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伊斯兰教的疑问

2伊斯兰民族是一个中正的民族
2伊斯兰民族是一个中正的民族

一切赞颂全归安拉,求安拉赐福我们的先知穆罕默德及其后裔、圣门弟子和所有追随者吉庆、平安。

穆斯林兄弟们!在功修层面,伊斯兰的中正性体现在它规定了适当的功修行为,而这些行为都是安拉为了人的利益而设置的。伊斯兰不像某些宗教,提倡不食人间烟火的出家修行和苦修主义的方式,它也不像某些宗教,把功修局限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空间,而在生活中放纵私欲和享乐。伊斯兰对 功修的规定,仍然遵循了不偏不倚的中正原则。中正原则融入到生活的每个细节当中,小到餐桌礼仪,大到参政治国,在功修中更是如此。一段著名的圣训提到,一 伙圣门弟子来到圣妻阿伊莎家里问先知的功修情况。圣妻告诉他们圣人的功修是怎样的。这些圣门弟子认为先知的功修有些少了,他们就说先知怎么能和常人比呢? 他的一切过错都被安拉饶恕了,他还这样做功修。我们更应该抓紧做功修。其中一个弟子说:我将彻夜不睡,一直礼拜。"另一个说:我将终年封斋,不开斋。"第三个说:我将终生不娶妻子。"先知(愿主福安之)得知后就招来他们:你们就是说了如此如此的话的人们吗?以安拉发誓,我是你们中最敬畏安拉的人,我礼拜我也睡觉,我封斋我也开斋,我也娶妻生子。谁违背了我的'逊乃',谁就不是我的教生。"(艾哈迈德辑录) 伊斯兰教把一切活动都纳入到功修的框架之内,不叫人轻视,也不叫人过分,所以它不是乌托邦,它是两世并重的宗教。不让穆斯林为了后世丢掉今世,也不让穆斯林为了今世而忘却后世。安拉在一段经文中引证先知(愿主福安之)的祈祷说:

رَبَّنَا آتِنَا فِي الدُّنْيَا حَسَنَةً وَفِي الْآخِرَةِ حَسَنَةً وَقِنَا عَذَابَ النَّارِ

“主啊,你赐我今世的福利和后世的福利并保护我们免遭火狱的刑罚吧!"2:201

所以穆斯林对人生的态度是两手抓,一手抓今世,一手抓后世。这就是出世与入世的 结合。穆斯林手抓今世而放眼后世,以出世的心态干入世的工作。正如先知(愿主福安之)所说:“你们当为今世工作就如同永生不死,你们当为后世工作就如同明 天就要归真上路。"(伊本·古太拜辑录)虽然很多圣训学家指出这段圣训的传述系统羸弱,但其意义是正确的,符号《古兰经》精神,正如安拉说的:

وَابْتَغِ فِيمَا آتَاكَ اللَّهُ الدَّارَ الْآخِرَةَ وَلَا تَنسَ نَصِيبَكَ مِنَ الدُّنْيَا

“你应当借安拉赏赐你的财富而营谋后世的住宅,你不要忘却你在今世的定分。"28:77

一些穆斯林认为抛弃今世才能得到后世,可是没有得到今世怎谈抛弃今世呢?只有得 到才能言谈抛弃,这是常识。安拉创造我们是让我们作大地的代治者,而不是苦行僧,我们要避免这样的极端。另一个极端是许多人都抛弃了后世,被今世的表面现 象迷惑,沉浸到今世的浮华当中。在今世忘记安拉的人,在后世必被安拉忘记。人生必有一死,你尽量去享受吧!你每顿都山珍海味的吃吧,你能吃多少?一斤不 够,两斤撑死。今世你尽最大限度的享受吧!可是这个最大的享受总有个度,到死亡的那一刻来临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原来人生就是一口气(安拉创造阿丹的时候向 他的躯体吹了一口气),享受的再多还是逃不了这一关。使者曾经对圣门弟子们说,他不害怕他们的钱多,不害怕他们过富裕的生活,但担心他们把钱财,把今世的 浮华放在心中而迷失方向。我们应该把所谓物质享受放在手中,把安拉记在心间。这就是先知说的,当你崇拜安拉的时候就像是看见安拉一样,如果你没有看见他, 那么(你要觉得)他看着你。这就是信仰的境界。

