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伊斯兰教

伊斯兰简介
伊斯兰简介

伊斯兰简介

伊斯兰系阿拉伯语音译,公元七世纪由出身于麦加古莱氏族的穆罕默德(约570年-632年,意为:深受人们高度赞扬的先知)在阿拉伯半岛上开始传播。原意为"顺从"、"和平",指信仰和顺从创造宇宙的独一无二的主宰---安拉,以求得今后两世的和平与安宁。

信奉伊斯兰的人被称为"穆斯林",意为"顺从者"。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信奉伊斯兰的国家遍布亚、非两个大洲,有五十个左右。此外,在其它很多国家也都有信仰伊斯兰的人(穆斯林),这其中也包括一些西方国家,如:英、美、俄、法、德等。

伊斯兰的使者穆罕默德曾经说过:"求知是穆斯林男女的义务。"又说:"你们教人知识,给人方便,传达喜讯,切勿恐吓他人,若生气动怒时应当沉默。"

穆罕默德的话鼓舞了广大穆斯林求知的愿望。从公元七世纪开始,阿拉伯穆斯林就沿着海陆交通线到达了世界各地。他们进行贸易或旅行,伊斯兰通过他们得以传播。

穆斯林诚信安拉独一、承认穆罕默德是安拉派遣给人类的最后一位使者,最后一位先知;笃信安拉的独一、全知、全能、自立、无始无终、无匹敌,这是穆斯林的基本信仰,也是穆斯林应该具备的基本理念。

伊斯兰信仰主要纲领

伊斯兰的信仰主要包括:信安拉、信天使、信经典、信先知、信后世、信前定(简称"六大信仰")。

还包括穆斯林必须遵行的善功和五项宗教功课(简称"五功")。所谓的五功,即念"作证言"、礼拜、斋戒、天课、朝觐。

伊斯兰五功

伊斯兰学者根据《古兰经》、《圣训》的内容,将五项基本功课概括为:念"作证言"、礼拜、斋戒、天课、与朝觐。穆罕默德说:"伊斯兰建立于五项基础:作证除安拉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主,又作证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履行拜功;完纳天课;封莱买丹月的斋;有能力的人朝觐天房"。

念"作证言":又称为"宣誓词",是非穆斯林加入伊斯兰的标志。意思是:我作证除安拉外,绝无应收崇拜的,又作证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仆人与使者。当一个人当众见证这一证词后,他就成为一名穆斯林了。

礼拜:信仰的支柱。每日五次礼拜,每周一次的聚礼拜(即主麻拜),一年两次的会礼拜(即开斋节和古尔邦节的礼拜)。礼拜是督促穆斯林坚守正道,对自己过错加以反省,避免犯罪,给社会减少不安定因素,为人类和平共处提供条件。

斋戒:清心寡欲,以近安拉。即成年的男女穆斯林在伊斯兰教历的莱买丹月(即伊历九月),从黎明前起日落止,戒除饮食和夫妻房事等一切戒除的事项,整整一个月。但封斋有困难者,如病人、年老体弱者和出门旅行者、孕妇和哺乳者可以暂免,或过时再补,或交纳定量的物品施济。

天课:是伊斯兰对拥有一定财力的穆斯林规定的一种功修。伊斯兰认为,财富是安拉所赐,富裕者有义务从自己所拥有的财富中,拿出一定份额,用于济贫和慈善事业。"营运生息"的金银或货币每年抽百分之二点五,农产品抽十分之一;各类牧放的牲畜各有不同的比例。天课的用途在《古兰经》有明确的规定,最主要的还是救济贫困,解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朝觐:是指穆斯林在伊斯兰规定的时间、地点内,履行的一系列功课活动的总称。伊历的每年12月8-13日为法定的朝觐日期(即正朝)。在此时间外去觐见麦加天房称为"欧姆尔"(即"副朝")。所谓"朝觐"一般是指"正朝"。凡身体健康,有经济能力的穆斯林在路途通畅的情况下,一生一次到圣地麦加朝觐是必定的义务。不具备此3个条件之一者则可以免除此义务。

一位女博士的信教历程
一位女博士的信教历程

卡丝的信仰历程


我在这里干什么?我感到惊讶,我的鼻子和额头贴着地板,我是在跪下礼拜,我的膝盖骨有点痛,我的手臂肌肉拉得紧紧的,以使我在叩头时尽量保持平衡,我静静地倾听着我旁边难以听清也听不懂的祈祷,那是阿拉伯语,他们都明白,可是,我不明白,所以,我只好用我自己的语言,希望真主接受我的告自--一个只有十二小时教龄的新穆斯林。

真主啊!我之所以加人伊斯兰教,只是因为我信仰你,亦因为伊斯兰使我自知自明。真的,我只能说这些吗?我抑制不住自己,流下了泪水。如果我的朋友们看到我鞠躬、叩头,他们会怎样说呢?他们一定会放声大笑,"你是不是丧失了理智?"他们肯定会这么说的:"你无法真正地告诉我你是一个虔诚的教徒!"

虔诚的教徒……,我曾经是一个无忧无虑的"无神论推崇者",我怎么竟然会成了一名信徒,成了一个穆斯林?我这样问自己。

我回到了我的过去,回顾我的全部旅程,可是,从哪里开始呢?我认识了几位身体力行的穆斯林,也许这是转机的起点吧。那是在1991年,当时我在加拿大安大略(Queen's University,Kingston),那时我是一个性格开朗、温柔、开放的女性,正当24岁,我看到穆斯林妇女们在国际中心走来走去,我为她们感到愤愤不平,我知道她们是被压迫的。我问她们为什么带头巾?为什么在夏天穿长衣服?为什么在穆斯林国家她们受到特别不公平的待遇?她们竟然回答说她们应该戴上面纱,应该衣着整齐,因为那是真主的命令。

