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伊斯兰教

为什么穆斯林要封斋
为什么穆斯林要封斋

穆斯林为什么要封斋(1

凡是减肥的人都禁食某一种食物,有人禁食果类,有人禁饮水,有人禁食糖,人们还可以列出更多禁食的食物。但整个民族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富人还是穷人,全民整整一个月每天从黎明至日落不吃不饮,禁食食物,确是一件奇异的事。可是,为什么在斋月中他们缩短工作时间?这难道不是一项艰苦的实践工作吗?这难道是他们白天斋戒、睡觉、不工作,夜间吃喝、举行各种活动、整夜不睡觉的月份吗?斋月的精神意义是什么?

所有的宗教都有斋戒的规定

在英语中斋戒"的含义是:自愿地禁食全部食物或禁食部分食物,其目的是为了遵守某个圣月、或表示悲痛、伤心、忏悔之意。世界上主要的一些宗教都有斋戒的规定。比如,在印度教,梵文称“空腹"为“upavaasa",虔诚的印度教徒为了表示对神的尊重,或表示悔罪,在某些特殊场合、特殊时间空腹修行——斋戒。对于这一活动,许多印度教徒对待它就象对待重大节日一样。在这样的日子,他们不吃任何东西,或只吃一顿饭,或吃一点点水果,或吃特别简单的食物。又如犹太人在“赎罪日"(Yom Kippur)封斋。赎罪日是犹太人一年中最重要的圣日,在“提市黎月"第十天,犹太历法的新年(阳历的九月下旬到十月上旬之间)过后的第10天。在这一天,犹太人彻底斋戒、停止所有工作,甚至禁止性生活,聚集在会堂内祈祷上帝赦免他们在过去的一年中所犯的罪过。除此以外,犹太教还规定在安息日禁止劳动。人们应该注意到《旧约》中记载先知穆萨(摩西)封了斋:

摩西在耶和华那里四十昼夜,也不吃饭也不喝水。耶和华将这约的话,就是十条诫,写在两块版上。"(《旧约·出埃及记》3428

天主教徒在大斋戒期间斋戒(从圣灰日"复活节"前四十天,译者注)。他们在这一段时间仿效耶稣(先知尓撒)斋戒。公元四世纪,在复活节或圣周以前他们斋戒36天。公元七世纪,许多地方把斋戒的时间调整为四十天。在《新约》中有记载说耶稣象摩西一样曾封斋四十天:

他禁食四十昼夜,后来就饿了。"《马太福音》42

那些日子没有吃什么。日子满了,他就饿了。"《路加福音》42

《古兰经》中安拉也提到先前的民族都曾斋戒:

信道的人们啊!斋戒已成为你们的定制,犹如它曾为前人的定制一样,以便你们敬畏。"《古兰经》2183

二、斋戒是所有行为中最可贵的行为

许多宗教把斋戒当做赎罪的过程,但伊斯兰认为斋戒是近主的功修,如同在上面的《古兰经》文中提到的那样以便你们敬畏",这是因为敬畏安拉是走上正道的前提。伊斯兰认为斋戒本身就是巨大的考验,因此先知穆罕默德这样评价斋戒,一点也不足为奇:

安拉的使者啊,请你给我指示一件善功,我因它而蒙受安拉的赐福。"使者说:你斋戒吧,因为各种善功没有能够与它媲美的。"(《奈萨仪圣训集》)

象人类分层次一样,斋戒也呈现出多层次、不同水平的状况。斋戒涉及人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与人的举意密切相关。

下面是斋戒的几个层次:

三、斋戒的层次

1、仪式层面(基本层次)

为了明确何谓斋戒,伊斯兰规定了斋戒的基本要求,那就是在斋月29天或30天的日子里,每天从黎明到日落不吃不喝,戒绝房事。这是斋戒的最低层次,这些规定是封斋者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定。这一层次的斋戒没有考虑斋戒的精神意义。如果封斋的人想要使自己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升华,还需要使自己的斋戒更上一层楼,仅仅凭遵守前面提到的基本规定,封斋者是不会有精神方面的收获的,他们只是勉强屈从于安拉的法律而已。这样的斋戒自然起不到罚赎罪过的作用。