穆斯林兄弟们!伊斯兰的中正性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只要是关于伊斯兰的事物,我们都可以把中正性放在其中来讨论。因为安拉说“我这样使你们成为中正的民族,以便你们作证世人,而安拉的使者作证你们。"(2:143

我们今天谈论的只是其中的几个例子。囿于时间限制,我们不能从多方面探讨伊斯兰的中正原则及例举更多的实例,实为憾事。但是,穆斯林兄弟们!当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应该把中正的原则放在首位,不能过分,也不能不及,一定要保持中正。

最后祈求安拉引导我们遵守先知的教导、追寻前辈们的方针,使我们不偏不倚地走在伊斯兰康庄的大道上。

我们的主啊!在你引导我们之后,求你不要使我们的心背离正道,求你把你那里发出的恩惠,赏赐我们,你确是博施的。

我们的主啊!求你在今世赏赐我们美好的(生活),在后世也赏赐我们美好的(生活),求你保护我们,免受火狱的刑罚。(阿敏)


开斋捐
开斋捐

开斋捐

开斋捐是在开斋节会礼前,生活富足的家庭为全家成员交纳的法定性施舍,赈济贫困者。交纳的价值以半升小麦或一升大麦为准,足以供给一名贫苦人一天的伙食,可以兑换成其他施舍的物质或现金,富足的家庭必须按时交纳开斋捐,此系斋戒完美不可缺少的条件。

    1、谁有责任交纳开斋捐?

  这个捐只限于有能力负担的穆斯林。在家庭成员中,他们自己有足够经济能力承担开斋捐者,就应当由他们自己交纳,不要替他们代交,如儿女或亲戚,因为开斋捐的实际意义是净化个人斋戒中不纯洁的部分。即使妻子自己有财产,丈夫也要为妻子交纳开斋捐;如果女儿已经订亲而没有过门出嫁,仍旧是父亲的责任,替女儿交纳此捐;如果儿子有收入,经济独立,父亲就没有责任为他代交。如果夫妻已经离婚,但离婚后的妻子仍在待婚期(未到改嫁的时间),原来的丈夫有责任为她交纳开斋捐。有经济能力的儿子没有责任替父亲的妻子交纳开斋捐,那是他父亲的责任。在莱麦丹月最后一天的日落前出生的婴儿或娶进的新娘,在最后一天日落后死亡的家人,都有交纳开斋捐的责任;莱麦丹月最后一天日落后出生的婴儿或娶进的新娘就没有纳捐的责任。尚在母亲体内的胎儿没有纳捐的责任,但家长可以为胎儿出散自愿的施舍。

  当一家之长为家人交纳开斋捐举意时,由近向远伸延,先为自己举意,然后是妻子,儿女,以及同居一室经济有依赖的老人或亲戚,根据遗产分配法的亲疏关系排列先后。如果在那一天,应当交纳开斋捐的人死亡,应从他的遗产中替他交纳;如果为亡人承担纳捐的人也死了,那么,可以免交。

    2、开斋捐的数量应当是多少?

  开斋捐最初的规定是以一升食物为标准,如果是制成的食物,例如面包或米饭,以使用粮食的一升原料为标准。如果用现金来代替,也是这个原则,每个人应交纳的开斋捐款相当于用来购买一升主食原料的价值。

  3、交纳开斋捐的时间有什么规定?

  交纳开斋捐的时间必须在开斋节的会礼之前,先知穆圣说:必须在人们出门去参加会礼之前(交纳则卡特·费特勒)"《布哈里圣训集》根据圣行的传统,交纳开斋捐的最佳时间是在开斋节那一天的一大早,因此,有些地方故意把会礼时间推迟,以便大家都把开斋捐交清;而举行宰牲节会礼的时间提前,以便尽早屠宰牲畜,把新鲜肉分给大家。

  交纳开斋捐被许可的时间是提前一、两天。开斋捐目的是在开斋节那一天,生活富足的人家交纳一部分捐助,让贫苦的家庭也能过好开斋节,构成穆斯林社会皆大欢喜的普天同庆局面,而且许多贫困的家庭在那一天期盼着穆斯林弟兄们对他们提供帮助。如果有人不按照规定的原则,任意拖延时间交纳捐助,这样就破坏了开斋捐的本来意义和目的,构成了个人的罪过,以后要做忏悔和补救。

  4、谁有资格接受这个施舍?

