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教者的特点

穆斯林为什么不吃猪肉
穆斯林为什么不吃猪肉

穆斯林为什么不吃猪肉

提到穆斯林,很多人都知道的就是他们不吃猪肉,至于穆斯林为什么不吃猪肉,却不是很多人所了解的。要想彻底的明白这个问题,就要知道一个概念,那就是界限感,这是时下很流行的一个词语,凡事要有界限,要有规矩,这是人人都信奉的原则,俗话说,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那么在穆斯林看来,凡事都有"为"和"不为",凡事都有"界限",生活中大到对造物主的崇拜认识,小到吃喝拉撒,都是有规矩,有界限,有原则。不吃猪肉,就是穆斯林在饮食方面的一个界限,一个规则,伟大安拉在古兰经中说 :"他(指安拉)只禁止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安拉之名而宰的动物。"(二章∶一七三节)。

这段经文,就是这个界限的来源,安拉告诉我们不能吃猪肉,这是一种界限,一种考验,一个人信仰伊斯兰,就要付诸于实践,怎么表明你信仰了?那就是是否按照造物主的指导生活,造物主对饮食方面的指导就是,不能吃猪肉,自死物,血液,这是穆斯林不吃猪肉的根源,那就是接受安拉的指导,接受安拉指导的规定。

人们在世间一定要遵守一定的界限,没有人是没有界限的,有人吃猪肉,吃很多东西,那么吃"婴儿汤"肯定就难以接受了,这是人为自己制定的规则,但是穆斯林看来,人是安拉创造的,应该遵循安拉制定的最符合人性的规则,很多时候安拉制定的规则里面是富含智慧的,尽管这种智慧每个时代的人能够认识到,感受到的程度大不相同。

很多人往往将不吃猪肉解释为猪肉很脏,的确猪肉 猪是牲畜中最不爱清洁的东西,不像牛羊样选择食物,因此,一般的猪,常害各种疾病,故猪肉是益少害多的。古代的中国医学家一致承认猪肉是许多疾病的根源,但他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现代的医学家,借显微镜等科学仪器的帮助,进一步证明了猪肉中的寄生虫是许多疾病的根源。伊斯兰教禁止吃猪肉,有着清洁卫生含义,因为伊斯兰立法的一个前提是维护人类的利益,安拉禁止的事项当然是对人类有益的,是为了人类的利益而去禁止,比如禁止饮酒、赌博都是如此。但这绝不是安拉这项命令的全部奥义所在。

或许有人质疑,为什么我们祖祖辈辈吃猪肉还那么长寿?高温消毒后的猪肉不就可以吃了吗?之所以有这样的质疑,是因为没有深层的理解这一原则背后的含义,那就是人活着要有界限,要有规则,世界有很多规则,没有人可以逃离规则而生存,那么我们在世间生活,不能离开人类制定的规则,那么造物主制定的规则是更需要遵循的,当然这个的前提就是我们认识到造物主的存在,创造我们的造物主,最了解人类,也制定了最符合人类的规则。宇宙不是徒然的存在,而是来自于造物主的创造,创造物主创造了万物,人类也来自于造物主的创造,同时造物主给了我们生活的指导,其中的指导之一就是不吃猪肉。所以穆斯林不吃猪肉。

怎样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宣教员
怎样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宣教员

做一名合格阿訇的条


阿訇是给穆斯林教导知识的老师,是带领穆斯林大众履行宗教功课的导师,是在道德操守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的表率(伊玛目),是发展、传播伊斯兰教的中流砥柱。《古兰经》用以很多的篇幅论述了知识、学者的尊贵。真主启示:在今世是盲人者,在后世仍是盲人,而且更加迷误。"1772)又说:说有知识的人和无知识的人相等吗?唯有理智的人才能觉悟。"399只有真主和学问精通的人,才知道经义的究竟。"37真主的仆人中,只有学者敬畏他。"3528)穆圣也说:识是伊斯兰教的生命,是信仰的支柱;谁教授一门知识,真主就给谁以充足之酬赏,谁学习知识,并加以实践,真主将教授尚未知之的更多知识。"因此,一个合格的阿訇应该具有下列条件——德才兼备,学识渊博;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积极宣教,尽职尽责。



