尼派各种主张的一般群众。

政治主张

坚持哈里发必须经过协商选举产生。但需具备五个方面的条件:①古来什族;②成年男子;③身心健康;④公正,有勇气、魄力以及有保卫领土所需要的其他性格特点;⑤为穆斯林所爱戴,并举行了臣服的仪式。哈里发在管理国家方面有如下的权力:保卫伊斯兰信仰和领土(特别是麦加和麦地那两大圣地);必要时宣布圣战;任命国家官员;征收赋税,管理公共基金;讨伐叛逆;执行法律等。

神学思想

四大哈里发时期,国家版图扩展到叙利亚、伊拉克、波斯和北非等地。为了在被征服地区确立伊斯兰教的信仰,严格按经、训原则办事,以艾什尔里为代表的逊尼派教义学家针对穆尔太齐赖派的学说,进一步阐述了安拉的本体与德性、《古兰经》的无始性和前定与意志自由等问题,从而为该派信仰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①安拉的本体与德性。认为安拉是宇宙间唯一的主宰,安拉的本体是第一性的,其德性是第二性的。本体和德性都是无始的、永存的。安拉的存在不同于万事万物的存在,他虽具有种种真实的德性,但决不与人同形、同性。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安拉创造的,它们仅仅是一些实体和"偶性",而不具备安拉的种种德性。

②《古兰经》的性质。认为《古兰经》是最高、最神圣的天经,是安拉的言语,是天使按照原型口授给穆罕默德的。它不是被造,而是无始和永存的。内在的启示并不寓于穆斯林的书、心、口、耳之中。

③前定与意志自由。既承认安拉的前定,又承认个人有意志自由。认为安拉周知万物,过去和未来的事件完全在安拉的洞察之中。任何人和物都是安拉所创造的,因而人类的意志自由是在万能的安拉的意志下选择的,人能够掌握自己的行为,只是因为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在强制与自由之间发挥作用的。

教法学思想

一贯重视奉行穆罕默德的言行,并据以立法。创制教法的原则,第一,根据《古兰经》;第二,根据圣训;第三,如《古兰经》与圣训无明文规定,才采用"公议",即遇有重大问题时,召集穆斯林领袖和著名教法学家商榷研究,做出决断;第四,当在经、训中找不到根据时,采用"类比",即把所遇的问题同经训中与其类似的条文或案例加以比较,进行逻辑推论,从中找到共同点,借以立法断案。但在运用后两种原则时,由于各有侧重,遂有坚持以圣训立法和重视执法者个人见解的两种不同观点。同时由于所处地理环境不同,思维方法和所持依据各异,因而又产生以艾卜?哈尼法?努尔曼、马立克、沙斐仪和伊本?罕百勒为代表的不同法学思想派别。

逊尼派教法学思想的特点在于:①维护哈里发国家的统治秩序,一般情况下教法学家是哈里发的代言人;②以忠实执行经、训原则,教法学家以不自作主张而著称,从而获得广大穆斯林特别是逊尼派穆斯林的拥护和支持;③逊尼派教法的出现结束了阿拉伯半岛无法可依的历史,大大发展和完善了穆罕默德及其门弟子所创制的教法,从而形成了系统的伊斯兰教法。

对古兰学和圣训学的贡献

逊尼派学者一贯重视《古兰经》和圣训在宗教上的价值,将其作为约束穆斯林言行,制定法律的重要理论根据,并对《古兰经》作了大量的注释。在注释中,他们坚持以古兰注释古兰或以圣训注释古兰。坚持《古兰经》的无始性,并遵从《古兰经》的字面意思,不妄加解释。著名的逊尼派经注家泰伯里的《古兰经解总汇》是该派早期经注代表作,对经注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泰伯里以逊尼派的信仰观点指导经注,为该派经注学的先河。除经注外,该派历史上出现了许多圣训学学者。他们将圣训作为仅次于《古兰经》的又一重要经典,编辑、出版了六大圣训集。

什叶派

什叶派是以承认阿里为穆罕默德逝世后的合法继承人为标志的许多不同派别的总称。什叶派,原意为追随者,专指拥护阿里的人。什叶派信徒主要分布在西亚,其次是印巴大陆。我国新疆也有少数什叶派信徒。

形成过程及发展

什叶派原为阿里追随者组成的政治团体,后演变为宗教派别。什叶派称其宗教领袖为伊玛目(伊玛目,伊斯兰教用语,有多种含义:①穆斯林集体礼拜时,站在前面主持礼拜者。②清真寺的教长。③逊尼派用以称穆斯林的领袖,与哈里发同义;亦用以称著名的宗教学者和教法学派创始人。④什叶派用以称其所拥戴的政教领袖,以别于逊尼派的哈里发;以阿里为第一代伊玛目,其后裔继之。).

什叶派主张伊斯兰教的伊玛目应当由先知家族成员阿里的后裔来担任,但这一愿望从未实现过。什叶派在斗争中经历了许多挫折,其伊玛目都成了殉道者,或被杀害,或被毒死,传到十二代,伊玛目便后继无人了。什叶派只好认为最后一位伊玛目没有死,只是暂时隐遁起来;"隐遁的伊玛目"将作为救世主(马赫迪)重返于世。

教义

①伊玛目教义:阿里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继承人,是第一位伊玛目,其后只有阿里和法蒂玛的后裔才是合法的伊玛目。伊玛目由安拉任命,谁也无权选举。伊玛目具有超凡的神性和"不谬性"。伊玛目是人与安拉之间的"中保"。只有伊玛目有权解释《古兰经》。

②马赫迪教义:隐遁的伊玛目将在世界末日前再临人世,成为伊斯兰教的马赫迪(救世主),为世人伸张正义,恢复真正的伊斯兰教。

③塔基亚教义:信徒在有危险的时候允许隐讳自己的宗教信仰,但这只是表面上否认之,内心还必须坚持信仰。

此外,什叶派教义还承认临时婚姻制度"穆塔尔"。(穆塔尔是伊斯兰之前的阿拉伯社会习惯,先知穆圣曾经命令禁止,后来哈里法欧麦尔正式发布公告予以禁止,但仍旧有许多民族视为传统习惯。尤其长期旅居他乡的人,暗中实行。伊朗的现代婚姻法,对穆塔尔从法律上做了许多严格规定,改为双方志愿的"契约婚姻"或"商婚"的类型,以此杜绝嫖娼或通奸。)

经典

什叶派和逊尼派一样,都尊奉《古兰经》为唯一的经典,但认为奥斯曼定本在编辑时删除了有关阿里的经文。因此什叶派出版的《古兰经》补充了"二星宿"一章,用以比喻穆罕默德和阿里。什叶派最有权威的圣训集为"四圣书"。

礼仪、圣地和节日

什叶派的宗教礼仪与逊尼派大体相同,但在圣地和节日方面则有明显的区别。

什叶派的派别

什叶派在伊玛目的人数和谁是最后一位伊玛目的问题上后又发生分歧,形成了什叶派内部的不同派别。

十二伊玛目派

十二伊玛目派因尊崇阿里及其直系后裔十二人为伊玛目而得名。该派是什叶派中的主流派,人数最多,影响最大。

栽德派

栽德派由8世纪中叶第三代伊玛目侯赛因的孙子栽德?本?阿里的拥护者所组成。栽德派是什叶派中的温和派,其教义最接近逊尼派的观点,与其他什叶派派别有很大差别。

伊斯玛仪派

伊斯玛仪派,又称七伊玛目派,是什叶派的一个主要派别。伊斯玛仪派最基本的教义认为《古兰经》有表义和隐义的区别,表义即对经文公认的解释及经文所规定的教法;隐义即隐藏在经文和教法中的真理,这真理需要用神秘主义的方法——数字的秘密含义去阐释才能揭示。

努赛里派

努赛里派的信徒自称阿拉维派,意即阿里派。努赛里派的基本教义是承认阿里为安拉的化身。

阿里伊拉希派

阿里伊拉希派是什叶派的极端派别之一。阿里伊拉希派的主要信条为阿里是真理的化身。

伊斯兰教的什叶派和逊尼派历史和面面观

什叶到底是怎样一个教派,其分布又是如何?

