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伊斯兰教的疑问

真主喜欢洁净的人
真主喜欢洁净的人

"清洁"不光是指讲卫生,它还包括清白,洁净无尘等文明的表现。文明的人都是很讲卫生的,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直接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一个拥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的人,得病的机率就会减少。

《古兰经》说:"你说:'污秽的和清洁的,是不相等的,即使污秽的为数很多,使你赞叹。'有理智的人啊,你们当敬畏真主,以便你们成功。"5100)穆罕默德圣人说:"清洁是信仰的一半"可见伊斯兰对清洁的重视程度。在伊斯兰看来,清洁不光是指人身体表面的干净,还有内心纯洁,称为:"外清内洁"。这也就是穆斯林每日五次净身礼拜的原因之一。

清洁一个方面指的是 讲卫生,这是为了让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表现为一点一滴的生活小事。比如,要保持个人清洁卫生,衣服要勤换洗,勤 洗澡,勤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经常打扫环境卫生;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等等。这些习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全部做得到, 许多人都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才逐步有了讲文明、讲卫生的好习惯。

清洁也包括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卫生。例如:捡起地上的垃圾放进垃圾箱,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但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如果我们每个人平时都养成了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做好生活中的细节和各种小事,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有一个美好的环境。

清洁的另一方面是指一个人的品德方面,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清正廉洁"。廉洁一词最早出现在屈原的《楚辞招魂》里:"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也就是说不接受他人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所以今天我们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清正廉洁的传统美德的同时,也要提倡"廉洁自律,清白作人"的精神。

古时候,南北朝北齐 年间,苏琼受命担任清河郡太守,上任后就向全郡告示,不接受任何名目的馈赠。有一天,属下府丞给他一条鲜鱼,苏琼就把那条鱼悬挂在门边。府丞再送,苏琼仍 将鱼挂上,表示谢绝。后来,郡内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赵大爷,仗着自己年龄大威望高,又送来一条鲜鱼,苏琼仍将鱼挂在门梁上,始终不吃。之后,但凡有送礼者, 苏琼均以门梁的悬鱼相拒,以示不受之决心。从此以后,再也无人给他送礼了,整个郡内馈赠风气大为改观。

汉代华阴人杨震,风雅清正,志存高远,人称关西孔子。他曾推荐"贤人"王密做昌邑县县令。一次,杨震因公事路过昌邑县,下榻于馆驿。夜深人静之时,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杨震知遇之恩。杨震拒而不受。王密急切之下说"此时深夜,无人知矣。"杨震正声而说"岂可暗室亏心(暗地里做些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一时传为美谈。

对清洁的态度反映出 一个人的修养程度。清洁之人主喜人爱,因为他不说假话、谎话、脏话、挑拨离间的坏话;清洁的人不贪污受贿、不营私舞弊;清洁的人不赚昧良心的肮脏钱,不做 非法的生意;清洁的人不去肮脏的地方鬼混,保持肉体和灵魂的洁净;清洁的人常悔过自新,不骄傲自满;清洁的人在财务上公私很分明,生怕沾染不属于自己的一 分一厘……

清洁是人类文明的表 现。文明被广泛地解释为人类所创造的财富总和,特指精神财富。今天,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高度文明的时代,清洁不但能使我们身心健康,生活得愉快,也是彰显 我们自身文明的一个途径。保持身心清洁,坚守自己的信仰,拒绝一切藏污纳垢的行为,才不失为是当代的智者。

​关于十字架和原罪说询问基督徒的几个问题
​关于十字架和原罪说询问基督徒的几个问题

关于十字架和原罪说询问基督徒的几个问题


在伊斯兰中,一个人犯了罪,他要担负自己的罪责,别人不会承担他的罪责。真主在《古兰经》中说:"一个负罪者,不再负别人的罪,一个负重罪者,如果叫别人来替他负罪,那么,别人虽是他的近亲,也不能替他担负一丝毫。"(创造者章:18)犯罪的人,必须要向真主忏悔,求饶恕;如果他这样做了,真主就会许诺饶恕他,真主说:"悔罪信道,并且力行善功,永循正道者,我对于他,确是至赦的。"(塔哈章:82)类似的情况如人祖阿丹违抗真主吃了那棵树上的果实,然后他向真主忏悔,真主饶恕了他。真主说:"阿丹违背了他的主,因而迷误了。嗣后,他的主挑选了他,饶恕了他,引导了他。"(塔哈章:121-122)他已经通过忏悔不再有罪了。

在基督教中,阿丹的罪,甚至所有基督徒的罪,都由基督来承担,因此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替所有人赎罪。出于认清基督教十字架与原罪说的真相之重要性,我们希望每一位基督徒都认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以便明白正道,获得真主的喜悦。

穆罕默德杰米里博士在《伊斯兰与基督教的辩论》一书中提到了以下一些问题:

一、基督徒说,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是为了实现公正和仁爱,试问哪一种公正和仁爱需要惩罚无辜的人呢?