一个品学兼优、知识渊博的老师,可以培养造就出大批才华出众、品端学优、引人于正道的优秀学者、经师。而一个言行不一、操守不正的表率却可以导致无数人误入歧途、迷失正道。正如穆圣说:为我的教生最担忧的,莫过于误导他们的那些教长。有许多人,必因自己的私欲,而无知的使人迷误。"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阿訇的素质、知识、言行如何,伊玛目表率作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教门的盛衰,民风的优劣。自从明朝末年,陕西咸阳渭城人胡登洲(1522——1597)在自己家中设帐讲学,广招弟子培养经师,由于他以身作则,品学兼优、知识渊博,培养出了一大批伊斯兰教的栋梁之才,他们为人师表,严于律己,代代相传,使伊斯兰教一千多年至今在华夏大地至今不衰。因此,我认为当一个好阿訇,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要德才兼备,学识渊博。一个合格的阿訇,"是首要条件。所",就是要在教门上虔诚,信仰坚定,思想纯洁,品德高尚,行为端正。如果乜贴不正,行为不轨,道德败坏,则学问越多对教门的危害就越大。有人问穆圣,最坏的人是谁?穆圣答复说:坏学者。"



识渊博也是当好一个阿訇的基本条件。伊斯兰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凭经立教。可以说,没有知识就没有伊斯兰。伟大的真主降示给穆圣的第一节古兰经文就是命人读书写字,勤奋学习,刻苦钻研。



二、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穆斯林群众对阿訇不但听其言,更重要的是观其行。所以,阿訇必须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应当做到。否则,只会成为提着灯笼照别人"的瞎子,灯对他无益。真主说:信士们啊!你们为什么说你们所不做的事呢?你们说你们所不做的,这在真主看来,是很可恨的。"6123)又说:们是读经的人,怎么劝人为善,而忘却自身呢?难道你们不了解吗?"244



三、积极宣教,尽职尽责。阿訇必须自始至终明确自己所肩负的职责,积极努力的宣传伊斯兰真理,使《古兰》和圣训的精神深入人心。而不能在其位不谋其政",身为阿訇却干的不是阿訇的事情,即所谓谋正业"。或畏惧权威不敢说真理,不敢说真话。真主说:使者啊!你当传达你的主所降示你的全部经典。如果你不这样做,那末,你就是没有传达他的使命。真主将保佑你免遭众人的伤害。真主必定不引导不信道的民众。"567

什叶派
什叶派

什叶派

المذهب الشيعة


"什叶",阿拉伯语音译,意为"党人" 、"派别"。又译作"十叶派"。是伊斯兰教中除逊尼派外人数最多的一个教派。该派以拥护穆罕默德的堂弟、女婿阿里及其后裔担任穆斯林领袖伊玛目为其主要特征,故又称作阿里派。与逊尼派相对。

该派只承认哈希姆家族的阿里及其后裔为合法继承人,并神化阿里与其后代为"伊玛目",认为他们是"超人"、"受安拉保护,永不犯错误"的圣人,甚至高于穆罕默德。且认为末代伊玛目已隐遁,将以救世主(马赫迪)身份再现。后因内部主张分歧,又相继分化出凯萨尼派、栽德派、伊斯玛仪派、十二伊玛目派等派别和许多支系。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0-15%的穆斯林属于这个教派,全世界什叶派穆斯林约有800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印度、土耳其、阿富汗、黎巴嫩、沙特阿拉伯、也门、巴林等地区。

历史由来

"什叶派"音译自阿拉伯语,"什叶"有党羽、追随者之意。公元632年,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去世后,穆斯林围绕继承人问题出现分歧,逊尼派认为应公开推举哈里发,什叶派则认为应由先知的女婿阿里及其后裔继承。因此,"什叶派"又称"阿里的宗派"。目前,什叶派约占整个穆斯林人口的10-15%(逊尼派穆斯林占85%),是伊斯兰教中最大的少数派。

632年,伊斯兰教的创始人先知穆罕默德逝世的时候,伊斯兰教的传播范围包括大部分阿拉伯半岛。当时穆斯林中有两大势力:一方是注重传统的北方两河流域阿拉伯部落长老和波斯商人,另一方是着重穆罕默德本人宗教遗产的南部信众。其中后者认为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阿里对伊斯兰教贡献重大,应继承政教合一的领袖哈里发位。

