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伊斯兰教的疑问

优素福的故事
优素福的故事

优素福的故事

童年奇梦

先知叶尔孤柏共有十二个儿子。这些孩子,性格差异,兴趣悬殊。眼看已长大成熟的十个儿子——优素福的哥哥们,大都任性骄纵,狭隘自私。

使叶尔孤柏感到欣慰的是他的第十一子优素福。优素福聪慧、温厚、善良、英俊。求知欲很强烈的优素福,终日环绕在老父叶尔孤柏膝前,听到了许多新鲜知识,奇闻轶事,幼小的心灵好像装进了一个广阔无垠的世界。一天清晨,优素福从梦中惊醒,迫不及待地去求教自己的父亲:我梦见天上的十一颗星星,都向着我鞠躬,还有太阳啊、月亮啊,也都一起面对着我鞠躬致敬……"

想不到叶尔孤柏听了儿子的梦境,惊喜万分说:

“我的乖孩子!千万不要把你梦中所见的事告诉你的哥哥们,你如果把梦境泄露出去,就会招来危险。至于你所做的梦,确实是个吉祥的喜讯佳音。

暗算毒谋

事实证明,叶尔孤柏的预感决不是平白无故的猜疑多心,更不是杞人忧天人,庸人自扰。

优素福的十个哥哥,对老父亲喜欢优素福弟弟,一直愤愤不平。

特别是最近,父亲终日把优素福留在身边,寸步不离,似乎把整个亲子之爱、为父之情全部贯注于优素福一人,简直不能再忍受。他们便在背地里密谋,要陷害优素福。

一天,他们都来到父亲叶尔孤柏跟前,要求父亲允许他们带优素福外出游玩。

“父亲啊!我们跟您一样,很喜欢天真活泼的优素福弟弟,我们都希望能跟他一起玩耍游戏。"

“这怎么行呢!优素福年纪还小,而你们总是粗心大意,常出问题。叶尔孤柏环扫了一下十个儿子的神色。

“啊呀!老父亲!您就这样小看您的儿子们?"十个儿子看着父亲,等待他回答。

叶尔孤柏被他们纠缠不休,十分焦躁,不知怎样回答好,只说了一声:唉!你们……你们可要……可要小心谨慎啊!千万不可·…·不可疏忽麻痹!"。

被推落水井

郊游中优素福夹在动不动就对他喝斥谩骂的哥哥们的行列中,累得气喘吁吁。

“你明白吗?小东西!你在家娇生惯养,享够了清福,也该尝点儿苦头了!"

认主独一是人生的价值
认主独一是人生的价值

讨赫德 " (认主独一)是天地存在基础,是安拉造化人神并差圣降经的终极目标。一个人对讨赫德 " 的落实有多真,对安拉的忠诚有多深,离明显的和隐含的什勒克 " (以物配主)有多远,他就有多大福分的两世成功与引导。

第一讲

演讲目标:

1 说明讨赫德"的重要性及优越性。

2 说明讨赫德"是罚赎罪过,并获得末日拯救的根本。

3 说明讨赫德"是能使人躲灾避难重要因素之一。

4 说明穆斯林学习讨赫德"及认清危害它的各种什勒克"的重要性。

一切赞颂,全归安拉。我们赞颂他,向他求助,向他求怒,求安拉保护我们免遭来自我们自身和我们不良行为的伤害。安拉意欲引导的人,谁也不能使他迷误;安拉意欲迷误的人,谁也不能引导他。我作证:除安拉外绝无应受拜的,安拉至尊独一,绝无匹敌;我又作证: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仆人与使者。

穆斯林同胞们!

俩一俩海,印兰拉呼" لا إله إلا الله 除安拉之外,绝无受崇拜的),这是讨赫德"的使命,这是进入伊斯兰大门的必由之路,是伊斯兰信仰的核心,这也是始自阿丹,历经努哈、易卜拉欣、穆萨、尔萨等十二万有余的先知,直至最后的使者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的一脉相承的使命。为这一使命,安拉派遣先知,降示经典;为了这一使命,众先知和他们的追随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了这一使命,圣门弟子们不畏道路艰险,不惜漂洋过海,更不惜流血牺牲,终于把伊斯兰的种子撒播到全世界……

那么,什么是讨赫德"?它有哪些具体内容?它何以如此重要?哪些思想或行为会危害到它的健全和延续?我们如何保护它?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谈谈讨赫德"及其落实讨赫德"的意义吧。