这使我的恐惧有增无减,太可怜了!那么,她们在穆斯林国家所受的遭遇呢?我看她们只能回答那是风俗习惯。我知道她们被骗了。她们从小就被洗脑了,这使她们认为那是正常的。可同时我觉得她们好幸福,她们真的是平易近人的,根本就没有一点丧气的表现。

我看到穆斯林男子也在国际中心走来走去,有一个人甚至来自利比亚,我开始担忧起来了,他们会不会以真主的名义对我做出什么事来。我仍然记得暴跳如雷的阿拉伯人如何焚烧布什总统的画像--这是我在电视上看到的。这使我联想他们所信仰的主是怎样的。

而且,使人难以理解的是他们还相信这样的主,并且确信他是人类的唯-依靠。但是,我注意到他们这些人非常地平易近人,助人为乐,我有一种平静的感觉。

他们的信仰究竟是怎样的,我百思不得其解。我读过《古兰经》,也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东西。那是中东战争之前的事了,竟然会有这样的主,可以说服人们去战争,去无故杀人、强奸妇女,处处与美国作对?!我决定最好读读《圣经》,以求找到他们行为的依据,我找到一本企鹅出版社出版的《圣经》,当然是可信度最高的,可是,我还是不能读完它,它甚至使我感到非常厌倦.说什么将有天堂,其中有无数的处女,准备给那些虔诚的信徒,(那么,那些虔诚的女信徒,和天堂中的处女有何关系呢?)这个主宰,顷刻间摧毁了所有城市。怪不得妇女们受到了压迫。

狂热的信徒焚烧美国国旗。我这样想过,以为他们这些穆斯林被误导了。但是,他们的《古兰经》并没有这样说用!也许我找到了一本不可信赖的译本。

突然,领我礼拜的人站了起来,我也跟着站起来,我的脚踏住我的长裙,几乎使我跌倒……我忍住了,否则,眼泪一定会掉下来的,我必须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一心一意地礼拜真主,清高的真主啊!我之所以在这里,就是因为我信仰你,也因为我对各宗教诸如基督教、犹太教、锡克教、佛教、印度教的深入研究中发现,只有伊斯兰教,使我不得不信啊!鞠躬时,我把手放到膝盖上,尽力保持平衡,真主啊,请帮助我吧,使我成为一个言行一致的穆斯林!

卡丝(Kah),你怎么了?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西方白人,竟然皈依一个把妇女视为二等公民的宗教!?可是,Kingston的穆斯林成了我的朋友啊,我审辩道。她们毫不迟疑、非常热情地欢迎我加人她们的行动中,我根本忘记了她们是被压迫的和来自暴力滋生的国家和地区。

这正是我旅行的起点,但我曾是一个无神论者,对吗?晚上,我看着天上的繁星,面对着这海瀚无垠的天空,不知不觉地陷人冥思,繁星点点,星罗棋布,闪闪发光,它送给我一个神密的信息,我感觉到我被联接到一个超然的能力之上,也许这是人的第六感觉吧?

平安和宁静从天而降,飞人我的心田里,我可以曲解我的这种感觉吗?否认有超然的存在吗?"你曾经疑惑过真主的存在吗?"我这样问过我那些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朋友们,他们都说"没有",没有?没有?这使我更加迷惑不解,真主真的那么明显吗?那么,为什么我看不见他呢?

看起来好象不可思议,一个超然的存在影响我的生活,那么真主是怎样倾听千百万人的祈祷的呢?怎样在极短的分秒内,处理他们的生命?那简直是不可能!也许是第一因素,可是,谁直接介人呢?世界上的不公正又如何解释呢?还有在战火中失去的小生命……看来,公正、仁慈的主是不会存在的,取而代之的是人,我们参与其中,看来,第一因素不攻自破了。

我们又一次叩下头去,我深深地呼吸着,把我的手放到礼拜毯上。我确实喜欢我的礼拜毯,它是由天鹅绒织成的,上面的颜色是我所喜爱的:紫色的清真寺,绿色为其背景,有一条小络通向那黑色的寺门,它召唤着我,清真寺的问好象包含着真理,它不好捉摸,但确实在那儿存在,我被召唤到这门内,我感到无尚的光荣和幸福。

记得小时我有一张线条式的世界地图,在大学二年级时被撕破了。在Kingston期间,我常常提醒自己,必须去教堂,但是,那反而使我不自在,我觉得那里的人都那么守旧、古怪,令人厌烦。

那么,看来,这些只能使我确信,宇宙万物的存在,没有一个无所不能的造物主是不可思议的。自从离开了教会,我一直感觉到无比轻松和幸福。

可是,不久,这种感觉就消失了,是不是我曾与之联系的主宰现在不复存在了呢?抑或这只是我的行程的起点?我不得不再一次地祈祷,但是,发现太困难,几乎不可能了,基督教告诉我,不信耶稣为神的人,必将受诅咒,那么没有听说过耶稣的人呢?或者信仰其它宗教的人呢?

就历史来看,社会认为妇女是下等的,因为基督教教导我们那是由于夏娃惹下的祸,妇女曾经不被允许学习、选举和拥有土地,主是极其威严令人生威的,手中拿着一根长长的面包,我不可以和他讲话。

这样看来,我根本不可能信从基督教了,否则,我无法确证主的存在!然而,我却发现信主的女权主义者,基督教史中那些女权主义的妇女们,以及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妇女们,都认为她们所信仰的宗教是十全十美的。这又令我重新祈祷,并且自认为是一个基督教女权主义的信仰者,我再次感到稍许的轻松,可能主是存在的,我仔细地思考了我的生活,发现主对我无微不至的爱护和默助,即使我未曾在意到,或者注意到而又没有感谢。令我惊讶的是,尽管我没有忠信仰他,可他对我是非常地宽容和慈悯。

我的耳朵和双脚由于刚才作小净时所带来的兴奋而震颤起来了,小净使我纯洁而允许我通过礼拜与真主神交。主啊!令人敬畏的主啊,我感到好害怕、好担心,但是我很平静,求你指引我端庄的大道。

可是,我能保证,你可以看到宇宙是一个非常美丽、和谐的整体,怎么可能然的呢?或者是盲目进化的结果?难道你不知道科学根本就没有抵触伊斯兰吗?我对种种问念xxXXz wsBNJwsJWS感到愤怒,难道他们没有对这些作过研究吗?