当今回教世界中,什叶派是逊尼派主流之外最大支派,其源流可以一直追溯到回教史的最早期。什叶一词,在阿拉伯语中义谓党派,源自回教早期的"阿里党(什叶阿里)",这里的阿里,便是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

阿里作为穆罕默德的堂弟而娶其女儿法蒂玛为妻,似乎有违中国的辈分区别。但是从历史角度,这不仅是包括阿拉伯和犹太人的闪族文化风俗,也常常见于南北朝到隋唐时代的中国。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的父母,便是舅舅和甥女结婚。

什叶派的产生,起源于穆罕默德逝世之后,以阿拉伯半岛北部部落传统势力为一方,和强调先知本人宗教遗产的南部势力为另一方之间的分歧。

当时阿里才三十岁出头,尽管他在传播和捍卫新兴宗教时贡献巨大,出于阿拉伯社会的尊老传统,第一任回教政教合一领袖哈里发(阿拉伯语"继承者"),由代表传统部落势力的阿布巴克出任。

此后哈里发再传三传,都落在传统势力手中,刺激了回教内部的分歧。第三任哈里发遇刺后,在反对派的推举下,阿里终于出任第四任哈里发。

但是阿里出任哈里发,反而加剧了回教内部的纷争,以至公开内战,并终于导致阿里在公元661年被政敌刺杀。此后阿里的儿子哈桑尽管"高票当选"哈里发,却被迫让位,让政敌登位而建立倭马亚王朝(中国《唐书》记载中称之为白衣大食),"阿里党"由此开始遭到大批迫害,甚至连阿里本人也遭到"批判",什叶派也因之成形。

因受迫害而隐瞒身份

什叶派历史上的一个关键事件,是公元681年,阿里的另一个儿子胡赛因作为当时先知穆罕默德硕果仅存的外孙和"阿里党"的领袖,公开举起反抗主流派的大旗,在伊拉克的卡尔巴拉城战败被杀害。这一事件(以及阿里的被刺)成为今天什叶派悲情心结的历史起点。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倒台后,4月下旬近百万什叶派信徒前往卡尔巴拉城朝圣,震动美国朝野,便是纪念胡赛因的殉难(回历每年正月初十).

从胡赛因殉难开始,什叶派一直代表了回教中的非主流派,受到主流派的压制、歧视和迫害。例如阿巴斯王朝(黑衣大食)利用什叶派力量推翻倭马亚王朝后,又反过来迫害什叶派信徒。但是这种逆境,也加深了什叶派的宗教信念和凝聚力。什叶派有一个自我隐瞒身份的"他欺也"教义原则,就是出于这一受迫害历史。

据一般估计,在整个回教世界,什叶派约占10%。但由于"他欺也"原则(即:为应付逊尼派压制,允许隐瞒什叶派身份。)因此,这一比例可能低估。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便估计中东地区什叶派人口有1亿2500万,占本地回教总人口的12%以上。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什叶派有分化出好些支系,现存主要有三大分支。

第一,十二伊玛目宗,是什叶派的最大宗派,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和波斯湾其他地区(包括沙地阿拉伯东部),其他分布在阿塞拜疆(原伊朗领土)、阿富汗、黎巴嫩、叙利亚、印度次大陆等地。

第二,五伊玛目宗,主要分布在也门,据称占当地人口40%之众。

第三,伊斯马义宗(也称七伊玛目宗),主要分布在印度、中亚、伊朗、叙利亚、东非等地。

另外,目前控制叙利亚的阿萨德父子政权,属于阿拉维教派,也算是什叶派的一个支派。现代已经成为世界性宗教的巴哈依教,早先也出自什叶派一支。

在上述提及的地区之外,什叶派的分布非常广泛,从中国新疆到亚洲各地,都有人数不明的什叶派。但是因为主流派的压制和他欺也原则,其具体情况常常扑朔迷离。例如马来西亚曾经宣布什叶派为非法,证明东南亚也有潜在的什叶派温床。

什叶派信奉"伊玛目"教义

在伊拉克,巴格达以西50公里的费卢杰镇,是萨达姆执政复兴党的据点,也是逊尼派回教徒的聚居地。

什叶派与逊尼派在宗教教义上的最大区别,是什叶派信奉的伊玛目教义。伊玛目一词在阿拉伯文中原来只是指祈祷主持人,在逊尼派中仍然如此,可是在什叶派中却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代表上帝和世人之间的中介,具有半神半人的地位。按什叶派教义,伊玛目来自先知的家属后代,阿里及其两子是什叶派所有各宗共同供奉的最早三位伊玛目,其下则视各宗而不免有所同异。

以十二伊玛目宗为例,该宗认定从阿里开始,总共有过十二位伊玛目,前十一名过世后,第十二名伊玛目遁世隐没,在世界末日之前会复现于世。由于历史根源,什叶派特别尊崇以阿里及其子孙代表的先知的亲属后代。在什叶派的影响下,逊尼派也不得不为倭马亚王朝时期遭到批判的阿里"平反",但是其在逊尼派信徒中的地位还是不能与什叶派相比。

顺便说一下,阿里和法蒂玛所生的子女后代,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唯一后裔。什叶派尊崇阿里及其子孙,并不意味"圣裔"都自动成为什叶派。例如元朝名臣咸阳王赛典赤赡思丁是先知圣裔,也是中国许多回族家庭的祖先。但并无任何证据表明赡思丁是什叶派。

出于历史原因,什叶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悲情主义和所谓弥赛亚(救世主)情结,常常表现出很强的宗教热情。在卡尔巴拉朝圣期间见到的自我鞭笞和号哭,是典型例子。什叶派被认为比逊尼派激进,多半是出于这一宗教感情。

什叶派不承认阿里之前三个哈里发的合法性,有额外的宗教节日,婚姻规定有差别等等。此外和逊尼派的具体宗教仪式差别不是太大。但是每年麦加朝圣期间,却可见到一个有趣的特点,即什叶派信徒必然乘坐敞蓬(没有车顶的)巴士,而逊尼派则两种巴士不拘。

什叶派的起源悠久,并且在回教世界的分布广泛,但是它基本上一直是个少数派,为什么能在波斯湾地区成为主导性的多数力量呢?这个问题,和伊朗历史密切相关。

伊朗和其他中东回教国家的一个关键差别,是它不同于阿拉伯文明的"先伊斯兰"文化,这一古老文化播及的范围,从埃及和两河流域(相当于今天的伊拉克),一直延伸到中国西部。

例如基督教《圣经》的许多故事和伊朗有关,《马太福音》叙述耶稣出生时前来朝拜的几个东方贤人(新加坡圣经公会译为博士),原词是古伊朗的教士(单数magus,复数magi)。近年在陕西的考古发现表明,连中国的"巫",也可能起源于这个伊朗古词。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名也来自伊朗语,义为"神赐"。

波斯湾成反主流温床

回教在阿拉伯半岛兴起后迅速扩张,征服了以祆教(拜火教)为国教的波斯(伊朗)萨珊王朝。这里一段有趣史实,是波斯和其他一些祆教属国面临阿拉伯入侵,不断寻求唐朝的援助,萨珊朝亡国之君的王子卑路斯,流亡并死在中国。唐朝也支持波斯复国。

