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道德

施舍
施舍

凡穆斯林均应施舍。如果无物可施,就应当积极地用自己的双手去辛勤劳作,这样既有益于自己,亦可用所得施舍。如果无业可就,不能劳作,尽力去帮助向你求助的人,也是施舍;如果连这也做不到的话,命人行好止人作恶也是你的施舍。因此,施舍要根据自己的能力。

施舍的最佳时机。

高贵的施舍应选择在你畏贫求富、迷恋钱财和身体健康时。因为,当你在生命垂危时才想起施舍,你的财物已经不属于你了,先弃你而去了。

施舍的方式。

公开和秘密两种。而暗地里施舍是更好的:左手不知右手所施何物者,在末日,安拉会让他在自己的浓荫下乘凉,何其美哉!
施舍的报酬。会消除自己的一部分罪恶,而且将来会在安拉哪里享受报酬,没有恐惧,没有忧愁。

施舍的对象。

可以是任何人。使者曾说过,把施济物给了盗贼,但愿他从此洗手不干。把施济物给了淫妇,但愿她从此停止卖淫。把施济物给了富人,但愿他能够醒悟,从安拉恩赐给他的财物中抽出些许施散于穷人。关键是要一颗善良的心,一个善良的举意。

施舍就是一颗善良的心。善良,是人性大美的体现。"善不可失,恶不可长",需用我们一生向善而不趋恶的努力,博大而温暖的爱心去践行,去诠释。真正善良的心灵,是藏在云间的雨露,是伏在林间的清风,默默地把清爽与润泽送给人们之后,便转身逝去,不留下一丝印痕。

施舍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当你幸福的时候,留些幸福给你身边和周围的人;当你快乐时,分些快乐给默默关注你的人;当你成功时,让些激励给正在苦苦跋涉的人。这都是施舍。""永远比""愉快。自己的"财富"并不会因为施舍而减少,反而会因为施舍而增值。
施舍其实就是奉献精神。当你心中有了一颗爱的种子,用虔诚的信仰之水去浇灌后,它就会发芽、开花,开遍全世界!

众信士之母 -赫蒂彻
众信士之母 -赫蒂彻

三位女圣门弟子之

圣妻赫蒂彻

亲爱的穆斯林同胞们:

穆圣(祈主福安)说:"我的同伴们犹如繁星一般,无论跟随哪一个,你们都会得正道。"穆圣(祈主福安)二十三年的传教生涯中,十几万圣门弟子全力以赴地支持着他,为传播伊斯兰赴汤蹈火。穆圣(祈主福安)的宣教事业之所以取得空前绝后的辉煌,与圣门弟子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我们打算讲述二十位圣门弟子的生平以及他们为主道奋斗的历程,此前我们已经讲述了十七位圣门弟子,他们是"以乐园被报喜的十大圣门弟子"、"四大阿卜杜拉"和"三位非阿拉伯裔圣门弟子",从今天起我们要讲述的三位圣门弟子非常特殊,且具有代表性,她们是三位女圣门弟子。大家不禁要问:圣门弟子中有女人吗?事实上,圣门弟子的定义是:穆圣(祈主福安)时代归信了伊斯兰,并且追随先知,坚持信仰,直至归真的人。这个定义并没有限定圣门弟子是男性。因此,几乎所有的圣门弟子传记,都会专门列章论述女圣门弟子。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第一个归信伊斯兰、追随穆圣(祈主福安)的人——圣妻赫蒂彻。

穆圣(祈主福安)降生前,他的父亲阿卜杜拉就归真了,当先知六岁的时候,母亲阿米娜也归真了。之后,爷爷阿卜杜蒙特里布把先知领回麦加,留在自己身边,亲自照顾着爱孙。不幸的是,两年之后,爷爷也去世了,临终之际,把先知托付给伯父艾布塔利布继续抚养。伯父家孩子众多,家庭比较清贫,先知很早就替人放羊,以赚钱减轻伯父的负担。