2、物质层面

如果封斋者按照使者的斋戒方式进行斋戒,那么他就会体验到饥饿之苦。使者封斋时,食不过饱,开斋时,也食不过饱,他不喜欢吃得过饱。先知说:

最差劲的容器莫过于填满食物的胃。一个人吃一点能使自己的脊梁直起来的食物就足够了。假若一个人吃东西的欲望不可战胜,那么让他用胃的三分之一盛吃的,三分之一盛喝的,另外三分之一留给胃用来呼吸。"(《伊本·马哲圣训集》)

安拉的使者习惯用新鲜的椰枣或干枣开斋,在昏礼之前还饮一杯水。

封斋者在这一层次的斋戒中,可以体验到饥饿之苦,从而培养他对世界各地遭受饥饿之苦人的同情怜悯之心。

3、利益层面

斋戒对身体产生影响,大脑中传递信息刺激感觉的化学元素可通过斋戒被激活,这些元素称之为神经传输元素。斋戒刺激大脑的中枢神经传输系统,这一系统与人的愉悦心理、亢奋精神有关,斋戒能导致更多兴奋"元素的产生,使我们感觉很好",这一过程相当于身体锻炼(但不是身体的运动或工作)。有些专家指出,人可以通过斋戒全面改善身体的状况。斋戒期间封斋者既消耗体内的脂肪,也消耗沉淀于血管中的胆固醇(脂肪),这样斋戒者体能保持健康、减少患心脏病的危险。前文提到斋戒的仪式层次"(初级)和物质层次"(较高级)的区别是,如果一个封斋者在封斋时暴食暴饮,然后整日挨饿,接着在开斋时又暴食暴饮,那么,整整一个月他也许就根本体验不到饥饿的痛苦。因此,如果封斋者只做到基本层次的斋戒,而没有使之上升到更高的一层,那么,他的斋戒只是身体的受苦。对此安拉的使者说:

许多封斋的人实际上并没有封斋,只是白受饥饿之苦。"(《伊本·马哲圣训集》)

伊斯兰倡导两世吉庆
伊斯兰倡导两世吉庆

两世吉庆思想主张的社会效应

作者:马文敬

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

尊敬的穆斯林教胞们:赛俩目!

两世吉庆是伊斯兰教倡导的优良传统,是伊斯兰教主张的高尚精神境界,是穆斯林追求的美好生活,是穆斯林最终的信仰目标。两世吉庆的思想主张要求穆斯林要两世兼顾、两世并重、两世双修,实现穆斯林今生后世的双重幸福的美好生活。穆圣对于两世兼顾的问题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你们中最优秀的人,不是为了后世而抛弃今世,也不是为了今世而抛弃后世,而是两世并重。"圣训确切地解释了两世吉庆的真正内涵。

因此说,两世吉庆是两世并重的结果,两世兼顾是两世吉庆的前提,今世与后世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具有相互联系的密切关系。正确理解伊斯兰教两世吉庆的思想主张,深刻解读两世吉庆的信仰内涵,对于我国伊斯兰教的自身发展和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构建和谐社会与追求美好的两世生活,都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那么,两世吉庆的思想主张起到什么样社会的效应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第一、两世吉庆思想主张,就是要求穆斯林要建设好社会