在穆斯林社团的早期政治斗争中,迁士集团赢得胜利,其代表人物阿布伯克尔(又译阿布巴克或巴克尔)出任第一任哈里发。其后奥马尔(又译欧麦尔)、奥斯曼先后成为第二、第三任哈里发。在第三任哈里发遇刺身亡之后,阿里被推举为第四任哈里发。这导致伊斯兰内部的分化加剧以至内战。支持阿里担任哈里发的穆斯林被称为阿里党人,反对阿里担任哈里发并主张为奥斯曼报仇的穆斯林被称为奥斯曼党人。两派之间的战争是伊斯兰的第一次内战,从656年一直持续到661年。661年阿里被政敌刺死。

阿里死后其子哈桑当选哈里发,但被迫让位给政敌穆阿威叶。穆阿威叶创立倭马亚王朝(又译伍麦叶王朝,《唐书》中称之为白衣大食)。680年穆阿威叶去世,他的儿子叶齐德继任哈里发。阿里的另一个儿子侯赛因(又译胡赛因)拒绝向叶齐德效忠,起兵反抗,在伊拉克的卡尔巴拉城被伍麦叶王朝的军队所杀,起身失败后,渐由政治集团演变成宗教派别。

683年,分散在各地之信徒再次起事,以阿里第三子穆罕默德本哈乃菲亚的名义,由穆赫塔尔领导起事,他们认为在库法的什叶派教徒未尽全力出军,致令侯赛因战死,故击渍库法之什叶派教徒,未几,穆赫塔尔亦战死,起义失败,其追随者形成凯桑派。约700年,穆罕默德本哈乃菲亚逝世,派内关于马赫迪再世及太平盛世的思想崛起。

传系上,主张伊玛目位在侯赛因之后应由他的嫡传后裔继承并由前任伊玛目指定方为合法,因此否认穆罕默德本哈乃菲亚的继承权。第六任伊玛目

认为只有穆罕默德的家属后代阿里、哈桑、侯赛因等人有权任哈里发的信众被称为"阿里什叶"("什叶"在阿拉伯语中是"追随、党派"的意思),即后来的什叶派。他们认为其他的哈里发都是篡权者。而认为所有哈里发都是合法的多数的"正统派"即成为"逊尼派",以《古兰经》和六大《圣训集》为根据。

十至十二世纪,什叶派曾在北非建立法蒂玛王朝。十六世纪被伊朗定为国教,并沿袭至今。

由于什叶派在人数上占少数,阿里、侯赛因皆遇害而亡,而且在历史上什叶派长期受到迫害,所以什叶派有强烈的受难心理和凝聚力。

主要派系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什叶派衍生出许多支派,主要有三大分支:

第一,十二伊玛目派,什叶派中的主流派和温和派,尊奉阿里及其直系后裔中的十二人为伊玛目。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和波斯湾其他地区(包括沙特东部),其余则分布在阿塞拜疆、阿富汗、黎巴嫩、叙利亚、印度次大陆等地。主要分支有乌苏尔派、阿赫巴尔派、谢赫—巴布派(埃提尔派);

第二,伊斯玛仪派(也称七伊玛目派),什叶派中的极端派。主要分布在埃及、叙利亚、伊朗、印度、中亚、东非等地。主要分支有卡尔马特派、法蒂玛派、阿萨辛派、阿拉维派、阿里—伊拉希派;

第三,宰德派(也称五伊玛目派),什叶派中的温和派。主要分布在也门和伊朗两国。主要分支有也门宰德派、伊朗宰德派(被称为努克塔维派)。此外,现已成为世界性宗教的巴哈依教也出自什叶派。

什叶派信奉的伊玛目教义。伊玛目在阿拉伯语中原义是祈祷主持的意思。逊尼派中该词还是如此。在什叶派中,伊玛目代表人和真主之间的中介,有特别神圣的意义。《古兰经》中的隐义,只有通过伊玛目的秘传,信众才能知其奥意。

按什叶派教义,伊玛目只能来自穆罕默德的家属后代。阿里、哈桑、侯赛因是全体什叶派共同信奉的最早三位伊玛目,之后有多少伊玛目各支派有不同意见。

当代什叶派内部分为十二伊玛目派、五伊玛目派、七伊玛目派、阿拉维教派等分支。其中十二伊玛目派认定从阿里开始,总共有过十二位伊玛目,前十一名逝世后,第十二名伊玛目隐遁,将在世界末日之前重现。而七伊玛目派以阿里的第六代后裔伊斯玛仪为宗,受新柏拉图主义影响,建立了复杂的宗教哲学体系。