穆圣(祈主福安)的童年非常艰辛,不同于一般人。先知直到二十五都还未婚,但先知在那淫乱、私通泛滥的时代,仍然洁身自好。穆圣(祈主福安)曾如此表述:蒙昧时期人们的所为,我只想过两次,但每次都被安拉制止住了,以后就再也没想过。是安拉优待了我,让我承担使命。有天晚上,我对在麦加高处一起放羊的同伴儿说:"你能否替我照看羊群,好让我到麦加城,像其他年青人一样玩一晚上。"同伴说:"我会替你照看好的。"于是,我离开那儿,走到麦加的一处宅院时,听到阵阵乐器声,我问别人:"这是干什么呢?"他们说:"是某某在这儿举行婚礼。"我便坐下来听,但安拉堵塞了我的耳朵,让我睡着了,直到第二天,灼热的阳光晒醒了我。我返回后,同伴问我,我如实相告。第二天晚上,我又向他提出同样的请求,并再次回到麦加,像第一晚一样,我又睡着了。以后,没再产生过此类不良的想法。

赫蒂彻是位麦加富孀,曾经结果两次婚,她常雇人替她经商。赫蒂彻听说默罕默德为人诚实,忠于信托,于是,请先知替她去沙姆经商,随行的是赫蒂彻的一个仆人,名叫迈赛尔。先知答应后,带上钱和货物,同迈赛尔一同出发前往沙姆。途中,迈赛尔看到了先知具有的诸多美德和奇特的现象。他待人温和,慷慨大方,说话诚实,做生意童叟不欺。

穆圣(祈主福安)和迈赛尔到达了沙姆,在一座修道堂旁边的树下休息。一位年大的修道士把迈赛尔叫过来,问他:"树下是何人?"答曰:"他是我的主人,我们来这里做生意。"修道士接着说:"此人不简单,根据我们的经典记载,此时此刻,在这棵树下休息的人是先知。"

穆圣(祈主福安)返回麦加后,赫蒂彻发现这次赚的钱比以往都多,另外,迈赛尔还告诉她,经商途中发生的种种事情,以及先知所表现出的人格魅力。赫蒂彻当时就觉得,自己找到了寻觅已久的可托付之人。可是由于女人的矜持,加之自己比穆罕默德大十五岁,而且曾结过两次婚,而先知还没有结过婚,虽心生爱慕,但实在难以启齿。此前,有许多达官贵人前来求婚,都被她一概拒绝,。她把内心的感觉透露给自己的好友奈妃赛,奈妃赛找到穆圣(祈主福安),提出给先知介绍个对象,就是赫蒂彻,先知很乐意。随后,先知把情况告诉叔伯们,他们立刻找到赫蒂彻的叔叔,替侄儿向赫蒂彻求婚。不久,二人成婚。

两人相亲相爱,直到先知将近四十岁的时候,他喜欢远离尘世的喧嚣,常带上炒面和水到离麦加不远的希拉山洞,按照易卜拉欣圣人留下的宗教仪式敬拜真主。穆圣(祈主福安)满四十岁时,各种为圣的迹象开始显现。公元610年莱麦丹月二十一的晚上,穆圣(祈主福安)正在希拉山洞里,一位天使突然出现在他面前,口中念道:"你读!"先知回答:"我不会读。"先知叙述说:"于是,他抓住我,并紧紧地抱着我,勒得我几乎喘不过起来。然后他松开,说道:'你读!'我说:'我不会读。'他再次紧紧地抱着我,然后松开,说道:'你应当奉你的创造主的名义而宣读,他曾用血块创造人。你应当宣读,你的主是最尊严的,他曾教人用笔写字,他曾教人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96:15