尊贵的《古兰经》云: "他以你们为大地的代治者。"(6:165)经文明确的告诉我们,人类是真主的代治者,包括我们穆斯林在内的所有人都是代替真主来管理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把这个地球村管理成为一个和谐有序的有机整体,这是真主交给我们人类的不可推卸的职责和义务。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建设这个社会,维护这个社会,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与社会上的每一分子和谐相处,和睦共存。否则,我们有愧于真主创造我们人类的初衷。尊贵的《古兰经》云:"当时,你的主对众天使说:'我必定在大地上设置一个代理人。'他们说:'我们赞你超绝,我们赞你清净,你还要在大地上设置作恶和流血者吗?'他说:'我的确知道你们所不知道的。'"(2:30)真主对我们信任,就是把治理世界、建设社会的重任交给我们,那么,我们就应责无旁贷的承担起这份重担,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工作中努力实现两世吉庆的伟大思想,这样才能不愧为真主代治者的光荣称号,才能建设好当今的社会。

第二、两世吉庆思想主张,就是要求穆斯林首先做好今世的工作

穆圣说:"今世是后世的栽种场。"圣训深刻地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今世虽然短暂,但是我们必须要经历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里,这是一个历练的过程,是我们在为后世做准备,所以要想后世好,就必然先把今世的工作做好,这个不可逾越的;今世虽然短暂,但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现实的生活,我们更离不开今世的生活,今世的生活不美好,后世的美好生活也无从谈起,我们必须要把今世的工作做好。圣训中的"栽种场"的比喻可谓是恰到好处,"栽种场"就是"试验田",我们就是工作人员。我们要想在"试验田"里长出硕果累累的作物来,就必须要经过精心的耕耘,才能有一个丰收的季节。在这个耕耘的时期,我们需要物质基础来维持我们的生存需求,物质基础的来源是需要我们辛勤劳作而获得的。

尊贵的《古兰经》云:"当礼拜完毕的时候,你们当散布在地方上,当寻求真主的恩惠,你们应当多多地记念真主,以便你们成功。"(62:10)"你们应当在大地的各方行走,应当吃他的给养。"(67:15)真主的恩惠是需要我们辛勤劳作来换得,我们获得了生活资源的同时,我们不要忘记对真主的感恩。为今世而努力工作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做好今世的工作,才能安心踏实的去完成为后世而准备的工作;做好今世的工作,才能做好后世的后勤保障的工作;做好今世的工作,才能更好的完成后世所需要的工作,一切才能按部就班,顺理成章。因此,两世吉庆的思想主张让人们有理由地去工作,有尊严地去劳动,心甘情愿地去耕耘,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第三、两世吉庆思想主张,就是要求穆斯林务实辛勤地工作

尊贵的《古兰经》云:"当你的事务完毕时,你应当勤劳,你应当向你的主恳求。"(94:7~8)我们完成今世的宗教功课和今世生活需要的工作之后,还要去勤劳奋斗、拼搏进取,还要为更美好的今世生活和后世生活而勤奋劳作,还要为建设更美好的两世家园而努力工作,我们应当向伟大而仁慈的真主恳求,祈求今后两世的美好生活,祈求我们全人类的幸福安康。

《古兰经》教诲我们,既不要脱离现实生活而只求后世的回报,也不要脱离信仰独一的真主内涵而只专注今世的需求;既要求我们穆斯林纯洁信仰,不要忘记祈求真主,也要求我们穆斯林要用辛勤的双手去建设家园,改变生活环境,不要懒惰,要把信仰与行动结合在一起,要把信仰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要把宗教与世俗联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两世吉庆的美好生活。两世吉庆的美好生活不是仅停留在思想主张之中的,而是要我们穆斯林务实勤劳的工作,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践行两世吉庆的真谛,从而建设我们美好幸福的两世家园。两世吉庆的思想主张极力地鼓舞了穆斯林爱岗敬业的热情。

第四、两世吉庆思想主张,就是要求穆斯林两世兼顾地工作

尊贵的《古兰经》云:"他们只知道今世生活的表面,他们对于后世是疏忽的。"(30:7)只知道一味的追求今世的生活,满足今世生活的需求,而忽视了对后世生活的重视是不对的,也是不可取的;只为了追求今世生活的荣华富贵,享受今世生活的幸福快乐,从而疏忽了后世的工作,甚至放弃了为后世生活而做的准备工作,那是得不偿失的,那是不正确的思想行为。