  根据教法规定,有八种人有资格获得赈济的施舍,适用于则卡特(天课)的分配对象,根据是《古兰经》的启示:赈款只归于贫穷者、赤贫者、管理赈务者、心被团结者、无力赎身者、不能还债者、为主道工作者,途中穷困者;这是真主的定制。"(960)

  开斋捐虽然属于天课的性质,因为是服从真主命令的定制,但与正式的天课则卡特"的区别之处在于它的方式和目的,开斋捐只是富裕的人家每人负担一份口粮的小额施舍,而且时间性很强,以便使受惠者参加全民欢庆的节日。如果当地的经济发达,人人生活富裕,没有贫穷者和赤贫户,开斋捐仍旧必须支付,因为这是每个穆斯林遵照真主命令的考验和功修,是属于真主的权利。这份物质或财产是根据真主的命令支付出去,享受的权利属于贫困的穆斯林,这是伊斯兰的社会、经济和法律制度。伊斯兰的赈济原则是,经济富裕的人帮助贫困的人,经济发达的地区支援落后的地方,不能反其道而行之,譬如不允许从贫苦的乡村收集捐款支持城市的宾馆楼堂建设。

  开斋捐可以由纳捐人直接向受惠的贫困人施舍,也可以交给收捐人作总体规划和处理.  

朝觐的哲理
朝觐的哲理

赞归于安拉,他使古老的天房成为人们梦寐以求的圣地,他使人们通过对他的敬拜而成为高尚的代治者,他使朝觐成为伊斯兰的五功之一,成为对安拉的一种敬拜方式,成为伊斯兰的一个鲜明标志,他还使朝觐成为朝觐者求饶赎罪、使自己变得犹如新生的婴儿一样一尘不染的最佳机会。愿安拉赐福我们的先知穆罕默德、他的弟子、妻室及所有跟随者们

觐是伊斯兰的五大功课之一。是指在伊历128-12日在沙特阿拉伯麦加城完成环游克尔白等一系列宗教礼仪活动。伊斯兰规定,凡身体健康、有经济能力的成年穆斯林,在道路安全的情况下,一生应去麦加朝觐一次,作为必须履行的主命课。安拉在《古兰经》中说

凡能旅行到天房的,人人都有为安拉而朝觐天房的义务。"397

有关朝觐的详细律例,在伊斯兰法学典籍中有非常详尽的论述,在此我们不必赘述。在这里,我想和大家谈谈朝觐的意义和哲理

安拉规定的任何功课都富有哲理和意义,朝觐作为伊斯兰的五功之一也不例外。自先知伊布拉欣修建了天房,号召世人朝觐以来,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成群结队地从世界各地前来响应安拉的召唤。朝觐意义深远,朝觐的哲理更是不胜枚举


一、世界大团结

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语言的穆斯林朝觐者们从四面八方涌向麦加,身着统一的服装,以统一的语言——阿拉伯——高念着统一的口号:们的主啊!我们来了,我们来响应你的召唤,我们来了,我们来了,响应独一无偶的主的召唤,我们来了,一切赞颂都归你,一切恩惠都归你,一切权力都归你,独一无偶的主。"们向着同一个方向——天房、米那山谷和阿尔法平原行进,在那些圣洁之地进行统一的活动。尤其是在阿尔法,那里是朝觐活动的高潮之地,高潮之时。在那里朝觐者们回顾过去,祈福未来,他们伸出双手,向伟大的安拉悔罪、祈祷,用虔诚的泪水洗刷心灵。到晌礼时,在阿尔法集体并礼晌礼和晡礼,然后继续忏悔以往的过错,作未来的计划,等太阳落山后,集体涌向穆兹代里法,身着洁白戒衣的朝觐者们高念着大赞词缓缓移动,远远望去好似天空中的白云在流动,这一壮丽的景象使人们联想到复生日走向安拉跟前受审的那一时刻。到了宵礼时,在那无边无际的穆兹代里法一起并礼昏礼和宵礼,并在那里过夜。次日集体晨礼后,又统一奔向米那山,进行射石仪式,表示记念安拉,同时也表示纪念圣祖易卜拉欣和伊斯玛依父子坚决服从主命,勇敢地驱赶蛊惑人心的恶魔的高尚事迹,从而警示自己要戒除内心的私欲,以免遭一切恶魔的教唆。射石礼之后,开始剃头开戒,表示从头开始,重新做人。最后去环游天房,以纯洁的心灵赞念安拉,寻求安拉的喜悦,到那时真正体会安拉的《古兰经》文