穆圣胆战心惊地跑回家,一看到赫蒂彻,忙说:"快用被子把我蒙起来,快用被子把我蒙起来。"她赶忙把他蒙起来,穆圣心情平稳后把发生的事原原本本告诉赫蒂彻,并说自己很担心。赫蒂彻当即说道:"不必担心,安拉绝不会抛弃你。你接恤骨肉,对族人亲友都很仁慈,你扶弱济贫,款待客人,坚持正义。"说完,又带着穆圣找到她的堂兄沃尔盖本诺法利,他是蒙昧时期的一位基督教徒,当时已年迈且双目失明。穆圣把发生的事告诉他,沃尔盖听后说道:"那是传达启示的大天使吉卜利勒,你就是封印万圣的至圣。我年纪大了,当你的族人驱赶你时,但愿我能助你一臂之力。"穆圣惊问:"他们会驱赶我?"沃尔盖说:"是的,但凡宣传认主独一思想的人必会受到敌视和迫害,如果我能活到那一天,我一定大力支持你。"

赫蒂彻成为了第一个归信伊斯兰的人,这是妇女同胞的荣耀,第一个归信的人不是男人,而是女人。穆圣(祈主福安)积极宣扬伊斯兰,而赫蒂彻则全身心支持,她将自己所有的钱财费用于主道。古莱氏人决定和穆圣(祈主福安)、圣门弟子,包括由于家族关系一直支持穆圣(祈主福安)、但尚未归信的哈希姆部族,实行长达三年的经济封锁,并且将他们驱赶到山谷,规定不准古莱氏人和穆斯林交往、不说话、不做生意、不通婚。

从山谷出来不久,艾布塔利布的病越来越重,最终去世。两三个月后,信士之母赫蒂彻也复命归真,享年六十五岁。一年内,穆圣(祈主福安)接连失去两位至亲,因此,这一年被称为"悲痛年"。

穆圣(祈主福安)的七个子女都是赫蒂彻所生,三个儿子噶西姆、阿卜杜拉和泰伊布相继夭折,四个女儿分别是宰乃拜、鲁格娅、温姆库利苏姆和法图麦。直到穆圣(祈主福安)五十岁,都没有娶过其他妻室,赫蒂彻归真后,由于宣教的需要等原因迎娶了其他几位妻子。

赫蒂彻归真后,穆圣(祈主福安)一直都很牵挂她,每当先知家煮肉的时候,必定要给赫蒂彻生前的好友送点儿。穆圣(祈主福安)经常叨念自己的爱妻,甚至在其他妻室面前也常说起赫蒂彻。这引起了穆圣(祈主福安)另一位妻子阿伊莎的妒忌,她说:"她不过是个老太婆,真主已给你比她更好的妻子。"先知勃然大怒,说:"不!真主没有给我比她更好的妻子。当人们否认我的时候,她承认我;当人们都说我在撒谎时,她相信我;当人们剥夺我的一切时,她倾囊相助我;真主慈悯她为我生了孩子,其他妻室都没生过。"

赫蒂彻用自身、用钱财、用生命全力以赴的支持着穆圣(祈主福安),假设没有赫蒂彻的支持,穆圣(祈主福安)的宣教事业从塞拜布的角度来说,没办法完成。

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男人的后面,肯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穆圣(祈主福安)是最成功的男人,但离不开赫蒂彻——这个伟大的女人。祈主饶恕她,擢升她在乐园中的品级。

忏悔及其必要性
忏悔及其必要性

忏悔及其必要性

亲爱的读者们!

请大家以真主的名义告诉我!

这个世界上有清白无罪的人吗?

人类中有不犯错的人吗?

我相信:诚实的回答必然是:“没有",绝对没有!这样的人永远不会存在。据艾奈斯(愿主喜悦之)传述,先知(愿主福安之)说:“阿丹的子孙都要犯错,最优秀者是忏悔的人。"据传,哈桑曾说:“当真主接受了阿丹的忏悔时,众天使向阿丹祝贺。

哲布依莱和米卡依莱说:阿丹啊,真主饶恕了你,你不感到高兴吗?阿丹说:哲布依莱啊!如果忏悔之后还要审问,那我该怎么办呢?于是,真主晓谕:阿丹啊,你给你的后代留下了辛苦和劳累,也给他们留下了忏悔。他们中谁向我祈祷,我就会像应答你那样应答他,谁向我求饶,我绝不会对他苛刻。阿丹啊,因为我是临近的,有求必应的主。我将把忏悔者高高兴兴的从坟墓中召唤出来,他们的祈祷是被应答的。格塔德说:“《古兰经》为你们指出了病症和药物。你们的病就是罪恶,你们的药就是忏悔。"所有人都要犯罪,罪是我们的禀赋,也是我们的病症,这种病只有用忏悔才能治疗。那么,我们必须忏悔,必须经常悔罪,用忏悔去面对因人性的弱点而产生的罪恶,去涤除“诱人作恶"的本性所产生的罪恶。