或许他们说,他自己愿意这样做。我们要说的是,谁若自残或自杀,他自己就是犯罪者。

二、如果基督是真主的儿子,当唯一的儿子在没有罪的情况下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刑罚:十字架和钉在手上的钉子,那么,父亲的关爱在哪里?仁慈在哪里?

三、基督徒是如何理解真主的呢?他只愿人们受罚,而与此同时,他们所称之为父亲的真主的承诺确是:真主是博爱的,真主是仁慈的?

四、是谁限制了真主呢?真主要求自己要秉持公正和仁慈,同时他又在公正和仁慈之间寻找了一条折中的道路,即让他唯一的儿子化为人形钉死在十字架上替阿丹赎罪呢?

五、基督教声称,阿丹的子孙必须要替自己的祖父阿丹受罚,试问哪一种法律中要求子孙要替父辈顶罪?《圣经》中说:"父不替子死,子不替父死,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罪而受死。"

六、如果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是一件值得受赞扬的行为,那么基督徒为什么又要憎恨犹太人,认为他们是杀死基督的罪魁祸首呢?

犹太人(特别是犹大,他是一个最虔诚的人)——根据基督徒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他们执行了真主的意志,把真主的儿子钉死在了十字架上。他们执行的是真主意欲的工作。

七、真主的儿子基督降临替人类受罚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是必须的呢?还是另有其它方式可以让真主饶恕人类的罪恶呢?

基督徒关于这个问题是怎么回答的呢?基督教作家鲍里斯神父是这样说的:"基督受刑拯救人类不是必须的,这不符合超自然的神的能力。"接着,这位作家开始大谈不止,他提到了很多选择基督为人类赎罪的原因。

他说:"真主有很多种媒介来替人类赎罪,从罪恶和违抗的毁灭中拯救人类。真主意欲赎罪以最尊贵的形式发生了,即可以迅速实现和达到目的。"

对于真主最简单的媒介,让我们使用这个神父的用语,那就是真主会说:"阿丹,我已经饶恕了你"。这也正是《古兰经》中说的:"然后,阿丹奉到几件戒命,主就饶恕了他。主确是至宥的,确是至慈的。"(2:37)

我们要对这位作家说:我们用一个费勒斯(铜钱)去换一个第纳尔(银币)并不明智。

关于这个问题,这里还有另外一个答案:我们从另外一个基督教作家鲍里斯亚法神父那里找到了这个答案,他说:"无疑,基督有能力为人类赎罪,他可以以人类的名义通过一句话或一个简单的叩头,和他的父亲商谈。但是他拒绝这样做,只愿获得痛苦,这并不是因为他有自虐症,或者他的父亲是一个嗜好流血的暴君,喜欢看到他的独子的流血牺牲。真主绝不是一个嗜好流血的暴君,然而,只是神子和作为父亲的真主想要给人类一个关于爱的千秋典范,鼓励人们勇于为自己所犯的罪去忏悔,去偿还真主的爱。

我们要再次对这位作家说:病情已经非常清楚,现在需要的是药,请你描述一下药方。否则苍白的表达没有任何意义。

八、让我们再来问问鲍里斯神父:基督献身消除原罪,此后再发生错误怎么办?这位作家是这样回答的:当人类重新犯罪,罪恶是他们自己的罪恶,因为他们忘记了光明,他们通过自己的意志远离光明而选择黑暗地生活着。

也就是说,除了之前的一个错误外,还有几百万的错误被发现了,人们将因他们所犯的错误而被清算,他们所犯的一部分错误比阿丹的违抗要严重的多。有些人否认真主的存在,还有些人谩骂真主,嘲笑真主的天堂和火狱。为什么他只为一个错误献身,而放弃了数之不尽的更多的错误?