如果我的仆人询问我的情状,你就告诉他们,我确是临近的,确是答应祈祷者的祈祷的,当他祈祷我的时候。"2186

犹如安拉在自己的身边,那时内心的感受无法用语言表述。那是多么幸福的时刻啊!奔跑赛法"尔瓦"山,回忆当时伊布拉欣圣人的太太哈吉尔为了给幼小的孩子伊斯玛仪找水奔跑的故事。炎热的沙漠,无助的女人,幼小的孩子,那是怎样的考验啊。伊布拉欣经受了考验,没有被眼前凄惨的一幕击倒他对安拉的坚信,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而哈吉尔太太也凭借她对安拉坚定信仰,对安拉的无限信赖,没有绝望于安拉的恩惠。每每想起她对易卜拉欣的话,我都会感动得热泪盈眶:易卜拉欣啊,如果这是安拉的安排,那么,你请回吧,安拉绝不会弃绝我们的!她对安拉充满希望,便在荒无人烟的沙漠里奔跑于赛法和麦尔瓦山之间,去寻找水源。安拉没有使她失望,而是赐予了她们渗渗泉"……


二、安拉饶恕罪过的最佳时

觐是安拉饶恕罪恶的最佳时机。人生在世,难免犯罪,犯罪后不应该自暴自弃,而应该知错改错,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朝觐就是安拉赐予犯罪的穆斯林这样的一个机会。先知说:阿丹的所有子孙都是犯错误的,而他们当中最好的人就是立即悔过者"(伊本·马哲辑录)不管是在阿尔法还是在天房跟前,只要是发自内心的忏悔,安拉都会接受,并消除他的罪恶,使他一尘不染,犹如母亲刚刚生下的新生儿一样


三、升华信

觐的每项功课都不断地升华着哈智的信仰,净化着他们的心灵。每项功课都在缩短着哈智与安拉之间的距离。虔诚举意,只为取得安拉喜悦的哈智,他的信仰一次次地得到升华,他的心灵一次次地得到洗涤


四、回忆先贤们的功绩

先知(愿主福安之)和他的弟子及先贤们为了把真理的光芒带给世人,在那科技不发达,交通不便利的时期,便从遥远的麦加、麦地那,历经千辛万苦,克服重重阻力,牺牲了成千上万的生命,或徒步,或骑马,或乘船把伊斯兰的光芒传播到了世界各个角落,让世人认识了宇宙万物的造化主——安拉。


五、自我修炼,感谢主

觐之旅,困难重重,磨练了哈智的意志,锻炼他的耐心;种种集体功修,提高了哈智的服从意识,遵纪守法意识,互助互利意识,培养了舍己为人的品德,内心栽培了顺主顺圣的精神;他从内心感谢安拉的恩典,赐予了他财产和健康的身体,使他完成朝觐的主命。大学者卡萨尼说:觐体现着奴仆性和感恩的心,至于奴仆性,不管是总统还是百姓,不管是富翁还是贫民,大家都穿着统一的白色戒衣,不得装扮,远离物欲,抛弃现世的一切浮华,毕恭毕敬,一心一意地进行每一项功课;至于感恩之心,伊斯兰的功修要么是身体立行,如礼拜,斋戒,要么是费用钱财,如天课,只有朝觐是身体和钱财的功修兼并,有了足够的钱,有了健康的身体方可朝觐。因此内心要感谢安拉的这一大特恩。"


六、世界大集会,交朋

世界各地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种族,不同习俗的穆斯林同胞们由统一的信仰、统一的目的、统一的理念使他们汇集在麦加,畅所欲言,互相传播各自的文化,互相了解对方的状况,一夜之间成千上万的哈智们都成了难分难舍的亲朋好友