忏悔的定义忏悔的字面意思是:回归。与它近义的词字面意思都是回归。忏悔的术语意思是:放弃罪恶。向真主忏悔的意思是放弃罪恶,顺从真主。从字面意思来说,“讨白"一词既可用于真主,也可用于人。至于术语意思则只能用于人。

用于真主指饶恕和原谅。真主说:“谁在不义之后悔罪自新,真主必赦宥谁。真主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筵席章39节)用于人指的是:以最好的方式放弃罪恶,它是最高层次的求恕。

求恕有三种:当事人说:我没有做。或说我是为了这样才做的,或说我做错了,我已经改了,下次不会再做了。忏悔一词在《古兰经》和圣训中出现的很多,其含义不外乎以上两个方面。忏悔当及时忏悔意味着戒除罪恶,永不再犯。

在犯罪之后,应该立即忏悔,不能推迟和拖延。《古兰经》,圣训及公议中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必须立即忏悔。清高伟大的真主说:“信士们啊!你们应全体向真主悔罪,以便你们成功。"(光明章31节)如伊玛目古尔托比所说:“这节经文的意思是,你们当向真主忏悔,你们在履行对真主的义务时,难免出现失误和不足,故你们时时刻刻都不能放弃忏悔。"

清高伟大的真主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向真主诚意悔罪,你们的主或许免除你们的罪恶,并且使你们入下临诸河的乐园。在那日,真主不凌辱先知,和与他一起信道的人们。他们的光明,将在他们的前面和右边奔驰,他们将说:我们的主啊!求你完成给我们的光明,求你赦宥我们。你对于万事是全能的。"(禁戒章8节)如赫退布•舍尔比尼说:“真主命令他们忏悔,忏悔在任何情况和任何时间都是个人主命。"先知以必须立即执行的命令口吻说:“人们啊,你们当向真主忏悔,我每天向真主忏悔一百次。"

鲁格曼对自己的儿子说:“孩子啊,不要推迟忏悔,死亡会突然来临。"忏悔之门是敞开的真主在《古兰经》中承诺接受忏悔。“他准许他的众仆悔过。"(协商章25节)真主以下面的经文敞开了希望之门。“你说:我的过份自害的众仆呀!你们对真主的恩惠不要绝望,真主必定赦宥一切罪过,他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队伍章53节)

我认为,这个承诺是永久的,希望之门是永远不会关闭,所以,忏悔之门是敞开的。是的,对于所有罪恶,忏悔之门都是敞开的。第一,对于以物配主的罪恶。部分学者主张,所有犯罪者,审判权由真主掌握,要么惩罚,要么饶恕。除非是以物配主和否认真主。这种人如果至死坚持,必定进入火狱。清高伟大的真主说:“真主必不赦宥以物配主的罪恶,他为自己所意欲的人赦宥比这差一等的罪过,谁以物配主,谁已深陷迷误了。"(妇女章116节)

至于在死亡之前悔过自新的人,真主会接受他的忏悔,饶恕他的罪恶。真主说:“悔罪信道,并且力行善功,永循正道者,我对于他,确是至赦的。"(塔哈章82节)真主描述“至仁主的仆人"时说:“他们只祈祷真主,不祈祷别的神灵;他们不违背真主的禁令而杀人,除非由于偿命;他们也不通奸。谁犯此类(罪恶),谁遭惩罚;复活日要受加倍的刑罚,而受辱地永居其中。惟悔过而且信道并行善功者,真主将勾销其罪行,而录取其善功。真主是至赦的,是至慈的。"(准则章68-70)