因此,尊贵的《古兰经》云:"不然,你们却选择今世的生活;其实,后世是更好的,是更久长的。"(87:16~17)我们人类谁都不能离开今世的生活,选择放弃今世生活也是不正确的主张,放弃今世生活不是伊斯兰教的正确思想。因为伊斯兰教是入世的宗教,决不能脱离现实的生活,但是,只为了今世生活而抛弃后世生活的工作更是不对的,是完全脱离了伊斯兰教两世吉庆的思想主张的行为,作为穆斯林,我们应当争先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时时想着后世的理想,处处履行今世的职责。

尊贵的《古兰经》云:"你应当借真主赏赐你的财富而营谋后世的住宅,你不要忘却你在今世的定分。"(28:77)为了后世的工作,不能忘记今世的工作,这就是两世兼顾、两世并重的理念实践,我们要两世双修,才能取得两世吉庆的幸福美好的生活。尊贵的《古兰经》云:"有人说:'我们的主啊!求你在今世赏赐我们。'他在后世绝无福分。有人说:'我们的主啊!求你在今世赏赐我们美好的(生活),在后世也赏赐我们美好的(生活),求你保护我们,免受火狱的刑罚。'这等人,将因他们的营求而享受一部分的报酬。真主的清算是神速的。"(2:200~202)这是真主教诲我们,两世兼顾的思想行为是伊斯兰教的正确主张,两世吉庆的美好生活是穆斯林的终极目标,两世吉庆的思想主张极大地激发了穆斯林建设好社会的热情。

朵斯提们!实现两世吉庆,追求美好生活是我们穆斯林必须身体力行的工作,是我们伊斯兰教的正确主张。我们必须消除穆斯林只要完成宗教功课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建设社会与我们没有太多关系,甚至是毫不相干的思想意识。我们要努力追求两世吉庆的美好生活,掌握为两世吉庆而奋斗的各项社会工作本领,只有这样,伊斯兰教才能与社会同步,才能与社会同行,才能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才能为建设幸福美好的家园做出贡献。

阿敏!

什么是至善
什么是至善

奉安拉的尊名,一切赞诵,全归安拉,祝福和平安降临于安拉的使者---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

伊斯兰律法(沙里阿)的各个领域里,均把至善(الاحسان)列为极高的位置。很多人认为至善就是给穷人、可怜者、有需要者等的施舍。所以,把经常向有需要者施舍财物的人称为"至善之士المحسنون"。但是,仅仅向穷人施舍并非至善的实质,更不是至善的全部。

至善(الاحسان)的真相是做好每一件事情,并跟踪和观察,直至确定其达到最佳效果。一段著名的圣训这样说:"…...至善就是你崇拜安拉,就如同你见到他一样,你不能见他,他却能见你"---《布哈里圣训集》第50段。

每当穆斯林敬拜安拉的时刻,满怀敬畏之心,犹如看见安拉一般,恭谨的崇拜,努力去完美拜功每一项主命、当然、圣行等细则。目的只是获得安拉的喜悦。而且他定会极为认真和诚恳的按时礼拜。在礼拜的时候,你看见他是幸福的,满脸喜庆的,他不会偷懒,更不会延迟时间。

任何一位穆斯林,想象自己干功修的时刻,可以看见安拉。那么他定会勤奋,丝毫不怠慢的去干这项功修。并在功修的过程中享受宁静、平和即温馨。先知(愿主福安之)对比拉力(愿主喜悦之)说:"比拉力啊!用拜功让我们舒心吧!"另一段圣训记载:"每当有事物使他(先知'愿主福安之')伤心时,他就去礼拜。"---《艾哈迈德圣训集》第23088段。