也许这是最明显的道路,我从收音机中听到一则对物理学家的采访录音,他认为当代科学应放弃十九世纪的各种唯物主义的假设,并承认许多的科学现象,如果没有一个规划者,确是不可思议的,实际上科学实验并非是消极地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而已。

然而,观察改变了物理活动进展的方式。所以,看起来规划者是宇宙万有的根源,因此,我看了很多书,我发现只有那些顽固的人类学家到目前还相信进化论,尽管没有多少人对这件事大谈特谈,因为怕失掉工作。我的织条地图也扬的不成样子了。

是的,那么你已经确定了主是存在的,你是一个一神教徒,基督教也是一神教,而且是你的祖传,那末,你为什么要离开它呢?这些问题仍然索绕在脑际,当然,你应该知道诸如此类的问题中,这是最好回答的一个,我感到好笑,我认识到《古兰经》没有和科学抵触,如《圣经》和科学没有抵触那样。我决定我应该读一些《圣经》故事,可又读不下去,发现科学和《圣经》不可同日而语,是两回事。而用《古兰经》则不然,迄今为止,科学有时破译了令人费解的《古兰经》及中的某些节文,这是非常令人惊喜的事,有一节经文说,两海中的水,不能相互掺和在一起。经文对每一种概念的形容是正确的,无懈可击;也有经文涉及到天体运动的轨道。七世纪时,科学对这些一无所知,穆罕默德怎么如此精明呢?我的心灵不由地被吸引到了《古兰经》,可是我还是抑制住了。

我又一次回到了教堂的怀抱中,然而,每一次去教堂,都使我痛哭流涕,看来基督教对我是太困难了,太多的东西,不能使我心服口服:什么三位一体,基督是主的化身,崇拜圣母、圣徒和基督超过了对主的崇拜。可是,神父却对我说,祈祷主吧,不要管那么多!三位一体是不可以理解的,没有依据。我更深层地去钻研,最后,我怎么我的文化,我的遗产和我的家庭?没有人理解,我只是单独一人,我尝试使自己成为一个很好的基督教徒,我认认真真地学习了,我发现复活节是基督离世几百年之后才开始的,基督从来没有自称是主的化身,他反而告诫人们他是一个凡人和其他人没有区别,三位一体的思想,只是在他之后三百多年所形成的,我每周诚心诚意,一字不漏地捧读的《圣经》,竟然是人的作品。在一次政治会议中,只有少数宣称基督是主的独生子,而多数人认为他是主的使者,可是,这个结果没有被公布于世。从此,再也没有被人过问,我非常愤怒,为什么教堂没有告诉我这些?好的,我知道是什么原因。

人们应该明白,他们只能向真主叩拜,这样礼拜才有意义,使他们自知自明,我必须向一个独一的主礼拜,不能向三个:圣父、圣子和圣灵,基督不是主,没有神性,圣母也莫不如是。

穆罕默德真的是真主的使者吗?《古兰经》是真主所降示的语言吗?我继续捧读《古兰经》,它告诉我夏娃EVE不能一人承担人类被赶出天堂的责任,基督是一位使者。不信教的人,会嘲笑我成为一个信士,人们会问穆罕默德圣人所传的天经的真实性,可是叫他们尝试创作一章,以其合理性、连贯性以及精密性,即使是最短的一章,他们也无祛作出。

这似乎是真的,因为自古到今,还没有人能拟作一章,伊斯兰要求我利用我的理智去思索真主,鼓励我追求知识,并告诉我,任何人(犹太教徒、基督教徒、穆斯林或其他人)只要信奉独一的真主,都会获得报酬,它是一个非常宽容的宗教.我们又站起来了,而且一直站着,接着又跪下去叩头,我对拉还说些什么呢?我想不到有什么可说的了,礼拜似乎很长,我轻轻地吹了口气。

由于时上时下,我感到呼吸有点困难,那么,你还想我会加人一个使我成为二等公民的宗教吗?我仍然疑惑地问,你知道吗,穆斯林国家的妇女有很多是被压迫的,正如在西方一样,可是,这不是真正的伊斯兰!不要再提面纱了,你不知道戴头巾是真主的要求吗?因为她们确信真主的语言……事到如今,我真能有勇气自上头巾吗?也许做不到,人们会盯着我的,一下子会成为他们的目标,出去时我最好混在人群中,那末,我的朋友们呢?她们会说些什么?噢!真主啊,默助我吧!

一个月以来的生活变化,使我不知所措,处于进退两难的环境中,我不知道怎么办?离开我以前的生活,重新开始另一种生活?但是我不能戴上头巾去见众人呀!那会引起人们的注意,我实在是在十字路口徘徊着,非真主的默助引领不能得道,我所获得的新知识完全符合于我的理智,那么我应该跟随不能不信的呢,还是原地不动、照旧生活?