这也许就是美国民权领袖马尔科姆·X在他的历史性朝觐中获得的最大收获,他写道

这里有白色人种、黑人人种、棕色人种、黄色人种,有蓝眼睛的、黄头发的,还有像我一样的红色卷发的,此时皆为兄弟,人人都用同一种方式赞颂着安拉,安拉面前人人平等……而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不同肤色的人彼此真诚地称兄道弟,情同手足,彼此尊重。"


七、敬畏安拉

觐的哲理之一就是敬畏安拉。这一点安拉在《古兰经》文中说得很清楚,安拉说

在朝觐中当戒除淫辞,恶言和争辩,凡你们所行的善功,安拉都是知道的,你们当以敬畏做旅费,因为最好的旅费是敬畏,有理智的人啊,你们当敬畏我"2197)了解了朝觐的含义及哲理的哈智,他的朝觐才会使他一尘不染,他才能具备真正的敬畏。而如果没有实现敬畏,那么,他的朝觐只是一次劳民伤财的远程旅行而已,毫无意义


八、紧跟先知的步

对穆斯林而言,取得成功的多少取决于跟随先知脚步的多少。这在朝觐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朝觐的所有功修方式都来自先知(愿主福安之)的指导,如果朝觐者在朝觐过程中随心所欲,对圣行漠不关心,对异端乐此不疲,那么,其朝觐要么大打折扣,要么功亏一篑,不被接受


九、美化品德,自我完善

先知(愿主福安之)说:安拉派遣我只是为了完成一切美德"摆海给辑录)朝觐培养哈智们的以下品德

廉耻。安拉

凡在这几个月内决计朝觐的人,在朝觐中当戒除淫辞,恶言和争辩"2197)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克制自己的私欲。

抑怒。控制自己的私欲,克制恼怒,不得跟他人无意地争辩,正如上述经文所禁止的那样

稳重。先知(愿主福安之)有次在穆兹带里法听到人们大声赶驼声和喧嚷声时说:们啊!你们要稳重,你们要稳重。"(穆斯林辑录

吃苦耐劳。几百万人在有限的空间里,水泄不通的道路上,步行快于车速的情况下同时完成五日的功修,虽使哈智们精疲力竭,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互助互爱。不懂一句阿拉伯语的哈智们远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免不了会遇到一些困难,此时,他们助人为乐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慷慨大方。一点一滴,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血汗钱,平日里也许啬不舍",但为了完成安拉制定的主命朝觐却毫不犹豫

记念安拉。整个朝觐的过程就是记念安拉的过程,通过每项功修接近安拉,记念安拉是朝觐的哲理中最大的哲理

以上,就是我们对朝觐及其哲理的大概阐述。知晓了这些哲理的哈智,他的朝觐便是终生最大的一次训练,是最高级别的一次培训,是心灵的洗涤,思想的净化,信仰的提升

主啊!求您赐给我们一颗不敢违抗您的敬畏之心,赐给我们进天堂的顺主机会,赐给我们化解今世磨难的坚定信心;主啊!求您使我们的听觉、视觉和体力能够享受您所赐的生活乐趣,求您使其持续到我们的生命结束;求您惩罚对我们不公的人,求您援助我们战胜敌人;求您不要使今世成为我们的最烦恼和知识极限;主啊!求您援助伊斯兰和穆斯林,使以物配主行为和以物配主者变得卑贱,求您使真理、正义、正教之言高于一切,求您援助您的信民。主啊!求您饶恕所有的男女信士和穆斯林,宽恕他们中的活人和亡人

主啊!求您接受正朝和副朝者们的功课,求您喜爱我们和他们以及所有的穆斯林,使他们

忏悔和祈祷
忏悔和祈祷

一、忏悔是安拉赐予人类的一大恩惠 ,安拉赐予人类的恩惠不胜枚举,大海、江河、高山、田园、森林等一切都是安拉赐予的,除此外,安拉还允许犯罪的人忏 悔,饶恕他的罪过。所以,忏悔是安拉赐予人类的另一大恩惠。任何人,如果违背了安拉的命令,作恶或犯罪,只要他虔诚地向安拉忏悔,悔过自新,悔改自己的过错,安拉就将饶恕他,洗清他的罪恶。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没有安拉的饶恕,如果安拉不允许人类忏悔,那么,每个人都将带着沉重的罪恶包袱去见安拉。此外,忏悔能使犯罪的人从心灵上得到一定的慰藉,从而不会因犯罪而自卑,对未来感到绝望。《古兰经》第39章第53节经文说:(你说:)(我的过分自害的众仆呀!你们对真主的恩惠不要绝望,真主必定赦宥一切罪过,他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