同样,如果穆斯林在礼拜中,丢失了御见安拉的(虔诚)品级,那么绝不会错过第二个等级,即安拉确实在看着他。这个等级是当礼拜者因知道安拉在看着自己,对此深感羞愧,便神贯注履行拜功,他坚信安拉在看着自己,做礼拜是不容忽视和慢待的。一段圣训这样说:"当穆斯林礼拜的时候,他是站在清高的仁慈在主面前,如果你左顾右盼,清高的养主问'你在顾盼谁呢?在顾盼比我更仁慈的吗?人啊!朝着我(认真礼拜)'我胜过你左顾右盼的。"---见(مسند البزار)第9332段。

正是因为如此,当再传弟子赛义德本木赛义卜(سعيد بن المسيب المخزومي القرشي)看到礼拜不认真的人时,就说:"如果这颗心敬畏了,(身体)其他部位也会敬畏。"---见伊本穆巴拉克(ابن المبارك伊历181年卒)的(الزهد)第1188段。

阿布胡赖拉说:"你们中礼拜的人,不要左右张望,因为他是在和他的养主交言诉己,他的养主就在他的面前对他说'你在顾盼谁呢?我比你顾盼的都优美'"---见(مصنف عبد الرزاق)第二册256页。

先知(愿主福安之)曾以此嘱咐圣门弟子。阿布祖尔(愿主喜悦之)传述的圣训,他说"我的挚友(愿主福安之)嘱咐我敬畏安拉,犹如我看见他一样,我无法看见他,而他却能看见我。"---《四十段》第2段。

阿卜杜拉本欧麦尔传述,他说,先知(愿主福安之)抓住我的身子说:"你崇拜安拉的时候,要像看见他一样,你活在今世要像个陌生人或过路人一样。"---《艾哈迈德圣训集》第6156段。

"你崇拜安拉,要(恭谨的)就像看见他那样"这句话已经成为了清廉者们劝告他人的座右铭。以为这句话阐明了经典倡导的"至善"的实质,并对实施者加以鼓励和肯定。在经文中多次提及"安拉喜爱行善者"。这是安拉对行善者的鼓励,鼓动他们加倍努力,争取进入被安拉喜爱之列。所以,穆斯林最应当追求的就是得到他的养主的喜悦。安拉对一个仆人的喜悦是所有的吉庆和祥运。圣洁的圣训说,安拉说:"……我的仆人一直通过副功接近我,直到我喜悦他,如果我喜悦了他,我就是他听从的听觉,观测的视觉,持取的手,行走的腿,他祈求我,我就赐予他,他求我护佑,我就护佑他……"---《布哈里圣训集》第6502段。安拉喜悦谁,谁 就在恩赐中畅游,赐予和吉庆围绕在他的左右。所有关于这段圣训的注释都是意义相近的表述,含义就是我们所提及的,即安拉将他的爱赐予这位仆人,得此恩赐 者,只能听见安拉意欲其听到的,看见安拉意欲其看到的,作为安拉喜悦他作为的,安拉赐予该仆人能力、援助、依靠,并保护他不听见、看见、行至安拉不喜悦 的。安拉会赐福他极高的等级和嘉奖。

谁是穆罕默德?
谁是穆罕默德?

"我看了看他,又看了看月亮,他穿着一件红色的斗篷。在我看来,他比圆月还美丽。"《提尔米济圣训集

圣门弟子贾比尔赛姆尔这样描述人类最后的使者、众信士的领袖、安拉所选拔的高贵的先知——穆罕默德:

他,被现代人评为影响人类历史的百位伟人之首。

他,生活在野蛮、杀戮的阿拉伯半岛,但在短短23年内,他平定了阿拉伯半岛。

他,从小就别族人爱称为"忠实可靠之人"

他,为了人类的解放,放弃了称王称帝的美差。

他是十四个世纪以来,穆斯林心目中完美的榜样,被当今十几亿穆斯林学习的典范。

他,有一张令人喜欢的脸,这张脸圆而洁白,十分英俊;他高兴的时候,满面红光;他微笑的时候,笑靥甜美;他的双眼炯炯有神,睫毛眉宽而浓厚。当麦地那的犹太拉比(犹太学者)阿卜杜拉赛俩目见到先知后,他的目光停留在先知的脸上,说:这张高贵的脸表明,他是不会说谎的。