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朝鲜族名将高仙芝率领唐朝和中亚各国联军,与阿拉伯军队在中亚怛逻斯河畔苦战五天,最终因突厥葛罗禄军临阵叛变而大败。据中亚史专家断言,如果唐军在怛逻斯战役中获胜,不仅伊朗可望复国,中亚今天将会是说华语的儒教-佛教文化区,无回教立足之地。一战之差,改变了世界历史。

暴力征服的结果,是在伊朗和其他被迫回教化的地区,长期存在反对阿拉伯统治的暗流,而反主流的回教什叶派,不免和这一股反抗暗流汇合,使得波斯湾地区一直是什叶派的温床。什叶派认为第四位伊玛目的生母是波斯萨珊王朝的公主,便是明证。

什叶派的一个重要转机,是1258年元宪宗蒙哥母弟旭烈兀受命攻占巴格达,处死回教阿巴斯王朝最后一任哈里发,逊尼派主流几遭灭顶打击,群龙无首,长期受压制的什叶派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旭烈兀后来经兄长元世祖忽必烈封授,建立伊朗伊利汗国,其主要谋士便是什叶派。学者们因此认为:蒙古征服是什叶派十二伊玛目宗在伊朗扎根的时代。后来库尔德族萨法维家族在伊朗建立萨法维王朝,此时土耳其奥斯曼帝国逐渐征服了大部分阿拉伯地区,奥斯曼苏丹自封哈里发,以全世界回教正统领袖自居。

伊朗因为有和阿拉伯文化不同的独立传统,坚持和回教主流势力分庭抗礼,萨法维王朝宣布以十二伊玛目宗为伊朗国教,确立了什叶派主导伊朗的事实,同时推动什叶派在伊朗文化圈和旧有领土内不断扩展,逐渐造成今天什叶派在波斯湾的盛况。

逊尼派的长期压迫

同属波斯湾地区的伊拉克今天的什叶派多数,与近邻伊朗有密切的关系,但是伊拉克本身也具有什叶派滋长的天然土壤。举例而言,最后一位"遁世"不计,十一名伊玛目中,六位墓地在伊拉克,葬在今天伊朗境内的只有一位。特别是第一任伊玛目、什叶派心目中的"亚圣"阿里,葬于伊拉克什叶派重镇纳杰夫,加上第三任伊玛目胡赛因殉难和葬身之地卡尔巴拉,成为世上所有什叶派最重要的两个圣地。再如伊朗什叶派领袖霍梅尼在1960年代遭到放逐,曾长期住在伊拉克,酝酿伊斯兰革命。总之,伊拉克成为伊朗之外的另一个什叶派重地。

既然有这样的地理背景和人口现实,伊拉克的什叶派为什么在过去一直处于被统治被压制的地位?这里有历史和现实政治多种原因。

自从穆罕默德逝世,直到蒙古征服,巴格达始终是"回教教皇"哈里发的首都,压制少数派什叶派自然不遗余力。此后伊拉克大部归属奥斯曼帝国,奥斯曼苏丹自封哈里发,也不会允许什叶派出头。

一次大战之后奥斯曼帝国崩溃,英法两国一反原先帮助阿拉伯各国独立的许诺,食言而肥,瓜分阿拉伯世界。英国在伊拉克扶植了来自阿拉伯半岛的逊尼派哈希姆傀儡王朝,实质上实施殖民统治。伊拉克什叶派从1920年代起,成为反对英国统治的伊拉克民族主义的中坚,因此遭到英国当局的镇压和专门防范。在非殖化和伊拉克哈希姆王朝垮台时,居人口多数的伊拉克什叶派却错过掌权机会。

错过掌权机会也造成什叶派对西方的深刻敌视。从1920年代起,主要什叶派学者纷纷着重批判西方特别是英国帝国主义,反对西方对世界的支配控制,成为现代什叶派意识形态和宗教理论的有机部份。

伊朗伊斯兰革命中爆发的反美浪潮,使得美国在过去二十多年中,一直以扶持逊尼派阿拉伯政权抑制什叶派,作为在回教世界的基本政策。随即发生苏联入侵阿富汗,促使美国非常短视地鼓励"伊斯兰圣战",来遏制苏联的扩张。这样的政策,终于造成萨达姆坐大和沙地阿拉伯逊尼派瓦哈比原教旨极端主义在回教世界泛滥成灾的双重恶果,又增加什叶派对美国的强烈敌意。

第一次海湾战争结束之际,伊拉克什叶派在美国煽动下大批起义,反抗萨达姆。可是华盛顿又担心什叶派借机壮大,始乱终弃,听任起义者被萨达姆残酷镇压。

与逊尼派的政教合一传统不同,什叶派历史上主张政教分离。目前伊拉克什叶派的一位最高权威继续强调宗教应该超越政治,因此,至今为止绝大多数回教极端恐怖分子属于逊尼派。但是,什叶派组织也有逊尼派不及的经济资源:按照先知穆罕默德家庭曾经享有的特权,什叶派教会的宗教税率为百分之二十,是基督教会传统什一税的两倍。

什叶派与逊尼派之间的敌意和善意

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的分歧,自伊斯兰诞生之初就已经存在,但是不代表两派之间就不能和睦相处。

比如:在巴格达南部的小城卡达米亚发生的反美战斗中,有目击者证实,逊尼和什叶两派的人都参与了与美军的作战。目击者称:"参加战斗的人有的是萨德尔城的什叶派,有的是费卢杰的逊尼派。现在,抵抗力量已经团结起来。"一座清真寺的墙上插出了这样一面旗子,上面写着:"我们在阿达米亚的旗帜和卡达米亚的旗帜是一样的,如果他们有了麻烦,我们就是他们的后援和他们的右手。"传统上,阿达米亚是逊尼派居住区,卡达米亚是什叶派居住区。两个居住区由底格里斯河上的一座桥连接。现在,当地人说,民兵常常走过这座桥,到对面去商讨袭击美军的事。一些伊拉克人甚至表示:"现在我们在为政府工作,可是如果发生了那种事,我们就会为萨德尔而战。"

在伊拉克、叙利亚、约旦、黎巴嫩、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两派的高级学者和宗教领袖们同意两派别的民众互相交流,到对方清真寺参加活动,允许跟随彼此的伊玛目礼拜,互相通婚。在国际上,两个教派的领袖们参加共同的会议,遵循《古兰经》和圣训为穆斯林世界的利益坚持一致的立场。什叶穆斯林的伊玛目和领导人主动宣传和号召穆斯林世界的团结,消除分歧。

两派之间的讹传和误解

美国华盛顿的伊斯兰学者A﹒S﹒哈希姆博士和底特律什叶清真寺伊玛目穆罕默德?埃拉赫是美国著名的什叶派伊斯兰学者,他们列举了以下逊尼穆斯林对什叶穆斯林弟兄的讹传和误解,并予解答。

讹传之一:什叶派穆斯林有不同版本的《古兰经》,在原经中增加了十章经文。

什叶派学者解答:绝不属实。在任何一个什叶穆斯林家中或清真寺里的《古兰经》只有全世界统一的版本,从来没有看到过阿拉伯原文的《古兰经》有一字之差的不同版本。但是,翻译的《古兰经》波斯语译文,确实有不同译者的作品,或波斯文注释不同,这是世界各国《古兰经》翻译文的正常现象,在许多国家都有两种以上本民族文字的《古兰经》译文。可以肯定地说,任何翻译都免不了对原文做些诠注,但从来没有看到过对原经有所增加的新版本。