这是关于以物配主的罪行,祈求真主保护我们。第二,除以物配主之外的罪恶。对于一切罪恶,无论大小多少,忏悔之门是敞开的。先知说:以前有一个以色列人,杀了九十九个人,之后他四处询问。他遇到了一个修士,就问他,我有忏悔的机会吗?修士回答说:没有。于是,他就杀了修士。他又四处询问,遇到了一位学者,就问他,我有忏悔的机会吗?学者回答说:有。你去某个村庄,那里有一些崇拜真主的人,你和他们一起崇拜真主,不要返回你的家乡,那是一个罪恶之地。这个人就出发了,路途中突然死亡,死时胸口朝向将要去的地方。

仁慈的天使与惩罚的天使发生了争执,真主启示大地使他离善之地近了一些,离罪恶之地远了一些,然后说:你们量一下两边的距离吧。两位天使量后发现他离善之地更近,于是他得到了饶恕。据艾布•胡莱勒传述,先知说:“假如你们犯罪,甚至犯下了滔天的罪行,然后你们忏悔,真主一定会饶恕你们。"

据传,有人问阿卜杜拉•本•麦斯欧德,他犯了一件痛苦的罪恶,有忏悔的机会吗?伊本•麦斯欧德回避了他。后来见他在流泪,就对他说:“天堂有八道门,这八道门会开启也会关闭,除了忏悔之门,它由一位天使管理,永不关闭。你努力工作吧,不要绝望。"

据传,在以色列人中有一位青年,他崇拜真主二十年,然后违抗真主二十年。后来,他照了一下镜子,发现自己须发皆白,感到担心。他说:主啊,我服从你二十年,后来又违抗你二十年,如果我再回归于你,你接受我吗?他听到一个声音说:你喜欢我,我也喜欢你,你放弃我,我也放弃你,你违抗我,我宽限你,如果你回归我,我会接受你。在古都斯圣训中,真主说:“阿丹的子孙犯罪,然后向我求饶,我会饶恕他,然后他又犯罪,又向我求饶,我还会饶恕他。他因为害怕我而放弃罪恶,对我的饶恕不绝望。众天使啊,我向你们作证,我已经饶恕了他。"

来源:伊斯兰讯息网

伊斯兰禁止伤害非穆斯林
伊斯兰禁止伤害非穆斯林

穆斯林与非穆斯林杂居早在先知穆圣时代就是社会现实﹐以后随着伊斯兰的广泛传播﹐既有生活在非穆斯林国家的穆斯林少数民族﹐也有生活在穆斯林国家的非穆斯林少数民族﹐因此﹐对待非穆斯林民众的文化﹑信仰和习惯﹐不是什么现代新事务﹐伊斯兰早有固定的政策和制度。这些政策和制度﹐先知穆圣时代就有先例﹐后来的穆斯林贤哲和政权领袖都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因为他们的依据是《古兰经》和圣训﹐形成固定了伊斯兰法制﹐禁止毁坏任何宗教的崇拜场所。

根据当代伊斯兰法学家尤素夫盖拉达维博士的权威著作《在伊斯兰社会中的非穆斯林地位》(Ghayr Al-Muslimeen fil Mujtama Al-Islami)﹐伊斯兰政权对待非穆斯林和平居民有确定的法律保护制度﹐对他们表示宽容﹑仁慈和公正﹐禁止对他们任何形式的伤害。真主在《古兰经》中说﹕(未曾为你们的宗教而对你们作战﹐也未曾把你们从你们的故乡驱逐出境者﹐真主并不禁止你们怜悯他们﹐公平待遇他们。 真主确是喜爱公平者的。他只禁止你们结交曾为你们的宗教而对你们作战﹐曾把你们从故乡驱逐出境﹐曾协助别人驱逐你们的人。 谁与他们结交﹐谁是不义者。)(60﹕8-9) 与穆斯林相处的非穆斯林﹐不是明显的敌人﹐就是朋友﹐有责任对他们实行力所能及的仁慈和帮助﹐保护他们的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