他的到来,未见其人,先闻其芳香之气味;

他的演讲简短有力,吐字清晰。坐在他周围的人,很容易记住他所说的每一句话;他的语调抑扬顿挫,以至于听讲的人可以数出他所说的每一个词。当他讲到激动人心的事情时,双眼发红,声音高亢,情绪激昂,好似面临敌人的进攻。圣门弟子说,他既不粗野又不失体面,他既不谩骂人又不施暴力,他责备人的最重语气只是:"有些人竟然是这样"《布哈里圣训实录》。

在他看来,最可恨的行为就是说谎;

先知还是在半夜起身礼拜,感谢安拉的赐予。他站立礼拜的时间很长,以至于他的双脚都肿了。当他的众妻问他为什么这样从事功修,先知的回答是:

"难道我不该成为一名感谢安拉的仆人吗?"

他曾兵不血刃地解放麦加,他原谅了那些曾穷凶极恶地迫害他的人。杀害他叔父的黑奴外哈氏。杀过同胞的哈立德。

他曾被人们辱骂为疯子、诗人。

先知还原谅了胡巴尔艾斯外德。当时先知的女儿宰乃白准备从麦加迁徙到麦地那,麦加人试图阻拦她迁徙,胡巴尔就是阻拦者之一。他在拦截过程中,使宰乃白从骆驼上掉下来而流产。为了躲避罪责,他逃到了波斯,但是安拉使他的心转向先知,后来他来到先知的面前,承认了自己的过错,并皈依了伊斯兰,先知也原谅了他。

他是妻子眼中最优秀的丈夫。阿依莎是他的妻子之一,她曾这样描述他的谦虚:"他经常忙着干家务活,当礼拜时间一到,他洗小净去礼拜。他自己缝鞋,自己补衣服。他是一位普通的人,自己捉衣服中的虱子,自己挤奶,自己干家务活。"《布哈里圣训实录》

宣教员要了解所宣对象的状况
宣教员要了解所宣对象的状况

宣教员对宣教对象的了

第一章 对宣教对象的了解

何谓宣教对象?

所有的人无论生活在哪一个时代都是宣教对象,都有权力接受安拉的召唤,因为伊斯兰是永恒安拉的道路,他派遣使者向全人类宣告其使命。

安拉说:“你说:'众人啊!我确是安拉的使者,他派我来教化你们全体。'"(7158

又说:“我(安拉)只派遣你为全人类的报喜者和警告者。"(3428

这些宣谕是针对全人类而言,任何一个人都不应被排除在外而丧失聆听召唤,接受宣教的机会,只要他具备理智,则不论他的种族、民族、血统、肤色、职业、性别等差异,犹如使者的同伴,艾卜·白克尔是阿拉伯人,比俩里是埃塞俄比亚人,索海布是罗马人,色来芒是波斯人,海蒂吉是妇女,阿里是少年,奥斯曼富甲一方,奥玛尔则一贫如洗。

召人信主的使者是面向全人类的,它不只专属于哪一个民族或哪一个阶层、哪一部分人,正如《古兰》以阿丹的子孙呼唤众人那样。

安拉说:“众人啊!你们的主创造了你们和你们以前的人,你们当崇拜他,以便你们敬畏。"(221

又说:“阿丹的子孙啊!每逢礼拜,你们必须穿着服饰。"(731

宣教者应明白其宣教使命的全球性,尽其所能召人信仰安拉,这与宣教者先向身边的人宣教而后向外拓展其宣教领域是不矛盾的,每个人都有权获得召唤,但不应舍近求远,因为近而易于宣教,渐至外围远处,关于此《古兰》指示说:“你应当警告你的亲戚。"(26214)尽管该节启示是对使者的告诫,但其意义却是针对每个宣教者,他们应首先从亲人、亲戚以及他们所认识的人开始宣教,而且对亲人、亲戚的宣教比对他人的宣教更有责任,因为宣教者若是一家之主,则他对家人有此责任。