讹传之二:什叶派穆斯林认伊玛目阿里为造物主。

什叶派学者解答:纯属造谣,没有任何什叶穆斯林敢这么说。敢这么说的人,绝对不是穆斯林,因为什叶穆斯林与逊尼派一样,把为主举伴视为不可饶恕的第一大罪过。

考查历史资料,在阿里担任哈里法时代,据说在古波斯帝国边远地方有一个加勒特部落,他们在归信伊斯兰之初曾经把哈里法阿里依照当地的信仰习惯说成是"神君"。伊玛目阿里得知后立即帕特使去制止,如有人再如此说,必予严厉惩罚。

讹传之三:什叶穆斯林的"清真言"不同。

什叶派学者解答:绝非如此。逊尼与什叶穆斯林的清真言都是:"除安拉外,绝无应受崇拜的;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在接纳新穆斯林归信伊斯兰时,有些地方的什叶伊玛目要求宣誓者在清真言之后加上一句话承认伊玛目阿里是安拉的忠仆,是穆斯林社会的领袖,但绝大部份什叶伊玛目没有这个要求,采用与逊尼穆斯林完全一样的归信誓言。

讹传之四:什叶穆斯林拜功中只有主命拜,没有圣行拜。

什叶派学者解答:并非如此。在什叶穆斯林每天五次拜功中的主命拜拜数与逊尼派相同,而且此外还有总共36拜附属的"志愿拜"(纳瓦菲尔),不称作圣行拜。此外,什叶穆斯林也有许多个人的志愿拜功,但都不是以圣行的名称,因为,作为圣行拜便有"必须性",而志愿拜则强调记念安拉的自觉性。

讹传之五:什叶伊玛目说,哲卜利勒天使犯了一个错误,安拉命令他把启示传达给"先知胡德",应当是阿里,而不是穆罕默德。

什叶派学者解答:没有此事。从来没有一部什叶经典有这个荒唐记载,也从来没有一个伊玛目有如此梦呓狂言。什叶穆斯林同逊尼派一样,绝对承认先知穆罕默德是安拉派遣到人世间的封印至圣,没有其它猜疑和传说。

讹传之六:什叶伊玛目对前三位哈里法(阿布?伯克﹐欧麦尔和奥斯曼)不予承认,认为先知穆圣合法的继承者只有是阿里;什叶穆斯林喜欢法蒂玛太太,不喜欢圣妻阿依莎。

什叶派学者解答:不确切。根据什叶伊斯兰的历史记载,上述前三位大贤都是先知穆圣最亲密的弟子,而且人品高尚,政绩显赫,成就卓越,但不如第四位哈里法阿里有伊斯兰大伊玛目的品级,因为伊玛目阿里是先知穆圣亲自教育和培养的青年,属于《古兰经》上所肯定的圣裔,他本人和他的后代得安拉特赐护佑。此外,这是历史的争论,与伊斯兰信仰的精神和基本教义没有直接关系。四位哈里法都是当时选举产生的,这是伊斯兰民主的榜样,如果当时有一位弟子在选举中没有举手赞同,这不会影响他的现代子孙成为忠诚的穆斯林。

根据什叶穆斯林的历史,什叶派的第六位大伊玛目加法尔?萨迪克的曾祖母和母亲都是阿布?伯克尔的后裔,因此,伊玛目萨迪克说:"哈里法阿布?伯克尔曾经给过我两次生命。" 圣妻阿依莎也被什叶穆斯林同样尊称为"信士之母",是伊玛目阿里所尊敬的长辈,在先知穆圣归真之后发生的"骆驼之战"的战役中,伊玛目阿里命令把圣妻阿依莎从巴什拉护送到麦地那,保护她的人身安全。对伊斯兰历史上的前三位哈里法或圣妻阿依莎如果有任何歪曲历史的狂言,那可能是什叶穆斯林之中无知之徒的胡诌,不足为凭。

讹传之七:什叶穆斯林把全天五次拜功合并,在晚间作一次礼。

什叶派学者解答:一叶障目。说话的人大概只看某一个到美国打工的什叶穆斯林,他也许整天劳动,晚上还补全天拜功。只有这样的人,才把一天的拜在晚上并礼,而在所有什叶清真寺中,同逊尼穆斯林一样,按时的五次拜功,一点也不差,时间的定制也完全一样。什叶伊玛目强调按时礼拜是安拉的命令,并礼是万不得已的补救,但比找借口"工作太忙"从来不礼拜的人要算有进取的优秀穆斯林,即使中午或晚上,把两次以上拜功并礼,也必须明显分段,每次举意不同。此外,每周一次星期五主麻聚礼,每年两次节日会礼(开斋节和宰牲节)什叶与逊尼穆斯林没有区别。

讹传之八:什叶穆斯林不执行则卡特制度(天课).

什叶派学者解答:不实之言。每年从纯收入中交纳四十分之一的则卡特如同逊尼穆斯林奉行的同样制度,什叶穆斯林的则卡特多数是直接向贫穷户资助和施舍,不必经过政府部门收敛。什叶穆斯林另外还有"库姆斯"课税制度,把收入的五分之一(20%)拿出来用作公益事业。

讹传之九:什叶穆斯林施行"穆塔尔"临时婚姻,歧视妇女。

什叶派学者解答:"穆塔尔"是伊斯兰之前的阿拉伯社会习惯,先知穆圣曾经命令禁止,后来哈里法欧麦尔正式发布公告予以禁止,但仍旧有许多民族视为传统习惯,尤其长期旅居他乡的人,暗中实行。伊朗的现代婚姻法,对穆塔尔从法律上做了许多严格规定,改为双方志愿的"契约婚姻"或"商婚"的类型,以此杜绝嫖娼或通奸。

讹传之十:什叶穆斯林认为他们的伊玛目具有"永无错误"的品级,超越历代先知。

什叶派学者解答:不确实。先知(纳比)是安拉派遣的使者,例如《古兰经》中所记载的那些先知,都经过安拉的特派,承担特殊使命,并且经历安拉对他们的各种磨难和考验。虽然所有的先知也都是伊玛目,例如穆罕默德是先知,也是伊玛目,因为伊玛目是社会功能,是伊斯兰信士的领袖,但并非任何伊玛目都是先知,这应当是常识。什叶穆斯林所敬仰的领袖如阿里,以及以后的领袖,他们只是伊玛目,而不能与先知相提并论。

孝顺父母
孝顺父母

孝顺父母

【呼图白演讲

编译:一卅柯 · 韩文成

赞美安拉给我们规定高尚的道德准则,禁止我们迫害他人、忤逆父母、口是心非。

我见证万物非主,惟有安拉,独一无二的主,他命令我们善待和孝顺父母;我见证先知穆罕默德是主的仆人和使者,他一再强调敬重和孝顺父母的义务,愿主无量地赐福安于他和圣裔及圣伴们,直至报应日!

安拉的仆民啊!