九、自从阿丹的事件发生,一直到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真主的公正和仁慈在哪里?也就是说真主一直在仁慈和公正之间犹豫了几千年,直到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替阿丹赎罪?

十、每一部律法中都有罪有应得,那么,基督被钉死和阿丹的错误之间又如何平衡?

十一、基督徒和穆斯林一致认同:阿丹的错误就是因为吃了禁果,然后被逐出天堂作为惩罚,无疑这个惩罚已经足够了。从享乐的天堂到辛苦的大地,这一惩罚并不轻。这是真主亲自选择的,真主能对阿丹惩罚的更多,但这已经足够了。何以真主还埋藏仇恨长达几千年,直到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

十二、自阿丹到基督,人类已经经历了很多事件,很多的不义者都被惩罚了,特别是在努哈先知时代,除了归信努哈和跟随他上船的人之外,无一能幸免于难。这些人真主已喜悦他们,后来怎么变成了罪恶深重的人,而且必须要基督来替人类赎罪呢?

十三、一位归信伊斯兰的前基督徒作家阿卜杜阿哈德达伍德批评了赎罪说,他说:"不可理解,基督徒会信仰阿丹犯错,然后真主惩罚人类。与此同时,以前的众先知对此一无所知,直到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之后,基督教徒们发现了这个秘密。

十四、作者阿卜杜阿哈德达伍德说:使他放弃基督教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问题,因为基督教堂命令他一些理智无法接受的事情,即:

  • 1-人类生而有罪,值得永远毁灭。
  • 2-没有说情者,真主不使任何一个犯罪者从火狱中得脱。

3- 说情者必须是一个完全的神和完全的人类。

因为这些事情,这个作家和基督徒们进行了长期的辩论,他们认为说情者必须是一个不受阿丹的罪错影响的人,他们认为基督在没有父亲的情况下出生,就是为了让阿丹的罪错降临到他身上。

这位作家问基督徒:难道基督没有通过他母亲担负罪错?

他们回答:麦尔彦在他儿子进入她子宫之前,真主就从各种错误上保护了麦尔彦。

作家又问:真主能够很容易地清除一些人的罪恶,为什么不以这种容易的方式清除整个人类的罪恶?而不再降临至他的儿子,不再让他的儿子遭受被钉十字架之苦。

以上我们引述了阿卜杜阿哈德的一些的辩论。基督徒认为必须要有一个不受阿丹罪过影响的人存在,由此基督就在没有父亲的情况下出生了,或者说真主在麦尔彦的儿子进入她的子宫之前就已经使她纯洁了。这需要一个曲折的道路,比这更容易的是,真主的儿子直接降临,无须通过子宫和生育。

十五、还剩下我们要问的最后一个问题:所有的先知(努哈、易卜拉欣、穆萨)都受到人祖阿丹的过错的影响了吗?真主同样恼怒他们吗?既然如此为何真主还要选拔他们引导人类?

我们将这些问题呈现给基督徒们,希望他们正确的给予回复。

​斋戒的七大裨益
​斋戒的七大裨益

斋戒的七大裨益

伊斯兰教的斋戒与它的其他四种功修一样,不单纯是一种宗教仪式,对于举行这些仪式所产生的效果,能给个人和社会留下极其深远的影响。现在仅将其中的斋戒这一功修的裨益,分成七个方面来谈谈。

1)、斋戒可以增进身体的健康。

因为斋戒具有体育的内容,它可以把身体内部的一切湿气排除,使沉淀物质消失。伊斯兰教的伟大哲学家和名医伊本西奈(阿维森纳)早在若干世纪前就说过:"体内的湿气和沉淀物质是由食物产生的,它们在体内集中过多,便导致许多病因潜伏下来。"现代医学科学才开始不断地揭示出食物中某些成分给人带来疾病甚至致命的事实,并提出了预防和治疗的方法。而饮食的节制和定时定量是被普遍地认为有预防和治疗疾病,增进身体健康的积极作用。而伊斯兰教的斋戒就有节制饮食,定时定量的性质。然而有那么一些现象主义者说道:"伊斯兰教的斋戒已经削弱了人们的身体而使之无精打采,怎么还谈得上健康?健康嘛,应该有力量才是!"我们说:"斋戒造成人体有点衰弱,那是暂时的,必然现象,其结果还是要使身体坚强和发展。大家难道没有发现或注意:植物在停止一度时间的水分而产生凋谢、枯萎的现象吗?可是这时,植物因缺水分而从土壤里所获得的其他养料,要比它在正常情况下所获得的多得多。