以上每一宗派之下还分成多个分支。

基本教义

1、除信安拉、《古兰经》和先知穆罕默德这些伊斯兰教的共同信条外,信仰伊玛目是什叶派的基本特点,并被定为信条之一。认为伊玛目是继穆罕默德之后穆斯林世界的领袖,伊玛目的权力应属阿里及其后裔。但在伊玛目的神性大小和数目多寡等问题上,内部的见解不一。栽德派认为伊玛目是安拉确定的,经穆斯林大众选举而产生的有学问、有德行、有自卫能力的成年男子。十二伊玛目派认为从阿里开始至马赫迪而终的十二代伊玛目均是依安拉的意志,通过先知穆罕默德或前一任伊玛目相延而指定的阿里和法蒂玛的后裔,不论是成年人还是孩童均可担任;伊玛目还拥有一切"表学"和"内学"知识,具有免罪性,能显示奇迹,是安拉和世人的中介。伊斯玛仪派则主张,伊玛目是自安拉而流出的神质,在人类发展的七个历史时期中,开创每个新时期的先知都有依次相替的七个伊玛目相随,阐扬先知所带来人间的天启。而最后一个伊玛目又上升为下一个时期的先知。在伊斯玛仪派的一些支系中,还有伊玛目即安拉化身的主张。

2、隐遁伊玛目和马赫迪思想。伊本哈乃菲叶于700年逝世后,凯萨尼派提出他并没有死,而是隐遁于麦地那以东的一座山中,在将来某个时候将以马赫迪──救世主的身份重现人间。尽管什叶派各支派对谁是隐遁伊玛目和将来的救世主意见不同,但他们一致认为安拉不会让人间一刻没有精神领袖──伊玛目。所以,最后的一位伊玛目没有死,只是隐藏在人所不知的地方,将有一天重现人间,铲除暴政与邪恶,使人间充满正义。他们还认为在伊玛目隐遁期间,要有经过专门培养的教法学家,根据经、训原则和伊玛目的教训,管理穆斯林的政教事宜。

3、内学和流溢说。伊斯玛仪派发展了内学思想,认为天启的经典除了字面的表义外,还有常人不知、只有伊玛目知道的隐义,只有通过伊玛目的秘传,信徒才能得悉其奥秘,进入宗教的更高境界,故该派也常被称为内学派。在他们看来,《古兰经》和圣训的表面意义不是最重要的,因而有一些支派曾因此一度废除伊斯兰教法,不履行五功,不要清真寺等。伊斯玛仪派还创立了一种受新柏拉图主义影响的宇宙流溢说。认为安拉的表现形式是被称为宇宙理性的知识,由这种宇宙理性流溢出宇宙万物。这种流溢说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该派各支系的学说中。

4、崇拜伊玛目陵墓。由于什叶派信仰并尊崇伊玛目,而且有几位伊玛目是被政敌杀害或暗害的,因此认为这些伊玛目既是超凡的领袖,又是以身殉道的先烈,从而十分敬重他们的陵墓,经常前往参谒吊祭,缅怀他们的功绩,或哀悼他们的殉难,并为自己求取福泽。

5、塔基亚原则。什叶派在长期受压制的情况下,为了保存自己而采取的一种自我掩护手段,即允许该派穆斯林在遇到难以抗拒的压力时,可以隐瞒自己的信仰,而且应在外表上承认流行的宗教,以免遭受迫害而作无谓的牺牲。

教法原则

在法学原理方面,什叶派各分支均承认《古兰经》、圣训为立法原则,一般不承认"公议",他们认为众人的公议不一定正确,而伊玛目的判断才是最可靠的立法依据。他们认为,创制教法的大门一直敞开,没有关闭,在伊玛目隐遁期间由具有创制教法条件的法学权威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法例演绎,每个什叶派穆斯林都必须随从一位在世的教法学权威。在具体法例方面,该派主张农产品的天课税率不是十分之一,应是五分之一。准许实行临时婚姻制,即根据男女双方协议确定婚姻期限,届满后自行解除。什叶派一般的教法学思想与逊尼派较为相近,各支派中最接近逊尼派的是栽德派,他们不否认前三任哈里发的合法性,不相信隐遁伊玛目,不承认临时婚姻制和塔基亚。