我首先嘱告你们和我自己要敬畏和顺从主,至尊主说:信士们啊!你们要虔诚地敬畏安拉,只应顺主而亡"(《古兰经》3102节)

各位穆斯林:

至尊主创造我们是为了一个伟大而光荣的目的,即崇拜独一无二的主,他说:我造化精灵和人类,只为他们崇拜我"(《古兰经》5156节)

人类崇拜和接近天地之主的最伟大之举,是以最好的方式孝顺自己的父母,为此主将孝顺父母和认主独一并提:你们要崇拜安拉不以任何物配主,要孝顺父母···"(《古兰经》436节)

你的主命令你们只崇拜他,并孝顺父母。当其中一位或两位与你同住而上了年纪时,你不可对他俩说'讨厌!'之类的不敬之语,更不可呵斥他俩。要用体贴温存的话语跟他俩说话,要毕恭毕敬地服侍他俩,并祈祷说:主啊!求您慈悯二老,犹如在我年幼时他俩抚育我一样"(《古兰经》172324节)

作为穆斯林我们应该铭记这些教诲,至尊主在这些伟大的经文中给我们阐明了如何对待自己最亲的人,除安拉之外,他们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缘因。主提醒我们注意年迈父母的状况,因为他们此时最需要我们,也因为我们有时对他们缺乏耐心,所以在任何情况下,主都禁止我们对父母说表示厌恶嫌弃的话,如表示不耐烦的:唉!"“呸!"“讨厌!"等不敬之语,言辞虽然不多,但是性质恶劣。

至于辱骂或殴打求主保佑我们免犯此罪则纯粹是忤逆和遗弃父母,必将遭到执掌报应之主的谴怒和惩罚。圣伴艾卜.胡莱赖(主降喜爱)传述:先知问我们:'你们想不想知道什么是最大的罪过?'他重复问了三次,我们都回答说:'圣使啊!快告诉我们吧。'他说:'举伴安拉和忤逆父母。'然后他坐直了身子说道:'还有谎言和作伪证。'他一直重复强调此话,我们听得心里直发毛,心想但愿先知别再重复"(《两大圣训录》)

子女必须说让父母满意和高兴的话,见面时要热情和面带微笑,亲吻父母的头和手,哪怕有损于自己也要满足父母的要求。

圣伴艾卜.胡莱赖(主降喜爱)说过:走路时不要先于父亲,而应紧随身后或身旁,不要让人将自己与父亲隔开,不要在父亲的屋顶上走动而使他感到害怕,不要吃父亲看中而想吃的那一块肉。"

认主独一第一 孝顺父母第二

二老生养我们 理应得到善待

各位信士:

假如我们翻阅天经明文,必定会对其中关照和强调父母权利的经文感到惊奇,至尊主甚至命令我们孝顺不信主的父母,只要他们不强迫我们违抗主:如果他俩强迫你给我举伴不可理喻之事,你就不要顺从,但在今世生活方面你要善待他俩。你要追随归顺我的人的道路,然后你们统统回归于我,我将把你们的所作所为告诉你们"(《古兰经》3115节)

主的仆人啊!难道不是这样吗?父母为了抚养和教育你而吃苦受累操碎了心,在你生病时,他俩寝食不安地日夜守护着你,为你的痛苦而痛苦,为你的健康而担心,时时祈求慷慨仁慈的主使你尽早康复,想方设法消除你的病痛。

安拉的仆民啊!

伊斯兰使母亲对子女的权利多于父亲三倍,那是由于母亲在怀孕、生育、哺乳和养育孩子方面承受了更多的痛苦和艰难,至尊主说:我命人孝顺父母,母亲疲弱不堪地孕育了他,他断奶还需要两年。'你要感谢我和你的父母,最终的归宿就在我这里'"(《古兰经》3114节)

我命人孝顺父母,他的母亲含辛茹苦地孕育和生育了他···"(《古兰经》4615节)

圣伴艾卜胡莱赖(主赐喜爱)传述:有人来问圣使:'圣使啊!我最应该善待的人是谁?'圣使说:'你的母亲。'问:'然后是谁?'答:'你的母亲。'问:'然后是谁?'答:'你的母亲。'问:'然后是谁?'答:'你的父亲'"(《两大圣训录》)

各位穆斯林:

凡是想进天堂的人都应牢记:孝顺父母是天堂的一道大门,是进入天堂的一大途径。先知(主赐福安)曾说:活该!活该!家有年迈的父母或只剩一老而不知孝顺的人活该进不了天堂"(艾卜胡莱赖传述《穆斯林圣训录》)

圣伴贾黑迈去问先知:圣使啊!我想去出征,来征求您的意见。"先知问:你母亲还健在吗?"他回答说:健在。"先知说:你守着她好好孝顺就行了,因为天堂就在母亲的脚下"(穆阿维耶·本贾黑迈传述《艾哈迈德圣训路》《奈萨依圣训路》等)

安拉的仆民啊!

伊玛目布哈里在《伦理道德单行本》中记载道:有个人来问圣伴伊本.安巴斯:过去我曾经向一个女人求婚,被她拒绝了。而另一个人向她求婚却被答应了,我一怒之下将她杀了。现在我还有忏悔的机会吗?" 伊本.安巴斯问道:你的母亲还活着吗?"那人说:已经去世了。" 伊本安巴斯说:那么你就向主忏悔,尽你所能乞求主的宽恕。"阿塔·本耶萨尔听说此事后去问伊本.安巴斯:你为何要问他的母亲是否还活着?"伊本.安巴斯回答说: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善功比孝顺母亲更能接近主"

麦克胡勒和伊玛目艾哈迈德(主降慈悯)都说过:孝顺父母能赎大罪"

我讲这些,祈望主饶恕我们的罪过,向主忏悔吧!主是至恕至慈的。

第二部分

赞美安拉降准则给圣仆以警告世人。我见证除真主外绝无应受崇拜的,独一无二的主,他预告行善的信士将获得巨大的报酬;我见证先知穆罕默德是主的仆人和使者,主以真理派遣他向世人做见证、报喜讯、传警告,凭主的许可召人归顺安拉,他是灿烂的指路明灯,愿主无量地赐福安于他和圣裔及圣伴们!

安拉的仆民啊!

你们要虔诚地敬畏主,顺从主,并博取主的喜悦。

各位穆斯林:

忤逆父母是一项大罪,是在后世报应之前现世速遭报应的罪孽之一。先知(主赐福安)说过:后世来临前,在今世速遭报应的两种罪孽是:迫害他人和忤逆父母"(艾奈斯传述《哈克目圣训录》)

作为人子,你们千万不要犯忤逆之罪,凡是忤逆父母的人,必将从自己的儿女那里遭到报应,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过很多这方面的例子。要知道孝顺父母是最重要的义务和最崇高的善功之一,圣伴伊本.麦斯欧德(主降喜爱)传述:我问先知:'安拉最喜欢哪一种善功?'先知回答:'按时礼拜。'我问:'然后是什么?'先知回答:'孝顺父母。'我又问:'然后是什么?'先知回答:'为主圣战。'"(《两大圣训录》)

子女对父母必尽的义务是:敬重和孝顺父母,为了父母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财产和宝贵时间,竭尽全力使父母满意;父母去世后要为其多做祈祷,为父母施散钱财,并尊重父母的亲朋好友。

有一次,阿卜顿拉·本.奥恩听到母亲呼唤他,他答应的声音高过了母亲的声音,便觉得自己犯了错,于是马上解放了两个奴隶以示赎罪。

上有父母的人啊!你们要敬畏安拉,孝顺自己的父母,你们的子女就会孝顺你们,要以满腔热忱博取父母的满意,因为父母满意安拉就会满意,父母恼怒安拉就会恼怒。

愿主赐福我们大家!现在让我们遵照主的命令,祝福人类的精华和正道领袖——先知穆罕默德,至尊主说:安拉和他的天神们在祝福先知,信士们啊!你们应当为他祈福,应当向他祝安"(《古兰经》3356节)

主啊!求您永远赐福安于先知穆罕默德和圣裔、全体圣伴和圣伴弟子及其门生们。主啊!求您改善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求您接受我们的忏悔,您是准许忏悔和至慈的主;求您赐给我们美好的品德,求您指引我们培养优良的品德,只有您才能指引我们获得优良的品德;求您保佑我们不要有可耻的行为,只有您才能护佑我们免犯可耻的行为;主啊!求您饶恕所有的男女信士和穆斯林,宽恕他们中的活人和亡人,您是至听至近和有求必应的主;主啊!求您壮大伊斯兰和穆斯林,征服以物配主和以物配主者,消灭与您和正教为敌之人。

主啊!求您改善我们的领导者们,赐给他们机会做您满意之事,迫使他们敬主从善;主啊!求您使我们的家园和所有穆斯林国家国泰民安;我们的主啊!求您赐予我们今世幸福和后世幸福,使我们免遭火狱之灾。

安拉的仆民啊!