植物经过这凋谢、枯萎以后,再灌溉它,那么其发展之速度就比经常灌溉的要快,这种原理称作"反作用"。生物体在活力方面是大同小异的。医学科学的实践证明:一个民族和地区如果发生严重旱灾时,受害最敏感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些平时耽于逸乐、饱食终日、养尊处优的悠闲阶级的人们,因为人们的肠胃已经一向惯于饱和的湿润和多脂,因此旱灾往往造成他们伤亡较多。至于素来惯于艰苦朴实、粗茶淡饭的人们,在旱灾中都能挣扎生存,不致于丧命。因此,终年沉湎于奢华生活,丰衣足食、山珍海味、油灌满肠的人们更需要斋戒的清理、锻炼来改善自己的体质!

2)、斋戒可以节制各种欲望和嗜好,不致超过法度,形成犯罪。

人们的欲望和嗜好是多方面的,如果不加约束而任其过度泛滥,必然就形成纵欲为恶,廉洁、纯正之泯灭。廉洁、纯正是各种美德的基础,基础既毁,那么,诸如知耻、柔和、忍耐、慷慨、自重、知足、谦让、温良、整洁、沉着、虔诚、忠实……等美德也就无所寄托。因为性灵上的素质紊乱了,身体上的气质也就随之而紊乱;纵欲是一切疾病的根源,这是医生们一致的看法。根据这一精神,至圣曾经说过:

"当莱麦丹月一跨入的时候,乐园里的各道门都被敞开着;火狱的各道门都被关闭起来;一切魔鬼都被镣铐禁锢。有一个号召者召唤道:寻找福利的人啊!快来吧!追求邪恶的人啊!应该适可而止了!"

乐园的大门,就是各种美德和善功,它们在斋月里的作用最广泛最显著;火狱的门是恶德和罪恶。但是它们的影响可以用真正的斋戒来消除,这是无可否认的。

反对者可能会说:"斋戒期间,人的情欲如果被削弱了,那么,根据你们在前面讲的'反作用'的原理,在过了斋月以后,情欲不是更加旺盛了吗?既然如此,斋戒反而有害身体。"

我们的答复是:情欲的灭亡和长期受到抑制都是有害于身体和精神,伊斯兰教制定斋戒和其他善功,目的是在于利人,使其两世幸福、康乐。而斋戒的要求是要身体消瘦,正如使难以驾驭的战马消瘦一样,以便人们好控制、驯服它;斋戒使人们在一定的时间内放弃各种非法的欲望和嗜好,养成人们在精神与物质的爱好、利益面前,有能取不取,舍而不惜的情操,不致于见利忘义或利令智昏。此外,除了斋戒作为节制欲望为主要手段以外,还可以通过天课、施济、礼拜等经常性的善功作辅助训练,所以人们的情欲和偏爱就不存在太过与不及两种极端的情况,"反作用"也不会产生。阿拉伯人在训练战马使之消瘦而驯服的时间往往是四十天。伊斯兰教以斋戒训练、陶冶教徒性灵的时间以一个月为天职,这就是莱麦丹月,此月以外的斋戒,或为"圣行"或属"副功"出于自愿。对于自知本性顽劣、刚愎自用的人则更需要较多一些时日的斋戒,以便使自己锻炼成为以理智主宰感情的人,不致于象牲畜一样被情欲所控制、驱使。但是,人们不能够制约自己的情欲和不良嗜好的话,那么,这种人生要比牲畜不幸多了。因为造物主使各种低等动物在获取自己的各方面欲望上有适可而止的本能,所以它们在吃、饮、交尾方面是自然需要;当这些生理需要一旦达其目的,它便满足了,决不会让自身再去承担过度的重担而想方设法点燃欲念的烈火,享受超生理需要的欲望。真主创造人类为高级动物,用思想与自然界作斗争,根据个人思维的正确与谬误,知识的宽广与狭隘,在趋利避害上就有各种不同的情况,难道读者没有发现过:大多数人遭受病害甚至还没有到达真主所预定的寿终正寝之前就夭折,主要原因就是暴食暴饮、狂吃烂喝、房事过度;而牲畜在这方面尚能自制,没有这些现象,除了外来的原因如失去食物、太冷、酷热使它们致病、死亡以外,牲畜寿限的结束都往往在享尽了健康过程后发生的。因此,人类的幸福有待于正确的健康教育,以及用教养的指导去实现,而完美的教育、教养只有寓于伊斯兰教教律里。如果弃拒这种教律的教育、教养,那么,人们确实比低等动物还不幸。真主曾经谴责那些不使用自己的知识媒介的愚昧无知的人说:

"我为火狱创造了许多人类和精灵,他们有心而不用来明理,有眼而不用来观察,有耳不用来倾听。这些人等于牲畜,甚至比(牲畜)还迷误,这些人是真正的混蛋。"又说:

"你未曾看见那种以私欲为自己的主宰的人吗?你难道信赖他吗?或者你以为他们大多数人为听话,会觉悟吗?他们只是象些牲畜,甚至更迷误多了!"

伊斯兰教的任务是要人们求得两世幸福。现世的不幸往往预示着未来的不幸。但是现世的幸福,如果不坚持伊斯兰教的原则和教训,不一定意味着来世的幸福。

3)斋戒可以使人认识恩惠的价值。

人们常年地处在真主的各种恩惠之中,往往不知道、不感谢。正如中国文豪苏东坡所说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例如:不生病,不懂得健康的可贵;不坐监不能体会自由的价值,不到年迈不会珍惜青春的年华。所以对任何事物的实质,只有通过失去对立的一面,才能真正达到深刻、全面的认识。斋戒期间为了失去自由自在的享受,忍饥挨饿,自然就会回忆饱暖的恩惠,从而激发了人们对真主感恩图报的意念。

4)斋戒可以培养人们忍苦耐劳的精神。

很多养尊处优、娇生惯养的人,如果骤然碰到一种愤怒之事,他的心思就要混乱而受到不安的折磨,失去了理性、烦躁、焦急给他带来极大的痛苦,据说有一个纨绔子弟一向养着一只十分钟爱的鸟儿,有一夜,他不慎把鸟笼放在水池边,一只猫儿来到笼子旁边为了捕捉笼中之鸟儿而没办法,结果把鸟笼推到水池里去了。清晨,这纨绔子弟发现自己心爱的鸟儿已经淹死,太悔恨自己的疏忽,便啼啼哭哭,将两手不断地在膝盖骨上拍打,结果双膝患了神经病,不能自如,经过医治多年虽然可以行走而终未痊愈。这就是平时缺乏涵养,缺乏忍辱负重,任劳任怨的锻炼。真正的斋戒是需要高度的忍耐和涵养才能坚持到底,胜任愉快。所以圣训说:"斋戒是忍耐的一半。"斋戒方面修养有素的穆斯林不但能任劳任怨,而且临危不惧,骤然不惊,任何突如其来的遭遇,能够沉着应付,这就是忍耐的品质,斋戒迫使人们去培养忍耐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大的忍耐是能控制食欲和性欲两方面,必须付出极大的耐性和毅力。所以使者穆罕默德说:

"斋戒是一个盾牌,如果你们任何人在斋戒时,言语不要下流,行为不可鲁莽。一旦有人要和他战斗或者吵架的话,他应该申明:我是斋戒者,我是斋戒者。"

使者穆罕默德把斋戒作为对挑衅者的回答,表明斋戒能起到御敌自卫的作用。使者穆罕默德在谈到婚姻问题也提到斋戒。他说:

"你们当中,谁够结婚了,让他结婚吧!因为结了婚最能使眼睛(对色情事物)视而不见,最能保护贞操。不能结婚的,让他谨守斋戒,因为斋戒(在防止色情方面)是一把匕首。"可见真正有益的斋戒是以钢铁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杜绝一切有损于斋戒的思想、言行,使斋戒者守正不偏,坐怀不乱。

5)斋戒这一制度把贫富、贵贱在丧失愉快和恩惠的需要方面处于一律平等的地位。

"平等"是各民族人民都在追求的一种理想,是古今一切伟人所致力于使它普及到全人类的一种人道主义的宗旨,伊斯兰教的斋戒、礼拜、朝觐所包含的内容和仪式已经具备这种意义,不论是帝王将相、军政要员,或者是贩夫走卒、贫民布衣,在履行这些宗教义务时,不得有任何区别。这样,就能使富贵者受到警戒和自爱的教训,使贫困者获得慰藉与自重的启发。宗教上这种平等观念和事实,持久有恒,行之有素,自然也就会潜移默化,推广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里,那么"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理想可望实现。