讨赫德"是阿拉伯语词汇,是……为唯一"的意思。伊斯兰赋予它新的内涵,在伊斯兰的术语中,它表示从意识形态到宗教功修,再到日常的行为举止,全方位地表示认主独一"。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三方面紧密相关,互为映衬,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被认为是整体的缺失。

第一:认主独一。

即承认并坚信安拉是独一的造物主,只有安拉供给万物给养,只有安拉是支配整个宇宙的主宰,整个宇宙及其宇宙间的人类、动物及一切,无时不需要安拉的眷顾。

实际上,这一层面的认主独一,是安拉禀赋于人的天性,任何时代任何地方的人,都在冥冥中信仰着造物主。即便是当时那些反对伊斯兰的麦加的多神教徒,他们也承认安拉是造物主。安拉在《古兰经》中说:

وَلَئِن سَأَلْتَهُم مَّنْ خَلَقَ السَّمَاوَاتِ وَالْأَرْضَ لَيَقُولُنَّ خَلَقَهُنَّ الْعَزِيزُ الْعَلِيمُ

如果你问他们:'谁创造了天地?'他们必定说:'万能的、全知的主创造了天地。'"439

人类历史上,或许只有法老是最先否认这种认主独一的。

قَالَ فِرْعَوْنُ وَمَا رَبُّ الْعَالَمِينَ

法老说:'全世界的主是什么'" 2623)。

法老的否认只是出于他的狂妄自大,其实他的内心还是承认造物主的:

وَجَحَدُوا بِهَا وَاسْتَيْقَنَتْهَا أَنفُسُهُمْ ظُلْمًا وَعُلُوًّا

他们的内心承认那些迹象,但他们为不义和傲慢而否认它。" 2714)因此,《古兰经》往往用反问句的形式肯定这种认主独一,如:

أَفِي اللّهِ شَكٌّ فَاطِرِ السَّمَاوَاتِ وَالأَرْضِ

难道对于安拉——天地的创造者——还有怀疑吗?" 1410

这是因为人在天性中是承认安拉是宇宙的创造者、养育者和支配者的。

任何与天启经典相悖的思想、认识或主义,都破坏认主独一"的原则。至于像无神论"二神论"三位一体论"多神论"这些公然相悖于伊斯兰信仰的意识形态,我们不必在这里讨论。但是出现在许多穆斯林意识形态里与认主独一"相悖的思想认识,我们务必认识清楚。比如:很多修士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没有区分造物主和被造物的概念;又如过分推崇贵人、卧里,甚至赋予他们"的属性;再如过分地推崇理智,夸大理智的作用,把理智的产物置于经典之上……,这些思想认识都与认主独一"格格不入,已接近以物配主"之险地。信仰上有此类认识的人,他们的情况与当时麦加的多神教徒也差不了多少,正如安拉所说:

وَمَا يُؤْمِنُ أَكْثَرُهُمْ بِاللّهِ إِلاَّ وَهُم مُّشْرِكُونَ

他们虽然大半信仰安拉,但他们都是以物配主的。" 12106

第二:拜主独一。

即虔诚地崇拜独一无偶的安拉,将自身完全交付于安拉。要求一切形式的崇拜必须是为安拉的,无论是心灵的,如爱、畏惧、希望、托靠等,还是语言的,如祈祷、求护、求助等,无论是身体的,如礼拜、牺牲等,还是财产的,如天课、施舍、义产、馈赠等。谁若把这些作为功修来膜拜除安拉以外的人或物,谁就已经以物配主了。

这一层面的讨赫德"是众使者使命的核心,这个核心就体现在清真言:除安拉外,绝无应受崇拜者"这句话的意义上。这句清真言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否定(俩一俩海——没有真正应受崇拜的主),第二部分为肯定(印兰拉呼——唯有安拉)。

否定,即否定除安拉以外被人类顶礼膜拜的一切受崇拜者,不管他(她、它))值不值得崇拜。肯定,即肯定只有唯一的安拉才值得崇拜,才有资格享受任何形式的崇拜。整个《古兰经》自始至终都在强调这一主题。这方面的经文太多了:

وَلَقَدْ بَعَثْنَا فِي كُلِّ أُمَّةٍ رَّسُولاً أَنِ اعْبُدُواْ اللّهَ وَاجْتَنِبُواْ الطَّاغُوتَ