伊斯兰是真主对全人类的怜悯和仁慈﹐不限于穆斯林﹐不因某些人信仰不同而剥夺他们应得的生存权利和行动自由。 在一个政权之下﹐凡是穆斯林所能享有的权利﹐非穆斯林不能例外﹐这就是真主允诺的公平﹐包括他们的宗教信仰和崇拜场所。 当年在麦地那﹐先知穆圣曾经同信仰基督教的纳吉兰人(Najran)有过协议﹕"纳吉兰人和他们居住区内的邻舍﹐都是生活在万能真主和真主使者保护下的居民。 他们的财产﹑宗教和教堂﹐不论多寡或大小﹐都受到真主使者的保护。"(根据阿布尤素夫著《Al-Kharaj》) 先知穆圣许可教堂在穆斯林礼拜前后敲钟﹐"许可他们在白天和夜间敲钟﹐只是在穆斯林礼拜时间除外。 许可他们在节日举行背负十字架行走的礼仪。"

伊斯兰保护多种信仰﹐以信仰自由选择为第一保证﹐并且希望不同信仰的人共同生活在一个社会中。 真主在《古兰经》中启示保护所有信仰者的祈祷场所﹐真主说﹕(要不是真主以世人互相抵抗﹐那么许多修道院﹑礼拜堂﹑犹太会堂﹐清真寺 ---- 其中常有人记念真主之名的建筑物 ---- 必定被人破坏了)。(22﹕40) 先知穆圣归真后的第一任哈里法艾布伯克尔指示为捍卫伊斯兰出征的将士们说﹕"(你们所到之处)不许砍伐和烧毁椰枣树﹐不许杀害动物和破坏树林﹐不许伤害儿童﹑妇女和老人。 如果你们看到人们逃进祈祷场所去避难﹐保护他们在那里和平祈祷。"

伊斯兰政权对待非穆斯林的宗教信仰﹐保护他们的自愿选择﹐不许可以任何方式诱使或强迫他们改变信仰接受伊斯兰。这是根据真主在《古兰经》中的明确启示﹕(对于宗教﹐绝无强迫﹔因为正邪确已分明了。谁不信恶魔而信真主﹐谁确已把握住坚实的把柄。 真主是全聪的﹐是全知的。)(2﹕256) 历代的穆斯林领袖和学者都以此为执政纲领﹐真主的信仰自由启示非常明确﹐是真主的命令﹐不容曲解或误解﹐没有任何借口或理由不执行或变化花样。 既然保证非穆斯林居民的信仰完全自由﹐就应当允许他们有自己的信仰方式和崇拜场所﹐他们的信仰受到尊重﹐体现在对他们的信仰场所的认真保护﹐而不是虚伪地对待真主的启示和命令。

穆斯林从罗马人的占领下解放了多民族共存的历史名城耶路撒冷﹐当时的名称是"伊利亚"(Iliya)﹐哈里法欧麦尔对那里的民众发布的公告说﹕"真主的奴仆﹑信士的领袖欧麦尔保护伊利亚城内的所有居民﹐保护全体居民的生命﹑财产﹑教堂和十字架。 禁止对他们的教堂有任何占据﹑拆毁或损坏的行动﹐也禁止对教堂的任何附属物,如十字架等有任何破坏。 教堂里的信徒永远不被强迫改变信仰﹐也永远不受压迫﹐也不许可伊利亚城内的犹太人进驻教堂。" (根据《At-Tabari﹐Tarikh》卷三﹐P﹒609)

对非穆斯林的自由﹐不局限于宗教礼仪﹐而且也准许他们保持地方的风俗习惯﹐尊重他们的信仰和习惯是对不同文明的宽容﹐伊斯兰政权教育穆斯林必须树立同非穆斯林和平共处的道德行为。在一个穆斯林国家﹐非穆斯林的信仰活动和地方风俗照常﹐如佛教徒在节日里高抬菩萨游行。穆斯林历史学家特里顿(Tritton)说﹕"穆斯林历代统治者对非伊斯兰信徒的宽容﹐令人钦佩。 例如在伊斯兰的城市中﹐许可基督教教堂正常举行礼拜仪式﹐政府中容纳非穆斯林的官职﹐如基督教徒和犹太人。有许多非穆斯林商人成为富翁﹐政府保证他们的合法收入和财产安全。"(根据《Khartubali》 by Hssan Ali﹐P﹒256)