6)斋戒能使人产生恻隐心、同情感。

丰衣足食的人通过斋戒可以亲临其境地感受到饥寒交迫、嗷嗷待哺者的处境,从而培养他们怜贫、恤贫、济贫、敬贫的感情,一旦耳闻目睹可怜乞求者,不至于冷酷无情、一毛不拔。

7)斋戒是伊斯兰教五功之一。

其中念功是心的功课,礼是身的功课;斋是性的功课;课是财的功课;朝是命的功课。心功没有时间、地点之分;身功每日五次;性功每年一次;而命功、财功要具备一定条件才能胜任,那么,作为一个穆斯林,一年一次作性灵上的训练和功修,是表明自己对真主的命令,心悦诚服、拳拳服膺,因而斋戒是心灵纯洁、信仰忠贞的生动表现,否则,哪怕他口头上信主爱圣的言谈如何动听,而实际上不礼拜、不斋戒,只能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内"没有真实内容的一具躯壳。对主圣的命令、禁戒不敬畏,不奉行的人,难道对人的交往能存真心实意,可以信赖吗?所以能按教律要求坚持斋戒的人,是真信士伊玛尼(信仰)的流露,是穆斯林大众可以信任他的依据和保证。

【(英)艾罕默德哈施密马恩信译】

原载《到伊斯兰教的法律中去寻找永恒的幸福吧!》

宣传的奇迹
宣传的奇迹

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小,只见江河日夜奔腾注入大海。认主独一的穆斯林应有如此气慨,对伊斯兰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

在伊斯兰的历史上,每次朝阳升起都是在黑夜之后,经历过一次新的奋斗和考验﹔从黑夜压迫中挣扎喷薄而出的一轮红日,向世界发射更多的明亮﹑热量和光辉。

想当初伊斯兰诞生之际,真主的最后使者肩负向全人类传播正道的使命是从几十个弟子开始,几十年后把一个四分五裂而且迷信腐败的阿拉伯半岛统一了起来,成为一个归顺独一无二真主的强大力量。一部《古兰经》消除了千百个阿拉伯部落的彼此世仇和前嫌,成为穆斯林弟兄一家人。从数千年愚昧中脱颖而出的阿拉伯人,手捧《古兰经》向周围的"文明古国"传播真主的启示和警告,只一个世纪的发展,容纳了罗马帝国﹑波斯帝国和古埃及的臣民,他们心甘情愿地永远做忠实的穆斯林,为主道奋斗。

过去对这些帝国畏惧和防范的周围民族都开始羡慕他们找到了光明,愿意和解,邀请伊斯兰的教师到那里去传播正道,伊斯兰的国土扩大了,北抵欧洲中部,东至中国长城,西面蔓延到撒哈拉大戈壁天然屏障。穆斯林以依靠的是精神武器,昂首阔步走向世界,所到之处,向当地的民族展现真主宗教的文明,产生巨大吸引力,万方皈依,证明了真主对正道的神威和指引。伊斯兰被后来的蒙古人和突厥人传播到更为广阔的天地。

真主启示说:"对于宗教,绝无强迫。"穆斯林必须遵从真主的命令,所以在伊斯兰的发展史上,没有一个地方发生过信仰伊斯兰"洗脑筋"运动或强制性"入教"的事件。穆斯林自信伊斯兰是唯一真理,毋须强人所难,只须用自己的行为做表率,凡是人类都愿走向光明和正义。

伊斯兰的敌人自古以来都不可理喻伊斯兰发展的奇迹,他们编造许多谣言,例如"一手执剑,一手捧经",阿拉伯骑兵对外征服土地和掠夺财富。历史的规律批驳了这些造谣者的谎言,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依靠武力征服或为掠夺物质财富而强盛的帝国能够维持长久的,他们必将遭到人民的反抗和唾弃。事实证明,凡是伊斯兰文明熏染过的地方,都在那里生根开花,没有一个民族愿意放弃伊斯兰信仰。