我在每个民族中,确已派遣一个使者,说:'你们当崇拜安拉,当远离恶魔。'"1636

وَمَا أَرْسَلْنَا مِن قَبْلِكَ مِن رَّسُولٍ إِلَّا نُوحِي إِلَيْهِ أَنَّهُ لَا إِلَهَ إِلَّا أَنَا فَاعْبُدُونِ

在你之前,我所派遣的使者,都奉到我的启示: 除我之外绝无应受崇拜的。所以你们应当崇拜我。" 2125

如果第一层面的讨赫德"认知上的认主独一"的话,那么,这一层面的讨赫德"就是行为上的认主独一",它是第一层面讨赫德"的要求和必然结果。谁承认并相信安拉是创造者、拥有者、支配者,谁就应该从行动上有所表现。因此,安拉在《古兰经》中多处指责多神教徒,既然承认安拉的化育,为何不从行动上崇拜他呢?

穆斯林兄弟们!安拉对当时多神教徒的指责,难道不也是对我们的指责吗?扪心自问,我们落实讨赫德"了吗?我们杜绝以物配主了吗?看看这个世界上几种公然以物配主的人:偶像崇拜者,他们崇拜石头、树木、人、精灵,天使、星宿还有动物等;坟墓崇拜者,他们供祖坟,向坟墓中的死人祈祷、许愿和献牲;耍邪术者,如巫婆神汉、魔术家、占星家等,他们屈从精灵,借助精灵装神弄鬼,显示魔法。看看这些人,看看他们的所作所为,再看看那里有没有我们穆斯林的影子?

确实,对拜主独一的讨赫德"来说,危害最大的莫过于各种形式的以物配主"。为保护讨赫德"的纯洁,为防微杜渐,避免人在不知不觉中去接近任

​阿拉法日子之贵
​阿拉法日子之贵

阿拉法日子之贵

真主说:以黎明发誓,以十夜发誓,以偶数和奇数发誓,以离去的黑夜发誓,对于有理智者,此中有一种盟誓吗?(古兰89:1-5)

"上述古兰经文中的'偶数'一词,经注家们对此有几种解释,各自引证圣训明文支持其观点。这些解释均属于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更适宜的解释是:'偶数'是指宰牲日子(伊历十二月初十),'奇数'是指'阿拉法'日子(伊历十二月初九)。

据查比尔(求主喜悦之)传述:圣人说:十夜是宰牲节的前十夜,奇数是指'阿拉法'日,'偶数'是指宰牲日。《伊本凯西尔经注》4册506页

真主又说:以有宫分的苍穹发誓,以所警告的日子发誓,以能见证和被见证的日子发誓。(古兰85:1-3)

对上述古兰节文中提到的几个日子,经注家们也有不同解释,都有圣训明文,而其中一种解释是所警告之日是复生日,能见证之日是主麻日,被见证之日是"阿拉法"日。(查阅《伊本凯西尔经注》4册493页

"阿拉法"日是伊历十二月初九即朝觐的人们驻"阿拉法"山之日,这是毫无争议的。

"阿拉法"山是众所周知的一个地方,人们在朝觐仪式中驻在此地。从伊历十二月初九在"米那"山礼了晨礼后奔向的地方,直到太阳落山为止。这是朝觐的一项要素,哈吉们必须到达此地驻下一定时间,否则朝觐就不算。因为穆圣(求主赐他幸福和平安)说过:朝觐就是驻"阿拉法"山。《圣训之冠》3册139页

"阿拉法"一词,阿语音译,其意原为"知道""认识"。据阿团伊(求主喜悦之)传述:哲伯里天使曾奉主命在此地昭示伊卜拉欣圣人朝觐仪式,然后伊圣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故名。(查阅《封斋的圣训经释》119页)

另一说法:阿丹人祖与其妻哈娃太太由于在乐园中触犯禁令,便逐到世间,夫妻分开数百年,后来在此相会认识,故名。(查阅《圣训之冠》2册137页)

还有另一说法:以此命名是因为伊卜拉欣圣人在初八之夜(即"深思之夜")梦中奉命宰子,第二天他反复思考,他想:这是来自于安拉的命令,或者仅仅是一个梦而已,所以初八便称为"深思之日"。到了第二天晚上,他再去梦到这一件事,于是到了第二天早上,他便知道这是来自于安拉的命令,所以这天就叫"阿拉法"日(即知道之日),这是高贵之日,回赐巨大。(查阅《妇女知识大全》134页)