与逊尼派相比,什叶派教义主要有以下独特之处:(1)继承权上的正统主义和马赫迪(救世主)观念。认为阿里及其后代为合法的哈里发;阿里及其后代为政教合一的首领伊玛目,他们从不犯错误;末代伊玛目已经隐遁,并将以马赫迪(救世主)身份再现,在末日来临前消灭世界上的一切非正义现象。(2)对统治者态度含糊。逊尼派一般强调秩序,尊重统治者(即使是独裁者也是如此)。而什叶派则认为,在伊玛目隐遁的情况下,没有哪位人间的君主是完全合法的,因而在理论上具备挑战当权者的可能。(3)独立的经典。什叶派有本派的圣训(四圣书),并认为《古兰经》有隐意(删去了关于阿里继位的内容)。(4)完善而严密的教阶制。什叶派有相对严密的教阶制,包括大阿亚图拉、阿亚图拉、"霍加特伊斯兰"(伊斯兰权威)、"穆巴拉赫"(信使)、穆智台希德、"塔利布"(在校宗教学生)六级,其中大阿亚图拉宗教威望最高。由此形成相对严密的组织体系。而逊尼派以清真寺为单位,各寺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信众组织性较差。(5)崇拜圣徒和圣陵。什叶派把阿里、侯赛因及其他伊玛目视为圣徒,他们的陵墓即为圣陵,什叶派信徒要经常朝拜这些圣陵。(6)独特的宗教节日。如阿舒拉节。(7)为应付逊尼派压制,允许隐瞒什叶派身份(称"他欺也")。

另外,由于历史原因,什叶派宗教情感狂热,并具有强烈的悲情主义色彩,最能显示这点的是阿舒拉节中自我鞭打表示哀悼的方式。

信仰与制度

与逊尼派的六大圣训集不同,什叶派有自己的四圣书,即什叶派自己的四大圣训集。 什叶派有不同于逊尼派的宗教学者等级制度,包括大阿亚图拉、阿亚图拉、霍贾特伊斯兰三个等级。只有极少数的什叶派宗教学者(乌莱玛)才能达到大阿亚图拉的等级,比如伊朗前最高精神领袖霍梅尼。

十二伊玛目什叶派主张伊玛目是真主指定的穆斯林社团政教领袖,有传自穆罕默德的真光,具不谬性,并坚信末代伊玛目已隐遁,终将以马赫迪身份复临人世,恢复正义。其经注学尤为强调《古兰经》的隐义,唯有伊玛目才深知其玄奥。圣训学有经伊玛目传述的圣训集四圣书及其注释。教法学以经、训和伊玛目的教法判断为立法原则,伊玛目隐遁后由权威教法学家公议,对伊玛目的判断作出解释,并以理智为补充。

圣地

除了所有穆斯林的圣地麦加和麦地那之外,什叶派穆斯林还有几个另外的圣地:

纳杰夫,位于伊拉克,阿里葬于此地。

卡尔巴拉,位于伊拉克,侯赛因殉难并埋葬于此。

马什哈德,位于伊朗,什叶派第八伊马目阿里里达埋葬于此。

分布情况

海湾地区什叶派人口最为集中,其中伊朗、伊拉克为什叶派大国。此外,中亚地区也有大量什叶派教徒,其中阿塞拜疆(61%)、巴基斯坦(25%)、阿富汗(15%)什叶派人口最多。我国新疆境内也有什叶派"七伊玛目派"教徒。由于逊尼派的压制和什叶派隐瞒信仰的"他欺也"原则,什叶派的具体人数无法准确统计或被大大低估。其实,即使是在传统逊尼派地区,也有什叶派存在。如马来西亚曾宣布什叶派为非法,证明东南亚也有什叶派分布。

什叶派伊玛目列表

十二伊玛目派

1. 阿里伊本艾比塔里卜 (600年 - 661年)
2. 哈桑伊本阿里 (625年 - 669年)
3. 侯赛因伊本阿里 (626年 - 680年)
4. 阿里伊本侯赛因 (658年 - 713年)
5. 穆罕默德巴齐尔 (676年 - 743年)
6. 贾法里阿斯—萨迪克 (703年 - 765年)
7. 穆萨卡齐姆 (745年 - 799年)
8. 阿里里达 (765年 - 818年)
9. 穆罕默德塔基 (810年 - 835年)
10. 阿里哈迪 (827年 - 868年)
11. 哈桑阿斯卡里 (846年 - 874年)
12. 穆罕默德马赫迪 (868年 - ?)(隐遁的伊玛目)

七伊玛目派
1. 阿里伊本艾比塔里卜 (600年 - 661年)
2. 哈桑伊本阿里 (625年 - 669年)
3. 侯赛因伊本阿里 (626年 - 680年)
4. 阿里伊本侯赛因 (658年 - 713年)
5. 穆罕默德巴齐尔 (676年 - 743年)
6. 贾法里阿斯—萨迪克 (703年 - 765年)
7. 易司马仪伊本贾法里 760年(隐遁的伊玛目)