忏悔的含义:忏悔一词,阿拉伯语叫"讨白",有返回之意。因为,任何人在犯罪时,他已远离了安拉,那么当他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感到后悔,并下定决心,悔过自新,祈求安拉的饶恕后,他又回到了安拉的正道上。根据《古兰经》经文,只有以物配主罪得不到安拉的饶恕,其余罪过,只要虔诚忏悔都会得到安拉的赦宥。

《古兰经》第4章第116节经文 说:(真主必不赦宥以物配主的罪恶,他为自己所意欲的人赦宥比这差一等的罪过,谁以物配主,谁已深陷迷误了。)

忏悔不仅是念诵忏悔词,口头上向安拉表示悔罪,还应体现在实际行动中,也就是说要真心实意地向安拉忏悔,并下决心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古兰经》第16章第119节经文 说:(然后,你的主对于无知而作恶,以后又悔过自新的人,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

伊玛目阿里在解释忏悔时说:"真正的忏悔有三点:一、内心对自己所犯 的错误感到后悔莫及;二、虔诚地向安拉忏悔,祈求安拉饶恕他的罪过;三、下定决心,绝不重犯类似的罪恶。"

忏悔要及时: 向安拉忏悔要及时, 也就是说,当自己觉察到犯罪和违背了安拉的命令时,应立即向安拉忏悔。有人把犯罪比喻为毒药,犯罪的人就象喝了毒药一样,需要得到及时治疗,否则,随着毒素在身体的蔓延,就会造成生命危险。犯罪也一样,如果一个人犯了罪及时改正,并向安拉忏悔,随时提醒自己,以后决不要犯罪,这样的忏悔才会被安拉接受。相反,如果个一人犯了罪,而对自己所犯的罪毫不在乎,就象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既不向安拉忏悔,也不自我反省,久而久之,他对犯罪就没有恐惧感,甚至会发展到肆无忌惮的程度。伊玛目萨迪格说:"推迟忏悔是自欺,长时间不忏悔会令人傲慢,从而走向灭亡。"

忏悔能消除绝望: 恶魔是人类的劲敌,经常诱 惑人们作恶犯罪,违抗主命。而犯罪的人内心经常会产生自责感,不敢面对现实。所以,有些人因承受不了内心的内疚和自责,对未来感到绝望,便走上自杀之路,用结束生命的方式来摆脱精神的困扰。安拉知道人的确是懦弱的,正如《古兰经》第4章28节经文说:(真主欲减轻你们的负担;人是被造成怯弱的。) 所以安拉给那些犯罪的人提供忏悔的机会,要求他们向安拉忏悔,安拉就饶恕他的一切罪过。犯罪者知道自己忏悔之后,能得到安拉的饶恕,虽然对自己的犯罪感到内疚,但心灵终久感到一种安慰,以致对未来不会感到绝望。《古兰经》第4章第110节经文说:(谁作恶或自欺,然后向真主求饶,谁将发现真主是至赦的,是至慈的。)

当然,在此必须指出的一点是,允许犯罪者忏悔并不是对犯罪者的姑息和纵容,而是向犯罪者提供一次改过的机会。此外,忏悔被接受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任何人犯罪后,只要忏悔他的罪恶就被饶恕,这些条件包括:不以物配主、在剥夺他人的权力或对别人行不义时,首先应归还他人的权力,向被剥夺者和受欺压者表示道歉,并征得他的满意,而且要从内心忏悔,绝不再犯。