伊斯兰学者伊本奥赛敏(求主怜悯之)说过:根据最正确的说法,将此地命为"阿拉法",是因为此地高:从"阿拉法"三个阿语字母就可以看出它代表"高"、"知名"的意思,所以"鸡冠子"就叫"欧尔夫"就是因为它凸出而得名。(查阅《封斋的圣训注释》119页

总之,"阿拉法"是指麦加禁地以外的一个宽广的地区,离麦加城12英里,位于麦加东部,其中还有"慈悯之山",穆圣(求主赐他幸福和平安)曾在其山脚下作过著名的辞朝演讲。我在这里只想简单说明一下其日子的高贵以及在这一天凡没有朝觐的人在家中应当做什么注意些什么,以便抓住机会多作善功,获主喜悦。

众所周知,真主创造天地,设置昼夜,规定年月,使之在高贵方面各不相同,一日比另一日高贵,一夜比另一夜强,一月比另一月好,一时胜于另一时,最高贵的十天是伊历十二月的头十天,最高贵的十夜是伊历九月斋戒期间的后十夜,最强之日子是"阿拉法"日,最强之夜是"盖德尔"夜,最好之夜是斋月(伊历九月),最好之时是主麻的一个时间。(查阅《盖勒尔威演讲集》126页)

在"阿拉法"日这天,全体哈吉云集一个地方,共同完成朝觐仪式,集中在一起干善功,虔诚地向真主祈祷、忏悔。这一天有许多高贵和好处,现简述如下:

1)"阿拉法"日是真主为我们成全宗教,完成所赐我们恩典(即伊斯兰教之恩典)的日子,这是一个值得人们庆贺而记念的日子。

真主说:今天,我已为你们成全你们的宗教,我已完成我所赐你们的恩典,我已选择伊斯兰做你们的宗教。(古兰5:3)

一个犹太人曾对欧麦尔(求主喜悦之)说过:信士长官!假若这一节经文被降示给我们,我们一定以这天为节日,然后欧氏说:我确定知道,这一节经文在哪一天颁降的!是在主麻天,(驻)"阿拉法"日颁降的。《圣训之冠》4册102页

另一传述:欧麦尔(求主喜悦之)说:我一定知道它颁降于何地,何时,穆圣(求主赐他幸福和平安)当时在哪里!它颁降于"阿拉法"日, 以主发誓,我也在"阿拉法"山上。

又说:那时正是主麻日,穆圣(求主赐他幸福和平安)站在"阿拉法"山上。《圣训之冠》1册33页

2)"阿拉法"日和宰牲日以及之后晒肉的三日都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们应当尊重,并给予重视的节日。

据欧盖伯伊本阿密(求主喜悦之)传述:穆圣(求主赐他幸福和平安)说:"阿拉法"日、宰牲日与晒肉节的几天是我们伊斯兰人民的节日。《圣训之冠》1册85页

3)"阿拉法"山是伟大的场所,"阿拉法"日是重大的日子,在这里,在这一天,人们为自己的罪恶而向主哭诉,泪如泉涌,向主诚心祈祷,向主痛心疾首地忏悔,错误缺点能蒙主宽恕,罪人受刑会得主放赦,请求心愿大有希望,祈祷要求有望被准,吉庆幸福垂降人间,善功,好事获得接纳,朝觐人士云集一块,平等待人亲如一家。

据伊本阿巴斯(求主喜悦之)传述:我看见主的使者(求主赐他幸福和平安)在"阿拉法"山上,双手对胸,向主祈祷,犹如一个贫民祈求食物一样。《艾布达乌德圣训集》、《盖勒尔威演讲集》127页

据阿慕尔本舒尔伯的祖父(求主喜悦之)传述:穆圣(求主赐他幸福和平安)说:最好的祈祷是 "阿拉法"的祈祷。《圣训之冠》2册138页

据阿伊莎(求主喜悦之)传述:穆圣(求主赐他幸福和平安)说:没有哪一天比真主在"阿拉法"日释放仆人脱离火刑再多的了,真主接近朝觐的人们, 以他们向天使们夸耀,真主说:"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呢?"或者说:你们看我的这些仆民。他们蓬头散发,满面灰尘远道而来到我这里,我请你们见证,我确已宽恕他们。《圣训之冠》2册107页