使者说:“你们每个人都是放牧者,对他所牧放的要负责任。"这一责任范围很广,要提供他们衣食住行等生活需求,同时,还要关注他们的教门,教授人们所必须遵守的各项伊斯兰事务的规定,召唤他们信安拉。

安拉赞誉一位使者时说:“他以拜功和教课命令他的家属,他在他的主那里是可喜的。"(1955

安拉又说:“信安拉的人们啊!你们当为自身和家属预防那以人和石为燃料的火刑。"(666

为家人预防火狱的方法便是召唤他们服从安拉的命令,弃绝安拉的禁止,归顺伊斯兰。

宣教对象的权力

宣教对象有权获得探访、召唤,也既宣教者应该主动寻找、探访宣教对象,召唤他们信仰安拉。而不是坐于家中、寺内等待他人前来聆听教诲。使者曾亲往古莱氏人的聚会、谈话处,向人们宣教。节日期间,有不少部落的人前往麦加。在伊本·哈希姆生平中记载:“在一些节日期间,使者前去看望那些异地来的各部族,召唤他们信仰安拉,说明自己是安拉的使者,要求他们承认并支持。人站在各部落的驻地,对他们说:'某某部落的人啊!我是安拉派往你们的使者,他命令你们崇拜安拉,不以假主与之相匹配。你们脱离那些偶像,你们要相信我承认并支持我,我要向你们说明安拉派遣我的使命。'使者不问前来麦加的人姓名、地位,都无一例外地予以欢迎,召他信安拉,而且使者不满足于麦加居民和前来麦加的人,他还外出到塔伊夫去宣教(他到了塔伊夫,找到一部分有学识和地位的人,与他们座谈,向他们宣教)

也许有人要问,为什么要去探寻宣教对象从而向他宣教而不是坐等他来?回答如下:

一、使者的职责就是传达安拉的启示。

安拉说:“使者啊!你当传达你的主所降示你的全部经典。"(567

又说:“使者只负明白的传达责任。"(2454

这个传达的使命要求使者转至任何一处宣教未曾达到的地方,或者传达的讯息有误或传达正确但未见落实与效果,从而找到使者聆听教诲,为此,使者奔赴各地传达启示,召人信主。

二、使者怜悯主的仆人,促使他努力指导他们脱离违逆安拉的境况,前往传达其使命,召他们信安拉。

三、背离伊斯兰的人,其心有病,有心病的人不了解他们的病因,甚至感觉不出自己有病而需诊治,在使者们看来必须将他们的病告诉他们,不能坐等他们前来求治,而是主动前往,明确告知并为其诊治,因为他们的病致使他们拒绝召唤,不愿寻医。

宣教应以使者为楷模,到人们中间去,向他们宣传伊斯兰,召唤他们信主,分散到城乡各地的宣教者多好啊!为此伊玛目安萨里说:“每个学者或负责一个国家、地区、清真寺或一处地方,他要教授他所负责的地区的人们的教门知识,告诉他们什么对他们有害,什么对他们有益,什么使他们不幸,什么使他们幸福。当人们求教于他时,他不应安坐不理,而是主动欢迎人们到他这里来。这样的学者是众使者的继承者,而众使者是不会坐视人们的无知愚昧而不顾,他们都曾主动召唤人们,敲打他们的房门,逐家逐户地去引导他们。对学者和掌权者而言,这是安拉的命令,他们在各地培养一些教门人才,教授人们教门知识。恶劣和德性不是生而带来的,是愚昧夫知导致的。必须前去传达和召唤他们信主、行善。"