然而,我怎么守旧不求上进呢?压力似乎使我不能胜任。但是,对入教作证言,我一字不漏能背出来,"我作证除真主外,绝无应受崇拜的;我又作证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短短的几个字,我深信不疑,那末,必须入教,而我不可以入教,我又抑制住了,一天复一天地就这样与自己做斗争。然而,又好像真主在那边召唤着我,使我身不由己,默示我必须单枪匹马走过去,才会得到他的恩顾,可是,我仍然犹豫不决,好象一只大袋鼠,在深在被汽车的灯光照着,不知所从……。

到后来,有一天晚上,我想真主给了我最后通碟,我和我丈夫路过一所清真寺,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使我难以忍受.我内心的声音告诉我,如果你现在不想成为一个穆斯林,你就永远不会成为穆斯林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深信它是真理,好了,我会去教的,可是,有一个条件,如果他们让我进清真寺的话,我就入。然而,那儿一个人用也没有。我在寺外的一棵大树底下念出了"作证言",我在等着,等待着晴雳似的消息,减轻我的感情和思想上的负担,但是,没有什么事情发生,我和往常一样。

现在,我们又一次叩下了头,这个世界完全变了,和以前我截然不同,即使著名的足球队员也这样叩头下拜,对这我还记忆犹新,掠过我的盖头一边,它落到我的礼拜毯上,在真主面前,我们是平等的,一样的,都是他的仆人。

现在,我们端坐着,领拜的伊玛目还在念着祷辞,他的食指上下动着。我又看着我的礼拜毯,绿色中加着紫色和黑色,并没有什么两样,清真寺的黑色大门要求我进去。"别紧张,这不,我不是在这里了吗?"我的泪水在我的脸上已经干涸了,使我的肌肉绷紧,我在这里干什么?

真主啊!我在这里,因为我信仰你,信仰那祟高而使人不得不信的《古兰经》,以及信仰你的使者穆罕默德(愿真主赐福并使他平安),我深信我的决定是正确的,恳求你默助我,在我的新生活和我的新生命里程中,使我成为一个你的真正仆人。

这样,我对你坚信不移,完成你的主命和义务,终而复归于你,我微笑了,我站了起来,把我的礼拜毯折好,放到沙发上,下次做礼拜时再用它。现在,我没有什么负担了。

​《古兰经》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
​《古兰经》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

《古兰经》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

《古兰经》在全世界已经拥有成百上千的译本,包括七、八十个大小语种。几乎凡有穆斯林聚居的国家或地区,只要有伊斯兰社团,有清真寺建筑,就会有。

用该地区通用的语言翻译的《古兰经》。有些大语种,如英语、法语,近、现代相继出现的以及当代争相竞译的版本很多,从十几种到几十种,而且,仍有新译本频频问世。限于时间和能力,我不准备把话题扯得太远,只侧重谈一谈我国翻译《古兰经》的概况,特别是汉译本的若干特色。众所周知,伊斯兰教很早就传入我国,早在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大食国"遣使朝贡",被多数史学家认为是第一批具有穆斯林身份的人前来我国,建议这一年为伊斯兰教传入我国的起点。这一年,距穆圣奉命在阿拉伯半岛传教才40 来年,离穆圣归真也只有19年。屈指一算,至今已有1356年。1300多年来,伊斯兰教在这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的文明古国广泛传播,我们从唐、宋文献资料中,能够寻找到不少有关伊斯兰教的记载或介绍。然而,《古兰经》的翻译,却起步很晚。尽管伊斯兰教在我国的十个民族中有很大发展,而今已拥有穆斯林二千万人,但回顾历程,在千百年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古兰经》的传播,主要是依靠口传面授,阿訇讲解,群众聆听的方式进行,宣传条件简陋,宣讲范围有限。用文字翻译,虽然是广大穆斯林的迫切需要,却迟迟不能实现。明末清初,有些精通阿拉伯文和汉文修养很高的穆斯林学者如王岱舆、刘智、马注等,都有极其丰富的译著,但他们也不敢把翻译《古兰经》的计划列入议程。主要是由于这些学者态度特别严肃、认真、谨慎、虔诚,认为《古兰经》是真主的语言,是最有权威的最高经典,惟恐曲解误译,走样失真,表达不了原文的微言妙意,自己承担不了误己误人的重任。在他们的著述中,偶尔出现几句汉语转述《古兰经》的引文,译者也会感到诚惶诚恐。看来,穆斯林学者认真严肃、小心谨慎的态度,是《古兰经》全译本推迟到20世纪才陆续问世的主要原因。从1927年开始,才有《古兰经》汉文全译本的出现,迄今还到不到80年。即便如此,也并非穆斯林文人在试探摸索,勇开先河,才打开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翻译的局面。

回顾《古兰经》在我国翻译的历程,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主要概况是:
1.摘译阶段。即零零星星的片段摘译,出现在17-18世纪(明末清初)几位译著丰富的穆斯林学者如刘智、王岱舆、马注的著述中,其中最长的译文是刘智在《天方至圣实录》中翻译的"开端"章:
世赞归主,化育万物,普慈独慈,执掌公期。
吾唯拜主,唯主求助,导吾正路!
是夫人路,主福之者,非祸之者,亦非迷路。
译文仿效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体裁四言体,呕心沥血,字斟句酌,庄重严肃,音韵铿锵,节奏和谐,很有特色。可惜像刘智这样的大师,没给后人留下更多的《古兰经》译文。

2. 选译阶段。即若干中、短章和局部长章片段的选译,主要是根据在我们流传已数百年之久的一个被称为"海特姆古拉尼"的《古兰经》选本翻译,民间习惯称之为"孩提(或亥听)",又称"18个素来"(实际上有大亥听,小亥听两种选本,都不止18章)。其中最早的汉文译本出现于19世纪末叶,即清光绪25年(公元1899年)在昆明出版的马联元译本,以后,译本连续不断,直到目前还有新译本流传。在全国,这个译本的阿,汉文对照手抄本、木刻本、石印本、铅印本以至注音本有几十种,家喻户晓,影响深远,能朗读或背诵的穆斯林大有人在,他们常在宗教礼仪中"圆经"时集体轮流恭诵。它被翻译成许多汉文本,反映了穆斯林群众在不可能学习全部《古兰经》的情况下,对选本的迫切需要。