安拉命令公正、行善、周济亲人,禁止淫乱、作恶、迫害他人。他告诫你们,以便你们觉悟"(《古兰经》1690节)

你们要赞颂伟大的主,主会赐福你们。

至高无上的主全知一切!

 ​伊斯兰在世界
​伊斯兰在世界

伊斯兰在世界

信仰伊斯兰的国家及伊斯兰在亚洲、非洲和欧洲的状况

众所周知,伊斯兰自默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传播,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它作为一种宗教信仰、意识形态和一种文化体系,传入世界各地后,与当地传统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对许多国家和民族的社会发展、政治结构、经济形态、文化风尚、伦理道德、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据统计,全世界穆斯林有十三亿人,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有五十七个伊斯兰国家,其中在三十多个国家中,伊斯兰教被定为国教。

伊斯兰在亚洲

伊斯兰教虽然发源于阿拉伯半岛,而且至今在整个中东和部分北非国家占主要地位,但它已经传到了印度,从印度又传到了马来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南部,并经由中亚传到了中国北部。

大约从十八世纪起,印度尼西亚实际上已经至少在名义上(因为那里还有很多非穆斯林居民)成为世界最大的穆斯林国家,排在它后面的是印度(穆斯林人数很多,但仍然是少数派)、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中东的任何国家反而相形见绌。阿富汗以东地区的穆斯林人数远多于世界其他地方所有穆斯林的总和。

伊斯兰在欧洲

二十世纪以来,在西欧、北美和南美一些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传播和发展。美国现有穆斯林一千万人,是1970年的十倍。随着中东移民的流入,欧洲大陆现有穆斯林一千二百万人至一千五百万人。法国穆斯林从1945年的数千人增长到现在的五百万人,几乎占法国总人口的10%,清真寺有三千多座。英国有三百多万穆斯林,清真寺有两千座左右。德国有四百万穆斯林,二战前清真寺还不到十座,现在已超过两百座。

伊斯兰教的世界性组织有世界伊斯兰大会、阿拉伯国家联盟、伊斯兰会议组织、伊斯兰世界联盟和穆斯林联盟等国际性和地区性组织

伊斯兰在非洲

伊斯兰教传入之前,非洲居民大多信奉原始宗教或基督教。后来伊斯兰教在非洲的传播取得较大的成功,这是有历史和社会原因的。现在,伊斯兰教在非洲宗教中占有特殊地位。非洲居民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当地传统宗教(即原始宗教),其中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口最多。据统计,全非共计二亿三千多万穆斯林,占人口总数的41%左右。

这是对世界伊斯兰的一个概括介绍。

天课在社会中的作用
天课在社会中的作用

"天课"(Zakat)是伊斯兰信仰的第四基柱。这是安拉(Allah)对那些丰衣足食的穆斯林规定的义务,指令他()们把其每年盈余财富的一部份用作帮助贫民和有需要的人。"天课"是在每年底之前抽收的。有关其评估、分配和征收办法是根据穆罕默德圣人(求主赐福他)的训令而制定,容后详述。

"天课"的字义是廉洁。穆圣(求主赐福他)说:"真主规定天课,为主命,纯粹是使我们的盈余得以涤净。" 这主命不同于其它的善举如:施舍、救济金、或赈济品等措词都无法完全表示出天课的真义。天课既不是政府征收的税款,亦不是随意捐助的赠金,而是人类最能获得真主喜悦的天职,亦是敬拜真主的一种行为。天课在古兰里中常与礼拜同时被提及,且看第二章二七七节:
"的确,归信、并作善事、守拜功、施天课的人们,可在主处获得报偿,他们将无惧无忧。"
"这是智能之经典的道理,为善之人的领导与慈悯,他们守拜功,施天课,并且坚信后世。这些人是守主的领导,这些人均是胜利的。"
(古兰经第卅一章二至五节)
由此,我们知道"礼拜"是一种通过行动和言词来崇拜真主,而天课则是藉看自己的财富向主表示虔诚。若我们缺乏对主的归顺和敬爱,则两者都毫无精神和道义上的意义。
从实际观点来看,伊斯兰国家是有责任去向每一有能力的穆斯林搜集天课的。第一位掌理人艾布伯克曾向那些拒绝缴纳天课的部落宣战,虽然他们都自称是伊斯兰的信徒,也有立拜功。他解释为伊斯兰律法(Shari'ah)是一体的,我们不能只遵守一部份而忽略了其它。不过,在非伊斯兰国的穆民可凭自觉去履行这责任,并要提醒其它教胞遵守这主命。

二、缴纳天课的精神
在古兰经中,财富被视为真主给予人类的恩惠。真主,既是宇宙的创造者、调养者,当然亦是万物的主宰了,包括一切人类所享有的。
"是那造化诸天与地,并为你们由云降水而用以发生美丽的园林的主呢?那园里的树不是你们能使它生长的。....."(古兰经第廿七章六十节)
既然安拉是万物之主宰,而我们祇是其受托人,因此,我们应该按主的旨意去支配和运用祂赐予的财富。金钱固然不应浪费在毫无意义的用途上,更不可用作掠夺权势,欺压民主的工具。古兰经和圣训都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任何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不义之财就是对主的不忠。换句话说,除了对主的信仰专一外,最能获主喜悦的德行便是对人施予、仁爱、慈悲、买想和容忍。
"那般人他们在富有与困窘的时候施舍的,且是抑怒饶人的,安拉喜爱为善的人。"(古兰经第三章一三四节)
主命令我们要在祂及祂的爱民跟前谦逊、礼让和慷慨。我们不应对主的给养过份苛求,应抑止对物质的非份欲念。祂更嘱咐我们不能骄傲、蔑视他人、放纵自己、任性、贪心和重视名利。因此,我们要时常立拜功来洁净心宁,斋戒来压止食欲.施天课来制胜贪念。我们之有这种种的德育皆因我们归顺了主而得到的恩宠.有赖祂的宽大和仁慈。
因此,那些有条件去施天课的穆斯林更应感谢主对他们特别的恩典,使他们有能力去帮助他人。须知道,施天课是对主的一种责任,并不是对受惠者的施舍,因为这是施者和受者的义务和权利。像其它侍奉主的行为一样,在施与爱天课的时候,彼此都要纯洁和诚恳。



三、天课的裨益
从道德和实际的角度来看,天课的好处都很明显。施天课者可以克服其自私心和对物质享受的贪慕,建立其对贫困者的同情心,而受天课者不但可避免对其较富裕的教胞妒忌和仇视,相反可产生好感。
因此,一个穆民,无论贫与富,都应视其在世上的生活为主对他们的考验,富者要慷慨和慈悲,要与其它教胞分享主赐予的恩泽,而贫者亦要容忍,发奋向上和免除嫉妒"古兰经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财富和地位并不能代表他的人格,而是他对主的自觉、他的品行及如何处理主所赐予的给养,才能在最后审判中决定他的命运。圣人曾道:"慷慨的人接近主,接近天堂,接近人类,远离地狱,但吝啬的人却远离主,远离天堂,远离人类.接近地狱。当然,一个愚昧但慷慨的人比一个吝啬而守拜功者更能得到主的欢心。"
伊斯兰的经济观是公平和人道的,正如古兰经第五十九章七节记载:
".....以免那财产周流在你们的富人之间。......"
伊斯兰反对累积和不断大量谋取暴利,同时亦不赞成绝对的共产,因两者皆不公平。它鼓励我们要在合法、诚实和从事生产的原则下谋生,并提倡社会和劳资三方面都要平等地共享成果。社会的经济来源大部份是取自法定的天课和各善长自愿的奉捐。若天课是有效地彻底执行,社会民生便会避免有阶级区别,敌对,猜疑,甚至腐败。它使人民互爱互敬,关心别人的幸福。
施天课并不是一种可夸耀的事。正如"礼拜"一样,是一种对主表示感谢和皈依的行动,并求主饶恕。