4)"阿拉法"是赞主之日,不论朝觐与否,人们在这一天晨礼后便开始赞念真主,这是特定的可佳事项,直到伊历十二月十三日晡礼后为止。

当然,在任何时间,任何场所,均应多记念真主,这里是指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场所,记念真主更为重要和高贵。

真主说:你们当在数日内记念真主。(古兰2:203)

5)对不朝觐的人们来说,"阿拉法"日封斋是教律规定的,是可佳的圣行,是最高贵的副功斋。

据艾布盖塔达(求主喜悦之)传述:穆圣(求主赐他幸福和平安)说:"阿拉法"日封斋,我希望以此清除去年和明年的罪恶。《圣训之冠》2册95页

一说:有人问穆圣(求主赐他幸福和平安):"阿拉法"日封斋的事(它的益处是什么?)圣人说:能消除上年和下年的罪过。《穆斯林圣训集》《封斋的圣训注释》119页

穆圣(求主赐他幸福和平安)说:最高贵之日是"阿拉法"日子。

总而言之,穆圣(求主赐他幸福和平安)确已鼓励人们除了封"勒买丹"月斋以外的其它日子的副功斋,尤其是特殊日子,以指示人们积极行善,多做善功,寻求善报。

据艾布赛欧德(求主喜悦之)传述:穆圣(求主赐他幸福和平安)说:谁为主道封斋一日,真主使谁远离火狱七十秋(即七十年)。《圣训之冠》2册87页

求伟大的真主慈悯我们全体男女穆斯林教亲两世吉庆,恕饶我们的一切大小罪恶,接受我们的善功,增加我们的善报,应答我们的祈祷。

我们最后的祈祷是:一切赞颂,全归真主------------众世界的主。

穆斯林怎样和非穆斯林相处
穆斯林怎样和非穆斯林相处

奉主的名义,赞美安拉,祝福主的使者。"伊斯兰对非穆斯林的立场"这一问题至关重要,必须由学者加以说明,消除疑惑,纠正认识,以免人们误解伊斯兰,以免有些穆斯林陷入伊斯兰所反对的错误之中,而自以为在行善。关于这一问题,我曾写过一本书,题为《伊斯兰社会中的非穆斯林》,在很多国家多次出版,也被翻译成了数种语言。

首先必须强调注意的以下事实

不能把某些目光短浅,素质低下的穆斯林的行为归之于伊斯兰。应该肯定的是:伊斯兰是穆斯林信仰的标志,而穆斯林不能代表伊斯兰。许多自以为是的穆斯林,以自己的行为破坏伊斯兰,比那些秘密或公开的伊斯兰敌对者的作用更坏。古人说:聪明的敌人甚于愚蠢的朋友。诗人说:凡是病都有药可治,只有愚蠢无可救药。

●那些对不同信仰者充满偏见,无辜伤害,甚至认为侵害他们的财产和生命是合法的愚蠢者,也会伤害信仰同一宗教的兄弟。起初,他们会轻视、指责教胞的信仰和功修,最终可能武断教胞否认伊斯兰或叛教,并以杀害教胞来接近安拉。这就是极端的后果。在古代持有这种观点者有哈瓦利吉派,在当代我们也发现了同类。这种极端思想是内心的骄傲和致命的自负,把自己看作天使,把别人看作恶魔。自命清高是导致自我毁灭和毁灭他人的因素之一。

●少数信徒身上的这种极端行为是非宗教的,尽管他们也打着宗教的幌子。当深入研究,我们会发现这种极端思想有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根源。因此,有些地区有这种现象,而另一些地区没有。因为复杂的社会背景种下了偏见的种子,并助长了它。以少数信徒的这些极端行为指责他所在宗教是不公正的。

●有些穆斯林的极端行为,也许来自对非穆斯林极端的回应。多数族群歧视少数族群,往往使少数族群产生恐惧情绪,将多数族群个别人的行为夸大为多数族群的阴谋。族群之间缺乏信任,导致谣言四起,草木皆兵,任何人都不敢直面和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伊斯兰对非穆斯林的立场

安拉的使者,先知穆罕默德说:"谁欺负了和平共处的异教徒,就是欺负了我。"