只有那些虔诚敬畏安拉的人,他们的忏悔才会得到安拉的 接受,他们的罪恶才会受到饶恕,因为他们因一时疏忽而犯罪,他们会立即悔过自新,向安拉忏悔,正如《古兰经》第3章第135节经文说:(敬畏者,当做了丑事或自欺的时候,记念真主,且为自己的罪恶而求饶——除真主外,谁能赦宥罪恶呢?——他们没有明知故犯地怙恶不悛。)

二、祈祷是真主赐予人类的另一大恩惠, (如果我的仆人询问我的情状,你就告诉他们:我确是临近的,确是答应祈祷者的祈祷的。当他祈祷我的时候,教他们答应我,信仰我,以便他们遵循正道。)(2 : 186)

祈祷的含义:祈祷,是寻求真主的援助和庇护,总得须要有个正当的途径和方法,譬如打电话必须拨对了号、无线电通讯必须对准电波的频率。假如在遇到危机的时刻,拿起一件武器反抗和自卫,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使用武器的本人决心自卫;二是手握武器,得心应手;三是双手有力,出手准确。以上举例说明,世界上做任何事情都有必要的方法和条件,何况是一个卑微的人向真主祈求仁慈和佑助。

祈祷的条件: 以下是介绍伊斯兰大学者总结的都阿宜基本条件,应当对每个人都有启迪。

第一、心意纯净。《古兰经》说:(你们当祈祷真主,诚心顺服他,即使不信道者不愿意。)(4014)在纯净的心意中没有任何杂念,信仰造化天地万物的真主,心愿所向,唯真主是求,而不是见庙烧香,见神磕头,三心二意的投机心理。

第二、祈求恕饶。做都阿宜之前,先有忏悔,自我检讨,求真主饶恕过去的错误和不忠行为。(你们应当向你们的主求饶 ---- 他确是至赦的。)(7110)

第三、身在静谧的状态。祈祷是个人心灵与真主单线沟通,不能受任何干扰和纷乱,如一人静坐在秘室和礼拜殿中,排除一切乱心的外界噪杂。《古兰经》说:(你们要虔诚地、秘密地祈祷你们的主,他确是不喜欢过份者的。)(755)

第四、耐心祈求。祈祷不能心急如火,急功近利,因为情绪暴躁的时候,头脑不会冷静,心意也难以专一。根据《阿布达伍德圣训集》的记载,圣们弟子伊本马苏德曾经见证,穆圣每次祈祷不少于连续三次。至少重复三次,是必要的过程,可以使心境安静下来,专心致志。

​伊斯兰的婚姻
​伊斯兰的婚姻

伊斯兰的结婚

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说:"结婚、 生育,壮大你们的人数。" 【伊本•马哲圣训集】

解读:

伊斯兰强调并要求我们结婚生子、细心照顾好我们的家庭成员。健康的社会建立在健康的家庭之上。保持单身、有非婚姻的关系或忽视家庭,都是应受到谴责并与伊斯兰的教诲背道而驰的。

不论是谁,如果他/她希望获得安拉的喜悦并得以永居于天堂,都需要履行好安拉的命令与禁戒, 希望我们在地球上承担的责任并满足人类天性的需要。对婚姻的向往应当被视为获 得善功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满足人类天 性需求最负责最合适的方式。

相关古兰经文:

你们用含蓄的言词,向待婚的妇女求婚, 或将你们的意思隐藏在心里,对于你们都 是毫无罪过的。真主已知道你们不久要向 她们提及婚约,(故准你们对她们有所表 示),但不要与她们订密约,只可说合理 的话;不要缔结婚约,直到守制满期。你 们当晓得真主知道你们的心事,故你们当 防备他;并当知道真主是至赦的,是至容 的。(2:235)

真主以你们的同类做你们的妻子,并为你 们从妻子创造儿孙。真主还以佳美的食物 供给你们。难道他们信仰虚妄,而辜负主恩吗?(16:72)

你们中未婚的男女和你们的善良的奴婢, 你们应当使他们互相配合。如果他们是贫穷的,那末,真主要以他的恩惠,使他们 富足。真主是富裕的,是全知的。 (24:32)

你先要爱上安拉 然后安拉才会在何时的时机赐予你一个最 合适的人

不要抱着某天会将其变成合法的念头保持一段不合法的男女关系 谁曾向你保证你还能见到明天?

开发 midade.com

丝绸之路文明对话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