四、征收天课的范畴
"天课"是征自现金、牲口和五谷的。每一种类的立例有异,尤以后两者的计算更为复杂,其详细可参考其它有关伊斯兰法律的书籍。
现金的最低征收率是百分之二点五,以其每年的盈余作计算,即除了合理开支外剩下来的金钱。百分之二点五祇是一个最低率而非最高限额。天课是无最高限额,祇要在非剥夺自己及其从属的合理生活条件下,施的天课愈多,对施及受者皆获益愈多。



五、天课的受惠者
古兰经有提及可接受天课的人群。
"救济品惟归给穷困的、赤贫的、为此工作的、其心可得安定的、用以赎身的、拖欠外债的、用于安拉之道上、与旅客。这是安拉的规定,安拉是深知的、明哲的。"(古兰经第九章六十节)
天课各类的受惠者早已在一千四百年前订定,至今仍适用。
1.贫人~那些不能工作或没法养活自己及其家属的人,或那些为主道工作而无瑕顾及生计的人。那些没有要求帮助的,则应优先受惠。
2.有急需要的人~那些受灾难而失去财物的人可接受天课。
3.天课的收集人~这些人的薪金可取自天课。据某些学者的解释,在伊斯兰国家里,天课可用作支付财政部,甚至整个政府顾员的薪金。公款的管理人,也在此列。
4.改信伊斯兰教的人~那些因归信伊斯兰教而丧失其财富的人应得到帮助,以使其能安定过日。
5.不自由的人~此类包括付出赎金去换取穆斯林的人质或战俘的自由。
6.欠债人~是指那些因支付合理的必需品而举债的人。那些因婚礼铺张或其它过度放纵,奢侈浪费而蒙受债务缠身的人,不入此类。
7.旅客~那些因某种合法的原因要离开其家园,而在异国无依靠的人,例如去宣扬伊斯兰、去求学、公干等。也可将天课拨给专为帮助这类人而设的福利机构。
8.用于主道上~这类包括一般社会公益,可分成下列各种:
甲、宣扬主道者的报酬。
乙、学生、学者和研究工作者的津贴和薪俸。
丙、推广社会公益的费用,例如建设医院、教育机构、图书馆等,或捐助为伊斯兰服务的团体。



六、天课的法则
I﹒施天课者所供养的亲属不能受他的天课。
2﹒不能给予超过受者需要的金钱。另一方面,受者也不能接受超出其需要的金钱。
3﹒付给政府的税项并不包括在天课内。
4﹒施天课的人不能因执行了这天职而感自豪和骄傲,但若提及其姓名能有鼓勘他人施天课之作用,则可公布其姓名。
5.施赠天课时,不需告诉受者他接受的是天课。对有些值得帮助而又不肯接受天课的人,我们可不必说出金钱的来源,但施者付出的仍是天课。
6,天课可直接给予个人或团体,祇要符合条件。施者可凭其最佳的判断去找出那些是最适当的受惠者。从前,在伊斯兰组织的国度里,天课走出官方正式搜集的,而分配也由政府一部门专责执行。今天,特别是在非伊斯兰国家,天课是一种个人的义务。每个成年的穆斯林每年一定要自己实行。在这些国家,穆斯林可以直接给予那些值得帮助的人(相信每个国家都有很多这类人)
,或者他可拨给某些伊斯兰团体,用以帮助我们的教胞组织青年营和训练中心,去教育穆斯林儿童,发展伊斯兰工作,支助他们建立穆斯林教育中心和医院,或其它有关伊斯兰的事业。

​斋戒的七大裨益
​斋戒的七大裨益

斋戒的七大裨益

伊斯兰教的斋戒与它的其他四种功修一样,不单纯是一种宗教仪式,对于举行这些仪式所产生的效果,能给个人和社会留下极其深远的影响。现在仅将其中的斋戒这一功修的裨益,分成七个方面来谈谈。

1)、斋戒可以增进身体的健康。

因为斋戒具有体育的内容,它可以把身体内部的一切湿气排除,使沉淀物质消失。伊斯兰教的伟大哲学家和名医伊本西奈(阿维森纳)早在若干世纪前就说过:"体内的湿气和沉淀物质是由食物产生的,它们在体内集中过多,便导致许多病因潜伏下来。"现代医学科学才开始不断地揭示出食物中某些成分给人带来疾病甚至致命的事实,并提出了预防和治疗的方法。而饮食的节制和定时定量是被普遍地认为有预防和治疗疾病,增进身体健康的积极作用。而伊斯兰教的斋戒就有节制饮食,定时定量的性质。然而有那么一些现象主义者说道:"伊斯兰教的斋戒已经削弱了人们的身体而使之无精打采,怎么还谈得上健康?健康嘛,应该有力量才是!"我们说:"斋戒造成人体有点衰弱,那是暂时的,必然现象,其结果还是要使身体坚强和发展。大家难道没有发现或注意:植物在停止一度时间的水分而产生凋谢、枯萎的现象吗?可是这时,植物因缺水分而从土壤里所获得的其他养料,要比它在正常情况下所获得的多得多。

植物经过这凋谢、枯萎以后,再灌溉它,那么其发展之速度就比经常灌溉的要快,这种原理称作"反作用"。生物体在活力方面是大同小异的。医学科学的实践证明:一个民族和地区如果发生严重旱灾时,受害最敏感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些平时耽于逸乐、饱食终日、养尊处优的悠闲阶级的人们,因为人们的肠胃已经一向惯于饱和的湿润和多脂,因此旱灾往往造成他们伤亡较多。至于素来惯于艰苦朴实、粗茶淡饭的人们,在旱灾中都能挣扎生存,不致于丧命。因此,终年沉湎于奢华生活,丰衣足食、山珍海味、油灌满肠的人们更需要斋戒的清理、锻炼来改善自己的体质!

2)、斋戒可以节制各种欲望和嗜好,不致超过法度,形成犯罪。

人们的欲望和嗜好是多方面的,如果不加约束而任其过度泛滥,必然就形成纵欲为恶,廉洁、纯正之泯灭。廉洁、纯正是各种美德的基础,基础既毁,那么,诸如知耻、柔和、忍耐、慷慨、自重、知足、谦让、温良、整洁、沉着、虔诚、忠实……等美德也就无所寄托。因为性灵上的素质紊乱了,身体上的气质也就随之而紊乱;纵欲是一切疾病的根源,这是医生们一致的看法。根据这一精神,至圣曾经说过:

"当莱麦丹月一跨入的时候,乐园里的各道门都被敞开着;火狱的各道门都被关闭起来;一切魔鬼都被镣铐禁锢。有一个号召者召唤道:寻找福利的人啊!快来吧!追求邪恶的人啊!应该适可而止了!"