根据《古兰经》和圣训的原则精神﹐以及前几代哈里法依据先知穆圣的行政范例﹐对生活在伊斯兰政权下的非穆斯林民众实行信仰自由政策﹐伊斯兰文明历史形成过程中所演绎的伊斯兰法学也对信仰自由和保护其它宗教崇拜场所﹐有一致的法学律例。四大法学家都这个原则基本一致同意﹐哈乃菲﹑马立克﹑沙斐仪和罕伯勒这些法学大师都留下了明确的论述﹐伊斯兰世界不存在一个许可伤害非穆斯林居民的教派。他们确认在伊斯兰领土之内生活的非穆斯林﹐都是穆斯林的邻舍和同等居民﹐受到同穆斯林一样的保护﹐穆斯林必须以真主﹑使者和宗教的名义保护他们的平等﹑安全和基本生活需要﹐甚至不许可对非穆斯林有不尊敬的言词。在这些居民受到敌人攻击时﹐穆斯林有责任派遣军队保护他们﹐如果穆斯林让他们受到敌人任意欺凌﹐就是忽视真主的法令。著名的哈乃菲学派大学者卡迈尔胡曼姆(Al-Kamal ibn Al-Humm)在他的著作中说﹕"哈乃菲学派的法制规定﹐禁止任何穆斯林破坏寺庙﹑教堂和祈祷场所。"

在伊斯兰的所有经典和法典中﹐或在任何一个伊斯兰政权的宪法中﹐从来没有过毁坏寺庙或强制非穆斯林入教的规定。从最早的麦地那穆斯林公社一直到公元1924年最后一位奥斯曼哈里法被迫宣布退位﹐在伊斯兰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伊斯兰政权宣布禁止其它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制和措施。信仰自由和互相尊重是伊斯兰自古以来的一贯政策﹐从先知穆圣时代开始﹐历代王朝和历朝官员必须遵照执行。从理论到实践﹐历史证明凡是穆斯林有能力控制局面的地方﹐绝对不会发生毁坏其它宗教场所的不幸事件﹐因为伊斯兰对待非穆斯林的开明政策﹐充满了真主的仁爱恩德和人道主义精神。

今日世界上﹐许多地方发生文明冲突﹐长期忍受西方殖民主义压迫的穆斯林地区﹐许多地方处于无政府状态﹐出现某些野蛮行为﹐他们破坏寺庙和教堂﹐粗暴对待非穆斯林民众。根据当代著名法学大师盖尔达维博士的意见﹐我们应当划清一条界限﹕一边是明确无误的伊斯兰保护非穆斯林居民的原则﹐另一方面在穆斯林人群之中有少数思想极端狭隘的无知民众。那些违背伊斯兰基本人道精神和野蛮破坏其它宗教祈祷场所的人﹐是穆斯林的内部敌人﹐他们对伊斯兰文明的破坏性超过伊斯兰的正面敌人。

追查任何一个地方发生冲突的地方﹐寺庙或教堂遭到袭击和被焚烧﹐冲突的原因不是宗教﹐而是涉及许多其它原因﹐例如经济﹑政治或历史仇恨。当伊斯兰的敌人利用宗教发动军事入侵或经济掠夺的时候﹐散布宗教仇恨﹐煽动民族矛盾﹐激发当代人民的激愤﹐反抗的形式脱离伊斯兰法制常规行为。盖尔达维博士告诫人们要划清界限﹐目的是﹐莫将政治与社会问题与宗教精神混为一谈。当今世界上有许多不幸的事件﹐既有以宗教为幌子﹐披着宗教外衣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也有人把正义的抗战归于伊斯兰"好战"与"恐怖"﹐而对根本原因和真相却金蝉脱壳﹐转移视线。

开发 midade.com

丝绸之路文明对话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