假若他们是被野蛮武力征服的民族,他们是遭受奴役和掠夺的人民,这样的情况绝不会发生,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上都能找到明证。敌人的造谣是为了诬损伊斯兰正义形像和真理的光芒,过去和现代都是一样。伊斯兰是真主的正道,人类社会的文明前进,高尚的精神境界,道德规范严格,社会制度合理,所以归信伊斯兰的民族世代都愿保留穆斯林的光荣,祈求真主的慈恩。

中世纪蒙古铁骑征服过大半个伊斯兰世界,他们凭着烈马和强弓获得战争胜利,掠夺穆斯林的金银财宝,奴役人民,但是在穆斯林地区的所有蒙古官兵都归信了伊斯兰,壮大了穆斯林的队伍,因为他们的心被伊斯兰征服了。蒙古入侵者的凶残和暴力被伊斯兰的文明和法制所代替,伊斯兰的真理融化了钢铁的兵器,杀人和流血停止了,人人都学会崇拜真主。强悍的蒙古兵蹂躏了中亚穆斯林的家园,烧杀抢掠,抓壮丁侵吞中国,造成中华大地"回回遍天下"。这是真主正道的奇迹。

伊斯兰在遭遇每次艰难与浩劫之后都出现了飞跃的发展,才有今天这个遍布全球的穆斯林社会。今日的伊斯兰与先知穆圣时代没有两样,坚持认主独一,共读一本真经,遵奉真主最后的使者,五大功修礼仪,六大信仰原则,天下穆民是一家,本质没有变异,这是真主正道的奇迹。

在世界上任何角落生根发芽的穆斯林社会,都有清真寺,有伊斯兰教育,孩子们学习阿拉伯文和《古兰经》,每天五个时候那里的天空都飘扬着高声赞词"安拉胡艾克白勒——真主至大﹗"因为伊斯兰是真理,是团结,是社会,是包括一切的生活文明。现在看来,任何磨难和艰苦都是真主意欲的发酵素和催化剂,使穆斯林更加活跃﹑积极﹑努力,其结果伊斯兰信仰深入人心,传播更为广阔。

伊斯兰就像天体学家观看宇宙的运动,仍旧处于剧烈"大爆炸"后的膨胀时期,迅速向四周飞驶,潜在的势能没有穷尽的迹象。考察今日世界各地穆斯林社会的来源,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个说不完的故事 :太平洋岛屿的穆斯林说,他们的祖先从阿拉伯商人那里接受了真主的光亮﹔在非洲大陆上,每个国家都有穆斯林,是他们的老前辈从北方学习来传播的信仰﹔西伯利亚的穆斯林说,他们的先辈被斯大林独裁流放到冰天雪地的这里﹔西欧﹑南美﹑澳洲的穆斯林多是各大洲的难民,来自被战争和灾荒蹂躏的故乡。伊斯兰的敌人曾经在世界许多地方对穆斯林社会制造种族灭绝大屠杀,后果是刺激了穆斯林生活区的扩散,不仅原地的穆斯林没有被消灭,他们的后裔找到了海外其它地方定居,依然是穆斯林。所有的老殖民地宗主国今日都充满了他们曾经侵略和统治过的殖民地穆斯林移民,成为新一代公民,在那里宣教﹑建寺﹑造学校﹑学习《古兰经》。伊斯兰是穆斯林心中磨灭不了的光亮,是真主的宗教真理,被驱赶到任何土地上的穆斯林,如同从空中随风飘来的种子,只要落在土地上,就会扎根繁荣。

战争﹑破坏﹑自然灾害使许多地方的穆斯林忍受生离死别的痛苦,背井离乡奔向茫茫的远方﹔在逃难﹑流亡和移民中的穆斯林,真主在冥冥之中赋予他们传播正道的使命。暴风骤雨和人间灾难是真主的定然,伊斯兰必然在全球所有人类的地方传播也是定然,这是真主正道的奇迹。

今日世界再现社会的腐败和愚昧,这是西方文化传染的病毒和瘟疫,有甚于一千四百年前的黑暗阿拉伯半岛,而伊斯兰已不是当年几十个圣门弟子势单力薄的局面了,穆斯林拥有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古兰经》传播到了世界每一个角落。凭着真主的引导,穆斯林高瞻远瞩,对未来世界充满希望和信,为正道奋斗的每一点善功都将获得真主喜悦的赏赐。

开发 midade.com

丝绸之路文明对话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