乐园的大门,就是各种美德和善功,它们在斋月里的作用最广泛最显著;火狱的门是恶德和罪恶。但是它们的影响可以用真正的斋戒来消除,这是无可否认的。

反对者可能会说:"斋戒期间,人的情欲如果被削弱了,那么,根据你们在前面讲的'反作用'的原理,在过了斋月以后,情欲不是更加旺盛了吗?既然如此,斋戒反而有害身体。"

我们的答复是:情欲的灭亡和长期受到抑制都是有害于身体和精神,伊斯兰教制定斋戒和其他善功,目的是在于利人,使其两世幸福、康乐。而斋戒的要求是要身体消瘦,正如使难以驾驭的战马消瘦一样,以便人们好控制、驯服它;斋戒使人们在一定的时间内放弃各种非法的欲望和嗜好,养成人们在精神与物质的爱好、利益面前,有能取不取,舍而不惜的情操,不致于见利忘义或利令智昏。此外,除了斋戒作为节制欲望为主要手段以外,还可以通过天课、施济、礼拜等经常性的善功作辅助训练,所以人们的情欲和偏爱就不存在太过与不及两种极端的情况,"反作用"也不会产生。阿拉伯人在训练战马使之消瘦而驯服的时间往往是四十天。伊斯兰教以斋戒训练、陶冶教徒性灵的时间以一个月为天职,这就是莱麦丹月,此月以外的斋戒,或为"圣行"或属"副功"出于自愿。对于自知本性顽劣、刚愎自用的人则更需要较多一些时日的斋戒,以便使自己锻炼成为以理智主宰感情的人,不致于象牲畜一样被情欲所控制、驱使。但是,人们不能够制约自己的情欲和不良嗜好的话,那么,这种人生要比牲畜不幸多了。因为造物主使各种低等动物在获取自己的各方面欲望上有适可而止的本能,所以它们在吃、饮、交尾方面是自然需要;当这些生理需要一旦达其目的,它便满足了,决不会让自身再去承担过度的重担而想方设法点燃欲念的烈火,享受超生理需要的欲望。真主创造人类为高级动物,用思想与自然界作斗争,根据个人思维的正确与谬误,知识的宽广与狭隘,在趋利避害上就有各种不同的情况,难道读者没有发现过:大多数人遭受病害甚至还没有到达真主所预定的寿终正寝之前就夭折,主要原因就是暴食暴饮、狂吃烂喝、房事过度;而牲畜在这方面尚能自制,没有这些现象,除了外来的原因如失去食物、太冷、酷热使它们致病、死亡以外,牲畜寿限的结束都往往在享尽了健康过程后发生的。因此,人类的幸福有待于正确的健康教育,以及用教养的指导去实现,而完美的教育、教养只有寓于伊斯兰教教律里。如果弃拒这种教律的教育、教养,那么,人们确实比低等动物还不幸。真主曾经谴责那些不使用自己的知识媒介的愚昧无知的人说:

"我为火狱创造了许多人类和精灵,他们有心而不用来明理,有眼而不用来观察,有耳不用来倾听。这些人等于牲畜,甚至比(牲畜)还迷误,这些人是真正的混蛋。"又说:

"你未曾看见那种以私欲为自己的主宰的人吗?你难道信赖他吗?或者你以为他们大多数人为听话,会觉悟吗?他们只是象些牲畜,甚至更迷误多了!"

伊斯兰教的任务是要人们求得两世幸福。现世的不幸往往预示着未来的不幸。但是现世的幸福,如果不坚持伊斯兰教的原则和教训,不一定意味着来世的幸福。

3)斋戒可以使人认识恩惠的价值。

人们常年地处在真主的各种恩惠之中,往往不知道、不感谢。正如中国文豪苏东坡所说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例如:不生病,不懂得健康的可贵;不坐监不能体会自由的价值,不到年迈不会珍惜青春的年华。所以对任何事物的实质,只有通过失去对立的一面,才能真正达到深刻、全面的认识。斋戒期间为了失去自由自在的享受,忍饥挨饿,自然就会回忆饱暖的恩惠,从而激发了人们对真主感恩图报的意念。

4)斋戒可以培养人们忍苦耐劳的精神。

很多养尊处优、娇生惯养的人,如果骤然碰到一种愤怒之事,他的心思就要混乱而受到不安的折磨,失去了理性、烦躁、焦急给他带来极大的痛苦,据说有一个纨绔子弟一向养着一只十分钟爱的鸟儿,有一夜,他不慎把鸟笼放在水池边,一只猫儿来到笼子旁边为了捕捉笼中之鸟儿而没办法,结果把鸟笼推到水池里去了。清晨,这纨绔子弟发现自己心爱的鸟儿已经淹死,太悔恨自己的疏忽,便啼啼哭哭,将两手不断地在膝盖骨上拍打,结果双膝患了神经病,不能自如,经过医治多年虽然可以行走而终未痊愈。这就是平时缺乏涵养,缺乏忍辱负重,任劳任怨的锻炼。真正的斋戒是需要高度的忍耐和涵养才能坚持到底,胜任愉快。所以圣训说:"斋戒是忍耐的一半。"斋戒方面修养有素的穆斯林不但能任劳任怨,而且临危不惧,骤然不惊,任何突如其来的遭遇,能够沉着应付,这就是忍耐的品质,斋戒迫使人们去培养忍耐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大的忍耐是能控制食欲和性欲两方面,必须付出极大的耐性和毅力。所以使者穆罕默德说:

"斋戒是一个盾牌,如果你们任何人在斋戒时,言语不要下流,行为不可鲁莽。一旦有人要和他战斗或者吵架的话,他应该申明:我是斋戒者,我是斋戒者。"

使者穆罕默德把斋戒作为对挑衅者的回答,表明斋戒能起到御敌自卫的作用。使者穆罕默德在谈到婚姻问题也提到斋戒。他说:

"你们当中,谁够结婚了,让他结婚吧!因为结了婚最能使眼睛(对色情事物)视而不见,最能保护贞操。不能结婚的,让他谨守斋戒,因为斋戒(在防止色情方面)是一把匕首。"可见真正有益的斋戒是以钢铁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杜绝一切有损于斋戒的思想、言行,使斋戒者守正不偏,坐怀不乱。

5)斋戒这一制度把贫富、贵贱在丧失愉快和恩惠的需要方面处于一律平等的地位。

"平等"是各民族人民都在追求的一种理想,是古今一切伟人所致力于使它普及到全人类的一种人道主义的宗旨,伊斯兰教的斋戒、礼拜、朝觐所包含的内容和仪式已经具备这种意义,不论是帝王将相、军政要员,或者是贩夫走卒、贫民布衣,在履行这些宗教义务时,不得有任何区别。这样,就能使富贵者受到警戒和自爱的教训,使贫困者获得慰藉与自重的启发。宗教上这种平等观念和事实,持久有恒,行之有素,自然也就会潜移默化,推广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里,那么"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理想可望实现。

6)斋戒能使人产生恻隐心、同情感。

丰衣足食的人通过斋戒可以亲临其境地感受到饥寒交迫、嗷嗷待哺者的处境,从而培养他们怜贫、恤贫、济贫、敬贫的感情,一旦耳闻目睹可怜乞求者,不至于冷酷无情、一毛不拔。

7)斋戒是伊斯兰教五功之一。

其中念功是心的功课,礼是身的功课;斋是性的功课;课是财的功课;朝是命的功课。心功没有时间、地点之分;身功每日五次;性功每年一次;而命功、财功要具备一定条件才能胜任,那么,作为一个穆斯林,一年一次作性灵上的训练和功修,是表明自己对真主的命令,心悦诚服、拳拳服膺,因而斋戒是心灵纯洁、信仰忠贞的生动表现,否则,哪怕他口头上信主爱圣的言谈如何动听,而实际上不礼拜、不斋戒,只能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内"没有真实内容的一具躯壳。对主圣的命令、禁戒不敬畏,不奉行的人,难道对人的交往能存真心实意,可以信赖吗?所以能按教律要求坚持斋戒的人,是真信士伊玛尼(信仰)的流露,是穆斯林大众可以信任他的依据和保证。

【(英)艾罕默德哈施密马恩信译】

原载《到伊斯兰教的法律中去寻找永恒的幸福吧!》

开发 midade.com

丝绸之路文明对话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