不要轻视任何人

宣教者不应轻视任何人,而不向他宣教,因为每个人都有权听取召唤。也许宣教者不以为然的事,他将在安拉那里以他服务于安拉,召唤人们信主的工作而获得更大的份额。使者对所遇见的或前去找到的每一个人都予以宣教。使者生平记载,在迁徙以前三年,在各部落都参加麦加节庆、季节的集会上,人遇到了六个从黑兹来吉来的人,使者与他们坐谈,召唤他们信仰安拉,并向他们诵读了《古兰》启示,他们随即响应,归信了安拉和使者,而后回到了他们的家乡麦地那,向他们的族人介绍了使者,敦促他们也信仰伊斯兰,从而伊斯兰在他们中间传播开来。使者并未轻视他遇见的这六个人,他们是理发匠。当时,在麦加周围的部落都不响应他的召唤,他未对自己说:“这几个理发匠又有什么希望呢?"而后这六个人成了麦地寻第一批宣教者,作为宣教者应该以使者为榜样,不轻视任何人努力宣教,也许将有他当时看不到的重大效益,在其手中产生出来。

宣教对象的义务

宣教对象有权得到召唤不受轻视,在他听到召唤时也应响应,因为他听到的是真善美的召唤,是安拉的召唤。现在要说明和解释的也许有益于宣教者,助其避免失望,低落的情绪,使其看到希望。我们认为人们在响应召唤,接受宣教方面是不一样的,有人很快响应,有人则很慢,在这二者间有许多不同的程度,有人很快信仰,有人则观望等待,反复犹豫,象艾卜·白克尔和法老的一些术士就属前者,使者在提到艾卜·白克尔响应宣教时说:“任何人听到我的召唤都观望犹豫,只有艾卜·白克尔,当他一听到召唤就即刻信仰了。"关于法老的那些术士们,当时他们被法老召集来了,与穆萨的奇迹能力抗衡,安拉叙述了他们的故事及他们的信仰过程:“穆萨就扔下他的手杖,那条手杖忽然吞下他们所有幻化的[大蛇],术士们就拜倒下去,他们说:'我们只信仰全世界的主──穆萨和哈伦的主。'法老说:'我还没有允许你们,你们就信仰他了吗?他必是你们的头目,他传授你们的魔术,你们不久就知道我必交互着砍你们的手和脚,我必将你们钉死在十字架上。'他们说:'那也没什么,我们将归于我们的主,我们的确渴望我们的主赫宥我们的过失,因为我们是首先归顺的。'"当时那些术士们应法老之召而来,原是要助纣为虐,对抗穆萨的召唤,但当他们看见穆萨的奇迹,他们知道,这绝不是什么魔术,而是来自于安拉的大能,证实了穆萨是安拉的使者,当他们看到了明证立刻信仰,这足证信仰的力量,真理的光辉深入其心灵,驱除了谬误,使他们毫不迟疑地明确表达:“我们只信仰全世界的主──穆萨和哈伦的主。"当罪恶的法老恫吓他们时,他们说:“那也没什么。"也即今世的惩罚其痛苦是短暂的,我们能够忍受,而后,我们将看见我们的主,信士的主,我们渴望赦宥我们先前罪过。当我们看见穆萨的奇迹后,我们即刻归信安拉。

以上是二例迅速响应号召,信仰安拉的例子。至于观望等待、迟缓、犹豫的例子不胜枚举,努哈与其族人相伴九百五十春秋,但信仰者了了。象艾卜·苏福扬等人,他们有的在麦加收复后,才信仰伊斯兰。有的是经过二十多年严酷的战争之后才归信,另有一些人则至死不响应召唤,背逆地死去,求安拉使我们免遭此难!

宣教对象有义务在获得安拉引导后,履行伊斯兰的责任,按伊斯兰的准则处理各项事务和生活,遵从《古兰》、《圣训》,敬拜安拉,服从安拉、使者所命的各项要求,不能掺杂伪信,并说自己是穆斯林,但同时又不履行伊斯兰的责任与义务。

开发 midade.com

丝绸之路文明对话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