3.通译阶段。即自始至终、从头到尾,完完整整地翻译全部《古兰经》。穆斯林对通译的探索,大约在19世纪中叶,清代穆斯林著名学者马德新(公元 1794~1879年)及其得意门生马安礼曾经发愿举意,要翻译全部《古兰经》,并且已实际动笔尝试。据说已经按照顺序译成20卷(即全经的2/3),但保存下来的只有5卷,题为《宝命真经直解》。遗稿在马德新归真后将近50年,才在上海刊印了少量样本,目前已不容易搜集到。至于全文通译本,迟至20世纪才接二连三问世,从1927年到1996年约70年时间,包括港、台和海外,共有14个译文通译本出版,此外还有维吾尔文、哈萨克文全译本问世。按先后出版次序是:

汉译本名称 译者姓名 出版年代 出版处
1 可兰经铁铮1927年北平中华印刷厂铅印本
2 汉译古兰经姬觉弥 1931年上海光仓学窘线装本
3 古兰经译解王文清 1932年 北平中国回教俱进会铅印本
4 古兰经译解王静斋 1942年 宁夏石印线装本
5 可兰经汉译附传 刘锦标1943年 北平新民印刷局铅印本
6 古兰经译解王静斋 1946年 上海永祥印书馆铅印本
7 古兰经大义杨仲明 1947年 北平伊斯兰出版公司铅印本
8 古兰经国语译解 时子周 1958年 台北中华学术院回教研究所铅印本
9 古兰经马坚1981年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铅印本
10 古兰经韵律 林松1988年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阿汉对照本
11 对照详注古兰经 仝道章 1989年 南京译林出版社铅印本
12 古兰经 周仲羲 1990年 新加坡佳艺彩印公司铅印本
13 古兰经 马振武 1995年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影印本
14 清真溪流古兰经 沈瑕淮 1996年 台北新文丰出版有限公司铅印本
新译
少数民族文字译本
维吾尔文《古兰经》译本 买买提赛来1986年 北京民族出版社
哈萨克文《古兰经》译本 哈再孜、马哈什 1990年 北京民族出版社
从译者的身份或经历看,这些汉文通译本的译者,最早摸索开路的是非穆斯林学者铁铮、姬觉弥。相继而起的回族学者中,有在经堂教学第一线的清真寺掌教王静斋(文清)、杨仲明、马振武;有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与科研的教授马坚、林松;有海外华裔仝道章、周仲羲;有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社会人士刘锦标、时子周、沈瑕淮。至于少数民族译文的译者, 买买提赛来是维吾尔族著名学者,哈再孜、马哈什是两位优秀的哈萨克译者。

从《古兰经》在我国的翻译主要是汉译本的概况看,似乎有几条规律:
1.穆斯林学者的翻译,是从零星摘译开始,发展到重点选译,往后才敢于顺序通译,有长期的小心翼翼的摸索过程。
2.全译本的完成,是教外人首先从非阿拉伯文转译,而后刺激并推动穆斯林学者从阿拉伯文原文直译。
3.初期,只刊印汉文单行本,逐渐发展到越来越多的注释。
从译文的体裁和风格看,可以说是丰富多采的,译者们作了种种尝试,大致说来,有4类文体:即一、文言体;二、白话体;三、经堂语;四、押韵体。
究竟那种体裁更好、更适宜呢?对不同的译者本人和读者群众来说,似乎不可笼统地一概而论,也许各有千秋,各有所长,也各有利弊,读者可以自己选择,或参照阅读。比如:
文言体--凝练古雅,给人以深奥含蓄之感,但用词过于艰涩冷僻,曲高和寡,不易理解;
白话文--通俗畅达,给人以明白易懂之便,但措辞接近口语过多,咀嚼不出经文古雅的韵味;
经堂语--结构独特,使习听耳熟的父老乡亲觉得亲切有味,但面临中年人及往下的后代对这种语言没有机会接触,恐怕人们会对它越来越陌生;
押韵体--顺口悦耳,使距离寺院较远的青年人增加阅读兴趣,但为了保持韵脚协调,用词有时就难免顾此失彼,因韵损意。