伊斯兰对非穆斯林的原则

众所周知,其它宗教信仰者主要有两类:

●佛教或人为宗教的信徒,如:多神教徒,拜火教徒,拜星教徒。

天启宗教的信徒。从根源上说是天启宗教,有来自安拉的经典,如犹太教,基督教。他们是《古兰经》中所说的"有经人"———表示穆斯林同他们关系比较接近。

伊斯兰对有经人有特殊的方式

伊斯兰对待有经人有特殊的方式。认为他们的食物是佳美的,允许吃他们的食物。同时允许与他们通婚。安拉在《古兰经》中说:"曾受天经者的食物,对于你们是合法的;你们的食物,对于他们也是合法的。信道的自由女,和曾受天经的自由女,对于你们都是合法的……(5:5)

●婚姻是人类互相联系的主要纽带之一。安拉说:"他就是用精水创造人,使人成为血族和姻亲的。"(25:54)

在伊斯兰看来,婚姻建立在安宁、喜爱、怜悯的基础上,是夫妻生活的支柱。"他的一种迹象是:他从你们的同类中为你们创造配偶,以便你们依恋她们,并且使你们互相爱悦,互相怜恤。"(30:21)

穆斯林可以和有经人婚配,意味着穆斯林的祖先、兄妹、儿女可以是有经人,拥有伊斯兰所规定的近亲和远亲的权力。

我们在其它任何宗教中都不会发现比伊斯兰教法更宽容,更崇高的了。

正确区分对待穆斯林不同态度的人

对待伊斯兰国家和穆斯林的立场,要么是敌对者,要么是和平相处者。

敌对者指与穆斯林战争关系者。对这种人,教法专门规定了同他们相处的准则。例如战争期间也有相关的道德规范:不得背弃盟约,不得毁尸,不得伐树,不得捣毁建筑,不得杀害老弱妇孺,等等。这在先知传记、圣战史和伊斯兰教法书籍中有大量记载。

●对同穆斯林和平相处或缔结盟约者,则应履行盟约,公平对待,友善相处并予以帮助。

危险的做法是混淆两者的区别,认为他们都是异教徒,不相信穆罕默德的使命,也不相信最后的经典———《古兰经》。

《古兰经》对这两类人的明确区分

《古兰经》明确区分这两类人。有两节经文被认为是确定穆斯林与非穆斯林关系的宪章:"未曾为你们的宗教而对你们作战,也未曾把你们从故乡驱逐出境者,安拉并不禁止你们怜悯他们,公平待遇他们。安拉确是喜爱公平者。他只禁止你们结交曾为你们的宗教而对你们作战,曾把你们从故乡驱逐出境,曾协助别人驱逐你们的人。谁与他们结交,谁是不义者。"(60:8-9)"宾热"指善待;"给斯托"

指公正。本章的降示背景告诉我们,这两节经文是针对多神教徒降示的,显然有经人更应该得到善待和公正。

缔约者又可分为两类:暂时缔约者。这种人的协约是有期限的。

长期缔约者。这种人被称为"保护民",即受到安拉和使者以及穆斯林大众保护的人。伊斯兰教法将其称之为"他们享有我们享有的权力,承担我们承担的义务"。除了宗教信仰方面的差异,其他方面没有什么原则不同。

"保护民"是伊斯兰国家的公民

"保护民"是指拥有伊斯兰国家的国籍。换言之,他们是伊斯兰国家的公民。"保护民"一词并非轻视和贬低,而意味者必须受到关怀和尊重,这是对安拉法律的信仰和服从。如果基督徒们对这一术语感到不快,可以改变或省略,安拉并没有把这个当作我们的功修。我们的哈里发欧麦尔曾省略了比这更重要的"人丁税"一词———尽管《古兰经》提到了这个词。这是应阿拉伯基督徒的要求,他们不愿接受这个词,要求使用施舍一词,尽管施舍是人丁税的数倍。欧麦尔同意他们的请求,认为这样作没什么大碍。他说:这些人真蠢,他们重名不重实。(参阅《天课论》2卷708页)这就是欧麦尔的原则,即重视宗旨和内容,而非形式和名称。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坚持使用"人丁税"一词,因为埃及等伊斯兰国家的基督徒不喜欢。那些与穆斯林混居、融为一体的非穆斯林,只要缴税或参与保卫国家就可以了。

开发 midade.com

丝绸之路文明对话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