魔术
魔术

信邪术者,即断外道。真主说:"众恶魔却叛道了——他们教人魔术。"(黄牛章102节)

被诅咒的恶魔教人魔术的目的是以物配主。

真主叙述(两天神)哈鲁特和马鲁特说:"他们俩在教授任何人之前,必说:'我们只是试验,故你不可叛道。'他们就从他们俩学了可以离间夫妻的魔术,但不得真主的许可,他们绝不能用魔术伤害任何人。他们学了对于自己有害而无益的东西。他们确已知道谁购取魔术,谁在后世绝无福分。"(黄牛章102节)

我们能目睹到许多误入歧途者,他们钻研魔术,仅把它看作非法,而没意识到那正是以物配主。他们所传授和运用的练丹术正是邪术,丈夫对妻子的挽结及双双为喜怒而运用的邪术咒语皆为"世尔克"(意为以物配主)和迷路。

魔法师应处死刑,因其不信主,或近似于不信道。穆圣说:"你们当远离七件毁人之物(七大罪恶)。" 接着他提到邪门妖术,罪恶及伤人之物。仆人应敬畏他的主,不应沾染两世佘本之事。

拜扎赖阿卜代传来:欧默尔在去世前一年致信我们说:"你们处死所有男女魔法师。"(《布哈里圣训集》)握海卜穆纳毕海传来:"我见到一部经中真主说:'除我外没有真主,运用魔法者不信我了,接受魔法者不信我了,占卜者与接受占卜者不信我了,信吉凶兆者与给人占吉凶者不信我了。'"

阿里传;穆圣说:"三种人不能进天堂,常饮酒者,割断骨肉者,诚信魔法者。"(《艾哈迈德圣训集》传来)

伊本迈斯欧德传;他说:"念符驱邪,护身符、妖术是'世而克'(以物配主)。"

护身符是一种椎骨,无知者把它戴在自己或子女或牲畜身上,以为可用以阻挡毒眼,这些均属蒙昧时代之愚昧,诚信它即为以物配主。

讨赖(妖术)亦是邪术的一种,认为此术可使女人爱男人,亦属以物配主,因他们认为妖术起作用,而否认全能的主。

黑塔毕大教长说:"至于以《古兰经》或真主尊名念符则是许可的,因为穆圣曾为哈桑和候赛因念符说: '我以真主完美的语言从一切恐吓的恶魔和非难之眼上护佑你们俩个。'"


求主援助,我们只全依靠他!

沧州泊头清真寺
沧州泊头清真寺

沧州泊头清真寺


泊头清真寺位于沧州市西南40公里的泊头市内。清真寺座落在大运河西堤回民集聚的泊头街南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寺因建筑规模宏伟壮观、风格独特而驰名全国。清真寺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后在建文、永乐、万历时几经修葺,特别是在崇祯年间进行了扩建,成为规模宏大的民族建筑群体。


据传,明朝末年,崇祯皇帝为修缮金銮殿,从南方伐来大批木料经运河北上,船经泊头冯家口时,李自成已率农民起义军攻下北京城。当时,泊头在朝的回族官员御史石三畏、礼部尚书余继登,遂将这批木料修建了清真寺。


该寺正门坐西向东,仿北京紫禁城午门样式。进入前院,南北各有义学堂,中间是一座高20米的两层建筑望月楼,又称"班克楼"。


穿望月楼,中院有南北配殿。拾级而上,正中便是精致美观的花殿阁,木雕字画,出檐深度大,极富明代木质建筑特色。


过殿阁门,是宽敞豁亮的花墙丹墀,两边是20间讲学堂,南讲学堂为阿文小学,北讲学堂为阿文大学及阿訇(波斯语,博学之意,即清真寺教长和为"海里凡"教经的老师)寝室。后院正中便是规模宏大的礼拜大殿。大殿前、中、后三殿合一,面积为1950平方米。大殿顶部飞檐四出,角亭对立。其后室殿部分呈方形,殿顶起六角形的亭子,顶子用方木叠落成藻井形式,使木殿更显庄严。


举目全寺,楼台殿阁,成垂一线,重重院落相套,横向配以门道、石桥,使寺院对称、协调、肃穆、大方、其独特的风格和建筑价值,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


开发 midade.com

丝绸之路文明对话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