再从译本的质量和具体情况看,有有些问题值得探讨。应该怎样看待或评价这许许多多的译本呢?先说教外人的译本,以铁铮、姬觉弥为例,他们都有向国人介绍外国优秀名著的动机,都有弘扬人类文化遗产的善良愿望,不像早期西方学者那样不怀好意,声称要"批判"《古兰经》。铁铮很赞赏《古兰经》"经文简洁遒劲",表示要尽可能翻译得"存神,求真",姬觉弥郑重声明他对伊斯兰教的态度是"既重其道,复敬其经",他的译本"经再三修订,句求简练,文重雅驯",还特别邀请了李廷相、薛天辉两位精通伊斯兰教义的阿訇参证审查,态度十分友好。更何况他们勇于开拓,顾虑较少,率先翻译《古兰经》,对小心翼翼的穆斯林学者而言,客观上起到了促发、刺激、推动、鞭策的作用,使他们鼓起勇气,当仁不让,急起直追,担负起译经的重任。当然,教外人的译作,既是从日文、英文转译,难免会有隔膜,情感上对于经文的分量与重视,不可能像穆斯林那样贴近、深刻;他们又不太熟悉回回人的语汇和用词习惯,译文肯定不尽完善、到位,但也不宜苛求。
至于回族穆斯林的译本,正如马坚教授所说,"见仁见智,各有特色,亦各有价值",彼此之间总会有截长补短与交流、借鉴之处。其中特别强调的是王静斋阿訇的译本。他毕生孜孜不倦,发愤治学,著作等身,光是《古兰经》,就自始至终、从头到尾翻译过4遍,除第3部手稿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寇飞机轰炸毁灭外,其余用古汉语、经堂语、白话文翻译成的3部天经,都前后出版,向广大穆斯林推出过,习惯上被大家分别称之为"甲种本、乙种本、丙种本"。 尤其是《古兰经译解》丙种本,久经锤炼,注解充实,引证丰富,措辞用句与穆斯林乡亲的习惯互相吻合,深受欢迎,海内外和民间纷纷再版、翻印,流传极广泛。
学术界推崇的马坚译本,是孕育过程甚长、准备阶段很久、公开发行量最多、社会影响面极广的一部。译者着说他"在翻译的时候,力求忠实、明白、流利;在注释的时候,不敢牵强、附会、穿凿",以译者精湛的阿、汉文造诣和海内外享有的威望,深得舆论好评,我国学者的论著中引用《古兰经》语句,大都以马坚译本为依据。沙特阿拉伯的法赫德国王古兰经印刷厂,已将《古兰经》的阿拉伯文原文和马坚译文一起,精印成对照本,馈赠前往麦加的朝觐者。
杨仲明(敬修)在北方著名阿訇中素有"杨才子"之美称,他译的《古兰经大义》,用文言体扣紧原文直译,典雅凝练,给人以古朴、庄重、严肃之感。可惜只有高度概括、提炼的本经译文,缺乏必要的注疏或解说,有如阳春白雪,不免曲高和寡,一般读者看不懂,望文生畏,汉文水平较低的阿訇们读起来也很费劲。
马振武译本的主要特色是全面整理并反映了几百年来经堂语教学的结晶,译文所用的全部是纯粹的、浓郁的"正宗"经堂语。长期习惯于听阿訇按照传统方式和特殊语言讲经的朵斯提乡老,会感到津津有味,倍加亲切。此外,译本中还使用了经堂教学中发明创造的一种汉语拼音符号"小儿锦"(借用阿拉伯文、波斯文字母拼写汉语),记录并保存了眼看逐渐消失、迟早可能废弃的宝贵资料,很有历史文献价值,值得永久珍藏。时子周的《古兰经国语译解》,参照尤素福阿里的英文译本翻译,其译文与王静斋的"丙种本"大同小异,但其释文却大不相同。释文达2117条,内容主要采自他认为"注释精辟、领域最多"的英译本,确实很丰富,有不少材料吸取了现代以至当代结合现实研究经文的新成果。
美籍华裔仝道章的《〈古兰经〉中阿文对照详释本》,是其在新加坡遭遇冤狱的年代,在牢房中着手翻译的,以穆马毕克滔氏英译本为蓝本,译文语言朴实,畅达明快,遣词造句,琅琅上口,每章有开篇提示,长章有段落提要。译本后附录的《古兰经引得及其注释》,是一份呕心沥血编成的详细索引,近8.3千行,约19万字,条分缕析,独具匠心,自有特色,查阅方便,一目了然,读者可以节省大量烦琐查资料的功夫。

林松的《古兰经韵译》,以带韵脚的散文体试译,读者有音韵铿锵、顺口悦耳、好记易懂的反映,能激发年轻人阅读的兴趣。
有一些在不同时空背景下或特殊境遇中活动的社会人士,他们翻译的《古兰经》,固然有其可取的、自身的、文笔流畅的特点,但如前所述,总会存在一些未见得与经文原意相符的情况。问题不一定表现在译文上,而是更多地暴露于注释中。态度端正严肃,阅读仔细用心,感觉灵敏迅速的一些穆斯林,多有强烈反映或反感。例如刘锦标的《可兰经汉译附传》是1943年在日寇占领下的北平出版的,他当时在敌伪统治下担任伪职,国难当头,严重失足,甘当奴才,在其译文的"附传"中,就夹杂着糟粕,散发他的个人牢骚与情绪,为其苟且偷安、媚敌求荣辩护,甚至为帝国主义企图搞所谓"大东亚共荣圈"张目,与《古兰经》分清敌友、爱憎分明、抵抗侵略的教诲背道而驰。又如周仲羲的译本译文、编排方面确实有很多优点,但在释文中却不时宣扬了"爱哈默底也"观点,特别是在注解第33章《联军》40节时,释文第1935条居然否认穆圣是最后一位先知,鼓吹继穆罕默德之后还会有先知,因而遭到穆斯林的抵制。再如沈遐淮在台湾出版的译本题为《清真溪流》,竟然将他自己乱七八糟的文章同尊贵神圣的《古兰经》并列,与译文装订成一本书。他的文章中还散布了敌视大陆的反动言论,借出版《古兰经》之机,放肆发泄,已经受到海峡两岸穆斯林舆论的谴责。

以上事例表明,虔诚的穆斯林学者翻译和宣传《古兰经》,必须首先参悟经文本身内涵的真谛,必须认真严肃地、不含任何偏见地领会《古兰经》的精髓,必须虚心倾听并接受穆斯林群众的正确批评,不断学习钻研,反复修改译文的错误、漏洞与不足,决不能掉以轻心,自以为是。

汉语,是全世界人口使用最多的大语种,宏观上看,全球普遍流行的、到处通用的似乎是英语,但确实不可忽略有13亿中国公民和众多海外侨胞、华裔都在使用汉语,因此,把《古兰经》翻译成汉译本,不仅仅是为中国上千万的操华语穆斯林服务,实际上也是把这部阿拉伯文尊贵的天经,推荐与传送给有十几亿人口能读懂它的国度。从这个角度看,《古兰经》的翻译,下笔落墨,更应该一丝不苟,慎之又慎。

对于任何语种翻译的《古兰经》,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无论是多么高明出众的译本,都不能取代阿拉伯原来的经典,都不能与原经相提并论,等量齐观,因为它们只是译者个人学习《古兰经》的心得体会,谁也不敢狂妄地认为自己的或他人的某种译本尽善尽美。因此,当我们听到对任何名家的译本有意见时,是正常现象,并不奇怪,而且,也不是对整个译本的否定或贬低。






我们现在已有十几种汉、维、哈3种文字的《古兰经》译本,值得欣慰,但对我们这样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来说,特别是与西方国家和大语种地区出版《古兰经》的数量相对而言,十几种译本不算太多。据我所知,目前还有不少专家学者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新译本的翻译,有的已经送到出版社、印刷厂,有的正陆续在期刊上连载,还有些穆斯林青年留学生也在国外努力翻译,这是令人鼓舞的信息。我们期待着、企盼着有数量更多,特别是质量更高的、尽可能吸取现、当代《古兰经》研究成果的新译本问世。使我们翻译《古兰经》的水平、质量迈上更高的台阶,与飞速发展中的祖国前进的步伐相适应,作出中国穆斯林应有的贡献!

五功之间的关系
五功之间的关系

郑州潘世杰

众所周知,人类的精神领域就像一个丰富的宝藏,里面蕴含着许多真善美的东西有待开发。伊斯兰作为一个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并重的伟大宗教,特别重视对人类精神宝藏的开发,为此伊斯兰教还制定了一套全方位的灵魂开发工程,这个工程就是伊斯兰教的五项基本功修。

先知穆罕默德说:"伊斯兰教建立在五项基础上,即作证:除真主外,绝无应受崇拜的;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礼拜、斋戒、交纳天课、朝觐。"

值得一提的是,伊斯兰教的"五功"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有机组合,虽然各项功修分别都有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形式和特定的意义,但相互之间又存在着互动关系。

这些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时间上错落有致、贯穿终生

就时间规定而言,五功的时间安排错落有致,贯穿终生。比如念信仰证词(即,我作证:除真主外绝无崇拜的;我作证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没有具体的时间规定,它要求信士时刻铭记,念念不忘,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礼拜则规定一日五次,分别在晨、晌、晡、昏、宵五个不同的时间,按时定点,可谓一日五省,终生不懈。《古兰经》说:"拜功对于信士确是定时的义务"(4:103);

斋戒的时间是每年一个月,即回历每年的九月(莱麦丹月)。真主在《古兰经》中说:"莱麦丹月中,开始降示《古兰经》,指导世人,昭示明证,以便遵循正道,分别真伪,故在此月中,你们应当斋戒;"(2:285);

天课的规定是每年一次,秋毫不差;"他们的钱财中有一定的份额,是用于施济乞丐和贫民的。"(《古兰经》70:24-25);

朝觐的义务终生仅一次,时间在每年伊斯兰教历的12月上旬,哪年条件齐备,哪年当前往。《古兰经》说:"朝觐是几个可知的月份……"(2:197)

五功的时间分布恰到好处,有的每时每刻,有的一日五番,有的一年一个月,有的一年一次,有的一生一次,真是错落有致,贯穿终生,使穆斯林的一生都在服从真主的功修中度过。

2、形式上相辅相成、互动互补

就形式来说,伊斯兰教的五功虽各有不同,但各项功修都是相辅相成,互动互补的,而且都要求身心结合、言行一致。

比如念信仰证词,只要内心笃信,口头表达即可。念有心念和口念之分,口念有时,则心念无时,念要心口一致,表里如一;

礼拜的仪式有站立、诵读古兰经、鞠躬、叩头、坐定等动作,要求身心到位,虔诚敬意,拜主如见主;

斋戒须饿其体腹,放弃饮食和欲望,要求清心寡欲、修身养性,非礼勿思,以内修为目的,而没有外部表现;

天课就是施舍钱财、扶困济贫,没有特别的仪式,只要求奉献爱心、怜悯穷人;

朝觐的仪式比较复杂,有巡礼天房七圈、两山奔走七趟、宿荒郊、投石、宰牲等,要求身心受戒,非礼无为,非礼无言……

一个人如果表白了信仰,承认了自己是真主的仆人,而没有履行拜功,遵守主命,则为空信;

如果仅履行拜功,而没有为真主斋戒寡欲,那么就称不上敬畏;

如果仅封斋礼拜,而为富不仁,没有博爱众生,那么其信仰也不真实;

如果仅做到了四功,而有能力不前往麦加朝觐,则不仅升华不了信仰,还会功亏一篑;

而如果一个人仅形式上五功齐全,却没有身心结合,没有在生活中体现五功的道德精神,那么还是无济于事。

总之,五功是相辅相成、互动互补、身心结合的,决不能顾此失彼,偏废其中的任何一个。

五功通过各自不同的形式,使人的各个部位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熏陶;从心灵到身体,从身体到灵魂,从精神到物质,从物质到精神,由内而外,由外而内,身心结合,互动互补,相得益彰。

3、难度上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就难度方面来说,伊斯兰教的五功是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比如念,只须内心承认,口头表达,最为简单,所以要求念念不忘,时刻铭记。

礼拜有鞠躬叩头等动作,而且天天如此,终生不懈,有一定难度,需要一定的毅力和忍耐,正如《古兰经》所说:"你当以忍耐和拜功而求佑助。礼拜确是一件难事,但对恭敬的人却不难。"(2:45)因此规定礼拜为一日五次,而且五次礼拜时间都是人们该休息的时候,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休息。

斋戒要求克制私欲、忍受饥渴,所以规定每年只封一个月的斋,假如每天封斋,人们肯定做不到。虽然斋戒比礼拜难,但是如果身体有病,或者年迈体弱,则可免除,至于长途旅行者、孕妇、产妇及哺乳期、月经期的妇女和老弱病残等,也可以不必斋戒,只需根据情况,以还补或施舍的方式加以弥补。

《古兰经》说:"你们中生病或旅行者,当依所缺的日数补斋。难以斋戒者,当交纳罚赎,即款待穷人。自愿行善者,必获得更多的善报。斋戒对于你们是更好的,如果你们知道。"(2:184)这也足见伊斯兰教是易行的,它处处以人为本,不强人所难。

天课规定,凡经济上达到"满贯"的人,每年应交纳一定比例的济贫税。钱财满贯的法定标准为20个金币(合现代75克黄金),或200个银币(合现代595克银子)。

凡除生活开支外达到与此等值经济收入的人,无论什么货币,每年当抽出2.5%施舍给穷人。(以人民币为例:满贯为75乘以每克黄金的人民币现价)。

至于其他财产,如家畜、庄稼、矿产等,则满贯及其应交天课的比例也各有不同,清算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涉及到现代金融问题时,还要请专家帮忙,因此规定一年仅交纳一次天课。

另外,天课的一大特色就是互换性,因为交天课的条件是满贯,如果没有达到满贯标准,则无义务交纳,如果自己生活贫困,不仅不用交纳天课,还会成为天课的接受对象。

伊斯兰教规定,天课的施济对象有七种:"赈济只归于贫穷者、赤贫者、管理赈款者、心被团结者、无力赎身者、不能还债者、为主道献身者、途中困难者;这是真主的定制。真主是全知的,是至睿的。"(《古兰经》9:60)

至于朝觐,比起其他几项功修都难。首先是去朝觐的条件,不是所有人都能具备的。朝觐不仅要具备足够的经济能力,还要有健康的身体,及路途平安等条件。

现代人有汽车、轮船、飞机等现代化交通工具尚有一定困难,而古代人则只能乘坐骆驼、马匹,甚至徒步千里迢迢,不远万里奔赴麦加圣地,其困难就更可想而知了。

至于朝觐的仪式也比其他功修辛苦,如巡礼、奔走、住帐篷、宿荒郊、投石等仪式都很劳累,而且要一连数日,像长征一样。因此伊斯兰教规定仅有能力的人有义务去朝觐,而且终生去一次即可。

《古兰经》说:"凡有能力旅行到天房的人,人人都有为真主而朝觐天房的义务。"(3:97)

从五功的难易之别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我们不难看出,念礼斋课朝这五功,难度是循序渐进的。难度愈大,条件愈多,量也愈少,充分照顾人们的能力和条件。

比如斋戒的条件是身体健康,天课的条件是满贯,朝觐的条件则更多,具备了条件就履行,不具备则不可勉强。值得一提的是,唯有礼拜则无条件可讲,无论如何也不可无故撇拜,因为礼拜是信仰真主后的第一项义务,是顺主的最起码表现,作为仆人理当无条件服从。

五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有条不紊地升华人们的信仰。正因为五功有了难易之别,人们才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层层升华,直到完美五功。

4、意义上合而不同、相得益彰

尽管敬畏真主,纯洁心灵,升华道德是五功的共同特点,但五功升华道德的角度和涉及的精神领域却各有专长。如念作证词,是其它一切功修和一切善行的基础,是开启人类道德世界和精神宝藏的钥匙,是穆斯林的信仰纲领、行动指南和道德标准,穆斯林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持信仰,捍卫信仰,为信仰奋斗终生。

礼拜是穆斯林向真主表示顺从、感谢的一种崇拜仪式,是信士接近真主的阶梯,信士在礼拜中向真主虔诚忏悔、祈祷福祉、真心倾诉,达到拜主如见主的境界。礼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顺从真主、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善戒恶。《古兰经》说:"拜功的确能防止丑事和罪恶。"(29:45)

斋戒的意义主要是使人们敬畏真主,怜悯疾苦、修身养性、锻炼意志、忆苦思甜、明心见性。斋戒能培育人的恻隐心、怜悯心、自律力和爱心,能鼓励人们扶困济贫,慷慨解囊,把爱洒满人间。

《古兰经》说:"信士们啊!斋戒已成为你们的定制,犹如它曾为前人的定制一样,以便你们敬畏。"(2:183)所以,斋戒者只有做到非礼勿思、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闻、非礼勿为,努力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和品行修养,方能体现斋戒的真正意义。

天课本意为纯净,指穆斯林通过缴纳天课使心灵和财产得到净化。《古兰经》说:"你当从他们的钱财中收取赈款,你借此净化他们,纯洁他们。"(9:103)天课的意义主要是鼓励人纯洁财产、扶困济贫、慷慨大方、乐善好施,杜绝聚敛财富、为富不仁。

毋庸置疑,天课对降低贫富悬殊,建立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这是物质方面的施舍,至于精神方面的施舍则很多,先知穆罕默德教导说:"对你的兄弟微笑是施舍,扬善抑恶是施舍,给迷途的人指路是施舍,清除路上的绊脚物是施舍,把你桶里的水倒给你的兄弟是施舍,给视力差的人照明是施舍。"

至于朝觐,其意义主要体现响应真主的召唤,复明归真,效法圣贤,升华信仰,完美五功,见证伊斯兰的伟大。同时朝觐者必须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正如《古兰经》所说:"……凡决定在这些月份中朝觐的人,应当在朝觐期间戒除秽语、恶言和争辩。凡你们所做的善功,真主都是知道的。你们当以敬畏做路费,因为最好的路费就是敬畏。"(2:197)

朝觐是穆斯林一年一度的大聚会,也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人文奇观。每年几百万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国籍的穆斯林从世界各地来到麦加圣地朝觐,他们怀着同样的心情、穿着统一的服装、念着统一的响应词、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做着一样的功课,充分体现了伊斯兰的平等、博爱和团结精神,也显示了伊斯兰作为一个跨民族、跨肤色、跨国际的国际性宗教所特有的感召力。

总而言之,五功的意义分别体现在心里诚信、身体履行、清心寡欲、乐善好施、复命归真五个主要层面,依次涉及到人的心、身、欲、财、命五个关键环节,层层熏陶,步步升华,合而不同,相得益彰。

结束语

从五功之间这些层面的差异和相互关系我们不难看出,五功不仅是伊斯兰教的宗教基本功修,也是伊斯兰教为人类制定的一套全方位的灵魂净化工程;

它利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思想角度和精神领域,对人们的身、心进行综合性、全方位、多角度的熏陶和启迪,从而使人们灵魂深处潜藏的真善美得到全面的开发和高度的升华。

不言而喻,一个真正理解了五功的真精神,并全方位遵守五功的穆斯林,他们应该是真善美的化身。

开发 midade.com

丝绸之路文明对话协会